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俞针灸向哪个方向刺 胆俞穴位层次解剖
胆俞针灸向哪个方向刺 胆俞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第10胸神经后支的皮支分布。
2.皮下组织:有上述皮神经的分支通过。
3.斜方肌下缘:斜方肌由副神经和第3,第4颈神经前支支配。
4.背阔肌:该肌由胸背神经支配。到该肌的神经纤维由第6,第7,第8颈神经组成。
5.竖脊肌:该肌由脊神经后支节段性支配,到穴区肌肉的神经主要是第10,第11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
阳痿患者的针灸疗法
针灸治疗阳痿有独特疗效,且操作方便,近些年来积累了不少经验。针对不同类型的阳痿有不同的针灸方法,现介绍如下:
①肾气虚弱。取会阴、长强、肾俞为主穴,取三阴交、曲骨、然谷、曲泉为配穴。会阴针1.5寸;针长强穴时,针尖向上与骺骨平行刺入0.5~1.5寸,局部多有痛胀,或放射至肛门部,古人在针此穴时,以大痛为度;肾俞穴刺1寸.三穴在得气之后向左向右交叉捻转,用补法。配穴得气后左右交叉捻转用补法,留针5分钟。每次针主穴3个,配穴1~2个。隔日1次,7次为1个疗程。每次并用艾条雀啄灸会阴穴49次。
②命门火衰。取长强、会阴、命门为主穴,取肾俞、关元、太溪为配穴。针主穴得气后向右捻转3600停,再捻,如此30秒,取针。针配穴得气后留针5分钟。另以艾条作雀啄灸,先关元后会阴穴,各49次。
③湿热下注。取肝俞、行间、曲泉、会阴为主穴,取阳陵泉、膀胱、水分为配穴。先针主穴,捻转泻法不留针。后针配穴,平补平泻。7次为1个疗程。
④肝气郁结。取太冲、会阴、曲骨为主穴,取行间、中极、急脉、太溪为配穴配先针太冲、行间、中极穴,泻法不留针。其他穴位平补平泻。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⑤惊恐伤肾。取胆俞、肾俞、长强、心俞、神门、阳陵泉等穴。以艾条雀啄灸胆俞、肾俞穴各49次;针长强、心俞、神门穴。长强穴刺痛出针,心俞、神门穴捻转补法,阳陵泉穴深刺泻法。
Tips:
部分穴位位置
会阴穴:位于人体肛门和生殖器的中间凹陷处。
长强穴:位于尾骨端与肛门之间。
肾俞穴: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
曲骨穴:腹下部耻骨联合上缘上方凹陷处。
命门穴:在第二腰椎与第三腰椎棘突之间。
关元穴:在脐下3寸,腹中线上。
肝俞穴: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行间穴:在足背侧,当第一、二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中极穴:体前正中线,脐下4寸。
太溪穴: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
心俞穴:第五胸椎棘突、旁开1.5寸。
神门穴: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阳陵泉:人体的膝盖斜下方,小腿外侧之腓骨小头稍前凹陷中。
针灸治疗早泄的方法有哪些
针灸治疗早泄常用穴为气海、丰隆、八髎、三阴交、关元、肾俞穴,根据患者病情辨证选用。每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每个疗程间休息3--5日,治疗早泄期间严禁同房。
方法1
取穴:太冲、三阴交、行间、肝俞、胆俞穴。
方法:施泻法,留针30分钟,每隔5分钟行针1次。每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
适应症:用于肝经实热,相火亢盛所致的早泄,以达清泻肝火之功效。
方法2
取穴:肝俞、太冲、少府、内庭、神门穴。
方法:以助为主,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
适应症:用于肝胆虚所致的早泄。
方法3
取穴:行间、太冲、膀胱俞、三阴交、阳陵泉穴。
