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下药的主治病症 芒硝泻下通便
泻下药的主治病症 芒硝泻下通便
芒硝为含硫酸钠的天然矿物经精制而成的结晶体,主含含水硫酸钠,将天然产品用热水溶解,滤过,放冷析出结晶,再取萝卜洗净切片,置锅中加水与之共煮,取出上层液,放冷析出结晶,即芒硝。
性味归经:咸,苦,寒,归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泻下通便,润燥软坚,清火消肿,用于实热积滞,腹满胀满,大便燥结,肠痈肿痛,外治乳痈,痔疮肿痛。
用法用量:6-12g,一般不入煎剂,待汤剂煎得后,冲入药汁内或开水融化后服用,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忌用或慎用,不宜与硫黄,三棱同用。
大戟的功效与作用 泻下通便
大戟能刺激肠管、增强肠蠕动而有泻下作用,对二便不通很有效果。
中药降脂减肥六法
一、和胃消脂法形体肥胖,大多由于甘肥太过,油脂粘腻先壅于胃,往往脘腹饱胀,嗳腐吞酸,口味秽浊,舌苔腻。及早运用山楂、大麦芽、莱菔子等药以和胃助消化,甚为应手。本草书对这些药早已有消除脂垢的记载。传统有焦三仙、保和丸等方,尤以中医儿科作为常用药物。市售之山楂果、山楂糕、山楂片香甜可口,可随身携带,服用方便。鲜莱菔生吃、炒吃均甚清口,可算是降脂减肥最简便的食物疗法。
二、活血行瘀法肥胖之人,血液中脂肪过多,容易引起动脉硬化,特别是心、脑血管病变多由此产生。活血行瘀的药物对扩张冠状动脉,增加血流量,降低血脂,以及防止斑块形成和促进其消退均有作用。肥胖而见有瘀血阻滞,妇女经闭不行,或见舌质有青紫瘀点者,采用活血行瘀法,不但降脂减肥,同时又能治病,真是两全其美。常用的活血行瘀降脂药物:如当归、川芎即古方佛手散,善于活血调经止痛,为首选之品。丹参一味,功同四物(汤),为治心脑血管病的常用药。赤芍药、鸡血藤能活血舒筋,对瘀阻经络者多适用之。三七、蒲黄善于活血止痛,对瘀阻刺痛者每多选用。市售之丹参片、复方丹参片、冠心1号方、冠心2号方等都有活血行瘀降脂的功效。
三、宽胸化痰法中医文献有“肥人多痰”的论点,这种痰显然是指肥胖之痰浊,也就是脂肪过多。临床所见肥胖之人,动则气短、胸闷,甚则头晕、呕吐、恶心,舌苔滑腻。有的人痰火重,性情急躁,易于发脾气、恼怒,以致血压高,头胀脑鸣而痛,睡眠不安,舌苔黄腻,大便干结。多发心、脑血管病变。遇上这些病证,选用宽胸化痰法最为合适。常用药物如:瓜蒌,古称栝楼,为宽胸化痰主要药,市售之瓜蒌片即用此一味制成,可降血脂,尤善治冠心病。瓜蒌仁还有润肠作用,对痰火内结,大便不畅者尤适用之。薤白即小蒜,临床常与瓜蒌配合同用,即汉代名医张仲景用治胸痹心痛的栝楼薤白汤,千百年来沿用不替。枳实、枳壳俱能宽胸化痰,配陈皮、半夏即为温胆汤法,常用治肥胖痰湿重,惊悸、失眠等症。半夏能化痰和胃止呕,与陈皮配合,为二陈汤的主药。传统作为化痰湿的主要方剂。临床通治各种痰证,不论呕吐痰涎,或是咳嗽痰多、眩晕、惊悸等症每多用之。查阅方书,实由温胆汤蜕化而来。陈皮即橘皮,气味芳香,既可和中理气,又能化痰降脂。市售之陈皮梅、橙皮条等,确甚可口,亦为食疗降脂之佳品。
四、疏肝利胆法胆汁能消化脂肪。患肝炎、胆囊炎、肝胆结石的人,胆汁分泌不足,往往不喜欢吃油腻肉食,如果不小心,误食会引起发病。疏肝利胆法对肝胆病是不可少的,尤其是脂肪肝患者,本人常用此法取得良好效果。疏肝利胆的常用药物如:茵陈,是中医治疗黄疸的专用药,有很好的利胆作用。莪术、姜黄、郁金三味药为同科药物,均能疏肝、利胆、降脂,常与茵陈配合同用。市售之白金丸由郁金、明矾二味制成,为疏肝利胆、降脂化痰浊的中成药,并有化结石之功。柴胡疏肝散(柴胡、枳壳、芍药、甘草、香附、陈皮)可作为常用成方,随症加减。决明子能清肝明目,平时泡茶常饮之,有泻肝火降血脂功效。
