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邪是什么意思 八邪的作用
八邪是什么意思 八邪的作用
刺激八邪穴有祛风通络,清热解毒的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手背肿痛,手指麻木,烦热,目痛,头项强痛,咽痛,齿痛,毒蛇咬伤等症。
八邪是什么意思 八邪的刺激方法
两手五指自然分开伸直,手指交叉,指根互相冲撞,对打虎口和四指根部八邪穴50-60次,称“打八邪”。
脑血栓针灸什么穴位
针灸疗法取头穴:前庭聪、百会、四神聪、水沟穴(取健侧)
体针疗法取肢瘫侧:针灸治疗--体针取穴为上肢的肩与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八邪。下肢的环跳、风市、阳陵泉、足三里、悬钟、太冲等。 部分阿是穴等。电针留针30分钟。
八风的准确位置图片
八风穴,八是指的数量,在我们的两只脚的脚背上面总共是有八个穴位,风是指的邪气风邪,这个八风穴是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的身体排除身体当中的风邪,是可以很好的预防预防各种致病因素侵入到身体当中的效果,所以,被称为是八风穴,而八风穴正确的位置在位于脚背的五个脚趾之间交叉处位置,总共穴位是八个。
针灸具有补泻效应
可能现在很多人对针灸不是很了解,不知道针灸的微妙之处在于哪,更不用说去利用针灸的方法去解决身体上的麻烦了,随着社会步伐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现在很多人都很会享受,当自己累了的时候都会选择中医的方式去放松自己的,当然了,针灸也不例外。
针灸的是作用有很多,其中补泻效应就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其中隐含的奥秘,很少有人清楚,下面,我们一起来看文章的具体介绍吧。
原来,针灸治病主要是通过针刺穴位经络,调节气血,调理脏腑,调和阴阳来达到的。当机体处于虚惫状态而呈虚证时,针刺后可以通过经络激发脏腑功能,促进气血生成,增强机体功能,起到扶正补虚的作用;当机体处于邪气旺盛而呈实证时,针刺后能够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疏利脏腑,抑制机体功能,起到祛邪泻实的作用。也就是说,针灸具有双向良性调节作用。其补与泻,是根据针刺时机体所处的功能状态来决定的。
另外,穴位的主治作用,不仅具有普遍性,而且还具有相对的特异性,有些穴位性质偏补,有些穴位性质偏泻,比如神阙、关元、气海、膏盲、足三里等穴,针刺或艾灸后,大多能鼓舞人体正气,促进功能旺盛,具有强壮作用,多用于虚损病证;而井穴、十宣、八邪、人中、委中等穴,又能疏泄病邪抑制人体功能亢进,具有祛邪作用,临床上多用于邪实病证。
八邪的准确位置图作用 八邪的准确位置图
科学定位:在第1-5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从拇指到小指依次叫“大都穴”,“上都穴”,“中都穴”,“下都穴”,每侧四穴,双手八穴。
快速取穴法:微握拳,第1-5指间缝纹端凹陷中。按压手部的时候,如果隐隐有凹陷感,并且有酸麻的感觉,就说明找到了八邪穴。
这样做根本不用打针吃药 发热重的感冒(39℃~40℃)
1、平肝、清肺各5分钟。平肝以发散外邪,清肺以清除肺热、解表。
2、推六腑15分钟。六腑,为凉穴,推之以清除壮热,清热作用比推天河水更强。
3、掐五指节2~3遍。掐五指节可以调和气血,抵抗病邪,快速治愈。
4、鼻塞严重者,揉阳池10分钟。阳池穴可以治疗头部一切疾病包括鼻塞,且头痛不论寒热虚实皆可以用。
5、咳嗽重者,加八卦10分钟。八卦主治胸腹气机不畅导致的咳嗽痰喘、胸闷、食积等。
注意:6个月~2岁婴儿高烧若超过40度可能会引发惊厥,请尽快就医。
急症针灸处理——破伤风
破伤风的急性期可分为以下二型。
