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泡脚管用吗 草乌穿山甲方化瘀消滞
肩周炎泡脚管用吗 草乌穿山甲方化瘀消滞
配方:生草乌,桑枝,桂枝,艾叶,公丁香,透骨草,穿山甲,雷公藤各50克。细辛10克。
用法:将所有药材洗净,放入药罐中,用清水浸泡20分钟,再加水2000毫升煎成药汤,煮沸20分钟,待放温后浸泡双足,每天早晚各1次,7日为1个疗程。
功效:化瘀消滞,活血止痛。适宜于感受风寒湿邪引起的肩周炎。
肩周炎最有效的药有什么
1.生山楂甘草汤
生山楂50克,桑椹50克,桑枝25克,乌梅25克,白芍20克,伸筋草20克,醋制元胡20克,姜黄15克,桂枝15克,威灵仙15克,醋制香附15克,甘草10克。水煎温服,3日2剂,1个月为1个疗程。服药期间除配合练功外停用其他药物或疗法。舒筋通络,祛淤行痹止痛,滑利关节。主治肩周炎。
2.白芍汤
白芍、沙地龙各400克,制马钱子、红花、桃仁、威灵仙各350克,乳香、没药、骨碎补、五加皮、防己、葛根、生甘草各150克。将上药共研为极细末,装入胶囊,每粒含生药0.2克,成人每次口服3粒,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半个月为1个疗程,休息3天,再行下1个疗程。主治肩周炎。
3.黄芪当归汤
黄芪60克,当归20克,桂枝12克,白芍20克,炙甘草16克,大枣10克,威灵仙120克,穿山甲6克,防风12克,蜈蚣2条,生姜10克,羌活12克。每日1剂,水煎服。补胃气,通经络,散寒湿。主治肩关节周围炎。冷痛者,加制川草、乌草各10克;兼痰湿者,加法半夏12克,胆南星10克;病久三角肌萎缩者,加制马钱子0.3克。局部可以配合以针灸治疗。
糖尿病泡脚偏方 皂角刺伸筋草水泡脚
取皂角刺30克,伸筋草,苏木,川乌,草乌,穿山甲各10克,加清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与2000毫升开水一起倒入盆,先熏蒸脚部,待温度适宜时泡洗双脚,每天两次,每次熏泡40分钟,14天为一疗程。次方泡脚可以清热解毒,燥湿止痛,适宜于治疗糖尿病足部溃疡,疼痛。
肩周炎泡脚管用吗 防风艾叶方祛风散寒
配方:防风,艾叶,五加皮,红花,赤芍,桑枝,木瓜各10克,鸡血藤,牛膝各15克,透骨草30克。
用法:将所有药材用清水浸泡20分钟,加水2000毫升煎成药汤,煮沸20分钟后去渣取汁,趁热用毛巾浸药液敷于肩部,剩余药液晾温后浸泡双足,每天早晚各1次。
功效:祛风散寒,活血止痛,适宜于外伤,过度劳损等原因引起的肩周炎。
中医治疗女性尿道炎的偏方
贾女士提供:我闺蜜前不久查出患有尿道炎,同事告诉我一个偏方,具体方法是:穿心莲,车前子,瞿麦,水煎服,每日1剂。想请专家点评一下是否有效。
中医点评:穿心莲具有消炎解毒作用,临床上曾应用于多种感染性疾病,对外伤感染、疖、痈、丹毒、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扁桃体炎、急慢性咽喉炎、急慢性支气管炎、急性菌痢、急性胃肠炎、尿路感染、子宫内膜炎、盆腔炎、中耳炎、牙周炎等,均有不同程度的疗效。车前子和瞿麦都有清热利尿的作用,可以辅助治疗湿热证型的尿道炎。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显示,穿心莲有终止妊娠的可能,所以有尿道炎的孕妇不宜使用穿心莲。由于上述三种药性味偏寒,故虚寒体质的女性不宜服用。建议患者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此外,一旦得了尿道炎,一方面应注意休息,并适度多喝水。同时,应少吃辛辣食物,最好戒酒。另一方面,家中应做好必要的隔离,浴巾、脸盆、浴缸、便器等最好分开使用或用后消毒。
中医治尿道炎其它偏方
1、气血瘀阻型
