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兰的形态
柳兰的形态
植株
多年粗壮草本,直立,丛生;根状茎广泛匍匐于表土层,长达2米,粗达2厘米,木质化,自茎基部生出强壮的越冬根出条。
柳兰
茎
茎高20-130厘米,粗2-10毫米,不分枝或上部分枝,圆柱状,无毛,下部多少木质化,表皮撕裂状脱落。[2]
叶
叶螺旋状互生,稀近基部对生,无柄,茎下部的近膜至,披针状长圆形至倒卵形,长0.5-2厘米,常枯萎,褐色,中上部的叶近革质,线状披针形或狭披针形,长(3-) 7-14 (-19)厘米,宽 (0.3-) 0.7-1.3(-2.5)厘米,先端渐狭,基部钝圆或有时宽楔形,上面绿色或淡绿,两面无毛,边缘近全缘或稀疏浅小齿,稍微反卷,侧脉常不明显,每侧10-25条,近平展或稍上斜出至近边缘处网结。
花
花序总状,直立,长5-40厘米,无毛;苞片下部的叶状,长2-4厘米,上部的很小,三角状披针形,长不及1厘米。花在芽时下垂,到开放时直立展开;花蕾倒卵状,长6-12毫米,径4-6毫米;子房淡红色或紫红色,长0.6-2厘米,被贴生灰白色柔毛;花梗长安0.5-1.8厘米;花管缺,花盘深0.5-1毫米,径2-4毫米;萼片紫红色,长圆状披针形,长6-15毫米,宽1.5-2.5毫米,先端渐狭渐尖,被灰白柔毛;粉红至紫红色,稀白色,稍不等大,上面二枚较长大,倒卵形或狭倒卵形,长9-15 (-19)毫米,宽3-9(-11)毫米,全缘或先端具浅凹缺;花药长圆形,长2-2.5毫米,初期红色,开裂时变紫红色,产生带蓝色的花粉,花粉粒常3孔,径平均67.7微米,花丝长7-14毫米;花柱8-14毫米,开放时强烈反折,后恢复直立,下部被长柔毛;柱头白色,深4裂,裂片长圆状披针形,长3-6毫米,宽0.6-1毫米,上面密生小乳突。
果
蒴果长4-8厘米,密被贴生的白灰色柔毛;果梗长0.5-1.9厘米。种子狭倒卵状,长0.9-1毫米,径 0.35-0.45毫米,先端短渐尖,具短喙,褐色,表面近光滑但具不规则的细网纹;种缨丰富长10-17毫米,灰白色,不易脱落。
花果期
花期6-9月,果期8-10月。
染色体
染色体数n=18。
柳树的形态特征
柳树枝条细长而低垂,褐绿色,无毛;冬芽线形,密着于枝条。叶互生,线状披针形,长7-15厘米,宽6-12厘米,两端尖削,边缘具有腺状小锯齿,表面浓绿色,背面为绿灰白色,两面均平滑无毛,具有托叶。花开于叶后,雄花序为葇荑花序,有短梗,略弯曲,长1-1.5公分。果实为蒴果,成熟后2瓣裂,内藏种子多枚,种子上具有一丛绵毛。叶的形状为线状披针形或狭披针形,长约6~14cm,宽约5~12mm,边缘有细锯齿。每年的4--5月开花,葇荑花序,雄花序长2~4cm,雌花序长约2cm。杨柳科柳属植物的总称。
有520多种,中国有257种,120个变种和33个变型。落叶乔木或灌木,芽鳞1枚,雌雄异株,雄蕊2、3、5或多数。蒴果,2裂。主要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地区。主要树种有旱柳(高约20 m、胸径80 cm)、垂柳(高约18 m)和白柳(高约30 m,胸径1.5 m)。
球兰的形态特征
茎
球兰是攀援灌木,附生于树上或石上;茎节上生气根。
叶
球兰的叶对生,肉质,卵圆形至卵圆状长圆形,长3.5-12厘米,宽3-4.5厘米,顶端钝,基部圆形;侧脉不明显,约有4对。
花
