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发烧怎么推拿
宝宝发烧怎么推拿
小儿推拿是中医的一种传统疗法,在儿科中应用比较广泛。它通过一些特定的手法作用于患儿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整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因此,小儿推拿可以用来治疗小儿发烧、腹泻、遗尿、咳嗽、便秘等疾病。
中医根据小儿发烧的病因,分为外感发烧、阴虚发烧、伤食发烧等多种类型。前面介绍的那个孩子经**为外感风寒发烧,采用清肺经(自无名指掌面末节指纹推向指尖)300次、清天河水(自前臂内侧正中至腕横纹推向肘横纹)100次、开天门(自小儿眉心推向前发际边缘)100次、推坎宫(自小儿眉心沿眉端向两旁推至眉梢)100次、揉太阳(按揉眉梢后太阳穴)100次等推拿方法,达到宣肺解表退热的目的。一般这类患儿经过推拿治疗一次后体温就可以降下来,下午体温会略有波动,第二天再采取同样手法治疗后体温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围。
临床上小孩发烧以外感为多,所以小孩若是低烧可以试试上述手法,这样既方便,也可以避免药物的副作用。这类患儿起病较急,推拿治疗效果较好,但家长在家自行治疗效果不佳的时候,一定要到医院接受正规的治疗。
由于小儿的体质不同,病情变化比较复杂,故小儿推拿必须结合时令、气候和症候表现的差异加以辨别和处理。另外小儿要注意随天气变化加减衣服,以防感冒发烧。现在正好是春季,天气变化较大,日温差也较大,家长一定要适时给小儿加减衣服,预防感冒。注重合理喂养,不可过食肥腻食物,以免伤食积滞,从而引起发烧。发烧时要多饮水,饮食宜清淡。
宝宝发烧推拿退烧图解法 气分热炽发烧推拿法
主证:壮热,口干多饮,喜冷,烦躁不安,啼闹不眠,面红唇赤,便秘溲黄,舌红苔黄而干,脉洪大,指纹紫滞。
治法:清气泻热,养阴安神。
推拿方法:清心火,肝木,板门,天河水,大肠,退六腑,揉内劳,水底捞明月,打马过天河,揉小天心,分手阴(重)阳(轻),清天柱骨,揉涌泉。
推拿功效:清心火,肝木,退六腑用以清泄脏腑积热;清天河水,水底捞明月,清天柱骨,用以清泄气分炽热;揉内劳, 打马过天河,清板门,用以养阴生津;清大肠,揉涌泉,用以引热下行,釜底抽薪;揉小天心,分手阴阳,用以宁心安神。
宝宝发烧 中医巧推拿
6种退烧推拿方法
大多数发烧运用物理降温以及推拿方法就可以解决问题,家长省去了跑医院排队的煎熬,也免去了宝宝扎针的痛苦,还可以避免交叉感染的危险。家长要注意的是,对于上述第3种原因导致的发热,推拿仅做为辅助手段使用。下面我们来看看如何操作才能为宝宝退烧吧。
开天门100次
位置 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手法 推法——以拇指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操作 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称推攒竹,又称开天门。推50~100次。
功用 醒脑、镇惊、安神。
要领 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为每分钟200~300次。
推坎宫100次
位置 自眉头沿眉心向眉梢成一横线。
手法 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操作 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做分推,称推坎宫。推50~100次。
功用 疏散解表、提精神。
要领 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每分钟200~300次,运太阳100次
位置 眉梢与眼角延长线相交处,眉后按之凹陷处。
手法 以拇指或中指指端在一定穴位上,由此往彼做弧形或环形运转推动,称运法。此法以顺时针运为补,逆时针运为泻。
操作 用中指指端运,称运太阳。运50~100次。
功用 开窍、醒神。
要领 运法宜轻不宜重,宜缓不宜急,要在体表旋绕摩擦推动,不带动深层的肌肉组织。频率为每分钟80~120次为宜,运时向耳廓方向稍用点力。
清肺经200次
位置 无名指末节罗纹面。
手法 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操作 旋推为补,称补肺经;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肺经,补肺经和清肺经统称推肺经。此处选用清肺经,推100~300次。
功用 用清法能清热解表,止咳化痰,用补法补肺益气。
要领 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为每分钟200~300次。此处一定要注意推动的方向,这与补泻有关,补泻弄错了治疗效果可就不一样了,因此家长一定要看仔细。
清天河水200次
位置 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上至肘横纹上呈一条直线。
手法 推法——以食、中指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操作 用食、中二指指腹自腕推向肘部,称推天河水,或称清天河水。推100~200次。
功用 此穴性温凉平和,能清热解表、泄火除烦,用于治疗热性病症,清热而不伤阴。
要领 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每分钟200~300次。推的方向一定是从腕到肘,不可反向操作!
