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最早的游戏手部活动
宝宝最早的游戏手部活动
当宝宝开始凝视自己的小手、相互触碰———这是手部发育的出发点。手成了宝宝最好的玩具,他要开始学习抓握东西了。大约3个月前后,宝宝常常把自己的小手举到眼前凝视,左看右看,热衷于玩自己的手,忽而手指头一张一合,忽而两只小手缠绕在一起,忽而又把自己的手送到嘴巴那里舔一舔。有时候他还会伸手抓人、抓任何伸手可及的东西了!
心理学家认为手指是“智慧的前哨”。婴儿最早的游戏就是玩手。出生后一开始大多数的婴儿都有吸吮小手的兴趣。他们将整个小手放进嘴里吸吮,津津有味,感到极大的满足,有时拉都拉不出来。
当他的小手可以握物时,也总是将手里的东西送进口中。
满3个月的婴儿就会看自己的小手,而且看得很认真,并会用小手扶摸他所接触到的小被子、小衣服和小床的边缘。
4个月的婴儿会把手伸向奶瓶,扶在奶瓶上。
5个月的婴儿可以抓住玩具连自己的手一起摇。
6个月的婴儿会坐了,由于手眼协调,他可以有目的地抓抓玩玩,还可以有意识地用一个玩具敲打另一个玩具,或敲打桌子、椅子。他的手已真正成为认识事物的器官。
所以,要多给婴儿活动手的机会。新生儿时就把他的小手从袖管里伸出来,成人多抚摸它,把手指放在他的手心上,让宝宝练习抓握。
2个月以后可以把玩具放在他的手里练习抓握。也可让他摸妈妈的脸,摸各种不同性质的物品,发展触觉。
4个月以后把东西放在他的手旁,或碰他的手,引诱他抓。
6个月能坐时,要引导他去抓放在面前的玩具,玩具应放得比他手高一点,可以吸引他把手举高或伸出,身体前倾。把玩具放在身边可以吸引宝宝翻身,把玩具放在前面吸引宝宝去爬。手握的玩具不仅要色彩鲜艳有声响,而且把手要细、光滑、要能洗晒消毒。
可以降低宝宝粘人的游戏
宝宝从6~8个月开始与父母或照养者建立依恋,到14~18个月时粘人或分离焦虑达到高峰期,这是宝宝心理发展的自然过程,在此过程中,父母除了正确引导,让宝宝依恋适度,还要经常带宝宝做能够降低粘人或分离焦虑的游戏,这也是妈妈应对粘人或分离焦虑的重要内容。“藏猫猫”游戏:
从宝宝6~8个月时就开始经常做“藏猫猫”游戏,宝宝在游戏中可以体会妈妈或爸爸一会儿“消失了”,一会儿“再次出现了”,让宝宝对妈妈或爸爸的“消失”不害怕,因为很快还会“再度出现”。逐渐让宝宝与其他人(包括邻居、朋友、亲戚等)做“藏猫猫"游戏,父母不参加,宝宝在游戏中会逐渐适应与父母分离。寻找宝宝感兴趣的活动:
动手游戏活动通常是宝宝感兴趣的活动,给宝宝一个安全的环境,让宝宝自己摆布玩具,鼓励宝宝自己动手做,如给宝宝小手绢,让宝宝带玩具做“蒙面找物”的游戏等,父母先在宝宝的身边欣赏,逐渐离开远一些,观察宝宝如果仍然能够自己玩,父母就去做自己的事情,不时地“跑开”。l岁内的宝宝,父母“跑开”时间通常为1~2分钟,不能太长。当父母“跑开”再进来时,如果宝宝还在继续自己的游戏,父母可以说一些表扬或鼓励的语言。如果宝宝已经停止玩耍,正在张望,父母一方面称赞宝宝长大了,能够自己玩耍了,一方面引导宝宝做新内容的玩耍,转移宝宝可能的依恋情绪。如果宝宝很快停止自己的游戏,跑到父母的身边,父母需要很高兴地欢迎宝宝,避免责备孩子怎么不玩了,然后引导孩子回到玩耍的游戏中,同时,父母参加到宝宝玩耍内容中。
家长如何训练宝宝灵活性
游戏就要开始啦,宝贝们准备好了吗?
