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可以做什么运动 关节及神经运动
睡前可以做什么运动 关节及神经运动
仰卧在床上后,将两手向胸前伸起,放开双手,先弯曲手再捞开手指.一开一放以后再将手举后或左右方向运动,每次可做一至二分钟,早晚各做一次。
肩关节的运动
肩关节的运动时各关节间的协调运动,肩肱关节运动时肩胸连接处随之运动,此协调运动称为肩肱节律性,肩关节外展至30°或前屈至60°,肩胛骨是不旋转的,称为静止期,在此以后肩胛骨开始旋转,每外展15°肩关节转10°肩胛骨转5°,两者比例为2:1,当外展至90°以上时,每外展15°肩关节转5°肩胛骨转10°,两者比例为1:2.
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在正常情况下为:前屈上举150°-170°、后伸40°-45°、外展上举160°-180°、内收20°-40°、水平位外旋60°-80°(或贴壁45°)、水平位内旋70°-90°(或贴壁70°)、水平屈曲135°、水平伸展30°,加之肩关节的活动是以胸锁关节为支点,以锁骨为杠杆,因此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又可因“肩胸关节”的活动而增加。肩关节的这些特点就决定了肩部易发生如上所述的疾患。
参与肩关节运动的肌肉主要为肩部肌肉,而且肩关节运动需在上臂肌肉协助下共同进行。肩关节的运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其一是要有良好的肩胛部肌肉使肩部保持相当的稳定,其二是肱骨头和关节盂之间须保持密切相接(这主要是由肩袖来完成)。因此,参与肩关节运动的骨骼肌并不单纯地只供给关节动力,在稳定肩关节方面也起很大的作用。
肩关节属于球窝关节,能作多轴性灵活运动,同下肢髋关节比较,肩关节的运动幅度较大,但稳固性差。
肩关节可以完成七种动作:屈、伸、外展、内收、外旋、内旋、环转。
(一)屈:从肩关节冠状轴前方跨过的肌肉具有屈肩关节的作用。重要的肌肉有喙肱肌、三角肌前部纤维、胸大肌锁骨部和肱二头肌短头。前屈的运动范围约70°。
(二)伸:从肩关节冠状轴后方跨过的肌肉具有伸的作用。主要的肌肉有背阔肌、三角肌后部纤维和肱三头肌长头。后伸时,由于受到关节囊前臂及肱骨头与喙突相接触的限制,故运动范围小于屈的范围,约为60°。
(三)内收:从贯肱骨头的矢状轴下方跨过的肌肉能使肩关节内收,主要的肌肉有胸大肌、背阔肌和肩胛下肌。内收时,由于肱骨头滑向关节窝的上方而受到躯干的阻碍,其运动范围很小,约为20°。
(四)外展:从矢状轴上方跨过的肌肉,可使肩关节外展,主要的外展肌有三角肌(中部纤维)和冈上肌,当肩关节旋外时,肱二头肌长头也参与外展。肩关节外展时肱骨头滑向关节窝的下方,所以运动范围较大,约90°。
(五)旋内:沿贯穿于肱骨头中心与肱骨小头中心之间的垂直轴,上臂可作旋内和旋外运动。凡由内(起点)向外(止点)从垂直轴前方跨过的肌肉具有旋内作用。旋内的肌肉有背阔肌、胸大肌、肩胛下肌和三角肌前部纤维。旋内时,肱骨头在关节盂内向后滑动,肱骨大结节和肱骨体向前方转动。
(六)旋外:从垂直轴后方跨过的肌肉有旋外作用。旋外的肌肉有冈下肌和小圆肌。旋外时,肱骨头在关节盂内向前滑动,肱骨大结节和肱骨体向后方转动。当上肢垂直时,旋转运动的范围最大,可达120°。
(七)环转:三角肌(三个束)、胸大肌、斜方肌、菱形肌、前锯肌、背阔肌、大圆肌、小圆肌。
神经衰弱做什么运动好 神经衰弱人群运动注意事项
1.运动量要适中,不要引起强烈的神经兴奋和过度疲劳。
