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统训练在家做
感统训练在家做
1. 鞋子走路
训练目的:促进身体两侧协调及计划动作的能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将两手穿在鞋子里,沿着一定的路线或脚印前进或向侧边行走。
2. 跳跃
训练目的:促进两侧协调及前庭刺激。
训练要求:在地面上摆放数个小号的呼啦圈,要孩子以双脚跳或单脚跳的方式跳过所有的圈圈。
难度设置:A 双脚跳,并把呼啦圈之间的距离放近一点;B 把呼啦圈之间的距离放远一点;C 单脚跳;D 单脚跳并连续跳完所有圈圈。
帮助给予:开始时可站在孩子前方,等孩子双脚落地时稍微扶他一下,帮助孩子保持身体平衡。
3. 拍气球
训练目的:手眼协调能力,动作的计划能力。
训练要求:把气球往上抛,然后双手轮流向上拍打气球,尽量不要让气球落到地上。
难度设置:A 双手轮流拍打;B 在地上设置简单的“路障”(如玩具或凳子),让孩子绕过路障拍气球。
帮助给予:(1)开始时教孩子把气球拍高一点,延迟下落的时间,让孩子有足够的时间计划自己的动作和步子;(2)必要时给予身体协助;(3)提醒孩子看脚下的“路障”。
4. 软骨功
训练目的:改善身体概念及计划动作的能力,并提供触觉刺激。
训练要求:用一条粗棉绳,两端结在一起成一个圈,让孩子将绳由头套下去,由脚下拿出来;或者由脚套进去,从头部拿出来。
难度设置:A 刚开始训练时,绳圈可以相对做大一点,容易取出;B 先训练从头套到脚,再训练从脚套到头。
帮助给予:提醒孩子不要用蛮劲儿,要学习技巧。
5. 摇摇船
训练目的:控制迷路张力反射,提供前庭及本体刺激,并改善身体概念及两侧协调。
训练要求:孩子躺在地上,两手抱膝身体屈起成球状,前后摇动二十下,或左右滚动二十下。
帮助给予:开始时孩子可能不能很好地控制身体或摇不动,家长需要给予身体协助,从侧面轻推孩子的肩或臀,示意孩子顺着给予的外来力量摇动身体。一旦孩子掌握要领,及时撤消帮助,鼓励孩子自己利用自身的力量摇动身体。
6. 抱球翻滚
练目的:提供前庭刺激,抑制颈部张力反射。
训练要求:孩子躺在垫上,双手抱着一个排球大小的球,高举过头。要孩子由垫子的一端再滚回来,球不可以松掉。
难度设置:A 滚3-4下;B 从垫子一端滚到另外一端。
帮助给予:开始时孩子可能无法呈直线滚动,成人需要给予身体协助,推动他的肩膀或脚,把他的身体尽量推到呈直线的姿势。
7. 糊壁纸
练目的:提供触觉刺激,改善计划动作能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靠墙壁站立,以身体当做滚筒贴着墙壁滚动,好象在糊壁纸。先向一个方向滚动,然后再向反方向滚动。
难度设置:A 只滚动3-5下;B 从墙壁的一端滚到另外一端
帮助给予:提醒孩子注意头不要碰到墙壁。必要时给予身体协助,如:孩子滚动时离墙壁太远。
8. 压马路
练目的:提供触觉刺激,有抑制神经兴奋程度的作用。
训练要求:让孩子仰卧或俯卧在垫子上,用大龙球在其身上滚过去。若孩子喜欢这种压力可尝试加重一点压力。
9. 俯卧大龙球抓东西
训练目的:改善身体协调,强化手眼协调及双侧肢体的平衡控制,促进运动企划能力。
训练要求:协助孩子俯卧到大龙球上,保持平衡姿势。把孩子喜欢的一个玩具放在大龙球滚动时孩子伸手可触的地方。协助孩子卧在球上前后慢慢滚动,让孩子探身去摸玩具,必要时可使用会发声的玩具,以帮助孩子辨明玩具所在的方位。
难度设置:A 开始时玩具只放在很近的距离,让孩子容易取到;B 逐渐地玩具可以放稍远一点,并在孩子探身取球时提醒他(她)尽量自己保持身体的平衡。
帮助给予: 1 由始至终的身体协助;2口头指导或提醒。
10. 滚筒式时光隧道游戏
训练目的:改善触觉敏感或不足以及调节前庭感觉。
训练要求:让孩子用脚在前面的方式倒爬到隧道里。