球兰为聚伞花序伞形状,腋生,着花约30朵;花白色,直径2厘米;花冠辐状,花冠筒短,裂片外面无毛,内面多乳头状突起;副花冠星状,外角急尖,中脊隆起,边缘反折而成1孔隙,内角急尖,直立;花粉块每室1个,伸长,侧边透明。
球兰的花期4-6月。
果
球兰的果为蓇葖线形,光滑,长7.5-10厘米;种子顶端具白色绢质种毛。
球兰的果期7-8月。
柳叶的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茎匍匐,密生纤维状须根。茎高25-50厘米,直立,基部粗1.2-2毫米,钝四棱形,具槽,常呈水红色,几无毛或略被短柔毛,大都不分枝或具少数短分枝。叶通常 4对,卵圆形或椭圆状卵圆形,长3-11厘米,宽2-4.5厘米,先端渐尖或短渐尖,基部圆形,边缘疏生极不明显的小齿或浅波状或近全缘,两面无毛,上面深绿色,下面较淡,带红色,密生小凹腺点,侧脉约4对,与中脉在上面凹陷下面突出,叶缘以内网结;叶柄长0.7-1.2厘米,水红色,腹凹背凸,被具腺柔毛,常呈水红色。花对生,排列成顶生或间有少数腋生的长9-15厘米的总状花序;花梗长2-2.5毫米,与序轴密被微柔毛及具腺柔毛;总梗长 2.5-3.5厘米;苞片退化。花萼于花时常呈紫红色,长约2毫米,果时增大,长3毫米,外被微柔毛,盾片开展,半圆形,高1.5毫米,果时高达4厘米。花冠于冠檐紫红色但筒部色淡或白色,长1.5-1.7厘米,外被微柔毛;冠筒长1-1.2厘米,前方基部曲膝状,向上渐增大,至喉部宽达4毫米;冠檐2 唇形,上唇盔状,直伸,卵圆形,先端微凹,下唇中裂片三角状卵圆形,宽约4.5毫米,先端微凹,两侧裂片卵圆形,宽3毫米,先端微凹。雄蕊4,二强;花丝扁平,中部以下被纤毛。花盘肥厚,前方呈指状伸长且超过子房;子房柄明显,长0.5毫米。花柱细长。子房光滑。小坚果成熟时暗褐色,三棱状卵圆形,长 0.75毫米,宽约0.5毫米,具瘤,腹面中央隆起,其上有一细小果脐。花期4月,果期5月。
吊兰的形态特征
根茎
吊兰为宿根草本,根壮茎短,根稍肥厚。
叶
吊兰的叶剑形,长10-30厘米,宽1-2厘米,向两端稍变狭。
吊兰的叶基生,条形至条状披针形,狭长,柔韧似兰,吊兰的最大特点在于成熟的植株会不时走出走茎,走茎长30-60厘米,先端均会长出小植株花葶比叶长,有时长可达50厘米,常变为匍枝而在近顶部具叶簇或幼小植株。
花
吊兰的花白色,常2-4朵簇生,排成疏散的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花梗长7-12毫米,关节位于中部至上部;花被片长7-10毫米,3脉;雄蕊稍短于花被片;花药矩圆形,长1-1.5毫米,明显短于花丝,开裂后常卷曲。
吊兰的花期5月。
果
吊兰的蒴果三棱状扁球形,长约5毫米,宽约8毫米,每室具种子3-5颗。
吊兰的果期8月。
玉兰花的形态
落叶乔木,高达25米,胸径1米,枝广展形成宽阔的树冠;树皮深灰色,粗糙开裂;小枝稍粗壮,灰褐色;冬芽及花梗密被淡灰黄色长绢毛。叶纸质,倒卵形、宽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基部徒长枝叶椭圆形,长10-15(18)厘米,宽6-10 (12)厘米,先端宽圆、平截或稍凹,具短突尖,中部以下渐狭成楔形,叶上深绿色,嫩时被柔毛,后仅中脉及侧脉留有柔毛,下面淡绿色,沿脉上被柔毛,侧脉每边8-10条,网脉明显;叶柄长1-2.5厘米,被柔毛,上面具狭纵沟;托叶痕为叶柄长的1/4-1/3。
