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蛔虫症的病因是什么
小儿蛔虫症的病因是什么
小儿不能自理个人卫生,常在地下玩,不注意洗手,将蛔虫卵经手人口带人体内而染病。每只雌虫每日产卵20万个左右。虫卵从患儿的大便排除后,开始慢慢孵化,温度、湿度合适,在25-26天后具有感染性,感染性虫卵可在湿土中存活1-5年。人吞食虫卵后,大部分被胃酸杀死,仅小数进入小肠,再进人血液,流人肝脏,再到肺脏,经过气管,到咽部最后吞下经过胃部到小肠。幼虫在小肠里吸收营养,渐渐长成蛔虫,蛔虫在人体内生存期为1-2年。
小儿蛔虫病怎么办
一、蛔虫病是人体最常见的寄生虫病之一。表现为平时虽正常但仍很消瘦。
当环境改变或小儿、饥饿以及吃刺激性食物时突然腹痛,孩子叫打滚、屈体弯腰、出冷汗、面色苍白,腹痛以肚脐周围为重。 常伴有,甚至可吐出蛔虫。有时能自行缓解,腹痛消失,小儿显得疲惫。完全恢复后照常玩耍。每次疼痛发作数分钟,这种疼痛可能不是每天发作,也可每天发作数次。
二、除了腹痛以外,还传出现多食、厌食和偏食,或有异嗜癖。婴幼儿表现为消化不良症状,少数患者可因或其他原因而致呕吐蛔虫,或从肛门排出蛔虫。
三、小儿感染较重时,可引起智力迟钝、磨牙等表现,极个别可引起神经性呕吐、肌肉麻痹和癫痫样发作。因此不能对蛔虫病掉以轻心。
四、给适当的驱虫如驱虫净,按2.5-3毫克/千克给药,最大最不超过150毫克/次,睡前一次顿服;或肠早清,按说明服药。当出现或不排便、腹胀、腹部摸到条索状包块时,可能发生了蛔虫性肠梗阻,则应到医院进行输液及灌肠等驱虫治疗。
使君子的功效与作用 杀虫
使君子味甘气香而不苦,性温又入脾胃经,有良好的杀虫作用,可作为驱虫药治疗小儿蛔虫病、蛲虫病、虫积腹痛等疾病。
胆管炎是怎么回事
主要病因: 在胆汁淤积的基础上继发细菌(大肠杆菌最多)感染一、病因: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系胆道梗阻(最常见为胆石梗阻)使胆汁淤滞、胆管内压力迅速增高所致胆道急性化脓性感染。
二、发病机制:
大多数是急性胆管炎遗留的结果。急性胆管炎经非手术治疗后,急性炎症获得控制,但未解决胆管内的原发病因(如肝内外胆管结石,胆道蛔虫症或奥狄括约肌狭窄等),胆管内炎症病变转为慢性,胆管壁增厚。
慢性胆管炎是怎么引起的
慢性胆管炎大多数是急性胆管炎遗留的结果。
急性胆管炎经非手术治疗后,急性炎症获得控制,但未解决胆管内的原发病因(如肝内外胆管结石、胆道蛔虫症或奥狄括约肌狭窄等),胆管内炎症病变转为慢性,胆管壁增厚。由于存在梗阻性病变,胆管常扩张,直径达2~3厘米,甚至5厘米。当胆管梗阻变为完全或其中细菌感染加重时,即可造成急性炎症发作。
小儿蛔虫的七种治疗方法
[方法一]
使君子30克,猪瘦肉Z0克,面粉30克。把使君子肉捣碎,猪肉洗净剁碎,同与面粉混合均匀,做饼10个,蒸熟。每服1个,且日2次。
本方适用于小儿身体虚热而有蛔虫者。
[方法二]
使君子适量。将使君子略炒至香,按年龄每岁每日2粒,(最多每天不得超过20粒),分3次嚼服,连服3日为1疗程。
本方适用于小儿蛔虫及蛲虫病。
[方法三]
楝根白皮、槟榔各20克,白糖适量。将楝根白皮去净皮,与槟榔片同水煎取汁,浓缩,加白糖制成60毫升糖浆。睡前空腹饮,连用2日。
本方适用于小儿蛔虫、钩虫。
[方法四]
风眼果7—10个(去壳)猪瘦肉100克。将二者加清水适量煲汤,用食盐少许调味,饮汤食凤眼果及猪瘦肉。
本方对小儿疳积,蛔虫病有效。
[方法五]
南瓜子若干洗净,晾干,去壳取仁,研极细末,备用;5岁以上小儿每次10---15克,5岁以下小儿每次6--9克,均用蜂蜜调服,日2次,连服2--3天。
本方对小儿蛔虫有效。
[方法六]
黄连3克,乌梅10克,黄柏(炒)5克,使君子12克,槟榔、川椒(炒)各10粒,金羚炭9克,细辛2克,土茯苓15克,赤芍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本方为李月方,可安蛔止痛,适用于小儿蛔虫病。
[方法七]
乌梅15克,细辛6克,川椒3克,党参、当归各9克,黄连、黄柏、干姜各6克,桂枝9克。水煎500毫升,直肠滴注,每分钟40-50滴。