2.每天可以进行30分钟以上的运动健身活动,运动量控制在中,小强度为好。如果体质太弱可以分多次进行。
3.运动时要选择好适当的锻炼时间和地点,最好是在清晨或上午,在空气新鲜,环境幽静的地方进行。
4.晚上睡觉前不要参加剧烈运动,以免过度兴奋。
热身运动动作图解 膝关节环绕运动
动作过程:屈膝,双手放在膝盖上,向左边做一个八拍环绕,向右边做一个八拍。
次数:四个八拍;
运动神经炎的运动神经元病
本病迄今病因未明有学者认为是慢性病毒感染引起,起病后病情呈缓慢进行性加重但可用神经生长因子或细胞生长肽肌注治疗,尚无特效的措施能阻止病情的进展,患者往往在后期出现并发症。但若能精心护理,加强对症支持综合治疗,就能较大限度缓解症状、延长生命。劝告患者及其亲属,因本病诊治专科性较强,发病后应到有条件的神经疾病专科诊治,切勿轻信社会游医,以免误诊误治,浪费钱财。
运动神经元病预后
本病为一进行性疾病,但不同类型的病人病程有所不同,即使同一类型病人其进展快慢亦有差异。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平均病程约3年左右,进展快的甚至起病后1年内即可死亡,进展慢的病程有时可达10年以上。成人型脊肌萎缩症一般发展较慢,病程常达10年以上。原发性侧索硬化症临床罕见,一般发展较为缓慢。死亡多因球麻痹,呼吸肌麻痹,合并肺部感染或全身衰竭所致。
运动神经元症
运动神经元疾病(Motor Neuron Disease)或简为 ALS,俗称「渐冻人」,是一种人体的运动神经逐渐退化的疾病。
其症状,一开始是末端的运动神经失调,也就是患者的走路开始不稳定、无法协调、乃至於最後无法行走;而手部的动作也逐渐无法自己的意志行动,乃至最後根本无法行动。该症状恶化之後,患者将只能躺在床上,四肢与躯体皆无法动弹。接下来,脸部的运动也受到影响,舌头嘴唇不能移动,患者语言功能无法发挥。最後,连呼吸与吞嚥的自主功能亦丧失,造成患者的死亡。在这平均将近两年的病程中,患者的感官意识并未受到影响,所以其本人能十分清楚,自己所遭遇的各种行为能力遭到剥夺的「渐冻」症状。因此说这是一种「残酷」的罕见疾病并不为过。目前这种疾病的病因不明(可能源於基因缺陷所导致),亦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统计上发病者的机率,大约每十万人中出现五人。
肩关节运动
肩关节的运动时各关节间的协调运动,肩肱关节运动时肩胸连接处随之运动,此协调运动称为肩肱节律性,肩关节外展至30°或前屈至60°,肩胛骨是不旋转的,称为静止期,在此以后肩胛骨开始旋转,每外展15°肩关节转10°肩胛骨转5°,两者比例为2:1,当外展至90°以上时,每外展15°肩关节转5°肩胛骨转10°,两者比例为1:2.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在正常情况下为:
前屈上举150°-170°、后伸40°-45°、外展上举160°-180°、内收20°-40°、水平位外旋60°-80°(或贴壁45°)、水平位内旋70°-90°(或贴壁70°)、水平屈曲135°、水平伸展30°,加之肩关节的活动是以胸锁关节为支点,以锁骨为杠杆,因此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又可因“肩胸关节”的活动而增加。肩关节的这些特点就决定了肩部易发生如上所述的疾患。参与肩关节运动的肌肉主要为肩部肌肉,而且肩关节运动需在上臂肌肉协助下共同进行。肩关节的运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其一是要有良好的肩胛部肌肉使肩部保持相当的稳定,其二是肱骨头和关节盂之间须保持密切相接(这主要是由肩袖来完成)。因此,参与肩关节运动的骨骼肌并不单纯地只供给关节动力,在稳定肩关节方面也起很大的作用。肩关节属于球窝关节,能作多轴性灵活运动,同下肢髋关节比较,肩关节的运动幅度较大,但稳固性差。肩关节可以完成七种动作:屈、伸、外展、内收、外旋、内旋、环转。
