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新生儿黄疸
如何处理新生儿黄疸
一般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一般是不需要特殊干预的,如果是在黄疸高峰期,宝宝就是注意一下喂养,尽量加强喂养,让他多排大小便,是有助于黄疸的减轻的。
另外宝宝如果是属于病理性黄疸,这种是建议去医院,由新生儿专科医生对宝宝进行了仔细的检查,看需不需要特殊的治疗干预。
一般病理性黄疸只是疾病的一个表现,还有可能会存在一些病理因素,家里对于黄疸患儿的护理就是注意喂养,避免他呛奶。
然后同时注意加强大小便的监测,注意臀部护理,然后还要注意下他的精神状态,然后吃奶反应,体温的一些监测就行。病理性黄疸家长还是及时去医院,由医生根据宝宝情况及时的治疗干预。
新生儿黄疸偏高怎么处理 新生儿黄疸可以喝水吗
如果是早期的新生儿黄疸进展比较快,大小便明显的减少,皮肤干燥,有可能是喂养不足引起的,这时候要加强喂养,如果妈妈的母乳明确比较少,或者是基本上宝宝吸奶都没有什么奶,这时候是需要补充喂养的,一般补充喂养是以人工奶粉的喂养为主,一般是不会给宝宝喝水的,因为母乳里面还有奶粉里面,它的水分是足够的,所以新生儿黄疸是不建议喝水,加强喂养就行了。
新生儿黄疸应注意避免病理性黄疸
医学上把未满月(出生28天内)宝宝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于皮肤、黏膜及巩膜黄疸为特征的病症,本病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
首先来确定一下“黄疸”的概念。
人体内胆红素增高所引起的皮肤、眼睛巩膜的黄染称作“黄疸”,胆红素是人体内红细胞衰老死亡后的产物,如果胆红素过多,超过了肝脏的处理能力,肝细胞对胆红素的处理能力下降,胆红素不能排出体外,就会引起黄疸。
在一般情况下,黄疸是出现疾病的征兆,不过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却是非病理状态,是由特殊的生理特点引起的,主要是由于红细胞破坏增多和新生儿肝脏尚未发育成熟,处理胆红素的能力有限,所以大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2~3天会出现黄疸,4~6天达到高峰,足月儿10~14天消退,早产儿2~3周后消退,在此期间,小儿除黄疸外一般情况良好,食欲佳,无其他异常情况,生理性黄疸不需要治疗,预后良好。
不过,如果新生儿黄疸出现以下情况之一,则要考虑是否为病理性黄疸:
1、24小时内出现黄疸;
2、黄疸程度深,进展快,即在一天内就加深很多;
3、黄疸持续时间长或消退后又重新出现。
4、病理性黄疸是疾病的表现,要及时治疗。
5、在不能确定是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时,请及时就医,以免耽误病情。
新生儿黄疸有什么危害
一、新生儿黄疸影响
生理性黄疸通常是由于新生儿的肝脏功能不成熟而造成的。随着新生儿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能力加强,黄疸会自然消退,所以生理性的黄疸,爸妈一般不需要额外的护理。在孩子黄疸期间可以适量多喂温开水或葡萄糖水利尿,黄疸很快就能退去,不会对孩子造成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严重的病理性黄疸可并发脑核性黄疸,通常称“核黄疸”,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导致儿童智力低下等严重后遗症,甚至死亡。爸妈需要仔细观察孩子的黄疸变化,当出现特殊情况时,应及时送往医院,请求医生的帮助。
