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咬了别的孩子怎么办
宝宝咬了别的孩子怎么办
保证两个孩子都安全。
首先,把两个孩子分开,确保他们隔得谁也咬不着谁。
保持镇静,不要责备或惩罚他。
虽然你可能试图让孩子意识到其行为的严重性,但实际上严厉的惩罚会让他更可能再犯。专家猜想这种惩罚会引起孩子的愤怒和怨恨,导致他日后咬人咬得更凶。
两个孩子都要帮。
无论是咬人的孩子,还是被咬的孩子都需要你的帮助。首先,你需要检查一下被咬孩子的伤处,除了多说一些温暖关心的话外,可能你还需要给他上点药。但也别忘了咬人的孩子。他可能会装作漠不关心,或者假装不知道他造成的伤害有多疼,毕竟,刚刚伤害了别人的孩子看起来都是最冷漠的。
但是他确实知道自己做了什么。温和而亲切地对待他也会有助于他的心情平和下来,直到宝宝能表达自己的感情,告诉你有关咬人和起初让他烦恼或发怒的原因。
鼓励孩子心烦时来找你倾诉。
当孩子最难过的时候,你也许不能陪在他身边,比如他在幼儿园的时候,但他需要知道自己能找你或其他大人寻求帮助。告诉宝宝在情绪不好的时候可以来找你,如果孩子真的来找你了,你一定要认真对待他。等下一次你不在他身边时,你们俩在一起时的亲密时光有助于防止他做出攻击行为。
跟他谈一下发生的事。
当你和孩子都冷静下来后,找个安静的时候问问他,“你知道怎么能不用咬人,就让别人知道你生气了吗?”“当你不喜欢其他孩子对待你的方式时,你该怎么请大人来帮忙?”跟他玩一些简单的角色扮演游戏来处理这些情况(比如,跟孩子说“你扮演明明,你拿走了我的兔子”),他也许从中能学到一些以后能用得着的话(比如说“不,我不愿意!”)。很多孩子咬过别人一次,并得到过帮助后,以后就不再咬人了。
宝宝吃手习惯最好在3岁前改掉
两三个月就爱吃手
“宝宝两三个月时,不管是睡觉还是醒着都会习惯性吃手,还会整天吐口水,边吐口水边不停地吐舌头,把脸和衣服弄得脏脏的。”新手妈咪莹莹对此很不解,“现在宝宝快5个月了,吃手的习惯还是没改掉,最近两天天气热,孩子穿得少,戴手套又热,他就吃完左手吃右手。我听说宝宝吃手会影响牙齿排列,不知道该怎么办?”
长牙后吃手流口水
“宝宝刚满十个月,刚长了两颗牙,现在愈来愈喜欢吃手,你把他左手拿掉,他右手就放进,不知道怎么改善?”帅帅妈说,“小的时候,他也吃过手,但春天我们给他把衣服袖子放下来,咬不到他也就不惦记了。现在是长牙咬手,有时他会拽着我的手咬,我都觉得疼,不知道会不会把自己咬疼。”
【妈咪支招】
制止吃手要从小管
“甜甜以前也爱吃手,后来,我们一见着她咬,就打小手,并且给她讲道理,告诉她不能咬,现在已经好多了。”甜甜1岁多,吃手的习惯完全是甜甜妈打小手和讲道理制止了的。
涂辣椒“治”吃手
“有朋友说过,身边有妈妈给孩子手上涂了辣椒,就是为了‘治’吃手的习惯。据说,孩子之后果然不怎么吃手了。”这个方法,扬扬妈只听说过,完全没实践过。
还有妈妈由此发挥,包括在宝宝手上涂“宝宝金水”、蒜泥汁、芥末等刺激性的东西,让宝宝吃到“苦头”后放弃吃手的习惯。
孩子皮肤干燥瘙痒怎么办
小孩皮肤干燥怎么办?
