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心血管疾病的食疗

心血管疾病的食疗

但是俗话说的好,三分靠治,七分靠养,西药大多都只能起到治标不治本的作用,想要真正的治愈心血管疾病,还是得靠老中医的食疗方子,这里就给大家推荐几种效果还不错的食疗偏方。

心脑血管疾病的食疗偏方一:玉米须西瓜皮汤

方法:取60克玉米须、60克西瓜翠衣,3只去皮香蕉,加4碗清水煎至1碗半,可加适量冰糖饮用,每日3次,可治高血压。

功效:玉米须具有良好的降压及利尿、健胃功能,用来治疗高血压疗效明显且稳定。

心脑血管疾病的食疗偏方二:凉拌苦瓜丝

方法:将苦瓜切成丝,用沸水烫一下沥干,再加入虾米、麻油、盐、酱油、味精等调料,搅拌后即成一道佳肴。

功效:苦瓜有除邪气、解劳乏、祛热解暑、养血滋肝、润脾补肾的作用,夏日多吃点苦瓜,不仅能解暑清新,还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心脑血管疾病的食疗偏方三:洋参百合莲子汤

方法:取西洋参3克,百合15克,带心莲子10粒,白糖适量,加水钝熟,经常服用。

功效:益气养阴,宁心安神,可用于冠心病的治疗。

心脑血管疾病的食疗偏方四:茅岩莓茶

方法:每次将2-4袋茅岩莓茶放进杯子里,用沸水冲泡,水量不超过300毫升,每天早晚一杯,长期坚持饮用。

功效:茅岩莓茶高达9.31%的黄酮含量,能被人体迅速吸收,并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脂肪组织,其具有明显的降低血清甘油三酯、血液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聚集率等血液流变学作用,可观察到良好的量效关系。因而能调节血压,平衡血糖,降低血脂,软化血管等。

不管是玉米须西瓜皮汤还是凉拌苦瓜丝,或者是洋参百合莲子汤这些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偏方,它们都有一定的医学依据,但是偏方仅仅只能作为医院治疗的食疗辅助,而不能完全作为治愈疾病的依靠,有病还是应该尽早去医院接受治疗。

心血管疾病的症状

这些心血管疾病有急性和慢性之分。如果动脉硬化了,很容易引起心血管方面的疾病。而中国在现代社会,心血管疾病也是与日俱增,这与人们的饮食结构有关。据了解,吃醋可以软化血管,预防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脏病、低血压、高血压、高血糖症、中风、心肌梗塞、血栓、动脉硬化等。现时强调防止动脉硬化的方法,如健康饮食、体育运动及避免吸烟等。

虽然男性患上心血管疾病的比率较女性高,但在工业国家这仍是女性的头号健康问题。在更年期后,女性患病的风险可以比过男性。荷尔蒙补充疗法可以减轻部份后更年期的问题,但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却似乎因而增加。

心血管疾病的治疗须视乎每一个病人的征状,但有效的治疗包括以上提及的防止性生活方式。药物如抗高血压药、阿司匹林及他汀等降胆固醇药物都有帮助。低等炎症引致动脉硬化的关联与其可能的介入都是现时着重的焦点。

要想预防心血管疾病,最好是低盐低脂食品,如果经常吃素,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是非常有好处的。作为老年人,更应该预防高血压高血脂,积极锻炼身体,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心脏血管据说在人的幼年时期就开始硬化了。因此防治心血管疾病要从每一人做起。

心血管疾病的症状

心血管疾病现在有年轻化的趋势,一旦忽视前期症状,延误或者控制病情,中风和猝死的几率也会倍增。

春天气温多变化,心血管疾病案例也会随之增加。而现代人生活习惯不佳,“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提早找上门,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年龄层次也越来越低。如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等,在30、40岁的青壮年身上也很常见。

更可怕的是,心血管疾病就像是颗不定时炸弹,随时都可能有致命的危险。心脏以及急诊学界定义猝死是指病患在症状发作之后一小时内死亡,而猝死90%的原因与心血管有关,其中心血管相关疾病、心肌梗塞占了大多数。

一般来说包括心脏或血管功能失调引起的疾病,我们称之为心血管疾病。常见的如高血压、高胆固醇或是糖尿病、心脏病等。一旦没有积极治疗或者控制病情,很容易造成心脏或者大脑的血管阻塞、血液循环能力降低,从而导致心肌或脑补缺氧,中风和猝死的风险也会倍增。

专家建议,防范心血管疾病除了要避免“三高”。同时也要养成规律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少熬夜、不暴饮暴食,采取低盐、低油、低糖和高纤的饮食方式;适当的运动,也可以降低心血管病发几率,远离猝死的危机。

