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慢性肝炎诊断标准

慢性肝炎诊断标准

慢性肝炎是一种对人体危害很大的疾病之一,而且对于慢性肝炎的诊断来说,由于慢性肝炎的症状和很多疾病易于混淆。

1、慢性迁延型肝炎:有确诊或可疑急性肝炎的病史,病程超过半年仍有轻度症状,伴有血清ALT升高或并有其它肝功能轻度损害。或肝活体组织检查符合迁延型肝炎之诊断。

2、慢性活动性肝炎:既往有肝炎史,或急性肝炎病程迁延,超过半年,有肝炎症状;可伴有蜘蛛痣,面色晦暗、肝掌及脾肿大;血清ALT活力持续增高或反复波动,血清胆红素长期或反复增高,伴有白蛋白减低,球蛋白升高,白、球蛋白比例异常,或丙种球蛋白增高;可出现自身抗体或肝外损害。或肝活体组织检查符合慢性肝炎的组织学改变。

肝癌的临床诊断标准

肝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肝癌的临床诊断标准在患者病情的确诊和治疗过程中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专家考虑到肝癌的临床诊断标准需在取得病理检查后方能作出判断,参照世界各国结合肝功能情况一并考虑制定出肝癌的临床诊断标准,并且拟定了适合我国国情的肝癌的临床诊断标准。

肝癌的临床诊断标准具体如下:

国内资料表明,对高危人群(肝炎史5年以上,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标记物阳性,35岁以上)进行肝癌普查,其检出率是自然人群普查的34.3倍。对高危人群检测AFP结合超声显像检查每年1-2次是发现早期肝癌的基本措施。AFP持续低浓度增高但转氨酶正常,往往是亚临床肝癌的主要表现。

1、afp<400μg/l能排除妊娠、生殖系胚胎源性肿瘤、活动性肝病及转移性肝癌,并有两种影像学检查有肝癌特征的占位性病变或有两种肝癌标志物(dcp、ggtⅱ、afu及 ca19-9等)阳性及一种影像学检查有肝癌特征的占位性病变者。

2、有肝癌的临床表现并有肯定的肝外转移病灶(包括肉眼可见的血性腹水或在其中发现癌细胞)并能排除转移性肝癌者。

老年慢性支气管哮喘如何诊断

老年慢性支气管哮喘如何诊断?老慢支是非常高发的疾病,是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疾病的简称,会给老年人的晚年生活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让患者们很是苦恼。针对上述问题,专家作出下面详细解答。

针对老年慢性支气管哮喘如何诊断这个问题,专家解答:

分型:单纯型慢性支气管炎诊断符合慢性支气管炎诊断标准。具有咳嗽、咳痰二项症状。

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诊断符合慢性支气管炎诊断标准。具有喘息症状,并经常或多次出现哮喘音。

分期:急性发作期一周内出现脓性或粘液脓性痰,痰量明显增多或伴有其它炎症表现;或一周内咳、痰、喘症状任何一项加剧至重度,或重度病人明显加重者。

慢性迁延期指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咳、痰、喘症状,迁延不愈;或急性发作期症状一个月后仍未恢复到发作前水平。

临床缓解期指病人经过治疗或自然缓解,症状不足轻度维持二个月或以上。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诊断

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是1992年在英国召开的消化系统国际会议上由自身免疫性肝炎组专家提出,用以替代自身免疫活动性肝炎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这是一种病因未明的疾病。一般认为是在病毒感染、药物或化学物质等环境致病因素的作用下,遗传学上对自身免疫性肝炎易感的人群其肝细胞的抗原成分发生改变,或某些病毒蛋白质与肝细胞的某种蛋白成分有同源性,从而诱发了机体的自身免疫反应,导致肝脏的损害。其主要特点是:1、高免疫球蛋白血症;2、组织自身抗体的出现;3、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沈敏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肝功能检查可见:血清胆红素常轻度或中等度增高,血清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和腺苷脱氨酶往往升高,γ-球蛋白明显增高,IgG升高,但白蛋白多正常。

AIH病人体内可测到多种自身抗体,最经典的是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和抗肝-肾微粒体抗体(抗-LKM)。其他相关的自身抗体包括抗肝-胰抗体(anti-liver-pancreas,LP)、抗可溶性肝抗原(soluble liver antigen,SLA)抗体、抗肝脏细胞溶质抗原I型(anti-liver cytosol antigen type I,anti-LC1)、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等。

