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静脉曲张中医主张辨证分型食疗
下肢静脉曲张中医主张辨证分型食疗
气滞血瘀型 表现为患肢青筋迂曲,状若蚯蚓,局部有压痛或色素沉着。伴有精神抑郁或烦躁易怒、舌面有瘀斑瘀点,治宜理气行滞,活血化瘀。
桃仁酒 熟桃仁30克(中药店有售),打碎,浸泡于500毫升优质白酒(38度)中,密封置于阴凉通风处,每日摇晃1~2次.10日即可饮用。每次取泡好的桃仁酒10毫升,佐餐饮用.每日1-2次。
玫红饮 在中药店购买玫瑰花60克、红花30克。每日取玫瑰花6克.红花3克,加开水冲泡.当茶频饮,喝完可续水,至味淡即可,每日1剂,连续10日为1个疗程。有出血及出血倾向者禁用。
寒湿凝滞型 表现为患肢青筋迂曲,微肿,按之凹陷,伴有畏寒怕冷、肢体酸胀、沉重乏力等,治宜温阳利湿,活血通络。
牛膝高粱粥 红高粱米100克.提前浸泡一个晚上.牛膝3克(用纱布包裹),加水适量,一同熬煮至高粱米软烂,去药包.食高粱米,每日1次,连续10日为1个疗程。
羊肉桂枝汤 羊肉500克(切块),桂枝6克(用纱布包裹),食盐、生姜、大葱适量,加水一同炖煮至羊肉熟烂,去药包.吃羊肉喝汤,隔日1次,吃7次为1个疗程。
湿热蕴结型 患肢青筋迂曲,局部红肿有硬结,用手指按压有明显的压痛,伴有舌苔黄腻、发热、大便黏滞、便后肛门有灼热感等症状,治宜清热利湿.活血化瘀。
双豆汤 绿豆30克。红小豆20克.提前浸泡4个小时,加水煮至豆熟烂。食豆饮汤,每日1次.连续7日为1个疗程。
薏米酒 薏米(薏苡仁)50克.浸泡于1000毫升优质白酒中,密封保存,每日摇晃1~2次.7日即可饮用。每次取薏米酒10毫升,佐餐饮用,每日2次.连续10日为1个疗程。
我个人认为,本来不论哪种食疗方法,考究的是对症医治,药到病除并不是什么很实际的事情。祖国医学集聚千年之精华,对静脉曲张这种顽症方法是许多的,从本文中列举的几个食材来看,都是往常非常简单得到的资料,病人在医治时应当抱着积极地心态和开畅达观的精神,严厉依照食疗配方去对立病魔,信任恢复是指日可下的事情。
下肢静脉曲张症状
下肢静脉曲张的位置和程度与局部静脉内压力高低及管壁厚薄不同有关。由于病变的逐渐发展,其早期临床表现是以症状为主,后期则以曲张的静脉表现和产生的并发症为主。
病变下肢常感酸胀不适、沉重或疼痛,易疲劳和乏力。一般在站立时容易发生,并逐渐加重,而行走或平卧后迅速消失。站立时,静脉内压力升高,静脉扩张,产生症状,这可能与静脉扩张时,外膜内感觉神经末梢感受器受刺激有关;行走或平卧时,由于腓肠肌收缩的挤压作用,血液易于回流,静脉内压力降低,症状缓解。单纯原发下肢静脉曲张,又无踝部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多不发生肿胀;如果有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也可出现轻度肿胀,其特点是经一天活动后出现,休息一夜后即减轻或消失。
曲张静脉先行扩张隆起,进而弯曲,从而引起瓣膜闭锁不合,而更增加其严重性。长久之后,中层肌肉为结缔组织所代替,管壁变薄,扩张静脉可成为结节状。大隐下肢静脉曲张主要分布于下肢内侧,并延伸至前肌和后面。由于小腿大隐静脉管径较小,管壁较薄,所承受的压力比大腿压力为高,故其程度与范围都较大腿为重,其分支比主干更为严重。大腿静脉明显曲张时,往往提示其主要瓣膜功能不全。如发生在大腿外侧面,则显示股外侧浅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若发生在大腿后内侧,则显示股浅内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小隐下肢静脉曲张主要分布在小腿后面和下部,并延伸至外侧和足背。
下肢静脉曲张有哪些症状
