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慢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有哪些危害

慢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有哪些危害

其一、慢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危害主要是:男,女性别之比约为2:1,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各型白血病有其好发年龄,急粒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以40岁以上的成年人为多见,约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年龄大于60岁。这是慢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危害中非常重要的一点。

其二、急淋则多见于儿童,青少年。慢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危害尤以12岁以下更为多见,成年人约占20%.慢粒多见于成,慢淋多见于老年人,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脾大的危害

脾大是重要的病理体征。在正常情况下腹部一般摸不到脾,如仰卧位或侧卧位能摸到脾边缘即认为脾大。脾体积增大是脾疾病的主要表现。

脾大的程度与疾病有关。

(1)轻度脾大 深吸气时脾下缘在肋缘下2~3cm为轻度脾大。可见于某些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立克次体感染、充血性心力衰竭、肝硬化门脉高压症、霍奇金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热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2)中等度脾大 下缘超出肋缘下3cm至平脐为中等度肿大。可见于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症、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溶血性贫血、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脾淀粉样变性、恶性淋巴瘤、尼曼-匹克病等。

(3)极度脾大 下缘超出脐水平以下为极度脾大或称巨脾。可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疟疾、晚期血吸虫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地中海贫血等。

伴随体征

(1)贫血、出血点或淤斑 见于血液病性脾大,如各种类型的白血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2)贫血、黄疸 见于溶血性贫血、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恶性组织细胞病、败血症等。

(3)肝及淋巴结肿大 见于恶性淋巴瘤、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结缔组织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

(4)肝病面容、肝掌及蜘蛛痣 见于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5)各种类型的皮疹 多见于各种传染病,或感染性疾病,如伤寒、斑疹伤寒、布氏杆菌病、败血症、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6)水肿和腹腔积液 见于慢性右侧心力衰竭、缩窄性心包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下腔静脉梗阻等。

(7)心脏扩大 见于各种心脏病引起的慢性心力衰竭、各种原因引起的大量心包积液。

单核细胞白血病的检查

组织病理:

主要在真皮内见致密血管周围或弥漫性和融合性浸润,常累及真皮下部和皮下组织,表皮除表皮突变平外,通常不被累及,在大多数病例中,浸润周围可见非典型性细胞游走于胶原纤维束间呈“一路纵队”式排列,浸润由不同大小皱褶状或肾形核和嗜碱性胞浆的单形性肿瘤细胞构成,浸润中常见具有深染和不规则形核的大的非典型性单核细胞,常见非典型核分裂象,但数目很少,少数颗粒细胞和渗出的红细胞与肿瘤细胞混合存在。

组织化学和免疫组化:

大多数AMOL病例抗溶菌酶染色阳性,氯乙酸酯酶通常不见于AMOL,肿瘤细胞表达白细胞共同抗原,(CD45)和Leu22(CD43),冰冻切片用颗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标志物1eu-M5(CD11c),KiM7(CD68),My7(CDl3),OKM14(CD14),ⅧM2(CD65)和MY9(CD33)染色,约85%的标本阳性。

患了白血病的种类有哪些

一、一般类型白血病:

1、 急性白血病

淋巴细胞型:第一型(l1);②第二型(l2);③第三型(l3)。

非淋巴细胞型:①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1);②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③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④粒-单细胞白血病(m4);⑤单核细胞白血病(m5);⑥红白血病(m6);⑦巨核细胞白血病。

2、慢性白血病

①淋巴细胞白血病;②粒细胞白血病;③粒-单核细胞白血病;④单核细胞白血病。

二、特殊类型白血病:

1、低增生性白血病;

2、淋巴肉瘤白血病;

3、组织细胞(网状细胞)肉瘤白血病;

4、浆细胞白血病;

5、多毛细胞白血病;

6、嗜酸粒细胞白血病;

7、嗜碱粒细胞白血病;

8、难分型的急性白血病等。

白血病有哪些类型

按起病的缓急可分为急、慢性白血病。急性白血病细胞分化停滞在早期阶段,以原始及早幼细胞为主,疾病发展迅速,病程数月。慢性白血病细胞分化较好,以幼稚或成熟细胞为主,发展缓慢,病程数年。按病变细胞系列分类,包括髓系的粒细胞、单核细胞、红细胞、巨核细胞和淋巴系的T细胞、B细胞系。临床上常将白血病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以往称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

老年人还能得白血病么

1、老年人还能得白血病么?

