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膀胱俞的作用与功效 膀胱俞针灸操作方法

膀胱俞的作用与功效 膀胱俞针灸操作方法

取俯卧位,直刺1.0-1.5寸,局部可有酸胀感,忌刺入过深,以防刺伤直肠及内脏组织。

腰间盘突出针灸哪里

气滞血瘀型

治则:活血祛瘀,舒筋通络。

针灸部位:肾俞,大肠俞,腰部阿是穴,委中。

操作方法:进针得气后,行提插捻转补泻法,阿是穴点刺后加拔火罐,吸去瘀血。

治疗功效:肾俞,大肠俞为膀胱经腧穴,可结合腰部阿是穴,疏通腰部经气,活血祛瘀;委中为血之郄穴,用三棱针点刺,可收祛瘀生新之效。隔日治疗1次,10次为一个疗程。

寒湿型

治则:温经通络,行气除湿。

针灸部位:肾俞,腰阳关,关元俞,大肠俞,委中。

操作方法:进针得气后,行提插捻转补泻法,或针灸并用。

治疗功效:肾俞,针灸并用可祛寒除湿;腰阳关为局部取穴,以疏通局部经气,行气止痛;关元俞,大肠俞,有祛风散寒,通络止痛之功效;委中为循经取穴,守“腰背委中求”之意,以疏通膀胱经经气,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肾虚型

治则:补肾壮腰。

针灸部位:肾俞,大肠俞,命门,腰眼,志室,太溪。

操作方法:进针得气后,行提插捻转补泻法,针灸并用。

治疗功效:腰为肾之府,取肾俞以益肾气;大肠俞通络止痛;命门,腰眼针灸并用以温肾益精;志室,太溪滋补肾阴,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膀胱俞怎么找 膀胱俞的作用与功效

膀胱俞有清热利湿,通淋止痛之功,有调膀胱气机,培补下缘,固摄小便,宣通下焦,通利水道,祛风湿而利腰脊的作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小便不利,遗尿,腰脊强痛,腿痛,坐骨神经痛,腹痛,泄泻,便秘;糖尿病,脚气等病症。

产后尿失禁中医养生法

1.药物法

①可应用补气益肾升提的中药,如黄芪、当归、白芍、乌药、益智仁、补骨脂。再随证选用中药,如气虚型选用党参、白术、柴胡、升麻、金樱子;肾虚型选用桑螵蛸、菟丝子、熟地、巴戟天、覆盆子;产伤型选用黄芪、党参、白芍、白及、猪脬、川芎。

②中成药选用缩泉丸、补中益气丸。

③有固脬作用的单味中药有白及、猪脬、白牡丹根皮末。

2.外治法

①五倍子10克,诃子8克,龙骨12克,共研末,每次用1克填脐,纱布固定。

②附子、干姜、赤石脂各等量,共研末。用水调糊,每次用枣大一块,敷脐部,纱布固定。

③山茱萸10克,龙骨15克,小茴香6克,肉桂9克,烤干共研末,每次用1克,蜂蜜调为膏,外盖纱布,胶布包。每日1次,10—15分钟为1个疗程。

④益智仁、炮姜、炙甘草、肉桂30克,共研细末。每次用5克,加葱白(带根须)一段,共捣成饼状,敷脐部,上用暖水袋热敷30—60分钟,24小时1次。

3.针灸法

①取气海、肺俞、足三里、三阴交、膀胱俞,用补法并灸,使肺肾得补,通调开合有度,膀胱约束有力,小便自然复常。

②取中极、关元、肾俞、膀胱俞、太溪,用补法,并施灸法,使肾气得补,膀胱气化有职,约束有力,开合有度则小便自复其常。

③取足三里、阴陵泉、脾俞、膀胱俞、中极,用补法并灸。有益气生肌敛脬,固脬止尿之效。

④耳针:取肾、膀胱、肺、脾、内分泌、神门、皮质下、敏感点,每次3~4穴,毫针中度刺激,留针20~30分钟。也可耳穴压丸或埋针。

⑤艾灸关元、百会。

坐骨神经痛针灸位置图 湿邪偏盛型坐骨神经痛针灸处方

治法:通经活络,行气化湿,平补平泻,针灸并施。

针灸处方:脾俞,大肠俞,膀胱俞。温灸。

取穴:足太阳型:秩边,承扶,委中,昆仑;足少阳型:环跳,阳陵泉,绝骨。

针灸方义:平补平泻环跳,阳陵泉,绝骨(悬钟),配灸脾俞,大肠俞,膀胱俞可调和经气,健运脾肾而化湿邪,使经络气血得通。

膀胱俞的作用与功效 膀胱俞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臀中皮神经分布,到该穴皮肤的神经纤维是第1,第2骶神经后支的外侧皮支。

