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叛逆期怎么处理 善于分析孩子的要求
学生叛逆期怎么处理 善于分析孩子的要求
当孩子出现叛逆行为的时候,家长应该进行分析,孩子缺少了什么呢?是亲子之间有效的沟通?还是不小心伤害了他们的自尊?或是侵入了他们的私人空间?我们要细心观察,找到孩子的需求,尽量满足。
小孩逆反心理怎么对待
1.尊重孩子
孩子也需要他人的尊重和认可。当孩子叛逆时,父母不能一味的责罚孩子,甚至是执行家庭暴力,第一要务是了解孩子叛逆的原因。并且向孩子表示,愿意倾听他们的想法,尊重他们的选择,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父母就占了上风。但倘若父母直接否决孩子的观点,打击他们的自信心;又或者,父母一副不以为意、了如指掌的样子,并且轻视孩子的意见,这些都会使孩子觉得愤怒,继而更加叛逆。父母应该鼓励并引导孩子勇敢说出自己的意见,让他知道到爸爸妈妈也重视并尊重他们的想法。
2.注意语言
和孩子交流时,应尽量采用征求同意的语气。处于叛逆期的孩子都不愿意被命令、被强迫的做事。父母在对孩子做出要求时,应尽量避免使用强硬的字眼,比如“必须、一定”等等,这些会引起孩子的反抗情绪。相对的,最好采用商量的口气,与孩子意见不统一时,应该告诉他们:为什么应该这样而不是那样,告诉他们你的见解,减少与孩子摩擦,才能控制住孩子的逆反心理。
3.委婉的纠正孩子的错误
不要直接批评孩子所犯的错误,而是间接的、委婉的提出问题,摆出他们犯错的原因,如此才不会让孩子产生叛逆的情绪。在生活中,父母都会下意识的直接纠正孩子的错误,挑剔孩子所做的任何一件事,过分的苛责孩子,以此来树立自身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但是,这样的做法只会产生反作用,增强孩子的逆反心理。
现在中学生90%的有叛逆心理
不少家长都有这样的感觉,自打孩子上了初中后就变了,爱顶嘴,不听话、很叛逆……对此,青海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霍静说,约有90%以上的中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叛逆心理,这一切都是孩子青春叛逆期的表现。
张女士的儿子小新自从升入初二后就像变了个人似的,不爱说话,脾气古怪。一天张女士下班回家,发现小新正在看电视,张女士习惯性地说了句:“学习这么紧张还有时间看电视。”说完,随手把电源拔掉了。没想,这一举动惹恼了小新,他腾地一下从沙发上跳起来,大吼道:“插上电源!”“不许看!”张女士也很强硬。“我就不写!”小新冲上去抢张女士手中的电源线,情急之下,张女士打了小新一耳光,结果小新摔门而去。张女士说:“孩子突然像变了个人,越来越难管,说什么他都不听。”
霍静说,约有90%以上的中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叛逆心理,这些叛逆主要表现在:对老师的教育表现出一种不认同、不信任的无端否定;在乎个人的自尊心或面子,有时故意在课堂上与老师抬杠;我行我素,如学校不准校内骑车,有的同学偏要骑。“14岁是整个中学阶段最危险的时期,初二学生最难管,所以被称之为爆发期。”霍静说,由于升学、人际关系等压力的增大,处在青春期的学生心理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果不及时引导,孩子很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家长应正确看待孩子的青春叛逆期。”霍静说,在现实教育中,一些家长很容易陷入教育两极分化的误区。第一,全面打击。有的家长面对孩子的叛逆言行,如顶嘴、不听话等,大为恼火,觉得不把孩子的这股“邪劲”压下去,孩子就有可能变坏。于是采取强硬措施,非打即骂。渐渐地,孩子关上了心灵深处那扇与父母交流的大门。第二,放任自流。一些家长几度管教而无起色后便失去了信心。久而久之,孩子受到不良影响,行为发生偏差,等到家长懊悔时,才发现已耽误了孩子的一生。
教你几招应对叛逆期小孩
经常听到家长们,甚至是爷爷奶奶辈们在抱怨,“怎么现在的小孩子都那么难教啊?”,其实,小孩子都会经历几段叛逆期的,只要顺利度过了叛逆期,小孩子一般都会变得懂事乖巧些的。但是,对于正处于叛逆期的小孩,实在是个让大人头疼的大问题。那么,如果你的小孩也叛逆了,你会怎么做呢?