退六腑200次
位置 在前臂尺侧小指侧,自肘关节至腕横纹呈一条直线。
手法 推法——以食、中指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操作 用拇指面或食、中指面自肘推向腕,称退六腑。推100~200次。
功用 清热、凉血、解毒。
宝宝咳嗽发烧推拿手法
小儿推拿对于肺系疾病,对于小孩咳嗽、痰多或者是有咳喘,发热,小孩推拿具有一定的疗效,一般小儿推拿它是需要选穴位,还有经络的,力度也是需要适当的,一般小儿推拿还是建议去医院,由医生根据小孩的一些症状决定具体的穴位和经络进行推拿,家长不要自己给小孩子做推拿治疗,因为小孩子他的身体是比较娇嫩,如果力度没有控制好,有可能对小孩会有一定的损伤,家长要做推拿还是及时去医院。
小儿内热发烧怎么推拿
家长注意到孩子发热,除了观察发热程度,还要了解孩子是否有其他不舒服的表现,以便帮助了解小儿发热的原因,并根据发热的原因选择正确的调养方法,一般把发烧分成外感发烧,内热发烧两类,其中内热发烧又包括肺胃实热,阴虚发热等类型,因此推拿时应分型选择推拿手法:
肺胃湿热型发烧推拿手法
主证:高热,面赤,烦躁,气喘,不思饮食,渴而欲饮,便秘,溲黄,舌红苔燥,脉数实,指纹深紫。
治则:清泻里热,理气消滞。
推拿处方:清肺经,清胃经,清大肠,揉板门,运内八卦,水底捞明月,清天河水,退六腑,揉天枢,摩腹。
推拿方解:清肺经,清胃经能清肺胃二经实热;清大肠,揉天枢,摩腹以疏调肠腑结滞,通便泄热;清天河水,退六腑,水底捞明月以清热除烦;揉板门,运内八卦以理气消食。
阴虚内热型发烧推拿手法
主证:午后潮热, 手足心热,盗汗或自汗,形体瘦削,心烦少寐,舌红苔薄,脉细数,指纹淡紫。
治则:滋阴清热。
推拿处方:揉二马,补肾经,补脾经,清天河水,运内劳宫,按揉足三里。
推拿方解:揉二马,补肾经,补肺经能滋肾养肺,壮水制火;清天河水,运内劳宫可调和阴阳,清虚热;补脾经,按揉足三里以和胃健脾,增进食欲;揉涌泉可引热下行。
加减:自汗盗汗者加揉肾顶;烦躁不安者,加清肝经,清心经。
宝宝发烧咳嗽按摩什么穴位
1、宝宝发烧推天河水和六腑穴
1.1、天河水穴:在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肘横纹呈一直线。推拿这一穴位能起到清热、除烦的作用。具体的推拿手法是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大约200次即可。
1.2、六腑穴:这个穴位在前臂的尺侧。自肘关节至腕横纹呈一直线。通俗来讲,与天河水穴处在相对的位置。推拿的办法是用拇指面或食、中二指面自肘推向腕。最少推10分钟才能有效果。尤其是对付38.5℃以上的高热。
2、宝宝咳嗽推三个穴位即可缓解
2.1、八卦穴:在手掌面上,掌心的周边,具有理气宽胸、顺气化痰、消宿食、降胃逆,调和五脏六腑的功效以及升清降浊之功。用拇指的指腹按、推,如果咳嗽程度比较轻,就顺时针按、推,如果咳嗽程度比较重,就逆时针按、推,三到五分钟即可。
2.2、平肝清肺穴:指两个穴位,即肝经穴和肺经穴。肝经穴指的是掌心向上,食指指尖到指根的部分;肺经穴指的掌心向上,无名指指尖到指根的部位。推拿按摩的时候,这两个穴位可以一起,手法是用手掌握住宝宝其余三根手指,露出食指与无名指,用中指与无名指轻轻从指根部推到指尖。时间也是三到五分钟。
2.3、清胃经穴:寻找这个穴位的方法是:手心向上,大鱼际外侧缘赤白肉际处,从腕横纹到拇指根的部位。手法是用指腹从腕横纹推到拇指根部。通常,肝经穴、肺经穴和清胃经穴这三个穴位我都是一起推拿的。五分钟即可。
3、穴位按摩提高宝宝免疫力
3.1、捏脊:具体做法是:把手搭在孩子脊柱上面,觉得哪个地方有热,这个地方就要多多地从下往上搓,可以去火。不管爱不爱生病的孩子,每天捏脊两次,可以增加免疫力。
3.2、轻叩背俞穴:有时,捏脊的方法不是很容易操作,或者宝宝不愿意配合的时候,可以改用轻叩背俞穴的方法。用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尖轻轻叩击背俞穴,从上到下,反复3~5遍,两侧均如此操作。操作完后,脊柱两侧的皮肤略显潮红,再用手掌轻摩刚叩击过的地方2~3次,以放松皮肤。
宝宝惊吓发烧怎么推拿 宝宝惊吓发烧推拿处方
治法:清热镇惊。
推拿处方:推三关,清肺经,分阴阳,推二扇门,清心经,清天河水,运五经,掐总筋,运斗肘,捞明月,飞经走气。
宝宝发烧推拿退烧图解法 外感风热发烧拿法
主证:发烧汗出,鼻流浊涕,喷嚏,咽喉红或肿,口干,唇红,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指纹青紫。
治法:疏风性热,宣肺解表。
推拿方法:逆运太阳,分推坎宫,上推天门,耳后高骨,掐风池,清肺金,板门,天河水,退六腑,分手阴(重)阳(轻),掐揉少商,拿合谷。
推拿功效:分推坎宫,逆运太阳,上推天门,耳后高骨,用以疏风解表;清肺金,天河水,退六腑,用以宣肺清热;掐揉少商,拿合谷,清板门,用以清利咽喉;分手阴阳用以协调阴阳。
小孩流鼻涕中西推拿治疗方法
退烧推拿方法
大多数发烧运用物理降温以及推拿方法就可以解决问题,家长省去了跑医院排队的煎熬,也免去了宝宝扎针的痛苦,还可以避免交叉感染的危险。家长要注意的是,对于上述第3种原因导致的发热,推拿仅做为辅助手段使用。下面我们来看看如何操作才能为宝宝退烧吧。
推坎宫100次位置
自眉头沿眉心向眉梢成一横线。手法 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操作 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做分推,称推坎宫。推50~100次。功用 疏散解表、提精神。要领 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每分钟200~300次,