“杯中取物“游戏:7个月的宝宝可以去寻找物品了,我们可以准备一个杯子,还有一个玩具,让宝宝的小手伸入杯中取出玩具,妈妈带着宝宝一起来从杯中取出玩具。妈妈引导的非常好,需要耐心的引导,宝宝从杯中取出玩具时,妈妈要多夸奖宝宝。通过杯中取物训练了宝宝小手的灵活性和观察能力。
“虫虫飞“游戏:7个月的宝宝的手指灵活性越来越好了,妈妈可以拿起宝宝的小手,让小手轻松一下,边活动小手指边说:“伸出你的食指,我们一起来碰一碰,一下两下,逗叽叽,叽叽啼,逗虫虫,虫虫飞,逗蝴蝶,蝴蝶飞咯”。通过手指歌谣的游戏锻炼了宝宝的手指分化能力,同时培养宝宝的言语听觉能力和愉快情绪,让宝宝手指分开独立完成活动。“虫虫飞’这个游戏浅显易玩,让宝宝在学习念儿歌的基础上,练习食指随儿歌变化动作。这个游戏可以锻炼手指的肌肉,让每个小手指都能都分开活动,并培养宝宝对游戏的兴趣和语言表达力。
“敲敲乐“游戏:7个月的宝宝手部肌肉的协调性发展越来越有力量了,可以为宝宝准备敲敲乐这样的玩具,刚开始妈妈可以带着宝宝一起来敲一敲,注意力度要适量,避免木棍敲到宝宝的脸部,妈妈可以引导宝宝一起做,妈妈可以慢慢地松开手,让宝宝自己来练习。通过“敲敲乐“发展了宝宝手部控制能力和手臂的肌肉力量。宝宝的注意力是不随意的,被动的,同时也能锻炼宝宝的主观能动性。
冬季室内亲子游戏
冬天来了,宝宝们都很少出门了,爸爸妈妈们可以与宝宝足不出户在家里做做我们介绍的四个室内亲子游戏。
☆撕纸小专家
游戏目的:
训练宝宝双手的灵活性,开发宝宝的智力。
游戏步骤:
1.大人先向宝宝演示一下撕纸的动作。
2.然后,把废弃的旧报纸的一头交给宝宝抓住,大人抓住另一端,示意宝宝一起用力拉,直到报纸撕坏。
3.也可以把纸给宝宝,让宝宝模仿大人的动作,自己去拉。
游戏互动:
这个时候宝宝的双手还需要训练,所以大人帮助宝宝撕纸对宝宝的双手发展有好处。纸比较容易撕碎,大人可以在宝宝着急的时候,把纸撕碎。宝宝听到纸碎的声音会很高兴,而且他可以亲眼看着纸被撕碎,这对开发宝宝的智力发展有好处。
温馨提示:
宝宝双手向不同方向用力还很困难,但揉动纸张发出响声,或无意撕坏纸会给宝宝带来快乐,且能锻炼宝宝手和手臂的力量。
妈妈须知:
宝宝从4个月开始就会“磨人”了,这时他们的啼哭经常不是因为饥饿,也不是因为不舒服,而多是因为周围没有人,他们哭是盼望有人来照顾他。往往是有人抱起他,他就不哭了。所以这个时候容易养成宝宝的抱癖。正确的做法是先对他微笑并且温和的对他说话,如果宝宝还是哭,你就把他抱起来给他爱抚,稳定一下宝宝的情绪。但是不要抱太久,满足宝宝后,再把宝宝放下。等到宝宝高兴后,可以再次离开。
☆弯弯腰,捡东西
游戏目的:
训练宝宝弯腰,促进宝宝腰部肌肉的发育。
游戏步骤:
1.让宝宝站立,背靠妈妈。
2.妈妈左右手臂分别抱住宝宝的腹部和膝盖部位。
3.在宝宝前方30cm的地面上放一个彩色玩具,带领宝宝弯腰去捡。
游戏互动:
宝宝看到彩色的玩具,他会主动去捡,这个时候大人扶住宝宝,让宝宝可以顺利的弯下腰捡起玩具。宝宝在弯下腰的时候,大人要动作轻柔的随着宝宝运动,不要让宝宝长时间的处于弯腰状态,这样容易脑充血。
温馨提示:
注意尽量让宝宝前倾,膝盖适当给一点力让他直立。宝宝会因为捡到玩具而高兴,妈妈要及时鼓励宝宝,夸宝宝做得好。
妈妈须知:
5个月的宝宝的特点,就是喜欢不厌其烦地重复某一个动作,经常故意把手中的东西扔到地上,捡起来又扔,可反复20多次。也常常会把一件物品拉到身边,推开,再拉回,这是宝宝在显示他的能力。
