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身高基因不只是影响

身高基因不只是影响

身高基因不只是影响身高德国糖尿病研究中心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研究中发现,高个子患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的风险较低,但患癌和死亡风险较高。流行病学数据显示,身高每增加6.5厘米就会降低个体患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6%,但却会增加4%的患癌风险。研究人员认为,身高对常见特定疾病引发的死亡率有重要影响,但这与机体胎脂肪含量及其他可调控因素之间并无关联,最大的可能是通过基因机制调节身体的代谢并影响身高。

身高基因还影响什么身高基因并不只是决定和左右人的身高,而是与人的其他疾病和健康有关联。这再一次证明,生物学形状是多基因决定的。反过来,一种基因或一种类型的基因又有不止一种生物学功能,而是有多种或很多种功能。

德国糖尿病研究中心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研究中发现,高个子患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的风险较低,但患癌和死亡风险较高。流行病学数据显示,身高每增加6.5厘米就会降低个体患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6%,但却会增加4%的患癌风险。

研究人员试图通过饮食因素、基因和其他机制来解释这种相关性。研究人员认为,身高对常见特定疾病引发的死亡率有重要影响,但这与机体胎脂肪含量及其他可调控因素之间并无关联,最大的可能是通过基因机制调节身体的代谢并影响身高。

英国《柳叶刀·肿瘤》杂志的一篇文章解释了身高与癌症的关联性。身高与患10种常见癌症的几率之间存在联系。以女性为例,以153厘米为界,身高每超出10厘米,患其中一种癌症的相对风险就增加16%。如果说女性一生中患乳腺癌的绝对风险是8%,那么就意味着身高(比153厘米)超出10厘米的女性患癌的风险为9.28%。这说明身高与癌症反向作用。

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称,个头越高的人患冠心病心脏疾病的风险越低。迄今为止,人们对基因影响身高所知的原理在于,身高是多基因决定的,可以遗传,并且身高基因主要是通过影响骨骼的生长发育而影响身高。但是,研究人员却难以弄清多基因是如何影响身高的。

不过,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雄性生殖细胞精子中的某种基因与身高有特殊的关系。当然,这只是初步的研究,未来,研究人员希望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来阐明SPAG17基因为何会影响骨骼发育从而影响身高的,并且需要在人体细胞中研究这些情况,以确定是否SPAG17基因的缺失或沉默除了会造成不育外,还会真的造成身材矮小。

孩子身高遗传父亲还是母亲一般来讲,个子高的父母生的孩子也是高个,个子矮的父母生的孩子也是矮个,但是遗传对身高的影响不超过80%,据统计,孩子的身高,从父亲那里遗传35%,从母亲那里遗传35%,剩下的30%决定于环境,与这个数字相应,高个子的父母生下的孩子70%的概率是高个,相反,矮个子的父母生下的孩子70%是矮个。

孩子怎么才能长高首先,饮食结构最重要。

要想长高个,从孩子4个月左右开始,就要帮助他们和挑食、偏食的坏习惯做斗争。只要不是会引起过敏的食物,就应该多吃,鼓励他们摄入粗细搭配的多种食物,多补充优质蛋白,多吃蔬菜、水果、多补充一些微量元素,鼓励孩子多喝奶,多吃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男孩子的食量不应低于父亲,女孩子则不低于母亲。此外,要保证吃好早餐,早餐量宜相当于全日量的1/3;少吃零食,喝清淡饮料,控制食糖摄入,因为甜食特别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其次,抓住运动黄金期。

不同年龄的孩子选择的运动是不一样的。两三岁的孩子,我们不主张做大运动量,主要是爬、跑、走路,带有一定的趣味性,小孩容易坚持。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五大运动对长个是特别有利的,可以多多练习。

哪些因素影响身高

一、影响身高的6要素

1、遗传:具有影响身高的绝对权利

虽然人类至今还不能明白遗传的秘密,但在身高这一点上,遗传具有“绝对权利”。孩子的家族遗传史是影响他成年身高要素中的NO.1。看一看父母的身高、体型,评估一下孩子的生长发育状况,大概就能够知道他成年后的身高了。

2、营养:两个要素:健康和全面

营养的重要性勿庸质疑,如果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得不到全面均衡的营养供给,换句话说,如果他的食物摄取不是健康的、全面的,那他就不会得到正常的生长发育。要做到这一点其实很困难,因为父母们们不可能像一个营养师那样为孩子制定标准的营养食谱,但需要注意的是,父母在为孩子提供的食物上,至少应该是健康的。

通常暴露出的问题是,父母为了阻止孩子变成“胖墩儿”而限制他的食量(婴儿不管多胖,都不应该采用限制级食谱)。还有,过多的果汁或者碳酸饮料也会干扰孩子的食欲,从而减少他对营养元素的吸收。