2.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皮神经的分支。

3.臀大肌:由臀下神经支配,到该肌的神经纤维来自第5腰神经和第1,第2骶神经。

4.骶棘肌:由脊神经后支肌支支配。

5.针的深面是骶骨的后面。

女人咳嗽尿失禁怎么办

现代医学分析,这种现象和围绝经期女性盆腔附件支撑功能降低,以及年轻的时候生产有关系,需要手术才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祖国传统医学则认为,这和脏腑功能衰退有关系,因此可以通过艾灸的方式来缓解症状。

治疗此病,我们可以记住四个穴位——肾俞穴、膀胱俞、中极穴和三阴交穴。

尿失禁的产生,最直接的原因在于膀胱对尿液的收束能力降低。因此,提高膀胱的约束力是最直接的办法。中极穴是膀胱的募穴,它位于体前正中线,脐下4寸。它是治疗尿失禁、遗尿等泌尿系统疾病的主穴。膀胱俞是膀胱的背俞穴,它位于身体骶部,第二骶椎左右二指宽处,与第二骶后孔齐平。中极穴和膀胱俞都直接作用于膀胱,是募俞配穴的体现,效果很好。

尿失禁的产生还和肾气衰弱有关。肾气充足,约束膀胱的能力就强。肾气衰弱,膀胱开合作用就会降低。因此,我们还应该刺激肾俞穴。肾俞穴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排尿困难中医针灸辨治

温热下注

主证:小便量少、热赤、甚至闭寒不通、小腹胀、口渴、舌红苔黄、脉数。

治法:以取足太阴经穴为主,针用泻法、不灸。

取穴:三阴交、阴陵泉、膀胱俞、中极。

肾气不足

主证:小便淋沥不爽、排尿无力、面色晄白、神气怯弱、腰膝酸软、舌淡、脉沉细而尺弱。

治法:以取足少阴经穴为主,辅以膀胱经背俞穴,针用补法或用灸。

取穴:阴谷、肾俞、三焦俞、气海、委阳。

外伤

主证:小便不利、欲解不下、小腹胀满、有外伤或手术病史。

治法:以通调膀胱气机为主,针灸酌选。

取穴:中极、三阴交。

可见,排尿困难,应病因、症状不同,选取的穴位不同,针灸治疗方法亦不同。

膀胱俞的简单找法 膀胱俞的功效与作用

对于治疗腹泻、遗尿、小便不利、便秘、肠炎、坐骨神经痛、腰脊强痛等疾况,有很好的治愈疗效。

针灸对腰间盘突出效果明显吗 腰间盘突出针灸部位

治疗原则:温经通络,行气除湿。

取穴:肾俞,腰阳关,关元俞,大肠俞,委中。

取穴原理:针灸肾俞可祛寒除湿;腰阳关为局部取穴,以疏通局部经气,行气止痛;关元俞,大肠俞有祛风散寒,通络止痛之功效;委中为循经取穴,守“腰背委中求”之意,以疏通膀胱经经气,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治疗原则:活血祛瘀,舒筋通络。

取穴:肾俞,大肠俞,腰部阿是穴,委中。

取穴原理:肾俞,大肠俞为膀胱经腧穴,可结合腰部阿是穴,疏通腰部经气,活血祛瘀;委中为血之郄穴,用三棱针点刺,可收祛瘀生新之效。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

治疗原则:补肾壮腰。

取穴:肾俞,大肠俞,命门,腰眼,志室,太溪。

取穴原理:腰为肾之府,取肾俞以益肾气,大肠俞通络止痛;命门,腰眼针灸并用以温肾益精;志室,太溪滋补肾阴。隔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

胃俞什么意思

胃俞穴,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胃之背俞穴。

“胃俞穴”:“胃”,胃腑也。“俞”,输也。该穴名意指胃腑的湿热水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卵巢囊肿艾灸哪里 脾俞穴

位置:脾俞穴属足太阳膀胱经,为脾之背俞穴。它位于我们的后背,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便是此穴。