患者症见小便淋漓不畅,或尿道口有秽浊之物流出,或带下异常,小腹胀痛,舌暗,苔白,脉弦细。这是由于久病入络,或由于湿热之邪阻滞经脉,气血瘀阻所致。治疗宜行气活血,化浊止痛。常用药物为膈下逐瘀汤加减:当归10g 川芎10g 赤芍10g 桃仁10g 枳实10g 元胡10g 五灵脂10g 乌药10g 香附10g 牛膝10g 土茯苓30g 滑石20g 生甘草10g。如尿痛明显者,可加入白花蛇舌草30g,淡竹叶10g。本方当归、川芎、赤芍、桃仁、五灵脂均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枳实、元胡、乌药、香附理气行滞,土茯苓、滑石、生甘草解毒利湿。
2、脾肾亏虚型
患者症见小便淋漓不尽,遇劳即发,或尿道口有白浊之物,女性白带量多,腰膝酸软,大便溏薄,舌质淡,脉软。这是由于久病失治误治,伤及脾肾。治疗宜健脾补肾,利湿化浊。常用方药为四君子汤合六味地黄丸加减: 党参10g 黄芪30g 白术10g 茯苓30g 山药30g 山茱萸10g 熟地10g 泽泻10g 丹皮10g 牛膝10g 忍冬藤30g。本方党参、黄芪、白术、茯苓、山药均有健脾利湿的作用;山茱萸、熟地补肾;泽泻、丹皮、牛膝、忍冬藤利湿、活血、解毒。
中医治疗甲状腺腺瘤
【来源】王绪鳌,《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当归、川芎、乌药各6克,玄参、海浮石各12克,海藻、昆布、土贝母、天葵子各10克,八月扎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化痰理气,活血祛瘀,软坚散结。
【方解】病为气滞、痰瘀凝结所致,故方用川芎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上行于头面颈项,为血中之气药;当归养血;海藻、昆布、天葵子、土贝母、海浮石消痰软坚,为治瘿瘤要药,与疏肝理气的八月扎、乌药配合,使软坚散结作用得以加强;玄参滋阴降火解毒、利咽消肿。诸药合用,共奏化痰理气、活血祛瘀、软坚散结之功。药符病机,用之多效。
【主治】甲状腺腺瘤。
【加减】阴虚口燥咽干,舌光,脉细,酌加北沙参、生地、石斛;甲状腺腺瘤囊内出血伴感染,加金银花、连翘、白茅根、仙鹤草、夏枯草;病久肿块质硬,加炮山甲、皂角刺、丹参;情志失调、肝气郁结,加柴胡、生白芍、合欢皮、佛手花、玫瑰花;伴甲亢,加钩藤、石决明、珍珠母、灵磁石、滁菊花。
【疗效】治疗80例,痊愈(肿瘤完全消失)42例;显效(肿瘤缩小一半以上)12例;有效(肿瘤缩小不到一半)20例,无效6例。从42例痊愈病例看,服药时间半月6例,半月~1月11例,1~2月14例,2~3月8例,3~4月1例,6个月以上2例。
26.2海藻昆布汤
【来源】欧阳可钧,《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海藻、昆布各20克,生牡蛎、海浮石、黄药子、夏枯草各15克,当归、炮穿山甲、三棱、莪术各10克,木香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化痰软坚,理气消瘿。
【方解】方中夏枯草、木香疏肝理气;当归、三棱、莪术、穿山甲活血祛瘀;海藻、昆布、牡蛎、海浮石、黄药子化痰软坚消瘿,更兼辨证加减,获得良效。
【主治】甲状腺瘤。
【加减】腺瘤疼痛者,加制乳香、制没药各10克;心悸、失眠者,加酸枣仁、柏子仁各10克,珍珠母15克;气虚者,加党参15克,炙黄芪20克;血虚者,加熟地黄20克,制首乌15克;气滞者,加青皮8克,枳壳10克;食欲减退者,加炒鸡内金、焦山楂各10克;并发甲亢、白细胞减少者,加生黄芪30~40克,鸡血藤20克;鹿角胶15克,丹参10克,枸杞子15克。
【疗效】治疗甲状腺瘤60例,痊愈(腺瘤全部消失,随访2年以上未见复发)55例;好转(腺瘤缩小一半,随访2年以上不增大)3例;无效(服药15剂以上未见消退)2例。总有效率为96.6%。治疗中无1例发生副作用或其他不良反应。
26.3三海汤
【来源】李映权,《千家妙方·上》
