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蹄的形态特征
马蹄的形态特征
荸荠属沙草科植物荸荠的球茎,多年生草本,原产印度,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江西、广西、江苏、安徽、浙江、广东等水泽地区。
荸荠冬、春季挖掘上市。荸荠是其地下匍匐茎先端膨大的球茎。球茎扁圆球形,表面平滑,老熟后呈深栗壳钯或枣红色,有环节3~5圈,并有短鸟嘴状顶芽及侧芽,肉为白色、质地脆嫩,多汁而甜。
荸荠因多年生沼泽生草本,匍甸根状茎细长,末端膨大成扁圆形球状,直径约4cm,黑褐色;
马蹄 地上茎圆柱形,高达75cm,丛生,不分枝,中空,具横隔,表面平滑,色绿,叶片退化,叶鞘薄膜质,鞘口斜形,易脱落。穗状花序一个,顶生,直立,先装圆柱形,淡绿色;花数多或多数;鳞片宽倒卵形,螺旋式或覆瓦状排列,背部有细密纵直条纹;花被6枚,变为刚毛,上具倒生钩;雄蕊2,花丝细长;子房上位,柱头2或3裂,深褐色。小坚果呈双凸镜形,长约2.5mm。花期6~7月。仅指其外表,说它像栗子,不仅是形状,连性味、成分、功用都与栗子相似,又因它是在泥中结果,所以有地栗之称。
荸荠皮色紫黑,肉质洁白,味甜多汁,清脆可口,自古有“地下雪梨”之美誉,北方人视之为“江南人参”。荸荠既可作为水果,又可算作蔬菜,是大众喜爱的时令之品。
荸荠的品质要求:以个大、洁净、新鲜、皮薄、肉细、味甜、爽脆、无渣者质佳。
形态特征
马兰头根状茎有匍枝,有时具直根。茎直立,高30-70厘米,上部有短毛,上部或从下部起有分枝
基部叶在花期枯萎;茎部叶倒披针形或倒卵状矩圆形,长3-6稀达10厘米,宽0.8-2稀达5厘米,顶端钝或尖,基部渐狭成具翅的长柄,边缘从中部以上具有小尖头的钝或尖齿或有羽状裂片,上部叶小,全缘,基部急狭无柄,全部叶稍薄质,两面或上面有疏微毛或近无毛,边缘及下面沿脉有短粗毛,中脉在下面凸起。
头状花序单生于枝端并排列成疏伞房状。总苞半球形,径6-9毫米,长4-5毫米;总苞片2-3层,覆瓦状排列;外层倒披针形,长2毫米,内层倒披针状矩圆形,长达4 毫米,顶端钝或稍尖,上部草质,有疏短毛,边缘膜质,有缘毛。花托圆锥形。舌状花1层,15-20个,管部长1.5-1.7毫米;舌片浅紫色,长达10毫米,宽1.5-2毫米;管状花长3.5毫米,管部长1.5毫米,被短密毛。
瘦果倒卵状矩圆形,极扁,长1.5-2毫米,宽1毫米,褐色,边缘浅色而有厚肋,上部被腺及短柔毛。冠毛长0.1-0.8毫米,弱而易脱落,不等长。花期5-9月,果期8-11月。[1]
海马的形态特征
海马的形状非常有趣,虽然身长只有四至三十公分,它的头部弯曲与体近直角,鱼体粗侧扁,完全包于骨环中;躯干部由10-12节骨环组成;尾部细长呈四棱形,尾端细尖,能卷曲握;头部弯曲,与躯干部成一大钝角或直角,顶部具突出冠,冠端具小棘;吻呈管状;口小,端位;鳃孔小;背鳍位于躯干及尾部之间;臀鳍短小;胸鳍发达;无尾鳍;雄鱼尾部腹侧具育儿囊。
它的嘴是尖尖的管形,口不能张合,因此只能吸食水中的小动物为食物。它的一双眼睛,也是特别之处 ; 可以分别地各自向上下、左右或前后转动。然而,它本身的身体却不用转动,即可用伶俐的眼睛向各方观看。有时候,一只眼向前看,另一只眼向后看,除了蜻蜒和变色龙之外,这是其它动物所不能做到的。
