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种常见疾病易与灰指甲混淆
6种常见疾病易与灰指甲混淆
1、细菌性甲沟炎:细菌性甲沟炎常急性发病,症状与念珠菌引起的灰指甲相似,但有明显的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并可出现脓液。
2、先天性厚甲病:先天性厚甲病患者常有家族史,自幼发病,甲板变厚、混浊,但甲板光滑,真菌检查阴性。
3、白甲症:白甲病表现类似浅表白色甲真菌病,但表面光滑,白色云雾样改变见于甲板中,真菌检查阴性。
4、银屑病甲病:银屑病甲病患者头部、躯干或肢体有银屑病皮损,甲板为顶针甲,甲板增厚变形,也可出现甲分离、甲混浊、甲变色等改变,真菌学检查阴性。
5、慢性湿疹:慢性湿疹患者身体其它部位有湿疹样改变,常侵及掌跖、指、趾,甲板灰暗,有纵横嵴沟,真菌检查阴性。
6、甲扁平苔癣:扁平苔癣可侵犯甲板,形成甲板变形、甲板萎缩,根据全身皮损,甲板改变及真菌学检查阴性可以鉴别。
灰指甲会遗传给孩子吗
灰指甲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是由于真菌感染后形成的,比如有外伤口、直接与灰指甲患者接触、自身免疫力低下,都是有可能会得灰指甲的。但是灰指甲是不会遗传的,所以患者朋友大可放心。
虽然得了灰指甲不会遗传给后代,但是大家也比能掉以轻心,因为其极强的传染性,因此准妈妈如果有了灰指甲,在之后照顾小孩的过程中,会因此而传染给小孩子,导致小孩也患灰指甲。此外,如果灰指甲也还会传染给家里的其他人,因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卫生,避免公用洗脚盆、洗手盆、拖鞋等,避免引起交叉感染。
灰指甲传染性强,危害更大,因灰指甲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一旦患病,灰指甲患者很容易成为病菌的传染源。灰指甲患者可随着搔抓而把真菌感染到身体其他部位,产生新的癣病,还会传染给家人和朋友。因此得了灰指甲一定要及时进行治疗,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手上灰指甲的危害严重吗
灰指甲的危害1、影响美观:手上或足部有了灰指甲,很影响外部美观,平时总是缩手缩脚,和人握手觉得尴尬,夏天不敢穿凉鞋,总提心被人看到。
灰指甲的危害2、限制工作:灰指甲患者找工作时会受到相应限制,比如在医护类、餐饮类、公关类、服务类等行业将不易就职。
灰指甲的危害3、影响生活:生活中,和面、洗菜、穿针引线等,都要用到双手,然而一旦得了灰指甲,这些事情有的将不能操作或影响操作。
灰指甲的危害4、病菌传染:灰指甲由真菌感染引起,真菌很容易传染,一个人得了灰指甲,就很可能会传染给家人或朋友,因此,平时要将拖鞋等个人用品与家人分开使用,不可混淆。
灰指甲的危害5、感染疾病:指甲是常用到的手部部位,因为带有真菌就很容易引发一些别的病,例如特殊部位的抓痒,可引起阴道炎等妇科疾病。
灰指甲治疗方法 手术拔甲治疗
灰指甲的最传统的治疗方法就是拔甲治疗,这种治疗方法能在一定的程度上治好灰指甲,但是这种方法也存在很多弊端。
1.拔甲治疗需要很长的时间恢复伤口,这段时间里容易感染新的菌类,因此,容易灰指甲复发。
2.拔甲手术后伤口疼痛难忍,很多患者不会接受手术治疗。
3.一个新的指甲完全长成型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对指甲的美观影响严重。
灰指甲的诊断依据
灰指甲的出现对人体的危害很大,生活中的患者也越来越多,还会影响到指甲的外观。而患者若不尽早结合灰指甲的诊断依据,就可能会拖延其治疗进程。因此大家要了解灰指甲的诊断依据,才能更好的接受治疗。下面就来介绍灰指甲的诊断依据有哪些。
一、灰指甲的诊断依据有