(一)屈:从肩关节冠状轴前方跨过的肌肉具有屈肩关节的作用。重要的肌肉有喙肱肌、三角肌前部纤维、胸大肌锁骨部和肱二头肌短头。前屈的运动范围约70°
。(二)伸:从肩关节冠状轴后方跨过的肌肉具有伸的作用。主要的肌肉有背阔肌、三角肌后部纤维和肱三头肌长头。后伸时,由于受到关节囊前臂及肱骨头与喙突相接触的限制,故运动范围小于屈的范围,约为60°。
(三)内收:从贯肱骨头的矢状轴下方跨过的肌肉能使肩关节内收,主要的肌肉有胸大肌、背阔肌和肩胛下肌。内收时,由于肱骨头滑向关节窝的上方而受到躯干的阻碍,其运动范围很小,约为20°。
(四)外展:从矢状轴上方跨过的肌肉,可使肩关节外展,主要的外展肌有三角肌(中部纤维)和冈上肌,当肩关节旋外时,肱二头肌长头也参与外展。肩关节外展时肱骨头滑向关节窝的下方,所以运动范围较大,约90°。
(五)旋内:沿贯穿于肱骨头中心与肱骨小头中心之间的垂直轴,上臂可作旋内和旋外运动。凡由内(起点)向外(止点)从垂直轴前方跨过的肌肉具有旋内作用。旋内的肌肉有背阔肌、胸大肌、肩胛下肌和三角肌前部纤维。旋内时,肱骨头在关节盂内向后滑动,肱骨大结节和肱骨体向前方转动。
(六)旋外:从垂直轴后方跨过的肌肉有旋外作用。旋外的肌肉有冈下肌和小圆肌。旋外时,肱骨头在关节盂内向前滑动,肱骨大结节和肱骨体向后方转动。当上肢垂直时,旋转运动的范围最大,可达120°。(七)环转:三角肌(三个束)、胸大肌、斜方肌、菱形肌、前锯肌、背阔肌、大圆肌、小圆肌。
运动前的热身运动 膝关节绕环
做法:屈膝,两手放在膝关节上,向左向右绕环运动即可。注意动作要舒缓。
效果:能够帮助活动膝关节。
做什么运动有助于排便 髋关节运动
坐在地上,腿伸直,双脚并拢,用双手抓住双脚,尽力使身体贴近地面。然后放开双脚、吸气、收缩肛门,再慢慢放松,反复10次。在这个过程中,腹部受到挤压,再加上收缩肛门动作,就能形成排便反射。
跑步后拉伸有什么作用
1、跑完步拉伸可以放松肌肉,缓解肌肉僵硬、酸痛等症状,经常拉伸可以增加肌肉弹跳力,给身体受力增加缓冲,下次再运动时不会觉得那么吃力。
2、拉伸的时候身体的血液循环会加快,同时提高关节活动范围,可以防止做运动强度大的运动关节受到损伤。
3、拉伸可以让身体更加舒展,肌肉的柔韧性得到增加,跑步更有耐力,更加容易坚持运动。
运动后关节酸痛怎么办 运动后关节疼怎么办
在运动后出现关节疼的情况,要及时的停下导致疼痛的运动,以免运动让关节磨损更严重,加重疼痛情况。
在运动后出现关节疼痛之后,可以进行一些缓解疼痛的恢复性训练,像膝关节疼痛,可以进行小半蹲,对膝关节、韧带和肌肉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对疼痛的关节进行适当的按摩,能够帮助缓解疼痛,同时还可以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像如果是膝关节疼痛,可以找到这些压痛点,用拇指由轻到重的进行按揉,到酸胀感为合适。
神经衰弱可以运动吗 跑跳运动
