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指甲的民间习俗

指甲的民间习俗

端午节前采凤仙,小钵加矾细细研。染红女儿纤纤指,粉白黛绿更增妍。

民间有五月端午或七夕捣凤仙花染红指甲之俗。

如《燕京岁时记》:“凤仙花即透骨草,又名指甲草。五月花开之候,闺阁儿女取而捣之,以染指甲,鲜红透骨,经年乃消。”

再如洪亮吉《十二月词之七》:“七月七日侵晓妆,牛郎庙中烧股香。……君不见东家女儿结束工,染得指甲如花红。斜簪茉莉作幡胜,鬓影过处绕香风。”

大年三十几点贴春联

无时间限制,有空闲的时候贴就行。

贴春联是一项民间习俗,是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年红”中一个种类,春节将至,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会在节日前挑选春联贴于门上,在辞旧迎新之余,也增加了喜庆的节日气氛。

解析民间习俗:剃胎毛

仪式:

在宝宝出生第30天时或出生第24天时,要剃掉宝宝的头发,有些地方风俗甚至会将宝宝的眉毛也一起剃掉。

象征意义:

宝宝剃胎发后,光溜溜的头又象征“满月头”,有祈求宝宝圆满、毛发浓密的祝福之意。出生24天剃胎毛的习俗,是取自希望宝宝能尽24孝的祝福。除此之外,还有祝福宝宝拥有乌黑浓密的秀发的祝福。

现代观点:

毛发的生长都有其周期性,且现今并无科学根据可以证明剃胎毛可促进毛囊生长,加上宝宝的头皮相当娇嫩,假使没不慎刮伤宝宝的头皮,反而容易造成细菌感染。因此,现今也有人采取折衷作法,只稍微剪下一小撮宝宝的胎发,以达祈福之意。

何处提供“剃胎毛”的服务?

1. 胎毛笔制作公司:有提供到府剃胎毛&搜集的服务。

2. 美发店:可以请有经验的理发师代为剃胎毛。

打春那天可以贴春联吗

春节前打春,可以贴;春节后打春,不贴。

贴春联是我国民间习俗,是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年红”中一个种类,春联一般从小年时开始贴,最晚可以贴到除夕,贴春联时会揭下旧的春联,有辞旧迎新之意,如果本年打春在春节前的话,打春那天可以贴春联,春节后打春,则不贴春联了,可以选择喜欢的对联贴着。

春节吃鱼的民间习俗

过年食鱼的习俗,大江以南的不少区域,似乎有一个潜规则。鱼是宴席上最后一道菜,端上桌基本上是不吃留下它,作为吉祥物,意味着“年年有余”。有的地方,年饭时吃鱼,要留头留尾到明年(即年初),表达新年“有头有尾”的祈愿。摆鱼也有讲究:鱼头要对着贵宾或长辈,体现尊敬;来客是文人,将鱼肚对着他,赞他肚里有墨水,满腹文章;来客是武将,讲鱼脊对着他,夸他刚武豪放,可作脊梁。还有鱼端上桌时的摆放,鱼头对着谁、尾对谁,摆下后不可再端动。鱼头所对的人“剪彩“,鱼尾所对的人“赞助”;先由二位对饮一杯酒,再由鱼头的人首动筷夹鱼吃(所谓“剪彩”),随后大家才可以动筷,热闹气氛,欢语一片。

祖国地域广阔,民族风俗各异,过年食鱼美馔纷呈。朝鲜族人春节家宴,爱食“明太鱼”,祭祀林明太(古时,他发现一种鱼,帮同胞度饥荒之灾)。傣族人食竹烧鱼,从江里捞鲜鱼,开膛破肚,把猪肉和佐料塞入鱼肚内;砍来一节毛竹,劈开缝夹住鱼,放火堂里慢烤,待鱼香、肉香、竹香飘逸出来,用手撕着吃,意味着来年“红红火火,有好运”。侗族人大年初一,从鱼塘里捞数条鲜鱼,煎、炸、烧、炖摆满一桌,香气四溢,预祝新年吉庆有余。苗族人过年吃五香鱼,把鱼去肠脏后切成小块,用酱油、盐浸泡,晾干入锅油炸;趁热又浸泡在白糖、米酒、生姜汁的汤水里,晾干入锅不防水,再放白糖、芥末、火燎锅生眼,鱼出焦香味,食之口齿生津。这道鱼菜,甜、咸、焦、香五味俱全。