1.损害先从甲游离缘和侧壁开始,使甲板出现小凹陷或甲横沟,逐渐发展至甲板变脆,易碎,增厚,呈内褐色。甲下碎屑堆积常易使甲变空,翘起与甲床分离,甲板表面凹凸不平,粗糙无光泽。是很明显的症状,诊断灰指甲时需要注意。这些灰指甲的诊断依据比较常见。
2.甲癣最常见的致病菌为红色毛癣菌。这在诊断灰指甲时很容易就能分辨。这也是灰指甲的诊断依据之一。
3.甲真菌病的甲板常表现为不平,呈黑色,甲板常有轻度萎缩,而不增厚,常伴甲沟炎。诊断灰指甲时,应仔细注意分辨。这也属于灰指甲的诊断依据。
二、与灰指甲病易混淆的甲病主要有
1.全身性疾病营养性疾病遗传性疾病或药物可以引起种种甲的改变
如甲色泽的改变(变白变暗色素沉着淡蓝色黄色等),甲外形的改变(有横沟发育不良甲板过厚或过薄过大或过小变脆或与甲床剥离等),这些改变有时误为灰指甲,但是这些甲病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全部指(趾)甲都发生病变,而且同步进行,就是说上述内因对甲的影响是同时发生的。而灰指甲是由外因引起,真菌对甲板的感染是陆续传染的,有时见到的多个甲发生癣症,但却先后出现,并仍可能有一些指甲完全正常,这在内因性甲病中是见不到的;
2.皮肤病引起的甲病变
如银屑病皮炎湿疹扁平苔藓等也可引起甲板增厚变形有凹点或纵嵴等,这些疾病一般同时有相应的皮肤病症可协助诊断。
3.细菌感染
绿脓杆菌感染可绿甲而类似青霉菌等霉菌感染。细菌性甲沟炎及其甲病变可与念珠菌引起者相似,但前者均有明显的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并可出现脓液,这是后者没有的。
所有上述三类甲病中都找不到真菌,而甲癣中能找到真菌。不是真菌引起的甲病使用抗真菌药治疗,一般无效,有的还会更严重。
下面就由专家教你怎么来诊断灰指甲
灰指甲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但是诊断灰指甲的方法是很多人不知道的。那诊断灰指甲的方法有哪些呢?下面,还是让专家们来为大家介绍下,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诊断灰指甲的方法,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1、甲真菌病的甲板常表现为不平,呈黑色,甲板常有轻度萎缩,而不增厚,常伴甲沟炎。诊断灰指甲时,应仔细注意分辨。
2、另一种损害先从甲游离缘和侧壁开始,使甲板出现小凹陷或甲横沟,逐渐发展至甲板变脆,易碎,增厚,呈内褐色。甲下碎屑堆积常易使甲变空,翘起与甲床分离,甲板表面凹凸不平,粗糙无光泽。是很明显的症状,诊断灰指甲时需要注意。
3、甲癣最常见的致病菌为红色毛癣菌。这在诊断灰指甲时很容易就能分辨。
以上内容就是专家为大家所介绍的诊断灰指甲的方法,大家要注意一下,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您对诊断灰指甲的方法还有其他疑问,请咨询在线专家,专家将为您作出详细解答。
泡脚可以预防灰指甲
泡脚可以预防灰指甲。灰指甲主要是由真菌引起的疾病,真菌可随着搔抓而接触到身体其他部位引发各类皮肤癣。所以经常泡脚,能够促、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有效得预防灰指甲的发生。
人人都怕患上灰指甲,那么到底有多少人真正懂得灰指甲的预防措施。正确预防才能避免患上灰指甲,预防灰指甲其实很简单,只要注意生活的细节问题,都是预防传染上灰指甲的措施,预防自身患上灰指甲,从泡脚开始。下面就看看泡脚的好处:
1、泡脚辅助治疗身体的一些小毛病
泡脚水中假如有合适的中药材,足浴护理液的相关产品,你又经常坚持用他们来泡脚,那么针对你身体的一些小毛病,做合适的药水是可以辅助治疗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有那么多足浴和足部护理店,他们就是针对几种常见的现代职业病做合适的治疗药水,效果还是有的。
甲减容易和其他疾病混淆