一、坚持每天给宝宝洗澡。洗澡时选用宝宝专用的沐浴露,若宝宝皮肤干燥,或有脱皮现象,可同时注入数滴婴儿润肤油于浴盆中,洗完后全身擦润肤露。妈妈可以使用弱酸性,温和无刺激的产品。
二、为宝宝选用纯棉衣物。纯棉衣服比较透气,也有利于吸汗。
三、穿得不能太多。初秋虽然天气渐凉,但不能一下子给宝宝穿太多衣服,否则宝宝容易出汗,引起痱子。
四、防止蚊子叮咬。蚊子叮咬容易引起感染,特别在干燥的气候里,叮咬处容易破。
另外给宝宝多喝水
妈妈可以规定宝宝一天喝多少水,并定时喂宝宝或提醒宝宝自己喝水。秋季,宝宝一般每天需要5-8杯水。让宝宝多吃水分足的水果 梨、苹果、西瓜都是不错的选择。也可以把水果榨成汁给宝宝喝。
宝宝O型腿多数是穿错了鞋
不管是O型腿还是X型腿,总之都是“问题”腿。虽然它不会影响孩子的日常行走,但实在是影响美观(试问有哪个父母愿意自己的孩子身存缺陷呢)。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直直的双腿会变得不是向里弯就是往外翘呢?导致O型腿或X型腿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声明: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
调查发现,导致孩子腿型异常的主要原因,不是因为孩子从小养成了不正确的走路姿势,更不是天生遗传,而是因为孩子没有穿对鞋。
你没有看错,我也没说错,就是穿错鞋。有数据表明:孩子90%的脚部问题都与穿鞋不当有关系。
宝宝“穿错鞋”=自残
宝宝“穿错鞋”会造成扁平足、内外翻、八字脚、O型腿,X型腿等,轻者行走时脚部会有明显疼痛感,重者会影响正常行走
宝宝受伤1:穿大码鞋致截肢:11岁的女孩,右脚脚趾被截肢,只因穿一双大码休闲运动鞋,导致趾骨和肌腱感染。
宝宝受伤2:穿洞洞鞋被电梯咬伤:去年7月,一名6岁男孩因穿洞洞鞋,鞋的材质太软,导致左脚被电梯缝隙“咬”伤。
防止蚊子与宝宝“亲密接触”
蚊子是女儿的大敌。蚊子仿佛特别“青睐”女儿,只要有她在,绝不叮别人,眨眼间白皙细嫩的皮肤就被咬出好几个包,以致被咬的整个耳朵、上眼皮、手指红肿起来,至少一个星期才能下去。
防止蚊子与宝宝“亲密接触” 蚊子是女儿的大敌。蚊子仿佛特别“青睐”女儿,只要有她在,绝不叮别人,眨眼间白皙细嫩的皮肤就被咬出好几个包,以致被咬的整个耳朵、上眼皮、手指红肿起来,至少一个星期才能下去。当然,这首先得保证“包”不被她的小手抓破;否则,引起感染,内服和外用药并用,也得两个星期才能过关。因此,我对蚊子便格外小心,努力让女儿远离蚊子,即便是近距离接触,也尽量使女儿和蚊子打个擦边球,转危为安。
躲避污染 一般来说,环境脏乱差、潮湿或有被污染水流的地方是蚊子的孳生和聚居地。所以尽量少带宝宝到这些地方去,比如不太洁净的小河边、垃圾存放地或建筑工地附近。 选择时间 夏季的夜晚人们大多喜欢带着孩子出来纳凉,最好选择下午5点到晚上7点半,因为这段时间相对白天比较凉快,月亮也还没有升起来,蚊子相对较少;而天黑以后蚊子活动频繁,尤其在有亮光的地方,还特别喜欢追着小宝宝。
挑好地方 带孩子出来乘凉,白天最好选择有树荫、通风好的地方;傍晚则找一快空旷之地,尽量避开树木、花坛和草地。这样能有效地使宝宝与蚊子“失之交臂”。
提早着手。对像我女儿这样对蚊子过敏的宝宝,出门之前务必在身上、尤其是露在外面的头、胳膊、腿做些必要的护理。如果外出时间长,可在身上搽些防蚊时间长的蚊不叮;外出时间短,也可往身上抹点六神驱蚊花露水,也可把它们洒在衣服上。 出门必备 领着孩子在露天玩,最好随身带着蚊不叮、六神驱蚊花露水或风油精、清凉油。一旦宝宝被咬,能及时控制,不至于让包长得过大。
还应带一把扇子,随时把飞到身边的蚊子轰走。 居家呵护 蚊子喜欢亮光,因此晚上家里最好少开门、开纱窗,避免蚊子趁机而入。晚上最好不开宝宝卧室的灯,而开其他房间的灯,把蚊子引出来。宝宝睡觉前,在小床周围、毛巾被上洒些蚊不叮或六神驱蚊花露水,也可点上电蚊香。当然最好的办法是在卧室里找一找,用电蚊拍及时打死所有的蚊子,让宝宝睡个安稳觉。
宝宝夏天被蚊虫叮咬还要注意什么
》》要立刻采取行动
第一时间处理蚊子叮咬。尽快采取行动,以免被咬的部位严重发痒。用外用酒精、酒精棉或清水清洁被咬的部位。
》》止痒
一般性的虫咬皮炎的处理主要是止痒,但清凉油和风油精,虽无毒,但刺激性较大,最好不给宝宝用。
》》消炎
对于症状较重或有继发感染的宝宝,可内服抗生素消炎,同时及时清洗并消毒被叮咬的局部,适量涂抹红霉素软膏等。