运太阳100次
位置 眉梢与眼角延长线相交处,眉后按之凹陷处。手法 以拇指或中指指端在一定穴位上,由此往彼做弧形或环形运转推动,称运法。此法以顺时针运为补,逆时针运为泻。操作 用中指指端运,称运太阳。运50~100次。功用 开窍、醒神。要领 运法宜轻不宜重,宜缓不宜急,要在体表旋绕摩擦推动,不带动深层的肌肉组织。频率为每分钟80~120次为宜,运时向耳廓方向稍用点力。
综上所述,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关于中药推拿帮助小孩退烧的方法,希望大家在认真阅读小编的介绍之后,对于中药推拿有所了解,小编提醒您在平时的时候如果孩子出现发烧的情况,一定要多注意孩子的饮食,饮食上选择多吃些温热性的食物,不要吃一些生冷寒凉的食物。
宝宝发烧怎么推拿
1、采用清肺经(自无名指掌面末节指纹推向指尖)300次。
穴位:肺经(肺金)
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
(1)、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约补200~400次。
(2)、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2、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清200~400次。
穴位:肺经(肺金)
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
2.1、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约补200~400次。
2.2、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3、清天河水(自前臂内侧正中至腕横纹推向肘横纹)100次。
穴位:天河水
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时横纹呈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约推100~500次。
主治:发热,烦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疮,惊风等一切热证。
推拿对宝宝发烧有效果吗
推拿对宝宝发烧是有治疗效果的。
推拿主要是通过对体表,穴位刺激,来起到降温的作用,这是目前对宝宝来说比较健康的治疗方法。
5~12月宝宝发烧怎么办 推拿退烧
步骤一:清天河水,用拇指或者食指、中指两指螺旋纹面着力,沿着小儿前臂正中,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300次。
步骤二:推六腑,用拇指或食指、中指两指螺纹面着力,沿着小儿前臂尺侧,自肘横纹推向腕横纹300次。
推拿对宝宝发烧有效果吗 食积发烧推拿法
主证:暮夜发烧,或烧甚,手足心热,夜卧不安,啼闹不眠,兼见腹胀,少食或不食,嗳腐吞酸,或有呕泻酸臭,食物残渣,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指纹紫滞。
治法:消极导滞,清泄积热。
推拿方法:清板门,大肠,小肠,天河水,退六腑,水底捞明月,补脾土,推四横纹,运内八卦,揉小天心,分手阴(重)阳(轻),下推七节,揉天枢,拿足三里。
推拿功效:清板门,补脾土,揉天枢,拿足三里,用以健脾胃,促运化,消积滞;推四横纹,运内八卦,用以疏气机,调升降,消积滞;清天河水,水底捞明月,退六腑,用以清泄积热;清小肠,大肠,下推七节,用以导致通腑,利尿泄热;揉小天心,分手阴阳,用以宁心安神。
中医巧推拿宝宝发烧的方法
大多数发烧运用物理降温以及推拿方法就可以解决问题,家长省去了跑医院排队的煎熬,也免去了宝宝扎针的痛苦,还可以避免交叉感染的危险。家长要注意的是,对于上述第3种原因导致的发热,推拿仅做为辅助手段使用。下面我们来看看如何操作才能为宝宝退烧吧。
开天门100次
位置 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手法 推法——以拇指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操作 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称推攒竹,又称开天门。推50~100次。
功用 醒脑、镇惊、安神。
要领 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为每分钟200~300次。
推坎宫100次
位置 自眉头沿眉心向眉梢成一横线。
手法 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操作 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做分推,称推坎宫。推50~100次。
功用 疏散解表、提精神。
要领 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每分钟200~30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