黑龙江的少数民族人,大年初一到亲友家拜年,主人要摆鱼宴热情待客;有酸辣风味的“踏拉长”(生鱼)、香味酥脆的“炒鱼毛”和鲜美透明的“大马哈鱼子”,令客人赞不绝口。重庆的“来凤鱼”,早已驰名中外;每年春节,中外游客品尝这道鱼肉细腻、汤百味浓、既辣又酸的“来凤鱼”。意味着“龙凤呈祥”。四川绵阳人过年,喜吃名菜“活吃熟鲤”。这道鱼菜经名厨师“炸熘”之法精制,观之,咀张鳃动,活灵活现;食之,肉香细嫩,鲜味十足。入食者,先要举杯把酒倒入鱼咀,鱼鳃则动得快,咀也张得大,真是妙趣横生,倍增节日气氛。在南方的一些地方,还有“止酒鱼”的习俗。招待客人可上数十道菜,但上鱼,主人还是看火候,即客人饮酒快到尾声,为防饮酒过量,把最后一道菜——鱼端上来,客人见鱼到了,纷纷举杯喝干酒,边吃鱼边吃饭,皆大欢喜。

古老的鱼风鱼趣,给千家万户带来吉祥美好的祝愿。民俗看似一种形式,实则是人们高扬心中的生活情感与理想。

雨水时节民间习俗有哪些

雨水这天在民间有一项特具风趣的活动叫“拉保保”。(保保则是干爹),以前人们都有一个为自己儿女求神问卦的习惯,看看自己儿女命相如何,需不需要找个干爹。而找干爹的目的,则是为了让儿子或女儿顺利,健康的成长。(这可能也与以前的医疗条件有关,因为医疗条件不好,好多孩子生病根本无法医治。所以需要借助干爹的福气将孩子带大)于是便 有了雨水节拉保保的活动。此举一年复一年,久而成为一方之俗。

而雨水节拉干爹,意取“雨露滋润易生长”之意。川西民间这天有个特定的拉干爹的场所。这天不管天晴下雨,要拉干爹的父母手提装好酒菜香蜡纸钱的篼篼、带着孩子在人群中穿来穿去找准干爹对象。如果希望孩子长大有知识就拉一个文人做干爹;如果孩子身体瘦弱就拉一个身材高大强壮的人作干爹。一旦有人被拉着当“干爹”,有的能挣掉就跑了,有的扯也扯不脱身,大多都会爽快的答应,也就认为这是别人信任自己,因而自己的命运也会好起来的。拉到后拉者连声叫道:“打个干亲家”,就摆好带来的下酒菜、焚香点蜡,叫孩子“快拜干爹,叩头”;“请干爹喝酒吃菜”,“请干亲家给娃娃取个名字”,拉保保就算成功了。分手后也有常年走动的称为“常年干亲家”,也有分手后就没有来往的叫“过路干亲家”。

雨水节的另一个主要习俗则是女婿,女婿去给岳父岳母送节。送节的礼品则通常是两把藤椅,上面缠着一丈二尺长的红带,这称为“接寿”,意思是祝岳父岳母长命百岁。送节的另外一个典型礼品就是“罐罐肉”:用沙锅炖了猪脚和雪山大豆,海带,再用红纸,红绳封了罐口,给岳父岳母送去。这是对辛辛苦苦将女儿养育成人的岳父岳母表示感谢和敬意。如果是新婚女婿送节,岳父岳母还要回赠雨伞,让女婿出门奔波,能遮风挡雨,也有祝愿女婿人生旅途顺利平安的意思。

在川西民间,雨水节是一个非常富有想象力和人情味的节气。这天不管下雨不下雨都充满一种雨意蒙蒙的诗情画意:早晨天刚亮,雾蒙蒙的大路边就有一些年轻妇女,手牵了幼小的儿子或女儿,在等待第一个从面前经过的行人。而一旦有人经过,也不管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拦住对方,就把儿子或女儿按捺在地,磕头拜寄,给对方做干儿子或干女儿。这在川西民间称为“撞拜寄”,即事先没有预定的目标,撞着谁就是谁。“撞拜寄”的目的,则是为了让儿女顺利、健康的成长。当然“撞拜寄”现在一般只在农村还保留着这一习俗,城里人一般或朋友或同学或同事相互“拜寄”子女。

雨水节回娘屋是流行于川西一带的另一项风俗。民间到了雨水节,出嫁的女儿纷纷带上礼物回娘家拜望父母。生育了孩子的妇女,须带上罐罐肉、椅子等礼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久不怀孕的妇女,则由母亲为其缝制一条红裤子,穿到贴身处,据说,这样可使其尽快怀孕生子。此项风俗现仍在农村流行。

龙抬头为什么要剪头发

人们认为在龙抬头这一天剪头发能够让人鸿运当头,民间还有“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的说法。”儿童在这一天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新的一年顺顺利利。