【组成】海藻、昆布各15克,海浮石12克,金银花15克,连翘12克,蒲公英30克,紫花地丁、土贝母各15克,金果榄10克,蚤休、三棱、莪术、没药、乳香各6克,夏枯草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方解】甲状腺瘤属于中医的“瘿瘤”范畴。《医宗金鉴》云:“凡瘿多生于肩项两颐,瘤则随处有之。”病由痰气交结所致,治宜理气化痰、软坚散结为法,故方用海藻、昆布、海浮石咸寒软坚;三棱、莪术、乳香、没药活血化瘀止痛;金果榄清肺利咽;金银花、连翘、蚤休、蒲公英、紫花地丁、土贝母、夏枯草清热解毒、软坚散结。诸药用之,共奏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之功。
【主治】甲状腺炎(湿痰瘀滞,郁久化火)。
【疗效】多年使用,效果满意。
26.4鳖甲消瘤方
【来源】文琢之,《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玄参12克,牡蛎30克,川贝、鳖甲各9克,半枝莲、白花蛇舌草、丹参各15克,木香、昆布、海藻、郁金、夏枯草各9克。
【用法】上药制成浸膏片,每片0.25克。每次服2片,1日服3次。1个月为1疗程,可连服3个月。
【功用】软坚散结,行滞活血,清热解毒。
【方解】方中玄参、牡蛎、川贝、鳖甲、昆布、海藻等有软坚散结的作用;木香、丹参、郁金有行气活血的效果;夏枯草、半枝莲、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散结消瘿。诸药相伍为方,能治疗痰浊、瘀血、积滞之患,用治各种肿瘤包块,有较好疗效。
【主治】各种良性肿瘤包块(纤维瘤,脂肪瘤、血管瘤、甲状腺腺瘤、神经纤维瘤)以及淋巴结核、乳腺小叶增生。
【疗效】治疗156例,其中纤维瘤40例,脂肪瘤18例,血管瘤6例,甲状腺腺瘤24例,淋巴结核30例,乳腺小叶增生38例。结果痊愈(肿块消失)36例,显效(肿块约1/2以上)56例;进步(肿块变软、自觉症状减轻)53例,无效11例。
26.5甲瘤汤
【来源】李冠泽,《千家妙方·下》
【组成】柴胡10克,青皮6克,甲珠10克,当归、夏枯草各12克,皂刺10克,僵蚕6克,海藻12克,浙贝母10克,法半夏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疏肝理气,和血散结。
【方解】方中柴胡、青皮疏肝理气;当归、甲珠和血;夏枯草、皂刺、僵蚕、海藻、浙贝母、法半夏化痰软坚散结。据一些资料记载,皂刺、甲珠、夏枯草、海藻、僵蚕、南星、蚤休芍药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肿瘤作用。甲状腺瘤能消之,可谓与此类药物有密切关系也。实践中体会,皂刺、甲珠等对于消散肿块作用更为显著。
【主治】甲状腺腺瘤。
【疗效】治疗3例,其中女性2例,男性1例。最多服药32剂,最少服药15剂,均达肿瘤消失,未见复发。
【附记】若加用生南星、蚤休各等分,用醋磨,涂搽肿瘤处,每日2次,则奏效尤捷。
26.6内消腺瘤汤
【来源】黄斯盛,《千家妙方·下》
【组成】土茯苓30克,苦参、天花粉、皂刺、半夏各10克,陈皮6克,桔梗、夏枯草、郁金、柴胡各10克,甘草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涤痰清热,理气散结。
【主治】甲状腺腺瘤。
【加减】痰多者可加川贝母10克或白芥子10克。
【疗效】治疗10例,结果痊愈9例,1例已随访8年未见复发。
【附记】①用本方治“甲瘤”,一般治愈须服6~30剂。②此方对于治疗颈部淋巴结炎、乳腺增生症等亦有较好效果。
又山东名医王树元自拟消瘿汤:元参15克,生牡蛎30克(先煎),浙贝母9克,夏枯草15克,海浮石、香附各12克,青皮9克,当归18克,海藻、昆布各24克,柴胡9克,红花、半夏各12克。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功能理气化痰、活血散瘀。观察治疗6例甲状腺腺瘤病人,均收到满意效果。本方乃由程忠龄老中医所传“消瘿方”加味化裁而成。疗效较原方为优。