方法:施泻法,留针30分钟,每隔5分钟行针1次,每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
适应症:用于肝胆湿热型早泄,以达平肝、清利湿热之功效。
方法4
取穴:太溪、气海、照海、行间穴。
方法:施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
适应症:用于阴精亏少性早泄。以达滋阴壮阳的功效。
对早泄患者行针时,患者会感觉到明显的针感,感觉到经络中的气血在流动,如针刺下腹部或骶部穴位,针感能直达会阴或龟头,即使针刺远离穴位,也会使针感向腹部放射。
多年阳痿竟然扎一针就好了
肾气虚弱
取会阴、长强、肾俞为主穴,取三阴交、曲骨、然谷、曲泉为配穴。会阴针1.5寸;针长强穴时,针尖向上与骺骨平行刺入0.5~1.5寸,局部多有痛胀,或放射至肛门部,古人在针此穴时,以大痛为度;肾俞穴刺1寸.三穴在得气之后向左向右交叉捻转,用补法。配穴得气后左右交叉捻转用补法,留针5分钟。每次针主穴3个,配穴1~2个。隔日1次,7次为1个疗程。每次并用艾条雀啄灸会阴穴49次。
命门火衰
取长强、会阴、命门为主穴,取肾俞、关元、太溪为配穴。针主穴得气后向右捻转3600停,再捻,如此30秒,取针。针配穴得气后留针5分钟。另以艾条作雀啄灸,先关元后会阴穴,各49次。
湿热下注
取肝俞、行间、曲泉、会阴为主穴,取阳陵泉、膀胱、水分为配穴。先针主穴,捻转泻法不留针。后针配穴,平补平泻。7次为1个疗程。
肝气郁结
取太冲、会阴、曲骨为主穴,取行间、中极、急脉、太溪为配穴配先针太冲、行间、中极穴,泻法不留针。其他穴位平补平泻。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惊恐伤肾
取胆俞、肾俞、长强、心俞、神门、阳陵泉等穴。以艾条雀啄灸胆俞、肾俞穴各49次;针长强、心俞、神门穴。长强穴刺痛出针,心俞、神门穴捻转补法,阳陵泉穴深刺泻法。
穴位治疗慢性胆囊炎
1.穴位注射
[取穴] 胆俞、足三里、中脘、胆囊穴。
[操作] 所用药物为红当川注射液或10%葡萄糖注射液,每次选取2~3对穴,针刺得气后,每穴注入药液3~5毫升,以上治疗主要用于急性胆囊炎,每日1~2次,7~10次为一疗程。
2.基本治疗
[治则] 疏肝利胆,理气止痛。
[处方] 胆囊穴、三阴交、肝俞、胆俞、至阳。
[加减]气郁加行间;湿热内盛加足三里、阴陵泉;发热大椎、曲池、合谷;胆绞痛加期门、章门、阴陵泉;胸满加膈俞、内关。
[操作] 急性胆囊炎,根据不同证候类型,每次选取3~5对穴位,针刺得气后,反复提插捻转,行强刺激,或加电针,以加强刺激,频率120~240次/分,强度宜由弱而强,患者能耐受为度。留针30~40分钟,间歇行针,每隔5~10分钟行针一次。每日1~2次,7次为一疗程。慢性胆囊炎,一般先针远道穴位,再针腹部穴位,针刺得气后,行提插捻转补法,手法宜轻,隔日针灸一次,15次为一疗程。
3.激光针
[取穴] 日月、期门、阳陵泉、胆俞。
[操作] 用于急性胆囊炎以胸腹部穴位为主,慢性胆囊炎胸腹部穴和远道穴位配合使用。用氦一氖激光器直接照射所选穴位,波长为6328埃,光斑直径3厘米,每穴照射5分钟(慢性)或10分钟(急性),每日治疗1~2次,7~10次为一疗程。
4.耳针
[取穴] 神门、胰、胆、肝、肩、交感、内分泌、十二指肠、脾。
[操作] 选择2~4个反应较敏感的穴位,用针刺治疗。急性发病,则用强刺激,留针30~60分钟,留针期间间断行针,以加强刺激;如为慢性发作,则行中低强度刺激,留针15~20分钟。每日治疗1~2次,7~10次为一疗程,两耳交替使用。亦可用王不留行籽作耳穴贴压,嘱患者每日按压3~5次,2~3天更换一次。
针炙治疗糖尿病穴位
针刺治疗糖尿病常用选穴方法有以下几种:
1.主穴为脾俞、膈俞、胰俞、足三里、三阴交。配穴为肺俞、胃俞、肝俞、中脘、关元、神门、然谷、阴陵泉等。针刺方法以缓慢捻转,中度刺激平补平泻法,每日或隔日一次,每次留针15~20分钟,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日。
2.主穴为脾俞、膈俞、足三里。配穴:多饮烦渴加肺俞、意舍、承浆;多食易饥、便秘加胃俞、丰隆;多尿、腰疼、耳鸣加肾俞、关元、复溜;神倦乏力、少气懒言、腹泻加胃俞、三阴交、阴陵泉等。针刺方法以针刺得气为指标。当患者对针刺有较强反应时,则留针15分钟,出针前重复运针一次再指压。
