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嘴里突然变得酸咸苦甜 口苦:肝胆郁热

嘴里突然变得酸咸苦甜 口苦:肝胆郁热

肝胆湿热引起口苦,很可能是因为肝、胆部位存有炎症,特别是患有胆囊炎、胆石症的病人,由于胆囊功能差,胆汁的疏泄不正常,从而产生口苦感。肝胆有病变的人除了有口苦感外,还兼有头痛眩晕、面红眼赤、性急易怒、大便干结、舌质偏红等表现。

可以喝菊花薏米冬瓜糖水。取菊花15克、薏米30克、冬瓜100克、白糖适量。先将薏米、菊花煮30分钟,去渣,再放入冬瓜煮约20分钟,加入适量糖即可。

阳辅穴作为少阳胆经的腧穴,能清除肝胆郁热,疏肝解郁,通络止痛。阳辅穴位于小腿外侧,在外踝尖上四寸的位置。

口咸的鉴别诊断

俗话说,“鼻闻香臭,舌尝五味”。酸、甜、苦、辣、咸,让人们充分享受美食。然而,如果你在进食时,口中会有异味感,或者不进食口腔内也觉得有异常味道,就得小心了,可能得了某种疾病。

(1)口酸:中医认为,口酸多为肝胆之热侵脾所致,这种情况是因为肝胃不和,以致胃酸过多引起。常见人群:多见于胃炎和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2)口甜:又称“口甘”。即使喝白开水也觉甜,或甜而带酸。中医认为,口甜多为脾胃功能失常所致。常见人群:辛辣厚味食物食用过多、年老或久病伤及脾胃一般都会有口甜症状。此外,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增高,因而口内也有甜味。

(3)口苦:人体唯一能产生苦味的器官是胆,若感到口苦,即可认为是肝胆出了问题,多见于肝胆急性炎症。常见人群:常吃燥热的食物者、癌症病人。经常熬夜或抽烟的人早上醒来会也感到口苦。

(4)口辣:自觉口辣的人舌温可能偏高,室温18℃~22℃时,正常人的舌温大多在33℃~35℃之间,口辣者有时可达36℃以上。中医认为,口辣以肾阴不足、肝火偏旺为多,其次为肺热。常见人群:高血压、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及长期低热者。

(5)口咸:自觉口中有咸味,犹如口中含盐粒一般。中医认为,口咸多为肾虚所致,是肾液上泛引起的,伴有腰膝酸软、头昏耳鸣等症状。常见人群:慢性咽喉炎、慢性肾炎、神经官能症或口腔溃疡患者容易感到口咸。

(6)口淡:口淡,指口中味觉减迟、无法尝出饮食滋味,对甜、酸、苦、咸诸味均不敏感,味觉起点阈值普遍升高。常见人群:多见于炎症的初起或消退,而以消化系统疾病为多见,还见于内分泌疾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锌的缺乏的病人。另外,口淡无味、味觉减弱甚至消失,还是癌症病人的特征之一。

(7)口涩:当舌头味觉细胞苦味阈值降低,唾液腺分泌减少,舌触觉感受异常时,可出现口涩。常见人群:神经官能症或通宵未眠者容易患有口涩现象,一般只要调整好睡眠时间,必要时用点镇静剂即可消除。但须注意,有些恶性肿瘤,尤其到晚期,多有味觉苦涩。

(8)口香:口中自觉会有一股香味,如水果香味。常见人群:多见于糖尿病(消渴症)的重症。应即刻进医院检查,明确诊断,进行治疗。

老人越吃越咸对健康不利

我们的舌上布满了味蕾,各区域的味蕾感受不同的味觉,舌尖感受甜味,舌侧感受酸味,舌根感受苦味,舌表面感受咸味。中医认为,五味分别为酸苦甘辛咸,分别入肝心脾肺肾,当某一脏器发生病理变化的时候,会出现与脏腑相应的异常味觉。

