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患者早期氨基酸代谢的变化
心肌缺血患者早期氨基酸代谢的变化
目前学者一致认为早期心肌缺血的蛋白质分解加速是所有细胞缺血性坏死的特征,测定缺血心肌游离氨基酸及组氨酸含量有助于急性心肌缺血的早期诊断。
通过结扎家兔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对急性心肌缺血时蛋白质的降解和氨基酸代谢进行研究发现,在14种游离氨基酸的检测中,缺血15~30分钟时,有7种氨基酸含量明显上升,这说明与心肌缺血早期细胞器破坏、蛋白质降解加速有关。
其中丙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和组氨酸含量在缺血15分钟即有明显增加,这可能与各种氨基酸的中间代谢及各自的转换有关。而苏氨酸、甘氨酸、精氨酸、丝氨酸含量随缺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这四种氨基酸均属代谢活跃的生糖氨基酸,其含量的下降可能与缺血时糖异生的增强有关。
游离氨基酸总量在缺血15~480分钟逐渐下降,组织内游离氨主要来源于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是蛋白质分解代谢的产物。在缺血30分钟,心肌组织内游离氨含量增高,这可能是心肌缺血早期蛋白质分解增强所致。游离氨基酸总量、苏氨酸、甘氨酸、精氨酸及组氨酸含量的下降是缺血心肌氨基酸代谢的特征性变化,因此测定缺血心肌游离氨基酸及组氨酸含量有助于急性心肌缺血的早期诊断。
心肌缺血的治疗方法
1、心脏移植术:药物对重症晚期心肌缺血,特别是左室射血分数(LVEF)<20%的心肌缺血患者的效果很差,所以,心脏移植便成了重要的心肌缺血的治疗方法,并取得满意效果。但由于供心有限,能接受心脏移植的心肌缺血患者,大约仅为需要心脏移植病人总数的38.2%或39.5%左右,约有20.4%~35%受者在等待供心期间死亡。
2、冠状动脉搭桥术:这也是常见的心肌缺血的治疗方式之一,对心肌缺血进行CABG成功的关键是需要有足够的存活心肌,即残存的冬眠心肌和顿抑心肌越多,心肌缺血的治疗效果就越好。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PEF)有助于探测出残存的存活心肌。特别是在左室前壁对(18)-F-氟去氧葡萄糖(FDG)摄取率,发现能更客观地评价手术后心肌缺血患者的LVEF改善程度。
心肌缺血危害大需及时发现病情
由于心肌缺血导致心脏自身供血不足,,临床上患者可以通过中药控制、缓解心肌缺血症状,患者要终身服药,完全治愈是不大可能的。另外要注意饮食,低脂肪高纤维。情绪上要注意不要大喜大悲,保持充足睡眠。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定时排便,不能过度劳累。
对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应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以改善心肌缺血的状态,防止意外的发生。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是指检查上确实有心肌缺血 的客观证据(心电活动、左室功能、心肌血流灌注及心肌代谢等异常),但缺乏胸痛或与心肌缺血相关的症状。这些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几乎都证实冠状动脉 主要分支有明显狭窄病变。
心肌缺血看起来比较普遍,但是还是有一点要时刻注意的。心肌缺血的厉害之处在于,它可以没有任何征兆的发生在任何人身上。因此,就需要大家平时的身体诊查,弄不好有可能造成永久性的心机损伤。
心肌缺血不一定会胸痛
心肌缺血时间短、程度轻
根据临床上对心肌缺血的病理和生理变化观察结果发现,当患者的冠脉血液流量减少后,出现心室功能障碍、血流动力学异常和心电图变化后,即会诱发胸痛症状。短时间内,如果患者的症状程度较轻,可无任何胸痛感觉。
痛觉感受及神经传导系统异常
部分心肌缺血患者发病时间长,程度严重,但仍然无任何胸痛症状,这可能与患者的童珺神经异常有关,但这一理论尚缺乏有利直接的证据。
内源性镇痛物质水平差异
研究指出,无明显症状出现的心肌缺血患者,他们血浆内存有内源性镇痛物质,也就是说他们的内源性阿片类物质水平较高。但也有资料得出不同的结论,这些差异性可能与病例选择、测定方法缺乏统一等因素有关,因此还有待进一步证实。
心肌缺血危害有多可怕
