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低血糖症的治疗
小儿低血糖症的治疗
1、紧急处理
病情危重,初步检查符合低血糖的病儿,在采取各项化验标本后,要立即静脉输入25%葡萄糖液。症状控制后改用10%~15%葡萄糖液,并逐步减慢输入速度。此后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给糖量,以使血糖维持在40~120mg/dl为度。治疗过程中,随时监测尿糖,避免血糖过高出现糖尿,引起利尿。
2、长期处理
应针对病因,采取相应措施。对低血糖高危的新生儿,如胎龄小样儿、糖尿病母之婴儿等,应于出生后监测血糖数值。临床情况许可时,尽量自生后4~6h开始喂奶。此后每2~3小时喂奶1次。
对于新生儿低血糖,预防是首要因素,这比治疗更为重要。孕妇合理进食是预防新生儿低血糖的关键措施。自然分娩的产妇在产程前后应适当进食,少食多餐,妈妈可多吃热量的流食、半流食,例如果汁、藕粉、稀面条、稀饭等。
导致脑瘫儿的原因有哪些
一、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过期产儿、巨大儿以及双胎或多胎儿等导致脑瘫儿的原因有哪些?产后因素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惊厥、外伤、颅内出血、呼吸窘迫综台征、高胆红索血症、低血糖症、吸入性肿炎、败血症、脑膜炎等感染性疾病以及胎儿的心、肺发育异常所致的新生儿期呼吸障碍等均与腑性小儿脑瘫明显相关。
二、导致脑瘫儿的原因有哪些?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惊厥、外伤、颅内出血、呼吸窘迫综合征、高胆红素血症、低血糖症、吸入性肺炎、败血症、脑膜炎等感染性疾病以及胎儿的心、肺发育异常所致的新生儿期呼吸障碍等均与小儿脑瘫明显相关。
三、胎儿宫内慢性缺氧:胎儿期缺血、缺氧是小儿脑瘫重要的危险因素之。导致脑瘫儿的原因有哪些?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子痫、重度贫血、各种心、肺、肝、肾疾患、糖尿病以及并种感染等疾病影响胎盘血流灌注均有可能导致胎儿宫内慢性缺氧。
四、急性胎儿宫内缺氧:主要是指在分娩过程中发生的急性缺氧所致的新生儿窒息。常见的原因有产力异常;脐带异常(脐带过长或过短、打结、缠绕、脱垂、扭曲以及脐带附着异常等),胎盘附着异常如前置胎盘,以及难产、急产、异位产、异常先露、内倒转术、产钳、胎吸助产、头盆小称以及催产索、止痛药与麻醉药物使用不妥等,都可能引发小儿脑瘫。
新生儿低血糖如何护理 保证多次足量喂养
早期多次足量喂养,是预防和治疗新生儿低血糖症的关键措施。母乳是婴儿最佳营养食品和饮料,应首先母乳喂养,如母亲尚未泌乳,可在生后半小时给予10%葡萄糖液口服,反复多次直至泌乳后改为母乳喂养。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吸吮吞咽功能良好者,可直接哺喂母乳;吸吮吞咽功能差者,可采用鼻胃管喂养。
新生儿低血糖症护理
新生儿低血糖系指新生儿全血血糖<2.2毫摩尔/升(40mg/分升)者。在新生儿期较常见,其发生率在足月儿中约占1‰—3‰,早产儿占43‰,SGA儿可达60/‰临床分早期过渡型、继发型、典型或暂时性低血糖症、严重反复发作型等4型。由于新生儿脑细胞代谢需要大量糖,血糖过低可导致脑细胞不可逆的损伤。因此不论有无症状,对于新生儿低血糖都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诊断要点]
一、病史