3、生理条件:同时还要当心药物的副作用

有些孩子出生时即伴有某种严重的生理疾病,假如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就会阻碍生长发育。最常见的有:肠胃系统失调,如腹腔疾病;食物过敏;甲状腺问题;激素分泌缺乏;心脏、肾或肝脏疾病;或者某种染色体异常等。另外,还要警惕的一点是某些药物在治疗疾病过程中的副作用,也会阻碍发育,如利他林和其他刺激性药物在治疗ADHD的过程中,已经被发现对发育的影响。所以,如果需要服用某种特殊药物,一定要谨慎选择药方和药量。

4、锻炼:当不是所有的运动项目都有效

常规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骨骼和肌肉强壮,从而促进生长。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体育活动都对身体发育有利,如果你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尽可能的范围内长得更高,就要避免让他从事一些特殊项目,如体操、跑步等,这些项目不但会阻碍身体长高,而且还容易导致对骨骼的伤害(如果你想培养一个体育明星就另当别论了)。

5、睡眠:注意睡眠质量

睡眠看起来与身高无关,其实关系重大,大约有70%~80%的生长激素是在睡眠中分泌的,所以,一定要保证孩子的睡眠时间充足,并且睡眠质量高。

6、情感:快乐的孩子长得高

一个生活在爱的包围中,并且整日快乐的孩子,与一个生活环境较糟,终日郁郁寡欢的孩子相比,前者达到最大生长潜力的机会要大得多。情感忽视和过度的紧张焦虑都会阻碍身体的发育。虽然研究这一学说的学者并不多,但情感因素对身体发育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得到重视,就如同营养元素被重视一样。

二、抓住孩子生长黄金时期的9个小秘密

1、读懂长高的信号

孩子究竟会在什么时候身高急速往上蹿?有两个信号可以告诉你。第一个信号是孩子的胃口大增,食欲非常旺盛,这说明他要长个儿了。第二个信号是孩子的鞋子突然变小,这也是长个儿的一个信号。因为孩子通常是从下往上蹿个儿的:脚变大后,腿也会变长,然后手变大、胳膊变长。

2、长得快,营养素补充一定要跟上

处于生长发育中的孩子,需要不断地从食物中得到各种营养成分,而长得快的孩子因为体内的新陈代谢相对旺盛,所以对营养素的需求相对更高。另外,孩子长得快,也就意味着骨骼的形成会明显比同年龄的孩子要快,因此对组成骨骼的重要成分钙的需求也就更大,而为了保证钙的吸收利用,维生素D的需求也会相应加大,同时骨骼的形成还牵涉到磷、锌、维生素A、维生素C等相关的营养素。

3、睡前奶是关键

奶类是钙的主要食物来源,而钙是孩子骨骼生长的基础原料;奶类还具有促进睡眠的作用,因此睡前喝一杯奶能促进孩子身高增长。但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已经超过3 岁,最好给他选择低脂的奶类,因为全脂牛奶中的饱和脂肪含量较高,孩子长期、大量饮用全脂奶,容易引起胆固醇过高。因此,应该养成孩子喝低脂奶的习惯,这样既能保证钙的摄入量,同时又能减少饱和脂肪的摄入。

4、适当的摄入肉类

肉类,特别是牛肉和瘦猪肉中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锌,是人体锌的主要来源。锌对孩子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人体内许多重要的参与新陈代谢的酶含有锌,锌是保持这些酶的活性所必不可少的。

锌在生长激素的合成中也有重要作用,因此缺锌孩子的发育明显落后于正常儿童,并且往往表现为身高不足。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时期的孩子,每天的膳食中要含有适量的肉类,以保证优质蛋白质和锌的供应,此外肉类中的铁含量也明显高于其他的鱼、禽、蛋类等动物性食物。

5、保证充足睡眠

人体下丘脑分泌生长激素在一天24小时内不是均衡的,其分泌量在睡眠状态下明显高于觉醒时,并且主要是在深睡眠中分泌。良好而充足的睡眠有利于生长激素的分泌,而睡眠不足或各种睡眠障碍则都可能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从而影响到孩子身高的增长。因此睡得好能促进孩子长个儿。

一般来说,孩子年龄越小所需要的睡眠时间就越长。新生儿每天要睡20个小时左右,2~6个月的婴儿每天要睡15~18个小时;6~18个月每天睡13~15个小时;18个月~3岁的孩子每天睡眠时间为12~13个小时;学龄前的儿童每天睡11~12个小时,而学龄期的儿童仍然需要保持9~10个小时的睡眠时间。

当然,孩子每天到底要睡多少个小时,这中间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所以,充足的睡眠并不一定完全以时间来衡量,重要的是看孩子入睡是否容易,睡眠是否安稳和深沉,醒来时是否精神饱满、情绪高涨。

