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孩子善良并不难
教会孩子善良并不难
1.成年人需要承担责任
研究人员说,家长和老师需要停止推卸责任。对孩子道德发展的最大挑战是混乱的消息,所以成年人需要认真审视自己所说的话与行为是否一致。
2.给孩子机会实践关心和帮助
研究表明,孩子并不是一出生就决定了好还是坏。善良就像是学习乐器一样:需要日常的训练以及不断增加的难度。通过帮助周围朋友的家庭作业,可以磨练孩子的仁慈反射。
3.教导寻找视角的技能
首先,孩子需要学会“缩小视角”——注意倾听,关心照顾周围的人。其次孩子可以学会“扩大视角”,以考虑大局,并且了解自己所在社区的其他观点。扩大视角可以让孩子注意到,并和外界联系,就像是课堂上的新孩子。研究人员说,这两个工具都可以扩大孩子的关注圈。
4.提供强有力的道德榜样
这并不意味着完美或拥有所有的正确答案。但是研究人员鼓励父母要勇于承认错误,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帮助孩子了解世界。
5.帮助孩子管理负面情绪
愤怒、害羞和嫉妒会阻碍善良和善解人意的能力。家长需要告诉孩子们,虽然这些都是正常的情绪,但是处理这些情绪的方式却分为有益和有害,而孩子必须要学会管理自己的负面情绪。
为什么孩子不能锁车里 孩子被锁车内如何自救
家长为了避免这一悲剧发生,平时要教孩子基本的自救措施,被锁车内可采取如下方案:
1、一般汽车的喇叭和双闪灯在锁车情况下不会被断电,平时应教会孩子,如果车内没有别人时,就按喇叭和打开双闪灯向路人求救。
2、家长平时应该教会孩子在前挡风玻璃处呼救或敲打车窗。
3、部分车型在断电锁车后依旧可以从内部开启车门,对于有行动能力的儿童,家长平时可引导教会孩子从车内开门。
孩子爱哭怎么办
1、教会孩子善于明白地表达自己的痛处,说清为什么要哭,这时妈妈给些安慰,可以减少哭的机会。
2、对孩子要少批评,多表扬,孩子做事没有达到大人所希望的那样,但他只要尽力了,就别批评他。对敏感的孩子来说,大人瞪眼、失望的表情,都会此起反应,所以大人要有控制,更不要大声骂孩子,对他们温和与幽默或许效果更好,但当敏感的小孩做了错事时,也不要因怕他哭而不批评,要清楚地说明错在哪里。既不要斥责,也不能无原则。
3、千万不要说下列贬低孩子存在价值的话。例如:“哭什么,不准哭,再哭下次就不带你出来。”“我不喜欢爱哭的孩子,不要再哭了﹗”不要对孩子贴上敏感、好哭的标签,否则以后就难以摘此标签。如要把孩子的敏感告诉老师或保姆的话,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更不要动不动就针对孩子爱哭的事情进行议论。
教会孩子善良其实并不困难
成年人都希望能让孩子变成善良的人,而虽然根据研究,大多数妈妈和爸爸认为给孩子灌输善良的思想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但是大多数孩子得到的消息却是相反的。本文从五个方面出发,研究了如何培养善良的孩子的方法。
一、研究调查的结果
在2013年和2014年,研究人员采访了全国10000名初中和高中生,以及数以百计的父母。绝大多数的孩子——接近80%,说他们的父母教给他们,个人幸福和高成就比关心照顾别人更重要。反过来,大约80%的孩子说他们比关心别人更加看重成功各方面。
跟父母的谈话和观察也表明,父母日常提及成功和幸福的频率已经淹没了有关关心照顾别人的信息。这个问题的根源可能是——父母和其他成年人所说的话之间的差距,是传达日常行为的首要考虑和真实信息。
研究人员指出,让孩子失败,而不是保护他们的幸福,会使孩子想到应对策略,最终使孩子更加快乐。教孩子关心他人对社交技能非常有帮助,是成功的关键。
二、具体的解决方式
1.成年人需要承担责任
研究人员说,家长和老师需要停止推卸责任。对孩子道德发展的最大挑战是混乱的消息,所以成年人需要认真审视自己所说的话与行为是否一致。
2.给孩子机会实践关心和帮助
研究表明,孩子并不是一出生就决定了好还是坏。善良就像是学习乐器一样:需要日常的训练以及不断增加的难度。通过帮助周围朋友的家庭作业,可以磨练孩子的仁慈反射。
