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第一期:血压达确诊高血压水平,临床无心、脑、肾损害征象。
第二期:血压达确诊高血压水平,并有下列一项者①体检、X线、心电图或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扩大。②眼底检查,眼底动脉普遍或局部狭窄。③蛋白尿或血浆肌酐浓度轻度增高。
第三期:血压达确诊高血压水平,并有下列一项者;①脑出血或高血压脑病。②心力衰竭。③肾功能衰竭。④眼底出血或渗出,伴或不伴有视神经乳头水肿。⑤心绞痛,心肌梗塞,脑血栓形成。
2、不同人群的高血压:
(1)小儿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在小儿少见,约占20%~30%,但近年来有增加的趋势;继发性高血压较多,约占65%~80%。在小儿继发性高血压中,肾脏疾病占79%,其次为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中毒等。
(2)妊高征:即妊娠高血压综合症,也是以往所说的妊娠中毒症、先兆子痫等,是孕妇特有的病症,多数发生在妊娠20周与产后两周,约占所有孕妇的5%。
(3)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是指60岁以上的老年人收缩压高于正常水平而舒张压正常,是一种独立类型的疾病,是发生老年心血管疾病和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影响老年人健康的重要疾病。
3、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血压:
(1)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大类。在绝大多数患者中,高血压的病因不明,称之为原发性高血压,占总高血压着的95%以上。
(2)继发性高血压:继发于其他疾病。最常见的是由肾脏及肾上腺疾病所致,以及内分泌性高血压。
高血压分级标准是什么
1、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在17.3~18.6Kpa(130—139mmHg),舒张压在11.3—11.9Kpa(85~89mmHg)者称为高血压的正常高值,以前称为“高正常血压”。
2、1984年医学家们首次提出“高正常血压”概念,后又在1993年进一步将血压低于17.3—11.3Kpa(130—85mmHg)定为正常血压,因此当收缩压为17.3~18.6Kpa(130—139mmHg),舒张压为1.3~11.9Kpa(85~89mmHg),或二者只要一项达此水平,便是“高正常血压”,也就是目前的血压“正常高值”。
3、高血压诊断标准是收缩压≥18.7Kpa(140mmHg),舒张压≥12.0Kpa(90mmHg),这就是血压“正常高值”尚未达到高血压诊断标准,就不是高血压,这样如果无靶器官损害,也无危险因素存在的条件下,就无需医治。
4、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首先,血压“正常高值”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正常高值”发展成高血压的可能性比血压正常者大得多。其次,处于“正常血压组组或理想血压组。对于这组人,应该用非药物疗法进行治疗,包括克服不良生活习惯,如酗酒、吸烟、喜食油腻食品或过咸食物等;在医生指导下,积极参加身体锻炼;定期到医院、社区卫生所测量血压,并做好记录,定期与医生联系及时寻求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千万不能认为“不要紧”或顺其自然发展。
5、最后,处于“正常高值”的人,如果患有糖尿病或并发心、脑、肾损害,则应进行药物降压治疗,平时可结合逍降茶这种中医组方茶调理,将血压降至正常或理想水平,药物选择以长效降压药为优,以维持24小时血压平稳下降,减少靶器官损害的可能性,减少并发症,降低风险。
大家由于不是专业的学医的学生,所以对于这方面的关注还是很有限的,但是知道一些事情不是坏事,这样自己也可以知道自己在体检之后的血压值是不是健康了,对自己还是有好处的。
人的正常血压是多少
根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学会治疗指南中规定,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在17.3~18.6Kpa(130—139mmHg),舒张压在11.3—11.9Kpa(85~89mmHg)者称为高血压的正常高值,以前称为“高正常血压”。
1984年医学家们首次提出“高正常血压”概念,后又在1993年进一步将血压低于17.3—11.3Kpa(130—85mmHg)定为正常血压,因此当收缩压为17.3~18.6Kpa(130—139mmHg),舒张压为1.3~11.9Kpa(85~89mmHg),或二者只要一项达此水平,便是“高正常血压”,也就是目前的血压“正常高值”。
而根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学会治疗指南,高血压诊断标准是收缩压≥18.7Kpa(140mmHg),舒张压≥12.0Kpa(90mmHg),这就是血压“正常高值”,尚未达到高血压诊断标准,就不是高血压,这样如果无靶器官损害,也无危险因素存在的条件下,就无需医治。