6、长得太快,未必就好

孩子长得慢,家长一般都着急,忙着带孩子去看医生。而孩子长得比同龄孩子高,特别是父母个子不高,孩子却长得又高又大,很多父母都感到很骄傲,认为自己的孩子将来肯定能长大个儿。其实,孩子个儿长得过快未必就表示他将来是大个子。因为过早发育有可能意味着过早停止发育,最终身高反而不理想。

7、别让肥胖影响长个儿

过度肥胖会影响孩子长个儿。通常肥胖的孩子一开始表现为生长比较快,身高和体重都超过同龄的孩子,给人肥胖的孩子个头高的感觉。但肥胖的孩子往往也比较早就停止了生长,他们的最终身高并不比同年龄的伙伴高,甚至还可能更矮一些。这是因为肥胖是诱发儿童性早熟的重要原因之一,性早熟可以使骨骺闭合提前,所以一开始肥胖的孩子似乎身高增长很快,但最终身高反而受影响。

8、要想长得高,请远离反复呼吸道感染

孩子在患病期间,通常吃得不多,营养摄入本身就减少了,加上发烧又使能量消耗增多,致使体重不增甚至下降。而体重生长的恢复与病程长短、疾病严重程度及患病的频率有关。如果呼吸道感染反复发作,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赶上生长时,又遭受新的打击,使机体的营养状况和抵抗力进一步下降,时间长了,就会明显影响孩子身高的增长。

9、激素治疗要辩证对待

长期大量口服激素,会影响钙、磷的代谢,导致骨质疏松,抑制骨骼生长及蛋白质合成,从而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但是家长也不用因此而谈激素色变。因为现在医生给儿童用激素时都比较注意尽可能小剂量、局部使用,与全身使用激素不同。所以,只要规范使用激素药,是不会对孩子的生长发育造成明显影响的,家长不必有“恐激素”心理。

影响身高的因素

(1) 身高与成熟早晚有关

成熟年龄的迟早会影响急速成长的身高。一般是急速成长现象发生较早的人,就较快达到终止点;较晚发生的,也较晚达到其终点。

尤其是早熟的少女不再长高的时间段,然而对于晚熟的少女来说,她们还是在不停的长高。因此,晚熟的少女就比较高。身高长得最快的时期是青春前期。

女孩在月经初潮的前一年,身高的增加可以达7~8厘米,而男孩的身高增长的巅峰期是青春期头一年,约13~14岁,身高增加可达10~12厘米。

(2 )身高与营养有关

从某种意义上说,身高是营养物质(特别是蛋白质)“堆砌”起来的。构成人体的蛋白质的物质有5~10万种,组成这些蛋白质的8种必需氨基酸要靠食物供给。

如果食物能提供足量的8种必需氨基酸,就能加速蛋白质的合成,有助于全身各组织器官的生长发育,特别是骨骼和骼软骨的生长发育。

对于学龄前儿童的试验表明,每餐面包中增加0.5克赖氨酸的实验组的身高体重显著超过其他儿童。

骨骼,尤其是下肢和脊柱,在发育期新陈代谢最旺盛,这就需要丰富的营养供给。

饮食中的高蛋白质,尤其是动物蛋白质和钙、磷、维生素等无机盐类食物,如瘦肉、禽蛋、牛奶、鱼类以及各种促进新陈代谢的维生素B族、E族,豆类、杂粮及新鲜水果 、蔬菜等所含营养成分,都有助于骨骼的充分发育,即骨骼的增长、增粗、增宽和骨皮质增厚。

(3) 身高与睡眠有关

生物学家研究内分泌腺分泌规律时发现,对少年儿童来说,睡得好长得高。

身高的增长,取决于骨骺的不断增长,而骨骺的生长又受内分泌腺的控制。控制身高的内分泌激素主要有脑下垂体分泌的生长素、黄体化激素和性激素,其中生长激素作用最显著。

生长激素的分泌有其明显的规律性,即白天分泌较少,夜晚睡眠时分泌较多。

研究人员发现,青春期是生长激素和雄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时期。生长激素的主要功能是使四肢骨骼增长;雄性激素则使骨骼增粗,更结实。这两种激素的分泌在睡眠中尤其旺盛, 所以青少年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每晚至少要睡足8个小时。

(4) 身高与遗传有关

据研究,人体的最终身高75%取决于遗传因素。

也就是说,在一般情况下,父母身材高,子女身材也高;父母身材矮,子女身材也矮。但是,父母身高不是影响子女身高的唯一因素,外在因素即环境条件对身高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外在因素主要是指营养、生活习惯、体育锻炼等。

(5)身高与体育锻炼有关

据调查,一年的体育锻炼就能使男孩子的身高比不锻炼的同龄者多长1~2厘米,女孩子多长2~3厘米。

经常锻炼的小学生比不锻炼者高5厘米左右。体育锻炼所以能促使身材长高,一是能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二是加强了骨细胞的血液供应,有利于提高骺软骨的增殖能力,三是对骺软骨的增殖有良好的刺激作用。

