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蛋白血症的临床表现都有什么
低蛋白血症的临床表现都有什么
低蛋白血症的临床表现:
本病好发于6个月至5岁之间的儿童,尤为断奶时及断奶前后的婴儿,成人和老人少见。轻型病例大多发生在60岁左右的人。
患者因低蛋白血症于面和足部出现水肿,甚者波及全身。白皙皮肤儿童有特异性皮损,开始为红斑,压之能消退,随之发生小的暗紫色斑,边界清,高于周边皮肤,压之不褪色,表面发亮,触之有蜡样感,尔后变成干燥、棕色或黑色斑,上有裂纹。好发于受压部位,如粗隆、膝、踝、肩、肘和躯干受压处,亦可发生在潮湿部位,如尿布区,以后不规则布于全身,呈剥脱性皮炎样表现。轻型病例仅于胫前、大腿外侧、背部等处出现沿皮肤切线排列的龟裂(称“马赛克”皮肤)和脱屑。严重病例有大面积糜烂和表皮缺失,愈后留有色素沉着,特别在前额、臀、骶尾和足背等处。因皮肤变薄、膨胀和色素减退而变苍白,以黑肤色种族患者为甚,常首发于口周,亦可位于小腿,也可因摩擦、创伤和溃疡而继发脱色斑。偶尔在足背、臀以及与压力无关的部位形成大疱、或浅或深的溃疡、坏死。于背、下腹和下肢偶见瘀点。晚期病例在耳廓周围、膝上、肘前、腋、趾间、包皮和唇中部出现线状皲裂。
粘膜损害有口角炎,应与核黄素缺乏症相鉴别,其它还有眼干燥、唇炎、口腔炎和口腔溃疡、舌乳头萎缩,并可累及肛门和女性阴道。
患儿指(趾)甲变薄、变软,有正常新甲生长时,出现新旧甲分离。毛发脱色,棕色发变成淡黄色,黑发可变成棕色、淡红色或因营养不良而变白,因营养好坏,在一根头发上出现黑白相间的交替节段。毛发稀疏,易脱落,颞和枕部脱发与婴儿躺卧时受压有关,晚期广泛脱落,毛发细软变直,干燥无光泽。
患儿有骨骼和智力发育迟缓,精神障碍,表情冷淡或激动,面无笑容。肌肉萎缩,皮下脂肪消失,体重低于正常,常有腹泻和腹部膨胀。在罕见的严重病例,可有低血糖、低体温、昏迷、严重的细菌或寄生虫感染,这些都是严重致死的并发症。
在对低蛋白血症的临床表现认识后,在改善这样问题的时候,需要根据自身表现进行,不过对低蛋白血症治疗上,一定要注意要积极配合,同时这样问题缓解上,也是要一段时间,因此改善的时候,患者也是要耐心进行。
低蛋白血症饮食
低蛋白血症多半是因为身体中缺乏蛋白质或者是蛋白质流失的太多太快,所以如果有低蛋白血症的话要注意对自己的身体中的蛋白质的补充,平时可以多吃一些鲫鱼或者是鸡肉,这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能帮助人体很好的补充身体中的蛋白质含量,另外平时也可以多吃一些豆制品和牛奶,这些食物中含有的蛋白质含量很高,多吃既能帮助补充身体中的蛋白质还能帮助补充身体中的钙质
低白蛋白血症主要的症状就是患者的腹部或者盆腔还有胸腔内有大量的积液,而且经常容易出现腹胀的情况,眼睛和手脚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浮肿,主要的治疗方法就是要提高身体的蛋白含量,除了一些药物的治疗方式,主要是要通过饮食方面来帮助调理和恢复,多吃一些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含量高的时候,同时要少吃那些辛辣刺激油腻的东西,就可以很快的帮助恢复。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四大特点都有什么
1.大量蛋白尿:蛋白尿主要成分是白蛋白,也含有其他血浆蛋白成分。患者蛋白尿每天超过3.5克,可有脂质尿。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时,蛋白尿会减少;严重低蛋白血症时,尿蛋白排出量可增加,高蛋白饮食会使尿蛋白排出增加。
2.低蛋白血症:低蛋白血症是指患者血清白蛋白每升低于30克,当患者肝脏合成白蛋白的代偿作用不足以弥补尿蛋白的丢失量时,才会出现低蛋白血症。
3.高脂血症:高脂血症与低白蛋白血症有关,患者可呈脂质尿,尿中出现双折光的脂肪体,可能为内含胆固醇的上皮细胞或脂肪体管型。
4.水肿:患者最引人注意的症状是逐渐加重的全身水肿,初始晨起眼睑、面部、踝部可见水肿,随着病情逐渐发展,水肿可波及全身,并出现胸腔积液、腹水、心包积液、纵隔积液、阴囊或阴唇水肿,也可出现肺水肿。
低蛋白血症有什么危害
低蛋白血症有什么危害?低蛋白血症是肾病综合征的四大症状之一,顾名思义,这种肾病症状说明人体血液中蛋白浓度低,不能正常供给人体需要,不能维持生命体征的平稳。低蛋白血症不仅仅直接影响了人体对蛋白的需要,而且还对机体有其它方面的影响。
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机体,它的各种肾病症状都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低蛋白血症也是如此,它与肾病综合征的其它三大肾病症状紧密相联,互相作用,共同影响危害着人体。那么,低蛋白血症有什么危害?
