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末夏初养生5招益寿延年
春末夏初养生5招益寿延年
1、饮食调养升阳气
因为春天阴消阳长,养生可多吃一些温补阳气的食物,以及春天的时令蔬菜,有助于提升阳气。选择温补食物要同时兼顾既能补阳又不会伤阴的原则。平时可多食用热性较平和的桂圆、大枣、红糖、小米、山药、茯苓、莲子、薏仁等。饮食上则不要吃过多寒凉的食物,若有明显的上火迹象如口苦、喉咙疼痛则可泡些金银花茶饮用。
同时,如果在初春天气乍暖还寒时,饮食上不宜大补,应以助阳养气为主,可多吃些韭菜、生姜等。
2、做好“内外”保暖很重要
应重点做好双脚和腿部保暖,裤子和袜子不可过早减少,并常用热水烫脚,睡觉时下半身盖厚一点。
有人问,春天夏天这么热了,还保护什么?这个保护,是我们人自身造成的。因为天热了,人就喜欢贪凉。春天的表现是脱得太快,其实“春捂”就是告诉你春天要稍微多穿点,捂点汗出来才能养阳。而夏天,吹着冷气,吃着冷饮,把身体里面搞得很寒。所以,为了保护我们的阳气,这个时候就要养阳了。
那么怎么做呢?春天就是穿多点,多做户外运动。夏天,就是不能老吹空调,冷饮要少吃,每天要让自己出点汗。
但是需要掌握平衡,不能为了春捂就衣服拼命穿,裹得透不过气来。春天日常穿着以微汗为宜,当然运动时多出点汗不要紧。夏天冷气不要直接对着人吹,在空调房里也是微汗为宜。吃冷饮时放慢速度,一次不要吃太多。每隔两个礼拜或一个月,专门吃点热性食物。这样,基本能达到要求了。
3、睡眠好:养生先养肝
很多人逢万物之春,却莫名出现情绪不好,不易开心,常爱流泪,眼睛胀痛,指甲无光等症状,这是肝功能失调在作祟。中医养生理论认为“春与肝相应”,春季养生应以保养肝脏为主。肝功能正常了,人体的气血就会通畅顺达,否则产生气血淤滞,百病丛生。
4、心情好:亲近自然展身心
自我调控和驾驭情绪也有利于肝气舒发,保持愉快的心情对养肝多有裨益。“上班对着没有生命力的电脑,下班对着没有生命力的电视,这不利于调养身心”,专家建议,坚持锻炼能舒筋活络,有益肝脏。可散步、慢跑、做体操、打太极拳、舞剑、打球、郊游和爬山等。
提醒:运动时间宜选择每天阳气增长最快的时候,即早晨的5点~7点为宜。运动量以微微出汗即可,这样既能养护阳气,又不会因出汗过多而造成阳气流失。
5、补救法:按摩拍打
拍打背部:熬夜或者劳累,可采取拍打法和捏脊法。拍打法是手指并拢,掌心部位中空,从肩颈部位向下拍打到腰骶部位。捏脊法是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提起背部脊柱两侧的皮肤和筋膜,从腰 骶部位向上捏到肩背部。拍打法和捏脊法各反复操作3-5遍,每天1次。
益寿延年锻炼法
生活中,如果我们握一握拳,瞪一瞪眼,其实都能锻炼肝气。在八段锦中,就有一个类似的动作,叫“攒拳怒目增气力”。它把握拳和瞪眼这两个动作都结合在一起了,做起来非常简单。左脚向左开立,两腿下蹲变成马步;两手握拳,放在腰间。眼睛看前方。
出左拳,手伸直的时候变掌,然后手掌像抹玻璃一样,从下往上转一圈,转完后再握拳,手往回收。出拳的时候,拳微微握紧,十个脚趾抓地,眼睛瞪一瞪。
左手握拳收回到腰间。同样的动作右手再做一次。
常练下蹲壮腰肾
“攒拳怒目增气力”这个动作里,有一个两腿下蹲、十趾抓地的重要动作。这些动作可以锻炼人的腰肾,达到“增气力”的效果。人的力量,从肺、肾中来,尤其是肾。肾是“作强之官”。它是个“大力士”,是护佑心的,在人体中非常重要。身体有没有劲,能不能把东西举起来,关键看肾的力量。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就要多练习下蹲、十趾抓地的动作,以锻炼肾气。
经常握固,益寿延年
在这个动作里,有一个握拳的动作。握拳很简单,却是一个养生的大问题。
握拳锻炼的是人的握力。握力,是人体健康、长寿的一个标志,西方科学家曾做过实验并得出结论,人的握力,尤其是七十岁以上的老人,握力越大越长寿。