二、新生儿黄疸的症状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类型不同,新生儿黄疸的症状也有所不同。
生理性新生儿黄疸症状表现为:
新生儿在出生后第2~3天出现皮肤、白眼球和口腔黏膜发黄,有轻有重。一般在脸部和前胸较明显,但手心和脚心不黄。第4~6天最明显,足月儿在出生后10~14天消退,早产儿可持续到第3周。在此期间,小儿一般情况良好,无其他不适表现。
新生儿出现生理性黄疸是一种正常现象,但家长也要注意密切观察。一般来说,生理性黄疸黄疸比较轻,血中胆红素浓度较低,不会影响小儿智力。
病理性黄疸症状表现为:
小儿黄疸可能发生在生后24小时以内,或持久不退,或消退后又出现黄疸,或黄疸进行性加重。
病理性新生儿黄疸还会引起其他疾病的表现,比如核黄疸。发生时,小儿黄疸明显加重,开始表现为嗜睡,吸奶无力或呛奶,肌张力减退。如治疗不及时随后可出现呻吟、尖叫、抽搐、呼吸衰竭等严重症状。部分患儿死于呼吸衰竭,存活的患儿常有智力障碍、脑性瘫痪等后遗症。
三、新生儿黄疸的预防与护理
新生儿黄疸的预防与护理应注意如下几点:
(1)胎黄常因孕母遭受湿热侵袭而累及胎儿,致使胎儿出生后出现胎黄,故妊娠期间,孕母应注意饮食有节,不过食生冷,不过饥过饱,并忌酒和辛热之品,以防损伤脾胃。
(2)妇女如曾生过有胎黄的婴儿,再妊娠时应作预防,按时服用中药。
(3)婴儿出生后就密切观察其巩膜黄疸情况,发现黄疸应尽早治疗,并观察黄疸色泽变化以了解黄疸的进退。
(4)注意观察胎黄婴儿的全身症候,有无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难、惊惕不安、两目斜视、四肢强直或抽搐等症,以便对重症患儿及早发现及时处理。
(5)密切观察心率、心音、贫血程度及肝脏大小变化,早期预防和治疗心力衰竭。
(6)注意保护婴儿皮肤、脐部及臀部清洁,防止破损感染。
(7)需进行换血疗法时,应及时做好病室空气消毒,备齐血及各种药品、物品,严格操作规程。
新生儿黄疸正常值是多少
新生儿黄疸的正常值是以血清胆红素为参考指标的,一般来说在生理期内(足月出生儿3-14天,早产儿2-28天)黄疸可以高到205mmol/L,早产儿可到255mmol/L,但生理期内高过这个标准或生理期过后还在五倍以上(足月儿85mmol/L,早产儿150mmol/L),那么就要注意监测并处理了。
医学上把未满月(出生28天内)宝宝出现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中一种很常见的疾病,临床上有60%的足月产宝宝在出生后一周内会出现黄疸,80%的早产儿会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
新生儿黄疸主要是因为新生儿的肝脏功能发育不完善,胆红素代谢异常,血中的胆红素浓度升高引起的一种疾病,具体又可以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要症状为皮肤、黏膜、巩膜发黄,孩子食欲不振、不安躁动,体温可能也会有所上升。
初生婴儿黄疸正常值是多少
初生婴儿黄疸正常值是多少?
初生婴儿黄疸正常值是多少呢?想必这是很多家长都会想要知道的,那么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小编分享的这篇文章吧!
医学上取生理性黄疸的值作为新生儿黄疸正常值。足月新生儿黄疸正常值是12.9mg/dl(毫克/100毫升),就是代表100毫升的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低于12毫克为正常。早产儿的黄疸正常值为胆红素低于15mg/dl(毫克/100毫升)。
初生婴儿黄疸偏高该怎么办?
