视网膜病变的饮食
视网膜病变的饮食
饮食对眼病恢复也有一定的影响,眼病患者适当注意饮食宜忌,但不主张绝对忌口。凡眼病患者忌烟、酒、辛、辣、炸、烤等食物,宜食熟软易消化之食品。
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
(1)合理控制总热量
肥胖患者应先减轻体重,减少热能的摄入。消瘦患者应提高热能的摄入,增加体重,使之接近标准体重。孕妇、乳母、儿童要增加热能的摄入,维持其特殊的生理需要和正常的生长发育。
(2)碳水化合物不宜控制过严
原则上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限。
视网膜病变病因
目前对GRP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了。相关的血液学异常在发病中的详细作用有待阐明。已知高血糖症引起多种生化和生理改变,相继造成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视网膜毛细血管的病理改变包括周细胞减少、基底膜增厚,毛细血管腔减小,毛细血管内皮屏障(血视网膜内屏障)失代偿。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由于糖尿病引起,除全身症状以多饮、多食、多尿及尿糖、血糖升高为特征外,并有双眼视网膜出现鲜红色毛细血管瘤,火焰状出血,后期有灰白色渗出,鲜红色新生血管形成,易发生玻璃体红色积血为主要特征的眼底改变,对于诊断和估计预后有意义。年龄愈大,病程愈长,眼底发病率愈高。年轻人较老年人患者危险性更大,预后常不良。若糖尿病能得到及时控制,不仅发生机会少,同时对视网膜损害也较轻,否则视网膜病变逐渐加重,发生反复出血,导致视网膜增殖性改变,甚至视网膜脱离,或并发白内障。
视网膜病变的饮食
饮食对眼病恢复也有一定的影响,眼病患者适当注意饮食宜忌,但不主张绝对忌口。凡眼病患者忌烟、酒、辛、辣、炸、烤等食物,宜食熟软易消化之食品。
合理控制总热量肥胖患者应先减轻体重,减少热能的摄入。消瘦患者应提高热能的摄入,增加体重,使之接近标准体重。孕妇、乳母、儿童要增加热能的摄入,维持其特殊的生理需要和正常的生长发育。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饮食
一、喂养
1、主张早喂养,体重过低或一般情况较差者,如曾发生紫绀、呼吸困难或手术产者,可适当推迟喂养,静脉补液。
作用:使其生理体重下降时间缩短,或程度减轻,低血糖率发生减少,血胆红素浓度相对减少。
一般生后6~12小时开始喂糖水,24小时开始喂乳。
2、哺喂方法:
对出生体重较重的、吮吸反射良好的,可直接哺乳,反之用滴管或胃管喂养。
3、最大摄入量:
出生10天内:每日哺乳量(ml)=(婴儿出生实足天数+10)×体重(克/100)
出生10天后:每日哺乳量(ml)=1/5-1/4体重(克)
早产儿不能吃完,可将剩余部分由静脉补充。
4、喂奶间隔时间:
体重1000克以下者:每小时喂一次。
体重1001~1500克者:每1.5小时喂一次。
体重1501~2000克:每2小时喂一次。
体重2001~2500克,每3小时一次。
二、营养需要量
1、热量:每日每公斤体重需热卡110~150千卡。供给以稍低开始为宜,视情况逐步加多。
2、氨基酸:早产儿缺乏有关的转化酶,不能将蛋氨酸转化成胱氨酸,苯丙氨酸转化成酪氨酸,因此胱氨酸、酪氨酸成为必需氨基酸,必须从食物中摄取。
3、蛋白质:早产儿摄入的蛋白质高于正常儿。
4、维生素:
早产儿缺维生素e,易出现溶血性贫血。
早产儿对脂肪的吸收率不如成熟儿,并可能缺乏脂溶性维生素及其它营养素。
5、无机盐:比成熟儿需要的多。
视网膜病变的偏方
偏方一
丹参、怀牛膝30克,茯苓、猪苓、白术各15克,桂枝、甘草各1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停用其他药。
疗效:本方治疗眼睛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61例共64眼,痊愈 36眼,好转23眼,无效5眼。
偏方二
丹参30克,葛根60克,茯苓15克,泽泻10克,白术10克,薏苡仁30克,黄芪60克,车前子15克,枸杞子20克,草决明15克。冷水浸泡30分钟,水煎30分钟,煎汁400毫升,再煎1次,两次煎汁混均,分两次口服,早晚各服1次。
偏方三
鹤草30克,白茅根30克,去葛根;视网膜或黄斑部水肿、渗出明显者加泽泻30克,猪苓15克;肝肾阴虚加龟板15克,女贞子15克、茺蔚子15克;失眠多梦加酸枣仁15克,首乌藤15克;肝阳上亢者加鳖甲15克、石决明30克;后期视网膜见机化斑者加昆布10克,海藻10克;