因此,做儿女的要时刻留心父母的口味变化。老人如果口味重酸,爱吃酸味食品,提示有肝火或脾胃虚弱。嘴里出现苦味,提示肝胆、肠胃有热,与胆汁排泄失常有关,此时老人多爱吃甜食,以减轻口内苦味。口甜提示脾有热,此时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唾液中淀粉酶含量增加,刺激舌上味蕾而感觉口甜。糖尿病患者血糖增高,唾液内糖分亦增高,所以也有口舌发甜之感。口辣以肝火偏旺、肾虚痰热者居多。在高血压、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长期低热的患者中时有所见,如果老人爱吃辣,则提示肝气淤滞。

当老人味觉发生变化时,要注意观察其他身体症状,如果出现相应症状,要及时就医以避免疾病加重。另外,维生素A、锌、铁、烟酸与味觉关系密切,因此补充适量微量元素对退化的味觉也有改善作用。由于老年人本身对咸味感觉减退,在煮食时常多放盐以增加口感,为避免高盐对老人健康的危害,可用酱油代替盐,增加咸度;或烹调时加点柠檬汁、西红柿、醋等增加口感;另外温度会影响食物的味道,因此饮食温度要适当。

尿路感染中医治疗

1、膀胱湿热

【主证】 :小便频数,短涩刺痛,点滴而下,急迫灼热,溺色黄赤,少 腹拘急胀痛,或发热恶寒,口苦呕恶,或腹痛拒按,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 :清热泻火,利湿通淋。

【方药】 :八正散加蒲公英、石韦。 木通,瞿麦,车前草,篇蓄,滑石,山栀,大黄(后入),灯心草,生甘草,石韦,蒲公英。

2、肝胆郁热

【主证】 :寒热往来,口苦咽干,心烦欲呕,不思饮食,尿频而痛,溺色黄赤,少腹胀痛,舌红苔黄或腻,脉弦数。 【治法】 :清泻肝胆湿热。

【方药】 :龙胆泻肝汤。 龙胆草,柴胡,泽泻,车前子,木通,生地,当归,山栀,黄芩,甘草。

嘴里突然变得酸咸苦甜 口酸:脾虚肝火旺

没吃山楂、酸梅等酸味食物,但整天感到口内有酸味,甚至吃甜的食物仍会感到口酸,这种现象是饮食停滞所致,也就是中医常说的积食。此时,舌苔是厚厚的一层,黄色或白色。

可以熬山楂水喝。山楂是助消化、解决积食最便宜且很有效的食物。将山楂30克加入适量的水煮20分钟左右,在饭后服用,效果较好。

揉中脘穴可以来帮忙“消食导滞”。中脘穴位于上腹部,身体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

口腔异味预示的疾病

嘴巴里有异味很难闻甚至不敢再朋友面前讲话?其实口臭自己是可以察觉到的,而且很多时候大家都用一些偏方或者口香糖来缓解口臭,其实这样是不对的,嘴巴里有异味不是吃点糖就能去除的,只能起到占时的作用,而且长期口腔异味也会给身体造成其他危害,引起其它疾病,口腔异味预示的疾病是什么。

口腔异味预示的疾病

祖国医学常以口腔异味作为辨证论治的重要参考依据,同样,西医也时常将其作为某些疾病的诊断参考。口腔异味大都是由于脾、胃、肝、胆、肺、肾等脏器病变所引起,而且往往又与发热、受寒、食积、湿热等病因诱发有关。常见的口腔异味及其所反映的疾病有以下几种。

【口苦】 口腔内常有苦味出现,中医认为多属肝胆热证、肠胃热证等,《内经》上有“肝气热,则胆泄口苦”之说。肝气郁结化热、脾胃湿热熏蒸肝胆,病人往往有面红、头痛、耳鸣、目赤、口干、口苦、吐苦水、大便干燥,或腹胀痛、四肢无力,尿黄等表现。口苦在西医上则多为急性炎症的表现,以肝胆疾病为最多,如肝炎、胆囊炎等,这可能是胆汁分泌失常所致。某些癌症患者的舌尖感受甜味的味蕾萎缩,加之舌微循环发生障碍,唾液内成分改变,故也常有口苦之感,即使吃甜东西也会感到苦味。