☆看我180度大转身
游戏目的:
这个阶段,宝宝身体各部分的发展日臻成熟,多翻身,可以活动宝宝的四肢,对增加宝宝的四肢力量很有好处。
游戏步骤:
1.洗澡之前,脱光宝宝身上的衣服,让他有一段毫无束缚地活动的时间。
2.大人协助宝宝翻身,让宝宝左右翻,或者将两次侧翻联合起来成为180度的翻身。
3.在宝宝翻身的空档,大人轻轻抚摸宝宝光溜溜的身体,给他按摩。
游戏互动:
没穿衣服的时候宝宝会体会到一种自由的快乐,大人这个时候帮助宝宝运动,宝宝会非常高兴。宝宝从俯卧转到仰卧较易,从仰卧翻到俯卧较难,当宝宝遇到困难时,适当的协助他,以免他急躁,而厌倦了游戏。
温馨提示:
在冬季,让室温保持在24℃~25℃,紧闭门窗,再将大浴巾铺在床上让宝宝自由活动。夏天就更方便了,让宝宝裸身在凉席上就可以玩了。
妈妈须知:
每个正常的宝宝都有惊人的学习能力。出生后,他就会主动地探索周围的世界。丰富而适宜的环境刺激,是他那远未成熟、正在急速发育的大脑最重的“营养素”。因此,年轻的父母们,应当给宝宝营造一个具有丰富感知的训练环境。
容易危害宝宝的危险游戏
危险游戏:抛宝宝
危险动作:用手托住宝宝的身体往上抛出三四尺高,在其下落时用双手接住。
危害宝宝:宝宝自上落下,跌落的力量非常大,不仅有可能损伤成年人,而且成年人手指也有可能戳伤宝宝,如果被戳到要害部位,会引起内伤。在接住宝宝的瞬间,如果下落姿势不正确,很可能损伤宝宝的脖子,造成颈椎的损伤。更危险的是,一旦未能准确接住宝宝,后果不堪设想。
危险游戏:“坐飞机”
危险动作:双手分别抓住宝宝的脖颈和脚腕,用力往上举,同时转圈。
危害宝宝:这种逗乐方式不仅有跌伤宝宝的危险,还可导致宝宝脑部受伤。因为这种快速旋转,会使宝宝的脑组织与颅骨相撞,损伤脑神经,影响大脑的发育。
危险游戏:转圈子
危险动作:大人双手抓住宝宝的两只手腕,提起后飞快转圈。
危害宝宝:这种逗乐会使宝宝转得头晕眼花,放在地上站立不稳,甚至跌伤。有时还因离心力的作用,容易使宝宝的手腕关节脱位。
危险游戏:“中弹”
危险动作:让宝宝张开口,向其口内投花生米或豆子,投一次吃一粒,这是十分危险的游戏。
危害宝宝:一旦花生米或豆子投入气管,或宝宝笑时呛入气管,轻者呛咳,重者窒息。
危险游戏:过多逗宝宝笑
危险动作:适当地逗逗小宝宝,既可给家庭带来乐趣,也能使宝宝在笑声中健康成长。但是,过分的逗笑却会带来一些不好的后果。
危害宝宝:宝宝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如果逗得笑声不绝,会造成瞬间窒息、缺氧,引起暂时性脑缺血,有损脑功能,还可能引起口吃。过分张口大笑,容易造成下颌关节脱臼。睡前逗笑,还会影响宝宝入睡。
危险游戏:“拔萝卜”
危险动作:有些大人想试一下宝宝的重量或者逗宝宝开心,和宝宝玩“拔萝卜”的游戏,双手拉住宝宝的手臂提离地面。
危害宝宝:这种动作最易扭伤宝宝的手腕关节和肩关节,导致脱臼,增添宝宝的痛苦。
危险游戏:乱捏鼻子
危险动作: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看到宝宝的鼻子长得扁,或者想逗宝宝乐,喜欢用手捏宝宝的鼻子。别小看这轻轻的一捏,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
