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新生儿吃多了消化不良怎么办 按揉推板门穴

新生儿吃多了消化不良怎么办 按揉推板门穴

位置:板门穴位于小儿手掌大鱼际处。

手法:操作时,操作者左手握住小儿的手指,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按揉板门穴。顺、逆时针皆可。

按揉时,也可使用推法,由拇指指根推向腕横纹可止泻,由腕横纹推向拇指指根能止呕,来回推可调整脾胃功能。按揉2~3分钟,推50~100次。

孩子脾胃不好怎么推拿

1、按揉推四横纹

四横纹穴位于手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的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左手握住小儿的手指,用右手食指或中指指端分别按揉四横纹穴,约2~3分钟。具有调中行气,和气血,除胀满的作用。

2、按揉推板门穴

板门穴位于小儿手掌大鱼际处。左手握住小儿的手指,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按揉板门穴。按揉时,顺、逆时针皆可;也可使用推法,由拇指指根推向腕横纹可止泻,由腕横纹推向拇指指根能止呕,来回推可调整脾胃功能。

教你推拿治疗小儿消化不良

1、按揉推四横纹

四横纹穴位于手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的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

操作时,操作者左手握住小儿的手指,用右手食指或中指指端分别按揉四横纹穴,约2~3分钟,也可推四横纹穴,将小儿四指并拢,操作者用右手拇指自小儿的食指横纹处推向小指横纹,推50~100次。具有调中行气,和气血,除胀满的作用。

2、按揉推板门穴

板门穴位于小儿手掌大鱼际处。操作时,操作者左手握住小儿的手指,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按揉板门穴。

按揉时,顺、逆时针皆可,也可使用推法,由拇指指根推向腕横纹可止泻,由腕横纹推向拇指指根能止呕,来回推可调整脾胃功能。按揉2~3分钟,推50~100次。

板门的作用

健脾和胃

经常揉板门能够起到消化化滞,运达上下之气的作用,从而达到健脾和胃的效果。很适用于乳食停积,食欲不振、嗳气、腹胀、腹泻、呕吐等症状。

清热去烦

揉板门还能起到清热去烦的作用,将揉板门结合推补肾经一起进行,对于感冒发烧之症能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且像小儿牙龈红肿这种情况清推板门也能起到去火的作用。

止吐止泻

从板门穴推向横纹处能起到止泻的作用,反过来从横纹处推向板门穴位就能起到止呕的效果。

小儿厌食怎么办 板门穴的位置

板门穴位于小儿手掌大鱼际处,是儿童特有的穴位。小孩子皮肤稚嫩,手掌上的穴位特别敏感,孩子年龄越小,对刺激就越敏感,一般大于6岁后效果就比较差了。婴幼儿揉推揉板门,可以起到健脾和胃,消食化质的作用,针对小儿乳食停积、食欲不振、厌食等症状有着良好的缓解作用。

板门的准确位置图 板门的临床应用

1.揉板门能健脾和胃,消食化滞,运达上下之气,多用于乳食停积,食欲不振或嗳气,腹胀,腹泻,呕吐等症。

2.板门推向横纹可催吐,止泻,横纹推向板门可止吐。

3.揉推板门可清热去烦躁,结合推补肾经,对伤风感冒高烧不退有帮助,小儿如牙龈红肿,可推清本穴5分钟,并推下六腑穴5分钟,可消除红肿症状。

4.本穴还常用于割治,以治疗疳积。

婴儿厌食 操作方法

婴幼儿厌食、食积腹胀的时候可以揉按板门穴。操作时用左手握住小儿的手指,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或者麻油,按揉板门穴。按揉时,顺、逆时针皆可,注意力度适宜不宜过重。按揉2-3分钟。

儿童消化功能不良,食欲差的时候经常推板门穴可以起到调理脾胃、增加食欲的作用。操作时将幼儿手指并拢,注意留出指掌的位置,再用拇指蘸取少量滑石粉或者麻油,从幼儿的拇指根大鱼际处推向腕横纹,称板门推向横纹,推50-100次即可。反之称横纹推向板门,也可以来回推,以达到调理脾胃的作用。