民间习俗认为,在正月剃头不吉利,因此很多人普遍在年前理一次发,然后一直等到二月二龙抬头这天剪头发,还有“理发去旧”的寓意。

4个治疗灰指甲民间偏方

偏方1:

用料:上等米醋

使用方法:每天早晚各一次用纯米醋泡洗20分钟

功效:用于治疗灰指甲、手足癣等真菌感染类皮肤病

偏方2:

用料:独瓣大蒜(即那种没有分瓣的蒜,整个蒜就只有一瓣)

使用方法:将大蒜捣烂成糊状,加入少量米醋调匀,用棉签蘸涂于指甲上及周围,每天早晚各一次,20分钟后洗掉。

功效:用于治疗灰指甲

偏方3:

用料:大蒜2头、米醋100克

炮制方法:将大蒜捣烂成糊状,加入米醋调匀后装入瓶中封口浸泡7天

治疗方法:每日用棉球蘸取醋泡蒜液用细纱布包裹指甲,早晚各一次,时间尽可能的长。

功效:用于治疗灰指甲,10天见效。

偏方4:

用料:指甲草(一种可用于指甲染色的花)

治疗方法:晚上睡觉前取指甲草花5朵,加白矾0.5g一同捣烂敷于趾甲上,然后用指甲草的叶子包起来,直到第二天早上取下,每7天一次。

功效:用于各种灰趾甲,一次即见效。

元宵节的习俗有哪些

元宵节又被称作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继春节后第一个重要的节日,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关于元宵节的习俗也不一样,元宵节主要有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以及逛花灯等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元宵节不可缺少的习俗,在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将馅儿团成形后在糯米粉中滚成,汤圆则是先以糯米粉做成皮儿,再包馅儿而成,做法完完全全不一样。

汉明帝永平年间,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元宵放灯的习俗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

舞龙舞狮是元宵节庆典的重要民俗之一。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龙舞,是汉代张衡的《西京赋》,作者在百戏的铺叙中对龙舞作了生动的描绘。而据《隋书?音乐志》记载,隋炀帝时类似百戏中龙舞表演的《黄龙变》也非常精彩,龙舞流行于中国很多地方。

相关推荐

民间这些坐月子习俗有道理吗

习俗一:月子里不能洗头、洗澡,因为会受风寒侵袭,将来头痛,身体痛 妇产科医生:有的认为产后的新妈妈可以洗浴,但夏天要在产后3天,冬天宜在产后1周以后,并且洗的次数不要太频,尤其是体虚者。洗浴时,水温要温暖,即使在炎夏,也不可低于37℃,因为水太凉会导致产妇气血凝滞,日后可能会患月经不调,身体疼痛。 洗浴后,如果头发未干则不可辫结,也不可马上睡觉,否则湿邪侵入而造成头痛、脖子痛。 事实上如果会阴部没有伤口,而且疲劳已经恢复,随时都可洗沐浴,不宜用盆浴,但洗浴时间不要太久,每次5~10分钟,以20℃的室温、3

六月六吃炒面的由来

节日往往离不开吃,六月六也有吃的节目,江苏淮安、海州一带有六月六吃炒面的习俗。即把新麦面炒熟,用水和红糖调食,俗称“吃炒面”。 邹平、淄川等地吃炒面,据说把炒面炒老一些,吃了一夏天不拉肚子,潍坊高密等地说吃炒面治痢疾,其实是在这个日子天气炎热,吃炒面既凉快又省事,直到现在人们沿用此习俗,意在去暑降温。 这里的“炒面”并非“炒面条”,而是现在市面上已很少见的一种传统食物。制作时将面粉中掺入白糖用油一起炒熟,吃的时候,倒一些在碗中,用开水和匀即可。虽然看起来“卖相”不佳,俨然一团棕色的面糊糊,但是吃起来却是香

正月十五是不是法定节假日

不是,国家法定节假日有元旦,春节,清明,劳动,端午,中秋,国庆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Lantern Festival),上元佳节,是中国汉族和部分兄弟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汉族传统的元宵节始于2000 多年前的秦朝。汉文帝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

民间流传治疗灰指甲三个偏方

1、碘酒涂擦:碘酒涂擦或浸泡患趾,每日4~6次,每次15~20分钟,利用碘酒的消毒作用将病变的皮肤组织给腐蚀掉,让它重新生长,以预防甲沟炎。或使用桦南灰指甲修护液涂擦,效果更佳,它能有效消除因真菌、霉菌感染引起的指甲发黄、变色、增厚、变形、易碎等问题,让指甲恢复健康光泽有弹性!2、灰指甲据医学检查是由真菌引起的,而真菌生存的环境是碱性,我们正常的指甲应该是中性才对,所以我们就调节导致灰指甲的真菌场所的酸碱平衡度,我们用醋精将真菌的碱性场所破坏掉,使其场所呈中性,将真菌抑制,这样将有效摆脱灰指甲的折磨。3、

