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骨折有哪些症状
股骨骨折有哪些症状
一、症状体征:
一般有受伤史,多数伤者均有较严重的外伤史,伤后肢体剧痛,活动障碍,局部肿胀压痛 ,有异常活动,患肢短缩。合并多处伤或内脏伤及休克者较常见。
骨折部疼痛比较剧烈、 压痛、胀肿、畸形和骨摩擦音和肢体短缩功能障碍非常显著,有的局部可出现大血肿,皮肤剥脱和开放伤及出血。X线照片可显示骨折部位、类型和移位方向。
特别重要的是检查股骨粗隆及膝部体征,以免遗漏,同时存在的其他损伤,如髋关节脱位,膝关节骨折和血管、神经损伤。检查时必须密切注意合并伤和休克的发生,以及伤肢有无神经和血管的损伤。
二、检查:
可行X线片检查。
三、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不难得出诊断。
股骨骨折有哪些症状
一般有受伤史,多数伤者均有较严重的外伤史,伤后肢体剧痛,活动障碍,局部肿胀压痛 ,有异常活动,患肢短缩。合并多处伤或内脏伤及休克者较常见。
骨折部疼痛比较剧烈、 压痛、胀肿、畸形和骨摩擦音和肢体短缩功能障碍非常显著,有的局部可出现大血肿,皮肤剥脱和开放伤及出血。X线照片可显示骨折部位、类型和移位方向。
特别重要的是检查股骨粗隆及膝部体征,以免遗漏,同时存在的其他损伤,如髋关节脱位,膝关节骨折和血管、神经损伤。检查时必须密切注意合并伤和休克的发生,以及伤肢有无神经和血管的损伤。
股骨头骨折有哪些症状
股骨头骨折局部疼痛及功能障碍明显,该骨折多为髋关节损伤的一部分,因此或出现髋关节后脱位的体征,下肢屈曲、内收、外旋畸形,弹性固定。肢体短缩或出现髋关节前脱位的体征。
1.股骨头骨折的分类
(1)髋关节后脱位伴股骨头骨折。
最常使用Pipkin分类法。
Ⅰ型:股骨头骨折伴后脱位,骨折部位于中央凹的远侧。
Ⅱ型:股骨头骨折伴后脱位,骨折部位于中央凹的近侧。
Ⅲ型:Ⅰ型或Ⅱ型损伤伴股骨颈骨折。
Ⅳ型:Ⅰ型或Ⅱ型损伤伴髋臼边缘骨折。
2.Giebel分类法 包括了所有的股骨头骨折:
Ⅰ型:骨折不伴脱位。
Ⅰa:头部压缩骨折。
Ⅰb:多块或粉碎性骨折。
Ⅱ型:骨折伴髋关节脱位。
Ⅱa:骨折伴前脱位。
Ⅱb:骨折伴后脱位(PipkinⅠ-Ⅳ型)。
脚趾骨裂的症状
骨折有什么症状表现
一、全身表现:
(1)休克:对于多发性骨折、骨盆骨折、股骨骨折、脊柱骨折及严重的开放性骨。患者常因广泛的软组织损伤、大量出血、剧烈疼痛或并发内脏损伤等而引起休克。
(2)发热:骨折处有大量内出血,血肿吸收时,体温略有升高,但一般不超过,开放性骨折体温升高时,应考虑感染的可能。
二、局部表现:骨折的局部表现包括骨折的专有体征和其他表现。
骨折的专有体征:
(1)畸形:骨折段移位可使患肢外形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缩短;
(2)异常活动:正常情况下肢体不能活动的部位,骨折后出现不正常的活动。
(3)骨擦音或骨擦感:骨折后,两骨折端相互摩擦时,可产生骨摈音或骨擦感。
以上三种体征只要发现其中之一,即可确诊,但未见此三种体征者,也不能排除骨折的可能,如嵌插骨折、裂缝骨折。
肱骨骨折患者进行功能保健锻炼的注意事项
1、解除病员的思想顾虑,鼓励主动练习。进行锻炼时,要求病员思想集中,动作轻缓。
2、指导病员根据肱骨骨折部位的稳定程度、活动范围等进行合理锻炼,循序渐进,以病员不感到疲劳,不加重肱骨骨折部位疼痛为度。
3、只要能是有益于肱骨骨折愈合的活动,应鼓励病员逐步进行。不益于肱骨骨折愈合的动作,需应严格加以控制。如前臂肱骨骨折的旋转活动,桡骨下端肱骨骨折的背伸桡偏活动,肱骨颈肱骨骨折外展型的外展活动、内收型的内收活动,肱骨干肱骨骨折的前臂左右摇摆活动,肱骨踝上肱骨骨折伸直型的伸直活动,屈曲型的屈曲活动,股骨粗隆间肱骨骨折及股骨上1/3肱骨骨折的内收活动,股骨踝上肱骨骨折伸直型的伸直活动、屈曲型的屈曲活动,胫腓骨干肱骨骨折的内旋、外旋活动,胫骨下端和踝部肱骨骨折的跖屈活动等。
4、病员在锻炼肢体负重时,应注意其安全,防止病员滑到、碰伤、扭转等,保护肱骨骨折部位。
5、即使在出院以后,仍需坚持进行功能锻炼,知道肱骨骨折完全愈合为止。
股骨骨折后遗症有哪些
1.患者骨折治疗时间长了多少会留下一点点后遗症的,一般会是患肢长期疼痛、不能正常负重、不能正常弯曲等。