而在中国的传统体育健身里,也有一个练习握力的方法——— 握固法。所谓握固,就是把手的大拇指放在无名指的指根处,然后四指相握,把大拇指藏在中间。
握固法是中国传统体育健身里一个基本动作。这个动作其实是跟婴儿学习的。小孩子为什么一出生都这样握拳呢?《黄帝内经》里五脏与五神的对应关系中,肝所对应的神明是魂。中医认为,肝气特别足的话,人的魂就特别足。就好比油灯一样,假如油特别足,光亮就会特别亮,这个光亮就是神明。而“肝在变动为握”,所以,小孩子握固握得这么紧,这说明他的肝气特别足;另一方面,古人把我们头顶的囟门看做是肝魂出入之所,而小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囟门未合,所以需要用握固法来固摄肝魂。
人死的时候也有一个共同的象,就是撒手而去。这个象也暗示给我们一个重要道理,人在死亡的瞬间,肝魂散掉了,两只手再也固不住了,一撒手,握力和肝气都随魂而去了。
这么说来,人的出生和人的死亡都和肝气的生发之机有着很大的关系。肝在中医里面属于厥阴之性,有生发的能力和条达之性,同时这个生发也一定要能够收敛得住。所以中医在描述肝的木性的时候,取“曲直”两个字,“曲”就是它的收敛性,“直”就是它的条达性。所以中国传统文化看待事物的方法是很辨证的。
产妇能吃豆腐吗
产妇能吃豆腐吗?产妇是可以吃豆腐的。豆腐营养丰富,高蛋白、低脂肪、具有降血压、降血脂、降胆固醇的功效,是生熟皆可,老幼皆宜,养生摄生、益寿延年的美食佳品。其蛋白质可消化率在95%以上,比豆浆以外其它豆制品高,因而豆腐是老人、孕、产妇的理想食品。
现代医学证实,豆腐除有增加营养、帮助消化、增进食欲的功能外,对齿、骨骼的生长发育也颇为有益,在造血功能中可增加血液中铁的含量,对产妇矿物质的吸很有好处;豆腐不含胆固醇,也是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者的药膳佳肴。
女人肾虚可以吃的食物
山药——山药性平,味甘,属于中医中“上品”的药材。有着健脾胃、补肺的功效之外,还能够很好的益肾填精。肾虚的患者,应该经常的食用一些山药。
干贝——又称江珧柱。性平,味甘咸,能补肾滋阴,故肾阴虚者宜常食之。
鲈鱼——又称花鲈、鲈子鱼。性平,味甘,既能补脾胃,又可补肝肾,益筋骨。
栗子——性温,味甘,除有补脾健胃作用外,更有补肾壮腰之功,对肾虚腰痛者,最宜食用。
枸杞子——性平,味甘,具有补肾养肝、益精明目、壮筋骨、除腰痛、久服能益寿延年等功用。尤其是中年女性肾虚之人,食之最宜。
何首乌——何首乌能够很好的补肝养生、益精血的功效。在历代的医家均会把它用在肾虚的人身上。凡是肾虚的人导致了头发早早发白或者是有了腰膝酸软、筋骨酸痛的情况。或者是男子出现了遗精、女子带下者,都可以吃一些何首乌来治疗。
忌吃或少吃——荸荠、柿子、生萝卜、生菜瓜、生黄瓜、生地瓜、西瓜、甜瓜、洋葱、辣椒、芥菜、丁香、茴香、胡椒、薄荷、莼菜、菊花、盐、酱、白酒及香烟等。
吃杂粮的好处 抗衰老配方
原料
A、茯苓、枸杞、燕麦、黑豆、红莲子、菊花
B、芝麻、菊花、红枣片、黑米
养生功效
保持内分泌的正常,增强体质,延缓衰老,益寿延年,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含量。
产妇能吃豆腐吗
豆腐除有增加营养、帮助消化、增进食欲的功能外,对齿、骨骼的生长发育也颇为有益,在造血功能中可增加血液中铁的含量,对产妇矿物质的吸很有好处;豆腐不含胆固醇,也是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者的药膳佳肴,因此,产妇是可以吃豆腐的。
豆腐营养丰富,高蛋白、低脂肪、具有降血压、降血脂、降胆固醇的功效,是生熟皆可,老幼皆宜,养生摄生、益寿延年的美食佳品。其蛋白质可消化率在95%以上,比豆浆以外其它豆制品高,因而豆腐是老人、孕、产妇的理想食品。
打通五络益寿延年
中医指络脉为人体内气血运行通路的主干和分支,。人体运行气血的通道。中老年人如果能打通闭塞的络脉,能减少疼痛、延年益寿。