AIH的病理学表现特异性不强,但它对AIH的诊断及严重性的判断至关重要。因此肝活检的病理学检查结果仍然是诊断AIH的重要标准之一。AIH的主要病理学特点是门管区单个核细胞的浸润,主要侵犯肝小叶的界板和汇管区,并侵入小叶,导致门脉周围或界板周围的碎屑样坏死,有时也可见到门脉-门脉或门脉-小叶中央区的桥样坏死。这些病理改变虽然有一定的特点,但只能是提示性的,而非AIH所特有,也可见于慢性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以及许多其他肝病。

根据血清中自身抗体类型的不同AIH可分为3型。I型AIH:约占全部AIH病人的80-85%。其中70%为女性患者,年龄一般小于40岁。主要诊断特点是ANA和SMA阳性,其中抗肌动蛋白抗体,尤其是抗聚合F-肌动蛋白对诊断最具特异性。其中17%的患者合并有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也有学者认为这一型可能为结缔组织疾病合并肝损害。42%的患者可有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表现。此型起病较缓慢,对糖皮质激素的治疗反应良好。II型AIH:约占AIH患者总数的5%。多见于2-14岁儿童,在西欧(法国、德国)较为流行。主要特点是抗-LKM1和抗LC-1阳性。该抗体一般不与SMA和ANA同时出现(成人仅4%合并阳性)。II型临床表现较I型重,进展更快,暴发性肝炎多见,易发展为肝硬化,对糖皮质激素的治疗反应不如I型明显。许多报道提示HCV感染与II型AIH有一定关系。III型AIH:90%为年轻女性。主要特点是抗-SLA和抗LP阳性,多无抗-LKM1,但74%可有SMA或ANA阳性。此型对药物治疗的效果与I型相似。

2002年美国肝脏病学会发表了新的自身免疫性肝炎诊疗指南,其中列举了较为详细的诊断标准。

表1.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诊断标准

要求

诊断标准

肯定诊断

可能诊断

除外遗传性疾病

α1抗胰蛋白酶表型正常

血清铜蓝蛋白、铁及铁蛋白水平正常

α1抗胰蛋白酶部分缺乏

非特异性血清铜、铜蓝蛋白、铁和/或铁蛋白水平正常

除外活动性病毒感染

无现症甲、乙、丙肝病毒感染的血清标志物

无现症甲、乙、丙肝病毒感染的血清标志物

除外中毒性或酒精性肝损害

每日饮酒精量

甲肝的诊断标准是什么呢

甲型肝炎诊断标准是什么呢?专家指出,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型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上表现为起病急,有畏寒、发热、食欲减退、恶心、疲乏、肝肿大及肝功能异常。部分病例出现黄疸,无症状感染病例较常见,一般不转为慢性和病原携带状态。那么甲型肝炎的诊断标准是什么呢?下面由专家向大家详细讲解一下甲型肝炎的诊断标准。

甲型肝炎诊断标准是什么呢?甲型肝炎患者发病后1~4周血清中即可检出甲肝特异性抗体。该特异性抗体主要有两种,即早期甲肝抗体: 1gm型抗体(抗hav,igm)以及恢复期甲肝抗体: 1gg型抗体(抗hav- ig)。前者在感染初期占优势,3个月后滴度下降,于6~8个月后不易检出;后者初期滴度较低,后逐渐升高,该抗体在康复后仍可维持相当滴度,可持续数年或更长时间。

由于抗havigm仅出现在感染早期,第二次感染时不再出现,是对近期感染进行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也是当前诊断甲型肝炎最简便的方法。

因此,凡抗hav,1gm阳性提示为急性感染或复发,且只需检测急性期单份血清可立即作出诊断。再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如有甲肝接触史,有进食毛蛐等不洁饮食史。

甲型肝炎诊断标准我们已经为大家讲解的很清楚了,为了早日康复,患者朋友们一定要到专业的医院进行诊断,谨防出现误差。专家提醒: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如全身乏力、食欲下降、恶心、呕吐、尿黄厌油腻食物,肝功能检查谷丙转氨酶明显升高,则甲型肝炎的诊断基本可以确定。

重型肝炎诊断标准是什么

重型肝炎诊断标准一、急性重型肝炎

以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2周内出现极度乏力,消化道症状明显,迅速出现II度以上肝性脑病,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并排除其他原因者,肝浊音办进行性缩小,黄疸急剧加深,或黄疸很浅,甚至尚未出现黄疸,但有上述表现者均应考虑是重型肝炎。

