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森林脑炎是怎么引起的

森林脑炎是怎么引起的

森林脑炎病原体属披膜病毒科,黄病毒属蜱传脑炎病毒。蜱传脑炎病毒远东亚型这是一种嗜神经性病毒,本病毒可以从患者脑组织中分离,用酚与乙醚处理后提取的RNA,有传染性。病毒接种恒河猴、绵羊、山羊、野鼠脑内可引起脑炎,该病毒能够在鸡胚中繁殖,卵黄囊接种或绒毛尿囊膜接种病毒能繁殖,也能在人胚肾细胞、鼠胚细胞、猪肾细胞、羊胚细胞、Hela细胞及BHK-21细胞中繁殖。

感染病毒后,在患者血清中可有血凝抑制抗体、补体结合抗体与中和抗体,其血凝抑制抗体起病后5~7天出现,2~4周达高峰,短期持续后下降;补体结合抗体在感染后10~14天出现,1~2个月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中和抗体在急性期迅速上升,2个月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至一定水平,可持续多年。

森林脑炎有哪些症状

根据病情发展可以分为如下4个阶段

森林脑炎一般病程14~28天,但有少数患者可留有后遗症,如失语、痴呆、吞咽困难、不自主运动,还有少数病情迁延可达数月或1~2年之久,患者表现为弛缓性瘫痪、癫痫及精神障碍。

近年来国内报告,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症状较过去有所减轻,病死率也明显降低,可能与采取免疫注射,加强对症治疗有关。

1、潜伏期一般为10~15天,

最短2天,长者可达一个多月。

2、前驱期一般数小时至3天,

部分患者和重型患者前驱期不明显。轻型患者起病多缓慢,有发热、头痛、全身酸痛、耳鸣、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经3~4天后出现神经系统症状。重型患者起病急骤,突发高热或过高热,并有头痛、恶心、呕吐、感觉过敏、意识障碍等,迅速出现脑膜刺激症,数小时内进入昏迷、抽搐、延髓麻痹而死亡。

3、急性期病程一般为2~3周

1)发热:

一般起病2~3天发热达高峰(39、5~4l℃),大多数患者持续5~10天,然后阶梯状下降,经2~3天下降至正常。热型多为稽留热热,部分患者可出现弛张热或不规则热。

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40℃或更高,达数天或1周以上,24小时体温波动不超过1℃。

弛张热:又称败血症热型。是指体温常在39度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幅度达2℃以上,最低体温仍超过正常水平。

2)全身中毒症状:

高热时伴头痛、全身肌肉痛、无力、食欲缺乏、恶心、呕吐等,并由于血管运动中枢的损害,患者还可出现面部、颈部潮红,结膜充血,脉搏缓慢。部分重症患者有心肌炎表现,常有心音低钝,心率增快,心电图检查有T波改变。严重患者可以突然出现心功能不全,急性肺水肿等。

3)意识障碍和精神损害:

约半数以上患者有不同程度神志、意识变化,如昏睡、表情淡漠、意识模糊、昏迷,亦可出现谵妄和精神错乱。

4)脑膜受累的表现:

最常见的症状是剧烈头痛,以颞部及后枕部持续钝痛多见,有时为爆炸性和搏动性,呈撕裂样全头痛,伴恶心、呕吐、颈项强直,脑膜刺激征。一般持续5~10天,可和昏迷同时存在,当意识清醒后,还可持续存在1周左右。

5)肌肉瘫痪:

以颈肌及肩胛肌与上肢联合瘫痪最多见,下肢肌肉和颜面肌瘫痪较少,瘫痪多呈弛缓型,此与乙型脑炎不同。一般出现在病程第2~5天,大多数患者经2~3周后逐渐恢复,少数留有后遗症而出现肌肉萎缩,成为残废。由于颈肌和肩胛肌瘫痪而出现本病特有头部下垂表现,肩胛肌瘫痪时,手臂摇摆无依状态。

6)神经系统损害的其他表现:

部分患者出现锥体外系统受损征,如震颤、不自主运动等。偶尔可见语言障碍、吞咽困难等延髓麻痹症状,或中枢性面神经和舌下神经的轻瘫。

4、恢复期此期持续平均10~14天,

体温下降,肢体瘫痪逐步恢复,神志转清,各种症状消失。

蜱虫口器没取出来有事吗

有事。

首先蜱虫口器对人体来说是一种异物,要是没有从皮肤中取出来的话,很容易引起局部皮肤出现发痒、红肿、疼痛、化脓等感染的症状。

而且蜱虫做为一种体表的暂时性寄生虫,是可以携带病毒的,所以人体还有可能会出现传染性疾病,如森林脑炎、新疆出血热、蜱媒回归热等,因此人体在受到蜱虫感染后,最好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取出。

煤气中毒如何鉴别诊断

须与脑血管意外、脑炎、糖尿病、尿毒症等疾病作鉴别。

1.脑炎(森林脑炎),森林脑炎又称苏联春夏脑炎或称远东脑炎,是由森林脑炎病毒经硬蜱媒介所致自然疫源性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临床特征是突然高热、意识障碍,头痛、颈强、上肢与颈部及肩胛肌瘫痪,后遗症多见。

2.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常见病,临床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常见症状有多饮、多尿,多食以及消瘦等,糖尿病可引起身体多系统的损害。引起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以及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其中一高血糖为主要标志。

3.尿毒症:实际上是指人体不能通过肾脏产生尿液,将体内代谢产生的废物和过多的水分排出体外,引起的毒害。现代医学认为尿毒症是肾功能丧失后,机体内部生化过程紊乱而产生的一系列复杂的综合征。

狗蜱虫的危害

1、吸血。蜱虫靠寄生在宿主身吸食宿主身上的血为生,长时间和大量的蜱虫寄生会导致动物机体大量失血而导致贫血,消瘦,发育不良。而且蜱虫的唾液是一种抗原,会导致机体瘙痒而继发感染。蜱虫在吸血的同时,可能还会分泌一些毒素到机体,导致机体出现中枢神经症状。

2、血液原虫病:巴贝斯虫病。巴贝斯虫是一种寄生于红细胞内的血液寄生性原虫,巴贝斯虫病又叫蜱热,得克萨斯热。可在多种脊椎动物体内发热(人畜共患)。临床症状主要是发热,血红蛋白尿,溶血性贫血。

3、病毒性疾病如森林脑炎等。森林脑炎是一种由森林脑炎病毒引起的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其传播媒介在中国为全沟硬蜱。在人临床症状表现为:高热、昏迷、瘫痪、脑膜刺激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4、细菌性疾病:莱姆病等。莱姆病又称伯氏螺疏旋体病,是由若干个不同基因种的伯氏螺疏旋体引起的一种人和多种动物的一种蜱传自然性疫病。临诊表现为:发热,皮肤损伤,关节炎,脑炎心肌炎为特征

硬蜱危害

1.直接危害

蜱在叮刺吸血时多无痛感,但由于螯肢、口下板同时刺入宿主皮肤,可造成局部充血、水肿、急性炎症反应,还可引起继发性感染。

有些硬蜱在叮刺吸血过程中唾液分泌的神经毒素可导致宿主运动性纤维的传导障碍,引起上行性肌肉麻痹现象,可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称为蜱瘫痪(tick paralysis)。多见于儿童,如能及时发现,将蜱除去,症状即可消除。此病在东北和山西曾有人体病例报告。

2.传播疾病

⑴ 森林脑炎:是一种由森林脑炎病毒引起的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为森林区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我国主要的病媒蜱种为全沟硬蜱,病毒在蜱体内可长期保存,可经各变态期及经卵传至下一代或第三、四代,并可在蜱体内越冬。本病多发生在5~8月,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和吉林两省林区,患者主要是伐木工人。此外,四川、河北、新疆、云南等省和自治区也有病例发生。

职业病有哪些 生物因素职业病

生物因素职业病是指生产原料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的有害人体健康的致病微生物、寄生虫及动植物、昆虫等及其所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被人体接触而引起的疾病。

生物因素职业病:炭疽、森林脑炎、布氏杆菌病。

病毒性脑炎病因是什么

1、多种病原体可致脑炎

很多病原体可引起脑炎、脑膜炎或脑膜脑炎,如结核杆菌、肺炎支原体、立克次体、钩端螺旋体、梅毒螺旋体、芽生菌、粗球孢子菌、荚膜菌、寄生虫、弓形体、隐球菌等。此外,一些疾病如非典型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细菌性脑膜炎、脑脓肿及胶原性血管病等也可表现脑炎的症状,但是脑炎中最重要的病原体是病毒。

