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粮怎么吃更健康
粗粮怎么吃更健康
随着时代的变化,食品加工行业的发展,新型食品越来越多,层出不穷,让人们可以尽情享受各种精美食物。对谷类而言,人们也越来越青睐那些精美的食品。因为精加工的食物口感好,外形也好看,因此很受人们偏爱。市场上也可以看到,生产和出售各种精美蛋糕和面包的商店越来越多。
大量的科学证据揭示:多吃粗粮、杂粮和粗纤维类食物,能够减少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生,而且还有多项研究证明,这种膳食能显著地减轻体重。各种天然状态的植物性食物几乎都有利于肿瘤的预防。全谷类食物(即粗粮、糙米、全麦等)虽然食物口感不如精致食品好,不易消化,但其营养价值高,除了含有丰富的淀粉外,它们亦是B族维生素的主要来源,也含钾、镁、钙、磷等矿物质和脂肪、蛋白质、膳食纤维等营养素。许多研究证明,这些食品在膳食中的比例越大,则患癌症的风险就越低。
膳食纤维存在于蔬菜、水果、谷物等植物类食物中,主要分成不可溶性纤维(如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等)和可溶性纤维(包括果胶、树胶和胶浆等),它们都对肠黏膜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至于膳食纤维抑制肠癌发生的研究,已有大量的实验结果和流行病学调查结论来证实。
有研究显示:食物通过大肠的时间,与大肠癌的发病率息息相关。当膳食以高纤维食物为主时,它通过整个消化道的时间大约是20~30个小时;而如果人们以肉食为主的话,它通过大肠的时间大约延迟到80~100个小时,两者相差4~5倍,这就导致了废物在肠道的长久壅滞,加重了肠道负担,更易于诱发癌变。
欧洲一研究机构收集了51.9万人的膳食资料,分析他们摄取纤维素的状态与罹患直肠癌关系的数据,按照摄入量多少排序。发现其中摄取膳食纤维最多的前20%该人群,每天膳食纤维摄入量平均约34克;而摄取最少的后20%这人群,每天摄入量约只有13克左右。结果是:摄取膳食纤维最多的人群罹患直肠癌的机率比最少的人群低42%。
粗粮虽好,但在吃“粗”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循序渐进吃粗粮:有些人平时粗粮、杂粮吃的很少,突然增加粗粮的进食量,会引起肠道反应。为了帮助肠道适应,增加粗粮的进食量时,应该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
(2)吃多少:吃的频率以两天一次为宜。中年人尤其是有“三高”、便秘等症状者,或长期坐办公室接触电脑较多和应酬较多的人群,要注意多吃些粗粮,可1天2次。每天粗粮的摄入量以30~50克为宜,不超过1两为好。也可根据个人情况适当调整,并最好安排在晚餐食用。
(3)粗细搭配可互补:粗粮因为加工程序较少,往往不易消化。可以采用粗细粮混搭的食用方式。现在市场上常出现的各种杂粮粥和杂粮米,往往里面含有粳米、杂粮和各种豆类,就是很好的食物搭配方法,可以适当多选用。
(4)荤素搭配更有益:从营养学上讲,粗细粮混合食用,还能起到营养互补的作用,提高其生物利用率。如将玉米、小米、大豆按1∶1∶2的比例混合食用,再搭配肉、蛋,则整体混合食物的营养价值会显著提高。
(5)粗粮宜做粥饭:不论哪种粗粮,都是以蒸、煮等少油、少盐的烹饪方法为佳。比如,小米、燕麦、薏苡仁等,都适合煮粥喝,营养又养胃。
(6)粗粮虽好,但也有一些人不适合吃粗粮。一般来说,胃肠功能较差的老年人及消化功能不健全的儿童,最好少吃粗粮。即使吃,也要做到粗粮细吃;患有胃肠溃疡及急性胃肠炎的朋友,其食物大多要求细软,所以要尽量避免吃粗粮;而患有慢性胰腺炎、慢性胃肠炎的病人也要少吃粗粮,以免造成消化不良。
一句话,越是粗糙难入口,越是对健康有帮助。对食物来说,回归愈往自然的方向走愈好,从最天然的食品里,获得各种营养是最完整、最均衡和最健康的。
粗粮吃多了肚子胀吗
粗粮吃多了肚子胀吗粗粮吃多了有可能会肚子胀。
相对大米、白面而言,粗粮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比细粮低,膳食纤维含量高,因此突然进食大量粗粮,胃肠会有轻度不适应,从而引起腹胀、产气过多。
吃粗粮对身体好,但是吃得量也要控制好。另外,还要多喝水,才能保证正常的消化。
粗粮吃多了有什么坏处肠胃不适
粗粮吃多了会造成食物在胃里停留时间过久,造成腹胀、消化不良等不适症状。特别是老人、儿童等肠胃功能较弱者及胃肠道疾病患者,还可能出现肠道阻塞、脱水等急性反应症状。