心血管疾病发病前,其实有很多症状都容易被忽视。如果你遇到以下十种情况,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1.经常感到心慌、胸闷。

2.劳累时感到心前区疼痛或左背部放射痛。

3.早晨起床时一下子坐起,感到胸部特别难受。

4.饭后胸骨后憋胀得厉害,有时冒冷汗。

5.晚上睡觉胸闷难受,不能平躺。

6.情绪激动时心跳加快,有明显胸部不舒服的感觉。

7.走路时间稍长或稍快,感到胸闷气喘,心跳加快。

8.胸部偶有刺痛,一般1~2秒即可消失。

9.爬楼梯或做一些原本很容易的活动,感到特别累,需歇几次才能完成,且感到胸闷气短。

10.浑身无力,不愿说话。

猴头菇怎么吃 猴头菇的适用人群

1、猴头菇补虚健胃,诸无所忌,一般人均可食用猴头菇,有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患有咳嗽的人均可食用猴头菇。

2、老少皆宜,胃病患者,体质虚弱,营养不良,神经衰弱者,痛症患者,心血管疾病,食道癌、贲门癌、胃癌、咳喘患者亦可食用。

3、猴头菇虽然对人体养生较好,我们也要特别注意发霉的猴头菇是不能吃的,容易中毒。切不可觉得浪费就继续食用,认为只要煮熟就没有关系。

心血管疾病原因

心血管疾病不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而且还是造成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那么心血管疾病是由哪些原因引起的呢?相信这是很多人都想知道的,下面我们来了解下吧。

一、 吸烟:吸烟有害健康这是人人都知道的,但是大家还是对烟情有独钟,戒不掉,吸烟会使血小板粘滞度增加,导致并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香烟中的尼古丁可以使安静时的心率加快、收缩压与舒张压升高,心肌需氧增加。

二、肥胖:这样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诱发因素,因此患者在日常注意控制体重,饮食上注意合理膳食,可以适当选择植物油,少吃动物油和内脏,对心脑血管有很好的保护作用,防治高血压、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等。

三、血液粘稠:现代生活节奏紧张,家庭、事业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们的情绪也越来越不稳定;同时,饮酒过量 、摄入太多食物脂肪、缺少必要的运动,加之生活环境的污染,空气中的离子含量急剧下降,摄入体内的离子也就不足,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人体新陈代谢速度减慢,血液流速会减慢,血粘度 迅速升高,造成心脑供血不足,如果不及时预防、调理,将会引发冠心病、高血压、脑血栓、脂肪肝等心脑血管疾病。

四、三高:也就是大家常说的高血压、高血脂等,这些可都属于心血管疾病的诱发因素,使患者不容忽视的疾病,三高患者要针对自身情况,做一个全身的血管评估和一个危险因素的筛查,建议早服用药物预防心脑血管意外,常用药物有五福心脑清等。

温馨提醒: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朋友,应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以便控制病情进展;而未患病的朋友,应该了解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原因,从而做到及早预防。

山药食疗 告别心血管疾病

山药绿豆羹

将山药洗净,刮去外皮,切碎,捣烂成糊状备用。将绿豆淘净后放入沙锅,加水适量,中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煨至熟烂成开花状,调入山药糊,继续煨煮10分钟,离火后兑入蜂蜜,拌和成羹即成,早晚分食。可以清热解毒、益气降压,主治肝火上炎型高血压病。

山药食疗 告别心血管疾病

山药虾皮糊

山药洗净,刮去外皮,切碎,剁成糜粉状,放入碗中备用。锅置火上,加清水适量,中火煮沸,加入洗净的小虾皮、黄酒、葱花、姜末,继续煨煮10分钟,加入山药糜糊,拌后煨煮至沸,加精盐、味精、五香粉搅和即成,早晚分食。可滋润血脉、固肾降压,主治肝肾阴虚型高血压病。

山药决明荷叶汁

山药60克,决明子15克,荷叶30克(鲜荷叶半张)。将山药洗净,轻轻刮去外皮,剖成条状,切成小丁块或捣烂成泥糊状备用。将荷叶洗净,切碎,放入纱布袋中扎口,与决明子同入沙锅,加水,用中火煎煮15分钟,调入山药糊或山药丁,继续以小火煨煮10分钟,取出药袋,收取滤汁即成,早晚分服。本品可以补益肝肾、滋润血脉、降血压,主治肝火上炎型高血压病。