推荐治疗肩周炎的偏方药酒
治疗肩周炎的偏方——秦艽木瓜酒
【药物组成】秦艽、川乌、草乌、郁金、羌活、川芎各10g,木瓜20g,全蝎2g,透骨草、鸡血藤各30g。苔黄脉数者郁金加至20g,选加徐长卿30g,六月雪15g,忍冬藤20g。将上药浸入60度白酒1000g中,15日后服用。
【功效】祛风通络,化瘀止痛。【主治】肩周炎各型。
治疗肩周炎的偏方——狗脊酒
【药物组成】狗脊20g,马鞭草12g,杜仲15g,威灵仙10g,牛膝6g,通草12g,川断15g,白酒 1000ml。诸药入白酒中浸泡7天即可服用。
【功效】强筋壮骨,祛风通络。【主治】 肩周炎 寒湿凝滞型。
治疗肩周炎的偏方——丹参酒
【药物组成】丹参30g,白酒500ml。将丹参入白酒内浸泡7天即成。每次服20ml,每日2次。
【功效】活血化瘀。【主治】血瘀阻络型肩周炎。
治疗肩周炎的药酒有哪些
(1)白花蛇酒
药物组成:白花蛇1条,白酒500ml。将白花蛇浸入白酒内浸泡7天即成。
功效:祛风胜湿,通络止痛。
主治:风湿寒痹阻型肩周炎。
用法:每次服1小杯,每日2次。
(2)丹参酒
药物组成:丹参30g,白酒500ml。将丹参入白酒内浸泡7天即成。
功效:活血化瘀。
主治:血瘀阻络型肩周炎。
用法:每次服20ml,每日2次。
(3)狗脊酒
药物组成:狗脊20g,马鞭草12g,杜仲15g,威灵仙10g,牛膝6g,通草12g,川断15g,白酒1000ml。诸药入白酒中浸泡7天即可服用。
功效:强筋壮骨,祛风通络。
主治:肩周炎寒湿凝滞型。
(4)秦艽木瓜酒
药物组成:秦艽、川乌、草乌、郁金、羌活、川芎各10g,木瓜20g,全蝎2g,透骨草、鸡血藤各30g。苔黄脉数者郁金加至20g,选加徐长卿30g,六月雪15g,忍冬藤20g。将上药浸入60度白酒1000g中,15日后服用。
功效:祛风通络,化瘀止痛。
主治:肩周炎各型。
专家总结:治疗肩周炎的药酒,看了以上介绍你对治疗肩周炎的药酒有了了解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专家说,多做一些正确适当的体育锻炼、加强营养、注意劳逸结合,有助于预防肩周炎的发生!
输卵管左侧不通右侧粘连怎么办
中医治疗输卵管粘连以疏通经络为主,消除水肿,缓解组织粘连。中医治疗输卵管粘连气滞重以理气为主,兼以化瘀通管,伴有炎性包块时,可酌用三棱、莪术、夏枯草、牡蛎等软坚消肿之品;输卵管积水、积液、积脓者,加益母草、瞿麦、琥珀、苏木、白花蛇舌草等药。
四逆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柴胡9g,赤芍20g,当归尾20g,川芎9g,桃仁10g,红花10g,穿山甲15~20g,皂角刺15g,桂枝l0,路路通l0,丹参30g,甘草6g
少腹逐瘀汤加减:当归12g,川芎9g,赤芍10g,蒲黄10g,五灵脂10g,乌药10g,小茴香6g,穿山甲15~20g,路路通10g,延胡索10g,干姜5g,肉桂6g,制附子6~9g,细辛5g
中医治疗输卵管粘连方法:取上方浓煎至100ml,药液温度38~39摄氏度(2左右,每日晚上大便排空后保留灌肠,10~15次为一疗程,可连用2~3个疗程,经期停灌,这也是属于中医治疗输卵管粘连的方法的。
肩周炎泡脚管用吗 桂枝威灵仙方通络止痛
配方:桂枝70克,威灵仙60克,桑枝50克,当归15克,川芎20克。
用法:将所有药材择洗干净,用清水浸泡20分钟,加清水2000毫升煮沸成药汤,放温后浸泡双足,每日1次,每次30分钟,7日为一个疗程。
功效:疏风活血,通络止痛,适宜于感受风寒湿邪引起的肩周炎。
肩周炎捡什么中药泡酒
丹参泡酒
丹参30克,白酒500毫升,将丹参放入白酒内浸泡7天,每次饮服20毫升,每日2次。
丹参泡酒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适宜于血瘀阻络型肩周炎患者。
狗脊泡酒
