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背要注意
耳背要注意
1.耳背要注意尽量避免使用耳毒性抗生素
老年人可适量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D及维生素E,而尽量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因为这些药物很容易引起听力损害。
2.控制高血压预防老年性心血管疾病
老年人,尤其是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一定要少吃饱和脂肪性饮食,以降低高血压的发生率。一旦发现高频听阈下降,应服降胆固醇药、血管扩张剂等,以免引发耳蜗微血管病变。
3.耳背要注意改掉挖耳习惯进行耳穴按摩
经常用耳勺、火柴棒掏耳朵,容易碰伤耳道,引起感染、发炎,还可能导致鼓膜损伤。常按摩耳垂前后的处风穴(在耳垂与耳后高骨之间的凹陷处)和听会穴(在耳屏前下方,下颌关节突后缘凹陷处),可以增加内耳的血液循环,有保护听力的作用。每天早晚各按摩一次,每次5—10分钟。
4.耳背要注意远离噪声锻炼老年人倘若长时间接触机器轰鸣、车间喧闹、人声喧哗等噪声,会导致内耳的微细血管经常处于痉挛状态,内耳供血减少,听力急剧减退,甚至引发噪声性耳聋。所以,老人不要在马路边晨练,尽量少进行噪声过大的文艺活动,如打鼓、击掌等,而应坚持慢跑、舞剑、散步等活动,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改善内耳的血液供应。
5.耳背要注意保持平常心态多与他人交往
如果老年人经常处于急躁、恼怒的状态中,会导致体内植物神经失去正常的调节功能,使内耳器官发生缺血、水肿和听觉障碍,容易出现听力锐减或暴发性耳聋。所以老年人要尽量使自己心情愉快,与周围人交谈。比如,老人们围坐在一起,相互谈天说地,共同切磋棋艺,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自己发出的不断笑声,促进内耳供血循环,减缓听细胞的衰落。此外,坚持每天进行发声读报,也是延缓语言中枢退化的好办法。
耳背眼花要小心糖尿病
年纪大了,耳朵背,眼睛花,很多人觉得这是自然衰老的迹象。可是,一些所谓的“身体老化”现象可能是2型糖尿病的症状,如果不加以鉴别,有可能漏诊疾病,延误治疗。为此,小编特地整理了一些容易被误认是衰老迹象的糖尿病症状。
听力下降或视线模糊。发现自己很难听清楚对方说话或阅读时视线模糊,未必都是单纯听力下降和老花眼。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研究,糖尿病患者听力下降的可能性是非糖尿病患者的两倍。高血糖会对耳朵和眼睛的血管、神经造成伤害,还会改变眼球中晶状体的形状,由此对视觉造成损害。
体力不支和容易烦躁。老人往往体力不如从前,易感疲乏,有的人脾气不好,爱发牢骚。事实上,当血糖异常时,人们也会感到疲劳、烦躁、行动迟缓,这是因为葡萄糖没有被正常燃烧,因此机体能量不足。因此,经常出现这些症状应该查血糖。
尿频和极度口渴。尿频是很多老人的毛病,糖尿病是其中一个原因。糖友体内的葡萄糖大量存在于血液之中,不进入人体细胞,患者将葡萄糖排出体外的唯一方式就是排尿,由此会导致脱水,并感到极度口渴。
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年纪大了往往有“老缩”现象,但任何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都应密切关注。病情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体重会明显下降,这是因为他们无法从食物中获取能量,反而通过尿液流失了。
治咽炎的偏方都有哪些呢
1、按摩:
①用拇指跟食、中指揉咽喉部两侧20~30次。
②用拇指、食指捏揪咽喉部皮肤20~30次,使局部发红,咽喉发热为佳。按压翳风、天突、合谷穴,每穴1分钟。每日上晚各1次。
2、灸法:取合谷、曲池、外关、任选一穴,用温和灸法或指压法,每次5~20分钟,每当症状发作时施治。
3、刺血疗法:取耳背上部静脉,先用手轻揉患侧耳部,使其局部充血,再于耳后寻找其静脉,局部常规消毒后,用毫针于耳后静脉点刺,挤出血液3~5滴,即用酒精棉球压按针孔。每日一次。第二次在患侧耳背施术部位下方点刺。第三次仍在第一次部位。此法于小儿尤佳。也可用三棱针点刺少商、内道及耳背的脉络,及血数滴,每日一次。
耳背的原因
耳背的原因
一周前,我的双耳感觉象进了水一样,塞住耳朵,听不清声音。如果躺下,感觉好象有水流出,但用棉签擦拭,又没有发现水。躺下,耳朵通了,站立或感冒时,觉得症状加重,不知什么耳背的原因?
