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自汗的类型
产后自汗的类型
气虚自汗
主要证候:产后汗出较多,不能自止,动则加剧,时或恶风,面色视白,气短懒言,语声低怯,倦怠乏力。舌淡苔薄,脉虚弱。
阴虚盗汗
主要证候:产后睡中汗出,醒来自止,面色潮红,头晕耳鸣,口燥咽干,渴不思饮,或有五心烦热,午后较甚,腰膝疲软。舌嫩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无力。
产后自汗的调理食疗
1、黄芪羊肉汤
原料:黄芪 15克,羊肉90克,桂圆肉 10克,淮山药 15克。
制作与服法:将羊肉用沸水稍煮片刻,捞出后即用冷水
浸泡以除擅味:用砂锅将水煮开,放人羊肉和三味药同煮汤,食时调好味,可饮汤吃肉。
功能:补气固表,适用于产后气虚自汗。
2、羊肚黑豆粥
原料:羊肚 1个,黑豆 50克,黄芪 40克。
制作与服法:将羊肚剖洗干净,细切,每用 100克与黑豆,黄芪煮为粥,日服 2次。
功能:健脾益气,固表止汗,适用于气虚产后自汗。
3、糯稻根泥鳅汤
原料:糯稻根 30克,泥鳅 90克。
制作:先将泥鳅宰杀洗净,用食汕煎至金黄。用清水 2碗煮糯稻根,煮至1碗汤时,放人泥鳅煮汤。吃时调好味,连汤带鱼同吃。
功能:益气固表止汗,适用于气虚产后汗出。
煅牡蛎的功效与作用 敛阴止汗
煅牡蛎有一定的收敛左右,主要是与碳酸钙成分有关,弱碱性成分有收敛性。因此,在临床上煅牡蛎常用来治疗诸虚不足,盗汗,自汗,心悸,遗精等,适合于病后、术后及产后自汗,盗汗,这类属于卫外不固、阴液外泻引起,煅牡蛎治疗效果明显。
产后自汗盗汗 食补有道
女性产后自汗、盗汗治疗上,出汗量很大,面色苍白,体虚无力。应当以补气固表、止汗、养阴为主。
除药物治疗外,可采用适当饮食调养,如多吃黑豆、番茄、菠菜、山药、百合、银耳、鸡蛋、冬虫夏草,注意忌食辣椒、烟、酒、葱、姜等刺激、辛辣之物,以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黄茂羊肉汤
原料:黄茂15克,羊肉90克,桂圆肉10克,淮山药15克。
制作与服法:将羊肉用沸水稍煮片刻,捞出后即用冷水浸泡以除擅味;用砂锅将水煮开,放人羊肉和三味药同煮汤,食时调好味,可饮汤吃肉。
功能:补气固表,适用于气虚产后自汗。
羊肚黑豆粥
原料:羊肚1个,黑豆50克,黄茂40克。
制作与服法:将羊肚剖洗干净,细切,每用100克与黑豆,黄蔑煮为粥,日服2次。
功能:健脾益气,固表止汗,适用于气虚产后自汗。
猪肉蜜
原料:猪肉、生姜、白蜜各100克,黄精50克。
制作与服法:将生姜捣蓉,煎取浓汁100克,与猪油、黄酒、白蜜同煎熬膏,每次服10克,每日3次。
糯稻根泥鳅汤
原料:糯稻根30克,泥鳅90克。
制作:先将泥鳅宰杀洗净后,煎至金黄。用清水2碗,煮糯稻根,煮至1碗汤时,放人泥鳅煮汤。吃时调好味,连汤带鱼同吃。
功能:益气固表止汗,适用于气虚产后汗出。
小麦糯米粥
原料:小麦仁60克,糯米30克,大枣15枚,白糖少许。
制作与服法:将材料洗净作粥,加入白糖。每日2次。
功能:养阴益气,适用于阴虚之产后盗汗。
贝母甲鱼
原料:甲鱼I只,川贝母5克,鸡清汤1000克。
制作与服法:将甲鱼切块,放蒸钵中,加人贝母、盐、料酒、花椒、姜、葱,上笼蒸1小时。趁热佐餐服食。
功能:养阴清热,适用于阴虚产后盗汗。
产后出汗的种类
1.产后褥汗
产后妈妈躺在床上或者是微量运动都容易出现,这是新妈妈产后身体自我调节现象,通过排汗的方式排出多余的水分和杂质。此外饮食过热(热汤、热粥等等),也会导致新妈妈们出汗量增加。
产后褥汗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是正常情况,一个礼拜以内就有好转;病理性的有盗汗和自汗两种,恢复时间比较久。
2.产后自汗
新妈妈在产褥期出汗量很大,而且持续很久,就是产后自汗。中医上认为自汗主要是因为产后身体虚弱、生产时失血过多、气血不足、肺气虚损、皮肤抵抗能力下降所致。