五、利尿渗湿法中医学认为:湿盛生痰,水湿代谢失常易与血液相混,清浊不分,血脂升高。采用利尿渗湿法降脂减肥是一种最平稳的方法。有一病人患肥胖型高血压,嘱其天天吃冬瓜粥,一日三餐不要间断。本草文献云:冬瓜有利水作用,并有“瘦人忌”的记载。该患者吃冬瓜粥以后,每天小便增多,日5~6次。一个月以后,体重减轻5千克,血压也平稳,感到很高兴。冬瓜子与冬瓜皮俱可煎汤常服。正好废物利用。泽泻为利尿渗湿的常用药,近人研究也有降脂作用。茶树根、玉米须都有利尿之功,俱可作降脂药用。
六、泻下通便法肥胖之人,体质大多强壮结实,如有大便秘结者,须用泻下通便法以排泄脂垢邪浊。常用药物为:大黄是一味泻下通便的主要药,降脂减肥之功甚速。虎杖一药既可泻下,又能行瘀,仅次于大黄。何首乌能养血润肠,肥胖之人而兼血虚肠燥大便秘结者,可常服之。市售之首乌片即此一药制成,不但能降血脂,还能乌须黑发,亦有抗老防衰之功。市上所售的三花减肥茶,配方中就以泻下通便药为主组成。肥胖人服用之后,会引起剧烈猛泻,体重随即减轻。其它各种减肥茶一类的配制大多数是有泻下药的。古方指迷茯苓丸(枳实、半夏、茯苓、芒硝)能缓下痰浊,治肥人指麻证,近人用于肥胖人高血压患者手指发麻,确实有良好的效果。
哪些中药能引起腹泻
可引起腹泻的中药主要是泻下药:
(1)大黄:本品苦寒沉降,善荡涤胃肠,峻下实热,走而不守,有斩关夺隘之功,主入阳明大肠经,攻积导滞,泻热通便。现代研究认为,大黄所含结合蒽醌为泻下主要成分,能刺激大肠,增加蠕动而排便,其作用缓和,服后6小时左右排下稀便或软便。由于鞣质所致,泻后有便秘现象。
(2)番泻叶:性味甘苦寒,具有泻热通便功效。其所含蒽醌类衍生物有泻下作用,服后常伴有腹痛,一般服后3小时即可泻下数次。
(3)芦荟:性味苦寒,具有泻热通便之功效。现代研究证实,芦荟蒽醌衍生物具有刺激性泻下作用,多伴有显著腹痛和盆腔充血。
(4)火麻仁:性味甘平,具有润肠通便之功效。现代研究认为,本品含脂肪油约30%,又含挥发油、维生素b1等,有降压作用和滑润缓泻作用。
(5)郁李仁:性味辛苦甘平,具有润肠通便之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本品含苦杏仁甙、脂肪油、挥发性有机酸及油酸等,具有润滑性缓泻作用。
(6)甘遂:性味苦甘寒,有毒,具有泻水逐饮、消肿散结之功效。现代研究认为,本品含三萜类,其中所含大戟酮、大戟二烯醇、α-大戟醇及巨大戟二烯醇的醇浸膏对小鼠有明显泻下作用,能强烈刺激肠粘膜,引起炎症性充血和蠕动增加,造成峻泻。
(7)大戟:性味苦辛寒,有毒,具有泻水逐饮、消肿散结之功效。现代研究认为,大戟根的乙醚和热水抽出液均有剧泻作用。
大黄的药用价值
第1步
积滞便秘。本品有较强的泻下作用,能荡涤肠胃,推陈致新,为治疗积滞便秘之要药。又因其苦寒沉降,善能泄热,故实热便秘尤为适宜。常与芒硝、厚朴、枳实配伍,以增强泻下攻积之力,为急下之剂,用治阳明腑实证,如大承气汤(《伤寒论》);若大黄用量较轻,与麻仁、杏仁、蜂蜜等润肠药同用,则泻下力缓和,方如麻子仁丸(《伤寒论》)。若里实热结而正气虚者,当与补虚药配伍,以攻补兼施,标本并顾。如热结而气血不足者,配人参、当归等药,方如黄龙汤(《伤寒六书》);如热结津伤者,配麦冬、生地、玄参等,方如增液承气汤(《温病条辨》);若脾阳不足,冷积便秘,须与附子、干姜等配伍,如温脾汤(《千金方》)。
第2步血热吐衄,目赤咽肿。本品苦降,能使上炎之火下泄,又具清热泻火,凉血止血之功。常与黄连、黄芩同用,治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咯血,如泻心汤(《金匮要略》)。现代临床单用大黄粉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有较好疗效。若与黄芩、栀子等药同用,还可治火邪上炎所致的目赤、咽喉肿痛、牙龈肿痛等证,如凉膈散(《和剂局方》)。
第3步热毒疮疡,烧烫伤。本品内服外用均可。内服能清热解毒,并借其泻下通便作用,使热毒下泄。治热毒痈肿疔疮,常与金银花、蒲公英、连翘等同用;治疗肠痈腹痛,可与牡丹皮、桃仁、芒硝等同用,如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本品外用能泻火解毒,凉血消肿,治热毒痈肿疔疖,如用治乳痈,可与粉草共研末,酒熬成膏的金黄散(《妇人大全良方》);用治口疮糜烂,多与枯矾等份为末擦患处(《圣惠方》)。治烧烫伤,可单用粉,或配地榆粉,用麻油调敷患处。