由于大量蛋白尿的排出,肝脏合成蛋白供给不足,导致低蛋白血症。血液中的蛋白减少后,就会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下降,胶体渗透压下降失衡,血浆内的水分就会外溢,并积聚到组织和体腔中,从而导致人体高度水肿。与此同时,在血浆水分外溢时,血液中的水分容量减小,参加有效循环的血容量就不足,因而,血液中水分减少后,就会导致血粘稠度高,容易形成血栓,导致肾脏局部缺血缺氧。这些肾病症状的出现都会加重肾病的进程。
另外,在人体处于低蛋白血症时,患者在肾病治疗过程中所服用药物即会因为与蛋白的结合机会减少,使之不但不能很好与蛋白结合被人体吸收,产生有效作用;反而会导致药物呈游离状态溶解在血液中,游离积聚,从而导致血药浓度升高,药毒性增大,对人体造成药物性伤害。进一步加重了肾脏的负担,导致人体中毒状态。
低蛋白血症除以上危害外,还会导致人体必需元素的缺乏和营养物质的减少,如:铜、铁、锌的缺乏,维生素D结合蛋白的能力下降,会导致钙磷代谢紊乱;从而人体就会出现营养不良。儿童此时就会发育迟缓,易于感冒感染,容易引起其它疾病的产生。由此可见肾病综合症低蛋白危害的严重性,所以要针对不同的情况及时做出完善的肾病治疗方案。
低蛋白血症的危害有哪些
原因
病因未确定,最早由非洲报告,虽见于全球,但多见于热带和亚热带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发病机理似乎是由于缺乏芳香类氨基酸或饮食中缺乏蛋白质,致使酶的活性丧失而发病。
病理生理
1、发病机理:蛋白质缺乏可因饮食中供给不足,如亚、非、拉某些国家的人民以木薯和芭蕉为主食,其蛋白质含量只有1%左右;或因胃肠道、胰腺和肝病,蛋白质消化、吸收和合成障碍有。
2、病理变化:早期皮肤改变有角化不全,棘细胞层变薄,基底细胞呈不规则和空泡变性。超微结构显示桥粒体比正常者为短,故表皮脆性增加。肝脏广泛脂肪变性。胰腺和小肠壁的腺体可萎缩。
治疗方案
预防和治疗在于供给充足的营养,增加供给动物蛋白、植物蛋白和新鲜蔬菜,其它为对症处理,如监测和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皮肤护理等。
危害
患者因低蛋白血症于面和足部出现水肿,甚者波及全身。白皙皮肤儿童有特异性皮损,开始为红斑,压之能消退,随之发生小的暗紫色斑,边界清,高于周边皮肤,压之不褪色,表面发亮,触之有蜡样感,尔后变成干燥、棕色或黑色斑,上有裂纹。好发于受压部位,如粗隆、膝、踝、肩、肘和躯干受压处,亦可发生在潮湿部位,如尿布区,以后不规则布于全身,呈剥脱性皮炎样表现。轻型病例仅于胫前、大腿外侧、背部等处出现沿皮肤切线排列的龟裂(称“马赛克”皮肤)和脱屑。严重病例有大面积糜烂和表皮缺失,愈后留有色素沉着,特别在前额、臀、骶尾和足背等处。因皮肤变薄、膨胀和色素减退而变苍白,以黑肤色种族患者为甚,常首发于口周,亦可位于小腿,也可因摩擦、创伤和溃疡而继发脱色斑。偶尔在足背、臀以及与压力无关的部位形成大疱、或浅或深的溃疡、坏死。于背、下腹和下肢偶见瘀点。晚期病例在耳廓周围、膝上、肘前、腋、趾间、包皮和唇中部出现线状皲裂。
低蛋白血病原来是这么严重的病,如果我们没及时的处理,我们的生活将会受到特别大的影响。每种预防的方式你都记住了吗?不要总是轻视这些我们平时没有遇到的病,自以为我们永远不可能被它缠上,但是世上有很多说不定,说不定你就是下一个病患。为了自己好,请记住今天看到的。
高球蛋白血症有两类
一是慢性感染、肝并结缔组织并肿
瘤等引起的多种球蛋白增多。另一类是某一种球蛋白增多,称为单株球蛋白增多,在蛋白电泳中即表现出异常的血成分。单株球蛋白增多的病因:
1.继发性上述引起多种球蛋白增多的疾病也可出现M成分。
2.浆细胞恶性病变最常见的是骨髓瘤。患者骨髓内有骨髓瘤细胞(恶变的桨细胞)异常增生。引起骨质破坏。发病年龄大多在40岁以上,可有骨癌、骨折、出血。同时骨髓瘤细胞分泌大量单一的球蛋白,这种球蛋白没有正常的免疫功能,所以又称为异常免疫球蛋白或副球蛋白。在蛋白电泳上形成M成分,且常累及肾脏。患者正常免疫球蛋白合成减少,所以病人常有反复感染。
另外,巨球蛋白血症、重链并浆细胞瘤等均有M成分出现。
3.特发性良性单株球蛋白增多症虽然蛋白电泳中出现M成分者有3/4左右属恶性病变,但在正常人中亦有个别的可出现M成分。老年人中的发生率较高,有报告可达5% 。如经较长时间的观察未见明显病变,单株球蛋白量也不继续增多,正常球蛋白水平不降低者,仍必须定期随访,其中~部分仍有发展成恶性病变的可能。