营养不良
粗粮中的纤维素虽然能阻碍人体吸收有害物质,但也会影响人体对蛋白质、无机盐和钙、铁、锌等微量元素的吸收。对孕妇和产妇及政治发育期的儿童和青少年来说,粗粮吃多了会造成营养不良,甚至影响生育能力。
引发各种疾病
长期以粗粮作为主食,并单独食用,会导致婴儿发育迟缓、成人体重减轻、肌肉萎缩、容易疲劳、贫血,对疾病的免疫力降低,创伤和骨折不易愈合,病后恢复缓慢。当蛋白质严重缺乏时,还会出现营养不良性水肿,甚至发生休克。
每天吃多少粗粮好健康成人每日纤维素的推荐摄入量为30-50克。纤维素的补充需要循序渐进,以前很少吃高纤维食品的人要逐渐增加用量,补充纤维素的同时要增加饮水量,且搭配果蔬一同食用,营养更均衡。
温馨小贴士:
胃肠道功能较弱的人、肠炎患者、易出现低血糖的人,应注意不要突然补充大量的纤维素。因为在短期内由低纤维膳食突然转为高纤维膳食会出现消化道不耐受反应,井可能出现胃肠胀气和腹泻等症状。
教你如何吃粗粮更健康
粗粮是相对我们平时吃的精米白面等细粮而言的,主要包括谷类中的玉米、小米、紫米、高粱、燕麦、荞麦、麦麸以及各种干豆类,如黄豆、青豆、赤豆、绿豆等。
粗粮主要包括谷类中的玉米、小米、紫米、高粱、燕麦、荞麦、麦麸以及各种干豆类,如黄豆、青豆、赤豆、绿豆等。一般有如下三类:
1、谷物类:玉米、小米、红米、黑米、紫米、高粱、大麦、燕麦、荞麦/麦麸等。
2、杂豆类:黄豆、绿豆、红豆、黑豆、青豆、芸豆、蚕豆、豌豆等。
3、块茎类:红薯、山药、马铃薯等。
为什么要吃粗粮?
精白米、精白面制成的食品口感好,吃后容易消化。但是,现在还是提倡要吃些粗粮。请问,这是为什么?
现在餐桌上的主食变化不小,米饭愈来愈白,面粉越来越精,而粗粮和杂粮很少见到。古话说:“五谷为养。”意思是粗细粮均有丰富的营养,搭配吃对健康有利。
谷粒经加工去壳后,谷粒最外面的一层丢失了,而这一层含有较多蛋白质、脂肪及各种矿物质、维生素。剩下的谷体中,主要成分是淀粉、维生素及含量极低 的无机盐。所以,谷粒加工越细,丢失的蛋白质、维生素及矿物质越多。小麦在碾磨加工过程中的情况也是如此。例如,维生素B1及尼克酸的含量在100克富强 粉中分别为0.24毫克和2.2毫克;而在100克标准粉中分别为0.06毫克和1.1毫克。而现在吃的面粉比富强粉还要精白。
吃点粗粮宝宝更健康
预防肥胖:粗粮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能在胃肠道内吸收比自身重几倍甚至数十倍的水分,在胃肠道中形成凝胶状物质而产生饱腹感,使宝宝进食减少,以达到防止宝宝肥胖的目的。
预防小儿糖尿病:膳食纤维可减慢肠道吸收糖的速度,避免餐后出现高血糖现象,提高人体耐糖的程度,有利于血糖稳定;还可抑制增血糖素的分泌,促使胰岛素充分发挥作用,从而达到预防小儿糖尿病的目的。
解除便秘:膳食纤维有利于保障消化系统正常运转,促进肠道蠕动,加速排便,自然就解除了宝宝的便秘之苦。由于精白米面在加工过程中损失了很多B族维生素,长期吃精白米面的哺乳妈妈和宝宝易患因维生素B1缺乏的成人脚气病和婴儿脚气病。粗粮则保留了这些营养成分,所以,宝宝可以吃一些粗粮。但是,粗粮虽为健康食材,却因其未加工处理的特性,给宝宝食用一定要注意科学搭配。
老人家吃什么东西比较好
平时除食用富含动物性蛋白质的肉、蛋、禽类等,宜多进食一些含脂肪、碳水化合物(即淀粉、糖类等)较丰富的食物,还要适当多吃一些豆制品及蔬菜、瓜果等。只要饮食营养全面,利于消化吸收,再加上适当的锻炼。
1、首先饭菜不要吃隔夜剩下的,老年人的肠胃消化吸收能力都不是很强,隔夜的饭菜很容易让他们消化不良。
2、不要动不动就把菜煮成汤喝。这样才的营养全部煮没有了。多吃点清单的炒菜或者凉拌菜是合适的。
3、此外,饭菜不能太烫,做好的饭菜,最好凉一阵子再吃,避免胃黏膜受到更大的刺激。
4、还有就是,吃饭的时间一定要有很强的规律性,不要和年轻人一样饥一顿饱一顿。规律的饮食可以让老年人的肠胃更健康些。
5、还要粗粮细粮一起吃,不要光在超市买细粮吃,最好多去农村买些村里产的粗粮吃,保持身体各种营养的摄入。
6、还有老年人切忌喝酒抽烟,喝酒抽烟多老年人的身体危害极大,容易引起多种病症的发生。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更应该注意饮食方面的问题,只有在饮食等生活中的细节着手,这样才可以确保健康。老年人在平时应该多吃一些高蛋白的食物,同时老泥人还要做一下适当的运动,只有这样才可以留住健康,不让自己消瘦下去。
健康饮食要多吃点粗粮