艾灸方法:将点燃的艾条在距离穴位2厘米处施灸,以局部感到温热为度,局部皮肤可有发红的现象。每穴依次灸10-15分钟,每日灸1次,10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3日。也可采用隔姜灸,效果更好。

功效:脾俞穴是脾脏散热除湿之要穴,脾脏的湿热之气,借由此处向膀胱经疏散,艾灸此穴具有和胃健脾、升清利湿之作用,体质湿热是导致卵巢囊肿的原因之一,经常艾灸脾俞穴对卵巢囊肿有缓解、治疗的作用。

三焦俞是什么意思

三焦俞穴,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

“三焦俞穴”:“三焦”,三焦腑也。“俞”,输也。三焦俞名意指三焦腑的水湿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相关推荐

针灸治疗痔疮的方法

1、取足太阳经穴为主。毫针刺用泻法,适当深刺。 处方次(liao)长强会阳承山二白方义次(liao)、会阳、承山同属足太阳膀胱经,膀胱经其别行经脉络于肛,取三穴用泻法深刺,能疏导膀胱经气而消瘀滞,近取长强以加强其作用。二白为治疗痔疮的经验穴。《玉龙歌》说:“痔漏之疾亦可憎,表里急重最难禁,或痛或痒或下血,二白穴在掌后寻”。取本穴治疗内痔出血有效。 2、耳针选穴直肠下段大肠神门脑脾方法每次取2—3穴,留针2—30分钟,每日一次。 3、治法:清热利湿,化瘀止血。以足太阳经及督脉穴为主。 主穴:承山次髎二白长强

腰疼灸什么穴位

1、腰疼可以灸命门。 腰疼可以灸命门然后选取痛点。命门穴是人体督脉上的要穴,位于后背两肾之间,第二腰椎棘突下,与肚脐相对的区域。 2、腰疼可以灸肾俞穴 腰疼可以灸肾俞穴,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即命门穴两侧旁开各1.5寸处。这处穴位有强腰健肾之功,是治疗腰痛要穴。 3、腰疼可以灸足三里、曲池、中脘这些穴位 腰疼可以灸灸足三里、曲池、中脘这些穴位,因为这些穴位可以调整全身气血,恢复阴阳平衡。腰为肾之府,肾虚则腰痛,所以灸肾俞,以补肾气。局部选取大肠俞、天枢、腰阳关、腰俞,可以缓解疼痛。 4、腰疼可以

前列腺炎中医治疗方法有哪些

1、针刺疗法常用穴位有两组。第一组有关元、膀胱俞、合谷穴;第二组为中极、肾俞、尺泽穴。两组穴位交替使用;每日或隔日一次,每次15分钟左右,十次为一疗程。针刺这些穴位有补肾利水、理气活血之功效。治疗时以中强度刺激,采用提插捻转手法。针刺关元、中极穴时以患者阴茎头或尿道口出现酸胀感为好。 2、灸法对肾阳虚型选灸肾俞、三阴交等穴位;对中气不足型选灸脾俞、肾俞、足三里、气海等穴位;对气滞淤阻型选灸血海、气海、阳陵泉等穴位。每次灸20分钟左右,或先针后灸,或针与灸隔日交替使用。 3、生姜灸取新鲜生姜,稍切去两侧姜皮

艾灸肾俞的作用与好处 艾灸肾俞特效疗法

肾俞和委中,委阳配伍艾灸,作为生病辅助疗法使用,具体灸法先灸肾俞,再灸委中,最后灸委阳,在慢性肾病恢复期能够帮助稳定病情,减缓病情发展,预防病情进一步恶化和发生严重的并发症。 治疗原理:当肾阳虚衰,或是膀胱气机不利的时候,身体里的水不能正常气化吸收,不能正常的变成尿液排出,就会出现身体浮肿或小便异常的症状,因此对于肾病的治疗,基本原则就是温肾阳,利膀胱,以肾俞,与膀胱经合穴委中,三焦下合穴委阳配伍,以加强治疗效果。