海马是最不像鱼的鱼类,集合了马、虾、象三种动物的特征于一身。它有马形的头,蜻蜒的眼睛,跟虾一样的身子,还有一个像象鼻一般的尾巴,皇冠式的角棱,头与身体成直角的弯度,以及被甲胄的身体,还有垂直游泳的方式,和世界上惟一雄性产子的案例。
它的鳍用肉眼是不太容易看出来的。但用高速摄影,注意观察,可看到一根根活动的棘条。这些棘条能在一秒钟内,来回活动七十次的速度。依据从背鳍端传到另一端的波浪,海马能乘着此进行波,自由自在地作前后或上下的移动。
海马尾部的构造和功能与其他鱼类迥异。栖止时的海马,利用尾部具有卷曲的能力,使尾端得以缠附在海藻的茎枝上。故海马多栖息在深海藻类繁茂之外。游泳的姿态也很特别,头部向上,体稍斜直立于水中,完全依靠背鳍和胸鳍来进行运动,扇形的背鳍起着波动推进的作用。
怎么辨别灵芝的真假好坏
树舌实体形态
菌盖无柄,半圆形,剖面扁半球形或扁平,褐色,有同心环状棱纹,菌肉浅栗色,菌管显看多层,每层厚达1.5毫米。
层迭树舌实体形态
担子果可连续生长2~3年,每年新菌盖生于老菌盖下侧,无柄,有时有柄。菌盖扁或下凹,灰色或浅褐色,有同心环带,菌肉浅栗色,软,轻质。
肉色栓菌实体形态
菌盖木栓质,无柄,半圆形,扁平,有时近蹄形,覆瓦状。表面有不明显的辐射状皱纹,有不明显的环纹,具细微绒毛,为棕灰色至深棕灰色。
红缘层孔实体形态
菌盖无柄或平伏而反卷,扁平,扁平球形至马蹄形,木质。为灰色至黑色,有宽的棱带,菌肉近白色至木色,木栓质,有环纹。
马蹄莲的形态特征
马蹄莲为多年生草本,具肥大肉质块茎,株高约1-2.50米。叶基生,具长柄,叶柄一般为叶长的2倍,上部具棱,下部呈鞘状折叠抱茎;叶卵状箭形,全缘,鲜绿色。
马蹄莲花梗着生叶旁,高出叶丛,肉穗花序包藏于佛焰苞内,佛焰包形大、开张呈马蹄形;肉穗花序圆柱形,鲜黄色,花序上部生雄蕊,下部生雌蕊。
马蹄莲果实肉质,包在佛焰包内;自然花期从11月直到翌年6月,整个花期达6个-7个月,而且正处于用花旺季,在气候条件适合的地方可以收到种子,一般很少有成熟的果实。
马苋菜的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全株无毛。茎平卧或斜倚,伏地铺散,多分枝,圆柱形,长10-15厘米淡绿色或带暗红色。叶互生,有时近对生,叶片扁平,肥厚,倒卵形,似马齿状,长1-3厘米,宽0.6-1.5厘米,顶端圆钝或平截,有时微凹,基部楔形,全缘,上面暗绿色,下面淡绿色或带暗红色,中脉微隆起;叶柄粗短。花无梗,直径4-5毫米,常3-5朵簇生枝端,午时盛开;苞片2-6,叶状,膜质,近轮生;萼片2,对生,绿色,盔形,左右压扁,长约4毫米,顶端急尖,背部具龙骨状凸起,基部合生;花瓣5,稀4,黄色,倒卵形,长3-5毫米,顶端微凹,基部合生;雄蕊通常8,或更多,长约12毫米,花药黄色;子房无毛,花柱比雄蕊稍长,柱头4-6裂,线形。蒴果卵球形,长约5毫米,盖裂;种子细小,多数,偏斜球形,黑褐色,有光泽,直径不及1毫米,具小疣状凸起。花期5-8月,果期6-9月。
马泡瓜的形态特征
马泡瓜(变种)在河南农村被称作马宝蛋