燕麦山药粥

燕麦片50克,鲜山药100克切片,加水共煮为粥。本方适用于脾肾两虚患者,每日服用一次。

山药扁豆莲子粥

白扁豆15克,山药15克,莲子15克,粳米50克。四味共煮成粥。该粥健脾止泻,用于脾虚泄泻、心悸等证。

心血管疾病的食疗

心脑血管疾病的食疗偏方一:玉米须西瓜皮汤

方法:取60克玉米须、60克西瓜翠衣,3只去皮香蕉,加4碗清水煎至1碗半,可加适量冰糖饮用,每日3次,可治高血压。

功效:玉米须具有良好的降压及利尿、健胃功能,用来治疗高血压疗效明显且稳定。

心脑血管疾病的食疗偏方二:凉拌苦瓜丝

方法:将苦瓜切成丝,用沸水烫一下沥干,再加入虾米、麻油、盐、酱油、味精等调料,搅拌后即成一道佳肴。

功效:苦瓜有除邪气、解劳乏、祛热解暑、养血滋肝、润脾补肾的作用,夏日多吃点苦瓜,不仅能解暑清新,还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心脑血管疾病食疗方

1、葛粉250克,荆芥穗50克,淡豆豉150克。将葛粉捣碎成细粉末,荆芥穗和淡豆豉用水煮6~7沸,去渣取汁,再将葛粉作面条放入汁中煮熟。每日空腹食1次。有解热生津、祛风开窍功效,适用于中风所致言语謇涩、神志昏愦、手足不遂,或预防中风以及中老年人脑血管硬化。

2、乌龟3只(拳头大小),冰糖适量。每次用3只乌龟取血,加清水及冰糖适量,碗装,放锅中隔水蒸熟食。每日1次,7次为一疗程,有滋阴养血、通脉作用,适用于中风后遗症之半身不遂、肢体麻痹等。

3、荆芥穗、薄荷叶各50克,豆豉、白粟米各150克。先煮荆芥穗、薄荷叶、豆豉,去渣取汁,入粟米煮成粥。每日空腹食1次。

心血管疾病如何治疗 心血管疾病吃什么好

洋葱有助于消化液的分泌,清理血液内的脂肪及胆固醇,清理血管,防止动脉硬化和血栓,还可以稀释血液的,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心血管的养生保健。

黄绿果蔬在心血管的养生保健上也起着重要作用。黄绿色蔬菜内的胡萝卜素具有强抗氧化作用,这种作用可以抗癌、抗老化,强效清理血管。动脉高血脂病人一定要常进食黄绿色蔬菜,有利于心血管健康。

茄子内含了花青素,这种物质是蓝莓、黑豆、黑芝麻等组成暗色蔬菜的类胡萝卜素,这种物质可以保护我们的心血管。西红柿受到紫外线照射,会制造红色素,番茄红素可以改善血液循环,有利于心血管健康。而且,常吃番茄还可以保护皮肤及黏膜,有利于男性前列腺健康。

大蒜、洋葱、韭菜都是葱科植物,而且都带有独特的香气;它们都是暖气血、促进血循环的理想食物。大蒜独特的这种味道由蒜素引起,蒜素可以暖身、促进血循环,有利于心血管养生保健。

心血管疾病患者

现代人心目中标本式的笑容,当属微启双唇,露出八颗白牙的职业化微笑。其实,“笑”对人类来说,最初并不是这样一种社会交往工具,而是一种特殊的天然保健品。美国《今日心理学》杂志结合多项科学研究指出,看喜剧、听笑话时最自然、最舒畅的“傻笑”,对下列五类人的健康大有裨益。

癌症患者

正常人体内每天都会产生一定数目的癌细胞,所幸我们体内的“自然杀伤细胞”正是癌细胞的天敌,这些免疫杀手能够摧毁肿瘤细胞。而研究表明,由衷地笑至少能让14基因得到更好的表达,从而调节自然杀伤细胞的活动。因此,对癌症患者来说,笑确实是既不花钱又很安全的良药,当然,它对普通人预防癌症也大有好处。

心血管疾病患者

“大笑能使血管舒张,从而增加内脏血流的供应。”为多家医院提供“大笑康复训练”的美国心理学家史蒂夫?威尔森说,这种效果与有氧运动类似,不仅有助于预防心脏病发作,对于大多数心脏病人的康复,也是十分有益的。

哺乳期妇女

为了宝宝的健康成长,处在哺乳期的妈妈更有理由开怀大笑。有研究指出,观看一部喜剧电影后,母亲乳汁中褪黑激素的水平会得到提高,皮肤过敏的婴儿喝了这种奶,过敏反应会大大降低。

糖尿病患者

得了糖尿病愁眉不展?小心会错过康复的良机。通过多项科学研究,科学家发现糖尿病患者饭后实在应该笑一笑,因为发笑带来的肌肉运动和神经内分泌水平的改变,能防止血糖水平升高!