其实任何年龄阶段的人群都是会患白血病的,其中在老年白血病中,其慢性白血病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最为常见,急性白血病以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最为常见。

在老年白血病中,大约有三分之二的人群会患慢性淋巴白血病,其起病缓慢,早期常常没有症状,多在体检或查血象时被发现。临床以淋巴结肿大和肝脾肿大为主要表现。由于病程进展缓慢,多数患者生存期较长。

老年人急性白血病相比较与成年人群来说,往往是起病相对较缓慢、隐匿,起病时以贫血为主要症状,其它症状较为少见。部分老年人则表现为低增生性白血病,血细胞减少、骨髓增生低下。由于老年人体质较差,又常常合并有其它系统疾病,对强烈的化疗不能耐受,预后较差,建议以中药治疗效果好。

单核细胞减少性白血病如何护理呢

单核细胞白血病(monocytic leukemia)的特异性皮肤损害为紫色到红褐色丘疹、结节和斑块(图1)。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AMOL)可发生水疱性损害。皮损遍发全身并可侵犯颜面和头部。皮损发展周期快,可自然消退。白血病性齿龈增生为AMOL的特点,发生于60%的患者中。偶可发生齿龈溃疡、坏死和出血。先天性单核细胞白血病为一罕见型。

根据临床表现,皮损特点,组织病理,组织化学和免疫组化的特征性即可诊断。

(1)对于要单核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注意休息:高热、严重贫血或有明显出血时,应卧床休息。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食物,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2)纠正贫血:显著贫血者可酌情输注红细胞或新鲜全血;自身免疫性贫血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丙酸睾丸酮或蛋白同化激素等。

(3)感染的防治:严重的感染是主要的死亡原因,因此防治感染甚为重要。病区中应设置“无菌”病室或区域,以便将中性粒细胞计数低或进行化疗的人隔离,这是单核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措施中非常重要的。

采用正确科学的护理方法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而且还可以让疾病得到更好的治愈,护理方法和药物治疗相结合可以让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得到更好的治愈。相对西医而言,中医药治疗单核细胞白血病方面有着其独特的优势,尤其是白血扶正散在临床上的使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如果您持续被单核细胞白血病疾病折磨的痛苦不堪,此药可以让您快速恢复健康,重新开始幸福的生活。

淋巴结炎是如何引起的

1、感染

急性感染:细菌、病毒、立克次体等引起,如急性蜂窝织炎、上呼吸道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恙虫病等。

慢性感染:细菌、真菌、蠕虫、衣原体、螺丝菌病、丝虫病、性病性淋巴结肉芽肿、梅毒、艾滋病等。

2、肿瘤

恶性淋巴瘤:Hodgkin病与非Hodgkin淋巴瘤。

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浆细胞白血病等。

浆细胞肿瘤: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

肿瘤转移:胃癌、肝癌、乳腺癌、鼻咽癌等。

3、反应性增生

坏死性增生性淋巴结病。

血清病及血清病样反应。

变应性亚败血症。

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病等。

4、组织细胞增生及代谢异常

郎格罕(Langerhan)组织细胞增生症。

脂质沉积病。

结核病。

白血病的种类

白血病可以分成急性和慢性白血病,急性白血病可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淋,ALL)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急非淋,ANLL)两大类。根据1985年修订的FAB分型标准,ANLL共分M1-M7等7型,他们分别是:

M1:未分化的原粒细胞白血病;

M2:部分分化的原粒细胞白血病;

M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M4: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M5: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M6:急性红血病或红白血病;

M7: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ALL根据FAB形态学特点,则相应分为L1、L2、L3共3型。

L1型:原始淋巴细胞有均匀的圆形核、胞浆少;

L2型:原始淋巴细胞变化较大,核可能不规则,胞浆较L1多;

L3型:原始淋巴细胞有较细小的核染色质,胞浆为蓝色—深蓝色并有空泡形成。

异型淋巴细胞的临床意义

增多

异型淋巴细胞数量增多可能是因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流行性出血热早期及病毒性肝炎、风疹、麻疹、腮腺炎、乙型脑炎、淋巴细胞白血病等病毒性感染。