难度设置:A开始时孩子可能害怕或不理解要求,可以先培养孩子对隧道的兴趣,把球滚到隧道里,鼓励孩子爬进去捡球,表扬他/她的勇敢尝试;B协助孩子双脚放在前面,倒爬到隧道里,边帮助边给予口头提示,语气要轻柔,以免引起孩子紧张而拒绝合作。
帮助给予: 1 由始至终身体协助;2由始至终的口头指导及适当的鼓励表扬。
1. 隧道滚动游戏
训练目的:改善触觉敏感或不足及身体调节不良的现象,增强前庭系统的刺激和调节,改善视觉。
训练要求:让孩子钻到阳光隧道里,用手指张开保护脸部,成人则在一旁轻轻地慢速滚动隧道。
难度设置:A开始时成人可伸手到隧道里抚摩孩子的身体来舒缓他/她的紧张情绪,并且要和孩子说话;B如果孩子有不适感觉,应立即停止并协助孩子从隧道中钻出来。切莫强求让孩子呆在隧道里;C如果孩子喜欢这样的晃动,可稍加快速度,但要注意孩子的身体、声音的反应,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
帮助给予:1 跟孩子一起钻隧道;2 给予必要的身体触摸和口头鼓励。
2. 平衡台平躺游戏
训练目的:调节身体协调不良的情况,强化大脑和脑干的知觉机能。
训练要求:让孩子放松身体,先坐在平衡台上,然后慢慢躺下来,伸展手脚的肌肉,保持身体平衡。成人则左右倾斜摇晃平衡台,要维持一定的韵律感,以促进孩子的脑干的功能。
难度设置:A开始时慢慢地摇动;B逐渐地加快速度,但要注意孩子的姿势和表情的反应;C可让孩子分别睁眼和闭眼作摇晃,并观察他/她不同的反应;D还可以在摇晃中做明显的停顿,先向左倾斜,再向右倾斜,观察孩子对两侧晃动的不同反应;E也可以让孩子俯卧着做以上运动。
帮助给予:1 给予必要的身体触摸和口头鼓励,以调节孩子的紧张情绪和增强其信心。
3. 平衡台静坐摇晃
训练目的:改善身体协调不良,减低肌肉张力过高的现象,让前庭体系和固有体系的机能感觉不同的反应。
训练要求:让孩子坐在平衡台上,左右晃动身体。
难度设置:A提醒孩子坐好,自己尝试运用可以自由移动的双手保持平衡;B以张眼练习10分钟,再闭眼练习10分钟,以此来感觉两种不同的平衡感。
帮助给予:1 必要时跟孩子一起坐在平衡台上做这一练习;2 运用增强和间歇增强的原理来协助孩子完成练习。
4. 平衡台互相扶持
训练目的:改善身体协调不良的情况,对身体协调、触觉感、前庭体系都起到刺激的作用。
训练要求:指导者和孩子共同站上平衡台,两人双手紧握,互相保持平衡。由于站姿使重力感不稳定,两人配合的动作对相互合作关系的建立有一定的帮助作用。摇晃时可先练习由指导者带动孩子,再由两人在同一速度上配合彼此摇动的韵律。速度要适中,不要过快。
帮助给予:1 用夸张的身体晃动动作来带动孩子,充分调动起孩子的兴趣,但速度不要快; 2 鼓励孩子配合你晃动的速度来调节自己的身体平衡。
5. 平衡台站立摇动
训练目的:改善身体协调,促进反射感觉,建立前庭固有的平衡感,调整视觉统合。
训练要求:让孩子站在平衡台上,由指导者在台下缓慢摇动平衡台。提醒孩子调整姿势保持平衡。
难度设置:A可以让孩子双手伸展,以保持身躯平衡,并且可以闭眼尝试不同的感觉,或在平衡台上缓缓移动身体,以调整不同的平衡反射;B开始时可练习10-20下,习惯到60下时,平衡效果较易发挥;C再逐步练习到100-200下,以加强对前庭固有体系的调整。
孩子潜能开发关键期是什么时候
3岁前的三大训练分别是感统训练、精细动作训练与注意力训练。这三大训练只能在3岁前开展,3岁之后训练效果不明显。这三大训练训练出最基本的行为能力,也是今后一切复杂行为与潜能开发的基础。感统训练全称为感觉统合训练,包括视觉、听觉、本体觉(运动觉)、触觉与平衡觉。其中本体觉相当于大运动或全身运动,我们发现的很多小孩出现跛脚、口吃等现象,都与缺少本体觉训练有关系。触觉比较重要,却很容易被父母所忽视。你经常会听到一些这样的声音:别瞎碰!玩得时候别把衣服弄脏了!过多的限制孩子的玩耍,阻碍孩子接触不同的环境,容易导致孩子的自闭倾向与社交障碍。平衡觉就是抵抗地心引力的能力,这里介绍一个小窍门,“斜坡奔跑”。要求孩子从坡上跑下来,在从坡底跑上去。精细动作、注意力训练同样是要求0-3岁进行,而且万万不可错过。是的,三大训练都可以在家庭中进行,我们需要巧妙借助一些道具。比如画一些黑白图案卡训练视觉,用地垫搭成彩虹隧道,训练孩子的运动觉与触觉。