【口甜】 口腔有甜味,中医认为是由脾胃湿热郁阻,肝脾痰火内蕴所致,古人称之为“脾热口甘”,病人常见胸闷腹胀、不思饮食、四肢无力、大便溏薄或泄泻等。西医认为,口甜与消化功能紊乱有关,由于消化功能紊乱,导致各种酶的分泌异常,唾液中淀粉酶含量增加,刺激舌上味蕾而感到口甜。糖尿病患者血糖增高,唾液内糖亦增高,所以也会感到口甜。

【口淡】 口内淡而无味,除湿困脾胃和湿热“留恋”气分之外,外感风寒或久病后脾胃虚弱的病人也会感到口淡。西医认为,某些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及长期发热的消耗性疾病、营养不良、锌元素缺乏、蛋白质及热量不足等,均可使味蕾敏感度下降而产生口淡无味之感。也可见于炎症初期或消退期,以及外科大手术后病人食欲不振时,有些老年人由于味蕾退化、舌苔增厚,也会感到口淡无味。

【口酸】 中医认为“肝热则口酸”、“脾胃气弱,木乘土位而口酸”,肝火犯胃使肝气郁结,气郁化火又侵犯脾胃,从而引起脘腹疼痛、恶心、呕吐、嗳气、反酸等症状。西医则多见于胃炎及消化性溃疡,与胃酸分泌过多有关,实验也表明,口酸病人唾液中的磷酸酶、乳酸、碳酸酐酶含量均偏高,pH呈酸性。

【口咸】 中医认为咸为肾味,是脾虚湿盛、肾阴不足、虚火上浮的一种表现。病人常有耳鸣、眩晕,精神疲乏、腰膝酸软、遗精、尿多或尿少等症状。西医则多见于慢性咽炎、神经官能症、口腔溃疡、牙龈出血等病人,也见于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的病人。有人测定口咸病人的唾液,可见钠、钾、钙、镁含量增多,pH多呈碱性。

【口辣】 口中有辛辣味,中医认为属肾阴不足,肝火偏旺,其次为肺虚痰热。西医可见于肺炎、支气管肺炎、高血压、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长期低热患者。此外,口辣还与舌温偏高,舌黏膜对咸味和痛觉过分敏感有关。

【口涩】 口干涩和枯涩无味,中医认为是肝胆郁热或脾肾衰败的征象。西医则多见严重的神经官能症或通宵不眠之后,唾液分泌减少,导致感到口舌枯燥而涩。另外大量吸烟的人也可有口涩之感。

【口臭】 中医认为口臭多为胃热所致。西医认为口臭多为牙周病、龋齿、口腔溃疡等疾病所致。另外,鼻咽部和鼻腔内有炎症或脓性分泌物时,也会有口臭,胃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等消化道疾病也可能导致口臭。

口腔异味预示的疾病,正常人口中没有什么味道,如果有了异味,往往是某些疾病的早期信号,应当引起注意。当然,味觉的个体差异很大,需因人而异,另外,口腔异味还与食物构成、个人习惯、睡眠、周围环境、情绪、烟酒嗜好及某些药物反应有关,出现口腔异味时,找出确切原因。

嘴巴苦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口味异常的鉴别:口苦为肝胆有热,口酸有腐味为胃肠积滞,口臭为胃火盛,口淡为胃有湿、或虚证,口甜为脾有湿热,口咸为肾虚。

急性炎症,以肝、胆炎症为主,这常与胆汗的代谢有关。口苦还可见于癌症。美国医学家德维斯医生还发现,癌症病人丧失对甜味食品的味觉,而对食物发苦的感觉与日俱增,这与病人舌部血液循环障碍和唾液内成分改变有关。

中医认为,口感苦者,常兼有头痛眩晕、面红眼赤、性急易怒、大便干结、舌质偏红、苔薄黄、脉象弦数等症,多为肝、胆有热所致;口苦者,常兼有寒热往来、心烦喜呕、胸肋苦满、默默不欲食、小便赤黄等症,多为胆热上蒸所致。