新生儿吃多了会怎样 新生儿吃多了有什么表现

新生儿吃多了往往表现为:打嗝、腹胀、吐奶、哭闹等,甚至出现消化不良情况,如大便异常、次数增多等,睡觉也会不安稳,烦躁不安等等,家长要注意辨别。

宝宝消化不良的按摩手法

1、按揉推四横纹:四横纹穴位于手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的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操作时,操作者左手握住小儿的手指,用右手食指或中指指端分别按揉四横纹穴,约2~3分钟;也可推四横纹穴,将小儿四指并拢,操作者用右手拇指自小儿的食指横纹处推向小指横纹,推50~100次。具有调中行气,和气血,除胀满的作用。

2、按揉推板门穴:板门穴位于小儿手掌大鱼际处。操作时,操作者左手握住小儿的手指,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按揉板门穴。按揉时,顺、逆时针皆可;也可使用推法,由拇指指根推向腕横纹可止泻,由腕横纹推向拇指指根能止呕,来回推可调整脾胃功能。按揉2~3分钟,推50~100次。

3、推脾经穴:脾经穴在小儿拇指桡侧面。操作时,操作者左手中指或无名指夹住小儿左手四指,再以拇指与中指捏住小儿拇指,操作者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后,直推小儿脾经穴,从拇指指尖推向拇指根,推50~100次,单方向直推,不宜来回推。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

4、按摩掌心:操作时,操作者左手握住小儿的手指,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按摩小儿掌心50~100次,按揉时,顺、逆时针皆可。

5、腹部按摩:小儿采取平卧位,操作者用右手四指或手掌,在小儿腹部,以脐为中心,作圆周运动。顺大肠方向为泻,适宜大便偏干者;逆大肠方向为补,适宜大便偏稀者;一般多选择顺、逆各半,约按摩50~100次。操作时,手法不宜过重,应轻重适宜;操作者的手不宜过凉,应温暖。具有调脾和胃的作用。

6、足底按摩(揉涌泉穴):涌泉穴在脚心,屈趾时,足掌心前正中凹陷中。操作者用中指、食指或拇指指端揉该穴,按揉时,顺、逆时针皆可。按揉2~3分钟。具有止吐泻,调脾胃的作用。

幼儿按摩手法大全

一.小儿推拿按摩的手法应轻重适宜,不要让宝宝觉得不舒服。

二.每天推拿按摩约 5~10分钟即可,应坚持三个月以上,效果较好。

三.推拿按摩时,室内温度应在22摄氏度以上,防止宝宝着凉。

四. 本手法不宜在饭前空腹或饭后立即进行。

推拿按摩,是中医常见的一种物理治疗方法,具有疏通经络,调整脏腑的作用。如果爸爸妈妈能坚持对宝宝进行推拿按摩,可健体强身,增强其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这里介绍一种治疗宝宝消化不良、胃口差的家庭小儿推拿按摩保健方法。具体手法如下:

1.按揉推四横纹:四横纹穴位于手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的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操作时,操作者左手握住小儿的手指,用右手食指或中指指端分别按揉四横纹穴,约2~3分钟;也可推四横纹穴,将小儿四指并拢,操作者用右手拇指自小儿的食指横纹处推向小指横纹,推50~100次。具有调中行气,和气血,除胀满的作用。

2.按揉推板门穴:板门穴位于小儿手掌大鱼际处。操作时,操作者左手握住小儿的手指,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按揉板门穴。按揉时,顺、逆时针皆可;也可使用推法,由拇指指根推向腕横纹可止泻,由腕横纹推向拇指指根能止呕,来回推可调整脾胃功能。按揉2~3分钟,推50~100次。