1、心肌缺血的危害首先是对心脏和全身都可能带来许多不利影响。氧是心肌细胞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完全依赖心肌血供,所以一旦心肌缺血,立刻会引起缺氧。心肌缺血、缺氧、缺能量,最终会影响心脏的收缩功能。若有20%~25%的心肌停止收缩,心肌缺血患者通常会出现左室功能衰竭;若有40%以上的心肌不能收缩,就会有重度心泵功能衰竭。
2、心肌缺血的危害还会损害舒张功能。收缩不良和舒张不良结合起来,易导致心肌缺血患者的心室充盈压升高,引起肺充血,心肌缺血的危害还可引起复杂的物质代谢紊乱和心肌电活动失常。因此,一旦出现心肌缺血,应找准心肌缺血的病因对症治疗,才可避免潜在的严重后果。
心肌缺血怎么办才好
心肌缺血患者经常会出现心肌绞痛的现象,这种痛苦是很多人无法想象的。因为心肌缺血,患者朋友也不能去工作和学习,影响到了患者的正常生活。下面我们来看看心肌缺血的治疗方式吧,希望大家能够重视。
心肌缺血的治疗有:
1、控制体重:肥胖者要设法减肥,减少食物的总热能卡;不宜过多地饱食,并通过体力活动、锻炼来减轻体重,务使达到较理想水平。这就属于心肌缺血的治疗措施。
2、温水浴疗:给左上肢做局部温水浴,水温从37℃开始,逐渐开始42℃,使局部末梢血管和冠状动脉反射性扩张,改善冠脉循环。这也是心肌缺血的治疗方式。
2、生活调理:要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在日温差变化大时,注意保暖。起居应有规律,睡眠要充足,心境要平稳,万勿大喜大悲、忧愁郁闷。禁止吸烟饮洒。这是心肌缺血的治疗里比较常见的方法。
在中医里有些药物对治疗心肌缺血的效果很好,而且几乎不会产生副作用,对心肌缺血患者十分有益。那常见的中医治疗心肌缺血的药物有哪些呢?下面就为大家讲讲常见的中医治疗心肌缺血的药物。
一般,常见的中医治疗心肌缺血的药物有:
1、芳香开窍类
具有镇静止痛,改善微循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这种治疗心肌缺血的药物具有服用剂量小,起效快,疗效高的优点。推荐阅读:心肌缺血的危害及中医治疗方法
2、活血化瘀、疏通血管、芳香开窍双效类
对已发生的冠心病心肌缺血、心绞痛,基因靶向护心组合利用“活血化瘀、芳香开窍降脂抗凝”治疗机理,能够从改善血液、血管病变两方面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行治疗。
3、活血化瘀类
对心肌细胞有保护作用,对心脏功能有改善作用。能治疗并预防动脉硬化组织缺氧引起的冠心病心肌缺血,心绞痛等血栓病。临床应用总有效率达92.7%,心电图有效率为53%,且无肝、肾功能损害等副作用。这也是常见的治疗心肌缺血的药物。
每个心肌缺血患者都希望能够早日摆脱这种痛苦,因此患上了这种疾病后,我们决不能怠慢,一定要去医院,让医生帮助我们治疗。患上了心肌缺血的人,尤其应该注意自己的饮食,不然的话,是很容易导致病情恶化的。
心肌缺血不一定会胸痛
心肌缺血发作时是否有胸痛等症状和很多种因素有关,如患者疼痛阈值的高低,持续时间长短,心肌缺血的程度,是否有心脏神经系统损伤及患者的精神状态,是否有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等。如果患者的病变较轻或者有好的侧支循环,或者痛阈高,都可以在心肌缺血发作时没有胸痛症状,常见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心肌缺血时间短、程度轻
对心肌缺血病理生理变化的观察结果表明,冠脉血流减少后,胸痛症状通常是继心室功能障碍、血流动力学异常和心电图变化之后出现。因此短时间心肌缺血且程度较轻者,可以不发生胸痛症状。
痛觉感受及神经传导系统异常
有些心肌缺血患者发病持续时间较长、程度严重,但仍可以没有胸痛症状,可能与这些患者痛觉传入神经末梢或传导纤维发生变性而使疼痛阈值升高有关,但这个学说还缺乏更直接的证据。
内源性镇痛物质水平差异
有研究显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血浆内源性镇痛物质,即内源性阿片类物质水平较高,但也有许多资料得出相反的结论。这些结果的差异可能与在病例选择和研究测定方法上缺乏统一标准有关,所以还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日常中是什么因素导致出现了心肌缺血的现象
1、心肌最怕缺血,缺血就会缺氧。导致心肌缺血的原因主要是血液所含物质的变化和血管腔内产生病理改变的结果。心肌缺血患者的血液中的胆固醇,分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简称高密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简称低密醇)。