肾性水肿的辅助检查
护理诊断
1、体液过多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致水钠滞留,长期大大量蛋白尿导致低蛋白血症有关。
2、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水肿和营养不良有关。
护理目标
病人水肿消失或减轻;皮肤保持完整,无破损、压疮发生。
低蛋白血症如何化验
一、临床症状:
主要表现营养不良。血液中的蛋白质主要是血浆蛋白质及红细胞所含的血红蛋白。血浆蛋白质包括血浆白蛋白、各种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及少量结合蛋白如糖蛋白、脂蛋白等,总量为6.5~7.8g%。若血浆总蛋白质低于6.0g%,则可诊断为低蛋白血症。
二、鉴别诊断:
1、蛋白摄入不足或吸收不良:各种原因引起的食欲不振及厌食,如严重的心、肺、肝、肾脏疾患,胃肠道淤血,脑部病变;消化道梗阻,摄食困难如食道癌、胃癌;慢性胰腺炎、胆道疾患、胃肠吻合术所致的吸收不良综合征。
2、蛋白质合成障碍:各种原因的肝损害使肝脏蛋白合成能力减低,血浆蛋白质合成减少。
3、长期大量蛋白质丢失:消化道溃疡、痔疮、钩虫病、月经过多、大面积创伤渗液等均可导致大量血浆蛋白质丢失。反复腹腔穿刺放液、终末期肾病腹膜透析治疗时可经腹膜丢失蛋白质。肾病综合征、狼疮性肾炎、恶性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等可有大量蛋白尿,蛋白质从尿中丢失。消化道恶性肿瘤及巨肥厚性胃炎、蛋白漏出性胃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等也可由消化道丢失大量蛋白质。
4、蛋白质分解加速:长期发热、恶性肿瘤、皮质醇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使蛋白质分解超过合成,而导致低蛋白血症。
在临床医学上肾病综合征都有哪些症状表现
1、浮肿:肾病综合征患者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浮肿,常为这种疾病的首发症状,多数隐秘发生。患者面部、下肢和阴囊部浮肿最为明显;浮肿可持续数周或数月;有些患者在整个病程中时肿时消;有些则全身浮肿;病情严重者常出现浆膜腔积液。值得注意的是,当患者感染后,浮肿常会加重或复发,甚至可出现氮质血症。
2、低蛋白血症:是肾病综合征必备的第二特征。血清白蛋白低于30g/L。肾病综合征时肝脏对白蛋白的合成增加,当饮食中给予足够的蛋白质及热卡时,患者的肝脏每天合成白蛋白约22.6g,比正常人每天15.6g显著增多。当肝脏合成白蛋白的代偿作用不足以弥补尿蛋白的丢失量时,才会出现低蛋白血症。低蛋白血症和尿蛋白排出量之间是不全一致的。
3、消化道症状:因患者胃肠道浮肿,常会出现厌食、恶心、呕吐和腹胀等消化道功能紊乱症状。当患者有氮质血症时,上述症状也会加重。
4、尿少:患者的尿量常常小于400ml/天,严重的甚至无尿。
5、精神症状:患者常有面色苍白,身体乏力,精神萎靡等症状。
6、感染:患者起病前往往有感染史,如上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等。
7、血压波动:肾病综合征患者血压多数正常,少数出现高血压。
8、高脂血症:本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明显增加,低密度脂蛋白(LDH)、极低密度脂蛋白(VLDH)水平升高。高脂血症与低白蛋白血症有关,LDL/HLDL仅于血清白蛋白低于10~20g/L时才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正常或下降。LDL/HDL比率升高,使发生动脉硬化性合并症的危险增大,高脂血症与血栓形成及进行性肾小球硬化有关。
患者可呈脂质尿,尿中出现双折光的脂肪体,可能为内含胆固醇的上皮细胞或脂肪体管型。
9、大量蛋白尿:若24小时尿蛋白的定量检测结果中,尿液中蛋白量大于3.5g,这也是诊断肾病综合征的可靠指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