食欲是五脏功能好坏的标志

偶尔没胃口多为脾胃虚的信号,而顽固性厌食则往往是萎缩性胃炎的发作,甚至有胃癌、胰腺癌的可能性。顽固性厌食还往往是肝郁、精神病、抑郁症的征兆。

如厌食伴有恶心,则常是肾衰尿毒症、糖尿病晚期酸中毒、酮中毒的信号。

甲减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胃口变差。 与没胃口相对的是食欲大增。如果你发现自己突然食欲亢进,多是胃中有火的预兆;甲亢和精神病狂症,也有明显的食欲亢进;若喜食异物,如蜡烛、煤炭、泥土、生米等,多是小儿疳积以及精神病的先兆。

正常人的嘴中是不燥不渴,食而知味的,这叫“口中和”,表明胃气正常,体液充足。

相反,人体一旦阴阳失调,脏腑有病,就会失去“口中和”的感觉,在口感、口味等方面表现出某种信号: 口苦提示肝热或胆病;口甜提示脾热;口咸多提示肾虚,因肾虚肾液上泛之故;口酸是肝气上溢的征兆,多提示肝虚;口腥是肺热先兆。而老年人突然味觉丧失,常是脑梗的先兆。久病卧床,长期不想吃东西的病人,如果突然有一天特别想吃某种东西,则可能是回光返照。

记得很久以前我还是一个医学生在医院实习时,一个久病的老大娘,向我要肉票,说她想吃红烧肉,我把肉票给了她女儿,之后,老大娘吃了几口肉后,第二天就悄然离世了。

如何预防口腔异味

1、感到口甜,用佩兰一剂,开水冲泡。也可取茯苓、芡实、扁豆、陈皮、栀子、黄连、厚朴花、藿香各15克,用水煎后,服用。

2、感到口苦,可以服用龙胆泻肝汤清泄肝胆郁热,热清则口苦自除。

3、感到口酸,可以服用左金丸,或者用煅瓦楞,或者乌贼骨,30克,用水煎服。

4、感到口辣,可以用泻白散泻肺清热,也可以用鲜地骨皮煎汤。

5、感到口淡,可以服用参苓白术散补气健脾。

吃辣木籽味道苦怎么办

1、多喝蜂蜜水

吃辣木籽味道苦一般为短暂的现象,可以先用清水漱口,然后喝些蜂蜜水,因其味道甘甜,饮用不仅能缓解口苦的现象,还可以补充能量,提高精神活力,但要注意冲泡的温度不要高于60度,以免温度过高导致蜂蜜中的活性营养成分流失,降低食用价值。

2、肝胆有热

从中医的角度上来看,口苦,多为肝胆有热所致,而中医上有“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的说法。一般口中的苦味多来源于肝胆功能失调,胆汁往上溢。此类人群常伴随有头痛、晕眩、失眠、舌苔发黄、大便干燥等症状,治宜清泻肝胆郁热,推荐饮用三花茶缓解口苦症状。

三花茶泡法

胎菊(平肝明目)、玫瑰花(行气解郁)、金银花(清热解毒)各3克,洗净后用白开水冲泡,一日服用2-3次。

3、就医诊治

除此之外,如果吃了辣木籽口苦迟迟没有缓解,而且吃其他食物也感觉到口苦的情况或吃甜的也感觉是苦味的话,可能是某些重大疾病的征兆,建议存在此类现象的人群,及时考虑去医院做个全面的体检,确诊病情后尽快对症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辣木籽五味辩证可靠吗 吃辣木籽味道苦怎么办

吃辣木籽味道苦一般为短暂的现象,可以先用清水漱口,然后喝些蜂蜜水,因其味道甘甜,饮用不仅能缓解口苦的现象,还可以补充能量,提高精神活力,但要注意冲泡的温度不要高于60度,以免温度过高导致蜂蜜中的活性营养成分流失,降低食用价值。

从中医的角度上来看,口苦,多为肝胆有热所致,而中医上有“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的说法。一般口中的苦味多来源于肝胆功能失调,胆汁往上溢。此类人群常伴随有头痛、晕眩、失眠、舌苔发黄、大便干燥等症状,治宜清泻肝胆郁热,推荐饮用三花茶缓解口苦症状。

三花茶泡法

胎菊(平肝明目)、玫瑰花(行气解郁)、金银花(清热解毒)各3克,洗净后用白开水冲泡,一日服用2-3次。

除此之外,如果吃了辣木籽口苦迟迟没有缓解,而且吃其他食物也感觉到口苦的情况或吃甜的也感觉是苦味的话,可能是某些重大疾病的征兆,建议存在此类现象的人群,及时考虑去医院做个全面的体检,确诊病情后尽快对症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口苦食欲不振的原因是什么

