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别胃癌
如何鉴别胃癌
胃癌须与胃溃疡、胃内单纯性息肉、良性肿瘤、肉瘤、胃内慢性炎症相鉴别。有时尚需与胃皱襞肥厚、巨大皱襞症、胃粘膜脱垂症、幽门肌肥厚和严重胃底静脉曲张等相鉴别。鉴别诊断主要依靠X线钡餐造影、胃镜和活组织病理检查。
(一)实验室检查 早期可疑胃癌,游离胃酸低度或缺,如红血球压积、血红蛋白、红细 胞下降,大便潜血(+)。血红蛋白总数低,白/球倒置等。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等化验异常。
(二)X线表现气钡双重造影可清楚显示胃轮廓、蠕动情况、粘膜形态、排空时间,有无充盈缺损、龛影等。检查准确率近80%。
(三)纤维内窥镜检查 是诊断胃癌最直接准确有效的诊断方法。
(四)脱落细胞学检查 有的学者主张临床和x线检查可疑胃癌时行此检查。
(五)B超 可了解周围实质性脏器有无转移。
(六)CT检查 了解胃肿瘤侵犯情况,与周围脏器关系,有无切除可能。
胃癌的鉴别诊断方法
随着大家饮食习惯的改变,近些年来胃癌的发病率也变得越来越高,比其他各种癌症的发病率都要高。发生了该病就需要好好的进行治疗和护理,但更重要的还是了解胃癌的诊断方法,这样就能及时的确诊该病,减少患者的痛苦。
一、浅表性胃炎
胃痛胃脘部疼痛,经常伴有食欲不振、胀满、恶心呕吐、吞酸嘈杂等,患者发病大多和情志、饮食不节、劳累及受寒等因素有关,还经常反复发作,但不会伴有极度消瘦、神疲乏力等恶病质征象。在这时可以做胃镜或钡餐检查,这样就很容易与胃癌相区分。
二、功能性消化不良
在吃完饭后,感觉上腹饱满、嗳气、反酸、恶心、食欲不振,症状为主症,可以借助上消化道X线检查、纤维胃镜等,就可以明确诊断该病,这也是胃癌的鉴别诊断方法之一。
三、胃、肠脉络受损
如果胃、肠脉络受损的话,就会出现血液随大便而下,或大便呈柏油样,这些都是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可由多种胃肠道病引起,胃癌的便血常伴有胃脘部饱胀或疼痛、纳呆、消瘦、脘部积块等主症,大便稍黑或紫黑,甚至可呈柏油样,并且多持续发生,应用一般止血药效果不理想,即使暂时止住,在不久后也会反复,重者甚至会伴有吐血。
了解胃癌的诊断手法对于及早的确诊该病非常重要,及早确诊了就能及时的进行治疗和护理,也能让患者在最短时间内康复。一旦发现自己患病,就一定要到医院进行及时的治疗。
胃溃疡恶变的检查
检查胃溃疡是否出现恶变的标准是胃溃疡部位的活组织病理检查,而胃镜活检取材的准确性也是鉴别胃溃疡是否恶变的关键所在。
另外,X线钡餐对于鉴别良、恶性胃溃疡也有帮助。
如何检测胃癌
研究发现显示,伴随胃细胞癌前改变的胃泌素(由胃产生的激素)水平增高,最终可能用作预测胃癌的一个标记。
从症状来鉴别肿瘤,不管从哪个肿瘤,都不容易早期发现。从症状来讲,胃癌没有一个特异的症状,胃炎、肝炎等这些常见的疾病,跟胃癌的症状基本一致的,从症状很难鉴别胃癌。到晚期以后,胃癌除了常说的腹部症状,还会有消瘦,这是恶性肿瘤的表现。也就是说,一旦出现消瘦,病情就处于中晚期了。
胃癌的检测:
对于胃癌的早期发现,国际通行的是胃镜检查。比如日本是胃癌高发区,在全世界排第一。日本是搞普查,超过40岁以上一年普查一次。日本的胃癌治疗效果比中国好很多,早期胃癌非常多,他们就是用胃镜来普查,胃镜下去以后,如果发现一个地方有问题,咬小米粒那么大一块组织,病理报告如果是胃癌就明确诊断。
胃镜检查
在各种检查方法中,胃镜被公认为是最好的方法,特别是在早期胃癌的诊断上。胃镜检查清晰,可直接观察到胃粘膜的病变,尤其对隆起、膨胀、溃疡型病变,可同时做活检明确诊断。许多人都比较怕做胃镜检查,认为胃镜检查十分痛苦,一些患者在上消化道肿瘤初期未作检查,因此延误了诊断,直到了晚期才查确诊为癌,为时已晚。
胃液分析
正常胃液无色或浅黄色,每100ml胃液中游离盐酸约0~10U,总酸度约10~50U。胃癌病人的胃酸多较低或无游离酸,约65%胃癌患者呈现胃酸缺乏,而200%~25%患者经五肽胃泌素刺激后仍显胃酸缺乏,胃酸低下的程度常与胃癌的大小成正比,浸润型癌及胃底贲门部癌胃酸低下程度较幽门部为甚。