3.教导寻找视角的技能
首先,孩子需要学会“缩小视角”——注意倾听,关心照顾周围的人。其次孩子可以学会“扩大视角”,以考虑大局,并且了解自己所在社区的其他观点。扩大视角可以让孩子注意到,并和外界联系,就像是课堂上的新孩子。研究人员说,这两个工具都可以扩大孩子的关注圈。
4.提供强有力的道德榜样
这并不意味着完美或拥有所有的正确答案。但是研究人员鼓励父母要勇于承认错误,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帮助孩子了解世界。
5.帮助孩子管理负面情绪
愤怒、害羞和嫉妒会阻碍善良和善解人意的能力。家长需要告诉孩子们,虽然这些都是正常的情绪,但是处理这些情绪的方式却分为有益和有害,而孩子必须要学会管理自己的负面情绪。
如何指导孩子玩玩具
一、事先指导。玩具一买回来,家长就应该先看说明,弄明白玩具的玩法,如上发条的玩具,应教会孩子向哪个方向旋转开关,旋到什么程度为好;电动玩具应教会孩子使用开关等。
二、观察指导。孩子有了新玩具一定乐滋滋地想自己玩,家长应放手让孩子玩,家长在旁边观察,发现孩子遇到困难或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当然家长应鼓励孩子自己动脑筋克服困难,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有的家长担心孩子弄坏玩具,不让孩子操作,由自己操作给孩子看,这就不是孩子的玩具而是家长的玩具了。
三、参与指导。家长和孩子一道玩玩具,在玩的过程中进行指导、示范,例如打羽毛球、下棋,教的过程中家长要有耐心,由易入难,循序渐进,孩子感到有乐趣,学得也快。
如何教会孩子正确刷牙
从小刷牙,终身受益。
刷牙不仅可以清洁牙齿、去除牙菌斑,还可以起到按摩牙龈,促进牙龈血液回圈的作用,能够改善局部营养和氧的供应,以利组织代谢,提高牙龈的抗病能力。所以,刷牙是维护口腔清洁,预防龋齿、牙周病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那么,孩子多大开始刷牙为好?
一般来说,孩子到了两岁半,20颗乳牙都萌出后,就可以开始教孩子学刷牙;3岁左右应让孩子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习惯。
牙刷
孩子用的牙刷、牙膏和漱门杯应有所讲究,以引起孩子刷牙的兴趣。
牙刷要按年龄大小,购买对牙龈和口腔粘膜刺激小的磨毛儿童牙刷。
每次刷牙后,应洗净牙刷,甩;1:刷毛上的水分,牙刷头朝上放入漱口杯中,置通风朝阳处,使刷毛容易干燥。因为在十燥环境中,细菌不能生长繁殖。
牙膏
从功能上讲,有清洁、除臭、防酸、防龋、杀菌、消炎、止血等药物牙膏。所以,有孩子的家庭,应当买两种牙膏,成人和儿童牙膏。儿童牙膏除了色彩比较艶丽,味道比较香甜,包装比较活泼外,含氟量比较低。
孩子为什么不宜用含氟量比较高的牙膏呢?因为孩子的动手能力差,手操作功能的发育还不完善,含漱技巧未完全掌握。此时,如果用含氟量高的成人牙膏,在刷牙时,难免误吞含氟较高的牙膏。如果每天咽下过多的氟,是不利于孩子健康生长的。
如果孩子还没有掌握含漱技巧,开始可暂不用牙膏,而改用较浓的茶叶水来刷牙,因为茶叶水中也含有防龋作用的氟元素。
另外,孩子用的漱口杯;尽可能选用美观、方便、耐用的小杯子。
有了上述一些适宜、科学的刷牙用品,还必须教会孩子正确地刷牙,才能获得防治龋齿、牙周病的效果。
正确的刷牙方法
正确的刷牙方法应当足顺着牙缝上下转动地刷,即上牙从上往下刷,下牙从下向上剔剔刷,咬合面来回刷,里里外外都要刷干净。牙刷毛顺着牙缝上下竖直旋转的刷法犹如洗梳子的方式。此法清洁牙齿的效果好,而且不磨损牙颈部,也不刷伤牙龈。如果孩子开始时不易掌握,从实际出发,一般可先学拉锯式的横刷,数月后逐渐过渡到上下旋转式的竖刷。
刷牙还必须坚持“三二制”,即每天刷3次,幷注重晚上睡前的那一次;牙齿的3个面(颊、舌、咬抬面)都要刷到;每次刷牙要认真、仔细地刷3分钟。
教会孩子正确地刷牙是一件耐心、细致的工作,也是家长的责任。作父母的必须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去带动孩子,最好在每晚睡前5分钟,与孩子一起养成刷牙后不再吃零食的习惯。教会孩子刷牙,将使其终身受益。