口苦的情况那么通常是跟胆汁分泌异常有关系,可能胆囊炎,无食欲可能是胃动力不足。口腔出现苦味,多属肝胆热证和肠胃热证。此症多由胆气蒸腾所致。多见于各种炎症急性发作期。

通常认为:口苦与胆汁排泄失常有关。有些癌症患者由于舌微循环发生障碍,舌尖感受甜味的味蕾萎缩,加上唾液成分的改变,所以常有口苦之感。 口苦,如伴有头痛、眩晕、目赤、急躁易怒、睡眼欠佳、舌苔黄、脉弦数,可用龙胆泻肝汤清泄肝胆郁热,热清则口苦自除。

胃酸痛,口苦,考虑返流性胃炎的表现,是由于从胆囊排入十二指肠的胆汁和其它肠液混合,通过幽门,逆流至胃,刺激胃粘膜,从而产生的炎症性病变。最好是可以考虑到医院消化科做个胃镜检查,如果确诊,可以考虑采取服用胃动力药:此类药物能增加胃肠道蠕动,抑制胆汁反流入胃。

嘴里突然变得酸咸苦甜 口甜:脾脏有热

因消化系统功能紊乱而引起各种消化酶分泌异常,致使唾液中淀粉酶含量增高,而使口腔内有甜味。中医认为脾热口甘,口甜反映脾脏有热,其中有实热与虚热的不同。前者多因过量食用辛辣厚味之物,使内热或外感邪热蕴积于脾胃,出现口甜而渴、贪食易饥、口舌生疮、大便干结等症;后者则多是年老体弱或久病伤及脾胃,致使气阴两伤、内生虚热、脾津受灼,出现口甜口干、气短体倦、腹脘鼓胀、食欲不振等症。

实热者宜忌燥热辛辣之品,可进食清热泻火之物,如豆腐白菜汤、粉葛煲鲮鱼汤、野苋菜汤等。虚热者可食莲子糖水、淮山莲子煲水鸭、党参淮山煲生鱼等。

实热者可以按摩足三里穴,每次5分钟,每天2~3次,就可缓解脾胃热的症状。如果同时按摩胃经的内庭穴(在足第二趾、第三趾趾缝之间),效果就更佳了

口中有异味预示身体有事

口苦

这是最常见的味觉异常,患者觉得口中有明显的苦味,并伴有口干舌燥,两胁胀痛,小便短黄等症状,多见于中医辨证为肝胆湿热。临床上,急性肝炎、急性胆囊炎、急性尿道炎等肝胆湿热型的患者常常觉得口苦,服用车前草、金钱草、绵茵陈等清热利湿、疏肝泄胆的中药,口苦的症状很快就获得改善。

口甜

有的人常常觉得口中有甜味,即便吃很清淡的东西也觉得很甜,且伴有腹胀、大便稀溏等症状,这通常是脾胃湿热或脾虚痰湿所致。临床上常见于患者过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脾虚运化功能失调,五味不能藏于胃,以致中满而其气上溢。糖尿病患者常感觉口中有甜味。

口酸

口中发酸,除了明显食滞并嗳酸腐臭秽等消化不良的疾病外,最常见于肝胃不和的患者。前者因饮食不节所致,后者则多是因情志失调而起,患者常有情绪抑郁,或脾气暴躁易怒、心烦失眠等典型的情绪不稳定的症状。

口咸和口辣

中医认为,咸味入肾,辛味入肺。若感觉口中有辛辣味可能是肺热壅盛或胃火上炎;若觉得嘴里有咸味,并伴有腰膝酸软,五心烦热,手足心多汗,体型消瘦等,则可能是肾阴不足,虚火上浮。

口淡和口干

有人觉得口淡口寡,吃什么也没有味道,食欲不振,舌淡苔白胖,多半为脾胃虚弱所致;口干也是临床上常见的口感异常,患者总觉得口中津液不足,口渴喜饮,通常是肝火或胃火上炽,伤阴耗液。