诊断标准二、亚急性重型肝炎

以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15天至24周出现极度乏力,消化道症状明显,同时PT明显延长,PTA低于40%并排除其他原因者,黄疸迅速加深,每天上升≥17.1umol/L或血清胆红素大于正常值10倍,首先出现II度以上肝性脑病者,称脑病型,首先出现腹水及其相关症候者,称为腹水型。

诊断标准三、慢性重型肝炎

发病基础有:1、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病史;

2、慢性HBV携带史;

3、无肝病史及无HBV携带史,但有慢性肝病体征,如肝掌,等及生化检测改变者,

4、肝穿刺检查支持慢性肝炎;

5、慢性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或慢性HBV携带者重叠甲型或其它肝炎病毒感染时要具体分析。

甲型肝炎的诊断标准是什么呢

甲型肝炎诊断标准是什么呢?甲型肝炎患者发病后1~4周血清中即可检出甲肝特异性抗体。该特异性抗体主要有两种,即早期甲肝抗体: 1gm型抗体(抗hav,igm)以及恢复期甲肝抗体: 1gg型抗体(抗hav- ig)。前者在感染初期占优势,3个月后滴度下降,于6~8个月后不易检出;后者初期滴度较低,后逐渐升高,该抗体在康复后仍可维持相当滴度,可持续数年或更长时间。

由于抗havigm仅出现在感染早期,第二次感染时不再出现,是对近期感染进行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也是当前诊断甲型肝炎最简便的方法。

因此,凡抗hav,1gm阳性提示为急性感染或复发,且只需检测急性期单份血清可立即作出诊断。再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如有甲肝接触史,有进食毛蛐等不洁饮食史。

甲型肝炎诊断标准我们已经为大家讲解的很清楚了,为了早日康复,患者朋友们一定要到专业的医院进行诊断,谨防出现误差。专家提醒: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如全身乏力、食欲下降、恶心、呕吐、尿黄厌油腻食物,肝功能检查谷丙转氨酶明显升高,则甲型肝炎的诊断基本可以确定。

慢性胃炎诊断标准

慢性胃炎的诊断:

一、病因

(1)物理因素:机械、温度等因素长期损伤胃黏膜,如酒、浓茶、浓咖啡、过热、过冷、过于粗糙的食物等。

(2)化学因素:某些药物(非甾体类消炎药、洋地黄等)、长期吸烟、胆汁反流等均可破坏胃黏膜屏障。

(3)生物因素:细菌尤其是幽门螺杆菌感染。

(4)免疫因素:胃体萎缩为主的慢性胃炎患者的血清中能检出壁细胞抗体,伴有贫血者还能检出内因子抗体。

(5)其他:系统性疾病、其他脏器疾病、营养不良、年龄因素、遗传因素和胃黏膜营养因子缺乏(胃泌素、表皮生长因子等)均与慢性胃炎发生有关。

二、临床表现

症状无特异性,约半数患者有中上腹不适、隐痛、缺乏节律性,餐后可加重,男有食欲减退、暖气、反酸、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伴出血者可有黑便或血便,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有贫血、消瘦、舌炎、腹泻等。体检可有上腹压痛,少数患者有贫血貌。

三、实验室检查

(一)胃液分析

通过测定基础胃酸排出量(basic acid output,BAO)、最大胃酸排出量(maximal acid output,MAO)、高峰胃酸排出量(peak acid output,PAO)以了解胃酸的分泌功能。通常推荐用五肽促胃液素皮下或肌注的剂量为6μg/kg。浅表性胃炎时,胃酸分泌多正常、或稍低、或稍高; 但疣状胃炎可增高。胃窦萎缩为丰的胃炎时,胃酸一般正常或轻度降低。而局限于胃体的萎缩性胃炎,胃酸分泌明显降低,严重者几乎无酸分泌,即使采用五肽促胃液素刺激剂后,亦未见胃酸分泌。同前胃液分析较少用于临床,但对了解慢性胃炎时胃分泌功能的改变,药物治疗的影响等,还是有一定的意义。近年来也有采用非卧床(便携式)24 h胃内pH值监测来评估胃酸分泌的变化。