花蕾卵圆形,花先叶开放,直立,芳香,直径10-16厘米;花梗显著膨大,密被淡黄色长绢毛;花被片9片,白色,基部常带粉红色,近相似,长圆状倒卵形,长6-8(10)厘米,宽2.5-4.5(6.5)厘米;雄蕊长7-12毫米,花药长6-7毫米,侧向开裂;药隔宽约5毫米,顶端伸出成短尖头;雌蕊群淡绿色,无毛,圆柱形,长2-2.5厘米;雌蕊狭卵形,长3-4毫米,具长4毫米的锥尖花柱。
聚合果圆柱形(在庭园栽培种常因部分心皮不育而弯曲),长12-15厘米,直径3.5-5厘米;蓇葖厚木质,褐色,具白色皮孔;种子心形,侧扁,高约9毫米,宽约10毫米,外种皮红色,内种皮黑色。花期2-3月(亦常于7-9月再开一次花),果期8-9月。
玉兰的形态特征
白玉兰常绿乔木,高达17米,枝广展,呈阔伞形树冠;胸径30厘米;树皮灰色;揉枝叶有芳香;嫩枝及芽密被淡黄白色微柔 毛,老时毛渐脱落。叶薄革质,长椭圆形或披针状椭圆形,长10-27厘米,宽4-9.5厘米,先端长渐尖或尾状渐尖,基部楔形,上面无毛,下面疏生微柔 毛,干时两面网脉均很明显;
叶柄长1.5-2厘米,疏被微柔毛;托叶痕几达叶柄中部。花白色,极香;花被片10片,披针形,长3-4厘米,宽3-5毫米; 雄蕊的药隔伸出长尖头;雌蕊群被微柔毛,雌蕊群柄长约4毫米;心皮多数,通常部分不发育,成熟时随着花托的延伸,形成蓇葖疏生的聚合果;蓇葖熟时鲜红色。 花期4-9月,夏季盛开,通常不结实。
白玉兰树冠
白玉兰是落叶乔木,高达25米,径粗可达200厘米,树冠幼时狭卵形,成熟大树则呈宽卵形或松散广卵形。幼时树皮灰白色,平滑少裂,老时则呈深灰色,粗糙开裂。小枝灰褐色。顶芽与花梗密被灰黄色长娟毛。分枝习性随树龄幼长有别,幼时单芽延伸,故主干明显,树冠规整,而见花后,叶枝混合芽在果穗后双杈或多枝延伸,横向发展盛于直干生长,故树冠往广卵形方向发展。
白玉兰叶
叶片单叶互生,有时呈螺旋状,宽倒卵形至倒卵形,长10~18厘米,宽6~12厘米,先端圆宽,平截或微凹,具短突尖,故又称凸头玉兰;中部以下渐狭楔形,全缘。玉兰叶在基部通常有托叶或附属物,托叶有两种,枝端芽末的托叶贴生于幼茎上与叶柄分离,呈覆瓦状;叶部托叶散生,瓦刀状,粘着叶柄基部两侧,芽伸叶长,托叶脱落,幼枝上残存环状托叶痕,此为木兰科树种的识别特征。
白玉兰花
花顶生,前一年秋季形成花芽,先花后叶;花具香气,碧白色,有时基部带红晕,花被片共9枚,花瓣状萼片3枚,花瓣6枚,雌雄蕊多数。
玉兰花白如玉,花香似兰,其树型魁伟,高者可超过10米,树冠卵形,大型叶为倒卵形,先端短而突尖,基部楔形,表面有光泽,全市两摔条疏生开展,嫩枝及芽外被短绒毛。冬芽具大形鳞片。花先叶开放,顶生、朵大,直径12~15厘米。花被9片,钟状。花成辐射对称,蔷薇花冠,离生雄蕊,离心皮雌蕊,子房上位。
白玉兰果实
蓇葖果熟时暗红色,种子具鲜红色假种皮。花期3月,6~7月果熟。
柳叶鱼形态特征
柳叶鱼是胡瓜鱼科,油胡瓜鱼属的鱼类。主要分布于北极洋、北大西洋及北太平洋之温寒带海域。
下颌明显突出于上颌。
柳叶鱼 侧线鳞170~220。背鳍软条10~14,臀鳍鳍条17~24。
柳叶鱼
脂鳍延长而成长方形,长度可达背鳍长之1/2。最大可达25公分,通常为15公分。雄鱼臀鳍稍呈弧形。体侧有二条稜状突带,一条由鳃孔至尾柄,另一条则是由胸鳍至腹鳍,并延长至臀鳍。体背侧暗褐色,腹面银白色。鳃盖上常散布一些黑色小斑点。
君子兰的形态特征
君子兰根肉质纤维状,为乳白色,十分粗壮。根系粗大,很有肉质感。君子兰茎基部宿存的叶基部扩大互抱成假鳞茎状。叶片从根部短缩的茎上呈二列叠出,排列整齐,宽阔呈带形,顶端圆润,质地硬而厚实,并有光泽及脉纹。基生叶质厚,叶形似剑,叶片革质,深绿色,具光泽,带状,长30~50厘米,最长可达85厘米,宽3~5厘米,下部渐狭,互生排列,全缘。