亲子互动与潜能开发。潜能开发的最好形式莫过于亲子互动,我们在亲子互动中观察到孩子的兴趣爱好,在亲子互动中培养多重能力,在亲子互动中传授社交技巧与社会经验。常见的亲子互动包括亲子沟通、亲子游戏、亲子阅读、亲子运动、亲子旅游、家务劳动、家庭式圆桌会议等。有些家长有一种误区,认为潜能开发一定是报个早教班,一定是郑重其事地坐在教室里。其实,潜能开发从生活中来。
人生规划与潜能开发。潜能是潜在的能力与能量,是个人特质与环境结合的完美产物。每一个都要成为未来有用的人,那么他应该干自己最擅长的事情,这个最擅长的事情也肯定是他喜爱做的。0-3岁了解孩子的好奇心,进行收集、梳理、排序;3-6岁你会发现,好奇心中的前几项会荣升为兴趣;小学阶段,兴趣中的前几项会成为爱好;初中时,爱好中前两项会成为你的特长;高中时,特长中的一项称为了你的优势,进而成为你大学专业填报时的重要参考。人一生都在有条不紊地干着自己喜爱的事情,擅长的事情,这就是一种幸福感。呈现在你眼前的是一个“潜能金字塔”,金字塔的塔基是3岁前的好奇心,塔身是个性化的成长之路,塔尖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事业。这不就是一个人完美的人生规划吗?
我曾经还做过一个比喻。我说一位世界顶级大厨,为你做了一道你最爱吃的菜肴。当菜肴端到你的面前时,你发现盘子布满裂缝、不甚干净,你会不会有几分忌讳呢?在这个场景中,菜肴象征着一个人的优势,而盘子象征着一个人的个人素质。要想完美亮相,就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最后想说一个叫做创造力的家伙。创造力是潜能爆发的表现,创造力就是综合能力,是一个人在社会上安身立命,长足发展的动力。它从哪里来呢?它是从最基本的多看、多听、多想、多问、多做中来,让孩子多参与活动、多体验活动、多动手,潜能才会有机会爆发!
孤独症的预防要点解析
1、父母对疑有孤独症倾向的儿童,应尽早去医院就诊,由专科医生(儿童神经精神、心理、保健专业)确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治疗成败的关键。由于孤独症儿童的年龄、临床表现、功能损害各不相同,治疗需要因人而异。治疗前由主管医生和家长一起评估儿童的基本心理功能,如语言,社交,动作行为,生活能力等发育水平,然后制定个体化,结构化,系统化的治疗方案。
2、尽管孤独症的病因不明,但仍能进行有效的治疗和预防。主要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包括行为治疗,教育和训练,如语言训练,社交训练,感统训练,日常生活自理训练,游戏活动等,并辅以药物治疗,但并不是每个孤独症都需要服药,目前也没有治疗孤独症的特效药。在治疗过程中,家长和治疗师要密切配合,积极参与。多教、多练、不断强化、长期坚持,患儿就可取得明显进步,病情可得到积极、有效地控制。
3、建立亲子依恋和情感联系,家长应让孩子多与外界环境接触,多参加各种锻炼,让孩子与同龄儿童一起玩耍、交往和学习,使其个性和社会适应性健康发展,切勿让孩子长期过“封闭式”的生活,以免形成孤僻性格而殃及孩子终生。一旦发现孩子出现类似儿童孤独症的表现,应及时请教医生,妥善施治,并进行有关诱导训练。
如何帮助孩子解决胆小粘人的现象呢
1.弄清楚孩子到底害怕什么呢?遇到孩子怕黑,家长一味单纯安慰不要怕是不管用的,必须认真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恐惧来源。另外要告诉孩子他们现在住的地方很安全,从而减轻孩子的焦虑。
2.营造一个好的睡前气氛对于克服孩子怕黑的心理也是非常有效的。孩子睡前保持愉快的心情可以转移他们害怕黑暗的注意力。家长不妨在孩子睡前给孩子读几个好玩的小故事,让孩子从正面、快乐的东西上吸取积极的能量。