var. agrestis Naud. in Ann. Sc. Nat. ser. 4, 11: 73. 1859, et 12: 110. 1859; Cogn. in DC., Mon. Phan. 3: 483. 1881; Cogn. u. Harms in Engl., Pflanzenr. 88 (IV. 275. 2): 120. 1924; Chakr. in Rec. Bot. Surv. Ind. 17 (1): 103. 1959. ——Cucumis acidus Jacq. Obs. Bot. 4: 14. 1764. ——Bryonia callosa Roettl., Neue Schrift. Ges. Naturf. Freunde Berlin 4: 210. 1803. ——Cucumis callosus Cogn. et Harms in Engl., Pflanzenr. 88 (IV. 275. 2): 129. 1924; Chakr. in Rec. Bot. Surv. Ind. 17 (1): 100. 1959; 陈焕镛等, 海南植物志 1: 476. 1964. ——C. melo Linn. subsp. agrestis (Naud.) Grebensc., in Kulturpflanz. 2: 424. 1959. ——C. trigonus auct. non Roxb.: Forb. et Hemsl. in Journ. Linn. Soc. Bot. 23: 317. 1887.
与原变种的区别在于植株纤细;花较小,双生或3枚聚生;子房密被微柔毛和糙硬毛,果实小,长圆形、球形或陀螺状,有香味,不甜,果肉极薄。
常不食用,作观赏。
我国南北各地有少许栽培,普遍为野生。朝鲜也有。
马泡瓜 植株纤细,茎、枝有棱,有黄褐色或白色的糙硬毛褐疣状突起。卷须纤细,
马泡瓜的瓜、茎、叶 单一,被微柔毛。
叶
叶柄长8-12厘米,具槽沟及短刚毛;叶片厚纸质,近圆形或肾形,长、宽均8-15厘米,上面粗糙,被白色糙硬毛,背面沿脉密被糙硬毛,边缘不分裂或3-7浅裂,裂片先端圆钝,有锯齿,基部截形或具半圆形的弯缺,具掌状脉。
花
花单性,雌雄同株,较小,双生或3枚聚生。雄花:花梗纤细,长0.5-2厘米,被柔毛;花萼筒狭钟形,密被白色长[1] 柔毛,长6-8毫米,裂片近钻形,直立或开展,比筒部短花冠黄色,长2厘米,裂片卵好尊贵长圆形,急尖;雄蕊3,花丝极短,药室折曲,药隔顶端引长;退化雌蕊长约1毫米。雌花:单生,花梗粗糙,被柔毛;子房密被微柔毛和糙硬毛,花柱长1-2毫米,柱头靠合,长约2毫米。果实小,长圆形、球形或陀螺状,有香味,不甜,成熟后有甜味,果肉极薄;种子污白色或黄白色,卵形或长圆形,先端尖,基部钝,表面光滑,无边缘。
绿鳍马面鲀的形态特征
1、体较侧扁,呈长椭圆形,与马面相象,一般体长10~20厘米、体重40克左右。
2、头短,口小,牙门齿状。眼小、位高、近背缘。鳃孔小,位于眼下方。鳞细小,绒毛状。体呈蓝灰色,无侧线。
3、第一背鳍有2个鳍棘,第一鳍棘粗大并有3行倒刺;腹鳍退化成一短棘附于腰带骨末端不能活动,臀鳍形状与第二背鳍相似,始于肛门后附近;尾柄长,尾鳍截形,鳍条墨绿色。
4、第二背鳍、胸鳍和臀鳍均为绿色,故而得名。