危害宝宝:常捏鼻子会损伤宝宝的鼻黏膜和血管,降低鼻腔防御功能。宝宝容易受到细菌、病毒侵犯而生病。乱捏鼻子会使宝宝鼻腔中的分泌物、细菌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诱发中耳炎。
危险游戏:拧宝宝面颊
危险动作:宝宝长得活泼可爱,父母和亲朋好友常常喜欢用手拧宝宝的面颊,专家表示,这样很容易让宝宝受伤。
危害宝宝:宝宝面颊脂肪垫丰满,肌肉张力低,常受刺激易使局部软组织和血管神经受到损伤。此外,如经常受到刺激,腮腺和腮腺管收缩能力会降低,可引起宝宝流涎和腮腺感染。
危险游戏:口对口喂食
危险动作:父母害怕宝宝被烫着,在给宝宝喂食时,喜欢自己先尝一下或者将食物嚼烂,然后用嘴将食物喂给宝宝,这也有潜在的害处。
危害宝宝:这样做易将细菌传给宝宝,增加宝宝患病的机会,尤其是某些经唾液传播的传染病如甲型肝炎、肺结核等。
亲子游戏需注意的问题
错误1:干涉宝贝
对宝贝来说,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是游戏。因此,宝贝的很多做法可能让父母感觉十分困惑,尤其当宝贝玩一些父母认为不恰当的游戏时,有的父母会急吼吼地跑去干涉宝贝,有的父母却觉得宝贝玩游戏的小模样十分可爱,于是拿宝贝当玩具逗乐,这些都会对宝贝产生不好的影响。宝贝虽然小,但他天生就会察言观色。因此,父母的任何行为都会在宝贝的小脑瓜里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对宝贝产生不一般的影响。
纠正法:
与宝贝建立平等的玩伴关系是亲子游戏的最高境界,这样可更好地调动宝贝游戏的积极性。让宝贝在游戏中通过模仿与创造性地积极参与,学会以正确的方式处理事情。
错误2:以父母的价值取向来衡量宝贝的游戏
游戏是宝贝学习的最佳方式,也是培养宝贝良好性格与行为方式的最佳训练方法。父母不要以自己的价值取向来衡量宝贝的游戏行为,人为地限制宝贝的游戏方式,或为了让宝贝“学”到“知识”而强迫宝贝玩不喜欢的游戏。
纠正法:
正确的做法是,应让宝贝充分发挥他的想像力与创造力,做游戏的主人。当宝贝在游戏过程中确实出现无法解决或可能对他产生不良影响的问题时,父母才有必要介入,并对宝贝加以引导。
错误3:违背宝贝的年龄特征开展游戏
不同年龄段的宝贝,对不同的游戏有着不同的兴趣与热情。比如,故意让手中的物品掉落在地面,让它发出响声,一些看起来毫无意义的游戏也会引起宝贝的强烈兴趣,这是1岁左右宝贝乐此不疲的游戏。但如果与2、3岁的宝贝玩这个游戏,他们就会觉得索然寡味,这么大的宝贝可能对玩具更感兴趣,并喜欢用玩具作为道具来延伸他们的游戏。
纠正法:
父母应该引导不同年龄段的宝贝尽可能玩出适合他们的游戏,这样才能使他们感兴趣,也有助于发展宝贝的智力和想像力。
错误4:认为良好的游戏习惯无关紧要
良好的游戏习惯,会对宝贝的成长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让宝贝学会遵守游戏规则,合理安排游戏时间等等,这些良好游戏习惯的建立是宝贝理解社会行为规则的最佳途径。
纠正法:
比如,玩具玩完了让宝贝自己收拾好,并物归原处;游戏时间要有节制,不能没完没了地让宝贝玩,更不能因为玩而影响吃饭、睡觉等。
错误5:总是剥夺宝贝独自游戏的权利