血检
血常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沉(大多增快)。胃液检查(可混有血液或呈咖啡色样沉渣,乳酸、乳酸脱氢酶、β葡萄糖醛酸酶增高)。血清胃泌素测定(显着升高)。血清癌胚抗原(CEA)(呈阳性)。
X线检查
X线钡剂造影是胃肠道肿瘤检查的首选和主要方法,但必须密切结合临床,对可疑病灶应反复检查,严密随访,阴性者不能轻易排除胃癌。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对胃部早期肿瘤,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怀疑有肠梗阻时,需要拍摄腹部X线平片。
胃溃疡需与什么疾病鉴别诊断
(1)慢性胃炎:慢性胃炎与胃溃疡均可出现上腹部疼痛及嗳气、吐酸、烧心等症状,二者容易混淆,但慢性胃炎的胃部症状无一定规律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全身症状如贫血、疲乏等常较突出,胃液多缺乏胃酸。胃镜检查是鉴别胃炎与胃溃疡的主要方法。
(2)胃神经官能症:胃神经官能症与消化性溃疡均可出现上腹部不适、疼痛等症状,但胃神经官能症以中年女性较多,有精神创伤史,主要表现间歇性上腹痛、胃灼热或不适感、泛酸、嗳气、呃逆等,缺乏溃疡病的节律性,常伴有头痛、头昏、乏力、失眠、抑郁或焦虑等神经精神症状,各种理化检查均无异常。
(3)胃癌:一些溃疡型胃癌,形态和临床表现在早期酷似良性溃疡,但胃癌多见于中年以上,病程较短,有进行性恶化过程,一般食欲很差,疼痛多见于上腹部,疼痛早期多为隐痛或仅为不适感,晚期方才明显,疼痛没有规律性,进食后加重,制酸药一般效果欠佳,粪便潜血试验持续阳性,胃液分析多缺乏胃酸。此外,胃溃疡在短期内失去其节律性,症状加重,用抗酸药不能缓解,应考虑溃疡癌变。胃癌与溃疡癌变的确诊,应依靠胃镜下病灶活检或癌细胞刷取综合方法为主。
(4)慢性胆道疾病:慢性胆囊炎和胆石症均可引起慢性、复发性上腹痛,易误诊为消化性溃疡。但其疼痛一般缺乏溃疡病的节律性,以中年女性较多,主要为右上腹部疼痛不适或典型的胆绞痛,多因进食脂肪而发作,用碱性药物不能缓解,莫菲氏征阳性。“B”超与X线胆囊造影可明确诊断。
(5)胃粘膜脱垂:为间歇性上腹痛,无溃疡病的节律性,制酸药不缓解,左侧卧位使疼痛减轻,X线钡餐检查证明脱垂的。
此外,还可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
(6)慢性肝炎。
(7)肝硬化。
(8)慢性胰腺炎。
早期胃癌的鉴别诊断解析
很多晚期胃癌患者都是因为不能够对自己的病情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发现不及时,耽误了病情,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掌握一些早期胃癌鉴别诊断的方法对于我们每个人更好的保持身体健康是十分有利的。
一、隆起型早期胃癌的鉴别诊断。
对于这类疾病的鉴别诊断,也就是判断胃部是否出现了良性息肉。当大于10mm的时候,很大的可能为恶性,若大于20mm,则大多数为恶性。癌肿细胞基底的宽度要大于其高度,则出现恶性现象的可能性较大。表面不光滑,不平整,很可能是恶性,或有恶变的可能。
二、凹陷型早期胃癌的鉴别诊断。
仔细观察凹陷癌肿细胞周围的粘膜皱襞情况,如果呈圆形或卵圆形的时候,良性龛影非常的少见。一般情况下,良性的溃疡龛影是呈直角形、火焰状,可以以此进行进一步的诊断鉴别检查。早期胃癌的特点是,向平面扩散,一般不会向纵深的部位蔓延,龛影周围粘膜皱襞会出现僵硬、中断,呈杵状。
希望通过以上对两种鉴别方法的具体介绍,各位朋友能够增加对早期胃癌疾病诊断鉴别的常识了解,生活中提高对胃癌疾病的预防意识。爱心提示,生活中一定要养成定期到医院作身体检查的习惯,更好的防范疾病的侵袭。
胃癌的鉴别诊断
