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中脘的神奇功效 艾灸中脘的功效
艾灸中脘的神奇功效 艾灸中脘的功效
中脘穴属任脉,位于任脉之上,它是胃之募穴,也就是胃之精气反应至胸腹的特殊穴位,艾灸该穴位具有理气和胃,化湿降逆,通腑降气之功效。艾灸该穴位能够治疗胃痛,腹痛,腹胀,恶心,呕吐,食欲缺乏, 泄泻等症。具体好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冬天艾灸的好处与功效 冬天艾灸哪里好
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冬天适当进行艾灸,可以帮助激发体内阳气。充盈的阳气,能提升人体的脏器的运转能力,并宣发到体表以抗寒,多用于虚症、寒症、阴症为主的疾病,如冬至保健艾灸推荐上述穴位,如灸中脘、足三里,可使胃气常盛,气血充盈;灸气海、关元,可以振奋一身阳气,使人精力充沛,增强抵抗力。
小贴士:生活中要是想要保健,那么建议可以适当艾灸中脘、神阙、关元、气海、足三里、三阴交、风门、命门、肾俞、涌泉等穴位。
女人秋天要暖养艾灸扶阳效果佳
1、暖子宫,艾灸腰腹
腰腹部是女人非常重要的部位,也是最怕冷的部位。腰腹部积聚了女性的生殖器官子宫和盆腔,所以首当其冲就是暖子宫。在艾灸中,背部的命门穴是艾灸的主要穴位,这个穴位中藏有命门之火,是人的先天之火,只有命门之火旺盛,肾脏温养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暖子宫穴位:命门、八髎、关元和归来。
艾灸方法:找到上述这四个穴位,肢体穴位艾灸15到20分钟;躯干穴位艾灸30到40分钟。每隔一天艾灸一次。
2、暖肠胃,艾灸胃脘
在中医学中,脾胃被称为仓廪之宫,是人体后天之本。可见其在身体中的重要作用了。在所有的穴位中,中脘穴是温胃的常用穴,它的效果最好,是去胃寒的首选。
暖肠胃穴位:胃俞、中脘、神阙和足三里。
艾灸方法:找到上述四个穴位,每个穴位艾灸15到20分钟,其中主要艾灸中脘穴。每隔一天艾灸一次。
以上就是艾灸“暖养”的关键穴位介绍,如果你也时常感觉体虚,不妨试试艾灸一下,对身体很有帮助的。
除了艾灸之外,还可以借助几个方法进行“暖养”,来看看下面的小贴士吧。
暖全身,要泡脚
俗话说的好:“寒从足下生”。要想彻底摆脱体内寒气,还得从足部下手。除了做好足部保暖工作以外,泡脚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据说,我们的足部,仅脚踝以下就有33个穴位,占全身穴位的10%。所以,睡前泡泡脚,是温补阳气的最佳选择。
脾胃虚寒按摩哪些穴位
穴位按摩法:点按中脘穴
中脘穴在人体前正中线任脉上,肚脐上4寸,是足阳明胃经的募穴,是胃经经气结聚之处,点按中脘穴能够促进经气运行,调节胃的功能。用手指点按或揉按中脘穴,每次2~3分钟,至局部产生发热感。
穴位按摩法:揉按心窝
心窝指中脘穴以上,胸骨以下的部位,是胃在体表的对应区,用手掌以顺时针及逆时针方向各揉36圈以上,使局部感到温暖、舒畅,有调节中焦气机,使胃气通畅的作用。如果消化不良,胃胀症状明显,可由心窝处开始重复由上至下推按的手法,注意不要由下至上推按。
穴位按摩法:推按两肋
两手掌在身体两侧由乳房下缘向下推按至侧腰部,使局部发热,能够疏通肝胆经,调畅气机。
经常练习这些手法可以有效调节胃功能,达到养胃、暖胃,调畅中焦气机、预防胃疾病的疗效。
穴位艾灸法:艾灸中脘穴
用艾条灸中脘穴10-15分钟,或用艾罐灸20-30分钟。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的宽度。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灸疗可改善胃疾。
穴位艾灸法:艾灸足三里穴
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月一横指处,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20-30分钟。经常用此法施灸,具有补益脾胃、扶正培元、调和气血、祛邪防病之功效。
痛风的中医艾灸方法
艾灸: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炷、艾条为主,熏烤人体的穴位以达到保健治病的一种自然疗法。
艾灸治疗痛风属于痛风的中医治疗方法的一种,治疗的效果是很好的。艾灸治疗痛风主要以痛点和肿胀的部位作为施灸的重点,同时加上中脘、神阙、关元、足三里、肾俞、腰阳关等穴位,来恢复被疾病破坏的正气。艾灸的主要功能是驱、补、通、调,就是驱寒邪,补正气,通经络,调整人体元阴元阳,但艾灸治疗痛风的效果是因人而异的,有些患者见效快,有些患者见效慢。
另外,艾灸能够令气血和顺,令人体机能得以恢复,在日常防病保养方面有显着效果。如灸足三里、中脘,可使胃气常盛,五脏六腑之气血得以充养,使人形体康健;灸关元、气海可助藏精蓄血,使人阳气足,精血充,邪气难犯,达到养生保健之功。
