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火旺怎么调理好 桑葚
心火旺怎么调理好 桑葚
味甘酸性寒,有滋阴补血益肝肾的作用。对于阴虚内热引起的耳鸣、失眠、心悸有辅助治疗作用。
夏季心火旺 调整作息
现在的人们经常熬夜,熬夜过后很多人会发现脸上的痘痘变多,嘴上也会起泡,这在中医属于心火上炎。人在睡眠时人体在进行阴阳平衡,熬夜则阴不得补,所以阴虚阳亢,导致上火。所以充足的睡眠也是平衡人体”火气”的一个重要因素。
更年期潮热怎么调理
在更年期的时候,就会出现一系列的例如出汗、潮热等等症状。面对这些症状的时候,不要担心,只要及时调整,身体很快就会恢复。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下更年期潮热怎么调理吧。
当潮热发生时,想象自己在一个阴凉的地方,并保持冷静。您也可以喝一杯冷水,这对缓解潮热非常有效。蝎子性甜,是补益肝肾的最常用的中药。人们也习惯于用枸杞子喝茶来调整肝脏和肾脏。
所有更年期妇女都应该食用,对肝肾阴亏,阴虚火旺,头晕,腰酸腿软,食物颇有益处。5月至6月期间桑葚成熟时,更年期妇女应食用一些新鲜的桑果。正如“饮食谱”所述,它具有“养阴补肾,补血,虚风,虚火”的功能。女性更年期肝肾阴亏,头晕,腰酸,烦躁,心悸,失眠,月经失调,常吃桑葚能收肝,补肾,养阴,滋补作用。
补血的食物
1、黑豆
黑豆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补肾的最佳食物,其实黑豆还具有补血的功能。黑豆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而科学家可以从黑豆表皮找到能够铁调节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对于能阻碍红血球的合成,从而达到补血的功效。女性吃黑豆补血最好与甘草和枸杞搭配最佳。
2、金针菜
金针菜的营养价值完全可以跟木耳有一拼。每10克的金针菜就含有19克蛋白质,9.8毫克的铁元素,这些都是造血所需要的物质。当你贫血时,或者是肝火旺的时候那么吃点金针菜完全可以减缓症状。金针菜含有丰富的铁元素,因此可以跟猪蹄或者是鸡腿搭配会有更好的补血效果。
3、桑葚
桑葚虽然是一种比较少见的食物,但是它却有圣果的称号。医学发现,桑葚不但具有能够对抗癌症,而且还是补血美容的圣物。对于产妇来说,多吃桑葚能够加速调理虚弱的身体。因为桑葚的铁物质丰富因此对于缺铁性贫血导致的面色苍白具有治疗的作用。桑葚泡酒喝对于贫血的治疗效果更佳。
春分保肝护胃饮食法
春分属仲春,此时肝气旺,肾气微,故在饮食方面要戒酸增辛,助肾补肝,同时,由于肝气旺,易克脾土,雨水较多,易生湿,因此饮食方面同时也要注意健运脾胃,健脾祛湿。饮食上可多吃姜、葱、荞、韭菜、淮山、枸杞、土豆、椰菜、鸡肉、鲤鱼、鲫鱼等,同时也可结合药膳进行调理。
山药扁豆鲤鱼汤山药扁豆鲤鱼汤:白扁豆30克,淮山药40克,干姜3克(或生姜15克),鲤鱼1条(约500克)。先将鲤鱼剖腹,去鳞、鳃及内脏、洗净,加水适量,与前三味药同煮1小时,加入精盐、绍酒适量调味即成。有健脾胃祛潮湿的功效。
茯苓粥茯苓粥:茯苓15克,粳米200克,冰糖适量。将茯苓、粳米洗净,一同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煮开后改小火煮至粥熟米烂,调入冰糖略煮 即成。有健脾利湿的功效。