1.母亲多有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史。
2.患儿有红细胞增多症、ABO或Rh血型不合溶血病、围产期窒息、感染、硬肿症等病史,尤其是早产儿多见。
3.也可见于高胰岛素血症、遗传代谢缺陷病如半乳糖血症、糖原累积病患儿。
二、临床表现
1.症状多发生在生后数小时至一周内,表现为嗜睡、拒乳、震颤、呼吸暂停、阵发性青紫、昏迷、眼球异常转动、心动过速,有时多汗、苍白和体温不升。
2.也有表现激惹、兴奋和惊厥,以微小型和局限型惊厥为多见。
3.另有一大部分为无症状性低血糖,尤其多见于早产儿。
三、辅助检查
1.血糖测定:是确诊和早期发现本病的主要手段,对有可能发生低血糖者应于生后第3、6、12、24小时监测血糖。
2.胰岛素测定:正常空腹血浆胰岛素一般<71.8毫摩尔/公斤。胰岛细胞增生症或胰岛腺瘤患儿可增高。
3.糖耐量试验:
4.胰高血糖素耐量试验:
5.其他检查:根据需要可查血型、血红蛋白、血钙、血镁、尿常规与酮体,必要时做脑脊液、X线胸片、心电图或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呼吸暂停、惊厥为主要表现时需与低钙血症、颅内出血等相鉴别。
[治疗原则]
一、预防
比治疗更为重要,对可能发生低血糖者从生后1小时即开始喂10%葡萄糖每次5—10ml/kg,每小时1次,连续3—4次;生后2—3小时提早喂奶。
二、补充葡萄糖
1.对低血糖患儿,立即用25%葡萄糖2—4ml/公斤,按lml/分钟的速度静滴,随后继续滴入10%葡萄糖液。
2.如不能维持正常血糖水平,可将继续滴入的葡萄糖液浓度改为12.5%—15%,以8—10mg/(kg.分钟)的速度滴入。
3.如血糖已>2.2毫摩尔/升1—2天,则改为5%葡萄糖液滴入,以后逐渐停止。
4.在血糖稳定以前,每日至少测血糖1次。
三、激素疗法
1.肾上腺皮质激素:如用上述方法补充葡萄糖后,仍不能维持血糖正常水平者,可加用氢化可的松5—10mg/(kg.日),或强的松1mg/(公斤。日),至症状消失、血糖恢复后24—48小时停止,一般用数日至1周。
2.胰高血糖素:0.1—0.3毫克/公斤肌注,必要时6小时后重复应用,也有一定疗效。
3.肾上腺素、二氮嗪和生长激素:仅用于治疗慢性难处理的低血糖症。
四、治疗原发病
新生儿要警惕低血糖
一、新生儿容易发生低血糖:
1、低血糖症常发生于出生时糖原储备不足或继发于高胰岛素血症,由于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糖原储备不足,除非他们接受维持性的外源性葡萄糖输注,否则易发生低血糖症。
2、由于胎盘功能不足而导致宫内营养不良(表现为小于胎龄儿)的新生儿,也缺乏糖原储备,如果持续存在围产期窒息缺氧,他们所有的糖原储备将在无氧酵解中被迅速消耗,糖原储备不足的新生儿在生后最初几日的任何时间可发生低血糖症,尤其是喂养时间间隔延长或摄入营养素不足的新生儿。
3、新生儿大脑发育很快,需要消耗大量的葡萄糖,如果来源不足或生成障碍,就容易导致低血糖。新生儿低血糖造成的后果严重,轻者智力发育迟缓,重者可出现智力低下、白痴,甚至发生脑性瘫痪等疾病。血糖浓度越低,脑损伤程度越重。因此,预防新生儿低血糖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二、新生儿低血糖的诊断标准:
新生儿低血糖症一般指:足月儿出生3天内全血血糖<1.67mmol/L(30mg/dl);3天后<2.2mmol/L(40mg/dl);低体重儿出生3天内<1.1mmol/L(20mg/dl);1周后<2.2mmol/L(40mg/dl)为低血糖;目前认为凡全血血糖<2.2mmol/L(40mg/dl)可诊断为新生儿低血糖症。
三、怎么预防新生儿低血糖呢?