一:叛逆期小孩子的表现特点
1.一岁半到三岁的孩子,叛逆主要表现在“唱反调”。他们会慢慢觉得自己和大人是平等了,自己有自己的主观意识,所以,经常会出现大人说“好”,他就偏偏就“不好”的情况。
2.故意乱扔东西,这种情况下,你越不让他扔,他会扔得兴奋。
3.打人。看到某些动物或者其他小朋友的时候,就会心生敌意,想要打对方。
4.不再老实吃饭睡觉。吃饭时间想要起来玩一玩走一走,睡觉前想要再玩一下再睡。
二:不该对叛逆期小孩做些什么
1.过度打骂。
2.长时间不理不睬。
3.任由叛逆。
三:如何正确应对叛逆期小孩?
1.耐心。可能这年龄跟孩子讲道理不一定会听得进去,因为孩子的理解表达能力还不够完善,所以家长一定要有耐心。
2.适当的惩罚。可以是示意或者轻微的打下孩子,让他知道这样是错误的,千万不能过度打骂孩子,这样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伤害极大,而且会加剧孩子的叛逆心理。
3.换位思考。多为孩子想想,因为可能有时候站在孩子的角度,他会认为自己是对的,这种情况下,家长应该好好分析下,到底孰是孰非,然后再跟孩子好好分析。
4.以身作则。不要一味的逼孩子做他不喜欢做的事情,因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家长可以言传身教,这种影响效果比说一百次还要更管用。
5.多关心孩子。孩子出现叛逆心理,除了是正常的年龄表现,也有可能是因为家人的疏忽,孩子急于表现自我,才会做出不恰当的行为,家长平时要多关心孩子。
孩子叛逆期怎么沟通
1、尊重孩子,不作道德评价。做家长的不要过于严厉,一旦孩子叛逆就给孩子扣上“不听话”的 帽子,甚至对孩子“上纲上线”。在和孩子交流的过程中少用这样的话语,减少孩子的逆反心理。
2、多点理解多点包容。叛逆期是每个人必经的人生过程,换位思考一下,当爹当妈的自己以前也有过青春的时候,这个时候孩子处于叛逆期也是可以理解的。让孩子充分感受到家长对自己的宽容,这样有利于孩子情绪沉淀,减少不必要的言语冲撞。
3、停下来倾听孩子。叛逆期的孩子往往内心有许多感情无法诉说,家长在忙碌的生活和工作中可能会忽视孩子的情感诉求。实际上,通过诉说沟通才能使孩子和家长建立起更加信任的关系。家长通过平等地和孩子沟通,从一个过来人的角度给孩子建议,能帮助孩子排解情绪。
4、找孩子信服的人来开导。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都会有乐于倾诉的对象。处在叛逆期的孩子如果无法很好地和父母沟通,那么可以换个方式,找孩子信任的人与他沟通。这样所取得的效果可能比强迫孩子与家长沟通更好。
5、给孩子权利。很多严厉的家长或许在发现孩子叛逆的行为就开始进行教育,完全不给孩子机会去表达自己的想法。更有家长给孩子开出处罚单,“不允许看电视”、“不允许出去玩”,这样霸道的沟通方式是万万使不得啊!沟通过程中,家长切记要留给孩子权利去表达,去支配自己的时间,去决定自己的事情,去拥有自己的隐私。
6、心态平和切忌攀比。不少孩子最恨的是不是隔壁的小孩了?妈妈们整天都在表扬的那个学生代表,孩子们越听这个话题就越头疼了。处于叛逆期的孩子讨厌被比较,特别是比较对象比自己优秀的时候。家长一定要平和对待孩子的学习成绩,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也没有必要羡慕嫉妒恨别人家的小孩。在沟通过程中,家长要对孩子表示肯定,找到孩子的闪光点。
叛逆期能持续多长时间 如何提早结束叛逆期
叛逆期的持续时常通常与家庭教育、生活环境有关,良好的家庭教育策略和预防措施,可以降低叛逆期的反抗情绪和持续时常。