3.多陪伴孩子,带孩子接触大自然,进行更多的户外活动。在家多给孩子进行抚触按摩以及对皮肤有一定刺激的游戏,或者运用一些专业的感统教具,比如说大龙球,在家也能给孩子足够的触觉训练,从而降低孩子的触觉敏感程度,改善孩子胆小怕黑的现象。
注意事项
孩子胆小怕黑,父母一定要找到原因和正确的方法。不要打骂孩子,这样不但不利于孩子克服对黑暗的恐惧,反而会危害孩子的心理健康。带孩子进行专业的感统训练,父母们一定要有耐心和毅力,通过训练帮助孩子克服这一难题。
如何进行家庭感统训练
视觉的训练
孤独症儿童注意力短暂,特别是目光对视有困难,追视能力弱等,我们在训练中进行:(1)看固定物品,如玩具、图片、实物等。
(2)看移动物品,如滚动的球、飞行中的彩蝶、移动的灯光等。
(3)看复杂图案,从图中寻找指定物,从图中找相同与不同之处等。
(4)目光对视,双手挟着孩子的头,亲切地叫他的名字,深情地看他,拿出他喜欢的物品给他看时,马上拿开物品改为目光追着孩子看等。
听觉的训练
(1)听喜欢的歌,声音。
(2)听简单的声音。
(3)听简单的指令。
(4)听、找移动的声源。
(5)模仿声音,如自然界发出的声音,小动物叫声等。
味觉的训练
采用味觉瓶,让学生品尝各种味道。
(1)辨别单纯味道,如酸、甜、苦、辣、咸的调味品。
(2)辨别两种以上味道。品尝锅巴、鱼片、炒菜、拌菜等。
嗅觉的训练
孤独症儿童对嗅觉常常反应比较迟钝,我们在训练中,用嗅觉瓶来练习,如嗅一嗅香油、酱油、醋和酒等。当烹煮鱼、肉时,也提示他们嗅一嗅什么味道等等。
触觉的训练
利用身体和手与外界物体的接触,使儿童去感觉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变化。
(1)手的触摸,分辨物体的大小、多少、形状、软硬、干湿、轻重、粗糙与光滑等。
(2)肢体的接触,通过对人体的抓、拍、 打、掐、捏、挤、压、刷、绑及按摩等方法,使孤独症儿童在身体接触中体会痛,痒和舒服等感觉。
口部活动的训练
口部活动的训练是语言训练的一部分,使没有语言的孤独症儿童学会发音、说话。我校由曹静老师为主编,创编了语言训练操,对儿童的口部训练有明显的帮助,并深受家长、老师和孩子们的欢迎。语言训练操共分五个部分:
(1)口部运动,有噘起嘴、咧开嘴、鼓起腮和咂咂唇四节。
(2)舌部运动,有伸收舌、舔嘴唇、舔嘴角、弹响舌、舔绕唇和顶两腮六节。
(3)下颌运动有四节,张口闭口、左右移动、前后移动和上下扣齿。
(4)发音儿歌,根据发音时舌的位置编写了一首儿歌,儿歌中涉及了舌尖音、舌面音、舌根音及卷舌音等。
(5)口部按摩有六节,抹口轮、捏下颜、擦下巴、弹颧腮、揉面颊和轻拍面部。
在口部训练时,除了语言训练操外,我们还常常带孩子们一起吹泡泡、吹蜡烛、吹毛毛、吹飘带、用吸管喝水、伸舌舔口边的糖汁等方法。
肢体活动的训练
对孤独症儿童进行肢体活动能力的训练,就是大家常说的粗大运动与精细运动能力的训练。在我们开展的感觉运动训练中,是指运动觉的训练,它在训练中占主要部分。
(1)手部精细动作的训练包括:拿、放、捡、穿、插、捏、拧、摆、写、画、撕、拔及使用剪刀、锤子、启子等简单工具的使用。
(2)上肢力量及协调的训练有:抱、拍、打、投、接、传、抛、推、拉、拽、扛等能力。
(3)下肢力量及平衡能力的训练有:站立、行走、跳跃、跑步、跳打物品、上下楼梯等。
(4)全身运动能力的训练有:爬、钻、翻滚、身体移动、攀高、摇荡、旋转、滑动、球浴、沙浴、水浴等1、视觉的训练
幼儿感统训练方法
一、跑步刹车。
目的在于使宝宝在跑步过程中能控制自己的身体平衡。父母站在孩子对面,逗引孩子跑向自己,但孩子容易摔倒,不容易维持稳定,这需要父母合作,当孩子快跑到面前时,赶快抱住他。长时间训练后,只需父母用手轻轻一挡,宝宝就学会"刹车"了。
二、学踢足球。
目的在于培养孩子脚与身体其他部位的协调。先朝一个大目标踢球,如把球踢到墙上。时间长了,再跑动踢球。把球慢慢滚着,让宝宝从远处跑着把这个球踢给爸爸或妈妈。在跑动踢球时,爸爸或妈妈先示范。当然,宝宝下肢力量小,球踢得不远,但要鼓励宝宝踢得好。