异型淋巴细胞数量增多不一定就是淋巴细胞白血病。比如,有一种叫作“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疾病,就可以出现血液中异型淋巴细胞增多,甚至达20%~30%。(参考值为<10%)。这种病为EB病毒感染,多数是经唾液感染,可以通过检查血液中EB病毒的抗体来证实感染的存在。其他病毒的感染有时也会出现同样的反应,有的药物也会引发淋巴细胞的应激反应,所以出现几个异型淋巴细胞时不必草木皆兵。但是,如果异型淋巴细胞数量持续增多,则不能大意,还应该再做一些其他的检查,比如淋巴细胞免疫分型、细胞化学染色等,以排除淋巴细胞白血病。

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临床意义

(1)升高:

①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硬皮病、Sjögren综合征(斯约格伦氏综合征、干燥综合征)等。

②IgG型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

③肝脏病:慢性病毒性活动性肝炎、隐慝性肝硬化、狼疮样肝炎等。

④传染病:结核、麻风、黑热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性病、淋巴肉芽肿、放射线菌病 疟疾、锥虫病等。

⑤类肉瘤病。

⑥其他:霍奇金病、单核细胞性白血病、白塞(Behcet)病、肾炎、过敏性紫癜等。

(2)降低:

非IgG型多巴性骨髓瘤、重链病、轻链病、肾病综合征、恶性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原发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继发性免疫缺陷病(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皮质激素、放射线照射等)等。

老人会得白血病吗

老人也会得白血病。

白血病是一类危害很大的疾病,分为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一般小孩和青壮年得急性白血病的较多,而老年人则多是慢性白血病。一般我们在新闻里看见的白血病患者都是孩子或者花季少女,所以我们对这个病有一个印象,就是年轻人的病,其实任何年龄阶段的人群都可能会患白血病。其中在老年白血病中,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最为常见。

相关推荐

贫血和急性白血病的区别

1、贫血和急性白血病的区别 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臧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由于红细胞容量测定较复杂,临床上常以血红蛋白(Hb)浓度来代替。我国血液病学家认为在我国海平面地区,成年男性Hb30%,分为2个亚型,M3a为粗颗粒型,M3b为细颗粒型。 3.4、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骨髓中单核系细胞≥80%,包含原始单核,天真单核及老练单核细胞分为2个亚型。M5a(未分解型)原始单核>80%。 M5b(些分解型)原始细胞和天真单核细胞>30%,原始单核

脾大哪些表现

1.脾脏肿大的程度 脾脏肿大的程度与疾病关。 (1)轻度脾大:深吸气时脾下缘在肋缘下2~3cm为轻度脾大,可见于某些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立克次体感染,早期血吸虫病,充血性心力衰竭,肝硬化门脉高压症,霍奇金病,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火,系统性红斑狼疮,热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2)中等度脾大:下缘超出肋缘下3cm至平脐为中等度肿大,可见于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溶血性贫血,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维生素D缺乏病,脾淀粉样变性,恶性淋巴瘤,尼曼-匹克病等。 (3)极

婴儿白细胞高的原因

(1)某些细菌性感染所引发的疾病,特别是化脓性球菌引起的局部炎症和全身性感染,如:脓肿、化脓性脑膜炎、肺炎、阑尾炎、中耳炎、扁桃体炎、脓胸、肾盂炎、输卵管炎、胆囊炎及败血症等。 (2)某些病毒性感染所导致的疾病:乙型脑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麻疹等。 (3)严重的组织损伤或坏死:如大手术后,烧伤,急性出血严重创伤,血管栓塞等。 (4)过敏反应:如输血反应,药物过敏,急性变态反应性疾病等。 (5)中毒反应:如各种药物中毒,农药中毒,重金属中毒,糖尿病酸中毒,妊娠中毒症等。 (6)肿瘤及血液病:慢性粒细胞白

血液常规检查

白细胞计数(WBC): 增加:急性化脓性感染(脓肿、脑膜炎、肺炎、阑尾炎、扁桃体炎等),某些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流行性乙型脑炎),白血病,类白血病反应,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严重烧伤,急性出血,恶性肿瘤及某些金属(如铅、汞等)中毒。 生理性增高见于新生儿,月经期,分娩,情绪变化及注射肾上腺素后等。 减少:某些传染病(伤寒、副伤寒、黑热病、疟疾、病毒性肝炎、沙门菌属感染等),再障,非白血性或亚白血性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恶性组织细胞病,脾功能亢进症,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放射治疗,肿瘤化疗及某些药