》》防抓挠
父母要监督宝宝洗手,剪短指甲,谨防小儿搔抓叮咬处,以防止继发感染。
》》消肿去包
如果宝宝被蚊子咬后肿起很大的一个包,最方便有效的一个处理办法就是冷敷。将毛巾用凉水浸湿,或用毛巾包上冰块,敷在被咬处。冷敷能帮助消肿,还有止痒的作用。如果出现小包,妈妈要继续往包上涂抹止痒消炎的药物,反复多次,直到把包控制住。
》》及时就医
如果被咬处肿得特别厉害,局部出现感染,或者孩子表现得很烦躁,说明情况比较严重,要带孩子去看医生。没有把握,不要在家自行给孩子抹药,因为有一些药是小宝宝不能用的,比如樟脑乳膏,它里边含有一些特殊成分,2岁以下的宝宝用后容易中毒。
宝宝爱咬人怎么办
1、口欲期
口腔在宝宝发育发展过程中是一件很重要的器官。在婴儿期他们用嘴来进食、吮吸,使心理得到满足,同时也用嘴去感知世界,这就是为什么经常看到小年龄的婴儿总是把玩具往嘴里放的原因。咬东西是婴儿探索世界的行为,是无意识的。2-8个月宝宝正处于口唇快感期,他们通过咬人或者咬物去探索外面的世界,获得满足感,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需求。
2、出牙期
4-10个月内,宝宝会长出第一颗乳牙,长牙时期宝宝会有口腔不适的感觉,会因为牙龈疼痒而咬人咬物;如果过晚地添加辅食,宝宝没有办法体会咀嚼的感觉,所以就会通过咬人来体验牙齿和口腔的感觉。
3、情感表达
婴儿愉快的情绪大多是在哺乳时获得的。吃饱后的小宝宝常会咬妈妈,这是他对妈妈表达感激的方式,是在说:“谢谢妈妈给我这么好吃的乳汁。”1-2岁的宝宝和妈妈玩得高兴时忽然咬妈妈,越让他松口,他越是咬住不放。宝宝这时的想法是:“我很爱妈妈,因此忍不住用力咬一口。”
4、语言贫乏
1-2岁的宝宝,其语言发育还不够完善,一般不能确切地表达自己的意愿,所以他们常常用咬等非常手段来引起家长或同伴的注意,或只是宣泄一种情绪,以此实现交往和表达意愿的目的。
5、模仿或者发泄
2岁左右的宝宝好奇心强,也有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当他们看到其他小朋友咬人时,会觉得很有趣,有些家长也通过“轻咬宝宝的肌肤表达亲近和喜爱”,于是宝宝也会模仿着去咬人;有时,当宝宝的要求没有被满足,心理感到不满时,也会通过咬人去发泄出来;此外,如果看护者忽视宝宝的安全需求,让他一个人独自玩耍,会导致他对新鲜、陌生环境的害怕和恐惧,咬人成为他保护自己,战胜恐惧的惟一方式。
如何纠正宝宝的咬人行为
宝宝爱咬人该怎么办?如果宝宝出现了咬人行为,家长不要第一时间去阻止、责怪,应该注意观察,找到宝宝咬人的原因,对症处理。
1、缓解宝宝出牙不适
对于处在长牙期的宝宝,为了满足他磨牙的需求,可以给他一些安全的东西来咬,如牙胶或磨牙玩具。另外,要及时添加辅食,让宝宝有更多的咀嚼机会。
2、让宝宝学会用语言表达
王教授建议家长,要尽早帮助宝宝学会用语言来表达他的需求。即使被他咬了,也装做若无其事的样子,从而淡化孩子咬人的行为。要明确地告诉宝宝,咬人是一种错误行为,咬人会伤害别人,带给别人疼痛,不应该去模仿。看到孩子要咬人时,可以用其他宝宝感兴趣的物品转移注意力或教他借助于其他的情绪宣泄方法来替代这种不良行为。妈妈要尽量克制情绪,以抱抱他、亲亲他的方式来影响宝宝的行为,引导宝宝用语言、手势、拥抱表达情感。
3、不要让宝宝太兴奋
有研究表明,充足的睡眠可以平静宝宝的情绪,当他们心理有不满时,也不至于极端地采取咬人行为。另外,家长还应该注意保持家庭气氛的和谐,增加孩子日常的游戏活动,让宝宝玩安静的游戏,不过分抑制孩子的行为,这样可以有效地控制孩子因咬人而产生的兴奋情绪。
4、多一些亲子活动
有的宝宝会因为想吸引爸爸妈妈的注意而咬人,家长应该多陪伴宝宝。家长要注意,亲子关系不是时间关系,而是质量关系,亲情质量是发展宝宝亲子关系最重要的因素。建议家长最好每天固定一个专门属于宝宝的亲子互动时间,全家一起做游戏,暂时放开工作和家务,这是增进感情的最佳选择。
专家教你如何应付宝宝爱咬人
宝宝爱咬人怎么办?这是不少妈妈颇为郁闷的问题,为什么别人的宝宝安分守己,自己的宝宝却攻击性这么强呢? 很多育儿专家都说:“婴儿是通过嘴来认识世界的。”口腔这个器官在孩子探究世界与学习生存技能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它孩子感知事物、获得表象、探索世界甚至获得精神愉悦。不过,孩子咬人究竟是为了认识世界还是泄恨,恐怕跟年龄关系很大哦!