太子参大枣陈皮茶太子参大枣陈皮茶:太子参15克,大枣5枚,陈皮3克。将太子参、大枣洗净,连同陈皮共同放入砂锅内,加适量水,煎汤,去渣取汁,代茶饮。有理气和胃的功效。
猪肚白术汤猪肚白术汤:猪肚1具,白术60克,煨姜45克,胡椒15克,精盐适量。将猪肚洗净,去油脂,放入沸水中焯后去水,晾干水 后备用。将白术、煨姜、胡椒放入猪肚内,缝合猪肚,猪肚外以针刺小孔,放入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煮2小时,放入精盐调味。捞出猪肚,切块,喝汤吃猪肚。有温中散寒,补脾益气的功效,尤其适用于脾胃虚寒的人。
菊花粥菊花粥:菊花15克,粳米100克。菊花洗净,粳米淘洗干净。菊花、粳米放锅中,加适量清水,加盖,旺火煮沸,文火熬至成粥即可。该粥散风热、清肝火、降血压。适用于头晕、头痛、目赤、疔疮肿毒、原发性高血压等。
梅花粥梅花粥:取白梅花5克,粳米80克,先将粳米煮成粥,再加入白梅花,煮沸两三分钟即可,每餐吃一碗,可连续吃三五天。梅花性平,能舒肝理气,激发食欲。食欲减退者食用效果颇佳,健康者食用则精力倍增。
桑葚粥桑葚粥:桑葚30克(鲜桑葚用60克),糯米60克,冰糖适量。将桑葚洗干净,与糯米同煮,待煮熟后加入冰糖。该粥可以滋补肝阴、养血明目。适用于肝肾亏虚引起的头晕眼花、失眠多梦、耳鸣腰酸、须发早白等。
更年期潮热怎么调理
当潮热发生时,想象自己在一个阴凉的地方,并保持冷静。您也可以喝一杯冷水,这对缓解潮热非常有效。蝎子性甜,是补益肝肾的最常用的中药。人们也习惯于用枸杞子喝茶来调整肝脏和肾脏。
所有更年期妇女都应该食用,对肝肾阴亏,阴虚火旺,头晕,腰酸腿软,食物颇有益处。5月至6月期间桑葚成熟时,更年期妇女应食用一些新鲜的桑果。正如“饮食谱”所述,它具有“养阴补肾,补血,虚风,虚火”的功能。女性更年期肝肾阴亏,头晕,腰酸,烦躁,心悸,失眠,月经失调,常吃桑葚能收肝,补肾,养阴,滋补作用。
月经期间吃桑葚好吗
桑葚是调经补血的上好佳品,别名桑果,每日适用量50-100克左右,最佳的食用方法除了生吃、榨汁之外还可以煮汤。
桑葚的保健功效
桑葚有补血滋阴、乌发明目、止渴解毒、生津润肠、养颜的功效,用于心悸失眠、须发早白、内热消渴、血虚便秘、肝肾阴亏、关节不利等症,桑葚中的成分有分解脂肪、降低血脂、防止血管硬化等作用。
桑葚的调经说法
桑葚可以促进血红细胞的生长,改善皮肤血液供应、营养肌肤,特别适合贫血的女性食用,桑葚有利于调理月经、缓解腹痛,有滋阴补血、生津润燥的功效,可用于女性白带异常、月经紊乱、月经先期等症。
食用注意
1、贫血、高血压、神经衰弱等病症患者以及产后血虚、病后体虚、习惯性便秘者特别适合食用桑葚,糖尿病患者以及脾虚腹泻者不宜食用。
2、选购桑葚要选紫红色或紫黑色的,并且没有汁液流出的果实而且桑葚不宜保存,建议现实现食。
营养搭配
桑葚+糯米:滋肝养肾。
桑葚+枸杞:乌发明目。
桑葚+蜂蜜:滋阴补血。
桑葚+米酒:治疗贫血。
推荐食谱:桑葚黑豆黑米粥
材料:桑葚15克,水发黑豆20克,水发黑米50克,水发大米50克。
调料:冰糖适量。
做法:1、锅中注水烧开,倒入桑葚,用小火煮15分钟至其析出有效成分,捞出,倒入黑豆、黑米、大米,用小火煮40分钟至食材熟透,放入冰糖,煮至冰糖溶化。
2、关火后把煮好的粥盛出,装入碗中即可。
营养功效:本品滋阴补血、健脾益肾、活血化瘀,适合阴血不足、月经不调的女性食用。
桑葚牛骨汤
材料:桑葚15克,枸杞10克,姜片20克,牛骨600克。
调料:盐、鸡粉、料酒各适量。
做法:1、锅中注水烧开,倒入牛骨、料酒,煮至沸,捞出待用。