冬至艾灸的最佳时间 冬至艾灸灸哪里
保健穴:中脘、神阙、关元、气海、足三里、三阴交、风门、命门、肾俞、涌泉。
艾灸可以激发体内阳气。充盈的阳气,能提升我们的脏器的运转能力,并宣发到体表以抗寒,多用于虚症、寒症、阴症为主的疾病,如冬至保健艾灸推荐上述穴位,如灸中脘、足三里,可使胃气常盛,气血充盈;灸气海、关元,可以振奋一身阳气,使人精力充沛,增强抵抗力。
艾灸这4个穴位能养生
1.中脘穴
中脘穴位于腹部,在肚脐正上方四寸的地方,中医认为,艾灸中脘穴对于治疗腹胀、腹泻、呕吐、便秘以及其他消化系统疾病有不错的功效。当人们出现肠胃不适的时候,就可以通过艾灸中脘穴来调理身体。另外,中脘穴对也能缓解人们精神不济、神经衰弱等病症。
2.命门穴
命门穴位于后腰,有人说艾灸命门穴可以治疗肾虚,起到养肾固肾的功效,其实艾灸命门穴对女性来讲也有不少好处。中医认为,女性出现月经不调、白带异常等妇科病也能灸一灸此穴。
3.关元穴
关元穴是人体的一个养生穴位,经常艾灸关元穴可以很好的帮助人们调理气血,改善气血不足、气血两虚等症状。男性若是出现性能力问题,也可以坚持温灸关元穴,灸一段时间就能得到效果。
4.足三里穴
这个穴位不用小编多介绍,相信很多朋友都了解。那么艾灸足三里穴到底有哪些功效呢?中医表示,足三里穴能调和气血、补益脾胃,艾灸这个穴位不仅能治疗肠胃系统疾病,还可以缓解干咳、久咳,改善长期失眠、头晕的症状。
呕吐怎么缓解 外邪犯胃型呕吐艾灸
主要症状:突然呕吐,兼有发热恶寒,头疼身痛,胸腹满闷,苔白。
艾灸疗法:灸中脘,内关,足三里,胃俞,中府,大椎,风门穴。
取穴体位:患者仰卧屈膝,取中脘,内关,足三里穴,于仰卧位加灸中府,于俯卧位加灸大椎,风门穴。
艾灸手法:用艾条温和灸,将艾条点着,一手中,食指放于所取穴位两边,另一手持艾卷垂直悬起所选穴位的皮肤上,离皮肤3-4厘米,以患者觉得温热至有灼痛感觉为度,如果觉得太热时可回旋移动,使温热连续刺激,每穴灸5-10分钟,然后俯卧,去2双胃俞穴温和灸5-10分钟,灸法同上。
艾灸功效:解表化浊。
长痘痘艾灸哪里
艾灸对痘痘调理有一定的效果。
长痘的原因由于体内激素分泌失调或毒素堆积所导致的,利用艾灸的方法来调理,能达到清热解毒,平衡体内阴阳的效果,从而对痘痘肌起到一定的护理效果。
不同部位长痘艾灸穴位
额头长痘:艾灸百会,大椎,合谷,太冲,涌泉穴。
两颊长痘:艾灸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中脘,神阙,命门,足三里,三阴交。
下颚长痘,艾灸中脘,神阙,关元,子宫,归来,八髎穴,足三里,三阴交。
艾灸方法
艾条温和灸
悬灸尺泽,每次10-20分钟,每日1次,5到7日为一个疗程,间隔2日可进行下一个疗程。
悬灸梁门,每次10-20分钟,每日1次,5到7日为一个疗程,间隔2日可进行下一个疗程。
艾条雀啄灸
取尺泽,肺俞,内关,胃俞,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穴位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的施灸,艾条距离皮肤0.5-1厘米,按照先灸头部穴位再灸背部穴位的顺序施灸,每穴10-15分钟,灸到局部红晕温热为止,每日1次,10日为一个疗程,间隔3-5日进行下一个疗程。
艾灸中脘的功效与作用 艾灸中脘的功效
中脘穴是4条经脉的会聚穴位,人体脏腑的正中间,是人体正气与疾病的必争之地,同时号称胃”灵魂腧穴“,该穴具有健脾和胃,补中益气之功效,主治各种胃腑疾患。
艾灸能治月子病吗
1、月子病月子病作为女性产后常见病,产后4周内最易得月子病,要治疗月子病就必须要排除体内的寒气和寒毒,而艾灸则正好符合治疗月子病的要求。艾灸治疗月子病的原理是通过穴位、经络和热能三效合一来对身体进行调理,内作用于病灶,外使深层的毛细血管及淋巴组织都能流通顺畅。所以艾灸可使体内的寒气,寒毒能彻底排除,从而达到根除月子病症状的功效。
2、用艾灸的治疗方法有艾灸中脘、神阙穴、关元、足三里、三阴交。中脘、神阙穴和关元穴用四眼艾灸盒做大面积施灸,腹部可以做移动艾灸。足三里和三阴交用单眼艾灸盒艾灸10-20分钟,二是双腿同时通络,使体内的寒气,寒毒能彻底排除。所以艾灸在调理身体的同时也是治疗月子病的好方法。
3、得了月子病要注意那些呢?得了月子病也不要过于担心和烦忧,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月子病要注意很多问题。在饮食上产后头一两天内,产妇应当吃些清淡而易于消化的食物。以后的饮食以富于营养、能提供足够热量为原则。要协调好休息与运动之间的关系,虽然月子期间不宜走动但是分娩几天后还是可以慢慢走动的,适当的运动对身体也是有好处的。在坐月子期间必须注意清洁卫生尤其是注意清洁外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