马兰头的形态特征
马兰头根状茎有匍枝,有时具直根。茎直立,高30-70厘米,上部有短毛,上部或从下部起有分枝。
马兰头
基部叶在花期枯萎;茎部叶倒披针形或倒卵状矩圆形,长3-6稀达10厘米,宽0.8-2稀达5厘米,顶端钝或尖,基部渐狭成具翅的长柄,边缘从中部以上具有小尖头的钝或尖齿或有羽状裂片,上部叶小,全缘,基部急狭无柄,全部叶稍薄质,两面或上面有疏微毛或近无毛,边缘及下面沿脉有短粗毛,中脉在下面凸起。头状花序单生于枝端并排列成疏伞房状。总苞半球形,径6-9毫米,长4-5毫米;总苞片2-3层,覆瓦状排列;
外层倒披针形,长2毫米,内层倒披针状矩圆形,长达4毫米,顶端钝或稍尖,上部草质,有疏短毛,边缘膜质,有缘毛。花托圆锥形。舌状花1层,15-20个,管部长1.5-1.7毫米;舌片浅紫色,长达10毫米,宽1.5-2毫米;管状花长3.5毫米,管部长1.5毫米,被短密毛。瘦果倒卵状矩圆形,极扁,长1.5-2毫米,宽1毫米,褐色,边缘浅色而有厚肋,上部被腺及短柔毛。冠毛长0.1-0.8毫米,弱而易脱落,不等长。花期5-9月,果期8-11月。[1]
马郁兰的形态特征
甜马郁兰
甜马郁兰(Sweet marjoram , knotted marjoram, Origanum majorana L.)是最广泛栽培使用的品种,通常以马郁兰称之,原生于地中海沿岸及土耳其。主要产区为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地,为半耐寒的多年生草本,茎红色。植株可发育至30-60公分高。叶片卵形,2.5公分长,淡或灰绿色。花白色,有时为粉红色。对唇形花科家族而言,甜马郁兰叶片比俄力冈及盆栽马郁兰更为香甜。
盆栽马郁兰
盆栽马郁兰(Pot marjoram, Origanum onites L.)又称法兰西马郁兰,为一匍匐丛生的多年生耐寒品种,原生于西西里岛。在地中海地区栽培很普遍,惟本品种在美国并不多见。开花前植株生育缓慢,叶片之芳香味较温和,不如甜马郁兰,且略带苦味,但不像俄力冈那么强烈。植株可发育至45-60公分高,小型丛生,叶片心脏形、暗绿色,着生于有绒毛的茎上,茎略带红色。花白色或粉红色,密集成簇。在医疗上,对于消化系统及幼儿之腹绞痛等有特优的疗效。
常见的野生灵芝有哪些品种
野生灵芝因其品种不同,药理作用有其相同之处、也有个性。以下就常见野生灵芝不同品种的个性介绍如下:
平盖灵芝
文献名:树舌、树舌扁灵芝、扁芝、扁木灵芝、皂菌耳等。
形态特征:子实体多年生,无柄,木质,菌盖半圆形,近肾形或不规则形。
功用:微苦、平。抗癌、主治急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食管癌、肺癌、肝癌、鼻咽癌、胰腺癌、胃癌、乳房癌。
无柄赤芝
文献名:圆孔灵芝、扁灵芝、树芝、三秀、灵芝、无柄灵芝等。
功用:甘淡、微苦、平、无毒。能补肺益肾和胃健脾,安神定志,扶正培本,除对癌症、脑溢血、心脏病有疗效之外。还对胃肠、肝脏、肾脏、白血病、神经衰弱、慢性支气管炎等有显著的疗效。此外还有强精、消炎、镇痛、抗菌、解毒、利尿净血等多种作用和功效,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天然免疫调节剂。
