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产后自汗的类型

产后自汗的类型

气虚自汗

主要证候:产后汗出较多,不能自止,动则加剧,时或恶风,面色视白,气短懒言,语声低怯,倦怠乏力。舌淡苔薄,脉虚弱。

阴虚盗汗

主要证候:产后睡中汗出,醒来自止,面色潮红,头晕耳鸣,口燥咽干,渴不思饮,或有五心烦热,午后较甚,腰膝疲软。舌嫩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无力。

产后自汗的调理食疗

1、黄芪羊肉汤

原料:黄芪 15克,羊肉90克,桂圆肉 10克,淮山药 15克。

制作与服法:将羊肉用沸水稍煮片刻,捞出后即用冷水

浸泡以除擅味:用砂锅将水煮开,放人羊肉和三味药同煮汤,食时调好味,可饮汤吃肉。

功能:补气固表,适用于产后气虚自汗。

2、羊肚黑豆粥

原料:羊肚 1个,黑豆 50克,黄芪 40克。

制作与服法:将羊肚剖洗干净,细切,每用 100克与黑豆,黄芪煮为粥,日服 2次。

功能:健脾益气,固表止汗,适用于气虚产后自汗。

3、糯稻根泥鳅汤

原料:糯稻根 30克,泥鳅 90克。

制作:先将泥鳅宰杀洗净,用食汕煎至金黄。用清水 2碗煮糯稻根,煮至1碗汤时,放人泥鳅煮汤。吃时调好味,连汤带鱼同吃。

功能:益气固表止汗,适用于气虚产后汗出。

煅牡蛎的功效与作用 敛阴止汗

煅牡蛎有一定的收敛左右,主要是与碳酸钙成分有关,弱碱性成分有收敛性。因此,在临床上煅牡蛎常用来治疗诸虚不足,盗汗,自汗,心悸,遗精等,适合于病后、术后及产后自汗,盗汗,这类属于卫外不固、阴液外泻引起,煅牡蛎治疗效果明显。

产后自汗盗汗 食补有道

女性产后自汗、盗汗治疗上,出汗量很大,面色苍白,体虚无力。应当以补气固表、止汗、养阴为主。

除药物治疗外,可采用适当饮食调养,如多吃黑豆、番茄、菠菜、山药、百合、银耳、鸡蛋、冬虫夏草,注意忌食辣椒、烟、酒、葱、姜等刺激、辛辣之物,以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黄茂羊肉汤

原料:黄茂15克,羊肉90克,桂圆肉10克,淮山药15克。

制作与服法:将羊肉用沸水稍煮片刻,捞出后即用冷水浸泡以除擅味;用砂锅将水煮开,放人羊肉和三味药同煮汤,食时调好味,可饮汤吃肉。

功能:补气固表,适用于气虚产后自汗。

羊肚黑豆粥

原料:羊肚1个,黑豆50克,黄茂40克。

制作与服法:将羊肚剖洗干净,细切,每用100克与黑豆,黄蔑煮为粥,日服2次。

功能:健脾益气,固表止汗,适用于气虚产后自汗。

猪肉蜜

原料:猪肉、生姜、白蜜各100克,黄精50克。

制作与服法:将生姜捣蓉,煎取浓汁100克,与猪油、黄酒、白蜜同煎熬膏,每次服10克,每日3次。

糯稻根泥鳅汤

原料:糯稻根30克,泥鳅90克。

制作:先将泥鳅宰杀洗净后,煎至金黄。用清水2碗,煮糯稻根,煮至1碗汤时,放人泥鳅煮汤。吃时调好味,连汤带鱼同吃。

功能:益气固表止汗,适用于气虚产后汗出。

小麦糯米粥

原料:小麦仁60克,糯米30克,大枣15枚,白糖少许。

制作与服法:将材料洗净作粥,加入白糖。每日2次。

功能:养阴益气,适用于阴虚之产后盗汗。

贝母甲鱼

原料:甲鱼I只,川贝母5克,鸡清汤1000克。

制作与服法:将甲鱼切块,放蒸钵中,加人贝母、盐、料酒、花椒、姜、葱,上笼蒸1小时。趁热佐餐服食。

功能:养阴清热,适用于阴虚产后盗汗。

产后出汗的种类

1.产后褥汗

产后妈妈躺在床上或者是微量运动都容易出现,这是新妈妈产后身体自我调节现象,通过排汗的方式排出多余的水分和杂质。此外饮食过热(热汤、热粥等等),也会导致新妈妈们出汗量增加。