第4步瘀血证。本品有较好的活血逐瘀通经作用,其既可下瘀血,又清瘀热,为治疗瘀血证的常用药物。治妇女产后瘀阻腹痛、恶露不尽者,常与桃仁、土鳖虫等同用,如下瘀血汤(《金匮要略》);治妇女瘀血经闭,可与桃核、桂枝等配伍,如桃核承气汤(《伤寒论》);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常与当归、红花、穿山甲等同用,如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
第5步湿热痢疾、黄疸、淋证。本品具有泻下通便,导湿热外出之功,故可用治湿热蕴结之证。如治肠道湿热积滞的痢疾,单用一味大黄即可见效(《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或与黄连、黄芩、白芍等同用;治湿热黄疸,常配茵陈、栀子,如茵陈蒿汤(《伤寒论》);治湿热淋证者,常配木通、车前子、栀子等,如八正散(《和剂局方》)。
此外,大黄可“破痰实”,通脏腑,降湿浊,用于老痰壅塞,喘逆不得平卧,大便秘结者,如礞石滚痰丸(《养生主论》)。
野大黄与虎杖的区别
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利湿退黄,泻下通便,皆可治痈肿疮毒、毒蛇咬伤、水火烫伤、血瘀经闭、跌打损伤、湿热黄疸、热结便秘。
同中之异:
虎杖清利湿热力强,大黄泻下通便力胜。
不同点:
虎杖能化痰止咳,又可治肺热咳嗽;大黄能凉血止血,又可治血热吐衄。
生大黄的功效与作用
生大黄
即原生药材的饮片。主要功能为攻积导滞、泻下通便,用于胃肠实热积滞,大便秘结。
生大黄能够够泻热通肠,逐瘀通经,凉血解毒。用于瘀血经闭,跌打损伤,湿热黄疸,血热吐衄,实热便秘,积滞腹痛,肠痈腹痛,泻痢不爽,目赤,咽肿,痈肿疔疮,外治水火烫伤;上消化道出血。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热有瘀出血者。
大黄的主要功效是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目赤,咽肿,肠痈腹痛,痈肿疔疮,瘀血经闭,跌打损伤,外治水火烫伤。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痛。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火解毒,用于火毒疮疡。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热有瘀出血者。
1、具有泻热通便功效,用于大便燥结,积滞泻痢,以及热结便秘、壮热苔黄等。与芒硝、厚朴、枳实等配伍。
2、解毒消痈功效,用于火热亢盛、迫血上溢,以及目赤暴痛,热毒疮疖等。配黄连、黄芩、丹皮、赤芍等同用。
3、行瘀通经功效,用于产后瘀滞腹痛,瘀血凝滞、月经不通,以及跌打损伤、瘀滞作痛等。在使用时须配合活血行瘀的药物,如桃仁、赤芍、红花等同用。此外,大黄又可清化湿热而用于黄疸,临床多与茵陈、栀子等药配伍应用;如将本品研末,还可作为烫伤及热毒疮疡的外敷药,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4、亦可凉血止血,用于热伤血络之吐血、衄血、便血、崩漏、赤白带下。
泻下药的主治病症 郁李仁润肠通便
郁李仁味蔷薇科植物欧李,郁李,或长柄扁桃的干燥成熟种子,夏秋二季采收成熟果实,除去果肉及核壳,取出种子,干燥,生用,去皮捣碎用。
性味归经:辛,苦,甘,平,归脾,大肠,小肠经。
功能主治:润肠通便,下气利水,用于津枯肠燥,食积气滞,腹胀便秘,水肿,脚气,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煎服6-10g。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