体质差的人

令人惊讶的是,在绽放笑容之前,人们对欢笑的期待也会收到奇迹般的效果。喜剧开幕前,研究人员抽取了观众的血样,结果发现其内啡肽的含量已经增加了27%,生长激素的含量增加了87%。内啡肽有助于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生长激素对肌肉、骨骼和内脏有益,这种健身效果可以算得上是“得来全不费工夫”。

开怀大笑好处

在不同的国度和文化里,语言文字可能不相通,握手、拥抱、鞠躬等动作的含义也千差万别,但真诚的笑容,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代表着友好与快乐。对保健也有良好功效。

中国人常说“笑一笑,十年少”,西方谚语则认为:“开怀大笑是剂良药”。笑对健康的益处,得到了中西方医学专家的普遍认可。美国《观点碰撞》杂志又最新刊文向大家介绍笑的趣闻与好处,本报记者也就此采访了专家,教大家正确认识“笑”,学会“笑”。

笑是人天生的本领

“笑很简单,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领;笑也很复杂,蕴含着许多人们可能从来没听说过的学问。”美国心理学家史蒂夫·威尔逊是“世界欢笑旅行”组织的创始人,他对笑进行了多年研究,号召人们大笑。同时,他还与同事一起发现了许多关于“笑”的科学趣闻。

笑能调动53块肌肉。人的面部表情肌共有44块,通过与血管、骨骼的配合,一共能做出5000多个表情。其中各种不同的笑就有19种,每一种笑都会动用不同的面部肌肉组合,有时可以调用53块肌肉,有时则只用到5块肌肉。

人一生下来就会笑。芬兰科学家通过多项实验和调查发现,人不需要学习就能发出笑声,刚出生的宝宝就会在睡梦里微笑。但悲伤、烦恼等负面情绪,以及表达负面情绪的哭泣,则是通过亲身体验,在成长中慢慢学习来的。

女人比男人更爱笑。女人通常比男人更容易大笑,女婴也比男婴爱笑。这是因为女人的感情容易外露。调查还发现,69%的人认为微笑的女人比涂一脸化妆品的女人更迷人。

笑分为两类。笑虽然有19种,但只归为两类,一种是社交类的礼貌性笑容,调动的肌肉较少;另一种是发自肺腑由衷的笑,牵涉两颊的肌肉比较多。

笑比皱眉更容易。相对于皱眉来说,脸部露出笑容所调动的肌肉数量更少、用力也要小一些。既然绽放笑容如此简单,何不少一些愁眉苦脸,多一些开心的笑呢?

开怀大笑有六大好处

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教授迈克尔·米勒称,大笑可以提高内啡肽水平、强化免疫系统、增加血管中的氧气含量。心理咨询中心督导王国荣认为,笑对抑郁症患者有很大帮助。研究显示,笑主要有以下六大好处。 笑是特效止痛剂。研究证明,笑是最自然、最没有副作用的止痛剂。当你笑时,脑中的快乐激素便会释出,快乐激素是最有效的止痛化学物质,能缓和体内各种疼痛,因此一些罹患风湿、关节炎的人,也要经常笑笑,以减轻病情。

燃烧卡路里,帮助减肥。大笑是保持身材苗条的最佳方法。德国研究人员发现,大笑10—15分钟可以增加能量消耗,使人心跳加速,燃烧一定能量的卡路里。

增强免疫力。笑能令体内的白血球增加,促进体内的抗体循环,这都能增强免疫能力,对抗病菌。另外笑也有助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给人很有活力的感觉。

使心脏更强壮。研究显示,风趣幽默、喜欢与人谈笑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几率较低。由于笑能使血液循环更好,血液流通可以避免有害物质的积聚,因而减少对血管的威胁,减少心脏病发生的机会。

笑助人升职。微笑让一个人看起来有魅力、善社交、充满自信,还能促进自我价值感上升,帮助人们有勇气克服难关。爱笑的人最容易得到晋升。

赶走压力。一个人大笑的时候,身体立即释放内啡肽,驱走负面情绪,释放压力。强迫自己笑也能有同样效果。

小习惯让你笑口常开

奥地利科学家的一项调查显示,现代人笑得越来越少了。其实,要想做到笑口常开,就要有意识地做一些努力。专家们建议可以培养以下一些习惯:每天早晨起来对着镜子给自己一个笑容,遇到朋友、同事或者匆匆行走的路人,要尽量对他们微笑;多结交乐观的朋友,遇到快乐的事情一定要与周围的人分享,也耐心聆听他人快乐的事情,因为笑能传染;如果你性格内向不爱笑,可以尝试看些喜剧片或笑话,并尝试讲给别人听;有颗豁达的心,凡事多往好的方面着想;强迫自己笑,慢慢地笑就会变成一种习惯。