1、了解叛逆期特征,避其锋芒;
2、学会沟通,给予孩子信任的倾诉途径;
3、尊重孩子,让孩子的得到良好的认同感;
4、培养性格,学会控制自己的心态。
学生叛逆期怎么处理 允许孩子犯错误
孩子也是人,而且还是不成熟的人。在青春期孩子犯错误是很正常的事情,家长注意不要小题大做,过分责备孩子只会使孩子的自信心,自尊心严重受损。应当理性,温柔的跟孩子分析,为什么说做错了。言传身教,家长要以身作则,给孩子一个好榜样。
为什么青春期的孩子容易叛逆
孩子一般到了13,14岁,也就是青春期,开始出现叛逆,有的甚至更早在7,8岁,而就西方教育学家研究,所谓的叛逆期,是可以没有的,之所以孩子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叛逆,父母的不恰当教育方法是主要的原因。其原因有:
一 :传统思想影响着一些家长。中国长期的家长专制思想在一些家长中仍然存在,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缺乏民主意识,总认为孩子还不成熟,要绝对服从自己,不能有自己的看法,否则就是“忤逆” “对着干”,这样无意间克制了孩子的天性释放。
二:家长认识上的错误,造成教育方式不当。一些家长缺乏普通的心理学常识,对子女教育急于求成,方法简单粗暴,经常无视子女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
三:父母与子女缺乏双向交流,产生思想矛盾。随着子女的成长,独立意识渐强,要求有自己的处事方式,不希望受到过多的管束。而某些家长出于对子女的保护,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包办,这样子女的渴望独立与家长不恰当的好意关心,就会产生思想上的冲突、矛盾。或许有些家长因工作繁忙,很少与子女谈心,进行思想交流,只是定下一些严格的规定来约束限制子女的行为。因此子女与父母缺乏交流,就容易产生叛逆心理和叛逆行为。
应对宝宝叛逆心理
幼儿叛逆期的表现
人有三个叛逆期,两岁时出现的叛逆行为是人生第一个叛逆期的表现,称“宝宝叛逆期”;七岁左右,则来到人生第二个叛逆期,称为“儿童叛逆期”;在12-18岁,是人生第三个叛逆期,这是大家最常见熟知的“青春叛逆期”。不同的叛逆期,有不同的个性发展、心理生理发育特点,父母应对的方法也要不同。
情绪表现
处于“宝宝叛逆期”的孩子,其心理是以自我为中心,喜欢做一些夸张行为引起别人的注意,以做对抗性行为为快乐;这个时候的孩子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像个大人,所以什么事情喜欢亲力亲为不喜欢别人帮助他完成。
这个时候的孩子心理也特别需要尊重,是一平起平坐的尊重,所以他们不喜欢被指挥,被使唤,因此你叫他走东他走西。
但2岁的孩子也会突然很粘人,害怕失去最亲的人。这个阶段的孩子感情剧烈,又变化无常。他会在两个极端摇摆不定:“要----不要,行----不行”,有的宝宝还很难接受新的事物,没有吃过的食物,没有穿过的衣服等他都不要。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经历3个叛逆期,2-3岁是孩子经历的第一个叛逆期,随着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的提高,这一叛逆期正在低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