据研究,运动以后生长激素分泌明显增加,同时,运动还会锻炼肌肉、骨胳,使之更加健壮。

因此,国内外研究者一致肯定:运动有助于长高。

专家建议,运动特别有助于孩子长高。训练会增加关节、韧带的柔韧性,有助于身高发育。

(6)身高与精神因素有关

研究发现,精神上受过严重创伤的孩子生长发育迟缓,甚至停滞。

这是因为不良情绪会影响脑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轻者影响身体发育,重者导致各种疾病。

因此,忧伤和郁闷不仅会使儿童少年易患各种疾病,而且影响生长发育,甚至出现“未老先衰”的现象。

孩子长高的三个黄金期

第一阶段:0-7岁是孩子比较好动的时机,宝宝的好动对骨骼具有锻炼作用。

第二阶段:7-12岁这个年龄段身高增幅对最终身高的影响为30%。

第三阶段:12-18岁身高增幅对身高影响则下降为20%。

12岁左右,女孩身高基本定型,男孩到了14岁身高就基本定型了。因此,3-12岁是孩子长高的最佳阶段。在这一阶段,家长要把握时机给孩子补充营养,鼓励孩子多锻炼身体!

蛙泳和自由泳哪个锻炼效果好 游泳长高几个月见效

因人而异。

游泳在水下压强的作用下,可以促进人体细胞生长,从而具有一定促进人体长高的作用,但置于多久长高,这是因人而异的。

人体的身高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基因、饮食以及生活中习惯等,其中基因占的比率最大,对于先天性身高基因好的人来说,游泳长高效果明显,但基因不高的人,游泳长高效果是不明显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孩子长高和遗传有关

孩子身高由谁决定

很多人都认为孩子的身高取决于父母的身高,而父母的身高则是取决于上一辈人的身高,这也就是大家所理解的遗传现象。既然我们知道身高与遗传有关系,但究竟有多大关系呢?那就让我们来了解了解吧。

遗传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是生物按照亲代所经历的同一发育途径和方式,摄取环境中的物质建造自身,产生与亲代相似的复本的一种自身繁殖过程。简单地说,就是生命在世代中延续的一种现象。

为什么孩子有的地方像妈妈,有的特点像爸爸?因为遗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孩子长得究竟更像谁多一些呢?那就看孩子携带的染色体中的显性基因是爸爸多一些还是妈妈多一些喽。例如大眼睛相对小眼睛而言是显性遗传,长睫毛也是显性遗传的。大耳朵是显性遗传,小耳朵是隐性遗传。

那么孩子的身高又是遗传了谁呢?身高属于多基因遗传,决定身高的基因不止一个,而是由多个基因控制的。父母对孩子身高的影响,要看他们形成的性细胞(精子和卵子)中贡献出来的有效基因的多少,而不是简单地看他们表现出来的身高。孩子身高35%来自爸爸,35%来自妈妈,其余30%则是靠后天努力。相同概率情况下,也有可能是二者的自由组合,或者更好,或者也有可能更坏,归根结底就是先天性对身高来说具有很大的偶然性!

从篮球明星看遗传因素对身高的作用

在一般情况下,父母身材高,子女身材也高;父母身材矮,子女身材也矮。根据遗传的特性,可按照相关公式预测孩子的身高,但是这些计算公式并非就是孩子的命定身高,而只是一种遗传趋势。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父母都不高,孩子却“出类拔萃”,这可能是父母均把身材的高基因传给下一代,出现孩子身高远远高于父母的现象。

众所周知的高个子姚明身高有2.26米,而他的父亲身高2.08米,母亲身高1.88米。我们按照身高预测公式计算,得出姚明身高最高是 2.13米,但实际上他的身高比这个数字高出14厘米。而篮球运动员穆铁柱同样身高有2米多,但其儿女身高却与常人无太大差别。这些案例都可以说明,孩子的身高有可能是父母双方同时将高基因或者矮基因传给了后代,也可能是父母的高矮基因混合之后遗传给了后代。

父亲影响身高,母亲决定胖瘦

姚明夫妇都是超高身材,所以他的女儿才3岁就已经1.1米了!那孩子的身高到底是遗传爸爸多一点,还是遗传妈妈多一点呢?