一、1岁以前的宝宝:咬人更多是认知行为
宝宝通过嘴巴认识世界,一般会随着口腔敏感期的消失在一岁左右中止,这也就意味着1岁以前的宝宝咬人可能属于认知行为。
1.宝宝处于长牙期。长牙期的宝宝由于往往由于乳牙萌出时刺激牙床而出现牙痒现象,如果长牙期的孩子出现了咬人现象,父母应该优先考虑是否牙痒。
2.宝宝表达爱意。宝宝表达感情的方式比较贫乏,他们还不懂得区分自身感觉和其他人之间的差异,也许对宝宝而言,咬人的经验是愉快的,虽然对他人是痛苦的。宝宝分不清咬和亲的区别,也许在他看来这个示爱的动作都是通过嘴巴来完成的。
3.宝宝模仿大人。有时候大人看到白白胖胖的婴儿也会忍不住上去假装咬咬他的小手小脚,宝宝看在眼里记在心头,原来喜欢一个人就是要咬他,于是就学会了。
二、2岁以上的宝宝:咬人更多是情绪发泄
如果是婴儿要认识出于认识世界,或是不懂的表达情绪,那么2岁以上的宝宝咬人,则是人为发泄愤怒的方式了。很多咬人的孩子是安全感出了问题,由于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孩子就通过咬人来获得心理满足感。比如,有些父母因为工作繁忙,经常拒绝孩子的合理需求;又比如,孩子在与人交往中,如果当时的长者作了不太公平的决策,孩子可能会通过咬人来反抗等。
三、如何纠正宝宝的咬人行为?
要纠正孩子的咬人行为,家长首先要分析孩子咬人的原因,对症下药来采取措施,会更容易见效。
1.给孩子提供可以咬的替代品
如果孩子处于长牙期,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可以满足咬的替代品,比如牙胶、磨牙棒、饼干、毛巾等物品,缓解孩子的特殊需要。
2、不要强调孩子咬人这件事
如果是2岁以前爱咬人的孩子,排除长牙原因外,可能是由于错误的情绪表达,如果孩子咬你的时候你大声尖叫,可能会让孩子觉得很好玩,然后继续咬人。有育儿建议采用“负强化”的方法,比如孩子咬你的时候,你只需要简单地说“不”,把他放倒并离开,不要有太大的反映,久而久之就可以让孩子逐渐停止咬人行为。
3、多关注咬人孩子的内心
如果孩子咬人是因为遭遇了某些特殊的事件而产生了心理压力,或者为了缓解不良情绪而出现的,父母更要多关注孩子。比如,增加亲子游戏的时间,多用语言告诉孩子“不管怎样,妈妈都是爱你的!”多使用肢体语言增加孩子的安全感,比如拥抱孩子,抚摸孩子,亲亲孩子的脸等。
4、尝试让孩子和家长角色对换
对于咬人的孩子,不要过于责骂,以免产生强化效果。保证孩子的充足睡眠,给孩子营造一个平静的家庭环境,多使用讲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来引导。比如,让孩子扮演被咬的孩子,家长扮演咬人的孩子,每次咬人后,家长要主动向对方道歉。在角色扮演过程当中,孩子更能够体会他人的心情,从而慢慢减少咬人的行为。当然,孩子从思想转化为行为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父母要有宽容的心理。
宝宝吃奶时咬人该怎么办
方法一、密切观察是否还在吃奶
一般宝宝咬你的时候都不是在吃奶了,所以你需要密切的观察孩子,一旦发现他不再吃了,就主动给他断开。不要打孩子,可以给孩子说不要咬妈妈,妈妈疼。
方法二、小惩一下,不给宝宝吃