下肢静脉曲张有哪些症状呢?静脉曲张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静脉曲张分为精索静脉曲张和下肢静脉曲张。其中下肢静脉曲张是四肢血管疾患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病率很高。
下肢静脉曲张又被称为“老烂腿”,这是下肢静脉曲张的一种严重的症状。下肢静脉曲张在早期的临床中并不是很严重,患者只会感到腿部胀痛,容易产生疲劳感。
下肢静脉曲张会导致静脉扭曲畸形,影响血液的回流,造成血液淤积,皮肤变黑,出现瘙痒和脱屑等症状。但如果下肢静脉曲张出现这些症状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病情就会恶性发展,最后腿部会出现溃烂、湿疹和溃疡,甚至严重者会造成截肢,后果不堪设想。
以上是下肢静脉曲张的症状表现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下肢静脉曲张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形体美,而且还对给患者的身心造成极大的痛苦,因此要做好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
静脉曲张的中医辨证治疗
1.气滞血瘀证
治则:行气疏肝 活血化瘀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药用:柴胡 12g 枳壳10g 白芍 15g 川芎 10g 制香附10g 丹参30g 鸡血藤15g 制乳香10g 水蛭粉3g 甘草6g
加减:疼痛加忍冬藤、地龙;扭曲块明显加三棱、莪术;患肢畏寒、麻木加附子、桂枝;患肢酸胀加威灵仙、地龙。
2.血燥筋挛证
治则:清肝滋阴 养血舒筋
药用:川芎15g 当归 10g 白芍10g 生地 15g 芦荟10g 昆布10g 木瓜15g 鸡血藤15g 防己10g 甘草6g
加减:耳鸣眩晕加酸枣仁,远志,肢体麻木加桂枝、路路通;两目干涩加菊花、玄参。
3.寒湿凝滞证
治则:健脾利湿 温经通络
方药:炙黄芪30g 桂枝10g 鸡血藤15g 党参 15g泽泻30g防己10g 白芥子10g 干姜 10g 木瓜15g
加减:下肢胀甚加茯苓;肿甚佳茯苓皮、淮山药;纳呆、腹泻加白术、砂仁。
下肢静脉曲张的分类
大隐静脉系统
大隐静脉自足背静脉弓的内侧开始直向上行,经内踝前方沿胫骨缘而抵达股骨内侧髁后部,向上外行,位于大腿内侧面在卵圆窝处注入股静脉。在大隐静脉进入股静脉之前的 5~7cm一段中接纳许多属支,它们分别是:①旋髂浅静脉,接受腹壁下外侧和大腿外侧近端皮肤的血液;②腹壁浅静脉,接受腹壁下内侧皮肤的血液;③阴部浅静脉,引流男性之阴囊与阴茎部血液以及女性之大阴唇血液;④股外侧浅静脉,它位于大隐静脉的外侧;⑤股内侧浅静脉,它位于大隐静脉的内侧。
小隐静脉系统
起自足背静脉弓的外侧,在跟腱和外踝后缘之间上行,在小腿下1/3段,位于深筋膜的浅面处受皮肤和浅筋膜覆盖;在小腿中1/3段,在腓肠肌腱覆盖下进入筋膜下组织;在上1/3段,穿过深筋膜,进入腘窝注入腘静脉。上段小隐静脉处于较深位置,又受筋膜支持,一般无明显曲张静脉可见。
交通静脉支
交通静脉在下肢静脉曲张中占有重要地位,这是因为交通静脉破坏必然导致浅静脉曲张。下肢浅、深静脉之间和大、小隐静脉之间,都有许多交通支互相沟通。大腿部浅、深静脉之间的交通支,主要位于缝匠肌下,内收肌管和膝部三处;小腿部以内踝交通静脉和外踝交通静脉最重要,内踝交通静脉有3支,引流小腿下1/3 内侧面的静脉血;外踝交通静脉引流小腿下1/3外侧面的静脉血。它们的瓣膜功能不全,往往与大、小隐静脉曲张的发生和静脉淤滞性溃疡的形成有密切关系。大、小隐静脉之间最重要的一个交通支位于膝部附近。
如何判断孕妇得了下肢静脉曲张
下肢静脉曲张的症状不是很明显,容易与其他的疾病发生混淆。下肢静脉曲张的高发人群中孕妇占了一部分的比例。所以孕妇更好了解下肢静脉曲张的症状,以方便孕妇的治疗。那么,孕妇如何判断得了下肢静脉曲张呢?