(一) 轻证:此证以邪在肌腠经脉为主症状一般先从头面开始,进现时扩展到躯干和四肢。先感牙关紧急,或头痛、恶寒发热,烦躁不安;继则出现肌肉痉挛,面呈苦笑,项背强急,四肢抽搐,但发作间隔时间较长,脉弦或弦数。
(二) 重证:风邪恶入里,以致抽搐频频,甚则角弓反张,任何轻微剌激,如声、光、震动等,可诱发剧烈的阵发性抽搐。当风从火化,则有高热大汗;热结脏腑,则咳喘痰鸣,腹胀便秘。严重者,常致吞咽困难、癃闭,以致窒息死亡。舌质红或干绛,苔黄浊,脉弦数或洪数。
【治疗】
(一) 轻证
1.治则:熄风止痉。
2.取穴:后溪、外关、大敦、行间。四肢痉挛加八邪,牙关紧闭加下关。
3.方义:以上均为古人治破伤风之常用穴。后溪为手太阳之俞、督脉之会,为熄风止痉之要穴;外关,手少阳之络,别走厥阴,又这八脉交会穴而通阳维,故可熄肝风而清邪热;大敦、行间为肝经之井、荥穴,能加强清热熄风止痉之功。八邪为经外奇穴,可缓解局部抽搐;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下关,对牙关紧闭者有松利机关作用,此二穴,属局部取穴。
4.治法:后溪穴以26~28号2寸毫针向合谷方向透剌,施提插加捻转泻法;外关用提插泻法,大敦、行间用捻转泻法;八邪、下关均宜深剌,施泻法。于痉挛间歇期可留针30分钟~1小时。每日治疗1~2次。
5.古方辑录
《针经指南》:外关:破伤风(胃、肝)。——后溪:破伤风(搐)。
《医学入门》:大敦:破伤风,小儿急慢惊风等症。
(二) 重证
1.治则:清热熄风镇痉。
2.取穴:风池、合谷、太冲、水沟、太阳、十宣。
3.方义:风池为足少阳阳维之会,能清热熄风而醒脑;合谷、太冲分别为手阳明大肠经和足厥阴肝经之原穴,合称四关,可平肝熄风而镇惊。水沟,可通调阴阳之逆气而开窍。配太阳,以加强清热苏厥之功;加十宣以加强镇惊止搐之效。
4.治法:风池进针1.2寸,或风池透风池,行中强度提插泻法;合谷、太冲施提插加捻转泻法。水沟,施雀啄式提插泻法。太阳、十宣剌血。每日治疗2~3次,间歇期留针。症状控制后,可根据病情留针数小时。
5.古方辑录
《针灸大全》:“破伤风,因他事搐发,浑身发热颠强:大敦二穴、合谷二穴、行间二穴、十宣十穴、太阳紫脉(宜锋针出血)。”
《针灸大成》:“破伤风症:承浆、合谷、八邪、后溪、外关、四关。”
《医宗金鉴》:“合谷主治破伤风,痹痛筋急针止痛。“
八邪穴在哪里
科学定位:在第1-5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从拇指到小指依次叫“大都穴”,“上都穴”,“中都穴”,“下都穴”,每侧四穴,双手八穴。
快速取穴法:微握拳,第1-5指间缝纹端凹陷中。按压手部的时候,如果隐隐有凹陷感,并且有酸麻的感觉,就说明找到了八邪穴。刺激八邪穴有祛风通络,清热解毒的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手背肿痛,手指麻木,烦热,目痛,头项强痛,咽痛,齿痛,毒蛇咬伤等症。
扁桃体发炎不吃药能好吗 扁桃体炎不吃药的治疗方法
扁桃体发炎除了吃药以外,还可以通过拔罐、推拿、针灸等方法治疗,其中相对简便、安全、有效的要属推拿治疗。
穴位:太渊、合谷、阳溪、阳池穴、八邪穴、户口、少泽、少商穴
治法:按摩部位常规消毒后,按操作摩擦手掌正中线;按揉肺区、阳溪穴、阳池穴;掐按太渊、合谷、八邪穴、扁桃体点、牙痛点、肺点、少泽、少商穴等。每日1次,每日30分钟,5次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急慢性扁桃体炎
穴位位置:
太渊:此腧穴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合谷:此腧穴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阳溪:屈肘,掌心向胸,阳溪穴在腕关节桡侧,拇指向上翘时,当拇短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阳池穴:位于腕背横纹中,当指总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下为腕背侧韧带,在指伸肌腱(桡侧)与小指伸肌腱之间。