有的时候,宝贝并不是我们想像的那样一直需要有人陪着,他也需要有自己的空间。即便几个月的宝贝,他们也会自得其乐地玩着自己的小手小脚,体验独自玩耍的乐趣。
纠正法:在开展亲子游戏的同时,父母要尽可能利用机会鼓励宝贝独立游戏。当宝贝不哭不闹自己玩耍时,不要打扰宝贝,给他一点属于他自己的时间与空间。
错误6:在宝贝需要帮助时袖手旁观
游戏是宝贝自己寻求答案的最佳途径。当宝贝热衷于游戏活动时,他们可能会提出一些比较特别的要求。这时,父母不要因认为宝贝的游戏活动毫无意义而忽视他或限制他,而应尽量帮助他们,千万不要因为害怕宝贝弄脏衣服或出现别的问题而约束他们。
纠正法:为宝贝提供各种各样的游戏材料,如小纸片、种子、泥土、小剪刀、积木、水、沙、颜料、空纸盒等,让他们开动脑筋去游戏。当然,给宝贝提供帮助需要掌握一个度。比如,当宝贝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时,父母要给宝贝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只有当宝贝确实不能解决时再给予一些帮助。这样,可让宝贝在各种活动中体验生活,学会思考。
儿童智力开发的第一步
新生宝宝游戏:对宝宝讲话或唱歌
连语言都听不懂的宝宝,怎样与他讲话或唱歌呢?爸爸、妈妈千万不要有疑虑,宝宝虽然还听不懂你的话,但他能感受到你温柔的声音,这种听觉刺激会加强父母与宝宝之间的感情。爸爸妈妈可以轻柔地对宝宝说:“好宝宝,笑一笑”,“小宝宝,快睡吧”,“别哭了,妈妈唱支歌”等等。另外,可以给宝宝唱些小摇篮曲。
新生宝宝游戏:为宝宝做一些简单的按摩动作
宝宝还不能做什么翻身、爬等动作,只会伸伸自己的小胳膊,用脚和腿蹬被子。爸爸妈妈可以为宝宝做一些简单的按摩动作,比如,用手从肩再到手按摩宝宝胳膊4~6次,注意动作一定要轻柔。这样的按摩可以使宝宝产生舒适愉快的情绪,锻炼宝宝的大肌肉活动。
新生宝宝游戏:触动宝宝的脸颊
爸爸妈妈可以在宝宝吃奶或清醒时,用手指轻轻触动宝宝的左、右两侧脸颊,使其头往左右转,这种触觉刺激可以训练宝宝的反应能力。
新生宝宝游戏:竖抱观景物
锻炼颈部逐渐支撑头部重量。看会动和会发声的玩具,看户外风景,引起宝宝对景物的兴趣。记认图形,用延长注视时间的方法区别看过的和未看过的新图形。
新生宝宝游戏:逗笑
生活在快乐环境中,经常有人逗笑,宝宝会笑得早一些,越早会笑越聪明,快乐情绪能促进婴幼儿的大脑发育。逗弄宝宝时,挠挠身体,摸摸脸蛋,用快乐的声音、表情和动作,去感染宝宝。宝宝目光渐渐变得柔和轻松,眼角出现细小皱纹,口角微微向上,出现了快乐的笑容。
新生宝宝游戏:交谈
让家人换尿布、喂奶和洗澡时与宝宝讲话,让宝宝记认脸庞,认识家人。抚摸身体,逗乐,眼神交流,母乳的味道、温度,会使宝宝更安全舒适;贴抱、举起,变换体位等,都会使宝宝感到关怀,对爸爸妈妈产生信任和亲切感。
新生宝宝游戏:被动操
洗澡穿衣时上下内外屈肘伸肘等动作,使身体得到运动,皮肤受到抚摸,全身受到按摩,能促进肢体发育,也可满足婴儿皮肤希望得到充分接触摩擦的需求。
新生宝宝游戏:抓握听音
用柔和的发声玩具逗引宝宝抓握,牢固握物是锻炼手的第一种技巧。音乐旋转玩具、八音盒可使宝宝在观注玩具的同时,听到美妙的音乐,以复习胎教音乐,巩固音乐记忆,能启迪右脑欣赏美的功能。如果婴儿期不复习,胎教影响在半年内会消失。
新生宝宝游戏:口嘴游戏
面面相对做张口、伸舌、咂舌等。刚出生的宝宝就会吸吮,所以口嘴的动作比其他部位灵活,学得更快。锻炼模仿能力。