2、低密醇在血液中,除了供给细胞需要外,多余的那些就会沉积在动脉血管内壁,心肌缺血患者的使血管内壁从不光滑改变开始,直至心肌缺血患者的体内形成粥样斑块,心肌缺血的原因会造成血管通道变得狭窄,甚至阻塞。
3、心肌缺血的原因还有低密醇属于伤害性胆固醇。而高密醇则会将血液中的胆固醇带到肝脏,进行转化,然后经胆囊入肠道排出体外,属于保护性胆固醇。
心肌缺血疾病的治疗要点
心肌缺血的治疗主要有下面几点:
1、心脏移植术:药物对重症晚期心肌缺血,特别是左室射血分数(LVEF)<20%的心肌缺血患者的效果很差,所以,心脏移植便成了重要的心肌缺血的治疗方法,并取得满意效果。但由于供心有限,能接受心脏移植的心肌缺血患者,大约仅为需要心脏移植病人总数的38.2%或39.5%左右,约有20.4%~35%受者在等待供心期间死亡。
2、冠状动脉搭桥术:这也是常见的心肌缺血的治疗方式之一,对心肌缺血进行CABG成功的关键是需要有足够的存活心肌,即残存的冬眠心肌和顿抑心肌越多,心肌缺血的治疗效果就越好。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PEF)有助于探测出残存的存活心肌。特别是在左室前壁对(18)-F-氟去氧葡萄糖(FDG)摄取率,发现能更客观地评价手术后心肌缺血患者的LVEF改善程度。
长期心肌缺血对身体有什么影响
由于心肌缺血导致心脏自身供血不足,专家介绍,临床上患者可以通过中药控制、缓解心肌缺血症状,患者要终身服药,完全治愈是不大可能的。另外要注意饮食,低脂肪高纤维。情绪上要注意不要大喜大悲,保持充足睡眠。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定时排便,不能过度劳累。
对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应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以改善心肌缺血的状态,防止意外的发生。专家表示,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是指检查上确实有心肌缺血 的客观证据(心电活动、左室功能、心肌血流灌注及心肌代谢等异常),但缺乏胸痛或与心肌缺血相关的症状。这些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几乎都证实冠状动脉 主要分支有明显狭窄病变。
心肌缺血看起来比较普遍,但是还是有一点要时刻注意的。心肌缺血的厉害之处在于,它可以没有任何征兆的发生在任何人身上。因此,就需要大家平时的身体诊查,弄不好有可能造成永久性的心机损伤。
孕妇对心肌缺血的治疗方法
1、孕妇怀孕期间出现心肌缺血首先要明确缺血的原因,是由于代谢异常、病毒感染或是重度贫血,并进行个体化治疗。
2、出现心肌缺血的患者妊娠期间应多向妇产科医生咨询预防或应急措施,经过合理的功能锻炼,提高心功能。
3、心肌缺血患者选择分娩方式时要依据当时的心功能状态,经全面评估决定,如果心功能正常,可以在有经验的医生监护下选择阴道分娩。
4、对于大部分心肌缺血患者来说,提前数周进行剖腹产可减轻危险,虽然疼痛比较明显,但手术时间短,术中用药方便,且麻醉本身可以降低血压,对心肌缺血有一定好处,即使出现心肌缺血发作,也很方便用药。
5、心肌缺血患者在分娩后应密切监护,观察身体变化,及时做好对症治疗。
怎样做好心肌缺血调理
(1)心肌缺血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调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戒烟酒。香烟中的尼古丁可使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增多,导致血液黏稠,增加心肌缺血的发病率。过多的乙醇可使心脏耗氧量增多,加重心脏负担。
(2) 心肌缺血患者要注意饮食的调节,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要注意少食多餐,少吃富含胆固醇的食物(蛋黄、奶油、肥肉、动物内脏)和糖,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3) 对于心肌缺血的出现,患者不要有过多的恐惧,要注意心态的调节,心肌缺血患者需要心情舒畅,心境平和。当人过分激动时,可使血压上升,心肌收缩增强,加重心肌缺血、缺氧。
(4) 心肌缺血患者室内最好不要出现缺氧的现象。居室要经常通风换气,如长期供氧不足、冠心病患者易出现胸闷等症状,会加重动脉硬化程度。
(5)心肌缺血患者还要做到多喝水,尤其是对于老年心肌缺血患者,血黏度都有所增高,水可以稀释血液,并促进血液流动,所以要养成定时喝水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