相关推荐

口苦对症治疗的方法详解

如果出现口苦,那么我们吃什么东西都会觉得是苦的,是很痛苦的事情,口苦是由于各种病症引起的,可以做个胃肠镜检查,明确原因和诊断,然后制定相应治疗方案来解决口苦的问题。 正是由于口苦的病因有很多,所以我们应该对症治疗,口苦的治疗方法分为以下几种: 1、胆热症引起的口苦 胆热症引起的口苦,即少阳病,伴有胸胁苦满,寒热往来,口苦咽干;如果是胆囊疾患还有胁胀痛楚,恶心欲吐,或吐出胆汁,苔薄黄,脉弦细。此时,可以采用和解少阳、疏肝利胆的方法,如服用小柴胡汤合温胆汤。 2、肝郁热引起的口苦 肝郁热引起的口苦与胆热症也引

从食欲看健康的方法

1、没食欲或厌食可能是脾胃虚的信号 正常进食本来是一种享受,但当进食成为一种负担时,就成为了厌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有人说“没胃口”、“不想吃”等话。那么这些厌食是哪些疾病的信号呢? 偶尔没胃口多为脾胃虚的信号,而顽固性厌食则往往是萎缩性胃炎的发作,甚至有胃癌、胰腺癌的可能性。顽固性厌食还往往是肝郁、精神病、抑郁症的征兆。如厌食伴有恶心,则常是肾衰尿毒症、糖尿病晚期酸中毒、酮中毒的信号。 甲减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胃口变差。 2、食欲大增或是胃中有火 与没胃口相对的是食欲大增。如果你发现自己突然食欲亢进

口中有甜味的原因

口中有甜味的原因 口经常感觉有甜味,这个甜味维持的时间很长,不是一两天,另外这种甜会影响到别的味道,还有一种粘腻的感觉。吃甜食时还会反酸、恶心,身体也显得疲惫。 中医认为,嘴里发甜主要是由于脾胃湿热引起的。脾胃在五脏里属土,脾胃被湿热困阻后会表现出一种反应过度的现象。脾胃湿热不同于脾胃上火,脾胃上火主要是有胃火,而脾胃湿热还有“湿”在里面,是“湿”和“热”结合的结果。 嘴里发甜的人适合喝薏米粥,中医认为薏米性甘偏凉,“甘”可以入脾,“凉”可以清热,具有很好的祛湿效果,因此薏米对脾胃湿热有很好的改善作用。但

口苦如何避免

急性炎症,以肝、胆炎症为主,这常与胆汗的代谢有关。口苦还可见于癌症。美国医学家德维斯医生还发现,癌症病人丧失对甜味食品的味觉,而对食物发苦的感觉与日俱增,这与病人舌部血液循环障碍和唾液内成分改变有关。 中医认为,口感苦者,常兼有头痛眩晕、面红眼赤、性急易怒、大便干结、舌质偏红、苔薄黄、脉象弦数等症,多为肝、胆有热所致;口苦者,常兼有寒热往来、心烦喜呕、胸肋苦满、默默不欲食、小便赤黄等症,多为胆热上蒸所致。 口味异常的鉴别:口苦肝胆有热,口酸有腐味为胃肠积滞,口臭为胃火盛,口淡为胃有湿、或虚证,口甜为脾有

嘴里发苦吃菠菜管事吗

一味:口苦 表现:五心烦热,口苦咽干。 原因:由肝胆有热、胆气熏蒸所致,常与胆汁代谢失常有关,多见于急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结石和肝胆肿瘤等。 应对策略:菠菜性甘凉,入肠、胃经。有补血止血、利五脏、通血脉、止渴润肠、滋阴平肝、助消化、清理肠胃热毒的功效,对肝气不舒并发胃病的辅助治疗常有良效。 二味:口甜 表现:口甜粘浊,食甜食则冒酸水,纳呆恶心,身重肢倦。 原因:多由脾胃湿热、肝脾疾火内蕴所致,常见于糖尿病和消化功能紊乱。 应对策略:引起脾胃湿热证的主要原因为上述疾病未能得到有效治疗,病变反复活动与发展的结