上消:少府、心俞、太渊、肺俞、胰俞;中消:内庭、三阴交、脾俞、胰俞、胃俞;下消:太溪、太冲、肝俞、肾俞、胰俞。胰俞为治疗上、中、下三消经验穴。针刺方法为补泻兼施,留针20~3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阳经选穴:膈俞、脾俞、足三里。阴经选穴:尺泽、地机、三阴交、中脘、气海。针刺方法,两经穴位配合使用,补泻兼施,留针20~3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灸法选穴
灸法治疗糖尿病常用穴位有:
承浆、意舍、关冲、然谷(《普济方》)。
水沟、承浆、金津、玉液、曲池、劳宫、太冲、行间、商丘、然谷、隐白(《神应经》)
承浆、太溪、支正、阳池、照海、肾俞、小肠俞、手足小指尖(《神灸经论》)。
耳针选穴
耳针治疗糖尿病常选用的穴位有:
胰、内分泌、肾、三焦、耳迷根、神门、心、肝。针法为轻刺激。每次取3~5穴,留针20分钟,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主穴为胰、胆、肝、肾、缘中、屏间、交感、下屏尖。配穴为三焦、渴点、饥点。根据主证及辨证分型,每次选穴5~6个。
针法:捻转法运针1分钟,留针1~2小时,留针期间每30分钟行针1次。隔日1次,两耳交替,10次为1疗程。
疗效:治疗25例,疗后三多症状减轻,血糖、尿糖均明显下降,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
针刺肾俞注意事项 肾俞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第2腰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分布。
2.皮下组织:有上述皮神经的分支通过。
3.胸腰筋膜浅层和背阔肌腱膜:此层筋膜为腰背部的深筋膜,在腰部特别发达增厚,位于竖脊肌浅面,也是背阔肌的起始腱膜。此层筋膜易受劳损,常成为腰腿痛原因之一。该筋膜由背阔肌的支配神经和相应的腰神经后支分布。
此层筋膜深面有由第1,第2,第3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构成的臀上皮神经通过;若刺及该神经丛,可产生向臀部及大腿前内侧放射的触电感,腹腔内对应的器官为肾。
针灸治疗阳痿的方法
惊恐伤肾
取胆俞、肾俞、长强、心俞、神门、阳陵泉等穴。以艾条雀啄灸胆俞、肾俞穴各49次;针长强、心俞、神门穴。长强穴刺痛出针,心俞、神门穴捻转补法,阳陵泉穴深刺泻法。
肝气郁结
取太冲、会阴、曲骨为主穴,取行间、中极、急脉、太溪为配穴配先针太冲、行间、中极穴,泻法不留针。其他穴位平补平泻。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命门火衰
取长强、会阴、命门为主穴,取肾俞、关元、太溪为配穴。针主穴得气后向右捻转3600停,再捻,如此30秒,取针。针配穴得气后留针5分钟。另以艾条作雀啄灸,先关元后会阴穴,各49次。
湿热下注
取肝俞、行间、曲泉、会阴为主穴,取阳陵泉、膀胱、水分为配穴。先针主穴,捻转泻法不留针。后针配穴,平补平泻。7次为1个疗程。
针刺脾俞的作用 脾俞穴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第11胸神经后支的皮支分布。
2.皮下组织:有上述皮神经的分支通过。
3.背阔肌:该肌由胸背神经支配,到该肌的神经纤维由第6,第7,第8颈神经组成。
4.下后锯肌腱膜:下后锯肌由第9,第10,第11肋间神经及肋下神经支配。
5.竖脊肌(骶棘肌):该肌由脊神经后支节段性支配,到穴区肌肉的神经主要是第11,第12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
竖脊肌的深面有横突棘肌等背部小肌肉,腹腔内对应肾上腺,肝(右侧),脾(左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