(二)胃蛋白酶原测定

胃蛋白酶原 (pepsinogen,PG)反映主细胞的数量,与胃酸的分泌量旱平行关系。PC是一种消化酶前体,依其血清电泳迁移率可分为PC Ⅰ型,或称PG A,和Pc Ⅱ型,或称PG C;前者只在泌酸腺中产生,而后者则由整个胃黏膜产生。两者在慢性浅表性胃炎时基本正常;萎缩性胃炎日寸常明显降低,PGⅠ/PCⅡ比值也明显降低。当萎缩性病变进展时,PGⅠ下降更明显,而PCⅡ只适度下降,因此PGⅠ/PCⅡ比值可随胃体萎缩程度的加重而降低。

(三)胃液素(gastrin)测定

胃泌素(又称促胃液素)是由胃肠黏膜G细胞分泌的一种多肽类激素,主要的生理作用是促进胃酸分泌、刺激胃蛋白酶原和内因子的分泌、以及促进黏膜生长的营养作用等。A型萎缩性胃炎时,由于胃酸分泌功能明显降低,胃酸缺乏,失去了对G细胞的抑制作用,而导致促胃液素分泌增高;而B型萎缩性胃炎的血清促胃液素基本正常或降低。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PP1),可使胃内酸度降低,导致促胃液素水平升高,影响了其实用性。

(四)自身抗体测定

PCA是自身抗体,其抗原存在于胃壁细胞分泌小管的微绒毛膜上,有器官特异性,但无种属特异性。A型萎缩性胃炎时血清PCA常呈阳性,但在部分B型慢性胃炎患者也可有阳性发现。IFA可防碍维生素B12的吸收,其阳性率比PCA低。

相关推荐

急性黄疸型肝炎诊断标准

急性黄疸型肝炎可根据血象、黄疸指数、胆红素定量试验、血清酶测定等进行诊断。 血象 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偶有异常淋巴细胞出现。血小板在部分慢性肝炎病人中可减少。 黄疸指数、胆红素定量试验均明显升高。尿检查胆红素、尿胆原及尿胆素显著增加。 血清酶测定 1.转氨酶。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在肝炎潜伏期、发病初期及隐性感染者均可升高,故有助于早期诊断。 2.其它酶。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可轻度升高。 胆固醇、胆固醇酯、胆碱脂酶测定重症肝炎患者胆固醇、胆固醇酯、胆碱脂酶均

急性肠炎的检查诊断

1.X线钡剂检查 急性期一般不宜作钡剂检查。而特别注意的是重度溃疡性结肠炎在作钡灌肠时,有诱发肠扩张与穿孔的可能性。 钡灌肠对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临床静止期可作钡灌肠检查,以判断近端结肠病变,需排除克隆病者宜再作全消化道钡餐检查,气钡双重对比法更易发现黏膜浅表病变。 2.内镜检查 临床上多数病变在直肠和乙状结肠,采用乙状结肠镜检查很有价值,对于慢性或疑为全结肠患者,宜行全结肠镜检查。一般不作清洁灌肠,急性期重型者应列为禁忌,以防穿孔。 急性肠炎的检查相信大家都知道了吧,希望急性肠炎患者针对自身

丙肝的诊断

1、急性丙型肝炎的诊断 (1)流行病学史:有输血史、应用血液制品史或明确的HCV暴露史。输血后急性丙型肝炎的潜伏期为2~16周(平均7周)。 (2)临床表现: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疼痛等,少数伴低热,轻度肝大,部分病人可出现脾大,少数病人可出现黄疸。部分病人无明显症状,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表现为隐匿性感染。 (3)实验室检查:ALT多呈轻度和中度升高,抗-HCV和HCV RNA阳性。HCV RNA常在ALT恢复正常前转阴,但也有ALT恢复正常而HCV RNA持续阳性者。 有上述(1)+(2)+

老年人药物性肝病诊断鉴别

诊断标准 药肝的诊断可根据服药史,临床症状,血液肝功能试验,肝活检以及停药后的效应作出综合诊断诊断药肝前应了解: ①用药史:任何一例肝病患者均必须询问发病前3个月内服过的药物,包括剂量,用药途径,持续时间及同时使用的其他药物。 ②原来有无肝病,有无病毒性肝炎及其他原因肝病证据。 ③原发病是否可能累及肝脏。 ④以往有无药物过敏史或过敏性疾病史,除用药外,发现任何有关的过敏反应如皮疹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对诊断药肝十分重要。 药物过敏反应所致肝病诊断标准: ①服药后1~4周,出现肝功能障碍。 ②首发症状主要为发