口干口苦要小心哪些疾病

口酸:甚至自己能闻到有酸气,是由于脾胃虚弱或饮食过量,以致饮食发展的结果,假如口酸还伴有口苦烧心,两肋疼痛,这是肝经有火造成肝胃不和的结果,应泻火。 口苦:是由于肝气郁结化热、脾胃湿热熏蒸肝胆所致,往往兼有面红、头痛、目赤、腹胀腹痛、小便色黄等症状,应清肝利胆。 口甜:指患者常自觉口内发甜,饮白水也觉得甘甜,多由脾胃热蒸或脾胃气阴两虚引起。脾胃热蒸者常伴有口干欲饮,多食善饥,或唇舌生疮,大便干,小便黄,舌红苔黄而燥等,应清胃泻火;脾胃气阴两虚者常伴有不思饮食,口干欲饮不多,神疲乏力,脘腹作胀,便秘等,宜补

口苦的原因

到医院检查,有的人会查出有肝胆的炎症,大多数人查不出什么实质性的问题,所以这种苦涩的滋味一直伴随影响着人的生活。 (1)口干是干燥综合征的主要症状之一。其口干往往难以忍受,即使水不离口也不解渴。患者唾液减少,吞咽干的食物十分困难,舌及口角开裂疼痛,易生龋齿。半数左右的患者腮腺肿大,部分患者有颌下腺或附近淋巴结肿大的症状,部分患者伴有关节疼痛,以肘、膝关节多见。严重者可致肾小管受损,造成心律失常等危险后果。患干燥综合征者眼内还常有异物感、烧灼感,且鼻孔干燥,易结痂。 (2)口苦,是指口中有苦味。多见于急性炎

肝胆湿热和脾胃湿热的区别

肝胆湿热,病证名。指湿热之邪蕴结肝胆的病证。多由外感湿热之邪,或嗜酒,过食肥甘辛辣,湿邪内生,郁久化热所致,或脾胃运化失常,湿浊内生,蕴而化热,阻遏肝胆而成。证见胁肋胀痛,灼热,腹胀厌食,口苦泛恶,小便短赤或黄,大便不调,或身目发黄,舌偏大,舌红苔黄厚而腻,脉弦数等。治宜清利肝胆湿热。 脾胃湿热 脾胃湿热,中医证候名,亦称中焦湿热。是指湿热蕴结脾胃,脾胃运化受阻,可见全身湿热症状的病理变化。多由感湿邪或饮食不节、过食肥甘,酿成湿热,内蕴脾胃所致。症见脘腹痞满、体倦身重、大便溏泄、身热口苦、渴不多饮、尿少而

嘴里有味可能是疾病的信号

口辣:口中有辛辣味或舌体有麻辣感的人多为肺热壅盛或胃火上炎所致,常见于高血压、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及长期低热者,大多还伴有咳嗽、咯痰黄稠、舌苔薄黄等症状。 口甜:一般来说,脾热口甘,因此口甜多为脾胃功能失调所致。因为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可导致各种酶的分泌异常,唾液中淀粉酶含量增加,刺激舌上的味蕾而感觉口甜。另外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唾液内糖分亦升高,也常会出现口舌发甜。 口咸:口咸与肾有关,大多是肾阴不足、虚火上浮造成的,有的还伴有腰膝酸软、头昏耳鸣、五心烦热、畏寒肢冷、神疲乏力、夜尿频长等症状,多见于慢性

嘴里面苦是怎么回事

一般来说,脾热口甘,因此口甜多为脾胃功能失调所致。因为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可导致各种酶的分泌异常,唾液中淀粉酶含量增加,刺激舌上的味蕾而感觉口甜。另外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唾液内糖分亦升高,也常会出现口舌发甜。口酸:祖国传统中医学认为,肝热则口酸,大多由于肝胆之热侵蚀脾脏后形成,而且很多人还可能出现舌苔薄黄、食后腹胀、恶心,甚至出现胸闷肋痛等症状,这预示着你可能患了胃炎或消化道溃疡等疾病,最好马上做进一步的胃部检查。口苦口苦的人大多因为湿热引起,多见于肝胆湿热和胃热,一般是由于胆汁反流造成,因此首先应检查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