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要注意什么 热中风
大暑要注意什么 热中风
为了抵抗炎热,不少人会长时间呆在房间里,空调温度打的很低,不乏一些家庭,室内室外的温度差在15度,这样的情况,可不见得是好事情。当你频繁进出房间时,会导致脑部血管出现舒张、紧缩的情况,容易引起热中风,导致脑猝死。
空调无疑是解暑利器,当然要科学的使用,小编建议,室内室外的温度差不要超过7度。
小心吃药吃出热中风
当气温在32℃时,中风的危险便可上升60%,而且气温越高,危险性越大。但您知道吗?有些药物使用不当亦可导致热中风。可引起热中风的常见药物包括以下几类:
降压类药物 夏季人体血压不太稳定,若服药剂量过大或多种药物同时服用,会使血压在短时间里突然大幅度下降。
脑部供血不足,血流缓慢,血液易于凝集,已有脑动脉硬化的中老年人很容易发生脑血栓。
利尿类药物 速尿、双氢克尿塞等利尿药直接作用于肾脏,促进电解质和水的排出。若中老年人使用利尿类药物剂量过大,尿液排出增多,易使体内水分大量丢失,可导致血液浓缩,黏滞性增加,脑血栓形成。
解热镇痛类药物 此类药物虽有一定的镇痛作用,但也常使人大量出汗,尤其是伴有呕吐、腹泻的中老年人,发汗后机体缺水严重,血液浓缩,易诱发血栓形成。
镇静催眠药 安定与巴比妥类药物,均有抑制大脑皮质、扩张血管等作用,如果用量较大,会使血压下降,引发缺血性中风。
大暑热还是小暑热
大暑热。
从节气名字上就可以看出来大暑比起小暑要炎热得多,暑的意思是热,小暑是小热,大暑是大热,所以,每到大暑节气后,天气就会开始变得非常的炎热,让人颇有不适。
而且,从传统节令来说,小暑节气来没有到达三伏天内,而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中最热的中伏。
大暑要注意什么 皮炎湿疹
夏天温度高,湿气也重,湿气重的时候,会诱发湿疹的出现,皮肤出现汗液,还会导致皮炎的发生,相比其他季节,夏天出现皮炎的概率更高。
就衣着来说,纯棉的衣服是比较好的,对吸汗非常好;另外,要坚持勤洗澡,也能去除汗液,避免皮炎湿疹的发生。到了大暑容易诱发这5种病,希望大家多重视,科学的调理,预防病症,获得健康。
小暑、大暑要注意什么
勤洗澡、勤换衣
小暑、大暑的时候温度会比较高,皮肤表面的温度也会比较高,容易出汗,勤洗澡洗个澡不仅可以清洁身体,还能将皮肤表面的温度给带走,勤换衣能预防皮肤疾病,以免捂出皮肤疾病来。
多锻炼
小暑、大暑的时候虽然很热,但是锻炼还是不能停下来的,此时,昼夜温差比较大,可以在早晚的时候出去锻炼,此时空气清新,锻炼起来也是十分的畅快。
饮食清淡
小暑、大暑期间,气候炎热,此时不宜吃一些性热的食物,应该多吃一些性寒、性凉的时候帮助泻火,应季的食物有苦瓜、秋葵、芹菜、莲藕、冬瓜、菱角、黄瓜等。
老年热中风的征兆
1、头晕——中老年人中风前兆,会反复出现瞬间眩晕,突然自觉头晕目眩,视物旋转,几秒钟后便恢复常态,可能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俗是中风的先兆,应及早诊治,防止中风发生。
2、肢体麻木——中老年人出现肢体麻木的异常感觉,除颈椎病、糖尿病外,如伴有头痛、眩晕、头重脚轻、舌头发胀等症状,或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或脑动脉硬化等疾病史时,应多加以注意,警惕中风发生,突然发病或单侧肢体乏力,站立不稳,很快缓解后又发作要当心。
大暑要注意什么 食物中毒
大暑到来的时候,饮食需要特别注意,温度高,食物容易腐坏,出现了馊味就不要吃了,这样的食物吃了之后,会导致中毒的发生。特别是独居的老年人,对于食物会过于的节省,哪知道会导致食物中毒。
对于已经变质、出现馊味的食物,要选择丢弃,不可食用。
酷暑酗酒热引发中风
最近医院急诊科接连收治了多位在酷暑天气里因为酗酒引发中风的患者。我们应从中吸取教训:
第一,定期检查身体对中老年人是很有必要。它能够帮助人们及早发现身体中隐性疾病或潜在的问题。
第二,当气温升至32℃以上时,特别是相对湿度达到70%~80%时,有诱发出血性脑中风的危险,尤其是患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脑动脉硬化、心脏功能不全的中老年人,更要注意防暑降温、减少劳累、稳定情绪、饮食清淡、保障睡眠,以防发生“热中风”。