1.水肿。常被误诊为肾脏或心脏疾病。甲减性水肿常以小腿前侧水肿为先,严重者全身水肿,伴有畏寒、腿重、腰酸无力、精神萎靡、无力、嗜睡等。需要注意的是,轻微的甲减或亚临床甲减往往没有明显的水肿,只表现为易疲倦、不耐劳。
2.体质下降,怕冷易感冒。常被误诊为肾虚或风湿痛。甲减患者表现为吃得少但体重增加,面色苍白,易反复感冒,伴全身关节疼痛、畏寒等症状。
3.性情改变。常被误诊为焦虑症。很多人都知道甲亢患者性情急躁、易怒。其实甲减患者一样可以出现失眠烦躁、心情郁闷、爱发脾气、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等精神症状。
4.月经失调。常被误诊为更年期综合征。甲减患者可有月经失调甚至闭经,不少中年妇女就诊时的主诉就是“皮肤干燥、月经失调”。
灰指甲的危害有多大
1、影响美观:手上或足部有了灰指甲,很影响外部美观,平时总是缩手缩脚,和人握手觉得尴尬,夏天不敢穿凉鞋,总提心被人看到。
2、限制工作:灰指甲患者找工作时会受到相应限制,比如在医护类、餐饮类、公关类、服务类等行业将不易就职。
3、影响生活:生活中,和面、洗菜、穿针引线等,都要用到双手,然而一旦得了灰指甲,这些事情有的将不能操作或影响操作。
4、病菌传染:灰指甲由真菌感染引起,真菌很容易传染,一个人得了灰指甲,就很可能会传染给家人或朋友,因此,平时要将拖鞋等个人用品与家人分开使用,不可混淆。
5、感染疾病:指甲是常用到的手部部位,因为带有真菌就很容易引发一些别的病,例如特殊部位的抓痒,可引起阴道炎等妇科疾病。
灰指甲有遗传史吗
灰指甲不会遗传,却会传染给小孩,灰指甲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是由于真菌感染后形成的,比如有外伤口、直接与灰指甲患者接触、自身免疫力低下,都是有可能会得灰指甲的。
虽然在临床上灰指甲是不会遗传给下一代,但是因其极强的传染性,因此准妈妈如果有了灰指甲,在之后照顾小孩的过程中,会因此而传染给小孩子,导致小孩也患灰指甲。此外,如果灰指甲也还会传染给家里的其他人,因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卫生,避免公用洗脚盆、洗手盆、拖鞋等,避免引起交叉感染。
灰指甲传染性强,危害更大,因灰指甲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一旦患病,灰指甲患者很容易成为病菌的传染源。灰指甲患者可随着搔抓而把真菌感染到身体其他部位,产生新的癣病,还会传染给家人和朋友。严重时可引起并发症,使病人发生丹毒或蜂窝组织炎等全身症状严重的疾病。
灰指甲的危害严重吗
1.影响美观:手上或足部有了灰指甲,很影响外部美观,平时总是缩手缩脚,和人握手觉得尴尬,夏天不敢穿凉鞋,总提心被人看到。
2.限制工作:灰指甲患者找工作时会受到相应限制,比如在医护类、餐饮类、公关类、服务类等行业将不易就职。
3.影响生活:生活中,和面、洗菜、穿针引线等,都要用到双手,然而一旦得了灰指甲,这些事情有的将不能操作或影响操作。
4.病菌传染:灰指甲由真菌感染引起,真菌很容易传染,一个人得了灰指甲,就很可能会传染给家人或朋友,因此,平时要将拖鞋等个人用品与家人分开使用,不可混淆。
可见灰指甲的危害是很大的,其实灰指甲的危害还不止这些,指甲是常用到的手部部位,因为带有真菌就很容易引发一些别的病,例如特殊部位的抓痒,可引起阴道炎等妇科疾病,因此得了灰指甲必须要及时治疗,以防造成严重的感染性疾病。
易与甲亢混淆的疾病
1.心脏病:部分甲亢患者有类似心脏病的表现,如心跳不规律、心跳加快,所以常被误诊为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等。
2.腹泻:一些甲亢病人,由于甲状腺功能增强,加快了肠道蠕动,致使排便次数增多,患者的感觉就是经常拉肚子。
3.月经不调:甲亢患者内分泌紊乱,可能会影响女性患者生殖系统,表现为女性月经量减少,周期延长甚至闭经。
4.眼病:甲亢病人多数会出现轻重不一的眼球外突症状,大多数人先去眼科就诊,所以易被误诊为角膜炎或眼眶后部肿瘤。