视网膜病得症状表现为中心视力减退,有中心暗点,视物变形。玻璃体无炎性改变。眼底在黄斑部有黄灰色渗出性病灶及出血,圆形或椭圆形,边界不清,微隆起。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护理的治疗法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护理的治疗法一、积极控制糖尿病
早期确诊糖尿病,早期采用控制饮食、口服降血糖药物、注射胰岛 素及适当运动等措施控制糖尿病,是防止、延缓或减轻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重要措施。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护理的治疗法二、药物保守治疗
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单纯型)除严格控制糖尿病外,可采用下列药物治疗:①抗血小板聚集药,如阿司匹林、潘生丁等;②抗凝药物,如肝素;③促纤溶药物,如尿激酶、链激酶等。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护理的治疗法三、脑垂体手术
一般认为血浆生长激素分泌增多是引起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因素之一,脑垂体切除用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及性腺激素治疗后,视网膜病变明显好转。但由于垂体手术治疗后,终生需对垂体机能低下进行替代疗法,因此本法在激光治疗的今天已很少应用。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护理的治疗法四、激光治疗
是一种对症治疗,最初是使用氙激光,最近是氩激光,进而使用氪激光。由于氩离子激光光斑小,绿色激光易被血红蛋白吸收,故可直接凝固封闭新生血管、微血管瘤和有荧光渗漏的毛细血管,因而可制止玻璃体出血和视网膜水肿,而不致影响黄斑的功能。一旦发现有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后,激光治疗使部分视网膜血管被激光凝固,剩余的视网膜可以得到较丰富的血氧供应,阻断了引起新生血管的刺激作用,因此有可能阻止视网膜病变的发展。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护理的治疗法五、玻璃体切割术
近年来对于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玻璃体内有较多机化物时,视网膜电图正常者,可以采用切除玻璃体内机化物,以防止牵引性视网膜脱离,适当提高视力。
视网膜病变的检查
视网膜病变患者要做一些基础检查和专科检查,基础检查包括:
1、血糖检查:定期测定血糖水平监控糖尿病病情发展。
2、肾功能检查:及时发现糖尿病肾病并发症。
3、胆固醇血脂检查:保持胆固醇、血脂正常水平。
眼科检查包括:
1、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不仅可以了解视网膜微循环的早期改变,而且在糖尿病性视网膜性病变的进展中也有各种特殊表现,其阳性体征发现率较眼底镜检查发现率高,是早期诊断,选择治疗方案,评价疗效和判断预后的可靠依据。如在眼底镜下尚未发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时,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就可出现异常荧光形态。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下发现的微血管瘤比眼底镜下所见要早,要多得多。其他如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无灌注区,动静脉异常,渗出及出血,新生血管等,眼底荧光血管造影都有特殊表现。
2、视网膜电图振荡电位(OPs)
OPs是视网膜电图(ERG)的亚成分,它能客观而敏感地反映视网膜内层血循环状态。在眼底未见病变的眼中,它能反映出OPs的振幅异常,在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患者中,它能进一步显示病程的进展和好转。
3.其他检查
如视觉对比敏感度检查,可见早期患者的中、高空间频率平均对比敏感度显著降低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可发现患者球后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表现为低流速、低流量,高阻力型改变血液黏稠度检测可表现为黏度增多血清SOD活力检测可表现为活力下降等。