笑一笑,十年少。

心血管疾病预防

身体超重

过多摄入饱和脂肪酸及多不饱和脂肪酸,可导致超重与高血压。研究表明,体重指数与血压呈正相关,体重每相差10千克,收缩压相差约3.0毫米汞柱(0.4千帕),舒张压相差约2.2毫米汞柱(0.29千帕),而高血压已知是心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有研究对11万余名女性进行长达16年的随访,发现肥胖与超重均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膳食中饱和脂肪酸及钠摄入与脑卒中呈正相关,是人群脑卒中病死率的主要决定因素。一般而言,脂肪摄入每天不超过50克为宜,且饱和脂肪酸所占比例不宜过高。

蛋白质缺乏

曾经有调查表明,日本本土人群比美国夏威夷移民人群患脑卒中的比率高3倍,两组人群血压水平无显著差异,但夏威夷人群动物蛋白摄入显著高于日本本土人群,且发现动物蛋白与脑卒中呈负相关,动物蛋白可以抑制脑卒中的发生。但过多蛋白质摄入也导致过量脂肪摄入,并加重肾脏负担。老年人每天每千克体重摄入蛋白质1.2-1.5克为宜,其中至少有1/3为优质蛋白质,如鱼、蛋、奶类、瘦肉、豆制品,食用鱼类蛋白、大豆蛋白可使脑卒中发病率降低。

缺乏膳食纤维

美国学者曾经对30681名美国健康男性调查4年,综合所有营养因素分析发现,只有膳食纤维与高血压呈负相关,即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可预防高血压。有报道,增加每天水果、蔬菜摄入量可降低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提倡多食用谷类食物,少食用甜食、糖果,多吃粗杂粮、蔬菜、水果等含膳食纤维较高的食物。

盐的危害

高血压为心血管病第一危险因素,在中国高血压患病率,北方高于南方。全国高血压患病率最高的是西藏、北京、内蒙古、河北、天津;最低的是海南。高血压和食盐摄入量关系密切,摄入量越高,人群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就越高。与每天食盐摄入量小于6克者相比,每天吃盐大于等于12克的人患高血压的风险增高14%,大于等于18克的人患高血压的风险增高27%。中国居民每天食盐摄入量普遍较大,平均在15-16克,尤其是北方居民口味“重”,对高血压的预防非常不利。诺贝尔奖得主——伊格纳罗教授自称“有一颗年轻的心脏”,他除了强调运动的作用外,还曾特别提及在他的厨房中没有食盐,这一点给人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1克食盐也就是一个牙膏盖的量,6克食盐加起来并没有多少。从心血管病预防角度来说,人们的饮食还是要尽量清淡一些,逐渐减少食盐用量,直到不特别在食物中加盐。

合理膳食

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中,合理膳食是十分重要的,患者在饮食上要严格注意以下几点:

1.控制胆固醇的摄入量。研究证明,高胆固醇的人,冠心病的发病率比正常人高5倍。因此,心血管疾病患者应少吃动物脑髓、内脏、蛋黄、蟹黄等胆固醇高的食物。

2.控制脂肪摄入的质与量。饱和脂肪酸能升高血胆固醇,多不饱和脂肪酸则能降低胆固醇,所以在膳食中要控制猪油、牛脂等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3.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维生素C可增加血管弹性,保护血管。

4.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膳食纤维能吸附胆固醇,阻止胆固醇被人体吸收。

5.限盐。高盐膳食可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病率,有轻度高血压或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食盐摄入量应控制在每日5克以下,对血压较高或合并心衰者,每日用盐量以1~2克为宜。

6.少食多餐,切忌暴饮暴食,晚餐不宜吃得过饱,否则易诱发急性心肌梗塞。

定期体检

45岁以上中年人、肥胖者、有高脂血症家族史者、经常参加吃喝应酬者、高度精神紧张工作者,都属高危对象,应定期(至少每年一次)检查血脂、血压等指标。

心血管疾病的食疗

心脑血管疾病的食疗偏方一:玉米须西瓜皮汤

方法:取60克玉米须、60克西瓜翠衣,3只去皮香蕉,加4碗清水煎至1碗半,可加适量冰糖饮用,每日3次,可治高血压。

功效:玉米须具有良好的降压及利尿、健胃功能,用来治疗高血压疗效明显且稳定。

心脑血管疾病的食疗偏方二:凉拌苦瓜丝

方法:将苦瓜切成丝,用沸水烫一下沥干,再加入虾米、麻油、盐、酱油、味精等调料,搅拌后即成一道佳肴。

功效:苦瓜有除邪气、解劳乏、祛热解暑、养血滋肝、润脾补肾的作用,夏日多吃点苦瓜,不仅能解暑清新,还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心脑血管疾病的食疗偏方三:洋参百合莲子汤