新生宝宝游戏:发声应和
宝宝哭时,妈妈发声应和,宝宝会停哭,并辨别究竟是谁在哭,然后出现哭之外的声音;妈妈讲话时,宝宝会用小嘴一张一合应和,发出细小的“哦哦”声,高兴时会发“啊啊”的声音,母亲也可应和,使宝宝声音更加响亮。经常跟宝宝讲话,鼓励宝宝发声自娱,或与别人呼应,为以后开口讲话打基础。
亲子游戏的特点与误区
亲子游戏的特点
能够启发孩子的智慧。这就要求游戏活动既能够利用和发挥孩子现有的能力,又能够引导和发展他们新的能力。
家长要能和孩子平等地参与到游戏当中。做
亲子游戏不是上课,家长不能高高在上指手画脚,而应当是游戏的参与者,并且跟孩子处于平等的地位。
游戏的形式应该注重相互配合,家长能自然而然地引发孩子智能的发展。设计的
游戏应让宝宝主动寻求家长的配合,这样家长就能顺理成章地教给宝宝一些知识和技巧。
游戏的整个过程要能够给孩子和家长双方都带来乐趣。要让孩子在游戏中体会到创造和成功的快乐,而家长则能够体会到亲子交流的幸福。只有特定的亲子游戏才适合于进行比赛,家长应学会更多的游戏,并将具有特定功能的亲子游戏同日常的
育儿生活相互交融起来,这样就可以在丰富而快乐的育儿生活中,使宝宝的潜能不断地开发出来。
接下来,再来看看亲子游戏中所存在的误区吧。
亲子游戏的误区
急吼吼地干涉宝贝。对宝贝来说,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是游戏。因此,宝贝的很多做法可能让父母感觉困惑,尤其当宝贝玩一些父母认为不恰当的游戏时,有的父母会急吼吼地跑去干涉宝贝,有的父母却觉得宝贝玩游戏的小模样十分可爱,于是拿宝贝当玩具逗乐,这些都会对宝贝产生不好的影响。宝贝虽然小,但他天生就会察言观色。因此,父母的任何行为都会在宝贝的小脑瓜里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对宝贝产生不一般的影响。
以父母的价值取向来衡量宝贝的游戏。游戏是宝贝学习的最佳方式,也是培养宝贝良好性格与行为方式的最佳训练方法。父母不要人为地限制宝贝的游戏方式,或为了让宝贝“学”到“知识”而强迫宝贝玩不喜欢的游戏。
违背宝贝的年龄特征开展游戏。不同年龄段的宝贝,对不同的游戏有着不同的兴趣与热情。比如,故意让手中的物品掉落在地面,让它发出响声,这是1岁左右宝贝乐此不疲的游戏。但如果与2~3岁的宝贝玩这个游戏,他们就会觉得索然寡味,这么大的宝贝可能对玩具更感兴趣。
认为良好的游戏习惯无关紧要。良好的游戏习惯,会对宝贝的成长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让宝贝学会遵守游戏规则,合理安排游戏时间等等,这些良好游戏习惯的建立是宝贝理解社会行为规则的最佳途径。
在宝贝需要帮助时袖手旁观。游戏是宝贝自己寻求答案的最佳途径。当宝贝热衷于游戏活动时,他们可能会提出一些比较特别的要求。这时,应尽量帮助他们,千万不要因为害怕宝贝弄脏衣服或出现别的问题而约束他们。
正确的亲子游戏作用才是最大的哦。
开展亲子游戏时的误区
误区1:急吼吼地干涉宝贝