主要症状是出汗量大,不能自行停止,运动就会加剧,有时吹风发冷,面无血色,气短不愿说话,声音很小,疲乏无力,与中暑发热的出汗情况不同。如果长期不治疗,因为出汗过多,人意阴液会缺损,风邪入体,月经停止,阳气外泄,阴液不固最终转化为产后痉风、闭经、麻痹、体寒等等。
3.产后盗汗
产后盗汗其中一种,主要表现为睡觉时出汗量大,醒来后就停止。这种出汗情况比较常见,如果一个礼拜以内恢复正常,那么就是身体为了尽快排出体内多余水分,通过神经和内分泌调节,保持汗腺活跃而大量出汗,这只是生理性出汗。而如果恢复时间很久甚至长达几个月,那么就可能是病理性出汗。
中医上认为病理性盗汗是因为产后失去大量血液,导致阴气不足,阳气过于旺盛;也可能是气血损耗严重,固护卫外的机能下降,也就是常说的阴虚。
产后自汗吃什么好呀
黄茂羊肉汤
原料:黄茂 15克,羊肉90克,桂圆肉 10克,淮山药 15克。
制作与服法:将羊肉用沸水稍煮片刻,捞出后即用冷水
浸泡以除擅味;用砂锅将水煮开,放人羊肉和三味药同煮汤,
食时调好味,可饮汤吃肉。
功能:补气固表,适用于气虚产后 自汗。
羊肚黑豆粥
原料:羊肚 1个,黑豆 50克,黄茂 40克。
制作与服法:将羊肚剖洗干净,细切,每用 100克与黑
豆,黄蔑煮为粥,日服 2次。
功能:健脾益气,固表止汗,适用于气虚产后自汗。
产后自汗的表现有哪些
产后自汗的主要症状是:汗出较多,不能自止,动则加剧,时或恶风,面色苍白,气短懒言,语声低怯,倦怠无力。
不同于发热,中暑之出汗。日久失治者,因汗出过多,阴液损伤,风邪走络,使经水断绝,阳气外溢,阴液不固而传变为痉症。干血痨或亡阳症。
产后自汗做什么运动好
屈肘上举:端坐,两腿自然分开,双手屈肘侧举,手指伸直向上。与两耳平,双手上举,以两胁部感觉有所牵动为度。随即复原,可连做十次。该动作对气短、吸气困难者,有缓解作用。
抛空:端坐,左臂自然屈肘,置于腿上。右臂屈肘,手掌向上,做抛物动作3—5次,然后右臂放于腿上,左手做抛空动作,与右手动作相同。每日可做五遍。
荡腿:端坐,两脚自然下垂,先慢慢左右转动身体3次,然后,两脚悬空。前后摆动十余次。本动作可以活动腰、膝,具有益肾强腰的功效。
摩腰:端坐,宽衣,将腰带松开,双手相搓,以略觉发热为度,再将双手置于腰间,上下搓摩腰部,直至腰部感觉发热为止。搓摩腰部,实际上是对腰部命门穴、肾俞、气海俞、大肠俞等穴的自我按摩。而这些穴位大多与肾脏有关。待搓至发热之时,可起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温肾壮腰的作用。
吹”字功:直立,双脚并拢,两手交*上举过头,然后弯腰。双手触地。继而下蹲。双手抱膝,心中默念“吹”字音。可连续做10余次,属于“六个决”中的“吹”字功。常练可固肾气
产后经常出汗
产后汗症包括产后自汗、产后盗汗。产后气虚腠理不密,出现汗出不止,动则益甚者,为产后自汗。阴虚内热,出现睡时汗出,醒后即止者,为产后盗汗。
1、妇女产后汗出量过多,持续时间长。
2、产后自汗表现为静止汗出不止,动则愈甚,或但头汗出,甚或面如水洗,或汗出虽然不多,但持续多日不止。
3、产后盗汗表现为产后睡则周身汗出,甚则通身如浴,醒后自止。
4、检查多无明显阳性体征。
产后气血两虚症状
1、血晕症:因产时失血过多易造成血虚气脱之产后血晕。其症状为:突然晕眩、面色苍白、心悸、烦闷不适、渐至错不知人,眼闭口开,甚至四肢厥冷、冷汗淋漓、舌淡无苔、脉微欲绝。
2、腹痛症:由于产后伤血,血少气虚运行无力,以致血流不畅,迟滞而产生腹痛。其症状为:产后小腹隐痛、喜按、恶露量少色淡、头晕耳鸣、便燥、舌质淡红、苔薄、脉虚细。
3、气虚产后自汗。因产后气血耗伤,气虚益甚,卫阳不固,腠理不实,以致自汗不止。症见:产后汗出较多,不能自止,动则加剧,时或恶风,面色白光白,气短懒言,语声低怯,倦怠乏力,舌淡苔薄、脉虚弱。
产后出汗的原因
妇女产褥期间汗出不止,或睡后汗出、醒来即止,前者称产后自汗,后者称产后盗汗,均为产后的常见病.历代医家均称之为产后三急症之一。