方法:取西洋参3克,百合15克,带心莲子10粒,白糖适量,加水钝熟,经常服用。

功效:益气养阴,宁心安神,可用于冠心病的治疗。

心脑血管疾病的食疗偏方四:茅岩莓茶

方法:每次将2-4袋茅岩莓茶放进杯子里,用沸水冲泡,水量不超过300毫升,每天早晚一杯,长期坚持饮用。

功效:茅岩莓茶高达9.31%的黄酮含量,能被人体迅速吸收,并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脂肪组织,其具有明显的降低血清甘油三酯、血液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聚集率等血液流变学作用,可观察到良好的量效关系。因而能调节血压,平衡血糖,降低血脂,软化血管等。

硒与心血管疾病

硒具有强烈的抗氧化作用,能防止因脂质过氧化物堆积而引起的心肌细胞损害,对心肌有保护作用,并能促进损伤心肌的修复和再生。硒在维持心血管结构和功能方面起积极作用。 据流行病学调查,缺硒地区人群的高血压、心脏病和冠心病的死亡率比富硒区高3倍,还发现风湿性心脏病、脑血栓形成和动脉粥样硬化等病的死亡率,在高硒地区也明显低于低硒地区。这说明缺硒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及死亡率密切相关。 国外有人用硒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取得很好疗效,我国用硒防治克山病,也取得显著疗效。可见硒对心血管疾病防治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目前用于心血管病预防的硒制剂有硒酵母、人工硒酵母(含无机硒及维生素C等)。 其中以硒酵母为佳,它是一种优质的营养酵母,比亚硒酸钠易于吸收,且毒性低。硒酵母含硒一般为1~1.6gkg,也就是说只要每日食用60~150mg的硒酵母即可达到日需要量。

心血管疾病的症状

心悸

心悸(Palpitation)是主观感觉及客观征象的综合症状 心血管疾病。主观上患者感觉心脏跳动快速、不整或搏动有力。客观检查可见心跳频率过快、过缓或不齐,即有心率和心律的变化。

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dyspnea)也是主观感觉和客观征象的综合表现。主观上感觉呼吸费力,客观上呼吸次数增多,动作快而幅度加大。

胸部的各种器官都可以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如脑梗塞,肺炎,急性气胸,气道堵塞,胸壁肌肉炎症,肋骨骨折等,甚至皮肤带状疱疹的疾病疼痛也可以导致呼吸困难。心脏病心脏病的呼吸困难多为渐进性,逐步加重。

1.运动性呼吸困难(exertional dyspnea):中国科学院肾病检测研究所正常人在剧烈运动时也有呼吸困难感觉,停止运动后很快恢复。心脏病患者在常人不会发生呼吸困难的活动量时出现症状,而且恢复慢甚至于不恢复。

2.端坐呼吸(orthopnea):患者表现不能平卧或不能长时间地平卧,斜靠位甚至于端坐,双下肢垂于床边。不能平卧的机制是

①平卧时下肢和腹腔的血液失去地心引力作 心血管疾病用,返回心脏增多,加重了心脏的工作负荷;

②平卧时肺活量降低。正常人平卧位的肺活量有轻度降低(-5%),病人因肺淤血等因素,肺活量下降更多(可达-25%)。

3.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paroxysmal nocturnal dyspnea):又称为“心源性哮喘”,以区别于肺脏疾病引起的哮喘。发生机制除上述的两点外,入睡后呼吸中枢敏感性降低,肺脏淤血到一定程度造成明显的缺氧,使患者从睡梦中惊醒已感到呼吸极度困难。病人立即从卧位改变为坐位,甚至站立位,症状才能逐渐缓解。

4.急性肺水肿(acute pulmonary edema ):是最严重的一类型呼吸困难,可以影响患者生命,需要急症急症处理。病人表现为极度呼吸困难,端坐呼吸,明显的缺氧,不断咳粉红色泡沫样痰。

紫绀

紫绀(cyanosis)是体征,指粘膜和皮肤呈青紫色。体内还原血红 心血管疾病蛋白(未经氧饱和的血红蛋白)绝对值超过5g%(6~7vol%的不饱和度)。紫绀的机制为缺氧血,血红蛋白过多,及血液淤滞。有中心型及周边型两种。