本方为何成瑶方,主要适用于蛔虫性肠梗阻的小儿。
儿童患上蛔虫病的原因有哪些
饮食因素:蛔虫病患者常由于误食沾有蛔虫卵的生冷蔬菜、瓜果或其他不洁之物而引起。蛔虫寄生在小肠内,扰乱脾胃气机,吸食水谷精微。由于蛔虫具有喜温,恶寒怕热,性动好窜,善于钻孔的特性,故当人体脾胃功能失调,或有全身发热性疾患时,蛔虫病即易在腹中乱窜而引起多种病症。若蛔虫钻人胆道、阑门,或蛔虫数量较多,在肠中缠结成团,则出现多种病变及症状。
生活习惯:自然界的气温、雨量以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习惯是引起蛔虫病的重要的因素。
其他因素:不良的生活习惯可能会引发蛔虫病。
蛔虫的成虫形似蚯蚓,寄生在人体小肠内并产卵,雌虫每天可产卵达20万个,虫卵有受精卵和未受精卵之分。自粪便排出的受精卵,在适宜的条件下经3周即发育成感染性虫卵,这种虫卵能在土壤中生存5年,一般调味品如酱油、醋、辣椒、生拌蔬莱和盐水泡菜都不能杀灭虫卵。人如果吃了带有成熟虫卵的食物即可得病。
常见的儿童发生蛔虫病较多,引起小儿蛔虫病的一些原因是因为,小儿由于喜欢玩土,手上可能沾有蛔虫卵,如果饭前不洗手,蛔虫卵即可以通过手而被吞入胃内,所以儿童更易得蛔虫病。虫卵被吞人体内后,孵化发育成幼虫、孵出的幼虫并不能立即发育成成虫,必须在体内经过一番“旅行”,它首先是侵入肠壁,经血液循环进入肺内,以后沿支气管、气管逆行至咽喉部,再进入到胃,最后在小肠内定居而发育成成虫,成虫的寿命一般在1年左右。就这样小儿在不知不觉中感染了蛔虫病。
蛔虫病的危害
①对组织的损伤和机械性刺激
在感染初期,蛔虫的幼虫侵入小肠粘膜,并损坏上皮细胞,严重时会引起引起肠粘膜及粘膜下层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以及巨噬细胞的浸润。
幼虫移行至肺时引起点状出血、渗出和嗜酸性粒细胞及组织细胞的浸润,甚至形成肉芽肿。
成虫寄生在小肠,也可引起肠粘膜的损伤。蛔虫钻入胆管、阑尾时,除损伤局部粘膜外,还可引起继发细菌性感染。蛔虫在肠内扭结成团,可引起肠梗阻。
②代谢产物的作用
成虫的代谢产物有毒性作用,浓度高时可引起肠管痉挛性收缩,致阵发性腹痛。
③对寄主营养的影响
蛔虫的寄生可引起空肠粘膜的损伤,导致消化和吸收障碍,其程度与蛔虫感染轻重成正比。感染重的患儿常出现明显的营养不良,甚至发育迟缓。
④引起寄主的变态反应
蛔虫,特别是幼虫在体内移行时,可引起寄主Ⅰ型变态反应,表现为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现象。
小儿蛔虫病的危害
1.幼虫期致病
自二期幼虫侵入人体肠壁开始,经肝、肺移行,发育至最后在小肠内寄生,均可引起组织损伤,其中以肺病变更为明显。重度感染时,幼虫也可侵入甲状腺、脾、脑、肾等器官,引起异位损害。若通过胎盘,也可到胎儿体内寄生。
2.成虫期致病
肠蛔虫病绝大多数病例无任何症状。有症状者中儿童以腹痛为最常见,常从大便中排出蛔虫或呕吐出蛔虫。儿童可引起神经症状,如惊厥、夜惊、磨牙、异食癖等。蛔虫病可发生多种并发症,可分别引起胆道蛔虫症、蛔虫性胰腺炎、阑尾炎或蛔虫性肉芽肿等。胆道蛔虫症的主要症状是突发性右上腹绞痛,伴有恶心、呕吐等;如诊治不及时,可导致化脓性胆管炎、胆囊炎,甚至胆管坏死、穿孔等。肠梗阻也是常见的并发症,是由于大量成虫扭结成团,堵塞肠管所致。
使君子的营养价值 驱蛔虫
使君子中含有的使君子氨酸钾在体外对整体猪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是驱蛔虫的有效成分,因此可用使君子治疗小儿蛔虫病。
宝宝一岁三个月不爱吃饭怎么办 疾病治疗
宝宝一岁三个月不爱吃饭还可能是疾病导致,小儿发热、口腔溃疡、小儿蛔虫病等都会引起宝宝食欲不振,前二者可以通过测量宝宝体温、观察宝宝口腔来确定,小儿蛔虫病需要到医院进行大便图片检查才能确诊。
一旦确定室友疾病导致的宝宝不爱吃饭,一定要及时遵医嘱治疗,不要听信偏方。
蛔虫病的症状
