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3个关键孕期绝对心情顺畅
抓住3个关键孕期绝对心情顺畅
1孕妈妈孕期情绪很重要回顶部
怀胎十月,孕妈妈尝尽了各种酸甜苦辣,除了身体上的不适反应外,情绪上的起伏变化也让准妈妈们相当困扰。而孕妈妈的不良情绪不仅会影响自己,还会影响身边人的情绪,更甚的是还可能会影响肚子里的宝宝。小编认为,孕妈妈要知道引起孕期情绪起伏的原因,这样才能对症下药。
孕妈妈孕期情绪很重要
孕妈妈的精神情绪,不仅会影响本人的食欲、睡眠、精力、体力等,而且还会通过神经体液的变化调节,影响胎儿的血液供给、心率、呼吸和运动等许多方面。孕妈妈在宁静状态下有节律的心跳是胎儿最爱听的声音,孕妈妈规律的肠蠕动声也能给胎儿以稳定的感觉。相反,当孕妈妈生气、焦虑、紧张不安或忧郁悲伤时,大脑皮层的高级神经活动和血中的内分泌激素浓度改变,胎儿会立即感觉到,并表现出不安和躁动。长时间压抑、愤怒、易激动的孕妈妈可能会带给自己身体有不良刺激。更甚的是,这造成胎儿发育缺陷。
因此,孕妈妈们要知道影响自己情绪的原因,以及找对策应付它。
2身体激素变化影响孕期情绪图片来源:华盖
身体激素变化影响孕期情绪
怀孕之后,孕妈妈的情绪较为脆弱,从物质上说,孕期分泌大量增多的孕酮和雌性激素是导致情绪波动的主要原因。但情绪波动从根本上说仍然是心理方面的原因。
对策:
1.在怀孕4个月之后就可以练习孕妇瑜珈,这种运动从身、心、灵三方面来安抚孕妈妈的情绪。
2.写怀孕日记,记载下280天里的点点滴滴,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3.有时间多散步,可以让自己心情放轻松。
4.除非医生要求休息,孕妈妈完全可以上班,独自一人在家会反而会让人觉得孤独。
3缺少家人关心影响孕妈孕期情绪图片来源:华盖
缺少家人关心影响孕妈孕期情绪
有时候男人没有女人心思细腻,所以,可能在怀孕期间,丈夫忽视了孕妈妈的心理需求,这不代表他有别的其他的事情,所以孕妈妈在孕期要信任自己的老公。
对策:
1. 准备bb的用品可以分散自己的注意。
2.每周都告诉老公现在bb几周了,准备一本有关孕期的书籍,如果他看了书,会清楚你的心情和情况。
3.孕妈妈多让丈夫陪同自己上医院,听妊娠讲座,在家里准爸爸可以以轻柔的动作按摩孕妇的腹壁,抚摸可以使孕妈妈的依赖保护心理得到满意,情绪会变得安定和放松。
4.孕妈妈喋喋不休、心情不好时,丈夫或亲属都要乐意地“洗耳恭听”,学会理解。
孕期反应影响孕期情绪
在早孕3个月和妊娠晚期,孕妈妈的情绪波动都比较大。在怀孕早期,主要是身体上的不适,比如恶心、呕吐、睡眠不佳等症状。到了怀孕8个月,大概怀孕32周之后,胎儿逐渐长大,孕妈妈的身子越来越沉重,还会有下肢水肿、腰痛等症状,而且在怀孕晚期,担心宝宝的心情会越来越明显,在精神上压力较大。
孕期喝水抓住4个关键时间点
关键节点一:起床后
清晨起床后喝一杯温水。一般来说,经过一晚上的睡眠,人体在起床时会处在一种生理性的缺水状态。孕妈妈本身负担“两个人”的新陈代谢和水分补充等任务,每天起床后,先喝一杯40度左右的温开水,有利于迅速稀释血液浓度,改善缺水状体,让胎宝宝也及时“喝水”。
同时,孕妈妈清晨空腹喝水,也有利于清除宿便、排出毒素,尤其是有便秘问题的孕妈妈,清晨喝水也许拉粑粑会更顺利。
关键节点二:睡觉前
睡觉是孕妈妈孕期生活的重要内容,睡得好,睡眠质量高,孕妈妈身体才更加健康,胎宝宝也才能更加健康地成长。而睡前“喝水”,不仅有利于孕妈妈补充必要的水分,也有助于孕妈妈获得更好的睡眠质量,更充足的体力。
说到睡前喝水,许多孕妈妈也许会有反对意见:睡前喝水夜里还怎么睡觉呢?老是起夜上厕所可怎么办?