1.中心型:指发生于心脏及肺脏器官水平的紫绀。动脉血因氧饱和不足或混有过多的未经氧合的血液。见于有右到左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如法乐氏四联症、艾森曼格氏综合症等,及因肺动脉压升高致间隔缺损晚发右至左分流。肺脏病变致血液氧合障碍也是中心型紫绀的重要原因。在重度心力衰竭时,肺脏淤血影响氧合产生中心型紫绀。

中心型紫在运动时加重。长期血氧不饱和可以出现血红蛋白增多及杵状指趾。

2.周边型紫绀:见于周围血流速度过于缓慢,单位时间内组织摄取过多的血氧。周边型紫绀在活动时并无明显加重。

心力衰竭时血流缓慢,周边组织摄氧多。因此其紫绀综合了两种形式。

眩晕

眩晕(vertigo)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是人体对于空间关系的定向感觉障碍或平衡感觉障碍,使患者自觉周围景物或自身在旋转及摇晃,眩晕发作时常伴有平衡失调、站立不稳及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心动过缓、血压下降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晕厥

晕厥(syncope)是由于一时性广泛的脑缺血、缺氧,导致大脑皮 心血管疾病质一过性功能障碍,引起突然的、可逆的、短暂的意识丧失的一种临床病征。在发生意识丧失前常伴有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头晕、出汗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现象。

6疲劳

是各种心脏病常有的症状。当心脏病使血液循环不畅,新陈代谢废物(主要是乳酸)即可积聚在组织内,刺激神经末稍,令人产生疲劳感。疲劳可轻可重,轻的可不在意,重的可妨碍工作。但心脏病疲劳没有特殊性,它与其它疾病所致的疲劳难以区分。

心血管疾病的症状

1.经常感到心慌、胸闷。

2.劳累时感到心前区疼痛或左背部放射痛。

3.早晨起床时一下子坐起,感到胸部特别难受。

4.饭后胸骨后憋胀得厉害,有时冒冷汗。

5.晚上睡觉胸闷难受,不能平躺。

6.情绪激动时心跳加快,有明显胸部不舒服的感觉。

7.走路时间稍长或稍快,感到胸闷气喘,心跳加快。

8.胸部偶有刺痛,一般1~2秒即可消失。

9.爬楼梯或做一些原本很容易的活动,感到特别累,需歇几次才能完成,且感到胸闷气短。

10.浑身无力,不愿说话。

相关推荐

心血管疾病的治疗

医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但是离人文渐行渐远,医学需要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哲学思考才能腾飞。医学最根本的是人道主义关怀,应该到达最需要接受治疗、最可能获益的患者。循证医学是临床医学,没有针对个体化患者充分的实践,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高举公益、规范、预防和创新四面旗帜。实现五个转变:从主要针对疾病终末期的救治转变为重视疾病早期的预防;从经验医学转向循证医学、科学决策;从大医院转向社区和农村保健网络;从不同学科、围墙文化转向各学科广泛联盟;从重视疾病转向疾病管理。热切期盼医学回归人文!回归临床!回归基本功!

心血管疾病与饮食

饮食与心血管疾病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1913年俄国人用大量胆固醇饲养家兔使其动脉管发生类似粥样硬化的变化,但未能引起人们注意。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挪威与荷兰被德军占领,居民饮食不足,冠心病明显减少。研究他们的饮食,发现他们吃脂类少,特别是吃饱和脂肪酸少。后来发现经济欠发达地区人们饮食中脂肪少,而且用的是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多。他们患冠心病远比欧美人少。这说明少吃动物脂肪多用植物油,增加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的比值,对人类健康大有好处。冠心病病人血胆固醇比正常人高。食物中饱和脂肪酸又能使血胆固醇增加。于是

心血管疾病的症状

心血管疾病发病前,其实有很多症状都容易被忽视。如果你遇到以下十种情况,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1.经常感到心慌、胸闷。 2.劳累时感到心前区疼痛或左背部放射痛。 3.早晨起床时一下子坐起,感到胸部特别难受。 4.饭后胸骨后憋胀得厉害,有时冒冷汗。 5.晚上睡觉胸闷难受,不能平躺。 6.情绪激动时心跳加快,有明显胸部不舒服的感觉。 7.走路时间稍长或稍快,感到胸闷气喘,心跳加快。 8.胸部偶有刺痛,一般1~2秒即可消失。 9.爬楼梯或做一些原本很容易的活动,感到特别累,需歇几次才能完成,且感到胸闷气短。 10.