有些宝宝不太听话,怎么都不能管住自己的嘴,非要把妈妈给咬疼才舒心,遇到这样的宝宝,妈妈也只有感叹自己“遇人不淑”了,既然如此那就小惩一下宝宝吧,故意不给他奶吃,让他知道自己错了,当然前提是不能把宝宝给饿坏了。
方法三、宝宝正在咬怎么办
万一宝宝咬了你,就要立即地把他的脑袋往你的乳房上扣一下,处于本能,宝宝的鼻子顶住乳房,嘴不能呼吸,就必然松开了,当然前提是不能把宝宝给憋坏了。
宝宝一直咬嘴唇怎么办
如果在三岁前孩子频繁出现此类情况,家长要视情况及时进行干预。如果孩子只是单纯性的习惯问题,家长可在孩子入睡后取出他口中含着的物品。
若孩子不愿松口,可采取替代法,比如用安慰奶嘴,但这仅是短期内的诱导,不可长期代替;如果孩子是缺乏安全感造成的这一习惯,家长要多与孩子进行亲情交流,必要时多在孩子身边陪伴,等到孩子入睡之后再离开。
在接诊的过程中,出现这种不良习惯的孩子最小也就2、3个月。其中最大的孩子咬嘴的习惯会持续到十几岁甚至成人后。
如果孩子咬嘴唇的情况并不频繁,可能只是一个习惯问题。但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已经习惯性咬嘴唇就要留神了。因为长期咬下颌,牙齿容易往外长,易造成牙齿畸形甚至是口腔内骨骼畸形。不过也有不少孩子这类习惯会渐渐改变,建议家长在孩子3岁左右注意观察,如果有好转可以不进行治疗。但三岁后咬唇频率不减反增就一定要去医院就诊。
家长注意孩子的饮食、刷牙习惯,特别是对孩子的咬手、咬嘴、张口呼吸等情况细心观察。不良的口腔习惯还包括:张口呼吸、咬玩具、吮吸手指、下巴向前伸做鬼脸等。还有就是母亲在哺乳期不要平躺着,上身和下身要形成一定倾斜度,不要让孩子够着喝奶;不要让孩子长期躺着抱奶瓶自己吃奶,这样也容易让孩子形成下巴向前的畸形。
宝宝一直咬嘴唇怎么办?上文已经为我们介绍了几种可以有效的解决这种情况的办法,我相信大家一定也都了解了,宝宝的健康成长比什么都重要。希望大家都能重视起来,照顾好自己的宝宝,让她们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宝宝牙齿发育可能遇到的问题
乳牙和恒牙最晚什么出齐呀?
家长不必过分担心宝宝牙齿出得慢。一般要到三岁左右,宝宝的乳牙才会完全出齐。与此同时,恒牙大部分也正在孕育之中。当宝宝步入小学时,会长出第一颗六龄齿。一般等到小学高年级后,乳牙会全部脱落,换上满口的恒牙。但也有的孩子到了中学才换好牙齿。
长牙时哭闹怎么办?
乳牙刚冒出来的时候,宝宝可能会因牙龈发炎而感到不舒服,有的宝宝在此阶段会特别容易哭闹,也有的宝宝开始长牙后会特别喜欢咬东西。
家长可以按摩宝宝的牙床,用手指轻轻按摩宝宝红肿的牙肉。也可以给他一些磨牙棒等尖硬的食物咬一咬。不过,不要以为这一阶段宝宝哭闹都是因为长牙而掉以轻心,也有其他一些可能,比如受到感染,身体里有炎症。
孩子几岁开始刷牙?
1岁开始就可以给宝宝“刷牙”,不过不是用牙刷,而是父母用干净的纱布或是指套包住手指,沾点清水,帮宝宝清洗牙齿及牙床上的附着物。
2到3岁的孩子,可以用宝宝专用牙刷刷牙,不过,这时候孩子还不大会吐,所以要用不含氟的可以食用的牙膏。
三四岁开始,可以教孩子吐牙膏,也就是学着大人的样子刷牙了。不过还是要选用专门给小孩子用、含氟量较少的牙膏。
等到恒牙全长出后可以让孩子逐渐适应大人的牙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