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我们把吃的粮食分成了粗粮和细粮。有人说是始于上世纪的60、70年代,那时候天灾人祸、粮食匮乏,城镇居民的粮食供给是定人定量。没有粮本、粮票,你即使有钱也买不到个馒头吃。供应给城镇居民的粮食,南方地区主要是大米,北方主要是小麦面粉,也就是所说的细粮。另外,还供应一些其他的粮食,包括玉米、小米、高粱、燕麦、荞麦、薏米等,还有各种豆类,如黄豆、青豆、赤豆、绿豆等,也就是粗粮。于是,就有了细粮和粗粮之分。这样的叫法也是有点道理的,因为细粮需要细加工,而粗粮只仅需要简单的粗加工或者不用加工就可以食用了。
关于细粮、粗粮之分,还有口感问题,粗粮吃起来的口感不如细粮。出生在60年代以前的大都有吃玉米面、高粱面窝头等粗粮的经历,纯粗粮吃起来是有点难以下咽。
和20、30年前相比较,现在我们吃的粮食是越来越“细”、越来越少,特别是“粗”粮,吃的肉类越来越多。饮食上的这种变化不仅不利于健康,反而会增加得慢性疾病的危险。因此,《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第一条就建议,“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食物多样”是保证提供人体必需的各种营养素;“谷类为主”,即保证充足能量并避免摄入过多动物性食物,预防慢性病。
对于“粗细搭配”的理解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经常吃一些粗粮
由于加工简单,和大米、白面相比,粗粮中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含量要高得多。
2、“食不厌精”不利于健康
粮食在经过加工后,往往会损失一些营养素,特别是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而这些营养素和膳食成分也正是人体容易缺乏的。以精白面为例,它的膳食纤维和维生素B1只有标准粉的1/3。少吃加工精细的精米、白面。
3、不同种类的粮食合理搭配,可以提高营养价值。
谷类食物含的蛋白质中赖氨酸含量低,是其限制性氨基酸;豆类蛋白质中富含赖氨酸,但蛋氨酸含量较低,是其限制性氨基酸。若将谷类和豆类食物合用,各自的限制性氨基酸正好互补,从而大大提高了其蛋白质的生理功效。
4、适当吃些粗粮有利于防控肥胖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与细粮相比,粗粮更有利于防止高血糖。在主食摄入量一定的前提下,每天吃85克的全谷食品能减少慢性疾病的发病风险,可以帮助控制体重。因此,建议每天最好能吃50克(一两)以上的粗粮。
5、吃粗粮对健康有益,但只吃粗粮也不行!
由于粗粮中含有较多的植酸,会降低某些矿物质的吸收、利用。所以,不能只吃粗粮,而不吃细粮。
吃粗粮的几个方法供参考:
1、粗粮细作
玉米面可以做成发糕,加上几粒红枣,还可以加一点糖做成甜发糕。
把玉米面、豆面、小米面和在一起,做成窝头,不仅口感好,而且营养可以互补。
2、杂粮粥
把各种杂粮放在一起熬成粥,美味又营养。
3、豆类
做成豆腐或豆制品,可以大大提高其中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
正是,做人办事要文明,健康可以动点“粗”。
粗粮吃多了的坏处 粗粮健康饮食法
1、粗粮:细粮
一天的主食中,有大约1/4~1/3的粗粮为好,也可以每周吃两次粗粮。
粗粮含有较多膳食纤维素,对肥胖、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薯类如红薯、土豆,可以适量代替部分粮食。
2、荤:素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建议,每天应吃300~500克蔬菜,120~250克鱼、禽、肉、蛋等动物性食物。全天菜品的荤素比,大致可按照1:3或1:4来安排。
比如,一顿饭做4道菜,可以做一个肉菜,一个豆腐和两个素菜。吃的时候,最好吃一口肉,再吃三口素菜。
3、蔬菜:水果
蔬菜品种丰富,选择的总原则是,春秋多吃些芽叶茎类的蔬菜(如菠菜、韭黄、小青菜、菜心等),秋冬多吃些果实类、块茎类的蔬菜如萝卜、土豆、洋葱等。最好选择当季当地的菜品,水果的种类也最好每天吃够3~4种。
4、蒸煮:爆炒
建议蒸煮和爆炒的比例控制在2:1,煎炸则应尽量避免,如果吃的话,每周别超过3次,且最好在中午吃。
粗粮怎么吃健康 粗粮不必细做
粗粮不比做的精细,粮食加工的越精,维生素,蛋白质,纤维素的损失就越多,粗粮中的膳食纤维虽然不能被人体消化利用,但是可以清肠理气,促进食物残渣的排出,粗粮粗吃,美味又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