病毒感染也常累及脑膜出现脑膜炎,脑膜炎可分为细菌性和无菌性两种,后者是指脑脊液涂片和细菌培养阴性的脑膜炎。由于无菌性脑膜炎多由病毒感染所致,所以无菌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几乎成为同义词。病毒性脑膜炎的病程一般较短,预后较好。病毒性脑膜脑炎是指脑组织和脑膜同时感染。

2、百余种病毒可引起病毒性脑炎

引起病毒性脑炎的病毒种类很多,如虫媒病毒、疱疹病毒、肠道病毒、副黏病毒、风疹病毒、弹状病毒、腺病毒、逆转录病毒、沙粒病毒等。

病毒性脑炎可可以分为流行性和散在性两种,前者多为具有传播媒介的病毒性脑炎,如乙型脑炎、东方马脑炎、西方马脑炎和委内瑞拉马脑炎、呼吸道传播的脑炎等,而散在性脑炎可由疱疹病毒或风疹病毒等引起。

我国常见的虫媒病毒性脑炎有蚊虫传播的乙型脑炎、蜱传播的森林脑炎。疱疹病毒性脑炎呈世界性分布,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新近分离的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和7型(HHV-7)也具有神经细胞嗜性。此外,至少有4种肠道病毒可以引起脑炎、脑膜炎和脑膜脑炎,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也称肠道致细胞病变人孤儿病毒)和新发现的肠道病毒-71型。

相关推荐

脑炎怎么引起

脑炎一般发生在儿童时期居多,儿童不会表达,所以小病一定不要拖,发烧就去看医生 为什么会发烧呢?因为身体有炎症。发炎肯定会发烧的,最简单的理解就看过电视或电影的朋友们,一个人受伤如果发炎,最后就会引起发烧。 那么脑炎究竟怎么引起的呢? 拖延病情......很多人都以为发烧吃点药就好了,如果不好的话发烧时间长了就会使人脑部烧伤。 医院不确诊......少部分医院会有不确诊现象耽误病人的病情。 脑部烧伤的症状1,人会全身抽搐,无法站立,身体平躺后向蛇一样的走s路线。 脑部烧伤的症状2,记忆力减退,脑炎治疗后

蜱虫的主要种类

全沟硬蜱(Ixodes persulcatus) 盾板褐色,须肢为细长圆筒状,颚基的耳状突呈钝齿状。肛沟在肛门之前呈倒U字形,足Ⅰ基节具一细长内距。典型的森林蜱种,针阔混交林优势种。成虫在4~6月活动,幼虫和若虫在4~10月出现。三宿主蜱,三年完成一世代发育。以未吸血的幼虫、若虫和成虫越冬。成虫寄生于大型哺乳动物,经常侵袭人;幼虫和若虫寄生于小型哺乳动物及鸟类。分布于东北和内蒙古、甘肃、新疆、西藏等地。中国森林脑炎的主要媒介,并能传播Q热和北亚蜱传立克次体病(又称西伯利亚蜱传斑疹伤寒)。 草原革蜱(

脑炎怎么引起

你好,脑炎病毒不具备细胞结构,根据核酸成分的不同分为两类:一为脱氧核糖核酸病毒:包括微小病毒、乳头多瘤空泡病毒、腺病毒、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另一为核糖核酸病毒:包括微小核糖核酸病毒、虫媒病毒、黏液病毒、副黏液病毒、沙粒病毒、弹状病毒。病毒性脑炎按起病缓急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脑炎。按病毒种类和感染途径可分为虫媒病毒、肠道病毒、呼吸道病毒、疱疹病毒脑炎等。根据发病情况又可分为流行性、散发性脑炎。一般认为急性脑炎代表急性病毒感染,而亚急性或慢性发病的如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代表慢性

被蜱虫咬的症状

长期不进行治疗了还会产生一些其它的感染,叮咬过上那儿主要可以进行叮咬,那里发一些其他类型的疾病所以,如果发现发热或者破溃的症状的要及时的进行就医,下面我们介绍一下蜱虫咬后的常见症状。 蜱在叮刺吸血时多无痛感,但由于螯肢、口下板同时刺入宿主皮肤,可造成局部充血、水肿、急性炎症反应,还可引起继发性感染。 传染过程8蜱虫叮咬、传染的过程一旦被蜱虫叮咬千万不可用手强拔 1.有小手指甲盖那么大小,掉到人身上后会往身上钻,用头部钻入皮肤。 2.蜱叮咬人后会散发一种麻醉物质,再将头埋在皮肤内吸血,同时它分泌一种可以

