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病适合冬病夏治
哪些病适合冬病夏治
不少人每到寒冷的冬天,身上的老毛病就会突然发作或加重,如冻疮、肩周炎、风湿性筋骨痛、哮喘等。而当夏天到来时,这些患者的症状就会逐渐减轻或消失。在临床上,一般将这类病称为“冬病”。中医认为,伏天时,人体皮肤的腠理疏松,阳盛于外而虚于内。在此季节患者应养其内虚之阳,以助阳气的生长,从而达到扶正祛邪、促进疾病痊愈的目的。因此,在夏天对某些“冬病”进行治疗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哪些疾病可用“冬病夏治法”治疗呢
1。 哮喘:哮喘常于冬天发作。根据祖国医学“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在哮喘不常发作的夏季,对脾肾阳虚、夏轻冬重的慢性哮喘患者,可采取温补脾肾的治法,以扶正固本,提高患者的抗病能力。临床常用的验方有“冬病夏治咳喘膏”。这种药膏的制用方法是:取炙白芥子、元胡各7克,甘遂、细辛各4克。先将上药共研细末,再将其用生姜汁调成膏状,然后将药膏均匀地敷于患者背部两侧的肺俞、心俞、膈俞三对穴位上,用纱布覆盖,用胶布固定。贴敷时间为每年的初伏日、中伏日、末伏日共3天。每次贴敷4~6个小时,一般可连续贴敷3年。
2.肩周炎:该病又叫“五十肩”、“冻结肩”,其主要症状为一侧或双侧肩周疼痛,且伴有肩关节外展及其外旋功能受限。中医认为,该病多因人体的肾气不足、气血渐亏,加之长期劳累或受凉而形成。在夏天,一般对该病患者可采取补气血、益肝肾、温经络、祛风湿的方法进行治疗。患者可将独活寄生汤加减后用水煎服。其主要方药有:独活9克,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音交)、茯苓、肉桂心、防风、川芎、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干地黄各6克。同时,患者还可采取外治法进行治疗。方法是:取葱汁、姜汁、蒜汁各150毫升,凤仙花汁50毫升,米醋150毫升,面粉30克,牛皮胶60克。先将葱汁、蒜汁、姜汁、风仙花汁及米醋放入锅内煎煮,煎成浓汁后再加入牛皮胶及面粉,继续煎至膏状为止。然后将药膏分别贴敷于患者患侧的肩髃(音余)、肩髎(音辽)及曲池穴上,用纱布覆盖,用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10天为一个疗程。
3.膝骨性关节炎:该病是人体的一种退行性病变,其主要症状是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该病一般在冬春和秋冬交界时期较重,而在夏季较轻。在临床上,患者可在每年的夏季用中药热敷的方法进行治疗。方法是:取透骨草、伸筋草各30克,苏木、海桐皮各20克,嫩桑枝、威灵仙各15克,红花、鸡血藤、白芷各12克,乳香、没药、川乌、草乌、秦艽、全当归各9克。先将上药用布包裹后放入锅中,加入1000克的清水煎煮40~50分钟后取出药包,然后将两条毛巾浸于药液中,待药液温度晾至38~42摄氏度时,取出毛巾将其敷于患处。每次敷30~40分钟(要保证药液的温度始终保持在38~42摄氏度)。患者每日可敷1~2次,每治疗一周后,要间隔2天时间,21天为一个疗程。一般每剂药可连用2~3天。
哪6种人不能艾灸 艾灸的最佳时间
季节
从季节层面上说艾灸的最佳季节就是夏季,因为夏季天气比较炎热,尤其是三伏天的时候,这时候是最适宜进行艾灸的,可以有效帮助排出人体体内的湿气,符合“冬病夏治”的理论。
时间
一般情况下一天中最适合艾灸的时间在中午,因为中午是人体精气最旺盛的时候,这是进行艾灸可以帮助人体战胜病邪,补益效果比较好。
三伏天哪三伏 三伏天需要天天艾灸吗
不需要。
三伏天是一个很适合冬病夏治的时期,此时机体阳气旺盛,很适合做艾灸,且这个时候做艾灸能够更好的将体内的寒邪驱逐出来。但切忌不可天天进行艾灸,一般一周灸1-2次即可。天天艾灸的话很容易使得身体出现某些急性症状。
三伏天泡脚是好还是坏
只要方法正确,那么是比较好的。
泡脚可以促进脚步血液循环,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中医养生方式,在生活中是比较受欢迎的;而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这时候进行泡脚,可以帮助疏通人体经络,加速体内血液流速,具有很好的驱寒祛湿作用,很适合冬病夏治,因此三伏天泡水只要是方法正确,你们还是比较好的。