对宝贝来说,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是游戏。因此,宝贝的很多做法可能让父母感觉十分困惑,尤其当宝贝玩一些父母认为不恰当的游戏时,有的父母会急吼吼地跑去干涉宝贝,有的父母却觉得宝贝玩游戏的小模样十分可爱,于是拿宝贝当玩具逗乐,这些都会对宝贝产生不好的影响。宝贝虽然小,但他天生就会察言观色。因此,父母的任何行为都会在宝贝的小脑瓜里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对宝贝产生不一般的影响。
纠正法:与宝贝建立平等的玩伴关系是亲子游戏的最高境界,这样可更好地调动宝贝游戏的积极性。让宝贝在游戏中通过模仿与创造性地积极参与,学会以正确的方式处理事情。
误区2:以父母的价值取向来衡量宝贝的游戏
游戏是宝贝学习的最佳方式,也是培养宝贝良好性格与行为方式的最佳训练方法。父母不要以自己的价值取向来衡量宝贝的游戏行为,人为地限制宝贝的游戏方式,或为了让宝贝“学”到“知识”而强迫宝贝玩不喜欢的游戏。
纠正法:正确的做法是,应让宝贝充分发挥他的想像力与创造力,做游戏的主人。当宝贝在游戏过程中确实出现无法解决或可能对他产生不良影响的问题时,父母才有必要介入,并对宝贝加以引导。
误区3:违背宝贝的年龄特征开展游戏
不同年龄段的宝贝,对不同的游戏有着不同的兴趣与热情。比如,故意让手中的物品掉落在地面,让它发出响声,一些看起来毫无意义的游戏也会引起宝贝的强烈兴趣,这是1岁左右宝贝乐此不疲的游戏。但如果与2、3岁的宝贝玩这个游戏,他们就会觉得索然寡味,这么大的宝贝可能对玩具更感兴趣,并喜欢用玩具作为道具来延伸他们的游戏。
纠正法:
父母应该引导不同年龄段的宝贝尽可能玩出适合他们的游戏,这样才能使他们感兴趣,也有助于发展宝贝的智力和想像力。
误区4:认为良好的游戏习惯无关紧要
良好的游戏习惯,会对宝贝的成长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让宝贝学会遵守游戏规则,合理安排游戏时间等等,这些良好游戏习惯的建立是宝贝理解社会行为规则的最佳途径。
纠正法:比如,玩具玩完了让宝贝自己收拾好,并物归原处;游戏时间要有节制,不能没完没了地让宝贝玩,更不能因为玩而影响吃饭、睡觉等。
误区5:总是剥夺宝贝独自游戏的权利
有的时候,宝贝并不是我们想像的那样一直需要有人陪着,他也需要有自己的空间。即便几个月的宝贝,他们也会自得其乐地玩着自己的小手小脚,体验独自玩耍的乐趣。
纠正法:在开展亲子游戏的同时,父母要尽可能利用机会鼓励宝贝独立游戏。当宝贝不哭不闹自己玩耍时,不要打扰宝贝,给他一点属于他自己的时间与空间。
误区6:在宝贝需要帮助时袖手旁观
游戏是宝贝自己寻求答案的最佳途径。当宝贝热衷于游戏活动时,他们可能会提出一些比较特别的要求。这时,父母不要因认为宝贝的游戏活动毫无意义而忽视他或限制他,而应尽量帮助他们,千万不要因为害怕宝贝弄脏衣服或出现别的问题而约束他们。
纠正法:为宝贝提供各种各样的游戏材料,如小纸片、种子、泥土、小剪刀、积木、水、沙、颜料、空纸盒等,让他们开动脑筋去游戏。当然,给宝贝提供帮助需要掌握一个度。比如,当宝贝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时,父母要给宝贝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只有当宝贝确实不能解决时再给予一些帮助。这样,可让宝贝在各种活动中体验生活,学会思考。
怎样来开发宝宝的右脑
游戏一:跳跳舞