尊重孩子从善待别的孩子开始
一、善良地对待别人家的孩子,尊重每个家庭的教育方式。
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家庭。你希望你的孩子长大能成为一位大家闺秀或是温润如玉的谦谦公子,但其他爸爸妈妈却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活力四射、热情似火的。我们不能单纯的用自己的要求来衡量别人。请对别人的家庭保持尊重,在尊重他人的同时,你就教会了孩子善良。
二、善良地对待别人家的孩子,不口出恶言伤害他们。
曾经有一位妈妈告诉我她和宝宝西西在游乐场的事情,西西在和其他小朋友玩的时候,看到有个小朋友手里的小模具特别好看,就请求那个小朋友把模具借给自己玩一会,小朋友同意后要求西西把小铲子借他玩一会。但西西拒绝了小朋友,两个孩子在游乐场僵持着,此时那个小朋友的妈妈冲上前来对西西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们都把玩具借给你了,你也应该把东西借给哥哥对不对?要不然是不是太自私了?”
孩子之间在玩耍时出现分歧和争执是正常现象,双方父母对此横加干涉,会对双方孩子的关系加以激化,也没有起到教育孩子的作用。所以请对别人家的孩子多一些善良和包容,不要口出恶言伤害他们。在不伤害他人的同时,你就教会了孩子善良。
三、善良地对待别人家的孩子,不贴标签。
很多爸爸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和自己眼中的“好孩子”在一起,远离那些“坏孩子”。更有甚者会禁止自己的孩子和“坏孩子”在一起玩。我们给其他孩子贴的这些所谓“好”和“坏”的标签真的准确吗?每个孩子都是在犯错和改正过程中成长的。对某种技能和某种能力每个孩子都会有不同的掌握和发展程度。不给其他孩子贴标签的时候,我们就给了孩子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不贴标签,你就教会了孩子善良。
因为善待别人家的孩子是相互的,所以家长和孩子也要善待别人家的孩子,这对彼此间的交流有很大的好处。
父母应该教会孩子什么
家长首先得让孩子知好歹,辩是非
过去的人大都不能识文断字,但是却通情达理,大多数人的家教和门风都教孩子厚道做人,勤俭持家,守着农民的本分,不能辱没祖先,这是基本的家风,也是家庭教育的基础。
但现在,有许多孩子不知好歹,甚至做出伤天害理的事。在那个贫瘠的时代,农民守着古训的时候,孩子却不敢不知好歹,不敢伤天害理,那是要跪在祖宗牌位前挨板子的。过去孩子要是伤害一个小动物,家长会说这孩子。但现在,一群大学生虐待一只小猫,看着老猫急得哀号。
所以,首先要教育孩子做一个明辨是非的人,说成大白话就是人得知道好歹。
一定要让孩子成为有规矩的人
隔辈教育现在也是一个非常热门的探讨话题。
当今的家庭中,不仅仅父母在家庭当中承担教育的角色,由于很多家庭都是祖父母、外祖父母在一起生活,六个大人供着一个孩子,那这个孩子就是宝塔尖上的孩子,所以这种孩子现在叫“六一儿童”。
我老开玩笑说中国人现在好多词都变了,过去养孩子吧,叫拉扯孩子,就是拉一个扯一个,后头还跑着俩。现在你敢拉谁扯谁啊,都是供奉的。
无论是否隔辈教育,家庭教育都一定要让孩子从小能独立承担责任。
孩子四岁时,就要教他独立承担责任
老师教孩子,还有一种现象——孩子做错事,老人会出来和稀泥,且多以“孩子还小呢,他不懂事”为借口帮孩子推卸责任。
这其实是个伪命题。孩子小时候是最懂事的时候,因为小孩正是学规矩的时候。
一个四岁的小男孩,不管他在家打碎了一个水晶花瓶,还是踢碎了邻居家的窗户,只要他能出来说对不起我错了,没有大人会出来跟小孩子计较,都会挑着大拇指说小孩会道歉,真棒。但是如果说他太小了,算了,那么等到这人40岁,还是会一直推卸责任,不是怨天就是尤人,其他人会怎么对他?40岁的人要是这样,大家就会嗤之以鼻。所以说一个人有没有承担能力,是从他四岁时候决定的。推荐阅读:这些教给孩子比什么都有用!