如果你对自己的身高或胖瘦不满意的话,可以从父母身上各自找到确切的答案。英国一项研究发现,父亲通常影响孩子的身高,而母亲则通常决定了孩子的胖瘦程度。初步的研究结果显示,父亲越高,他的子女在出生的时候也就越长;至于孩子身体的胖瘦情况主要是由母亲的身体肥胖指数决定的。虽然婴儿刚出生时身体的大小最初主要取决于生他的母亲的身体大小,但研究已经证实,父亲的身高对婴儿有着明显的影响,高大的父亲通常有着更长、更重的婴儿。

美国NBA篮球明星中,麦蒂的女儿10岁时身高已近1.7米,科比的大女儿10岁时身高也将近1.6米。而在NBA球星中遗传父亲身高基因的球星千金并不少,她们的身高都已经接近或超过她们的母亲了。

“妈矮矮一窝”有无科学依据

俗话说:“爹挫挫一个,妈矮矮一窝。”于是很多个子不高的妈妈就非常担心——自己的身高会不会影响到孩子呢?

这种说法过分地把遗传的责任全部推在了妈妈的身上,认为后代的身高与妈妈有着更大关系。其实,把身高问题单纯地归结到爸爸或妈妈单方面,都是不正确的。

当然现实生活中还存在其他错误的观念,我们需要对此进行纠正。

误区一:父母高,孩子一定高

虽然身高和遗传有紧密的关系,但遗传给后代的只是一个身高范围,个体有差异。因此孩子的最终身高是遗传和后天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只是决定了孩子的生长空间,但能否得到充分发挥,还受到非常多的外在因素的影响。父母高,孩子不一定就高!

误区二:遗传的矮基因不可改变

父母身高都不高的孩子依然有长高的可能,这符合人类进化的规律,所以父母个子不高,也可在孩子成长发育期内,采用科学的长高方法,比如在运动、饮食、睡眠等方面做好工作,让孩子有机会长得更高。所以父母不高不代表孩子一定不高。

我们现在可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拥有再好的遗传基因,如果没有后天的科学饮食和运动加以强化,个子也不会长高;即使遗传了矮个子基因,但是合理利用环境因素也可以促进孩子长高。作为父母既要为孩子创造好的先天条件,也要为孩子营造出好的后天环境,让孩子能赢在起跑线上。

隔代遗传到底有没有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父母的各种长相与特征开始在孩子的身上显现出来,比如眼睛像爸爸,脸型像妈妈。但是有些孩子既不像爹,也不像妈,反而像爷爷奶奶或者舅舅姑姑等。

案例一:孩子长得和奶奶越来越像了。这就奇怪了,孩子父亲的外貌、身高都随爷爷,和奶奶不怎么像,怎么到孙子这儿,长得不像爸爸,也不像妈妈,反而像奶奶呢?

这就是“隔代遗传”惹的祸!所谓隔代遗传,指一家三代人中,第一代和第三代出现类似的表征,而第二代则未出现该表征的现象,是遗传、表观遗传及数量遗传共同作用的结果。

放到这个家庭的案例上,就是爸爸携带着其父母(爷爷奶奶)各自的遗传基因,但其爸爸的遗传基因为表观遗传,在外貌上占据了优势,因此爸爸像爷爷,但奶奶的基因遗传给了自己的孩子,只不过没有表现出来,到了第三代,也就是孙子这一代,这部分隐藏的基因变成了表观基因,这就是孙子长得和奶奶比较像的原因了。

案例二:夫妻两人个子都不高,可是才过14岁的儿子个子已经超过父母了,纵观双方家族,父亲这边,他的父母个子都不高,几个兄弟姐妹的个子也差不多;母亲那边,外公外婆个子一般,只有孩子的舅舅长得很高,超过1.8米了,看来孩子像舅舅一样长得高。为什么孩子的身高会随舅舅呢?

有句俗话:“养儿像舅舅,生女像家姑。”这就说明,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孩子身高能长到多少,来自父母的遗传因素占了七成,而剩下的三成,是由后天的营养和锻炼等方面决定的。对于孩子身高随舅舅的例子,只能用隔代遗传和基因突变来解释。

母亲和舅舅同有一条来自外婆的X染色体,而在母亲体内还有一条来自外公的X染色体,这时往往一条染色体表现为显性基因,另一条染色体表现为隐性基因。而外甥体内的Y染色体来自父亲,来自母体的X染色体具有同舅舅相近的性征,这条染色体表现为显性基因时,外甥和舅舅就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案例中的外甥身高随舅舅。

根据隔代遗传的定义,从基因上讲,人甚至可以回到原始人的样子,这种情况有过,称为“返祖症”,但这个概率很小。所以孩子长得像爷爷或奶奶是很正常的。

从生物学上讲,基因决定蛋白质的组态,但蛋白质又决定人的体态,包括面部型态和身型步态,所以我们常常说某人长得像爸爸或妈妈,但是爸爸的基因是来自孩子的爷爷奶奶的,孩子的基因有一半是来自父亲的,这样小孩长得像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就不奇怪了。基因有隐形和显性之分,孩子长得像爷爷奶奶,说明家族基因在孩子的父亲身上没有显示出来,表现的是隐形性质,而在孩子身上又表现出来了,说明是显性性质,所以孩子长得像祖父母。