下肢静脉曲张的表现部位主要是腿部,当然也可能会出现在外阴部和男性的生殖器官部位。一般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腿部会出现“青筋暴起”等症状。孕妇得了下肢静脉曲张可能不会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大多数的孕妇会感觉到腿部沉重、疼痛,下肢静脉曲张部位周围的皮肤也可能会有发痒、抽痛或灼热感。这些症状容易被孕妇所忽略,孕妇的下肢静脉曲张病情会随着妊娠期的变长,子宫的增大,而症状病情加重。下肢静脉曲张会压迫到身体右侧的大静脉,从而增加对腿部静脉的压力。孕妇体内的血量会因为怀孕而增加,使得静脉承受的负担也增大。再加上你体内孕酮水平的增高,血管壁也会变得松弛,造成血液回流。
以上是关于如何判断孕妇得了下肢静脉曲张的相关的介绍,孕妇得了下肢静脉曲张,一般情况下就是因为妊娠期体重和身体内荷尔蒙的变化引起的,孕妇在生产之后,下肢静脉曲张的症状会有所缓解,甚至是消失,所以孕妇无须太过担心,要做好下肢静脉曲张的保健工作。
静脉曲张后期能引起腿部溃烂吗
下肢血管有动脉和静脉两类:动脉出心脏象树枝越分越细,将血液运送肢末,担负营养功能,动脉若有病,出现肢体供血不足,表现有:脚凉,苍白,疼痛,麻木, 跛行等.动脉常见的病有:脉管炎,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脚,动脉栓塞,雷诺氏病等.下肢静脉自下向上将血液回流心脏,静脉象树根,越汇越粗,下肢静脉有深静脉和浅静脉两组:浅静脉位于皮下,看的见摸的着,深静脉在腿的深部,看不见摸不到.下肢深静脉病有:深静脉炎,深静脉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等堵塞性和倒流性两类.下肢静脉曲张的后期多出现下肢深静脉病,下肢深静脉病的后期多并发下肢浅静脉曲张,这种静脉曲张称为继发性静脉曲张.浅静脉病,深静脉病可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到晚期都能引起:腿肿,腿沉,腿痛,抽筋,变黑,发痒,流水,溃烂,形成臁疮腿,老烂腿,常年不愈,或愈又复发.
下肢深部静脉病,有急性发生和慢性发生两种.急性者多为深部静脉血栓形成,发病诱因:产后,手术后,外伤后,骨折后,久病卧床等,下肢突然发生肿胀,慢性下肢深部静脉病多发生在:营养过剩,血脂高,肥胖,久立,久坐,久蹲等下肢活动较少的人群中.
下肢深部静脉病的治疗:西医主张开刀手术治疗,中医主张非手术综合治疗.西医手术治疗的术式有:深静脉介入疗法,深静脉修复疗法,深静脉置换疗法.这些疗法都不可避免地损伤血管壁,血管壁的创伤疤痕是术后复发,再形成血栓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倒流严重,肿胀明显者,静脉瓣手术治疗的近期,远期疗效不佳,且手术治疗的费用昂贵,多数病人难以接受.中医的非手术综合治疗包括有:药物的内治法,药物的外治法,饮食疗法,体位疗法,活动疗法,精神疗法等.