5.肾炎:甲亢患者患者可出现凹陷性或非凹陷性下肢水肿,容易被误诊为心肝肾功能不全或局部病变。
脚指甲发白是灰指甲吗
先介绍一下灰指甲,灰指甲的初期:1、指甲混浊、灰指甲真菌侵入甲板或甲床后,由于大量的菌丝和孢子的迅速繁殖,使得甲床上角质物大量的堆积,肉眼查看,甲板变得混浊,不透明,故甲真菌病俗称为灰指(趾)甲。指甲增厚,真菌侵入甲板或甲床后,甲板中的角质物受到真菌的作用而高度增殖,角质物的堆积使甲板增厚。甲板的增厚也加深了甲床混浊程度。指甲表面凹凸不平,由于甲板或甲板下有角质物堆积,同时甲板又被破坏,使甲板表面粗糙,凹凸不平,失去光泽。这种凹凸不平既为纵向,也可以为横向。同时也可以理解到病甲的主要病变在甲板下。
脚趾甲发白可能是灰指甲的早期表现,灰指甲属于真菌感染引起的,也称为甲癣,可以及时用一些抗真菌药物治疗。可以及时涂抹亮甲治疗,涂抹指甲是不会出现疼痛的,涂抹后要及时去除上面坏死的指甲,等长出新指甲就会恢复。
脚指甲发白是灰指甲吗?由以上介绍来看答案虽然是不肯定的,但是脚趾甲发白是灰指甲的可能性还是有的,灰指甲是因为受到真菌入侵而导致的,灰指甲需要用药物治疗,所以有发现脚趾甲发白的也不要大意,要预防灰指甲的产生。
宝宝发烧的6种常见疾病
1.急性中耳炎
病症表现
中耳炎是宝宝发生耳痛的一种常见病因,宝宝常会感觉到耳朵跳痛或刺痛,在吸吮、吞咽及咳嗽时耳痛就会加剧。较大的宝宝会说耳痛,但小宝宝由于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常表现为烦躁、哭闹、夜眠不安、摇头或用手揉耳等。由于吸吮和吞咽时耳痛会加剧,所以患中耳炎的宝宝往往不肯吃奶,还常伴有发热、畏寒、呕吐及腹泻等症状。
治疗要点
一般会使用口服抗生素治疗,必要时会施行鼻腔或鼻咽腔分泌物抽吸术。治疗48~72小时后,若耳痛或发烧的状况并未改善,医生一般会考虑更换抗生素。
积极预防
宝宝患中耳炎往往和喂奶姿势不正确有关,有的妈妈或保姆在喂乳时图省事,就让宝宝平卧喂奶,或人工喂养时喂奶过多、过急,使宝宝来不及吞咽而呛咳,均可以使乳汁或奶汁逆流入鼻咽部,从咽鼓管进入中耳而导致急性中耳炎。因此,预防中耳炎,妈妈需要注意自己的喂乳姿势,应该抱起婴幼儿来喂,人工喂奶时不要太多,太急。
居家护理
宝宝感冒后鼻腔分泌物较多时,不要捏住两侧鼻孔擤鼻涕,正确的方法是压住一侧鼻孔擤鼻涕,然后换另外一侧。宝宝鼻塞特别厉害时最好不要擤鼻涕,以防鼻涕和细菌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引发急性中耳炎。
2.乙脑
乙脑是夏季最凶险的一种传染病,病原体是一种嗜神经性病毒,通过蚊虫叮咬吸血传播,流行于6~10月份,集中于7、8、9这3个月,2~6岁发病率最高。
病症表现
高烧,这是乙脑必有的表现,体温高达39~40℃以上,轻者持续3~5天,一般7~10天,重者可达数周。热度越高,热程越长则病情越重。另外,还有头痛、呕吐、嗜睡或昏迷、惊厥。
治疗要点
无特效疗法,主要针对高烧、抽风、呼吸衰竭等3大症状,采用中西医综合方法治疗,如退烧,使用镇静药控制抽风,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以及投用呼吸兴奋剂(如洛贝林、可拉明),帮助宝宝度过难关。
积极预防
1.接种乙脑疫苗。
2.灭蚊、防蚊,如使用电热蚊香、蚊帐等。
3.菌痢
菌痢全称细菌性痢疾,小儿夏季最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之一,罪魁祸首为痢疾杆菌,可通过污染食物与水,由口而侵入肠道。
病症表现
宝宝会有发烧、呕吐、腹痛、腹泻、拉脓血便等表现,若出现脸色发白、频繁抽风、昏迷、休克,则属于菌痢中的特殊类型——中毒型菌痢。多见于时体格健壮、营养情况较好的2~6岁的孩子,这是因为孩子的机体对细菌毒素产生了异常强烈的反应,引起急性微循环障碍所致。
治疗要点
1.选用有效的抗生素,最好两种抗生素联用。
2.给予易消化、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3.补足水分,防止脱水。