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首先,血压“正常高值”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正常高值”发展成高血压的可能性比血压正常者大得多。其次,处于“正常血压组组或理想血压组。对于这组人,应该用非药物疗法进行治疗,包括克服不良生活习惯,如酗酒、吸烟、喜食油腻食品或过咸食物等;在医生指导下,积极参加身体锻炼;定期到医院、社区卫生所测量血压,并做好记录,定期与医生联系及时寻求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千万不能认为“不要紧”或顺其自然发展。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目前我国已将血压升高的标准与世界卫生组织于1978年制订的标准统一,即3次检查核实后,按血压值的高低分为正常血压、临界高血压和诊断高血压。
(1)正常血压:收缩压在18.7kpa(140mmhg)或以下,舒张压12.0kpa(90mmhg)或以下,而又非低血压者,应视为正常血压。
(2)临界高血压:收缩压在18.8~21.2kpa(141~159mmhg)和舒张压在12.1~12.5kpa(91 ~95mmhg)之间者为是。
(3)确诊高血压:收缩压达到或超过21.3kpa(160mmhg)和舒张压达到或超过12.7kpa(95mmhg)者为是。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血压正常与否是人为划的界限,它会随着对血压的进一步认识而不同。过去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增高的趋势,不同的年龄组其数值是不同的,尤以收缩压更明显。而现在有资料表明,无论处于哪个年龄组,收缩压超过21.3kpa都会增加脑卒中、心肌梗塞和肾功能衰竭的危险性和死亡率。21.3kpa的收缩压是个危险的标志,因此,将21.3kpa作为确诊高血压的界点是有道理的。
另一方面,目前还有资料显示,降低高血压死亡率,但是却对心肌梗塞的发生和死亡影响较小,分析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人认为降压程度不够是一个重要原因。只有当舒张压降至10 .7kpa(80mmhg)以下,才可能减少冠心病心肌梗塞的发生和死亡。可见,现在的血压值仍然可能偏高。当然还需要更多的临床资料和试验进行验证,以便确定更合理、更全面的血压界点和肯定正常血压界点的实际意义。
代谢综合症如何判断
一、中心性肥胖是诊断代谢综合征的首要条件。有人甚至认为,只要有中心性肥胖这一条件就存在代谢综合征。这说明中心性肥胖对健康的危害越来越得到重视。
测定肥胖的指标用体重指数(BMI),以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即得体重指数。体重指数等于或大于25千克/米2即为超标。后来提出的各项修正标准认为,用腰围比用BMI更能反映中心性肥胖,于是,国际糖尿病联盟提出用腰围来判定。男性腰围≥94厘米,女性≥80厘米者为中心性肥胖。美国用的标准为男性≥102厘米,女性为≥88厘米。我国的标准为男性≥90厘米,女性为≥80厘米。
二、高血脂国际糖尿病联盟的诊断标准有两项。一是血清中甘油三酯(TG)升高,≥1.7毫摩尔/升,二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即具有抗动脉硬化作用的胆固醇减低,男性≤1.04毫摩尔/升,女性≤1.30毫摩尔/升。
三、高血压诊断标准为收缩压≥130毫米汞柱,舒张压≥85毫米汞柱。
四、高血浆葡萄糖诊断标准为≥5.6毫摩尔/升。
需要指出的是,在上述的二、三、四项中已经过治疗的患者也用此标准。
低血压正常范围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使用的血压标准是:凡正常成人收缩压应小于或等于140mmHg(18.6kPa),舒张压小于或等于90mmHg(12kPa)。
如果成人收缩压大于或等于160mmHg(21.3kPa),舒张压大于或等于95mmHg(12.6kPa)为高血压;血压值在上述两者之间,亦即收缩压在141—159mmHg(18.9-21.2kPa)之间,舒张压在91-94mmHg(12.1-12.5kPa)之间。
为临界高血压。诊断高血压时,必须多次测量血压,至少有连续两次舒张期血压的平均值在90mmHg(12.0kPa)或以上才能确诊为高血压。仅一次血压升高者尚不能确诊,但需随访观察。
高血压到底可以分几级
1、轻度高血压
舒张压在12.6~13.8kPa(95~104mmHg)之间,且无靶器官损害。
2、中度高血压
中度高血压的舒张压力在13.9到15.2Kpa也就是105到114mmHg之间。
3、重度高血压
舒张压≥15.3kPa(115mmHg)。
4、临界高血压
是指血压水平超过正常范围,而又未达到高血压的标准,即舒张压12.1~12.5kPa(91~94mmHg),收缩压在18.9~21.2kPa(141~159mmHg)之间。
高血压的鉴别诊断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使用的高血压诊断标准是:正常成人血压:收缩压18.66kPa或以下,舒张压(以声音消失为准)11.99kPa或以下。
高血压(成人)
成人的高血压的收缩压是在21.33kpa或者是以上,又或者是舒张压在12.66kpa或者是以上的患者。
临界性高血压
血压值在上述正常与高血压之间。
凡血压持续增高达到高血压标准,而又可排除继发性高血压者,即可诊断为高血压病。对初次发现血压高的病人,宜多次复查血压特别是非同日血压,以免将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或体力活动所引起的暂时性血压增高,误诊为早期高血压。对有疑问的病人,宜经一段时间的观察再下结论为妥。
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有哪些?