产后褥汗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是正常情况,一个礼拜以内就有好转;病理性的有盗汗和自汗两种,恢复时间比较久。

2.产后自汗

新妈妈在产褥期出汗量很大,而且持续很久,就是产后自汗。中医上认为自汗主要是因为产后身体虚弱、生产时失血过多、气血不足、肺气虚损、皮肤抵抗能力下降所致。

主要症状是出汗量大,不能自行停止,运动就会加剧,有时吹风发冷,面无血色,气短不愿说话,声音很小,疲乏无力,与中暑发热的出汗情况不同。如果长期不治疗,因为出汗过多,人意阴液会缺损,风邪入体,月经停止,阳气外泄,阴液不固最终转化为产后痉风、闭经、麻痹、体寒等等。

3.产后盗汗

产后盗汗其中一种,主要表现为睡觉时出汗量大,醒来后就停止。这种出汗情况比较常见,如果一个礼拜以内恢复正常,那么就是身体为了尽快排出体内多余水分,通过神经和内分泌调节,保持汗腺活跃而大量出汗,这只是生理性出汗。而如果恢复时间很久甚至长达几个月,那么就可能是病理性出汗。

中医上认为病理性盗汗是因为产后失去大量血液,导致阴气不足,阳气过于旺盛;也可能是气血损耗严重,固护卫外的机能下降,也就是常说的阴虚。

产后自汗吃什么好呀

黄茂羊肉汤

原料:黄茂 15克,羊肉90克,桂圆肉 10克,淮山药 15克。

制作与服法:将羊肉用沸水稍煮片刻,捞出后即用冷水

浸泡以除擅味;用砂锅将水煮开,放人羊肉和三味药同煮汤,

食时调好味,可饮汤吃肉。

功能:补气固表,适用于气虚产后 自汗。

羊肚黑豆粥

原料:羊肚 1个,黑豆 50克,黄茂 40克。

制作与服法:将羊肚剖洗干净,细切,每用 100克与黑

豆,黄蔑煮为粥,日服 2次。

功能:健脾益气,固表止汗,适用于气虚产后自汗。

产后自汗的表现有哪些

产后自汗的主要症状是:汗出较多,不能自止,动则加剧,时或恶风,面色苍白,气短懒言,语声低怯,倦怠无力。

不同于发热,中暑之出汗。日久失治者,因汗出过多,阴液损伤,风邪走络,使经水断绝,阳气外溢,阴液不固而传变为痉症。干血痨或亡阳症。

产后自汗做什么运动好

屈肘上举:端坐,两腿自然分开,双手屈肘侧举,手指伸直向上。与两耳平,双手上举,以两胁部感觉有所牵动为度。随即复原,可连做十次。该动作对气短、吸气困难者,有缓解作用。

抛空:端坐,左臂自然屈肘,置于腿上。右臂屈肘,手掌向上,做抛物动作3—5次,然后右臂放于腿上,左手做抛空动作,与右手动作相同。每日可做五遍。

荡腿:端坐,两脚自然下垂,先慢慢左右转动身体3次,然后,两脚悬空。前后摆动十余次。本动作可以活动腰、膝,具有益肾强腰的功效。

摩腰:端坐,宽衣,将腰带松开,双手相搓,以略觉发热为度,再将双手置于腰间,上下搓摩腰部,直至腰部感觉发热为止。搓摩腰部,实际上是对腰部命门穴、肾俞、气海俞、大肠俞等穴的自我按摩。而这些穴位大多与肾脏有关。待搓至发热之时,可起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温肾壮腰的作用。

吹”字功:直立,双脚并拢,两手交*上举过头,然后弯腰。双手触地。继而下蹲。双手抱膝,心中默念“吹”字音。可连续做10余次,属于“六个决”中的“吹”字功。常练可固肾气