狗脊20克,马鞭草12克,杜仲15克,威灵仙10克,牛膝10克,通草5克,续断5克,白酒1000毫升。诸药入白酒中浸泡7天即可服用,每次服用一小杯,每日2次。
此药酒方具有强筋壮骨,祛风通络的功效,适宜于肩周炎寒湿凝滞型患者。
丁公藤泡酒
丁公藤,桂枝,麻黄,羌活,当归,川芎,白芷,补骨脂,乳香,猪牙皂,陈皮,苍术,厚朴,香附,木香,枳壳,山药,黄精,菟丝子,小茴香,苦杏仁,泽泻,五灵脂,晚蚕沙,白酒各适量。以冷浸法制备成药酒,每次口服10-15毫升,每日2-3次。
丁公藤酒具有祛风散寒,活血化瘀的功效,此药酒方适宜于风寒,痰湿,瘀血型肩周炎的治疗。
输卵管左侧粘连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
中医治疗输卵管粘连以疏通经络为主,消除水肿,缓解组织粘连。中医治疗输卵管粘连气滞重以理气为主,兼以化瘀通管,伴有炎性包块时,可酌用三棱、莪术、夏枯草、牡蛎 等软坚消肿之品;输卵管积水、积液、积脓者,加益母草、瞿麦、琥珀、苏木、白花蛇舌草等药。
四逆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柴胡9g,赤芍20g,当归尾20g,川芎9g,桃仁10g,红花10g,穿山甲15~20g,皂角刺15g,桂枝l0,路路通l0,丹参30g,甘草6g
少腹逐瘀汤加减:当归12g,川芎9g,赤芍10g,蒲黄10g,五灵脂10g,乌药10g,小茴香6g,穿山甲15~20g,路路通10g,延胡索10g,干姜5g,肉桂6g,制附子6~9g,细辛5g
中医治疗输卵管粘连方法:取上方浓煎至100ml,药液温度38~39摄氏度(2左右,每日晚上大便排空后保留灌肠,10~15次为一疗程,可连用2~3个疗程,经期停灌,这也是属 于中医治疗输卵管粘连的方法的。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药治疗法
内治法
1、肝肾不足,筋脉瘀滞型。
主证:关节疼痛,活动不利,动作牵强;舌质红,苔薄或薄白,脉细弦或弱。
治法:温补肝肾,活血通络。
方药:泽兰6克,莪术6克,木瓜6克,川芎6克当归9克,穿山甲9克,萆薢6克,甘草3克,鹿衔草克,续断9克,制草乌3克,制川乌3克,怀牛膝9克白花蛇1只,红花6克。每日1剂,水煎服。
2、寒湿痹阻,痰瘀交阻型。
主证:关节肿胀积液,活动受限;舌偏红,或舌胖质淡,苔薄或薄腻,脉滑或弦。
治法:温散寒湿,袪瘀。
方药:当归12克,丹参30克,鸡血藤30克,海风藤30克,透骨草15克,独活12克,钻地风10克,香附克,制川乌8克,制草乌8克,桂枝6克,萆薢10克薏苡仁30克,木瓜15克。水煎服。
外治法
外治即膏贴、酒类外搽剂、熏洗、外敷等法。外洗药通过蒸汽泡洗,对局部消肿,缓解疼痛效果显著。针灸也是一种较为可靠的的治疗方法,包括体穴、温针灸、银质针针刺疗法、浮针疗法、耳穴、梅花针。针刺治疗选用膝部周围穴位,可通络止痛、强壮筋骨。
子宫腺肌治疗偏方
辨证选方
1.气滞血瘀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消。
方药:香棱丸加味。木香15g,丁香10g,三棱15g,莪术15g,枳壳15g,青皮10g,川楝子15g,小茴香15g,水蛭15g,鸡内金15g。若腹痛剧烈加乳香15g,没药15g,元胡15g;若月经量多,去水蛭、鸡内金,加三七粉7.5g;者兼有气血虚弱则加黄芪30g,党参20g,白术15g。
2.寒凝血瘀
治法:温经散寒,活血化瘀消?。
方药:少腹逐瘀汤加味。小茴香15g,炮姜15g,元胡15g,灵脂15g,没药15g,川芎10g,当归20g,蒲黄15g,官桂10g,赤芍15g,鳖甲20g,鸡内金10g,三棱15g,莪术15g。若月经过多,可去川芎、当归,加三七粉7.5g,血余炭10g;若兼脾虚气弱则加党参20g,黄芪20g,白术20g,山药20g。 3.痰凝血瘀
治法:祛湿化痰,活血化瘀消。