带鱼怎么做好吃 带鱼有什么营养价值

带鱼的脂肪含量高于一般鱼类,而且多为不饱和脂肪酸,因此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另外,带鱼含有丰富的镁元素,对心血管系统有很好的保护作用,有利于预防高血压、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食用带鱼,还对病后体虚、产后乳汁不足和外伤出血等症具有补益作用。

心血管疾病如何预防

预防四大危险因素 身体超重 过多摄入饱和脂肪酸及多不饱和脂肪酸,可导致超重与高血压。研究表明,体重指数与血压呈正相关,体重每相差10千克,收缩压相差约3.0毫米汞柱(0.4千帕),舒张压相差约2.2毫米汞柱(0.29千帕),而高血压已知是心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有研究对11万余名女性进行长达16年的随访,发现肥胖与超重均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膳食中饱和脂肪酸及钠摄入与脑卒中呈正相关,是人群脑卒中病死率的主要决定因素。一般而言,脂肪摄入每天不超过50克为宜,且饱和脂肪酸所占比例不宜过高。 蛋白质缺乏

心血管疾病高发期

冬春季节骤寒骤暖,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长者和体弱者应远离劳累、熬夜等致病危险因素;另一方面,家属应掌握自救措施,万一亲人发病能有效出手,以免错过“黄金抢救期”。 每年1月至2月,是急性心血管事件全年发病率最高的月份,8月则最低。进入冬季、春季交界的时期,天气骤冷骤暖,昼夜温差大,血管容易收缩或痉挛,诱发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从高到低依次是高血压、家族史、吸烟、代谢异常、糖尿病、缺乏运动、工作压力过大。 心血管病发病时,通常表现为血压异常波动和痉挛;患者出现胸闷,有难以形容的压迫感。上述症状在

心血管疾病偏爱冬季

为什么冬季心血管疾病多发? 1、可能是冷 寒冷容易刺激人体血管收缩,以及出汗减少,血压容易上升,尤其在突然降温或忽冷忽热的情况下,人体血管收缩、交感神经兴奋、血液流动加速,导致血压飙升或血栓形成。 2、冬季人体的耗氧量增加 因为耗氧量增加,容易增加心肌缺血、心梗的发生几率,增加心脏负荷。每年的12月到次年的3月,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尤其是心绞痛、心肌梗死、中风发病率高。 冬季为何心血管疾病多发 心血管疾病怎么预防 吃什么软化血管 心血管患者冬季发病有哪些信号? 1、呼吸困难 冬季,心脏病、呼吸道疾病,都

心血管疾病的症状

心血管疾病早期症状主要有以下九个方面的表现: 1、经常性心慌、气短、胸闷。 2、干重活时心前区疼痛或左部放射性发木发痛。 3、干轻活时感觉很累,且胸闷气喘。 4、饭后胸骨后憋胀得厉害,有时冒冷汗。 5、睡觉时经常胸闷难受,不能平躺。 6、感情激动时心跳加快,胸部有明显不适应,即消失。 7、胸闷偶有刺痛感,一般1-2秒后即消失。 8、走路时间稍长或速度略快便胸憋气喘、心跳加快。 9、睡眠时有突然心脏跳动间歇。

心血管疾病常见症状

头昏、头痛、肢体瘫痪常常提示高血压。 胸痛、胸闷,胸部紧缩感,伴有大汗,恶心等常提示心绞痛、心肌梗死等。 呼吸困难、稍活动就感到气喘吁吁,夜间常常因为气促而憋醒,不能平卧,需要坐起来来才稍缓解,双下肢浮肿等常常提示严重心脏疾病导致心力衰竭。 心悸、心慌、自觉心跳很快或有心脏漏跳感,阵发性发作,或伴有胸闷、全身无力等常常提示心律失常。 小儿出现容易感冒,肺炎等,活动或哭闹后即出现气促,颜面青紫,体检 心脏杂音,常提示先天性心脏病。 活动后出现下肢局部疼痛、麻木或肌肉无力感,肢体停止运动后,症状又缓解,重复相

心血管疾病不能吃什么 心血管疾病吃什么好

虽然无法列出完整名单,但至少可以让大家对于多种类的可食蔬菜有些概念。红薯、山药、马铃薯(绝对不能吃薯条或以任何油脂烹调的马铃薯);圆白菜、羽衣甘蓝和菠菜;芦笋、朝鲜蓟、茄子、甜菜、芹菜、洋葱、红萝卜;球芽甘蓝、玉米、圆白菜、莴苣、甜椒;青江菜、瑞士菠菜、甜菜叶;芜菁甘蓝、防风草;夏栉瓜、南瓜、番茄、黄瓜。对心脏病人而言,酪梨是唯一例外,酪梨所含油脂之高,在蔬菜中很少见。 菜豆、豌豆、扁豆和所有的豆类。 全小麦、全黑麦、小麦片、全燕麦、大麦、荞麦、全玉米、玉米粉、野米、玉米花,以及少见的全谷物如非洲小米、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