第三,在酷暑时饮酒,极易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速,一旦促发脑血管破裂就会发生出血性脑血管病。
第四,当出现不明原因的剧烈头痛、脖子痛、手脚麻木(特别是一侧)、一时语言障碍(说话模糊不清)、视物异常(眼睛感到昏暗、视物重影等)、头晕耳鸣、舌头转不过弯、手脚颤抖、不能画出直线、不能握住筷子、不能直走(不自觉地向左右倾斜)以及经常出现失神等脑溢血发作的前兆时,要到医院检查诊治,以防出现意外。
三高病人小心中暑
俗话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此话虽然并非金科玉律,但专家告诫,上了年纪的老人确实经不住连续气温高、气压低、排汗不畅、呼吸困难的折腾,尤其是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三高”病人,在炎热的夏季非常容易诱发“脑卒中”,又叫“热中风”。从合肥市几大医院临床收治病人的情况看,70岁以上老人“热中风”的比例,明显高于冬季的“脑中风”。
为什么炎热天气下“三高”病人容易“热中风”呢?专家指出,高温之下,人体通过排汗调节体温,汗出得多,血液黏稠度就会增加,输往大脑的血液受阻变缓,此时如果活动量稍大,需氧量增加,强迫心脏泵血供氧,于是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动脉血管承受不了负荷,“热中风”的可能性当然就随之增加。
专家指出,炎热天气下,“三高”病人一定要注意补充水分,一日三餐要以稀为主,以素为主,多吃芹菜、百合、木耳、蘑菇、茄子、西红柿、黄瓜、苦瓜等维c含量丰富的蔬菜,适当补充盐分,但高血压病人不可吃得太咸,糖尿病人吃水果要适量,尤其是西瓜不能敞开来吃。有过中风史的病人,要“盯牢”身体的各种异常变化,一旦发现头晕、头痛、半边肢体发麻、全身疲乏无力等,均是“热中风”前兆,要及早送医院抢救。老人外出一定要有家人陪伴,并尽可能带上“救心丸”等对症药物和饮用水以及遮阳散热的伞、帽、扇子、毛巾等,以防不测。
大暑会更热吗 大暑过后还会热吗
还有可能会热。
大暑过后一段时间,气温开始没有这么强烈,但是地面上的热度依然没有退去,所以,即使大暑节气过了,也有可能会要热一段时间,而且这段时间的天气变化会比较快,衣服增减不宜太快。
夏天警惕热中风
炎热的夏天,人体出汗较多,老年人容易脱水,血液黏稠度增加。对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症或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来说,这无异于“火上加油”,输向大脑的血液受阻变缓,发生中风的概率自然增高。
“热中风”是盛夏季节的一种常见病,与外界气温高使用空调不当关系甚大。若装有空调的房间温度调得太低,与外界气温相差悬殊,频繁出入房间,忽冷忽热,会使老人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中老年人脑部血液循环障碍而发生脑中风。专家研究发现,夏季易发生“热中风”,除了气温高的原因外,较低的气压也是诱病的因素,当气压降到一定程度时,最容易发生“脑中风”,又称“脑卒中”。
预防“热中风”,首先要补充水分,中老年人要做到“不渴时也常喝水”;其次,有过中风史的病人,其家属要时时观察病人的症状,一般来说,头昏、头痛、半身麻木酸软无力、频频打哈欠等都是中风前的预兆,这些症状明显时,一定要速去医院求诊,切不可视为一般的感冒或疲劳;多喝白开水或淡茶水,以防止血液浓缩,出现血栓,造成大脑供血不足引发缺血性脑中风;饮食结构要科学合理,“保驾”药物要有备无患。
另外,使用空调,室温应调在27℃为宜,室内与室外温差不应超过7℃。老年人特别是患有心血管病的中老年人,最好不使用空调,以手摇扇取凉为好。老年人尽量减少进出空调房间次数,避免一冷一热对人体血管尤其是脑部血管反复舒缩而发生意外。
大暑过后还要热多久
大暑后还可以热一个月左右。
大暑节气是一年气温的最高峰,在大暑节气后面的节气开始下降,第二个节气之后气温就会一直往下掉,所以,一般来说大暑后还可以热一个月左右,而且,一个月之后,刚好出伏,此时已经进入秋天,正是秋高气爽的好时候。
大暑热还是小暑热 小暑、大暑预防中暑
小暑、大暑的时候天气开始变得热起来,对于身体较弱的人来说,这样的天气情况很容易中暑,所以,日常要常备防中暑的药品,饮食也要清淡一些,防止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