孕妈妈可以在临睡前喝上几口,如果平时就容易频繁起夜,可以稍稍抿两口水即可。因为人在睡觉时,会自然消耗一部分水分。此时,血液粘稠度会变高。尤其是孕妈妈本身体重比较大,睡眠期间也会自然出汗,水分流失会更多。所以,孕妈妈可以在睡前半个小时略微补充一些水分,改善缺水的状体,从而更有利于胎宝宝的健康。
关键节点三:吃饭后
喝水不应该边吃边喝,在饭后半小时比较合适。
在吃饭时,唾液、胃液和消化液等都要齐心协力来工作,一起消化食物,促进人体的营养吸收。吃饭时喝水自然会冲淡这些重要的液体,影响消化功能。这一点比较容易理解。吃饭后立刻喝水,同样也会稀释这些重要的液体,减弱蛋白酶的活力,影响了消化吸收,自然会直接影响胎宝宝的营养获取。
因此,孕妈妈喝水应该在吃饭后半小时比较合适,一般200毫升左右即可。因为饭后频繁和大量饮水是引起烧心的重要因素,所以如果孕妈妈有胃灼热的问题,最好在饭后2~3小时后才喝水。
关键节点四:洗澡后
夏天如此炎热,许多人恨不得一天冲个8遍澡。孕妈妈夏天洗澡的次数也会相对增加。因为孕妈妈洗澡时往往也会流汗,加上淋浴房温度相对高一些,体内水分消耗更厉害。因此,洗澡后,孕妈妈要及时喝水,慢慢小口地喝,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预防痔疮大便畅顺是关键
预防痔疮,大便畅顺是关键
专家建议,预防痔疮,保持大便顺畅是很好的方式。最好是一天排便一次,把直肠的一段排干净就行,不必过分拘泥于将所有宿便都排干净。
防痔小贴士:
1.饮食:在日常饮食中应保持一定数量的“食物纤维”,如燕麦片、黑面包、蔬菜、水果和豆类等。适当节制辛辣刺激食物或调味品,如酒、辣椒、芥末、咖喱等。酒和含酒饮料会影响肛管括约肌的张力和血运,也是诱发痔脱垂、栓塞和嵌顿的常见原因,在饮食中应适当节制,特别是有痔脱垂者更应注意。
2.良好的排便习惯:最好在每天清晨起床后或早餐后,利用“起立反射”及“胃结肠反射”引起的便意,则排便容易。此外,排便时不要看书、久蹲,要尽力缩短排便时间。
3.提肛运动:痔实质是痔静脉淤结的结果,改善肛门局部血液循环,对于预防和治疗本病大有益处。每天有意识收提肛门,每次约5分钟,有利于预防痔的发生。
4.体育锻炼:从事久坐、久立工作者应较多地参加一些体育活动,如工间操、太极拳和气功等。
5.清洁肛门:每次大便后最好用温水清洗,切勿用硬纸擦拭,防止外伤。
老年人身体健康离不开这4个手部小动作
手指交叉
当感到大脑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时,不妨把双手手指交叉地扭在一起。一只手拇指在上交叉一会儿后,再换成另一只手拇指在上。然后将手指尖朝向自己,并使双手腕的内侧尽量紧靠在一起。反复进行几次。
旋转拇指
如果感到体力不足,不妨试着让拇指作360度旋转。旋转时必须让拇指的指尖尽量画圆形。起初也许会感到不顺,但反复进行几次以后,拇指就会有节奏地旋转,而且让人觉得心情舒畅。一般让拇指按顺时针的方向及逆时针的方向各自旋转1~2分钟即可。
温风吹手
风吹干。如果使用电吹风对手掌进行刺激的话,只花3~4分钟,就可取得保健效果。用电吹风向手掌送去温风,感到稍热时,就把电吹风移开,然后再靠近手掌吹风。这样反复进行6~7次,使整个手掌都被电吹风吹出的温风刺激到。
自我握手
左右手掌靠拢在一起交替对握,关键在于右手拇指要有意识地用劲抓住左手的小鱼际肌,左手拇指抓住右手的小鱼际肌。紧握3秒钟后双手分开。左右相互紧握5~6次。
老人养生健脑做做手部小动作
旋转拇指:如果感到体力不足,不妨试着让拇指作360度旋转。旋转时必须让拇指的指尖尽量画圆形。起初也许会感到不顺,但反复进行几次以后,拇指就会有节奏地旋转,而且让人觉得心情舒畅。一般让拇指按顺时针的方向及逆时针的方向各自旋转1~2分钟即可。