孩子长高吃什么 先天为遗传,后天靠「饮食」

年龄层19~30岁之男性与女性平均身高分别为172.4公分和159.7公分,而从许多统计数据显示,身高发展对于生活各方面都有部分影响,大家对于「长高」这件事,都希望能达到一定的标准,但关于身高发展其实与基因遗传及从小的饮食习惯有很大的关联性。

在坊间时常可以看到产品为「转骨药方」,或是电视节目介绍藉由增高运动伸展筋骨,帮助小朋友在青少年的黄金长高阶段,给予最有力的辅助促进身高发展。因为诸如此类的行销手法,强调长高发展的重要时间性,使我们都以为身高发展仅须要注重某些阶段的营养补充就足够,或是在关键时期给予良好的刺激,即能瞬间使身体长高。但从许多研究指出,小朋友的身高其实在胎儿时期,父母亲所给予的先天遗传基因就已决定70%的发展可能。其余的影响因素包含有许多种后天养成的影响,如:日常饮食、睡眠时间、生活作息、运动、情绪等,皆会影响到我们的身高发展。

以后天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来说,「饮食」是影响孩子身高发展最多的重要因素,但是家长往往会因为重要长高阶段,而忽略饮食营养摄取或补充应从小开始建立。其实小朋友的身高发展并没有所谓哪些阶段特别重要,或是哪些阶段就不重要而区分,因为幼儿身高发展为成长过程中持续性的发展进程,倘若家长希望小朋友能长得高,应该要让小朋友在每个成长时期都有足够的均衡营养,再去搭配促进身高发展的营养补品、补充剂,或做其他的身体刺激才能达到预期的加乘效果。另外每个时间阶段所需要注意的问题不一样,家长应该要为宝宝准备充足且丰富的食物营养,才不会有东西吃得比别人多,但就是长不高,且还会有「横向发展」的状况发生。

男生什么时候停止长高 影响身高的因素有哪些

1、男女身高分别有79%和92%属于遗传因素的作用。

2、营养水平也是影响身高的关键因素,青春期身高的增长需要多种营养的补充,如果蛋白质,矿物质等营养素不能满足机体要求,身体则不能更好的发育,从而影响身高。

3、激素的分泌也是影响身高的关键因素,生长激素是骨骼生长,机体发育的关键,如果生长发育期机体各腺体分泌激素不平衡,很易导致身高发育不正常。

4、慢性疾病,营养不良,贫血,内分泌失调等疾病也是影响身高的因素。

影响孩子增高的因素

1、先天遗传基因

在身高这一点上,遗传有着“绝对的权利”。孩子的家族遗传史对他成年身高的影响,是排第一位的。观察父母的身高、体型,评估一下孩子的生长发育状况,大概就能够知道他成年后的身高。

2、核心营养缺乏

决定身高的因素中遗传基因只占三分之一,后天的环境条件占三分之二。而在后天的条件中,赖氨酸、锌、钙等核心营养又是最关键的。而在后天的条件中,赖氨酸、锌、钙等核心营养又是最关键的。赖氨酸是生长介素分泌很有效的促进剂;锌直接参与DNA复制;钙不但是骨骼牙齿的主要功能成分,也是人体内钙的储藏库。

3、睡觉晚或睡眠不好

大量的调查研究已经证实:个子矮的少儿所分泌的生长素量远较正常儿少,而且相当一部分的孩子是由于夜间睡眠不足所致。生长素在睡眠时分泌旺盛,晚上9时至次日上午9时所分泌的生长素数量是白天12个小时的3倍,特别是在晚上9时入睡后的70分钟,可出现一个分泌高峰。

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人长高吗

1 可以选择经常和同学一起去打篮球,不要因为身高原因而不接触这项运动,打篮球可以自然拉伸脊柱。如果长时间锻炼坚持打篮球的话一段时间下来会有可能长高的。

2 根据你的描述,你才17岁还是处在在发育阶段,可能你只是比同龄人发育比较缓慢而已,也许过一段日子你就可能会长高。

3 到现在为止暂时还没有什么药物能保证可以让人长高的,所以那些广告做的天花乱坠满天飞的,切勿相信,上当受骗,不仅钱损失了,还有可能因为服了药而对身体造成伤害。

注意事项:

人的身高很大一部分是父母基因决定的,女生的身高基本上是父母平均值-5,男生则反之是父母平均身高+5

影响宝宝身高六大因素必知 六大影响身高之原因

遗传是众所认定影响身高的绝对原因,也可以说是第一个影想要素,由小孩的爸妈身高与体型或家族状况,能够大略推测及评估出孩子未来的发育身形状态。

营康营养的重要性不容置喙,若孩子的成长阶段里,无法得到充足均衡的营养供给,就无法得到一般正常的成长发展。所以,父母要为宝宝把关所食用的物品,别让孩子接触过多影响身材的食品。