眼球震颤的病因有哪些

一、病因: 森林脑炎病原体属披膜病毒科(Togaviridaefamily),黄病毒属(Flaviviruses)蜱传脑炎病毒。蜱传脑炎病毒远东亚型(far-easternsubtype)这一种嗜神经性病毒,直径为30~40nm的正20面体,外包裹网状脂蛋白膜,故呈线球状,内部有包绕蛋白壳体的核心,为单股RNA。在发病7日内可从患者脑组织内分离到病原体,也可在其他脏器和体液,如脾、肝、血液、脑脊液、尿液等中检出,但阳性率较低。最常用的实验动物小白鼠和乳鼠,采用脑内接种,也能在鸡胚或细胞培养中生长。 本

什么样的腹泻危害比较大?细菌引起的腹泻有哪些特点

危害较大的腹泻一般侵袭性细菌引起的,包括侵袭性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耶尔森菌、鼠伤寒杆菌,常引起痢疾样病变。全年均可发病,多见于夏季。 (1)一般表现为急性起病,腹泻频繁,大便粘液状带脓血,有腥臭味,腹痛和里急后重(想解的时候就很急,感觉肛门坠胀,但拉出来的又很少)。大便镜检有大量白细胞和数量不等的红细胞,粪便细菌培养可找到相应的致病菌。 (2)严重感染可并发小肠结肠炎、败血症、肺炎、脑膜炎、心内膜炎、心包炎甚至「格林-巴林综合征」。

常见脑炎有几种呢

脑炎现今尚无完善的分类法,今天将为大家介绍临产上常用的分类方法。临产主要分为非化脓性脑炎和化脓性脑炎。 1、非化脓性脑炎 (1)病毒性脑炎。主要包括疱疹病毒性脑炎,如单纯疱疹、带状疱疹;虫媒病毒性脑炎,如流行性乙型脑炎、森林脑炎等。此外还有肠道病毒性脑炎,其它如腮腺炎、水痘、麻疹、风疹、狂犬病、慢病毒等脑炎。 (2)非病毒性脑炎。主要有真菌性脑炎,比如常见的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二立克次体(Q热、斑疹伤寒);三螺旋体,如神经梅毒等。此外,还有原虫、蠕虫等。 (3)散发性脑炎。这种脑炎根据其所属类型可以分为

脑炎怎么引起

病毒性脑炎病毒不具备细胞结构,根据核酸成分的不同分为两类:一为脱氧核糖核酸病毒(DNA病毒):包括微小病毒、乳头多瘤空泡病毒(引起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腺病毒、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另一为核糖核酸病毒(RNA病毒):包括微小核糖核酸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ECHO病毒)、虫媒病毒、黏液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副黏液病毒(麻疹病毒和腮腺炎病毒)、沙粒病毒(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弹状病毒(狂犬病病毒)。病毒性脑炎按起病缓急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脑炎。按病毒种类和感染途径可分为虫媒

病毒性心肌炎

几乎每一组病毒都可引起特异性的嗜心性病毒疾病,其中以引起肠道和上呼吸道感染的委员长病毒感染最多见,但很多呈亚临床型,目前已证实能引起心肌炎的病毒包括: 虫媒病毒(20%) 如黄热病毒,登革热病毒,白蛉热病毒,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等,虫媒病毒为一群节肢动物媒介病毒,分别归类于披膜病毒科,黄病毒科,布尼亚病毒科和沙粒病毒科的某些成员病毒。 归类于披膜病毒科甲病毒属的主要虫媒病毒有东部马脑炎病毒,西部马脑炎病毒和委内瑞拉脑炎病毒,主要分布在非洲和美洲。归类于披膜病毒科黄病毒属的有乙型脑炎病毒,森林脑炎病毒,登革病毒

森林脑炎有哪些临床注意事项

注意预防加强防蜱灭蜱。在林区工作时穿五紧防护服 及高筒靴,头戴防虫罩;衣帽可浸邻苯二甲酸二甲酯,每套 200g,有效期10天。应将患者的可能预后向患者或家属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