急性肠炎诊断标准有几种

正确把握急性肠炎诊断标准能够帮助大家得出积极的确诊,因为急性肠炎会与其他疾病有相同或者相似的症状,必须要区别对待,这样才能够实现针对性的治疗,以规避疾病伤害。 急性肠炎诊断标准: 1.有暴饮暴食或吃不洁腐败变质食物史。 2.起病急,恶心、呕吐频繁,剧烈腹痛,频繁腹泻,多为水样便,可含有未消化食物,少量粘液,甚至血液等。 3.查体腹部可有轻压痛、肠鸣音亢进。 4.大便常规可有白细胞、血白细胞增高。 5.常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及程度不同的中毒症状。 6.呕吐、腹泻严重者,可有脱水、酸中毒,甚至休克等。 7.

中度脂肪肝的体检指标是什么

脂肪肝的诊断标准: 一、单纯性脂肪肝的诊断标准 凡具备下列第1~2项和第3或第4项任一项者即可诊断。 1.具备临床诊断标准1~4项; 2.肝功能检查基本正常; 3.影像学表现符合轻、中度脂肪肝; 4.肝脏组织学表现符合单纯性脂肪肝,无明显肝内炎症和纤维化。 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诊断标准 凡具备下列第1~2项和第3或第4项任一项者即可诊断。 1.具备临床诊断标准1~4项; 2.血清ALT和(或)GGT高于正常值上限的1.5倍,持续时间大于4周; 3.有影像学诊断依据; 4.肝脏组织学诊断证实。 三、脂肪

如何诊断强直性脊柱炎

(1)患有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在患病初期都会伴有腰痛、腰僵等症状,这些症状持续的时间较长,长达三个月以上,并且经过休息不能缓解,还有就是单侧或双侧的坐骨神经痛和反复发作的膝关节或踝关节肿痛,并且没有明显的外伤史和扭伤史,这就是强直性脊柱炎诊断标准之一。 (2)如何确认为强直性脊柱炎?强直性脊柱炎诊断标准是患者在生活中大多数患者都会出现反复发作的跟骨结节肿痛或足跟痛,反复发作的虹膜炎,或者是呼吸道的症状,没有外伤史的胸部疼痛及束带感受到限制。 (3)患有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在生活中会出现脊柱疼痛、僵硬感,严重的

盆腔炎诊断标准

最低标准:宫颈举痛或者子宫压痛或者附件压痛 附加标准:体温超过38.3℃;宫颈或者阴道异常黏液脓性分泌物;阴道分泌物0.9%nacl溶液图片见到大量白细胞;红细胞沉降率升高;血c-反应蛋白升高;实验室证实的宫颈淋病奈瑟菌或衣原体阳性 特异标准(specific criteria):有急性盆腔炎史以及症状和体征者,诊断多无困难,但有时患者症状较多,而无明显盆腔炎病史及阳性体征,此时对慢性盆腔炎的诊断须慎重,以免轻率作出诊断造成患者思想负担。有时盆腔充血或阔韧带内静脉曲张也可产生类似慢性炎症的症状。慢性盆腔炎

核酸检测阳性是不是就是确诊了

并不是。 确定感染者一般需要进行两次或者两次以上的咽拭子检测,两次咽拭子阳性才算是感染者,两次采样时间间隔24小时。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对于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诊断标准的描述,核酸检测阳性的受试者,是否为确诊病例,还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肺CT等其他检查结果,只有符合新冠肺炎诊断标准的,才能说是确诊病例。 如果受检者咽拭子核酸阳性,但不具备发热,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而且肺部CT也没有明显的病毒感染表现,那么就将其称为无症状感染者,无症状感染者也需要进行集中医学观察。

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标准

全国部分省市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座谈会(1985)制定的强直性脊柱炎诊断标准(1988年4月昆明全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类疾病学术会议修订通过): (1)症状:以两骶髂关节、腰背部反复疼痛为主。 (2)体征:早、中期患者脊柱活动有不同程度受限,晚期患者脊柱出现强直驼背固定,胸廓活动度减少或消失。 (3)实验室检查:血沉多增快,RF多阴性。HLA-B27多呈强阳性。 (4)X线检查:具有强直性脊柱炎和骶髂关节典型改变。 纽约诊断标准(1966年): (1)各方面的腰椎活动受限(前屈、后伸、侧屈)。 (2)胸腰段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