若宝宝在出生时即患生理问题,又没有获得妥善治疗,则会影响生长发育。此外,有某些药物在治愈病症的过程里会有副作用,也会妨碍生成长,所以若要服用特殊药品,务必慎选药方以及药剂量。

温馨提醒:肠胃系统失调、食物过敏、甲状腺亢进、激素分泌缺少、五脏器关疾病或者染色体异常等等生理性的病因,都会影响到身高。

一般正常的体育活动能够增进骨骼与肌肉健壮,进而提升成长能量。但并非所有运动皆对身材发展有利。假若父母期望小孩能够于可能的范围里长得更高大,则要避免让孩子从事特殊活动。

温馨提醒:体操、跑步等等运动项目,不仅会影响身高,也很容易造成骨骼的损害。

睡眠其实影响身高发展,约有80%成长激素于睡眠时产生,意即大概有70%~80%的生长激素是在睡觉时分泌。所以父母要让孩子的睡眠时间足够,而且要照顾睡眠品质。

情感忽略和紧张焦虑过度皆会影响身体的生长发展。一位被爱包围且整天快乐的孩子,与一位生活环境较糟且成天郁郁寡欢的孩子相较,前者成长的潜能状况好了许多。

怎样让孩子突破遗传因素长高

身高、体重指标,不但反映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状况,而且与身体各组织器官的发育相吻合。身高是对人体纵向各部分的长度与比例而言,原于人体的纵向生长,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较大。男性在20~24岁、女性在19~23岁,四肢长骨和脊椎骨均已完成骨化,身高就停止增长了。

影响身高的因素很多,如遗传、营养、体育运动、环境、生活习惯、种族、内分泌、性成熟早晚(初潮年龄18岁比11岁者平均高出5厘米)、远近亲婚配、医学进步等等。

孩子的身高基本上是受父母基因的影响,不过孩子的身高同样离不开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营养、运动等等,作为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长高一点,那孩子的身高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首先是营养

营养与身高有密切的关系,除了鱼、肉、蛋、蔬菜、水果外,我提醒妈妈们:牛奶是特别好的“增高剂”。牛奶是不可多得的天然健康食品,富含优质的蛋白质,而生命是蛋白质存在的基本形式。

以前日本人个子不高,1954年日本通过立法,强调牛奶必须成为学生营养午餐的一部分,在提供学生午餐的同时提供200毫升的牛奶。20世纪60年代,日本为提高民族素质和人口质量,提出“让一杯奶强壮一个民族”的口号。

从那时起日本的少年儿童,每天喝一杯奶成为时尚。今天,日本人体质的改善令世人瞩目:平均身高比上一代增加11厘米,体重增加了8公斤,并成为世界上预期寿命最长的国家之一,被国际公认为“人类体质发展的奇迹”。

第二是充足的睡眠

老人说“孩子是一边睡觉一边长个”,有道理。医学研究表明,对一个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的少年儿童来讲,身体发育状况的好坏,与睡眠质量的好坏有密切关系。

相关推荐

影响孩子身高的因素是什么

第一、保证睡眠时间 人的生长激素主要是在睡觉时分泌。因此,正在发育的少儿一定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这非常有助于身体的增长。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合理安排时间,不要因为玩或过度的学习影响正常、充足的睡眠。可以睡觉前喝一袋热鲜奶,促进睡眠也生长激素的分泌。 第二、补充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是骨骼生长的重要物质,尤其是钙镁锌这三种矿物质,是骨骼组成的主要物质。可以多吃微量元素丰富的动物内脏、鱼类、坚果类食品,以及富含锌的食物有肉类、肝脏、海鲜(特别是牡蛎)、蛋及小麦胚芽等。 第三、预防早熟 要考虑孩子的承受能力,避免过多食用

卧推会影响身高身高受什么影响

个人的身高80%已经由基因决定了。其余的影响因素才是营养、运动、睡眠和身体健康与否。 因此我们大部分人的身高其实取决于遗传,而其他方面只需保证营养充足,积极运动促进身体发育,保证睡眠充足,身体不因疾病影响发育即可。

影响宝宝身高的因素

1、营养 身长是头、脊柱和下肢的总和,是反应骨骼,特别是长骨生长的重要标志。当宝宝营养不能满足骨骼生长需要时,身长增长的速度就会减慢。与骨骼生长关系密切的营养素有维生素D、钙和磷。碘和锌不足,也会造成宝宝个子矮小。 2、睡眠 脑下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是刺激宝宝生长的重要激素。人体生长激素的分泌一天24小时内是不平衡的,其分泌量睡眠时高于觉醒时。睡眠不足会影响宝宝长个儿,一般初生儿每昼夜睡眠要求20小时,2-6月,为15-18小时;6-18月,13-15小时;18月-3岁,12-13小时;3岁-7岁,11-

