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脾虚湿盛和湿热有什么区别
请问脾虚湿盛和湿热有什么区别
脾虚湿盛指寒湿内盛,困阻脾阳,脾失温运,以纳呆,腹胀,便溏,身重与寒湿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又名湿困脾阳证,寒湿中阻证,太阴寒湿证
而脾虚湿热是指湿热内蕴,脾失健运,以腹胀,纳呆,发热,身重,便溏不爽与湿热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又名中焦湿热证,脾经湿热证。
二者主要鉴别要点1,从排便鉴别:前者便溏即可,而后者兼有不爽,里急后重之感
2,从色泽鉴别:前者为身目暗黄,面色晦暗不泽,后者面目黄色鲜明,为新鲜橘黄色泽。
3,从舌头鉴别:前者舌体淡胖,舌苔白滑,后者舌质红,苔黄腻
治疗:前者服用参苓白术散,后者服用三仁汤
齿痕舌很严重是怎么回事 长期有齿痕舌的人是什么病
对于长期有齿痕舌的人群来说,一般多由脾虚湿盛引起的,而脾虚湿盛的表现为大便疏松、大便量多以及面色白或淡黄色、带下量多、色白或淡黄、质稠无味等症状。
山药薏米排骨汤的功效与作用 利水除湿
薏米甘补,即能利水消肿,又能健脾补中、除湿,对于脾虚湿盛所导致的腹胀、小便不利、水肿、脚气浮肿、泄泻等有很好的辅助治疗功效,加入薏米的山药薏米排骨汤同样也有很好的利水除湿功效,非常适合在湿热的南方地区食用。
脾虚湿盛的症状
如果出现脾虚湿盛的时候,会有哪些症状呢?相信知道的人少之又少。
1、脾气虚
如果在日子中经常会呈现肢体倦怠。腹胀纳少,吃过食物后会有胀气的现象,神疲乏力,形体消瘦或许肥壮、浮肿等症状表现,那就要引起留意了,很可能就是脾虚湿盛引起的。
2、脾阳虚
一般脾阳虚的人往往会表现为腹痛腹泻,大便溏稀,纳少腹胀,行寒气怯,面目无华,四肢不温,小便短少、舌苔白滑等,因此有这些症状表现的人也应该引起注意了。
3、脾不统血
临床上脾不统血大部分都是因为缓慢出血引起的。例如崩漏、衄血、皮下出血等。而一般有这些症状的人,必定还有脾虚湿盛的一些症状。
生薏米的食用方式和注意事项 健脾渗湿
薏米可以渗除脾湿,健脾止泻,尤其善于治疗脾虚湿盛所导致的泄泻;同时薏米能够渗湿除痹,能舒筋脉,缓和拘挛,可用于治疗脾虚湿盛而筋脉挛急疼痛等病症。
蒲公英泡水喝能减肥吗
有一定作用。
肥胖指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导致体重过度增长,并引起人体病理生理的改变,肥胖可能导致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等并发症,因此肥胖应积极治疗。
中医将肥胖症状分为脾肾两虚型、脾虚肝郁型、湿热内停型、脾虚湿盛型四种。蒲公英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水消肿的功效,对于湿热内停型肥胖有较好疗效。湿热内停型常见症状有头身重困、肢体浮肿、纳呆脘痞、渴不欲饮、秽浊有味、脉滑数等,宜用清利湿热药材治疗。
茯苓有什么功效 抗癌
临床常用治疗食管癌、胃癌、肝癌、鼻咽癌、舌癌、乳腺癌、膀胱癌、肺癌、溃疡性黑色素瘤等癌瘤中属脾虚湿盛、痰饮内停、湿热壅结者。
痰湿脾虚气虚体质易胖吗
痰湿脾虚气虚体质相对比较容易胖。
中医认为,痰湿过盛多余由于脾虚,因为脾主运化水湿,而脾虚的话会导致水湿运化不利,水湿过盛,湿聚成痰,所以脾虚的人一定程度上会容易痰湿。
而痰湿体质的人也会常伴有气短无力、四肢困重等脾虚湿盛的表现,因为吃进来的食物不能消化,不能及时转化成气血,气机运行不畅、新陈代谢功能下降后,体内的湿气脂肪无法代谢排出,瘀滞在体内,时间长就会容易胖,所以痰湿脾虚气虚体质相对正常体质是比较容易胖的。
补脾益气的中药有哪些 芡实补脾止泻
芡实别名鸡头米,鸡头,刺莲蓬头,其味甘,涩,性平,归脾,肾经。有补脾止泻,固肾摄精,祛湿止带的功效。常用于脾虚湿盛,久泻不愈,此外,也可用于带下,遗精滑精等症,芡实与莲子功效相似,而除湿效果更好一些。
适宜人群:脾虚湿盛,久泻不愈者;脾肾两虚所致带下清稀或湿热带下黄稠者;肾虚精关不固,腰膝酸软,遗精滑精者。
不宜人群:多食不易消化;食滞不化者不宜多吃。
吃法:
芡实30克,茯苓10克,粳米100克。
将芡实和茯苓捣碎;粳米淘洗干净;锅中倒入适量水,加入芡实,茯苓煮软,再加入粳米,煮至粥成。每日早晚温热食用。
此粥有健脾祛湿,利水涩肠的功效,煮至脾虚久泻或久痢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