尿潴留的按摩治疗

按摩治疗当以通利小便、清利湿热为主。嘱患者取仰卧位,双腿屈曲,以拇指指腹逆时针按揉中极、双侧阴陵泉各5-10分钟,以使患者感到酸胀感为宜。其中按揉中极、阴陵泉二穴用力方向宜朝向足部,然后嘱患者取俯卧位,以拇指指腹以一指禅推法按揉膀胱俞穴5-10分钟,使其感到酸胀感为宜。按揉膀胱俞穴用力方向宜朝足部。 中极是任脉的穴位,也是任脉和足三阴经的交会穴,按揉之能够培固下元,帮助气化,调理血室、温补精宫、清理下焦、疏利膀胱、清利湿热的功能,中极是膀胱的募穴,膀胱俞是膀胱在背部的俞穴,两者配合能够疏通膀胱气机从而通利

艾灸肾俞的作用与好处有哪些

肾俞在腰间,是十二脏腑背俞穴之一,是肾气直接注入背部的穴位,可以直接调理肾气,起强健脑脊,聪耳明目,健身体,壮元阳之功效,具有补肾气,强腰膝,健脑明目,充耳,强壮身体,疏调膀胱,防治生殖系统和泌尿系统疾病的作用。 艾灸肾俞的好处 1.泌尿生殖系统疾患可治疗急慢性肾炎,肾绞痛,肾下垂,遗精,遗尿,阳痿,月经不调,盆腔炎,不孕症,膀胱炎,膀胱麻痹,糖尿病,淋病。 2.治腰痛,腰肌劳损,腰神经痛,下肢麻痹。 3.治贫血,身体虚弱,面色㿠白,畏寒,四肢不温,慢性腹泻,耳鸣,耳聋,脱发,毛发干枯,多梦,失眠。 4.

怎样利用针灸技术治疗尿潴留疾病

本病致病多由于以下三种原因:①下尿路梗阻:见于尿石、异物、血块、肿瘤,附近器官、前列腺肥大所压迫或炎性水肿、结核、包茎、尿道外口闭锁等病。②神经性膀胱机能障碍:见于脑脊髓病变、精神创伤、药物反应等所致的神经支配障碍性尿潴留。③反射性痉挛:指盆腔、直肠、会阴等部位,由于炎症、创伤或手术时的疼痛刺激引起膀胱括约肌痉挛所形成的尿潴留,本病应注意与无尿鉴别。 对于尿失禁的针灸治疗方法主要是毫针疗法,处方:多取与膀胱气化相关的经穴;主穴:气海、三阴交;配穴:关元、中极、水道、肾俞、膀胱俞、次髎、阴陵泉、委中等,小腹

膀胱俞穴穴位的准确位置

穴义:膀胱腑中的寒湿水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名解:膀胱,膀胱腑也。俞,输也。该穴名意指膀胱腑中的寒湿水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取穴方法:定位该穴道时常采取俯卧的姿势,此穴位于身体骶部,第二仙椎左右二指宽处,与第二骶后孔齐平。 主治疾病:夜尿症、膀胱肾脏疾病等。 功能作用:外膀胱腑之热。 解剖:在骶棘肌起部和臀大肌起部之间;有骶外侧动、静脉后支;布有臀中皮神经分支。 配伍:配肾俞穴治小便不利。附注: 膀胱背俞穴。 运行规律:大部分寒湿水气冷降归于地部,小部分吸热后循膀胱经上行。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

心俞疼痛是什么引起的

中医讲不通则痛,因此但心脏部位出现疼痛时,其对于的穴位和经络就会出现疼痛症状,所以但心俞经常性出现头痛时,建议立即去往医院救治。 心俞位于后背,所以当后背出现肌肉拉伤时也会引发疼痛,并且会有拉扯性疼痛。 心俞是膀胱经上的穴位,当膀胱经出现堵塞情况时,其循行经络部位就会出现疼痛现象,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可以采用刮痧、针灸等方式进行调理来疏通经络。

小儿遗尿推拿治疗

1.治疗原则 该病的治疗原则为温肾固涩。虚证辅以健脾益气,实证佐以疏肝清热。 2.基本操作 (1)患儿取家长抱坐位或仰卧位:补肾水300次;用全掌摩全腹,尤以下腹部为主,约5~8分钟;按揉气海、丹田、中极、三阴交,每穴约半分钟。 (2)患儿取俯卧位:捏脊3~5遍,按揉肺俞、脾俞、肾俞、大肠俞、膀胱俞,每穴约半分钟;揉龟尾100次;擦命门、肾俞、八髎,以透热为度。 3.辨证施治 (1)下元虚寒:补肾水300次,揉肾顶300次,推三关100次,揉外劳宫100次;用较为轻柔的手法逆时针方向摩全腹延长到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