紫芝
文献名:紫灵芝、黑芝、芝、中国灵芝、木芝、灵芝草。
形态特征:子实体一年生,有柄,木栓质至木质。
功用:淡、温。能补中强智,宁心益胃,用于神经衰弱,失眠、胃痛、消化不良、解菌毒,有一定的抗癌作用,人工栽培较多。
松针层孔菌
文献名:松木层孔菌、红缘树舌、松生层孔、红缘层孔菌。
形态特征:子实体多年生,木栓质、无柄,菌盖扁米球形至马蹄形,子实体含齿孔酸等活性物质,是所有真菌中治癌效果最好的品种,子实体提取物对小白鼠肉瘤180及艾氏腹水癌的抑制率近达100%。《中国大型真菌原色图鉴》73页记载。
热带灵芝
文献名:灵芝草、灵芝菰、红芝、相思灵芝。
形态特征:子实体一年生,有柄,木栓质,菌盖肾形,半圆形有后沿,有时圆形。
功用:味微苦、性平、滋补、强壮、抗肿瘤,主治肿瘤、冠心病。
薄盖灵芝
文献名:薄树芝。
功用:功能同赤芝,对免疫系统更有效,对红斑狼疮、肌营养不良、硬皮症、肌萎缩、肌炎等有特效,更珍贵。
鹿角芝
文献名:安倍那灵芝、拟鹿角芝、灵芝。
形态特征:子实体一年生,有柄,木栓质。
功用:能滋补、强身、健脑、消炎、利尿、益胃。用于神经衰弱、心悸头晕、夜寐不宁、慢性肝炎、支气管炎、哮喘、积年胃病、误食毒菌中毒、冠心病等症。
斑褐孔菌
文献名:层卧孔菌。
形态特征:子实体多年生,无菌盖,平伏贴生于基物表面。
性味功用:卒,温。能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用于心痛(心绞痛)、心律失常,以及血瘀闭经、痛经、月经不调和瘕积聚等症。治冠心病效果甚佳,斑褐孔菌具有抗心肌缺血、调节心律、抗异位心律、改善心功能、降压、改变血液流、调节末梢血液白细胞计数等作用,可用于治疗冠心病和心律失常,非常珍贵。
赤芝
文献名:丹芝、红芝、血灵芝、潮红灵芝、灵芝萆、三秀、万年蕈、吉祥蕈等。
形态特征:子实体一年生,有柄、木栓质,菌盖肾形,半圆形,罕近圆形,该种生长期短,国内广泛进行人工栽培。
功用:甘淡、微苦、平、无毒,人心肝、睥、肺、肾经。能补肺益肾和胃健睥、安神定志,扶正固本。
前列腺结石检查主要包括哪些
1、B超检查:可探查到前列腺内大小不一,数目不等,形态不同,分布不均,伴后方声影或无声影的强回声光点或光团。结石主要分布在前列腺内外腺交界处及外侧缘,很少发生于内腺中。
2、直肠指检:指检可触及肥大的前列腺,质硬,边界清楚,部分病人可触及到结石摩擦感。
3、X线检查:盆部X线平片在耻骨联合上下,中线两旁约1厘米-3厘米范围内,主要可见如下几种线表现。
①环形:结石致密影以尿道为中心的环形阴影。
②马蹄形:结石致密影呈马蹄形阴影。
③单个巨大形:腺体全部或部分为结石占据。
④弥散型:结石致密影在前列腺内表现为弥漫性致密阴影。
4、尿道镜检查:放进尿道镜后可直接观察后尿道及前列腺管口形态,如直接看到结石自前列腺管口向尿道内突出或见结石阻塞尿道,可作为前列腺结石的诊断依据。
形态特征
梨果的功效: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等功效,适用于热病伤津烦渴、消渴症、热咳、痰热惊狂、噎膈、口渴失音、眼赤肿痛、消化不良。
梨果皮的功效:清心、润肺、降火、生津、滋肾、补阴功效。根、枝叶、花可以润肺、消痰清热、解毒。