白血病是白细胞过多还是过少 白细胞增高的临床意义

白细胞总数升高见于: 1、急性感染或化脓性炎症,尤其在各种球菌感染时白细胞升高较明显。全身性感染如丹毒、败血症、猩红热、白喉、急性风湿热等;局部感染如中耳炎、脓肿、疖、扁桃体炎、阑尾炎等。 2、病毒感染性疾病,如乙型脑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麻疹等。 3、螺旋体病、如钩端螺旋体病、回归热等; 4、血液病、急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时白细胞明显增高,尤其是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白细胞增多最明显。 5、严重的组织损伤,如大面积烧伤、急性大出血、大手术后等; 6、过敏反应。输血过敏、青霉素或其他药物过敏等。 7、中

老年人最容易患哪些恶性肿瘤

①发生恶性肿瘤前存在较长潜伏期。致癌因素作用于人体后,并不是马上就会发病,往往要经过15~30年的“致癌潜伏期”,如在20~30岁经常接触致癌物,可能会在40~50岁以后才发病,这样患癌的年龄就显得大了。 ②随着人自然衰老,机体免疫功能也逐渐减弱,也利于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③年龄越大,接触致癌因素机会也越多,而致癌因素对机体带来的影响也就会越大,如吸烟年限越长,吸烟者患癌症概率就越高。 ④老年人患病率较高的肺癌、胃癌、前列腺癌、大肠癌、肝癌、食管癌、子宫颈癌等,可能源于老年人本身早已存在的各种慢性炎

什么是老年人急性白血病

老年人急性白血病,患了白血病,应该如何选择治疗方法?是很多白血病患者及其家人都尤为关心的问题。发热、出血是白血病典型症状,若不及时对白血病采取治疗,该病患者的死亡率是相当高的。因此,白血病一旦确诊,应立即入院治疗。专家指出:对于白血病患者而言,治疗往往是刻不容缓的。目前,治疗白血病的方法很多。化疗是西医治疗白血病的主要手段。近年来随着新的抗白血病药物的应用,白血病的治疗效果了长足的进步。化疗一般分为诱导缓解治疗,巩固治疗,维持治疗,强化治疗。强化治疗又分早期强化和晚期强化。通过治疗,可以快速抑制疾病进

血象高会引起什么病

血象升高提示感染常常表现体温升高级相关的外在感染灶症状,贫血情况容易导致相关的身体功能下降,容易出现眩晕的情况,明确具体的感染和贫血类型对症抗生素及纠正贫血治疗。 (1)某些细菌性感染所引发的疾病,特别是化脓性球菌引起的局部炎症和全身性感染,如:脓肿、化脓性脑膜炎、肺炎、阑尾炎、中耳炎、扁桃体炎、脓胸、肾盂炎、输卵管炎、胆囊炎及败血症等。 (2)某些病毒性感染所导致的疾病,乙型脑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麻疹等。③严重的组织损伤或坏死,如大手术后,烧伤,急性出血严重创伤,血管栓塞等。 (3)过敏反应,如输

淋巴结肿大原因

淋巴结肿大的原因包括细菌感染、肿瘤、反应性增生、组织细胞增生及代谢异常。 一、感染 1、急性感染:细菌、病毒、立克次体等引起,如急性蜂窝织炎、上呼吸道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恙虫病等。 2、慢性感染:细菌、真菌、蠕虫衣原体螺丝菌病丝虫病、性病性淋巴结肉芽肿、梅毒、艾滋病等。 二、肿瘤 1、恶性淋巴瘤:Hodgkin病与非Hodgkin淋巴瘤。 2、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浆细胞白血病等。 3、浆细胞肿瘤: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

什么是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增多可见于 1。某些病毒或杆菌感染:如结核病,百日咳,不是杆菌病,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 2.某些血液病:如急性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3。各种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 中性粒细胞减少可见于 1。某些感染:如伤寒,流行性感冒,麻疹,恙虫病,登革热,疟疾等。 2。造血功能异常: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骨髓纤维化及白细胞不增多性白血病等。 3。药物及理化因素的作用:如氯霉素,抗肿瘤药物,抗结核药,抗甲状腺药,X线及放射性核素等。 4.自身免疫性疾病 5。脾功能亢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