下肢静脉曲张的中医辨证治疗
中医对下肢静脉曲张采用活血化瘀疗法治疗。中成药可用脉管炎片、血府逐瘀口服液治疗。
汤药可用:桃 仁 10g ,红 花 6g ,川 芎10g , 当 归 10g ,赤 芍10g , 生地黄10g , 熟地黄10g , 丹 参15g , 王不留行10g ,益母草10g 元 ,胡10g , 茯 苓12g ,泽泻15g , 有溃疡者,加金银花15g ,连 翘10g ,土茯苓20g ,地 丁15g ,公 英15g ,水煎服。
外治法:取云南白药适量, 根据下肢静脉曲张局部大小而定。用白酒调成糊状,敷在患处,用塑料袋敷盖,胶有固定,每24小时更换1次,至局部肤色恢复正常,静脉隐退为止。对早期的下肢静脉曲张十分有效。
对于下肢静脉曲张中医疗法一定要重视,中医认为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生主要是因为肝肾不足、外感寒湿、气滞血瘀、筋脉失濡、肝络瘀滞、湿热下注,络脉失和脾虚气陷、血运无力。而气血运行不畅,瘀血阻滞是本病的关键。因此,多应从血瘀论治。可分为肾经亏虚、湿热郁结:气虚血瘀,肾阳不足等。可外贴龙凤贴(安阳固本膏),贴于脐部治疗。内用:黄芪、赤芍、川芎、地龙、当归、丹参、人参、水蛭、白术、仙灵脾、巴戟天水煎服。
静脉曲张是遗传病吗
专家介绍,静脉曲张具有遗传倾向,特点就是父母辈或者爷爷这一辈如果有静脉曲张,则孩子可能会出现静脉曲张;而临床工作中发现,这种静脉曲张一般是发病较早的、年纪轻、严重程度多的往往具有遗传倾向因此,有遗传倾向的静脉曲张患者一般发病较早、年纪较轻、严重程度较重且容易复发。
下肢静脉曲张有一定的遗传性。据报道,在英国的下肢静脉曲张病人中有家族史者占44%。1/3女性病人的父母有一方有下肢静脉曲张史。
在埃及1/20的下肢静脉曲张的病人有家族静脉曲张史。在我国,下肢静脉曲张的病人中有多少是属于遗传的,虽然还没有详细的统计数字,但临床中发现,家族中几代人都有下肢静脉曲张的病人屡见不鲜。说明下肢静脉曲张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
小腿血管是静脉曲张吗
从心脏发往全身远端的血管是动脉,从全身回流心脏的血管是静脉,动脉、静脉的结构有差异。人是直立行走的,下肢静脉血从下向上回流,依赖于静脉瓣膜的正常功能。
静脉瓣膜如同一个向上开的单向门,保证下肢静脉血“水往高处流”。但是,如果出于各种原因,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有障碍,静脉血出现返流,就会导致下肢水肿。
之所以会出现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一方面是先天遗传因素,父母有这种问题,子女也容易有这样的毛病;在后天致病因素上,身材高、肥胖、久坐或久站等,都会加重静脉血回流的负担,发生此病。例如成天坐着办公的白领一族和打麻将上瘾的老人,都是腿脚肿的常见人群。
由于双腿的病变往往不对称,所以会出现一条腿重、一条腿轻的特点,或者仅单侧水肿。患者平躺或者把双腿抬高,水肿就会减轻,体现出傍晚重、早上轻的特点。发现这种症状,就要及早做双下肢的静脉彩超,如果检查提示深静脉血液有返流,即可明确诊断。
除了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下肢静脉曲张也困扰着很多人。有的女性年纪轻轻,腿上有弯弯曲曲、像蚯蚓一样的“青筋”,夏天连裙子都不敢穿。中医说,静脉曲张,中医叫“筋瘤”,多有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引起的浅表静脉怒张、屈曲。
看似是小病,其实发展到后期,影响的不仅仅是美观,有的人由于多年的静脉病变,腿部皮肤营养不良,也会出现皮肤瘙痒、粗糙,色素沉着,有的患者经常腿抽筋,严重的会发生难治的溃疡,俗称“老烂腿”。
对于此病,中医通过辨证,多属脾虚、湿阻、血脉不通、湿流于下等证,因此,使用中药健脾利湿、活血通脉等治疗,往往能见到明显效果。
除了用药,患者在生活中一定要学会保养自己的血管,这不仅是病人必须懂的,也是所有人年轻时就该知道的保健常识。首先,要控制体重,减轻血管负担;其次,运动不能过于剧烈,特别是有静脉疾病家族史的人。
再次,腿部要避免冷刺激,以免血管收缩,增加血液回流负担,更不可用热水泡腿,否则静脉扩张,会加重静脉血返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