2.治疗后可能会留下肌肉萎缩,腿脚行走无力,阴雨天酸麻疼胀感等后遗症。不过,通过进行康复训练,会有所改善,但是要避免重体力劳动。
3.因为治疗后,骨折部位对环境比较敏感。所以,阴天或者天气变冷时,要注意保暖,平时应进行肢体按摩。应多补充营养的主食和蔬果。
提醒大家,在治疗时应注意护理,以防出现后遗症。
粉碎性骨折与其它骨折有何区别
粉碎性骨折与其它骨折有何区别?在生活中由于骨折是很高的一种疾病,因此很多人都认为所有的骨折都是一样的,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骨折有很多种分类,那么,粉碎性骨折与其它骨折有何区别呢?以下就是专家的详细介绍。
粉碎性骨折与开放性骨折和闭合性骨折区别:
1.开放性骨折 骨折附近的皮肤和粘膜破裂,骨折处与外界相通耻骨骨折引起的膀胱或尿道破裂,尾骨骨折引起的直肠破裂,均为开放性骨折。因与外界相通,此类骨折处受到污染。
2.闭合性骨折 骨折处皮肤或粘膜完整,不与外界相通。此类骨折没有污染。
粉碎性骨折与其它骨折有何区别?您现在是不是对这三种骨折的区分有一定的了解,希望我们为您讲述的对您有所帮助。
骨盆骨折应该如何处理
骨盆骨折一旦发生,要及时采取处理措施。下面我们来向专家了解一下要如何处理?
1. 对骨盆边缘性骨折。只需卧床休息。髂前上棘骨折病人置于屈髋位;坐骨结节骨折置于伸髋位。卧床休息3~4周即可。
2. 对骨盆单环骨折有分离时,可用骨盆兜带悬吊牵引固定。骨盆兜带用厚帆布制成,其宽度上抵髂骨翼,下达股骨大转子,悬吊重量以将臀部抬离床面为宜。5~6周后换用石膏短裤固定。
3. 对骨盆双环骨折有纵向错位时,可在麻醉下行手法复位。复位方法是病人仰卧时,两下肢分别由助手把持作牵引,用宽布带衬厚棉垫绕过会阴部向头侧作对抗牵引,术者先将患侧髂骨向外轻轻推开,以松介嵌插,然后助手在牵引下将患侧下肢外展,术者用双手将髂骨嵴向远侧推压,矫正向上移位,此时可听到骨折复位的“喀嚓”声,病人改变健侧卧位,术者用手掌挤压髂骨翼,使骨折面互相嵌插。最后病人骶部和髂嵴部垫薄棉垫,用宽15~20厘米胶布条环绕骨盆予以固定。同时患肢作持续骨牵引。3周后去骨牵引,6~8周后去固定的胶布。固定期间行股四头肌收缩和关节活动的锻炼。三个月后可负重行走。
4. 对有移位的骶骨或尾骨骨折脱位可在局麻下,用手指经肛门内将骨折向后推挤复位。陈旧性尾骨骨折疼痛严重者,可在局部作强地松龙封闭。
5. 髋关节中心性脱位,除患肢作骨牵引外,于大粗隆处宜再作一侧方牵引。予以复位。
6. 对累及髋臼的错位性骨折,手法不能整复时,应予以开放复位内固定,恢复髋臼的介剖关节面。
股骨颈骨折并发症
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可采用以下方法:
1.牵引复位 采用胫骨结节骨牵引1/7体重,在1~2天内使骨折复位。牵引的方向一般为屈曲、外展各30°,如有向后成角,可在髋伸直位做外展牵引。同时应做全身检查排除严重的伴发病和伴发损伤。经床边摄片证实骨折已复位后尽早做内固定术。
2.闭合复位内固定 对术前已通过牵引使骨折复位的患者,可在麻醉后以骨科牵引手术床保持伤肢于外展、内旋位,在透视或摄片指导下做内固定。应避免在术时做强力手法复位,以免进一步损伤股骨头血供。股骨颈骨折的内固定方法大致分以下几类:
1单钉固定:以三翼钉为代表。三翼钉内固定曾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常用方法,但由于安放过程中损失骨量较大,且单钉固定较难同时对抗股骨颈内侧的压应力和外侧的张应力,现在已较少应用。有人采用单根较粗大的加压螺钉作内固定,该钉的螺纹部分必须全部留在近侧骨折段,不能越过骨折线,否则将失去加压作用图 4。
2滑动式钉板固定:由固定钉与侧方的带套筒钢板组成图5。优点是有利于保持骨折端的紧密接触,更常用于股骨转子间骨折。
3多钉固定:一般采用3枚,针径较细,总体积小于单钉,故对骨的损伤较小图6。多钉固定可以通过合理布局,分别承担不同应力和防止旋转。为防止钉的滑移,以使用表面有螺纹的钢钉为好。亦可采用粗型螺纹钉,该钉表面有螺纹,外径4mm,使用时在套管保护下,用手摇钻经0.5cm的软组织戳孔钻入。套管以不锈钢制成,内径4.2mm,长5~7cm。术时将套管套在钉的前部仅留钉尖外露,待螺纹钉钻入后,再将套管由尾端退出,以避免螺纹钉钻入时周围的肌肉或筋膜纤维卷缠于钉身。手术在X线监视下进行,第1枚螺纹钉远侧钉的进钉点一般在大转子顶点下10cm,钉与股骨干纵轴呈145°~160°角,紧贴骨折部内侧皮质达到股骨头距关节缘0.5cm处。在该钉之近侧每隔1~1.5cm相继钻入第2、3枚螺纹钉,其中一枚偏向股骨颈的外上侧以对抗张应力,另一枚交叉安放以更好的对抗旋转图7。术后患肢以“┻”形鞋保持在外展、中立位,术后1周患者即可用双拐下地活动。拔钉时,可用摇钻或特制的小头拔钉器夹住钉尾后旋转拔出。此外,近年来亦有人主张采用空心加压螺纹钉技术,因操作简易,尤适用于年迈病例图8。