三、开倒车,目的在于让宝宝脚与手协调发展。
在宝宝面前放一个拖动式的玩具,如拖拉小鸭等,让宝宝看着玩具拉动,这样就必须后退才行。这时,要鼓励宝宝,同时要在宝宝身后跟着保护他,以免摔倒。多练习,宝宝就能开倒车,学会倒着走路了。
四、更上一层楼。
目的是培养宝宝的手脚协调能力。把宝宝喜欢的玩具放在他不能轻意够着的地方,鼓励他自己想办法去取,宝宝很愿意做些富有挑战性的活动,他会想尽一切办法登高取玩具。首先,他会去找小凳子,自己扶着凳子爬到桌子上,然后取下玩具。这种方法对锻炼宝宝的体质很有好处,但大人一定要注意宝宝的安全。
五、抛气球。
目的在于锻炼宝宝的手眼四肢协调。让宝宝将充满普通空气的大气球向上抛,当球快落到头上时,用头、用手或者用身体其他部位向上顶气球,使气球不着地。
六、开飞机。
锻炼宝宝的身体平衡能力。让孩子两臂侧平举做飞机的翅膀,在地上小跑,时而直起,时而弯腰,像飞机一样下降俯冲。
七、过小河。
也是增强孩子的身体平衡能力。用粉笔在地上画两条线当小河,在"河"里画些大小不一的圆圈当石头,告诉孩子要踩着石头过河,当心掉进"河"里。大人也可以跟孩子一块玩,注意"石头"之间的宽度要适合于孩子才行。
八、金鸡独立。
目的在于锻炼孩子单足站立的稳定性。萍萍和妈妈对面站着,妈妈牵着萍萍的双手,妈妈提起右脚,萍萍也跟着妈妈提起右脚后稳稳站住。妈妈说:"妈妈放手了,萍萍站好。"萍萍真行,站了好一会儿。然后,萍萍又学妈妈提起左脚,也能站稳,萍萍觉得很好玩。这种金鸡独立的锻炼方式有助于增加孩子左右脚的耐力和协调全身平衡,为今后的舞蹈练习作好准备。
九、走平衡木。
目的是锻炼孩子在登高时掌握全身平衡。把一块20厘米宽,150厘米长的木板垫高15厘米,让孩子登上木板从这一头走到那一头。大人在旁边看护,让孩子学习各种走法。例如,向前方走,倒退着走,横着走。而且可以做各种动作,如一只手提着一个玩具娃娃,或者双臂向上,双臂平向外展,甚至头上可顶一本书或一个能发出声响的玩具。许多孩子都喜欢做这个运动。
十、花样滑滑梯。
目的在于培养孩子的平衡能力,促使四肢协调发展。方法是:在儿童游乐园里,让孩子坐着,俯卧或仰卧从滑梯上滑下,然后跑上滑梯再滑下,不断变换姿势并多次进行就可以。这种运动宝宝乐意去玩,因为在游乐园里,孩子们在一起更有气氛,共同锻炼更有益处。
十一、绕迷宫。
锻炼孩子运动与视觉的协调能力。大人拿一些玩具,按不同的位置距离不等地放在地面上,让孩子空手或抱着玩具绕过障碍物跑,但不能碰倒玩具。这种玩法是甜甜经常玩的,久而久之,甜甜的运动能力和视觉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增强了体质。
十二、学拍球。
目的是训练孩子的上肢力量。大人与孩子每人手里拿一只皮球,和孩子一块儿拍球,一边拍,一边数数。这样就能使孩子的上肢得到很好的锻炼。
十三、荡秋千。
目的是通过锻炼来发展孩子的身体平衡能力,以增强体质。在一个固定的地方拴上两根绳子,绳子的一端系一块长方形的毛巾做成秋千。让孩子在秋千里来回荡动绳子,然后放手让它自己玩。如有空闲,可以带孩子到公园或游乐园去荡秋千。
十四、团团转。
目的是锻炼孩子的身体协调能力。让孩子闭上眼睛,来回转一圈,看孩子是否能转完而不倒下。
十五、定向骑车。
在地上画两条直线或曲线,让孩子骑着他可爱、漂亮的童车沿线前进,不能出线。也可以在直线或曲线旁边放些玩具,让孩子不要碰倒玩具。
什么是儿童感统失调
感统失调的全称为感觉统合失调,即宝宝大脑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很轻微的障碍,是大脑功能失调的一种,也有被认为是学习能力障碍。感统失调的宝宝智力都很正常,只是宝宝的大脑和身体各部分的协调出现了障碍,使得许多优秀的方面表现不出来。通常儿童在12岁之前通过感统训练很容易纠正感统失调的现象,一旦超过12岁就会定型,无法改变,因此3-6岁的宝宝能够在感统训练下纠正过来。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宝宝小时候很聪明,但长大后却很一般了。