3.推脾经穴:脾经穴在小儿拇指桡侧面。操作时,操作者左手中指或无名指夹住小儿左手四指,再以拇指与中指捏住小儿拇指,操作者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后,直推小儿脾经穴,从拇指指尖推向拇指根,推 50~100次,单方向直推,不宜来回推。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

4.按摩掌心:操作时,操作者左手握住小儿的手指,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按摩小儿掌心50~100次,按揉时,顺、逆时针皆可。

5.腹部按摩:小儿采取平卧位,操作者用右手四指或手掌,在小儿腹部,以脐为中心,作圆周运动。顺大肠方向为泻,适宜大便偏干者;逆大肠方向为补,适宜大便偏稀者;一般多选择顺、逆各半,约按摩50~100次。操作时,手法不宜过重,应轻重适宜;操作者的手不宜过凉,应温暖。具有调脾和胃的作用。

6.足底按摩(揉涌泉穴):涌泉穴在脚心,屈趾时,足掌心前正中凹陷中。操作者用中指、食指或拇指指端揉该穴,按揉时,顺、逆时针皆可。按揉2~3分钟。具有止吐泻,调脾胃的作用。

相关推荐

小孩盗汗推拿手法有哪些

心阴不足型盗汗推拿手法 推拿主: 1.推补脾经5分钟,推补肾经7分钟。 2.逆运内八卦2分钟,推四横纹4分钟。 推拿配: 1.外劳宫4分钟,捏挤神阙。 2.小天心3分钟,二人上马3分钟。 3.肾顶3分钟。 主功效:推补脾经,肾经是治本之法,可平和脾肾之气,补先天与后天的不足;逆运内八卦,推四横纹,则有助于促进消化,增加小儿食欲。 配功效:外劳宫,捏挤神阙,有助于消化,并有温阳下元功效;小天心,二人上马则有助于镇静安神,让孩子睡的安稳;肾顶则可起到固表止汗之功。 心阳过盛型盗

宝宝积食推拿,帮宝宝解决积食问题 小儿推拿消除积食

积食是中医的说法,因此用中医的法来解决是最有效的,而最管用的非推拿莫属。 但小儿推拿的派比较多,心法不同结果相同,家长们要关注的是整套手法而不是单一的一个手法,不要在做一个症状推拿中混用不同派的手法! 从食指末端起始(商阳),沿食指桡侧缘(二间、三间)。 板重按有酸麻感,为胃全息反应点。严重的积食也可用指甲掐,3掐1。 内八卦,是小儿推拿中的临床常用位之一,具有宽胸利膈、理气化痰、行滞消食的作用。主要用于痰结喘咳、乳食内伤、腹胀、胀闷、呕吐等症。 在位上作直线推动称为推法,四橫纹为改善积

宝宝消化不良怎么按摩

宝宝消化不良试试中医推拿 宝宝由于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没有发育完全,很多都有消化不良的症状。一般家长发现宝宝有消化不良的表现时,都是让孩子点帮助消化的西药或中成药,其实中医推拿在治疗小儿消化不良上有非常好的疗效,不仅没有副作用,而且也容易掌握,在家就能帮助宝宝调理。 少儿消化不良的临床表现为厌食挑食、胃胀腹胀、腹痛腹泻或便秘、大便恶臭、夜卧不宁、烦躁不安,甚至面色消瘦,不长个等。小儿消化不良属于中医“积滞”的范畴,指小儿内伤乳食,停聚中焦,积而不化,气滞不行所形成的一种常见小儿胃肠疾患。临床以不思乳食、食

一个月宝宝消化不良怎么

1、减少食量 一个月宝宝消化不良,出现腹胀、食欲下降或腹泻时,家长要控制食量,以减轻肠胃负担,缓解不适症状。如减少喂养的次数和量,腹泻严重的可以停喂奶1-2次。母乳每次喂养的时间要缩短;如果是奶粉喂养,那么可在奶中加适量的水,稀释奶粉。待宝宝症状好转后,再慢慢恢复饮食。 2、按腹部 宝宝消化不良时,通过按腹部,能促进肠胃蠕动,梳理胃气,对于消化不良引起的腹胀、腹痛、呃逆有很好的效果。 具体做法是:以肚脐为中心,用手掌面绕肚脐顺时针按50下,再逆时针按50下。 3、推拿缓解 推拿四横纹:四横纹是在手