治疗方法选择新鲜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主要依据骨折部位考虑其治疗方法。
①股骨颈基底骨折:不完全骨折及外展嵌插骨折,可采用皮肤牵引或骨牵引。
②股骨颈中段骨折:可行单钉、多针或加压内固定。
③股骨颈头下型骨折:此类愈合困难,常发生坏死,对65岁以上老年人多施行人工关节置换。对此年龄以下者,宜选择多枚针或加压钉内固定。
④儿童股骨颈骨折:儿童股骨颈的主要血供来自髓内动脉。用4枚2mm克氏针,经皮穿针内固定,损伤较少,术后髋人字石膏固定12周。并密切观察有无股骨头坏死发生。
⑤股方肌蒂骨瓣移植术:术前先行胫骨结节骨牵引1周,以松解挛缩的髋周肌肉和矫正骨折移位。手术暴露股骨颈和股骨头,将骨折复位,沿股骨颈长轴凿一骨槽,将带股方肌蒂的骨瓣嵌插在股骨颈的骨槽内,在股骨大粗隆以下的股骨外侧,直视下插入加压钉或多枚针固定。
⑥带旋髂深血管蒂的髂骨瓣转位移植治疗股骨颈骨折:可用于青壮年新鲜股骨颈骨折。
手术显露股动脉,直接在腹股沟韧带下找寻旋髂深血管。以此血管束为中心,设计取6.0cm×1.5cm×1.5cm全层骨块,用盐水纱布包绕骨块待用。
3.肌蒂或血管蒂骨瓣移植 对中青年新鲜股骨颈骨折、陈旧性股骨颈骨折不愈合但骨折部尚无明显吸收的患者可选用各种类型的骨瓣移植加内固定,常用的如股方肌骨瓣移植、带旋髂血管的髂骨瓣移植等。
4.髋关节置换术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手术指征为:
1老年人不稳定的头下型股骨颈骨折。
2闭合复位失败。
3股骨颈病理性骨折。
4陈旧性股骨颈骨折不连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5股骨颈和股骨头明显骨质疏松,内固定难以保持稳定。
注意事项:
①严格手术适应证:对上述5中病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失败率相当高,此时应选择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
②手术按要求进行:对年迈体弱者,可选择侧后方髋关节人路,有经验的医师多可在半小时左右完成手术,但术中注意切勿伤及坐骨神经图9,10,11。为加强股骨头的稳定性,亦可采用赤松功也所设计的大粗隆钢丝固定加强的术式图12。
③必要时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如髋臼侧也有病损,如原发或继发性骨关节炎、患者年龄小于55岁且活动度较大者,应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术
新生儿产伤骨折怎么办
一、新生儿产伤骨折的概念:
新生儿产伤骨折,是指分娩过程中发生的骨折。除常见的新生儿锁骨骨折外,还有股骨干骨折、肱骨干骨折等。如宝宝奶吃得好、睡得足,但只要一抱他,就哭闹。受伤部位可能肿胀,一碰就哭闹不止。
二、新生儿产伤骨折的处理方法:
当发现新生儿骨折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或及时送往医院。在急救处理前不能用手揉搓骨折处,应采取止血措施。可在骨折部位用宽绷带和木板等暂时固定。
(1)若颈部受伤,让宝宝仰卧,用折有一定厚度的软毛巾垫在颈部两侧,稳定颈部原有状态。
(2)若肋骨处骨折,宝宝感到呼吸困难或胸部疼痛难忍,要检查其血压,防止休克。
(3)若为脊椎骨折,切不可随意挪动宝宝。
(4)若为颌骨骨折,要立即清除宝宝口腔中的异物,防止异物堵塞喉咙;也可用纱布等做垫托放在受伤的下颌处,并用软质物品托住受伤处,固定宝宝的下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