感觉统合失调包括触觉敏感、前庭失调、本体感失调、固有平衡感失调、左右脑平衡失调、视听觉失调,因为感统失调可以通过药物治疗配合感统训练可以纠正,因此,感统失调并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病症。
早产儿进行早教
1、运动训练
是根据疾病的特点,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功能状况借助治疗器械,手法操作以及患者自身的参与,通过主动或被动的方式来改善局部或整体功能,提高身体素质的一种治疗方法。此训练主要针对0-3岁有运动落后及肌张力异常的早产宝宝。
2、精细运动训练
针对上肢肌张力异常引起的上肢功能障碍及单纯手功能落后进行的操作性训练。此训练主要针对0-3岁有精细运动落后的早产宝宝。
3、智力训练
针对小儿智能发育延迟所作的综合性训练,包含注意力、认知、语言、手操作能力训练。此训练主要针对6个月-3岁的早产宝宝。
4、感统训练
通过对儿童视、听、嗅、味、触及本体感觉的刺激,促进身体和谐有效运作,提高儿童交往及学习能力。此训练针对0-12岁的早产宝宝。
5、早教训练
通过肢体运动、精细动作、语言、认知、社会交往能力以及亲子关系等,促进早产宝宝各个能区。此课程主要针对6个月-6岁的早产宝宝。
6、中医康复
早产宝宝接受中医手法治疗,例如小儿推拿、穴位按摩、针灸,效果更加明显。
感统训练对宝宝的好处
第一,感觉统合训练有利于增强儿童的体质。
工具/原料
第二,感觉统合训练可以发展儿童的智力。
第三,感觉统合训练可使感觉统合失调儿童和特殊儿童融入正常的教育之中。
第四,感觉统合教育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有积极影响。
(一)有助于培养儿童愉悦的心情,使儿童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
(二)促使儿童注意力集中
(三)感觉统合训练有助于特殊儿童建立自信
第五,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
第六,感觉统合训练可培养儿童勇敢顽强、克服困难、超越自我的意志品质。
第七,培养儿童竞争、团结、协作的社会意识,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感统训练的作用
感统训练的作用
第一,感觉统合训练可以发展儿童的智力。
第二,感觉统合训练可使感觉统合失调儿童和特殊儿童融入正常的教育之中。
第三,感觉统合训练有利于增强儿童的体质。
第四,感觉统合教育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有积极影响。
(一)有助于培养儿童愉悦的心情,使儿童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
(二)促使儿童注意力集中
(三)感觉统合训练有助于特殊儿童建立自信
第五,感觉统合训练可培养儿童勇敢顽强、克服困难、超越自我的意志品质。
第六,培养儿童竞争、团结、协作的社会意识,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第七,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
感统失调如何训练 平衡训练
在宝宝的婴儿期可将其抱在怀中轻轻摇晃,或者让宝宝坐在摇篮中轻轻摇晃宝宝。通过摇晃来强化宝宝对自身平衡的感觉,对于较大一点的孩子,可以让其玩荡秋千、走平衡木等游戏来增加其平衡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