玩法:在古典音乐的背景中,爸爸妈妈带领宝宝根据音乐节奏跳舞、拍手或做各种各样自己喜欢的动作。这个游戏适合任何年龄的宝宝,对于还不会走路的宝宝,妈妈可以抱着宝宝做跳舞的动作,或跟着节奏舞动他的手脚。当听到某一乐器发出的声音时,2岁以上的宝宝可以尝试模仿弹奏该乐器的动作。如:听小提琴曲时模仿拉琴的样子,听到钢琴曲时,左、右手模仿按琴键的姿势。也可以让宝宝跟着音乐的节奏自由发挥,翩翩起舞。
提示:古典音乐对宝宝右脑开发有很大作用,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宝宝能做出许多优美和谐的动作,起到了促进右脑思维及活跃右脑功能的作用。
游戏二:踢踢腿,伸伸腰
玩法:放舒缓的古典音乐,爸爸妈妈帮助宝宝做身体的动觉训练:头颈运动(前、后、左、右),手臂操(前、后、左、右、伸及绕环),腿部运动(取坐位双脚做内收、外展、屈、伸、绕环)等练习。爸爸妈妈边为宝宝做操,边看着宝宝的眼睛,念口令:一二三四,二二三四……
提示:早教中心这个游戏适合 0~1岁的宝宝。身体左侧部位的活动由右脑指挥,右侧部位的活动由左脑指挥。所以,爸爸妈妈经常帮助宝宝做运动,不仅能提高宝宝身体机能的灵活性和协调性,而且培养了宝宝空间的概念,促进右脑的发育。
3岁宝宝需要训练哪些能力
三岁宝宝早教之训练宝宝协调能力
孩子的协调能力的训练对于日后的脑部能力的开发以及运动潜能的开始具有一定的作用。父母主要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小活动或者是游戏,训练宝宝的手部与脚部等的协调能力。
独木桥游戏
在我们可以在家里放一个长条的板凳,让宝宝站在上面行走。这个时候,板凳就类似于独木桥,一个幼儿在板凳上行走是需要勇气以及注意力的集中,另外宝宝还需要利用自己的手部调节自身的平衡能力。此外,父母也可以利用食物或者是东西引诱的方式,让宝宝顺利在长的板凳上行走。需要注意的是,爸爸妈妈要在旁边保护着宝宝,同时可以增强宝宝对于父母的信任度。
抛球游戏
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莫过于拿着一个轻轻的塑胶球和爸爸妈妈们玩抛球游戏。这种游戏不仅仅是趣味性强,还可以帮助爸爸妈妈们教育和训练宝宝们的眼部以及手部的协调能力。
三岁宝宝早教之训练宝宝的忍耐力
一个孩子的忍耐力是需要从小训练的,现在的孩子普遍都是属于独生子女,从小在一个被溺爱的环境中长大,就会变得比较娇生惯养,忍耐力也就会逐渐的变低。因此,现代的教育方式,就是需要增加对于孩子的忍耐力的训练。
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
在现代的社会中,三岁的孩子所承受的挫折一般是自己的玩具被玩坏了,或者是自己没有办法实现自己的想要的事情,那么这些挫折对于一个三岁孩子就是难以承受的,爸爸妈妈们要学会在现实的例子中,学会用平实的语言,帮助宝宝度过挫折,让宝宝了解如何承受挫折,接受生活带来的挑战。
孩子延迟满足的能力
孩子对于爸爸妈妈们的要求,有时候爸爸妈妈们由于工作比较忙或者是某些客观的原因,不能够及时的满足宝宝的需求,宝宝这个时候就会开始发脾气或者是哭闹。针对于三岁小孩的教育,就是要学会解决这个问题,让孩子们能够提高延迟满足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