居家护理
主要是注意饮食卫生,宝宝的食物要新鲜,饭前便后洗手,食具按时煮沸消毒。
4.疱疹性咽喉炎
疱疹性咽喉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每年的夏季流行,主要是一种称为柯萨奇A群的病毒所导致,主要侵犯2~4岁的幼儿。整个病程持续约4~5天,无并发症,可以说是“有惊无险”。
病症表现
1.高烧,体温可达39℃左右。大多数患儿体温持续2~3天后方才下降,少数仅维持1天就降至正常,部分患儿在发烧的初期可发生抽搐。
2.呕吐。
3.咽部疼痛,患儿不愿进食,甚至连牛奶也不想喝。
4.咽喉深处上方两侧可见许多小水疱,水疱破裂后变成米粒大小的红色圆点。
治疗要点
没有特效药,主要是对症处置,如选择抗病毒药物,用物理或药物的方法退烧,防止高热惊厥等,一般1周左右痊愈。
5.咽结合膜热
咽结合膜热与疱疹性咽喉炎一样流行于夏季,致病凶犯是腺病毒3型或7型。与秋冬季上呼吸道感染不同的是,咽结合膜热以发烧、咽炎、结膜炎为特征,没有一般的鼻塞、流涕、喷嚏、咳嗽等感冒症状。
病症表现
高烧、咽痛,咽部充血,可见白色点块状分泌物,周边无红晕,易于剥离。眼部刺痛、发红,球结膜出血。部分患儿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颈及耳后淋巴结增大,病程为1~2周。
治疗要点
1.抗病毒治疗,使用三氮唑核苷(病毒唑),也可口服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中成药如清热解毒口服液、板蓝根颗粒等。
2.继发细菌感染者需要选用抗菌药,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等。
居家护理
1.隔离患儿,避免交叉感染。
2.保证患儿休息,多喂水,供给丰富的维生素C,进食易消化的半流质食物,不要吃过热的食物,以免加重口腔的疼痛。
3.体温超过38℃可口服退烧药,如扑热息痛、布洛芬糖浆等,亦可用冷敷或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方法。如果患儿体温持续在39℃以上,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发生高热惊厥。
6.婴幼儿急疹
病症表现
婴幼儿急疹又成婴儿玫瑰疹,是人疱疹病毒6型导致的急性、热性以及发疹性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1岁以内的宝宝,如果没有任何征兆就突然发起高烧来,过几天退烧后身上出现玫瑰红色的疹子,家长不用过于担心,这是宝宝正在遭遇婴幼儿急疹。
婴幼儿急疹最典型的症状是起病急,高烧可达39~40℃,持续3~5天后自然骤降,精神也随之好转。最大的特点是热退疹出,最早出现于颈部和躯干,很快遍及全身,腰部和臀部较多,1~2天内就会消退,不留下色素斑。患过此病后,一般不再患第2次。
居家护理
1.生病时,要让宝宝卧床休息,尽量少去户外活动,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2.发烧时,要给宝宝多喝水,进食容易消化的食物,适当补充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等。如果宝宝体温较高,并出现哭闹不止、烦躁等情况,可以给予物理降温。体温超过38.5℃时,要给孩子服用退烧药,以免发生高热惊厥。
Tips 医生叮咛
如果孩子已经确诊为婴幼儿急疹,而且孩子的精神状况比较好,家长就可放心在家里护理孩子,不必一趟一趟地往医院跑。因为一旦患上婴幼儿急疹,必须要经过几天高烧、热退疹出的阶段,带着患病的孩子反复跑医院,不仅于事无补,反而有可能造成交叉感染,使病情复杂化。同时,也不要随便给孩子服药,以免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