君子兰花葶自叶腋中抽出,若从种子开始养护,一般要达到15片叶时开花。花茎宽约2厘米;小花有柄,在花顶端呈伞形排列,花漏斗状,直立,黄或橘黄色、橙红色。伞形花序顶生,花直立,有数枚覆瓦状排列的苞片,每个花序有小花7~30朵,多的可达40朵以上。花被裂片6合生。
垂笑君子兰则花稍垂,花被狭漏斗状。花梗长2.5~5厘米;花直立向上,花被宽漏斗形,鲜红色,内面略带黄色;花被管长约5毫米,外轮花被裂片顶端有微凸头,内轮顶端微凹,略长于雄蕊;花柱长,稍伸出于花被外。浆果紫红色,宽卵形。
君子兰盛花期自元旦至春节,以春夏季为主,可全年开花,有时冬季也可开花,也有在夏季6~7月间开花的。果实成熟期10月左右,属浆果,紫红色。君子兰花、叶并美。
马郁兰的形态特征
甜马郁兰
甜马郁兰(Sweet marjoram , knotted marjoram, Origanum majorana L.)是最广泛栽培使用的品种,通常以马郁兰称之,原生于地中海沿岸及土耳其。主要产区为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地,为半耐寒的多年生草本,茎红色。植株可发育至30-60公分高。叶片卵形,2.5公分长,淡或灰绿色。花白色,有时为粉红色。对唇形花科家族而言,甜马郁兰叶片比俄力冈及盆栽马郁兰更为香甜。
盆栽马郁兰
盆栽马郁兰(Pot marjoram, Origanum onites L.)又称法兰西马郁兰,为一匍匐丛生的多年生耐寒品种,原生于西西里岛。在地中海地区栽培很普遍,惟本品种在美国并不多见。开花前植株生育缓慢,叶片之芳香味较温和,不如甜马郁兰,且略带苦味,但不像俄力冈那么强烈。植株可发育至45-60公分高,小型丛生,叶片心脏形、暗绿色,着生于有绒毛的茎上,茎略带红色。花白色或粉红色,密集成簇。在医疗上,对于消化系统及幼儿之腹绞痛等有特优的疗效。
柳兰的应用价值
1.园林用途:柳兰叶披针形,枝茎干红色,花紫红色,色彩鲜艳,花期长,适应能力强,是很好的夏秋两季观花植物,极适宜作花境背景材料,可丛植于花坛或花境中,亦可作切花材料。并可布置于野生园点缀林缘、堤坝和路边。
2.工业用途:全株含单宁,可提取栲胶。
3.食用价值:嫩芽可食,为去除涩味,要至少换水煮两次;叶子晒干后可泡茶;北美土著还用茎髓做浓汤;柳兰花蜜味道甚佳。
4.医药价值:柳兰全草味苦,无毒,有消肿利水,下乳,润肠之功能。主治乳汁不足,气虚浮肿等。如果用于下乳,只要用柳兰全草炖猪蹄吃就可以了。
蟹爪兰的形态特征
蟹爪兰的叶为蟹爪兰嫩绿色,新出茎节带红色,主茎圆,易木质化,分枝多,呈节状,刺座上有刺毛,花着生于茎节顶部刺座上。常见栽培品种有大红、粉红、杏黄和纯白色。因节径连接形状如螃蟹的副爪,故名蟹爪兰。在信奉基督教的西方国家因其适值“圣诞节”开花故又称之为“圣诞仙人掌”。
蟹爪兰节茎常因过长,而呈悬垂状,故又常被制作成吊兰做装饰。蟹爪兰开花正逢圣诞节、元旦节,株型垂挂,花色鲜艳可爱,适合于窗台、门庭入口处和展览大厅装饰,热闹非凡,顿时满室生辉。但因为饲养方式的关系,有些蟹爪兰被调控在十月开花。花朵娇柔婀娜,光艳若倜,明丽动人,特别受人们的喜爱和赞美。
在日本、德国、美国等国家,蟹爪兰已规模性生产,成为冬季室内的主要盆花之一。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种蟹爪兰。