刷腿通血络。血络位于两小腿内侧,脚踝骨上方5厘米范围。每天早上用软毛刷先刷左腿5分钟,后刷右腿5分钟。
捶腰通命络。命络位于后腰两肾之间,与肚脐平对的区域。每天早上太阳升起后,后背对着太阳,深吸一口气,然后屏住气,双手握拳,双臂后甩,用拳眼捶打后腰命络区域。捶打6下后吐气,反复10分钟。
弹指(趾)通动络。早上起床后,盘膝端坐,双手心朝上分别搁在两膝盖上,双手大拇指分别转圈捻摩其余手指。捻摩时发力宜大,直到手指头有火热感,再换下一个手指。晚上睡觉前,仰卧在床上,两脚伸直,将双脚的第一趾和第二趾反复相弹,每侧弹99下。
挠头通神络。晚上睡觉前,双手十指分开放在头部,十指抓挠头皮,先左右再前后,每次10分钟。
伸懒腰通髓络。坐在沙发上,双臂向前上方尽力伸直同时低头、拱起后背,使后背的络脉网充.分舒展,维持5秒钟后再抬头双手叉腰,将胸脯尽力挺起,使后背凹陷。
夏吃三薯助你益寿延年
吃马铃薯——预防情绪中暑。马铃薯含有维生素C,而且发热量高。“情绪中暑”的人,最容易受到抑郁、灰心丧气、不安等负面情绪的困扰。马铃薯可以帮你补充维生素A和C,代替由于过多食用肉类而引起的食物酸碱度失衡,让你远离坏情绪。
吃紫薯——护血管抗过敏。紫薯富含铁、硒元素和花青素。硒和铁是人体抗疲劳、抗衰老、补血的必要元素,特别是硒被称为“抗癌大王”,易被人体吸收。花青素是一种强有力的抗氧化剂,还能够增强血管弹性,改善循环系统,抑制炎症和过敏,改善关节的柔韧性。
吃蓣薯(山药)——保湿皮肤健脾胃。山药学名蓣薯,其中含有薯蓣皂,能促进内分泌荷尔蒙的合成,能促进皮肤表皮细胞的新陈代谢,提升肌肤的保湿功能,改善体质。此外,夏季偏食生冷极易导致肠胃不适,吃些山药也有帮助。据《本草纲目》记载,山药性温,味甘平、无毒,可健脾胃,益肺肾,适量食用能帮助消化,解毒解酒。
产妇能吃豆腐吗
豆腐营养丰富,高蛋白,低脂肪,具有降血压,降血脂,降胆固醇的功效,是生熟皆可,老幼皆宜,养生摄生、益寿延年的美食佳品,有“植物肉”之称,其蛋白质可消化率在90%以上,比豆浆以外其它豆制品高,因而豆腐是老人、孕、产妇的理想食品。
老中医运动养生经的内容是什么
运动决定生机,生机决定健康!老中医运动养生经包括诸多针对老年人体制的运动处方,小到眼保健操,牙齿保健操,大到易筋经、五禽戏、太极拳都有详细介绍。针对老年人常患的糖尿病、脑血栓、骨质增生等疾病有详细防护处方。生命在于运动,人们以适度的运动促进健康,而不能从事过量的运动危害身体。
什么是健身?什么是运动?从中医养生家的角度来看,“健身”就是通过一系列内(精气)、外(形体)结合锻炼的方法来“导气令和,引体以柔”,从而达到养生益寿的目的。因此我们可以说,健身包括运动。事实上,无论是养生健身还是别的方面,运动都应该是整个生命过程中的一个主旋律。那是因为,只有运动起来,才能携健康潇洒行路,才能让生命之树常青。
崇尚中医运动健身术
运动养生,又叫中医健身术,它是中医养生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回顾历史,我们的祖先早已经很注重运动健身,并且他们也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健身措施。运动健身之所以能够起到增强体质、益寿延年的作用,关键是由于运动能促使经脉内气血通畅,使人体各个部位都得到精、气、血、津液的滋养。如果不能经常从事运动锻炼,那么就会像《黄帝内经》中所说的“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由此可见,运动健身和养生对我们健康的重要性。
运动好比灵芝草,何必苦把仙方找,静而少动,体弱多病;有静有动,无病无痛。这些关于运动的谚语大家都耳熟能详,自然也是知道运动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看了这些运动养生的介绍,是否会像我一样想起来跑两圈呢?不要再守在电脑前电视前啦,快一起做个爱运动的小松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