1、产妇提前补充葡萄糖
剖宫产的新生儿较自然分娩的新生儿更容易出现低血糖,这与孕妇禁食时间长和术中补盐多于补糖有关。对此,术前给孕妇注射5%~10%葡萄糖,可提高其产时血糖浓度,有利于改善宝宝对糖的需求。
2、产妇要合理进食
孕妇合理进食是预防新生儿低血糖的关键措施。自然分娩的产妇在产程前后应适当进食,少食多餐,以富含热量的流食、半流食为主,如果汁、藕粉、稀面条、稀饭等。当产妇因情绪紧张、焦虑而缺乏食欲或畏惧进食时,可给予5%~10%葡萄糖静脉注射。
3、尽早开奶
无论是自然分娩还是剖宫产的产妇,都应及早开奶,尽可能在产后30分钟就给孩子喂奶,同时产妇也应根据自身情况尽早进食,以降低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
4、及时哺乳
及时哺乳是预防发生低血糖的重要一关。对足月儿,一般生后半小时即可哺乳,如无奶需多吸吮,及时纠正并使其维持正常血糖水平。对半乳糖血症婴儿,应停止给乳类食品,而给予不含乳糖饮食。对亮氨酸敏感的婴儿,应限制蛋白质摄入,对先天性果糖不耐受症的婴儿,应限制蔗糖。对有糖原代谢病的婴儿,可坚持喂奶,以保证营养与能量。
5、定时监测血糖
新生儿低血糖在早期(血糖在1.7~2.2mmol/L之间)往往无症状,但可能引起脑的损伤。因此,在新生儿出生后的24小时内,必须加强血糖的监测,最早1次应在出生后的30分钟进行,随后可根据实际情况,在第1、2、4、6个小时各检查一次。如果发现血糖低于2.2mmol/L就应给予补充葡萄糖。
小儿低血糖症的类型有哪些
(一)早期过渡型
窒息、重型溶血病、糖尿病孕妇的婴儿出生后早期易发生低血糖,但一般无症状,有症状者多发生于生后6~12小时,病程短暂且症状轻微。
(二)典型或暂时性低血糖型
孕妇曾患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或双胎儿、小于胎龄儿( 由于母患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引起 ),可出现典型低血糖症,多发生在出生后2~3天。大多为暂时性,预后良好。
(三)继发性低血糖型
原发疾病如硬肿症、败血症、先天性心脏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可继发低血糖症,但症状常不易与原发疾病区别。
(四)持续性或反复性低血糖
比较少见,如由于糖原累积症、增糖素缺乏症或先天性垂体功能不全引起的低血糖症。
小儿共济失调脑瘫
一、胎儿宫内慢性缺氧:胎儿期缺血、缺氧是小儿脑瘫重要的危险因素之。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子痫、重度贫血、各种心、肺、肝、肾疾患、糖尿病以及并种感染等疾病影响胎盘血流灌注均有可能导致胎儿宫内慢性缺氧。
二、急性胎儿宫内缺氧:主要是指在分娩过程中发生的急性缺氧所致的新生儿窒息。常见的原因有产力异常;脐带异常(脐带过长或过短、打结、缠绕、脱垂、扭曲以及脐带附着异常等),难产、急产、异位产、异常先露、内倒转术、产钳、胎吸助产、头盆小称以及催产索、止痛药与麻醉药物使用不妥等,都可能引发小儿脑瘫。
三、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过期产儿、巨大儿以及双胎或多胎儿等:产后因素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惊厥、外伤、颅内出血、呼吸窘迫综台征、高胆红索血症、低血糖症、吸入性肿炎、败血症、脑膜炎等感染性疾病以及胎儿的心、肺发育异常所致的新生儿期呼吸障碍等均与腑性小儿脑瘫明显相关。
四、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惊厥、外伤、颅内出血、呼吸窘迫综合征、高胆红素血症、低血糖症、吸入性肺炎、败血症、脑膜炎等感染性疾病以及胎儿的心、肺发育异常所致的新生儿期呼吸障碍等均与小儿脑瘫明显相关。
小儿低血糖症的预防
新生儿大脑发育快,需要消耗大量的葡萄糖,如果来源不足或生成障碍,引发低血糖的话往往造成严重后果,轻者智力发育迟缓,重者可出现智力低下、白痴。宝宝体内血糖浓度越低,持续时间越长,脑损伤程度越重。因此,预防低血糖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那么,我们该如何预防小儿低血糖症?
1、早开奶。生后半小时内开始喂奶,24h内每2小时喂1次,夜间不少喂。
2、补充葡萄糖。对可能发生低血糖的宝宝,生后1h即开始补充葡萄糖。
3、输注葡萄糖。体重低于2kg、窒息儿、复苏困难或时间长者,应尽快给予5%~10%葡萄糖液2~6ml/kg。此时输注葡萄糖液浓度不应太高,以防止高渗血症和高血糖症。
对于经常有低血糖症晕倒小儿,应适度多给予含糖量高的食物,或者一日进餐4~5次,或者在孩子睡前或夜里醒来时让喝一杯奶或糖水,以预防饥饿导致低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