1.蛔虫幼虫在体内游行阶段,皮肤痒可出荨麻疹,发烧、咳嗽、肺部有炎症表现;有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右上腹痛、肝肿大,肝功能不正常,幼虫带入细菌可引起多发性肝脓肿,肝压痛;白细胞总数升高,嗜酸细胞增高等。个别孩子由于幼虫到脑子中游行可引起抽风或脑膜炎。
2.蛔虫成虫在小肠中阶段可刺激肠壁,分泌毒素,排泄废物并吸取小儿的营养。常见的症状是在脐周围阵发性肚子疼,腹部柔软,喜欢揉、不拒按;食欲不好,有的喜欢吃不该入口的东西,如炉渣、土块、塑料袋等,我们叫这种现象为“异食癖”。由于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受到影响,可引起营养不良、贫血等。也可以引起精神不振、易怒、夜间咬牙。
3.平时成虫在小肠定居,当环境不适合便乱窜起来,由此而引起一系列严重症状甚至危及生命。如小儿在发烧时,蛔虫就可以乱窜引起严重腹痛、呕吐、吐出蛔虫,虫子多纠缠成团时,堵住肠子上下不通,发生蛔虫性梗阻;蛔虫见孔就钻,可以钻到胆道引起胆道蛔虫症,病情严重,患儿因腹痛打滚哭闹、出冷汗;如蛔虫钻到阑尾就可引起蛔虫性阑尾炎,右下腹剧烈疼痛。从阑尾再钻出可引起腹膜炎等危险病症。
小儿蛔虫病症状教你判断孩子是否有蛔虫病
关于哪些表现是宝宝染上蛔虫病的特征,妈妈们可能听说过很多说法,比如磨牙、脸上长白斑等等。事实上,这些都不是患上蛔虫病的特异性特征。
怀疑宝宝得了蛔虫病,不少家长会从宝宝的面色、是否磨牙等方面来找依据。不过,尽管有蛔虫病的孩子可能会出现磨牙、脸上长白斑的情况,但是这些情况其他疾病也会出现,并不足以判断孩子是患了蛔虫病。
判断孩子是否得了蛔虫病,在医院做个简单的虫卵检测就可以。如果家长想要在家判断的话,其实很简单的一招就可以做到。
如果孩子出现肚子疼的情况,且多是上腹部和肚脐周围疼,可以让孩子平躺在床上,帮孩子揉一会儿肚子,如果孩子的肚子是软软的,没有腹肌紧张等情况,而且孩子很喜欢按压肚子,且揉一下就不疼了的话,那么基本可以断定孩子肚子里是有蛔虫了。
孩子肚子里有蛔虫的腹痛和其他情况下的肚子疼特点是不一样的:喜按、发作时间不固定且容易反复,因此家长很容易判断。
感冒了能吃洋葱吗
可以。
洋葱性温,味辛辣,具有温肺化痰,温胃消食,宽中理气,解毒杀虫,疗疮消肿,降血压,降血脂等功用,适用于腹中冷痛,小儿蛔虫,风湿关节炎,脚气肿痛,皮肤溃疡,痢疾,百日咳,失眠症以及滴虫阴道炎等症。
治疗小儿蛔虫病的民间偏方
蛔虫病是小儿时期最为常见的一种寄生虫的感染,如果不及时的驱虫治疗,除了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外,还可能导致严重的疾病,比如胆道蛔虫病。在治疗小儿蛔虫病时,民间的偏方也是能有良好的效果的,以下就推荐几个民间的治疗小儿蛔虫病的偏方。
民间偏方之一、风眼果7—10个(去壳)猪瘦肉100克。将二者加清水适量煲汤,用食盐少许调味,饮汤食凤眼果及猪瘦肉。本方对小儿疳积,蛔虫病有效。
民间偏方之二、南瓜子若干洗净,晾干,去壳取仁,研极细末,备用;5岁以上小儿每次10---15克,5岁以下小儿每次6--9克,均用蜂蜜调服,日2次,连服2--3天。
民间偏方之三、使君子适量。将使君子略炒至香,按年龄每岁每日2粒,(最多每天不得超过20粒),分3次嚼服,连服3日为1疗程。本方适用于小儿蛔虫及蛲虫病。
民间偏方之四、使君子30克,猪瘦肉Z0克,面粉30克。把使君子肉捣碎,猪肉洗净剁碎,同与面粉混合均匀,做饼10个,蒸熟。每服1个,且日2次。本方适用于小儿身体虚热而有蛔虫者。
民间偏方之五、楝根白皮、槟榔各20克,白糖适量。将楝根白皮去净皮,与槟榔片同水煎取汁,浓缩,加白糖制成60毫升糖浆。睡前空腹饮,连用2日。本方适用于小儿蛔虫、钩虫。
民间偏方之六、南瓜子若干洗净,晾干,去壳取仁,研极细末,备用;5岁以上小儿每次10---15克,5岁以下小儿每次6--9克,均用蜂蜜调服,日2次,连服2--3天。本方对小儿蛔虫有效。
对于小儿蛔虫病,如果是使用驱虫药,一定要看清楚服用的剂量等,如果服用过量,可能会造成儿童身体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