方药:开郁二陈汤合活络效灵丹加减。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5g,香附15g,川芎10g,莪术15g,苍术15g,木香15g,甘草10g,丹参25g,当归20g。若疼痛较剧,加乳香15g,没药15g;若脾胃虚弱,纳差神疲者,加白术15g,党参20g。
专方验方
1.燥湿化痰散结场:苍术10g,白术15g,橘核15g,乌药15g,桃仁15g,桂枝15g,半夏15g,陈皮6g,生牡蛎20g,珍珠母20g,黄芪30g。日1剂,水煎服。适用于痰凝血瘀型子宫腺肌病。
2.消瘤丸:玄参15g,牡蛎30g,贝母15g,三棱15g,莪术15g,橘核15g,桃仁15g,穿山甲15g,昆布15g,夏枯草15g,海藻15g,水蛭10g。日1剂,水煎服。适用于血瘀兼有痰湿之子宫腺肌病。
饮食疗法
1.桃仁粥:桃仁10g,粳米30g。将桃仁捣烂如泥去渣取汁,以汁煮粳米为稀粥,1日2次,空腹温食。适用于瘀血停积而成?瘕。
2.牛膝酒:牛膝1000g,酒1500g。密封浸泡数目,量力温服。功能破血消?。主治腹中?瘕,痛如针刺。
贴敷疗法
l.痛经宁:肉桂、茴香、当归、元胡、乌药、虎杖各1.5g,干姜、没药、蒲黄、灵脂、樟脑、冰片各1g,研细末,凡土林调膏,敷贴关元穴,纱布固定。用于寒凝或气滞血瘀之痛经。
2.穿山甲20g,当归尾、白芷、赤芍各10g,小茴香、艾叶各30g。共碾粗末,装入长7寸,宽5寸的净白布袋内,置小腹上,上置暖水袋,每晚1 次,30分钟。治疗寒凝血瘀之?瘕。
灌肠疗法
三棱15g,莪术15g,桃仁15g,红花15g,当归15g,路路通15g,穿山甲15g,夏枯草15g,昆布15g,牡蛎20g,枳壳15g。浓煎至100毫升,每晚灌肠1次并保留,经期停用。适用于血瘀痰湿、痛经。
针灸疗法
1.体针:①取穴中极、关元、次?、足三里、三阴交,实证用泻法,留针15~20分钟,经前1周开始,每日1次。主治痛经。②取穴子宫穴、曲骨、横骨三个穴交替使用,并配合腰部及下肢穴。常配耳穴皮质下,留针5~20分,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主治子宫瘤。
2.耳针:取穴子宫、内分泌、卵巢、皮质下等,留针15~20分,每日1次。或耳穴压丸或埋针。
治疗骨质增生的中药小妙方
痰湿阻滞
中年以后肾气渐虚,气化无力,水不得化气,即停蓄而为痰饮;且体虚易招风邪侵入,风痰相搏,阻滞颈部经络而发病。
症见:头项强痛,肩臂酸胀不适,肢体沉重,伴有头重脑胀,胸脘满闷,少食多寐,苔白腻,脉沉滑。
治法:燥湿化痰,理气通络。
方药:指迷茯苓丸加味。茯苓12g,黄芩10g,陈皮12g,五味子10g,桔梗6g,姜半夏9g,白芥子10g,地龙12g,胆南星10g。
本方燥湿化痰,理气通络。若兼见瘀阻经络者,可酌加三七、穿山甲、地龙以助其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力;若兼见有风寒者,可酌加桂枝、羌活、灵仙等以祛风湿,止痹痛;若兼见眩晕者,加天麻、白术;兼见胸痹者,加丹参、瓜蒌、郁金。
气滞血瘀
由于外伤和劳损,使椎体缘组织间隙出血而成瘀,瘀血阻滞经络发为本病。
症见:头颈肩背及四肢麻木、刺痛、痛有定处,拒按,夜间加重,伴有头晕眼花,视物模糊,失眠健忘,惊惕不安,胸闷胸痛,烦躁,面色不华,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多细涩和弦涩。
治法:活血化瘀,疏通经络。
方药:化瘀通痹汤加味。当归18g,丹参30g,鸡血藤21g,制乳没各9g,元胡12g,葛根18g ,透骨草21g,姜黄12g,穿山甲10g,地龙12g。
本方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偏寒者,加桂枝、制川草乌、细辛;偏热者加败酱草、丹皮。若气虚者加黄芪;若兼见痰湿者,加白芥子、胆南星;若兼有胸痹者加薤白、郁金、瓜蒌、半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