了哥王的功效与作用 泻下通便
了哥王苦降泻下,寒凉清热,辛可行气,泻下通便之功。正如《医学入门·便燥结》所曰:“燥屑少阴津液不足,辛以润之,结属太阳有燥粪,苦以泻之。”
大黄粥:泻下通便、清热解毒
粥方组成:大黄10克,大米100克。
煮制方法:将大黄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 ̄10分钟后,水煎取汁备用。将大米淘净,加清水适量煮粥,待熟时,调入大黄药汁,再煮一、二沸即成,或将大黄2 ̄3克研为细末,调入粥中服食亦可,每日1剂。
功 效:泻下通便,清热解毒,活血化淤,清泄湿热。
适 应 症:适用于热毒炽盛,热结便秘,跌打损伤,症瘕积聚,湿热黄疸,小便淋涩等。
粥义解说:大黄,又名将军、锦纹、川军、酒军等,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掌叶大黄,或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或根茎。
中医认为,大黄性味苦寒,入脾、胃、大肠、心、肝经,有泻下攻积,泻火解毒,活血化淤,清泄湿热之功,本品能荡涤肠胃,推陈致新,为治积滞便秘要药,因其苦寒沉降,善能泻热,故以治疗热结便秘最为适宜。《本草纲目》言其"下淤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药品化义》言"大黄气味重浊,直降下气,走而不守,有斩关夺将之力,故号为将军。专攻心腹胀满,胸胃蓄热,积聚痰实,便结淤血,女人经闭。盖热淫内结,用此开导阳邪,宣通涩滞,奏功独胜"。药理研究表明,大黄的主要成分是蒽醌类衍生物,总量约为3% ̄5%,大部分为结合状态,是泻下的有效成分,致泻的作用部位主要在肠,能使中、远段结肠张力增加,蠕动加快,并不妨碍小肠对营养物的吸收。因其含有鞣质,具收敛作用,故泻下后常可产生继发性便秘。本品又可清泄湿热,可使湿热从大便而出,故又常用于湿热黄疸,小便淋沥不净等。煮粥服食,可制约大黄峻猛之性,缓和药性,又有健脾养胃作用。
注意事项:
1.本品攻下作用峻猛,易伤正气,若非实证,不宜选用;
2.一般生大黄泻下力强,欲攻下者宜生用,或后下,或开水泡饮;酒大黄,取酒上行之性,长于清上部火热,多见于邪热见上部之症;制大黄,泻下力较缓,活血作用较好,多用于血淤症及不宜攻下者;大黄炭,以止血见长,多用于出血症;
3.妇女胎前产后、月经期、哺乳期,均当慎用或忌用。
芦荟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泻下通便
芦荟苦寒降泄,既能泻下通便,又能清肝泻火,除烦热。可以治疗热结便秘,兼有心肝火旺,烦躁失眠的病症。
便秘用什么中药泡水喝
大黄泻热通便
性味归经: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经。
功效主治:泻热通便,用于胃肠实热积滞,高热谵语,腹痛便秘,寒积内停,便秘,湿热痢疾。
应用:大黄,枳实各9克,厚朴6克,芒硝15克,以水煎,分2次服。
芒硝软坚润燥
性味归经:咸,苦,寒,归胃,大肠经。
功效主治:泻热通便,软坚润燥。用于胃肠实热积滞,大便燥结,发热腹满,水热互结,腹满硬痛者。
应用:芒硝6-15克,不入煎剂,以药汁融化后,饮服。治疗热积便秘。
番泻叶泻下导滞
性味归经:甘,苦,寒,归大肠经。
功效主治:泻下导滞,用于热积便秘,习惯性便秘,多单用泡服;行水消胀,用于浮肿腹胀。
应用:番泻叶1-3克,用沸水泡服,起缓下作用。5-6小时后排出大便,对于习惯性便秘及老年便秘。体虚便秘等可按此量应用。若用5-10克,即起攻下作用,引起水泄。用于肠镜检查前的肠道清洁。
火麻仁润肠通便
性味归经:甘,平。归脾,大肠经。
功效主治:润肠通便,用于津血亏虚,肠燥便秘等症。
应用:火麻仁,杏仁,大黄,枳实,厚朴,白芍各10克,以水煎服,用于治疗肠燥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