①确定血压水平及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
②判断高血压的原因,明确有无继发性高血压;
③寻找靶器官损害以及相关临床情况。
高血压定义为: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使用降压药物,血压虽然低于140/90mmHg,也诊断为高血压。根据血压升高水平,又进一步将高血压分为1级、2级和3级。
与继发性高血压鉴别也是原发性高血压诊断过程中的重要内容。高血压确定之后,只有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才能明确诊断原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是病因明确的高血压,当查出病因并有效去除或控制病因后,作为继发症状的高血压可被治愈或明显缓解。
血压的正常范围
根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学会治疗指南中规定,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在17.3~18.6Kpa(130—139mmHg),舒张压在11.3—11.9Kpa(85~89mmHg)者称为高血压的正常高值,以前称为“高正常血压”。1984年医学家们首次提出“高正常血压”概念,后又在1993年进一步将血压低于17.3—11.3Kpa(130—85mmHg)定为正常血压,因此当收缩压为17.3~18.6Kpa(130—139mmHg),舒张压为1.3~11.9Kpa(85~89mmHg),或二者只要一项达此水平,便是“高正常血压”,也就是目前的血压“正常高值”。
根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学会治疗指南,高血压诊断标准是收缩压≥18.7Kpa(140mmHg),舒张压≥12.0Kpa(90mmHg),这就是血压“正常高值”尚未达到高血压诊断标准,就不是高血压,这样如果无靶器官损害,也无危险因素存在的条件下,就无需医治。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首先,血压“正常高值”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正常高值”发展成高血压的可能性比血压正常者大得多。其次,处于“正常血压组组或理想血压组。
对于这组人,应该用非药物疗法进行治疗,包括克服不良生活习惯,如酗酒、吸烟、喜食油腻食品或过咸食物等;在医生指导下,积极参加身体锻炼;定期到医院、社区卫生所测量血压,并做好记录,定期与医生联系及时寻求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千万不能认为“不要紧”或顺其自然发展。最后,处于“正常高值”的人,如果患有糖尿病或并发心、脑、肾损害,则应进行药物降压治疗,平时可结合决乌汤茶这种中医组方茶调理,将血压降至正常或理想水平,药物选择以长效降压药为优,以维持24小时血压平稳下降,减少靶器官损害的可能性,减少并发症,降低风险。
儿童高血压怎么办 儿童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关于儿童高血压的诊断,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都是通过高血压数值、病因及靶器官的损坏程度等方面来确定的,其中高血压诊断数值方面,通常认为高于该年龄组血压百分位数值,或高于平均值加二个标准差。如新生儿大于90/60,婴幼儿大于100/60,学龄前儿童大于110/70,学龄期儿童大于110/80,数次测量均数值一致的话,即可诊断。
血压正常范围 怎样确诊高血压
目前,我们普遍采用的高血压诊断标准为:在未服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在不同的时间内,3次测量血压,取平均值,收缩压≥18.7Kpa(140mmHg)和(或)舒张压≥12.0Kpa(90mmHg)就为高血压。
如何鉴别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
诊断标准
高血压的定义是指体循环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的持续升高。流血病学的调查证明,人群中血压水平呈连续性分布,正常血压和高血压的划分并无明确界线,高血压的水平也是根据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认为界定的。目前,我国采用国际上统一的标准,即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诊断为高血压。根据血压增高的水平,可进一步分为高血压第1、2、3级。