2、砂锅中注水烧开,倒入牛骨、桑葚、枸杞、料酒,用小火炖2小时至食材熟透,放入盐、鸡粉,搅拌片刻至食材入味。
3、将炖煮好的汤料盛入碗中即可。
营养功效:本品营养丰富、滋补脾胃,可用于女性经血过少、脾胃不适等症。
心火旺怎么调理好 百合
味甘微苦性微寒,能清热又能润燥,对肺阴不足引起的干咳、少痰或低热、咽喉肿痛均有效。用鲜百合捣汁加水饮之,亦可煮食,也可用冰糖一起煮食。
吃桑葚有什么好处
桑葚干中含有白藜芦醇,白黎芦醇是一种多酚类的化合物,是肿瘤的化学预防剂,也能降低血小板聚集,是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的化学预防剂。
桑葚有滋补肝肾,养肝护心的功效。桑葚性寒,对于思虑过度,肝火侵扰所造成的失眠有一定的缓解作用,能疏肝清火帮助睡眠,能预防肝火旺盛引起的烦躁暴躁。
桑葚干中含有花青素,维生素A等营养素,这些物质能帮助缓解眼睛疲劳干涩,保护视力,有明目的功效。
女性气血不足怎么食补 桑葚枸杞糯米粥
食疗功效:桑葚枸杞糯米粥具有养阴,补气血,滋肝益肾的功效,适宜于调理心烦热,口干燥,尿黄,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腰痛骨酸等症。
材料:糯米100克,桑葚,枸杞各30克,白糖15克。
做法:将桑葚,枸杞,糯米分别淘洗干净,在锅中加入适量清水,放入枸杞,桑葚,糯米,开大火煮沸,转用小火熬至米熟烂成稀粥,加入白糖搅拌即可食用。
手心脚心发热吃什么好 桑葚鸡蛋糕
材料:女贞子20克,桑葚、旱莲草各30克,鸡蛋500克,白糖300克,面粉200克。
做法:
1、桑葚、女贞子、旱莲草洗净后入锅,加水适量,旺火烧开文火煎煮20分钟,去渣留汁备用;
2、将汁液与鸡蛋、白糖、面粉、发酵粉和成面团发酵后盖上蒸笼蒸熟即可。
功效:桑葚滋阴养血,补益肝肾,女贞子、旱莲草也能滋肝补肾,所以该食疗方适用于(肝肾)阴虚所致的手心脚心发热以及晕眩、耳鸣、失眠等症状。
心火旺调理偏方
绿豆味甘性寒凉,能解暑热,除烦热,还有解毒的功效。可以熬汤、煮粥或做成绿豆糕食用。但注意不宜与中药同服。
兔肉味甘性凉,有解热毒、凉血、通便作用。可以红烧或炖汤。
梨味甘微酸性寒,有清热润肺、除烦止渴的功效,对热病后心烦口渴、尿黄便干尤为适宜。可生吃或用梨去核塞入冰糖或蜂蜜蒸熟后食用。注意梨汁性寒,便稀者少食。
桑葚味甘酸性寒,有滋阴补血益肝肾的作用。对于阴虚内热引起的耳鸣、失眠、心悸有辅助治疗作用。生食或用50克水煎服。
荸荠味甘性微寒,有清热解渴化痰作用,适用于热病的心烦口渴、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大便干、尿黄者。可以生食也可炒菜,还可以捣汁冷服,对咽喉肿痛尤佳。
百合味甘微苦性微寒,能清热又能润燥,对肺阴不足引起的干咳、少痰或低热、咽喉肿痛均有效。用鲜百合捣汁加水饮之,亦可煮食,也可用冰糖一起煮食。
芹菜味甘苦性微寒凉,有清肝火、通利血脉的功效,对头晕、面红目赤、牙龈肿痛等有辅助疗效。可以凉拌,也可水煎饮。
黄花菜味甘性凉平,有清热解毒功效。可用于牙龈肿痛、肝火、头痛头晕、鼻衄等。可以炒熟或煎汤食用。要注意鲜黄花菜食用不当可引起中毒。
藕味甘性平寒,有清热生津、除暑热、凉血止血作用,另外,还有润肺止咳作用。用鲜藕生食或捣汁为宜。
莲子栀子汤:莲子30克(不去莲心),桅子15克(用纱布包扎),加冰糖适量,水煎,吃莲子喝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