耳背的原因是由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专家:主要有,遗传性因素,此类老人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史。2.烟酒过度。3.有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等。资料显示,70%的老年耳聋者有动脉硬化。4.与不良的饮食习惯有一定的关系。5.长期接触噪声,如工业、农业、建筑、娱乐中的噪声。6.使用某种耳毒性药物、感染某些病毒性疾病或因某些疾病进行放疗和化疗等等也易发生耳聋。
专家告诉我们,有一些老年性耳聋,是由于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导致大脑供血不足造成的。因此就出现了,有些老人在听别人说话的时候,有的能听清,有的又听不清的现象。而就是这些原因,给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危害。
专家:看电视、听广播音量过大容易造成邻里矛盾;在街上听不到汽车的声音,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因此对老年人来说,耳聋会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久而久之,由于耳聋,这些老年人就不愿与人交往,而正是由于缺乏与人的沟通,使得他们的性格变得急躁、孤僻、甚至古怪,身心健康受到一定影响,还可成为发生老年痴呆症的诱因之一。
老人耳背是什么原因
自然衰老是导致老年人听力下降不可避免的因素,人到老年身体的各项机能都会出现退化,出现耳背也是正常的现象。但是一般正常情况下老人因为自然衰老而出现的耳背是一点点加重,不会一下子耳背特别严重,如果出现很突然的耳背就要考虑是否是有别的问题。
长期生活在噪音比较大的环境中对听力的损伤也比较重,这种损害日积月累,到老年时就很容易出现耳背的情况。所以老年人的生活环境最好比较清静,远离闹市,另外也要注意不要长时间开大音量看电视之类。
有一些耳背并不是自然的衰老,之所以出现耳背是因为出现了病变,比如血管病变、细菌入侵等都会导致听力下降。另外一些重金属比如铅、汞等污染环境,人在受污染的环境中生活也有可能出现各种不适症状,其中也包括出现耳背。
中风后偏瘫的康复治疗
1、口眼歪斜取穴
主穴:听会、地仓、合谷、迎香
配穴:风池、水沟、颊车、丝竹空等。
2、半身不遂取穴
主穴:肩俞、曲池、外关、合谷、环跳、委中、足三里、阳陵泉、太冲。
配穴:手三里、大柱、风市、承山、解溪等。
针灸治疗中风偏瘫还应根据患者病情、时机,在中医师的辩证指导下进行,切勿盲目施针,以防造成病情加重。
3、耳穴压丸预防中风
主穴:分耳背和耳前二组(1)耳背穴耳背心、耳背肾、耳背肝、耳背肺、耳背脾(2)耳前穴神门、心、皮质下、交感、脾。
配穴:交感、肝、胃、大肠、额、缘中、枕。
一般仅用常用穴,如预防过程中出现某些症状时,再据症酌配辅助穴。一般于考前1个月施术,用黄荆籽贴敷(如无,可用王不留行籽代替),令被防治者自行按压,每日3~5次,每次按压10~20min,另于睡前20min常规按压一次。以局部发红、发热为佳。5日更换1次。
偏瘫针灸时应选择哪个穴位
1、口眼歪斜取穴
主穴:听会、地仓、合谷、迎香
配穴:风池、水沟、颊车、丝竹空等。
2、半身不遂取穴
主穴:肩俞、曲池、外关、合谷、环跳、委中、足三里、阳陵泉、太冲。
配穴:手三里、大柱、风市、承山、解溪等。
针灸治疗中风偏瘫还应根据患者病情、时机,在中医师的辩证指导下进行,切勿盲目施针,以防造成病情加重。
3、耳穴压丸预防中风
主穴:分耳背和耳前二组(1)耳背穴 耳背心、耳背肾、耳背肝、耳背肺、耳背脾(2)耳前穴 神门、心、皮质下、交感、脾。
配穴:交感、肝、胃、大肠、额、缘中、枕。
一般仅用常用穴,如预防过程中出现某些症状时,再据症酌配辅助穴。一般于考前1个月施术,用黄荆籽贴敷(如无,可用王不留行籽代替),令被防治者自行按压,每日3~5次,每次按压10~20min,另于睡前20min常规按压一次。以局部发红、发热为佳。5日更换1次。
中风嘴歪扎什么穴位
1、中风嘴歪扎什么穴位呢
1.1、口眼歪斜取穴
主穴:听会、地仓、合谷、迎香
配穴:风池、水沟、颊车、丝竹空等。
1.2、半身不遂取穴
主穴:肩俞、曲池、外关、合谷、环跳、委中、足三里、阳陵泉、太冲。
配穴:手三里、大柱、风市、承山、解溪等。
针灸治疗中风偏瘫还应根据患者病情、时机,在中医师的辩证指导下进行,切勿盲目施针,以防造成病情加重。
1.3、耳穴压丸预防中风
主穴:分耳背和耳前二组(1)耳背穴 耳背心、耳背肾、耳背肝、耳背肺、耳背脾(2)耳前穴 神门、心、皮质下、交感、脾。
配穴:交感、肝、胃、大肠、额、缘中、枕。
一般仅用常用穴,如预防过程中出现某些症状时,再据症酌配辅助穴。一般于考前1个月施术,用黄荆籽贴敷(如无,可用王不留行籽代替),令被防治者自行按压,每日3~5次,每次按压10~20min,另于睡前20min常规按压一次。以局部发红、发热为佳。5日更换1次。
中风嘴歪扎什么穴位
1.1、口眼歪斜取穴
主穴:听会、地仓、合谷、迎香
配穴:风池、水沟、颊车、丝竹空等。
1.2、半身不遂取穴
主穴:肩俞、曲池、外关、合谷、环跳、委中、足三里、阳陵泉、太冲。
配穴:手三里、大柱、风市、承山、解溪等。
针灸治疗中风偏瘫还应根据患者病情、时机,在中医师的辩证指导下进行,切勿盲目施针,以防造成病情加重。
1.3、耳穴压丸预防中风
主穴:分耳背和耳前二组(1)耳背穴 耳背心、耳背肾、耳背肝、耳背肺、耳背脾(2)耳前穴 神门、心、皮质下、交感、脾。
配穴:交感、肝、胃、大肠、额、缘中、枕。
一般仅用常用穴,如预防过程中出现某些症状时,再据症酌配辅助穴。一般于考前1个月施术,用黄荆籽贴敷(如无,可用王不留行籽代替),令被防治者自行按压,每日3~5次,每次按压10~20min,另于睡前20min常规按压一次。以局部发红、发热为佳。5日更换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