鼻咽癌的饮食

1. 选用容易消化、营养丰富、色香味美的食物,少量多餐、合理膳食。多食用新鲜水果和蔬菜,如胡萝卜、白萝卜、番茄、莲藕、柑橘、柠檬、山楂等。传统疗法认为鼻咽癌患者大多气阴虚损、热毒炽盛,吃这些食物可对患者又一定帮助。 2. 多选用清热、解毒、养阴生津的食物,并能归入肺、肝经的中药食疗。不论何期、何证,均应注意食品的多样及烹调的考究,以利于患者摄入足够的营养素。 3.配餐辅食应少用生湿化痰、粘腻重浊、肥甘醇酿,可选用有化痰散结功效的食品,如海带、紫菜、龙须菜、海蛰等。出现头晕目眩,耳聋口苦、急躁易怒等肝火上炎

手术过后吃什么食物比较好

1、牛肉 牛肉的蛋白质含量比猪肉多,脂肪比猪肉少,其氨基酸的组成比猪肉更接近人体的需要,瘦牛肉对病人或动过手术的人在修复组织和补充失血时食用特别适宜。此外,心血管疾病的病人食用牛肉也比较适宜。 2、黑鱼 乌鱼(即黑鱼,乌鲤)俗称才鱼,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谈水鱼。据众多文献报道,除食用外,还有祛湿利尿生肌补血等药理作用。民间习俗,手术后病人和产妇常食用乌鱼,以促进伤口康复。黑鱼对伤口组织的增生修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能加速创伤组织的愈合,对因手术创伤和过氧化玉米油所致的脂质过氧化增强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需要注

点亮灰指甲民间治疗偏方

1,取20瓣大蒜,除去外皮,切碎或捣烂,放入带塞广口玻璃瓶中。加入10%的醋酸150毫升(也可用食用醋代替),浸泡一天,即可使用。将病指甲浸入温水5分钟,把指甲泡软,用剪刀剪去或刮去可以除去的病指甲,将病指甲插入大蒜浸液15分钟。每日3次,一周即可见效。如未痊愈,可按上法再治一个疗程。为节约时间,也可以用药棉蘸大蒜浸液敷在病指甲上。浸入或敷上大蒜浸液,有时病甲感到有点疼痛,应坚持下去。如果脚趾甲患有灰指甲,用此法同样有效。大蒜浸液可长期保存,反复使用。用次法治脚癣也有效果。 2,取大蒜4~5瓣,去皮捣烂,

重阳节喝雄黄酒吗 重阳节喝菊花酒的寓意

重阳节是我国一项传统节日,其中饮用菊花酒就是重阳节一种民间习俗,寓意着强身健体求长寿;古时候人们把菊花酒称之为“不老方”,在《太清记》中就记述了一种“不老方”谓:“九月九日采菊花与茯苓松脂久服之令人不老。” 其次重阳节饮菊花酒,还与节气养生保健有关,因为菊花是重阳节期的应时花草,中药理论上,菊花的性味与归经应属“甘、苦、微寒,归肺、肝经”,其功能与主治为散风清热、平肝明目以及治疗风热感冒的作用。 最后就是重阳节是每年农历九月九日,九九与“久久”谐音,与“酒”也同音,意即长长久久,古人把菊花酿制成酒,每到重

大雪节气的民间风俗

主要有以下风俗习惯。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的地区大雪节气的风俗习惯是不一样的,在老南京有句俗语“小雪腌菜,大雪腌肉”。也就是说大雪节气时家家户户忙着腌制“咸货”。将大盐加八角、桂皮、花椒、白糖等入锅炒熟,待炒过的花椒盐凉透后,再把肉连剩下的盐放进缸内,用石头压住,放在阴凉背光的地方,半月后取出,以迎接新年。 俗话说“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大雪节气时北方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自然景观,南方也有“雪花飞舞,漫天银色”的迷人图画,这时候可以尽情观赏封河。 大雪节气一般是在冬季,冬季是一个适合养生的季节,素有“

冬至过后还要冷多久 今年冬至是哪一天2021

12月21日。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的第22个节气,时值冬至,斗指子,太阳黄经达270°,此时正对应每年公历时间12月21-23日,而今年冬至的具体时间是12月21日。 冬至节气兼具了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所以冬至是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南方地区有冬至祭祖、宴饮的习俗,而北方地区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