黄疸指数最高的时候可以达到51.3μmol/L,正常新生儿出生四天后应该小于171~205μmol/L,早产儿出生四天应该小于256.5μmol/L ,一旦高于这样的量,那么就是意味着黄疸偏高,必须第一时间处理,否则有可能引起核黄疸等一系列更严重的并发症。
那么新生儿黄疸指数比较高时该如何处理?下面给大家提供以下几条建议。
第一,光疗。也就是大家熟知的照蓝光,光疗乃是目前治疗新生儿黄疸的首选方式,更安全更有效。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在照蓝光的时候一定要做好眼睛的护理工作,否则会让宝宝眼睛受到伤害。
第二,多喝温水。之所以温水能有效降低黄疸指数,是因为水参与了体内大多数化学反应过程。试想一下,关于肠道吸收的化学反应同样需要水的参与,一旦水分补充足了,肠道的蠕动速度更快,也就意味着,过多的胆红素能够通过肠道的排毒过程有效排出。
第三,吃益生菌。其实益生菌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的原理跟喝温水是一样的,是通过调整肠道内有益有害菌比例,促进肠道蠕动,加快胆红素排出过程来达到治疗效果的。另外,益生菌在针对腹泻、便秘、消化不良、胀气等肠道问题方面也有不错的防治效果。益生菌含有的对肠道有益活菌是屎肠球菌R-026和枯草杆菌R-179,具有抑制有害致病菌、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增强肠道免疫能力等诸多功效,能够减少肠源性毒素的产生和吸收,治疗肠道感染,保护肠道健康。
此外,其实大多数新生儿黄疸问题通过有效处理都可很好解决。只不过现在很多家长在遇到新生儿黄疸医生建议放保温箱或者住儿科的时候,心中会马上弹出反对情绪。他们觉得十个孩子九个黄,大家都这样,以前医疗技术那么差的时候,也会自己好,为什么要在医院浪费钱,让宝宝遭罪?其实这样的认知是不对的,当黄疸值过高的时候是有必要住院治疗的。另外还要提醒各位家长,不可随意听信民间偏方,以免耽误病情。
新生儿黄疸母亲吃鸡蛋可以吗
新生儿黄疸根据宝宝情况,如果是需要干预治疗的,那肯定是需要对症处理,妈妈喂养是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改变,一般如果是黄疸高的时候还是要加强喂养。所以妈妈是可以吃一些营养比较丰富,容易产奶的一些食物,奶量够,宝宝吃的多,大便排的好,对黄疸的消退也会有一定的帮助,所以新生儿期新生儿黄疸,妈妈是可以吃鸡蛋的。
新生儿黄疸有哪些症状
医学上把未满月(出生28天内)宝宝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于皮肤、黏膜及巩膜黄疸为特征的病症。
新生儿黄疸症状1、生理性黄疸轻者呈浅黄色局限于面颈部,或波及躯干,巩膜亦可黄染2~3日后消退,至第5~6日皮色恢复正常;重者黄疸同样先头后足可遍及全身,呕吐物及脑脊液等也能黄染时间长达1周以上,特别是个别早产儿可持续至4周,其粪仍系黄色尿中无胆红素。
新生儿黄疸症状2、黄疸色泽轻者呈浅花色,重者颜色较深,但皮肤红润黄里透红。
新生儿黄疸症状3、黄疸部位多见于躯干、巩膜及四肢近端一般不过肘膝。
新生儿黄疸症状4、新生儿一般情况好,无贫血,肝脾不肿大肝功能正常,不发生核黄疸。
新生儿黄疸症状5、早产儿生理性黄疸较足月儿多见,可略延迟1~2d出现,黄疸程度较重消退也较迟,可延至2~4周。
新生儿黄疸有可能会引起胆红素脑病,导致死亡,幸存者多存在远期神经系统后遗症。家长绝不能掉以轻心,在悉心照顾孩子预防疾病的同时,也要对新生儿黄疸的症状有所了解,争取在疾病来临时,做到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
新生儿黄疸如何处理
刚出生不久、还未满月的新生儿的黄疸叫做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是指在新生儿未满月时,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出现皮肤黄疸、黏膜黄疸、巩膜黄疸的病症。本病分为两种,一种是病理性黄疸,另一种是生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较为多见,躲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出现时血清胆红素会明显升高;生理性黄疸较为少见,多在出生后2-3天出现,出现时新生儿会食欲不振。新生儿黄疸如何处理,下面编辑为大家介绍一下。