以上诊断标准适用于男女两性任何年龄的成人,对于儿童,目前尚无公认的高血压诊断标准,但通常低于成人高血压诊断的水平。
实验室检查
(1)为了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了解靶器官的功能准备并正确选择治疗药物之目的,必需进行下列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肾功能、血尿酸、脂质、糖、电解质、心电图、胸部X线和眼底检查。早期患者上述检查可无特殊异常,后期高血压患者可出现尿蛋白增多及尿常规异常,肾功能减退,胸部X线可见主动脉弓迂延长、左室增大,心电图可见左心室肥大劳损。部分患者可伴有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增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降低,亦常有血糖或尿酸水平增高。目前认为,上述生化异常可能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2)动态血压监测(ABPM)
与通常血压测量不同,动态血压监测是由仪器自动定时测量血压,可每隔15-30分钟自动测压(时间间隔可调节),连续24小时或更长。可测定白昼与夜间各时段血压的平均值和离散度,能较敏感、客观地反映实际血压水平。
正常人血压呈明显的昼夜波动,动态血压曲线呈双峰一谷,即夜间血压最低,清晨起床活动后血压迅速升高,在上午6-10时及下午4-8时各有一高峰,继之缓慢下降中、轻度高血压患者昼夜波动曲线与正常类似,但血压水平较高。早晨血压升高可伴游有关血儿茶酚胺浓度升高,血小板聚集增加及纤溶活性增高等变化,可能与早晨较多发生心脑血管急性事件有关。
高血压能分为几个等级
随着现代人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人也都是患上了高血压的病症,对于高血压是有分级的哦,那么高血压分级是怎么样的呢?
一般情况下,理想的血压为120/80mmHg,正常血压为130/85mmHg以下,130-139/85-89mmHg为临界高血压,为正常高限;140—159/90—99mmHg为高血压Ⅰ期,此时机体无任何器质性病变,只是单纯高血压;160—179/100—109mmHg为高血压Ⅱ期,此时有左心室肥厚、心脑肾损害等器质性病变,但功能还在代偿状态;180/110mmHg以上为高血压Ⅲ期,此时有脑出血、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等病变,已进入失代偿期,随时可能发生生命危险。
1、轻度高血压
舒张压在12.6~13.8kPa(95~104mmHg)之间,且无靶器官损害。
2、中度高血压
中度高血压的舒张压力在13.9到15.2Kpa也就是105到114mmHg之间。
3、重度高血压
舒张压≥15.3kPa(115mmHg)。
4、临界高血压
是指血压水平超过正常范围,而又未达到高血压的标准,即舒张压12.1~12.5kPa(91~94mmHg),收缩压在18.9~21.2kPa(141~159mmHg)之间。
高血压的鉴别诊断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使用的高血压诊断标准是:正常成人血压:收缩压18.66kPa或以下,舒张压(以声音消失为准)11.99kPa或以下。
高血压(成人)
成人的高血压的收缩压是在21.33kpa或者是以上,又或者是舒张压在12.66kpa或者是以上的患者。
高血压能分为几个等级
一般情况下,理想的血压为120/80mmHg,正常血压为130/85mmHg以下,130-139/85-89mmHg为临界高血压,为正常高限;140—159/90—99mmHg为高血压Ⅰ期,此时机体无任何器质性病变,只是单纯高血压;160—179/100—109mmHg为高血压Ⅱ期,此时有左心室肥厚、心脑肾损害等器质性病变,但功能还在代偿状态;180/110mmHg以上为高血压Ⅲ期,此时有脑出血、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等病变,已进入失代偿期,随时可能发生生命危险。
1、轻度高血压
舒张压在12.6~13.8kPa(95~104mmHg)之间,且无靶器官损害。
2、中度高血压
中度高血压的舒张压力在13.9到15.2Kpa也就是105到114mmHg之间。
3、重度高血压
舒张压≥15.3kPa(115mmHg)。
4、临界高血压
是指血压水平超过正常范围,而又未达到高血压的标准,即舒张压12.1~12.5kPa(91~94mmHg),收缩压在18.9~21.2kPa(141~159mmHg)之间。
高血压的鉴别诊断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使用的高血压诊断标准是:正常成人血压:收缩压18.66kPa或以下,舒张压(以声音消失为准)11.99kPa或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