冬病夏治三伏贴
药是很常见到的,对不同的药在治疗疾病上,也是有着很大区别,所以对药的选择,也是需要根据自身疾病需求,想要能够很好的治疗自身疾病,都是需要选择适合治疗的药物,这样对疾病改善,才有很好的帮助作用,那冬病夏治三伏贴是什么呢,对它也很多人也不是太了解。
冬病夏治三伏贴是什么呢,这样的药物在治疗疾病上,也是有着很好的效果,尤其是它对治疗支气管炎效果很不错的,不过对它的选择,也不是随意的乱用。
一、什么是“冬病夏治”
“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容易发作和加重的病变,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夏治”是指在夏天疾病的缓解期进行调理,以预防某些疾病在秋冬春季的复发,或减轻其发作的程度、症状和次数。
“冬病夏治”体现了中医学传统的“治未病”思想。中医学的核心思想是“天人相应”, 认为人体的阴阳气血的盛衰依季节变化而不同,疾病的发生、治疗亦应随季节变化而各异。
一些冬季容易发生的疾病,主要是以素体阳虚,又外受寒邪为本。盛夏“三伏”是全年气温最高,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此时借天、人阳盛之时,疾病缓解之期,采用温热助阳的药物(包括内服和外用)对阳虚之体进行治疗,可激发人体的阳气,增强抗病御寒能力、祛除体内沉寒痼冷之宿疾,达到不发病或少发病的目的。
二、什么是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
中医的多种治疗方法,如中药内服和针灸、刮痧、推拿等外治疗法,以及食疗等均具有冬病夏治的作用。穴位贴敷是冬病夏治中最常用的方法,因其方法简便、安全、无痛,疗效确切,费用低廉而深受患者青睐。由于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是利用全年气温最高、阳气最旺的夏至后三伏时期,故也简称为“三伏贴”。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源自明代张璐《张氏医通》中记载的白芥子涂法,是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综合干预外治方法。其治疗效果与贴敷方药的配伍、炮制、制剂工艺、贴治穴位、贴治时间,以及皮肤反应等有一定的关系。
三、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适用于哪些疾病
从古至今,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主要适合于素体阳虚的人,用于在秋、冬、春季容易反复发作或加重的慢性、顽固性肺系(呼吸系统)疾病。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医专家重点推荐的适宜防治病症是:
1.久咳、哮喘、肺痹(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2.鼻渊、鼻鼽、喉痹(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等)。
3.小儿体虚易感冒、反复咳喘(呼吸道感染)者。
4.部分骨关节病(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
四、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常用哪些药物
北京地区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治疗肺系(呼吸系统)疾病的常用药物,基本均沿用《张氏医通》记载的处方,以炒白芥子、元胡、甘遂、细辛、干姜(或生姜汁)为基本方,或结合临床经验进行适当加减。防治其他病症的药物依疾病而各所不同。
目前,北京地区各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特色诊区采用的贴敷膏,均由市药监部门认定的专用制剂室在无菌、清洁环境下制备,并密封、冷藏保存。
通过以上介绍,对冬病夏治三伏贴也是有着很好的认识,选择它治疗疾病,也是需要跟建筑自身需求进行,这样对疾病控制,才会有很的帮助作用,那对不需要它的人,也是可以放置,这样的药物是不能随意乱用,否则对自身也是有着一些危害。
三伏天刮痧可以吗 三伏天刮痧的好处