自我握手:左右手掌靠拢在一起交替对握,关键在于右手拇指要有意识地用劲抓住左手的小鱼际肌,左手拇指抓住右手的小鱼际肌。紧握3秒钟后双手分开。左右相互紧握5~6次。
手指交叉:当感到大脑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时,不妨把双手手指交叉地扭在一起。一只手拇指在上交叉一会儿后,再换成另一只手拇指在上。然后将手指尖朝向自己,并使双手腕的内侧尽量紧靠在一起。反复进行几次。
温风吹手:许多人在洗发后都用电吹风吹干。如果使用电吹风对手掌进行刺激的话,只花3~4分钟,就可取得保健效果。用电吹风向手掌送去温风,感到稍热时,就把电吹风移开,然后再靠近手掌吹风。这样反复进行6~7次,使整个手掌都被电吹风吹出的温风刺激到。
预防痔疮大便畅顺是关键
专家介绍,“排便困难的,大便干、硬的,排便次数过多过少的,都容易引发痔疮。痔的症状主要是出血、脱垂、疼痛、肛门异物感等。”一般来说,本身“火旺”体质的,饮食不当、熬夜而“上火”或脾虚体弱的人较容易长出痔疮。有肛门炎症、大便不畅者也容易得痔疮。 痔疮是否要治疗?梁劲军表示,痔其实是“血管性肛管垫”,25岁以上的人,70%~80%有痔疮;40~50岁这一年龄段,90%的人有痔疮。只有合并出血、肛脱垂、疼痛等症状时,才能称为病。只要无症状,可以不用治疗。当痔疮症状较常发作,影响工作、生活时,可考虑手术。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痔的手术基本可以做到无痛、无血、微创,住院2-3天,休息1-2周即可治愈。
预防痔疮,大便畅顺是关键
专家建议,预防痔疮,保持大便顺畅是很好的方式。最好是一天排便一次,把直肠的一段排干净就行,不必过分拘泥于将所有宿便都排干净。
防痔小贴士:
1.饮食:在日常饮食中应保持一定数量的“食物纤维”,如燕麦片、黑面包、蔬菜、水果和豆类等。适当节制辛辣刺激食物或调味品,如酒、辣椒、芥末、咖喱等。酒和含酒饮料会影响肛管括约肌的张力和血运,也是诱发痔脱垂、栓塞和嵌顿的常见原因,在饮食中应适当节制,特别是有痔脱垂者更应注意。
2.良好的排便习惯:最好在每天清晨起床后或早餐后,利用“起立反射”及“胃结肠反射”引起的便意,则排便容易。此外,排便时不要看书、久蹲,要尽力缩短排便时间。
3.提肛运动:痔实质是痔静脉淤结的结果,改善肛门局部血液循环,对于预防和治疗本病大有益处。每天有意识收提肛门,每次约5分钟,有利于预防痔的发生。
4.体育锻炼:从事久坐、久立工作者应较多地参加一些体育活动,如工间操、太极拳和气功等。
5.清洁肛门:每次大便后最好用温水清洗,切勿用硬纸擦拭,防止外伤。
儿童长高抓住3个关键期
婴儿期---饮食技能、习惯的培养
婴儿期的生长通常不受遗传影响,营养却是影响孩子生长的关键因素,专家非常肯定地指出了营养在婴儿时期的重要性。婴儿在8个月后逐渐向儿童期过渡,此时营养跟不上就会影响成年身高。此类过渡延迟将使其成年身高减损。所以,婴儿期的营养非常重要。
对策:
1.合理喂养 及时添加辅食
婴儿满4个月后应及时添加辅食,因为4-8个月时是婴儿形成吞咽固体物所需的条件反射形成的关键时期。要学会吃东西,这种吃的技能是后天才学会的,如果6个月之后还没有添加辅食,婴儿就很难学会从进食液体食物到一半固体食物到全部固体食物的过渡,不能及时完成这种过渡,吃固体食物就不能下咽,容易呕吐,从而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
2.什么都要吃,食物尽量多样化
人们习惯给食物定性,热、寒、温、滞等,结果很多食物似乎都不太适合婴儿。从营养心理学上讲,如果婴儿时期食物品种过于单调,到了儿童期,出现偏食、挑食的机会将会大大增加。所以,食物要尽量多样化,尤其在婴幼儿期,尽量接触丰富多样的食物,不但能保证营养供应全面,而且能防止以后挑食的不良饮食行为。