产后经常出汗

产后汗症包括产后自汗、产后盗汗。产后气虚腠理不密,出现汗出不止,动则益甚者,为产后自汗。阴虚内热,出现睡时汗出,醒后即止者,为产后盗汗。

1、妇女产后汗出量过多,持续时间长。

2、产后自汗表现为静止汗出不止,动则愈甚,或但头汗出,甚或面如水洗,或汗出虽然不多,但持续多日不止。

3、产后盗汗表现为产后睡则周身汗出,甚则通身如浴,醒后自止。

4、检查多无明显阳性体征。

产后气血两虚症状

1、血晕症:因产时失血过多易造成血虚气脱之产后血晕。其症状为:突然晕眩、面色苍白、心悸、烦闷不适、渐至错不知人,眼闭口开,甚至四肢厥冷、冷汗淋漓、舌淡无苔、脉微欲绝。

2、腹痛症:由于产后伤血,血少气虚运行无力,以致血流不畅,迟滞而产生腹痛。其症状为:产后小腹隐痛、喜按、恶露量少色淡、头晕耳鸣、便燥、舌质淡红、苔薄、脉虚细。

3、气虚产后自汗。因产后气血耗伤,气虚益甚,卫阳不固,腠理不实,以致自汗不止。症见:产后汗出较多,不能自止,动则加剧,时或恶风,面色白光白,气短懒言,语声低怯,倦怠乏力,舌淡苔薄、脉虚弱。

产后出汗的原因

妇女产褥期间汗出不止,或睡后汗出、醒来即止,前者称产后自汗,后者称产后盗汗,均为产后的常见病.历代医家均称之为产后三急症之一。

一般产妇汗出较平时多,尤其于饮食、活动后或睡眠时为显.若于数日后自行缓解,则不作病论。本病病因多是身体虚弱,又或产时气血耗伤,气虚更甚,卫阳不固,还有产时失血较多,阴血愈虚,阴虚内热.迫液外泄所致。

本病可分为气虚、阴虚两种类型。

气虚:产后汗出较多;动则加剧;恶风;面色苍白;气短懒言;语声低怯;倦怠乏力;舌淡,苔薄;脉虚弱。

阴虚:产后熟睡汗出;醒来自止;面色潮红;头晕耳鸣;口燥咽干;五心烦热.午后为甚;腰膝酸软;舌嫩红或绛,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无力。

月子里出汗多怎么办 外治调养

将五味子10克,捣烂如泥状后,稍加醋调成糊状,摊在纱布上敷贴于肚脐处。可以用来治疗自汗、盗汗、产后多汗等症状。

产后自汗:将桂枝1000克,芍药500克,大枣、甘草各200克,雄黄、辛夷、藿香、佩兰各100克,皂角20克。将上述药材分别烘干后研磨成细末,混合均匀后装入枕芯,制成药枕枕头,适用于月子里自汗的产妇。

产后盗汗:用黑豆、磁石各1000克,分别打碎后混合均匀,装入枕芯,制成药枕枕头,适用于月子里盗汗的产妇使用。

产后虚汗怎么办

1、产后虚汗

用淡竹沥三合,温服。过一会,再服一次。

2、治产后虚汗

用小麦麸、牡蛎,等分为末加猪肉汁调服二钱。一天服二次。

3、产后诸虚、发热、自汗

用人参、当归,等分为末;另以水三升,加猪腰子一个(切片),糯米半合,葱白二个,煮米至熟。取汁一碗,将人参、当归药末调入煎汤,饭前温服。

4、产后盗汗

用牡蛎粉、麦麸(炒黄)等分。每服一钱,猪肉汤调下。

5、产后自汗、大热、气短、腰脚剧痛

用当归三钱,黄芪、白芍药(酒炒)各二钱,生姜五片,加水一碗半,煎至七成,温服。

夜间盗汗类型

根据盗汗病人的临床表现,可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三种。

轻型盗汗

轻型盗汗的病人,多数在入睡已深,或在清晨5时许或在醒觉前1~2小时时汗液易出,汗出量较少,仅在醒后觉得全身或身体某些部位稍有汗湿,醒后则无汗液再度泄出。一般不伴有不舒适的感觉。

中型盗汗

中型盗汗的病人,多数入睡后不久汗液即可泄出,甚则可使睡装湿透,醒后汗即止,揩拭身上的汗液后,再入睡即不再出汗。这种类型的盗汗,病人常有烘热感,热作汗出,醒觉后有时出现口干咽燥的感觉。