八邪穴:在手指背侧,微握拳,第一~五指间
虎口:在手背拇、食指之间,合谷穴前赤白肉际
少泽:位于手指,小指末节尺侧,指甲跟角侧上方0.1寸
少商穴:拇指桡侧指甲角旁0.1寸。
八角金盘的注意事项 祛痰止咳
八角金盘性温,气味辛,有化痰、止咳的功效,对于人体寒邪入侵所产生的咳嗽痰多、怕冷、流清涕等风寒表症,适当的用些八角金盘能去除身体的寒邪之气,止咳化痰,对人体是有一定的助益的,当然具体的用药事项还是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用药。
针灸为何具有补泻效应
原来,针灸治病主要是通过针刺穴位经络,调节气血,调理脏腑,调和阴阳来达到的。当机体处于虚惫状态而呈虚证时,针刺后可以通过经络激发脏腑功能,促进气血生成,增强机体功能,起到扶正补虚的作用;当机体处于邪气旺盛而呈实证时,针刺后能够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疏利脏腑,抑制机体功能,起到祛邪泻实的作用。也就是说,针灸具有双向良性调节作用。其补与泻,是根据针刺时机体所处的功能状态来决定的。
另外,穴位的主治作用,不仅具有普遍性,而且还具有相对的特异性,有些穴位性质偏补,有些穴位性质偏泻,比如神阙、关元、气海、膏盲、足三里等穴,针刺或艾灸后,大多能鼓舞人体正气,促进功能旺盛,具有强壮作用,多用于虚损病证;而井穴、十宣、八邪、人中、委中等穴,又能疏泄病邪抑制人体功能亢进,具有祛邪作用,临床上多用于邪实病证
此外,医生针刺时所采用的于法,剌激量的轻重,也能促使机体内在因素转化,产生或补或湾的作用。古代针灸家在这方面已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创造出十数种针刺补泻手法。临床疾病中不论是虚证还是实证,针灸都能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
耳鸣针灸的位置图片 耳鸣针灸辩证施治法
根据发病久暂,兼证和脉象变化等,分为实证和虚证。
实证
证候:发病急,耳鸣如蝉,甚或如雷鸣样,且耳中觉胀,鸣声不断,按之不减,渐至闻声不清,重者出现耳聋不闻人声;亦有暴病耳鸣者,若为肝胆风火上逆,多见面赤,口干口苦,烦躁易怒,脉弦;若为外感风邪,多兼有寒热头痛,脉浮数或浮弦。
治法:平肝泻火,熄风通窍。
针灸处方:百会八阵,风府八阵;河车路;风府至大椎段;翳风,听会,足临泣,侠溪,听宫,中渚。
手法:杵针用泻法。
方义:百会八阵,风府八阵,河车路有平肝熄风,清热泻火,通经活络,行气通窍的作用,手足少阳两经经脉均绕行于耳之前后,故取手少阳三焦经之中渚,翳风,足少阳胆经之听会,侠溪,远近相配,以疏导少阳经气,四穴合用为治疗本病之主方,足临泣为胆经之腧穴,用之可清泄少阳经热,通畅气机,为上病下取之意,听宫为局部取穴,可疏通耳道。
加减:肝胆火盛者加太冲,丘墟以清泻肝胆实火,外感风邪者加外关,列缺,合谷以疏散外邪。
虚证
证候:久病耳聋,耳中如蝉鸣,时作时止,劳累则加剧,按之鸣声减弱,兼见头晕,腰酸膝软乏力,遗精阳痿,带下,脉虚细等症。
治法:补益精气,通窍复聪。
针灸处方:百会八阵,命门八阵;河车路,大椎至命门段;翳风,听会,足临泣,侠溪。
手法:杵针用补法,并可加灸法。
方义:肾开窍于耳,虚证其治在肾,肾虚则精气不能上注于耳,故取命门八阵,百会八阵,河车路补气益精,培肾固本,疏经活络,通窍复聪;翳风,足临泣为手少阳之穴,听会,侠溪为足少阳之穴,两经均行于耳部周围,有疏通少阳经气,通窍复聪的作用。
加减:肾虚严重者加关元八阵,太溪以补肾气;脾胃虚弱加至阳八阵,足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