有节奏的跑步,体操等运动对神经系统可以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能促进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的转换,提高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反应的灵活性,坚持经常性的运动可以使神经系统的控制力和耐久力得到提高,使神经衰弱患者自觉症状减轻或消失。
运动前热身运动 踝关节绕环
做法:一条腿支撑,另一条腿屈膝,脚尖立起来,向左右绕环运动,换一条腿继续。注意保持脚踝稳定,动作要舒缓。
效果:这样能够帮助活动踝关节。
上运动神经元与下运动神经元的区别
锥体系主要包括上、下两个运动神经元。上运动神经元的胞体主要位于大脑皮质体运动区的锥体细胞,这些细胞的轴突组成下行的锥体束,其中下行至脊髓的纤维称为皮质 脊髓束;沿途陆续离开锥体束,直接或间接止于脑神经运动核的纤维为皮质核束。
临床上,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引起的随意运动麻痹,伴有肌张力增高,呈痉挛性瘫痪;深反射亢进;浅反射(如腹壁反射、提睾反射等)减弱或消失;可出现病理反射(如Babinshi 征);因为下运动神经元正常,病程早期肌不出现萎缩 在锥体系中下运动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脑神经运动核和脊髓前角运动细胞,它们的突分别组成脑神经和脊神经,支配全身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下运动神经元受损时,由于肌失去神经支配,肌张力降低,呈弛缓性瘫痪;肌因营养障碍而萎缩;因为所有反射弧都中断,浅、深反射均消失;无病理反射
上面的这些内容就是关于上运动神经元与下运动神经元的区别的介绍了,对于这两种神经元大家一定要弄清楚,上运动神经元受到伤害以后所表现出来的症状和下运动神经元不同,只有准确的知道才能对症下药,对于患者来说及时的治疗很关键。
滑膜关节的运动
滑膜关节的关节面的形态,运动轴的多少与方向,决定着关节的运动形式和范围,其 运动形式基本上沿三个互相垂直的轴作三组拮抗性的运动。
1.屈和伸 是关节滑冠状轴进行的运动。运动时,两骨之间的角度发生变化,角度变小称为屈flexion;相反,角度增大称为伸extension。一般来说,关节的屈指的是向腹侧面成角,而膝关节则相反,小腿向后贴近大腿的运动叫做膝关节的屈,反之则称为伸。在足部,足上抬,足背向小腿前面靠拢为踝关节的伸,亦称背屈;足尖下垂为踝关节的屈,亦称跖屈。
2.内和收外展是关节沿矢轴轴进行的运动。运动时,骨向正中矢状面靠拢,称收 或内收adduction,反之,远离身体正中矢状面,称展或外展abduction。但手指的收展是以中指为准的靠拢、散开运动,足趾的收展是以第二趾为准的靠拢、散开运动。
3.旋内和旋外是关节沿垂直轴进行的运动,统称旋转rotation。骨向前内侧旋转, 称旋内medial rotation,反之,向后外侧旋转,称旋外lateral rotation。在前臂,桡骨是围绕通过烧骨头和尺骨头的轴线旋转,将手背转向前方的运动,称旋前pronation,将手 掌恢复到向前而手背转向后方的运动,称旋后supination。此外,有些关节还可进行环转运动circumduction,即关节头在原位转动,骨(肢 体)的远侧端做圆周运动,运动时全骨(肢体)描绘出一圆锥形的轨迹。能沿二轴以上 运动的关节均可做环转运动,实际为屈、外展、伸和内收的依次连续运动,如肩、髋、桡 腕关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