重型盗汗

重型盗汗的病人,汗液极易泄出。入睡后不久或刚闭上眼即将入睡时,

盗汗即有汗夜大量涌出,汗出后即可惊醒,醒后汗液即可霎时收敛。再入睡可再次汗出。出汗量大,汗液常带有淡咸味,或汗出同时混有汗臭。汗出甚者可使被褥浸湿,一夜非数次替换睡装则无法安睡,有个别重证病人能使被褥湿透,被褥较薄或用席子时,汗液可在床板上印出汗迹。这些病人常伴有明显的烘热感,心情也表现的烦躁,汗后口干舌燥,喜欢凉水。平时可伴有低热或潮热,五心烦热,颧红,头晕,消瘦,疲乏不堪,尿色深,尿量少,大便干燥。

轻型与中型盗汗,对身体损伤不会太大,但重型盗汗病人,时间久了常会使病情恶化,向“脱症”发展,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

自汗的疾病辨析

根据病史、伴随症等进行诊断,如:

★怕热、食欲亢进、颈部肿块、眼突而多汗者,多为瘿气。

★病前1-4周有咽痛史,症见发热恶寒或持续低热,关节酸痛而多汗者,应考虑痹病等。

★饥饿时,或胃切除患者于餐后突然多汗,伴心悸、面色白者,多为饥厥。

★ 起病急骤,伴高热者,多属温热性外感病。温热病后期热退之后,因体虚未复,亦常有自汗表现。

★妇妇产后,自汗或盗汗不止,称为产后汗症。

★临床一般不会以自汗为主诉而就诊,其他疾病中有自汗主症时,应有原发病特点,对此应全面分析,并作相应的实验室检查,如抗"O"、血沉、粘蛋白、T3、T4、基础代谢率等,以助确立诊断。

相关推荐

什么是产后盗汗

产后褥汗实际上就是产后妈妈在宝宝出生后发生出汗比平时增多,尤其在饭后、活动后、睡觉时和醒后出汗更多的现象。遇到夏天甚至会大汗淋漓,湿透衣裤、被褥,一般在产后1个星期出汗较多,尤其在产后1-3天,出汗现象明显。产后褥汗根据特点分为生理性出汗和病理性出汗。生理性出汗主要是指运动、天热出汗等正常的出汗情况,而病理性出汗分为产后自汗和产后盗汗。不过妈妈不用担心,褥汗一般在产后1~3天较为明显,于产后1周左右自行好转。

气血两虚有什么症状 自汗

由于气血两虚,气的固摄能力也会相对变得低下,导致卫外不固,常会出现自汗的症状,并且可在劳动后自汗症状加重。

治疗产后虚汗的小偏方

产后虚汗这种病症在产妇中是比较常见的,这种病症的治疗方法也是比较多的。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产后虚汗的治疗偏方以及产后虚汗的产妇应该吃些什么?接下来赶紧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产后虚汗 用淡竹沥三合,温服。过一会,再服一次。 2、治产后虚汗 用小麦麸、牡蛎,等分为末加猪肉汁调服二钱。一天服二次。 3、产后诸虚、发热、自汗 用人参、当归,等分为末;另以水三升,加猪腰子一个(切片),糯米半合,葱白二个,煮米至熟。取汁一碗,将人参、当归药末调入煎汤,饭前温服。 4、产后盗汗 用牡蛎粉、麦麸(炒

产后恶露的类型

1、红色恶露 产后第一周,恶露的量较多,颜色鲜红,含有大量的血液、小血块和坏死的蜕膜组织,称为红色恶露。血性恶露持续三到四天,子宫出血量逐渐减少,浆液增加,转变为浆液恶露。 2、浆性恶露 一周以后至半个月内,恶露中的血液量减少,较多的是坏死的蜕膜、宫颈黏液、阴道分泌物及细菌,使得恶露变为浅红色的浆液,此时的恶露称为浆性恶露。浆液恶露持续十天左右,浆液逐渐减少,白细胞增多,变为恶露变为白色恶露。 3、白色恶露 半个月以后至三周以内,恶露中不再含有血液了,但含大量白细胞、退化蜕膜、表皮细胞和细菌,使恶露变得黏

中医治疗出汗的方法

第一,气虚型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自汗类型。患者多表现为体质虚弱、体力下降,轻微活动后就流汗不止。在调理的时候要以“补”为主,加强固摄,建议在日常生活中多吃如黄芪、大枣、山药等补气食材,以补益机体,缓解气虚。另外还可以通过一些比较轻缓的运动来锻炼身体,例如打太极拳、练八段锦等。 第二,阴虚型 有的气虚患者兼有阴虚,除体质虚弱外,还有内火旺、身体发烫,手脚心热,容易烦躁等表现。晚上睡觉时出汗、醒来汗止,也就是“盗汗”。针对气阴两虚的人,应当从益气养阴、滋阴清火着手,平常可吃一些百合、银耳、枸杞、洋参,少吃羊肉、