梨籽的功效:含有木质素,是一种不可溶纤维,能在肠子中溶解,形成像胶质的薄膜,能在肠子中与胆固醇结合而排除。梨子含有硼可以预防妇女骨质疏松症。硼充足时,记忆力、注意力、心智敏锐度会提高。
知道了梨子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建议您春季不妨多吃些梨子来滋阴养肺
中药马钱子的形态特征
1.乔木,高10-13m。树皮灰色,具皮孔, 枝光滑。单叶对生;叶柄长5-12mm;叶片革质,广卵形或近圆形,长6-15cm,宽3-9cm,先端急尖或微凹,基部广楔形或圆形,全缘,光滑,无毛,主脉3-5条,背面突起,细脉成不规则网状;叶腋有短卷须。圆锥状聚伞花序腋生,长3-5cm,直径2.5-5cm,被短柔毛;总苞片及小苞片均小,三角形,先端尖,被短柔毛;花白色,几无梗;花萼绿色,先端5裂,密被短柔毛;花冠筒状,先端5裂,裂片卵形,内面密生短毛;雄蕊5,着生于花冠管喉部,花丝极短,花药黄色,椭圆形;雌蕊长9.5-12mm,花柱圆柱形,长达11mm,柱头头状;于房卵形。浆果球形,直径2-4cm,幼时绿色,熟时橙色,表面光滑。种子1-4颗,圆盘形,直径1-3cm,表面灰黄色,密被银色绒毛。花期春、夏季,果明8月至翌年1月。
2.木质大藤本,长达20m。树皮灰白色;小枝圆柱形,常变态成为单生或成对的螺旋状曲钩。叶对生;叶柄长5-7mm;叶片革质,椭圆形至倒卵形,长7-12cm,宽3-4.5cm,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楔形或近圆形,全缘,两面均光滑无毛;叶脉为离基3脉,背面隆起。圆锥状聚伞花序顶生,长约4cm;总花梗和小花梗被短柔毛;花萼绿色,先端5裂,裂片卵形,外面被微毛,边缘有睫毛;花冠筒状,黄白色,长约10mm,先端5裂,裂片卵形,长约4mm,内面基部被柔毛;雄蕊5,着生于花冠筒的喉部,花丝极短,花药微露;雌蕊长约8mm,花柱细长,柱头头状;子房狭卵形。浆果球形,直径4-6cm,熟时橘红色。种子长圆形,长2-3cm,扁平,被浅灰色绢毛。花期4-6月,果期8月至翌年1月。
形态特征
株高2-3米。叶片披针形,长30-60厘米,宽5-10厘米,顶端渐尖而有一旋卷的小尖头,基部渐狭,边缘具短 柔毛,两面均无毛;叶柄长1-1.5厘米;叶舌长5-10毫米,外被毛。
花
圆锥花序呈总状花序式,下垂,长达30厘米,花序轴紫红色,被绒毛,分枝极短,在每一分枝上有花1-2 (3)朵;小苞片椭圆形,长3-3.5厘米,白色,顶端粉红色,蕾期包裹住花,无毛;小花梗极短;花萼近钟形,长约2厘米,白色,顶粉红色,一侧开裂,顶端又齿裂;花冠管较花萼为短,裂片长圆形,长约3厘米,后方的1枚较大,乳白色,顶端粉红色,侧生退化雄蕊钻状,长约2毫米,唇瓣匙状宽卵形,长4-6厘米,顶端皱波状,黄色而有紫红色纹彩;雄蕊长约2.5厘米;子房被金黄色粗毛;腺体长约2.5毫米。
果
蒴果卵圆形,直径约2厘米,被稀疏的粗毛,具显露的条纹,顶端常冠以宿萼,熟时朱红色;种子有棱角。花期:4-6月;果期:7-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