一般产妇汗出较平时多,尤其于饮食、活动后或睡眠时为显.若于数日后自行缓解,则不作病论。本病病因多是身体虚弱,又或产时气血耗伤,气虚更甚,卫阳不固,还有产时失血较多,阴血愈虚,阴虚内热.迫液外泄所致。
本病可分为气虚、阴虚两种类型。
气虚:产后汗出较多;动则加剧;恶风;面色苍白;气短懒言;语声低怯;倦怠乏力;舌淡,苔薄;脉虚弱。
阴虚:产后熟睡汗出;醒来自止;面色潮红;头晕耳鸣;口燥咽干;五心烦热.午后为甚;腰膝酸软;舌嫩红或绛,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无力。
月子里出汗多怎么办 外治调养
将五味子10克,捣烂如泥状后,稍加醋调成糊状,摊在纱布上敷贴于肚脐处。可以用来治疗自汗、盗汗、产后多汗等症状。
产后自汗:将桂枝1000克,芍药500克,大枣、甘草各200克,雄黄、辛夷、藿香、佩兰各100克,皂角20克。将上述药材分别烘干后研磨成细末,混合均匀后装入枕芯,制成药枕枕头,适用于月子里自汗的产妇。
产后盗汗:用黑豆、磁石各1000克,分别打碎后混合均匀,装入枕芯,制成药枕枕头,适用于月子里盗汗的产妇使用。
产后虚汗怎么办
1、产后虚汗
用淡竹沥三合,温服。过一会,再服一次。
2、治产后虚汗
用小麦麸、牡蛎,等分为末加猪肉汁调服二钱。一天服二次。
3、产后诸虚、发热、自汗
用人参、当归,等分为末;另以水三升,加猪腰子一个(切片),糯米半合,葱白二个,煮米至熟。取汁一碗,将人参、当归药末调入煎汤,饭前温服。
4、产后盗汗
用牡蛎粉、麦麸(炒黄)等分。每服一钱,猪肉汤调下。
5、产后自汗、大热、气短、腰脚剧痛
用当归三钱,黄芪、白芍药(酒炒)各二钱,生姜五片,加水一碗半,煎至七成,温服。
夜间盗汗类型
根据盗汗病人的临床表现,可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三种。
轻型盗汗
轻型盗汗的病人,多数在入睡已深,或在清晨5时许或在醒觉前1~2小时时汗液易出,汗出量较少,仅在醒后觉得全身或身体某些部位稍有汗湿,醒后则无汗液再度泄出。一般不伴有不舒适的感觉。
中型盗汗
中型盗汗的病人,多数入睡后不久汗液即可泄出,甚则可使睡装湿透,醒后汗即止,揩拭身上的汗液后,再入睡即不再出汗。这种类型的盗汗,病人常有烘热感,热作汗出,醒觉后有时出现口干咽燥的感觉。
重型盗汗
重型盗汗的病人,汗液极易泄出。入睡后不久或刚闭上眼即将入睡时,
盗汗即有汗夜大量涌出,汗出后即可惊醒,醒后汗液即可霎时收敛。再入睡可再次汗出。出汗量大,汗液常带有淡咸味,或汗出同时混有汗臭。汗出甚者可使被褥浸湿,一夜非数次替换睡装则无法安睡,有个别重证病人能使被褥湿透,被褥较薄或用席子时,汗液可在床板上印出汗迹。这些病人常伴有明显的烘热感,心情也表现的烦躁,汗后口干舌燥,喜欢凉水。平时可伴有低热或潮热,五心烦热,颧红,头晕,消瘦,疲乏不堪,尿色深,尿量少,大便干燥。
轻型与中型盗汗,对身体损伤不会太大,但重型盗汗病人,时间久了常会使病情恶化,向“脱症”发展,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
自汗的疾病辨析
根据病史、伴随症等进行诊断,如:
★怕热、食欲亢进、颈部肿块、眼突而多汗者,多为瘿气。
★病前1-4周有咽痛史,症见发热恶寒或持续低热,关节酸痛而多汗者,应考虑痹病等。
★饥饿时,或胃切除患者于餐后突然多汗,伴心悸、面色白者,多为饥厥。
★ 起病急骤,伴高热者,多属温热性外感病。温热病后期热退之后,因体虚未复,亦常有自汗表现。
★妇妇产后,自汗或盗汗不止,称为产后汗症。
★临床一般不会以自汗为主诉而就诊,其他疾病中有自汗主症时,应有原发病特点,对此应全面分析,并作相应的实验室检查,如抗"O"、血沉、粘蛋白、T3、T4、基础代谢率等,以助确立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