三伏天一般是每年7-8月份之间,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是很适合冬病夏治的,这时候进行刮痧,可以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加速血液流速,具有一定祛湿驱寒、排毒养颜以及润肠通便等作用,对人健康具有好处。
适合冬病夏治的风湿类疾病有哪些
类风关并非由潮湿环境引起
很多人认为,之所以会患上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因为长期处于潮湿的环境中,体内湿气加重而引起的。但潘新指出,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体免疫疾病,和环境潮湿无关。“和所有其他的自体免疫疾病一样,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原因不明,但临床上的统计发现,可能和遗传体质有关。另外,和过度劳累、情绪压力等容易引发免疫系统功能失常的因素有关。至于和居家或工作环境潮湿,则没有明显的关联性。”他说道,一般人之所以会把类风湿关节炎和居家或工作环境的潮湿产生联想,也许和中文的“风湿”两字有关。
而另一方面,潘新也提醒,具有免疫异常基础的类风湿关节炎易发人群,如:类风湿因子或抗CCP阳性,有风湿免疫病家族史,在长期潮湿环境或冷水浴的刺激下会诱发免疫异常而导致发病。
贪图凉快猛吹空调 易致风湿病
潘新介绍,在古代风湿病多发于冬季,但现在风湿病亦可始发于夏季。风湿病中医名家娄高峰等曾在自然人群中做过痹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指出“温度速降因素”是寒邪致痹的本质,即温度在短时间内突然明显降低,人体不能适应,则寒邪致痹。
潘新表示,现今宿舍、办公室、商场、饭店、汽车等在炎热的夏季普遍都有空调,室外温度近40 ℃,进入室内约20 ℃的小环境,“温度速降”,人体难以适应,可于炎热之夏“寒邪致痹”。
“某些冬季常发或加重的风湿病,其致病因素往往产生于夏季,只是由于夏天天气炎热、气温过高没有立即发作而潜伏在体内,一旦到了冬季天气寒冷便会发作或加重。”潘新解释说,季节气候异常、起居调摄不慎等导致的风、寒、湿邪侵袭是风湿性疾病发生发展的外部条件,而正气不足是其发病的内在原因。这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致使风湿病的发生。
此外,风湿病也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许多年轻人在冬季只要风度不要温度,也为日后患上风湿病埋下了祸根。
不是所有风湿病都适合冬病夏治
近两年,冬病夏治在老年群体中颇受欢迎。然而,潘新提醒,风湿病是一大类疾病,但并不是所有的风湿病患者都适合冬病夏治,否则,只会适得其反。潘新解释说,“冬病夏治”适合阳气虚、寒冷重、体质差、病程长的多种常见慢性风湿病,中医辨证多属于风寒湿痹或虚寒痹患者。“一般来说,这类患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平时怕冷,遇寒容易发病或加重。”潘新表示,以下四种情况的患者较为适合冬病夏治:①感受风寒、外伤,长期慢性劳损而受寒加重的风湿病;②局部关节肌肉发凉,遇风受寒加重,得热则舒的风湿病;③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以及颈肩腰腿痛等多种现代风湿病寒型及其他具有关节肌肉部位固定凉痛的风湿病;④感受风寒湿气所致具有寒冷时发作、天热时消失特点的各种关节疼痛及肢体麻木等。
潘新强调,为了配合治疗达到最佳效果,对于接受冬病夏治的患者即使在三伏天,也要在饮食、生活上有所克制,不能和正常人一样乘凉休闲、避暑。在起居方面,需要远离空调,避免风扇直吹。因为进入空调房和使用电扇后,不仅会导致寒邪和风邪作为“非时之气”再次入侵,更因为皮肤会因遇冷遇风毛孔收缩,影响药物的渗入,同时也会降低经络传导的速率和活跃性。而贴敷当天更应避免过度吹空调、电扇等制冷设备,保持开窗通风,但需避免直接吹风与贪凉。
三伏天要注意什么 三伏灸适合哪些人
像有长期肌肉关节疼痛、肩周炎、颈椎病、老寒腿、风湿性关节炎等症状等人群都很适合三伏灸,三伏灸对改善这些症状有一定的效果。
三伏天是一个很适合冬病夏治的时期,所以像经常感到四肢冰凉、腹泻、容易疲劳的这类人在三伏天期间可以适量做一下三伏灸。此时艾灸正气能更好的渗入体内,从而驱逐寒邪,从而可以帮助改善虚寒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