蟹爪兰为附生性小灌木。叶状茎扁平多节,肥厚,卵圆形,鲜绿色,先端截形,边缘具粗锯齿。花着生于茎的顶端,花被开张反卷,花色有淡紫、黄、红、纯白、粉红、橙和双色等。花卉育种家都做了大量的杂交育种研究。
龙舌兰的形态特征
叶
龙舌兰(Agave americana L.)是多年生植物,龙舌兰属多年生常绿植物,植株高大。龙舌兰叶呈莲座式排列,通常30-40枚,有时50-60枚,大型,肉质,倒披针状线形,长l-2米,中部宽15-20厘米,基部宽10-12厘米,叶缘具有疏刺,顶端有1硬尖刺,刺暗褐色,长1.5-2.5厘米。
龙舌兰的叶色灰绿或蓝灰,长可达1.7米,宽20厘米,基部排列成莲座状。叶缘刺最初为棕色,后呈灰白色,末梢的刺长可达3厘米。花梗由莲座中心抽出,花黄绿色。
花
龙舌兰为圆锥花序大型,长达6-12米,多分枝;花黄绿色;花被管长约1.2厘米,花被裂片长2.5-3厘米;雄蕊长约为花被的2倍。
果
龙舌兰的蒴果长圆形,长约5厘米。开花后花序上生成的珠芽极少。
龙舌兰的花期夏季。
马兰头的形态
马兰头根状茎有匍枝,有时具直根。茎直立,高30-70厘米,上部有短毛,上部或从下部起有分枝。基部叶在花期枯萎;茎部叶倒披针形或倒卵状矩圆形,长3-6稀达10厘米,宽0.8-2稀达5厘米,顶端钝或尖,基部渐狭成具翅的长柄,边缘从中部以上具有小尖头的钝或尖齿或有羽状裂片,上部叶小,全缘,基部急狭无柄,全部叶稍薄质,两面或上面有疏微毛或近无毛,边缘及下面沿脉有短粗毛,中脉在下面凸起。
头状花序单生于枝端并排列成疏伞房状。总苞半球形,径6-9毫米,长4-5毫米;总苞片2-3层,覆瓦状排列;外层倒披针形,长2毫米,内层倒披针状矩圆形,长达4毫米,顶端钝或稍尖,上部草质,有疏短毛,边缘膜质,有缘毛。花托圆锥形。舌状花1层,15-20个,管部长1.5-1.7毫米;舌片浅紫色,长达10毫米,宽1.5-2毫米;管状花长3.5毫米,管部长1.5毫米,被短密毛。
瘦果倒卵状矩圆形,极扁,长1.5-2毫米,宽1毫米,褐色,边缘浅色而有厚肋,上部被腺及短柔毛。冠毛长0.1-0.8毫米,弱而易脱落,不等长。花期5-9月,果期8-11月
板兰叶的形态
马蓝,葴《尔雅》,大叶冬蓝(《尔雅》郭璞注),大蓝(刘禹锡《传信方》),青蓝《履巉岩本草》,板蓝《纲目》,山蓝《中药大辞典》。多年生草本,高30-70cm。干时茎叶呈蓝色或黑绿色。根茎粗壮,断面呈蓝色。地上茎基部稍木质化,略带方形,稍分枝,节膨大,幼时被褐色微毛。叶对生;叶柄长1-4cm;叶片倒卵状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6-15cm,宽4-8cm;先端急尖,微钝头,基部渐狭细,边缘有浅锯齿或波状齿或全缘,上面无毛,有稠密狭细的钟乳线条,下面幼时脉上稍生褐色微软毛,侧脉5-6对。花无梗,成疏生的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苞片叶状,狭倒卵形,早落;花萼裂片5,条形,长1-1.4cm,通常一片较大,呈匙形,无毛;花冠漏斗状,淡紫色,长4.5-5.5cm,5裂近相等,长6-7mm,先端微凹;雄蕊4、2强,花粉椭圆形,有带条,带条上具两条波形的脊;子房上位,花柱细长。蒴果为稍狭的匙形,长1.5-2cm。种子4颗,有微毛。花期6-10月,果期7-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