荧光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在动脉早期或动脉期,相当于渗出灶处有颗粒状、花边状等多种形态的新生血管网。出血区遮蔽荧光,出血上缘有透见荧光区。后期新生血管有荧光素渗漏形成强荧光区。
中心浆液性视网膜病变是什么
一、性视网膜病变概述
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中最重要的表现,是一种具有特异性改变的眼底病变,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临床上根据是否出现视网膜新生血管为标志,将没有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称为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而将有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称为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二、症状体征
在视网膜病变的初期,一般无眼部自觉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有不同表现,视网膜水肿可引起光散射而使患者有眼前闪光感,黄斑水肿,缺血或渗出累及中心凹,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视力减退或视物变形等,视网膜小动脉破裂,少量出血入玻璃体,可使患者自觉眼前有黑影飘动,新生血管生长,玻璃体大量出血或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及牵引性视网膜脱离,可致视力严重丧失。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1]的基本临床眼底表现为视网膜毛细血管微血管瘤形成,血管扩张,管壁渗漏造成视网膜水肿,渗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出血,进而发生毛细血管和小动脉闭塞,视网膜缺血,视网膜新生血管生长,新生血管引起视网膜和玻璃体大量出血,随着纤维组织增殖,形成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进而发生牵引性视网膜脱离,下面分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眼底表现。
三、临床表现
1.视力下降;
2.眼底表现:主要在后极部视网膜微血管瘤和点状出血;视网膜出血斑;硬性渗出斑;棉絮状白斑;视网膜动脉细窄似高血压动脉硬化表现;视网膜静脉扩张,早期均一性,晚期呈串珠状或球状扩张;血管闭塞和新生血管形成;增殖性视网膜病变。
3.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表现多种多样。主要可见血管异常和渗漏,缺血的无灌注区和出血的遮蔽荧光。
视网膜病变的护理
1、节制饮食:慢性糖尿病节制的要害是饮食,对不同类型的病人饮食要求有所不同,如肥胖者减少热量摄取,降低身体的重量,增加有机体对胰岛素的敏锐性,使血糖降落;消瘦者及幼童,适当提高热量摄取。每日进餐总量和三餐分配相对固定,应含糖量低、低脂肪、高卵白、高纤维素饮食,多吃粗粮,少食精大米、精白面和含糖高的生果,禁食富含单糖或者双糖的饮食,如皮糖、糕点、冰淇淋、甜饮料等。
2、自我血糖监测:通过餐前尿糖的测定来调解口服降糖药或者胰岛素的用量。遵医嘱用药,不克不及自行用药。
3 、合并高血压者踊跃降血压:血压一般节制在140/ 90mmHg以下。
4、严防低血糖反应:向病人解说低血糖反应的症状及应采取的措施,特别是餐前和睡前和用药后。
5 、注重用眼卫生:避免熬夜及永劫间的近间隔用眼。
6 、踊跃戒烟;抽烟会导致体内CO增加造成体内相对缺氧及血小板凝固,提速慢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生。
视网膜病变的表现
脱离之前往往有先兆症状,在眼球运动时出现闪光。由于玻璃体混浊,视野内常有黑影飘动。当视网膜发生部分脱离时,病人在脱离对侧的视野中出现固定的云雾状阴影。如果发生黄斑区脱离时,中心视力大急剧下降。如果视网膜全脱离,视力减至光感或完全丧失。在视力减退前也常有视物变形,眼球运动时有物象震颤的感觉,由于眼内液更多地通过色素上皮进入脉络膜致使眼压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