小儿打嗝的推拿治疗方法

打嗝即为呃逆,是因胃气上冲喉间,出现呃呃连声,不能自制的表现。当小儿奶过快,或者吸入冷空气后可能会出现打嗝不止的现象,为了快速缓解小儿的不适,可以通过推拿按摩的方法快速帮助小儿消除症状。 拿按摩的方法快速帮助小儿消除症状。 特效止呃位 位置:双眼眼眶壁上缘内侧的凹陷中。 推拿方法:用食指指端按压此处凹陷中,按压时可斜向内上方用力,以小儿感觉到有明显酸胀感,且能够耐受为度。一般按压1-2分钟即可快速止呃。 第一步:清胃经 2位置:胃经位于小儿拇指掌面近掌端的第一指节处,呈一条短直线。 推拿方法:用拇指指

宝宝流口水怎么推拿 脾胃湿热型流口水推拿

主证:口角流涎,涎液粘稠,或有味,或口角赤烂,口渴思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啼哭烦躁,舌红苔黄,脉弦数,指纹紫滞。 治则:清热泻脾。 推拿处方:清胃经,清板,横纹推向板,运水入土,退六腑,推四横纹,拿喉节,上廉泉,天突。 推拿方义:清胃经,运水入土,,退六腑均为泻热通下而设,为主,佐以横纹推向板能降逆,使热不上冲,气不上迫,液自止,小儿多积多热,积易化热,热能沤积,故用推四横纹以化积除热;拿喉结,上廉泉与天突为局部取治标之常法。

婴儿腹胀怎么按摩

推脾经,运内八卦,运板中脘,分腹阴阳,按足三里。 按摩功效:推脾经能健脾胃,补气血;运内八卦以宽胸利膈,理气化湿,消食导滞;运板中脘,分腹阴阳,按足三里均能健脾和胃,消食化滞,调中理气。 若是患儿腹部胀满呈饱和状,偶尔会有腹痛的症状,食量会有减少的情形,饮食之后,腹胀会更加明显。 则采用如下按摩手法: 主小天心和小横纹各5分钟;逆运内八卦3分钟,推四横纹6分钟;合谷1分钟。 按摩功效:小天心和小横纹可调理肝气,缓解腹痛;逆运内八卦,推四横纹可行气通滞,缓解腹胀的情况;合谷

新生儿多了消化不良怎么腹部

新生儿消化不良时,通过按腹部,能促进肠胃蠕动,梳理胃气,对于消化不良引起的腹胀、腹痛、呃逆有很好的效果。 具体做法是:以肚脐为中心,用手掌面绕肚脐顺时针按50下,再逆时针按50下。

新生儿大便绿色有奶瓣怎么回事 消化不良

新生儿得太饱、奶粉冲得太浓,以及乳母情绪紧张、焦虑或乳母了有刺激性、过凉的的食物等,都有可能导致新生儿消化不良而出现大便绿色、有奶瓣的情况,并且新生儿每日大便次数可达到5-10次。 如果新生儿由于消化不良而大便绿色有奶瓣,可以适当减少每回的喂奶量而增加喂奶次数;人工喂养的新生儿可以在冲奶粉时适当多加一些水将奶冲稀一点。必要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

的准确位置是哪里

位于拇指跟下方的大鱼际表面,双手拇指近侧,在手掌肌肉隆起处。具有健脾和胃,消食化积,降逆止呕,清热的作用,多用于小儿腹胀,腹泻,呕吐等症,由板至腕横纹有止泻作用。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可用法或推法,用拇指螺纹面按本,也可用推法自拇指根推向腕横纹,称板推向横纹,反正称横纹推向板。操作次数:100-300次。每天坚持推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