儿童期---每年增高5-7厘米,性早熟应看儿科内分泌医生
在儿童期,3岁以后孩子每年能长高5-7厘米,到底是5厘米还是7厘米则取决于遗传、环境、营养等综合因素。所以,在这个"平稳"增长期,家长要关注孩子每年的身高并加以测量。
对策:
1.3-6个月测量一次身高
人的生长速度是不均衡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所以太频繁地测量也不是科学的态度,有些家长给孩子测身高,这个月长了0.5厘米,下个月只有0.3厘米,就着急找医生了。其实,只要3-6个月测量一次,每年增高5-7厘米就"达标"了。
2.性早熟应看儿科内分泌医生
个人的性早熟与群体的发育提前不能混为一谈。所以,家长不要以为现在孩子生长发育提前了,就以为自己的孩子早些发育没有关系。如果女孩子在8岁之前出现乳房增大、阴毛、腋毛生长等任何一项或多项第二性征,或月经初潮于10岁以前;男孩在9岁之前出现阴茎及睾丸增大、阴毛生长,10岁前变声等性发育表现,则为性早熟,此时要及时找儿科内分泌医生就诊。
青春期---发育之后身高突增
在青春期由于生长激素和性激素的催化作用,女孩平均可长25厘米,男孩30厘米。家长应注意,如果女孩初潮后和男孩变声后两年之后,身高不理想,此时再进行干预已经不太可能有效果了。
对策:
1.关注发育之后的身高突增
女孩乳房发育后一年左右,男孩则在变声前,身高生长加速。最快时女孩每年可长8厘米,男孩每年长11厘米。女孩初潮后平均可再长5厘米,男孩变声后可再长5-10厘米。所以在整个青春期,女孩平均可长25厘米,男孩长30厘米。这种生长规律,家长应该有所了解。
2.睡眠、运动能帮助长高
在青春期,充足的睡眠有助青春期高速生长;运动,尤其是跳绳可显着增加孩子的生长速度(即使在初潮出现后也是这样),同时还能增加身高突增的持续时间。所以,青春期尤其要注意睡眠和运动,这将对成年期的身高有重要意义。
孩子长个有规律
人体的高矮是由骨骼的生长发育决定的。在长骨的两端,有一种专管骨骼生长的骺软骨。未成年时骺软骨不断增生,骨骼就不断增长;成年后增生停止,个子也就不再长了。
◆ 骨龄
骨龄是发育的指标,它决定孩子的最终身高。如果年龄大于骨龄,提示孩子生长迟缓;如果年龄小于骨龄,提示孩子性早熟。所以想要了解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应该到正规医院拍摄骨龄片。医生会根据骨龄片上显示出的骨骺闭合情况来判断孩子的生长潜力。
老人养生健脑做做手部小动作
旋转拇指:
如果感到体力不足,不妨试着让拇指作360度旋转。旋转时必须让拇指的指尖尽量画圆形。起初也许会感到不顺,但反复进行几次以后,拇指就会有节奏地旋转,而且让人觉得心情舒畅。一般让拇指按顺时针的方向及逆时针的方向各自旋转1~2分钟即可。
自我握手:
左右手掌靠拢在一起交替对握,关键在于右手拇指要有意识地用劲抓住左手的小鱼际肌,左手拇指抓住右手的小鱼际肌。紧握3秒钟后双手分开。左右相互紧握5~6次。
手指交叉:
当感到大脑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时,不妨把双手手指交叉地扭在一起。一只手拇指在上交叉一会儿后,再换成另一只手拇指在上。然后将手指尖朝向自己,并使双手腕的内侧尽量紧靠在一起。反复进行几次。
温风吹手:
许多人在洗发后都用电吹风吹干。如果使用电吹风对手掌进行刺激的话,只花3~4分钟,就可取得保健效果。用电吹风向手掌送去温风,感到稍热时,就把电吹风移开,然后再靠近手掌吹风。这样反复进行6~7次,使整个手掌都被电吹风吹出的温风刺激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