胃癌的患者需要我们做到的有很多,比如说我们应该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这样我们才能取得胃癌患者积极有效的治疗,但是胃癌的患者还需要注意的就是了解自己的疾病发展趋势,比如说胃癌扩散了没有,这样我们才能确定疾病的治疗。
胃良性溃疡与恶性溃疡的鉴别十发重要,两者的鉴别有时比较困难,以下情况应当特别重视:
①中老年人近期内出现中上腹痛,出血或贫血;
②胃溃疡患者的临床表现发生明显变化或抗溃疡药物治疗无效;
③胃溃疡活检病理有肠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者,临床上,对胃溃疡患者应在内科积极治疗下,定期进行内镜检查随访,密切观察直到溃疡愈合。
周围粘膜:粘膜纹粗细一致、柔软、龛影四周有炎症性水肿引起的密度较低透明带,溃疡口部常显示1~2mm的透亮细影,即Hampton线 胃癌性浸润而隆起成结节状或息肉状,粘膜变厚而不规则、僵硬、皱壁中断,断端杵状、变尖、边缘毛糙、龛影无透亮区,也无Hampton线。
胃癌患者的治疗是建立在患者疾病的配合程度之上的,现在虽然医疗技术好了,但是我们在治疗胃癌患者的程度上并没有提高,很多人还是存在看病贵,看病难的现状,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首先做好胃癌预防知识的普及。
指标异常当心胃癌作祟
1、粪便潜血试验:
粪便潜血试验可检测到消化道的少量出血,粪便潜血试验阳性可见于:胃炎出血、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肠结核、溃疡性结肠炎、结肠息肉、肠道寄生虫感染等。患胃癌时,往往粪使潜血试验呈持续阳性。一般要求40岁以上的人每年做一次潜血试验,作为肿瘤检查。若阳性,则需要进一步检查找出原因。
2.血清肿瘤标志物:
胃癌常用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有:(1)癌胚抗原(CEA):CEA的升高常见于消化道肿瘤,但不是胃癌特异性的肿瘤指标,CEA升高也可见于其他系统的非肿瘤病变。单独检测CEA的特异性和准确性不高,常与CA19-9等其他肿瘤标志物联合应用。CEA可用于病情随诊,一般手术切除肿瘤和化疗后CEA会下降,肿瘤复发时会上升。(2)糖类抗原19-9 (CA19-9):CA19-9是一种与胰腺癌、胆囊癌、结肠癌和胃癌等相关的肿瘤标志物,又称胃肠道相关癌抗原。常与CEA一起用于鉴别胃部的良恶性疾病。部分胃癌患者血清CA19-9会升高,其阳性率约为55%。CA19-9和CEA一样,可以用来随诊观察胃癌病情,可作为判断胃癌疗效和复发的参考指标。
对于胃癌的检查和诊断,试验室的化验仅仅是一种辅助的检查手段,虽然各种生化指标有着各自的临床意义,但是必须结合胃癌的其他一些特殊检查,如X线钡餐榆查、内镜检查、组织活检以及病史、体征等,细胞学或病理检查是确诊胃癌的最直接的证据。
如何鉴别胃癌与胃溃疡
胃癌中年以上多见,而胃溃疡则多发生于青年人。
临床表现:胃癌的疼痛多无规律性,腹痛可急可缓,开始仅为上腹饱胀不适,餐后更甚,继之有隐痛不适,偶呈节律性溃疡样疼痛,但这种疼痛不能被进食或服用制酸剂缓解。
患者常有早饱感及软弱无力。
常同时伴有纳差,厌食,体重减轻,制酸药及抗溃疡治疗效果欠佳或无效;而胃溃疡的疼痛呈慢性过程,周期性发作,发作与自发缓解相交替,上腹痛呈节律性,进食后或服用抗酸药后能缓解,抗酸药或抗溃疡治疗效果较好。
大便隐血:胃癌患者大便隐血试验常呈持续阳性。虽经内科一般治疗,隐血不易消失;而胃溃疡患者大便隐血试验在活动期呈阳性,经治疗后可转阴性。
血象:胃癌患者贫血经治疗不易纠正,尤其是晚期有多部位转移,影响骨髓造血功能。可引起再生不良性贫血,而胃溃疡患者的贫血经治疗后可以纠正。
血沉:胃癌患者血沉因全身情况恶化而增快,胃溃疡患者血沉—般正常。
胃液分析:胃癌患者胃液分析呈低酸或无酸,而胃溃疡患者胃液分析呈正常或偏低。
胃镜检查:是鉴别胃癌与胃溃疡最佳的检查方法。良性溃疡内镜下多呈圆形或椭圆形,也有呈线形,边缘光整,底部覆有灰黄色或灰白色渗出物,周围黏膜可有充血、水肿,可见皱襞向溃疡集中。胃癌或者恶性溃疡的内镜特点为:
①溃疡形状不规则,一般较大;
②底凹凸不平、苔污秽;
③边缘呈结节状隆起;
④周围皱襞中断;
⑤胃壁僵硬、蠕动减弱。
对于胃癌及胃溃疡的诊断,活组织检查可以确诊,但必须强调,对于怀疑胃癌而一次活检阴性者,必须在短期内复查胃镜进行再次活检;即使内镜下诊断为良性溃疡且活检阴性,仍有漏诊胃癌的可能,因此对初诊为胃溃疡者,必须在完成正规治疗的疗程后进行胃镜复查,胃镜复查溃疡缩小或愈合不是鉴别良、恶性溃疡的最终依据,必须重复活检加以证实。
X线钡餐检查:对胃镜检查有禁忌或不愿接受胃镜检查者,可用X线钡餐检查。胃癌患者可发现恶性溃疡影像或肿块。
边缘不齐,直径大于2.5厘米;而胃溃疡者定影小,突出于腔外,直径小于2.0厘米。
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鉴别
诊断
1.上述消化不良的症状在1年中持续半年以上。
2.内镜检查无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的溃疡,糜烂和肿瘤性病变,也无这类疾病病史。
3.B超,X线,CT,MRI和有关实验室检查排除了肝,胆,胰腺疾病。
4.无精神病,结缔组织病,内分泌和代谢疾病及肾脏病存在。
5.无腹部手术史。
鉴别诊断
1.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的症状与体征均很难与FD鉴别,胃镜检查发现胃黏膜明显充血,糜烂或出血,甚至萎缩性改变,则常提示慢性胃炎。
2.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的周期性和节律性疼痛也可见于FD患者,X线钡餐发现龛影和胃镜检查观察到溃疡病灶可明确消化性溃疡的诊断。
3.慢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多与胆结石并存,也可出现上腹饱胀,恶心,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腹部B超,口服胆囊造影,CT等影像学检查多能发现胆囊结石和胆囊炎征象可与FD鉴别。
4.胃癌:胃癌的早期常无特异的症状,只有胃镜和病理检查才能发现,但随着肿瘤的不断增长,影响到胃的功能时会出现消化不良的类似症状,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或不适感,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但胃癌的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会同时伴有消瘦,乏力,贫血等提示恶性肿瘤的所谓“报警”症状,通过胃镜检查及活组织病理检查不难确诊。
5.其他 FD还需与其他一些继发胃运动障碍疾病,如糖尿病胃轻瘫,胃肠神经肌肉病变相鉴别,通过这些疾病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与体征一般可作出鉴别。
胃癌如何鉴别诊断
1胃良性溃疡:与早期胃癌较难鉴别,一般靠胃镜下活检鉴别。
2胃息肉:往往有蒂,胃镜若见表面光滑常为良性,若较大且表面有坏死也可能癌变,需活检鉴别。
3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占胃恶性肿瘤0.5%~8%,多见于青壮年,好发胃窦部,临床表现与胃癌相似,约30%~50%的该病患者呈持续性或间歇性发热,钡餐检查可见弥漫胃粘膜皱襞不规则增厚,有不规则地图形多发性溃疡,溃疡边缘粘膜形成大皱襞,单个或多发的圆形充盈缺损,呈“鹅卵石样”改变。胃镜见到巨大的胃粘膜皱襞,单个或多发息肉样结节,表面溃疡或糜烂时应首先考虑为胃淋巴瘤,活检多能鉴别。
4胃间质瘤:占胃恶性肿瘤0.25%~3%,多见于老年人,好发胃底、体部,呈半球形或球形,表面粘膜经常正常,但也可因缺血出现大溃疡。无溃疡时往往活检阴性即未见瘤细胞,超声内镜可协助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