影响宝宝身高的因素

1、营养 身长是头、脊柱和下肢的总和,是反应骨骼,特别是长骨生长的重要标志。当孩子营养不能满足骨骼生长需要时,身长增长的速度就会减慢。与骨骼生长关系密切的营养素有维生素D、钙和磷。碘和锌不足,也会造成孩子个子矮小。 2、睡眠 脑下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是刺激孩子生长的重要激素。人体生长激素的分泌1天24小时内是不平衡的,其分泌量睡眠时高于觉醒时。睡眠不足会影响孩子长个儿,一般初生儿每昼夜睡眠要求20小时,2-6月,为15-18小时;6-18月,13-15小时;18月-3岁,12-13小时;3岁-7岁,11-

影响婴儿身高的因素

宝宝长得高或不高,可能影响的因素可是有好几种呢!爸爸妈妈们来了解一下吧! 一、遗传因素 宝宝的身材高矮、体质强弱以及发育状态受其父母的遗传因素影响很大。如果父母身材高大,体格健壮,没有疾患,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就有了较好的基础。如果父母体格不佳,有遗传性疾病,婴幼儿的生长受到负面影响的几率就高。 因为宝宝的身高受遗传的影响较大,所以从父母的身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宝宝以后的身高,公式如下: 男孩未来身高(厘米)=(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078÷2 女孩未来身高(厘米)=(父亲身高×0.923+母亲身高

决定身高的因素有哪些

1、遗传 孩子身高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家族遗传史,如果父母身高体型已经确定,那么孩子未来的生长发育情况就像“戴着镣铐跳舞”,他们成年后的身高基本上都能够估计一二。当然,也有部分孩子会跟预想中的不一样,但那些是特例。 2、生育年龄 最新的研究已经得出可靠的结论,人的高矮由多方面产生影响,甚至是孩子出生的先后顺序,都会对他们的身高产生微妙的改变和作用。此外,父母的教育程度、工作性质也会对孩子的身高产生微妙的影响。所以,为了做到优生优育,年轻夫妻最好不要错过最佳的生育时机,过早过晚都可能影响到孩子的“个子”。 3

儿童身高体重影响因素

1.遗产。对于儿童的身高体重问题,遗传因素的影响是比较大的。下一代的身高发育以及特质都和爸爸妈妈存在联系。爸爸妈妈的身高会更大程度的决定下一代的身高。通过通用的公式,能够推测出儿童的身高。体重和孩子的身高以及体型存在关系。 2.性别。对于儿童的身高体重问题,和孩子的性别也是存在联系的。男生和女生的生长发育特点是不一样的。女孩子一般会比较早成熟,在少年阶段,女孩子的身高发育会比男孩子更快一些。一般女生会早男孩子两年发育。 3.营养。在儿童身高发育中,营养元素的补给也是会影响的。儿童生长发育中,营养的摄入量要

遗传基因影响着女性性高潮

过去专家们一直认为,女人在行房时是否能达到性高潮,与她的文化背景以及她早期的性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现在进一步研究发现,这还可能与她们自身的基因有关。不过科学家发现,并不等于有了这种遗传基因的妇女命中注定不能得到美满的婚姻生活,只是对她们有时需要更多的耐心和诱导。 她们中间一部分人是同卵的孪生姐妹,另一部分人是非同卵的孪生姐妹。她们中间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在行房爱抚的过程中,从来就没有达到过性高潮,而另外约有21%的妇女则很少有性高潮的感觉。这个数据与近20年来其他各个调查报告中得到的结果大致吻合。但是有一点很

哪些因素影响身高

疾病因素 如果宝宝生病了,宝宝在生病期间也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例如宝宝感冒了,宝宝肠胃失调了,都会影响宝宝的进食,消化及生长进程,所以说,对于宝宝的一些疾病,我们要多注意,多观察,早发现,早治疗。 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是决定宝宝未来身高的因素之一。宝宝的未来身高一般也可以从爸爸妈妈的身高来预测预知,其公式如下: 男孩未来身高(cm)=(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078÷2 女孩未来身高(cm)=(父亲身高×0.923+母亲身高)÷2

影响孩子身高8因素

秋天是收获季节,对孩子精心喂养、健康呵护,让孩子在大自然中运动磨炼、释放心怀,就能茁壮“成长”。 世界卫生组织一项引人注目的报告指出,儿童的生长速度在成长过程中并不相同,儿童的生长有一定的规律性,也有几个生长比较明显迅速的时期。影响孩子生长的因素很多,除遗传外,还有地理、气候条件,以及后天的营养等,其中,生长激素的分泌是儿童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 胎儿时的生长,主要靠母体和自身激素,出生后主要靠甲状腺素对长管骨的促长,3~4岁以后,主要靠生长激素生长,14~16岁时,性激素则起主要作用。甲状腺素、生长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