一、光照治疗
光照治疗法已经被众多临床病例所采用,具有显著的疗效。光照治疗不仅能降低胆红素,而且能缓解黄疸等不适之症,操作方法为先将新生儿放在一个光疗箱内,然后用颜色眼罩盖住眼睛,以免光照损伤视网膜,再用尿布遮住会阴、肛门等重要部位,其他部位则裸露,最后用双面广持续照射2-28小时。。照射时,医生需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及时调整,以免治疗出现失误。若胆红素下降到7毫克/分升以下,则表明治疗效果较佳,可停止光照。
二、换血疗法
新生儿黄疸如何处理?有的医生会建议采用换血疗法。但换血疗法费用较高,且要具备一定条件,因此不适合所有患者,患者要根据实际情况选用。若产生不良反应,应停止使用该方法治疗;若胆红素降低,贫血症状减缓,则可停止治疗。
三、药物治疗
新生儿年龄较少,不适合采用药物治疗。但若药物治疗能达到显著的疗效,则患者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常见治疗新生儿黄疸的药物有免疫球蛋白、肝酶诱导剂,这些药物具有纠正代谢性酸中毒的功效,疗效较佳。
新生儿黄疸如何处理,相信大家已经知道。如果大家还有相关疑问,咨询专业的医生,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祝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快乐成长。
新生儿黄疸多久会消失
很多的爸爸妈妈看到出生不久的宝宝皮肤和眼睛巩膜发黄感到很紧张,其实大可不必。皮肤和巩膜出现黄染就是医学上称为的“黄疸”,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
1、胎儿在宫内的低氧环境中,为了满足胎儿对氧的需要,大量的红细胞产生,出生后宝宝建立了肺呼吸,血氧浓度迅速升高,因此过多的红细胞被破坏;另外新 生儿红细胞的寿命短、大约为70~90天而成人为120天。再加上新生儿的肝脏功能发育不成熟,不能及时处理和排泄由于大量红细胞破坏而生成的胆红素,所以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增高,新生宝宝就出现了黄疸。
2、大多数新生宝宝的黄疸都是生理性黄疸,这是新生儿正常发育过程中发生的一过性血胆红素增高现象,对于新生儿没有什么危害,也不需要治疗。但是也有少部分的新生儿因为某些疾病出现了病理性黄疸,严重者可以危害宝宝的大脑(核黄疸),受累终身,甚至死亡。因此关键是需要分辨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以免贻误或扩大诊断和治疗,预防核黄疸的发生,避免对新生儿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3、生理性黄疸:新生宝宝在出生后2~3天出现皮肤黄染,4~5天达到高峰,轻者可见颜面部和颈部出现黄疸,重者躯干、四肢出现黄疸,大便色黄,尿不黄,一般没有什么症状,偶尔可有轻度嗜睡和食欲差,正常新生儿7~10天黄疸消退,早产儿可以延迟2~4周。
4、病理性黄疸:但是如果宝宝出生后24小时内就出现黄疸,而且每天黄疸进行性加重,全身皮肤重度黄染,呈桔皮色,或者皮肤黄色晦暗,大便色泽变浅呈灰白色,尿色深黄,或者黄疸持续时间延长超过2~4周都可能是病理性黄疸。
5、大多数新生儿黄疸都不需要治疗。如果确实需要治疗新生儿黄疸,光照疗法被认为是一种非常安全有效的方法。具体方法是让宝宝脱光衣服躺在婴儿床里(眼睛和会阴需要遮蔽),然后在蓝色的荧光灯下照射。这种方法通常可以缓解新生儿黄疸,因为紫外光能把胆红素转变成一种更容易通过宝宝的尿液排出体外的东西。另外,还有一种治疗方法就是将你的宝宝用光纤毯(毯式黄疸治疗仪)包裹起来。
6、对于新生儿黄疸的治疗,光照疗法通常十分有效,但如果新生儿黄疸比较严重或经过光照疗法后胆红素水平仍持续升高,宝宝就需要进行换血疗法。
除了以上的这些知识外,还有很多的解决方法治疗新生儿黄疸。另外,你还可以采取其他措施来帮助宝宝减退新生儿黄疸。比如,确保你的宝宝能够吃到足够多的母乳或配方奶,这样就能多排便。如果你对宝宝的新生儿黄疸有任何疑问,一定要请教医生,以确保你选择了正确的新生儿黄疸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