产妇为什么老是会流汗呢

产后出汗多,主要是皮肤的排泄功能旺盛,将妊娠期间积聚在体内的水分,通过皮肤大部分排泄出体外,以保持正常血容量。产后许多产妇喝红糖水、热汤、热粥较多也是产后出汗的原因之一。一般在产后头1~3天较为明显,于产后1周左右则自行好转,约需2周能恢复到孕前水平。 解决方法: 产后出汗多,虽然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要加强护理,这对产妇身体的康复大有益处。(1)产妇室内温度不要过高,要适当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新鲜。(2)产妇穿衣、盖被要合适,不要穿戴过多,盖的被子不要过厚。(3)出汗时要用毛巾随时擦干,勤换衣服,

自然流产的症状以及类型

流产的主要症状是阴道流血和腹痛。阴道流血发生在妊娠12周以内流产者,开始时绒毛与蜕膜分离;血窦开放,即开始出血。当胚胎完全分离排出后,由于子宫收缩,出血停止。早期流产的全过程均伴有阴道流血;晚期流产时,胎盘已形成,流产过程与早产相似,胎盘继胎儿娩出后排出,一般出血不多,特点是往往先有腹痛,然后出现阴道流血。流产时腹痛系阵发性宫缩样疼痛,早期流产出现阴道流血后;胚胎分离及宫腔内存有的血块刺激子宫收缩,出现阵发性下腹疼痛,特点是阴道流血往往出现在腹痛之前。晚期流产则先有阵发性子宫收缩,然后胎盘剥离,故阴道流血

产后气血两虚症状

产后气血两虚怎么办?绝大多数女性在产后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所以,新生妈妈们在产后一定要多补充有营养的物质,这不仅的对自己身体还是胎儿都有着很大的帮助。那么,产后气血两虚症状有哪些呢?1、血晕症:因产时失血过多易造成血虚气脱之产后血晕。其症状为:突然晕眩、面色苍白、心悸、烦闷不适、渐至错不知人,眼闭口开,甚至四肢厥冷、冷汗淋漓、舌淡无苔、脉微欲绝。 2、腹痛症:由于产后伤血,血少气虚运行无力,以致血流不畅,迟滞而产生腹痛。其症状为:产后小腹隐痛、喜按、恶露量少色淡、头晕耳鸣、便燥、舌质淡红、苔薄、脉虚细。

气短怎么办

气短不接(兼治滑泄及小便热)。用蓬莪茂一两、金铃子(去核)一两,共研为末,加蓬砂一钱,炼过,研细。每服二钱,空心服,温酒或盐汤送下。 心腹胀满,气短的治疗便方。用豆蔻一两,去皮,研细。每服半钱,木瓜生姜汤调下。 阳虚气喘,自汗盗汗,气短头晕。用人参五钱、熟附子一两,分为四帖。每帖以生姜十片,加月二碗,煎成一碗,温服。 产后自汗、大热、气短、腰脚剧痛。用当归三钱,黄芪、白芍药(酒炒)各二钱,生姜五片,加水一碗半,煎至七成,温服。 胸痹(胸痛彻心,喘咳气短,喉中燥痒,寸脉沉迟,关脉弦数)。用栝楼实一枚、薤白半

治疗气短的偏方

1、气短不接 兼治滑泄及小便热,用蓬莪茂一两、金铃子(去核)一两,共研为末,加蓬砂一钱,炼过,研细。每服二钱,空心服,温酒或盐汤送下。此方名“正元散”。 2、心腹胀满气短的治疗便方 用豆蔻一两,去皮,研细。每服半钱,木瓜生姜汤调下。 3、阳虚气喘 自汗盗汗,气短头晕。用人参五钱、熟附子一两,分为四帖。每帖以生姜十片,加月二碗,煎成一碗,温服。 4、产后自汗 大热、气短、腰脚剧痛。用当归三钱,黄芪、白芍药(酒炒)各二钱,生姜五片,加水一碗半,煎至七成,温服。 5、胸痹 胸痛彻心,喘咳气短,喉中燥痒,寸脉沉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