在社会结构、生活方式都已经变得个体、越来越独立的情况下,只有教会孩子独立,那么孩子才能走得出去。
今天,中国的变化在世界上来看都是变得最快的国家之一,我们的育儿理念,一方面要有传统的教养,另一方面也得有国际的概念。教一个小孩子独立承担,这既是中国的古训,也是国际的要求。
你让他有了这个概念的话,他以后就会觉得世界不给我什么那是本分,世界给我什么是情分,不给我我自己可以创造,给我我就感恩。咱们别把孩子教得世界不给我啥都是亏欠,只剩下抱怨了,那不就没有感恩了吗?
孩子是否家教好关键靠母亲
中国古代传统的青少年家庭教育中,女性虽然大都不识字,经济不独立,甚至连个独立的身份都没有,但却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女性的重要性看一个字就知道了——“安”,家中有女才是安。无论古代还是现代,一个女人上不闹婆媳矛盾,中夫妻不打架,下与孩子没有代沟,这样一个家就和顺了。
孟母自己不见得认多少字,她给孩子讲道理,就是看到孩子回来,问功课时看到孩子漫不经心,就把织到一半的布一刀割断了,告诉他不成材就是这样的,这就是朴素的女人用手里的活儿来讲道理。她自己没读多少书,但是一看街坊吹鼓手,成天吹吹打打的,觉得孩子学这个不行,搬了;再一看,这家是屠夫,成天杀猪宰羊的,也不行,搬了;什么时候到旁边有户读书的人家了,觉得孩子能跟着他学念书,才留下。这是朴素的母亲,但这也是了不起的母亲。
在我看来,女人是管整个家的和睦和文明传承的。中国人的观念中,建功立业有两个“ting”,男人建功立业在朝廷,女人建功立业在家庭,从这个意义上讲,家庭的地位一点不弱于朝廷,因为能不能把孩子教好主要就在于母亲。
家中有女才是安。母亲的肩膀,先担得起家风,传承得了这个家庭里的正直和善良,这才是天职。
怎样保护眼睛
注意眼睛卫士,防止感染
干净的小孩人人爱,从小就要教会孩子注重个人卫生,注意眼部的卫生,防止感染。记得小时候特别贪玩,几乎天天地上爬地上滚,这都是小孩子的天性,因此,家长们一定要及时为孩子洗澡,保持干净卫生;早晨起床及时洗脸,清理眼屎,保持眼睛干净。
小孩子避免玩耍尖锐玩具或器具
小孩子特别喜欢打闹,特别是模仿电视电影,进行打闹嬉戏。
这个时候,家长们就要注意不能让孩子们那种尖锐的玩具或是生活中的的其它器具打闹,万一伤到眼睛或是身体任何地方都是非常遗憾的。而且同时,教会孩子在玩耍中,要有自我的眼睛保护意识,不玩危险性游戏。
不要让过小的孩子分享玩具
在养育BB的时候,大人需要培养他们很多习惯,而在早期教育中,家长会教会孩子和别人一起玩耍,但是这种教育往往会让孩子学会分享。但是分享也许不应该是早期儿童教育的目标,而是等孩子大些之后才开始培养。
1.不要强迫孩子们分享
“强迫孩子分享不应该他们学习的课程。”劳拉马卡姆博士表示:“孩子成长的目标是成为能够注意并且回应别人需求的慷慨之人。”在早期的教育环境里,孩子的学习能满足自己的需求。
据马卡尔博士所说,宁可教孩子为自己主张,也不要强迫教导他们分享。如果孩子哭的厉害,即使很想别人拥有它,也要帮他保护自己的玩具。
2.教会孩子处理事情的方法
马卡姆博士说:“孩子们需要处理这些情况的方法。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注意到,当另一个孩子想要玩时,要确保让别的孩子能够玩一次。当其他人有自己孩子想要得的东西时,就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控制自己的冲动并且不要霸占它。
3.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怎么做
马卡姆博士鼓励孩子自主分享,孩子决定使用玩具多久,那就充分享受它,然后再分享给别的孩子。他认为这样做可以帮助孩子体验到帮助别人的满足感,并且最终慷慨教学。
4.必须教会孩子的事情
孩子可以想哭就哭,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得到玩具;不向父母发牢骚或哭来说服他们给自己玩具,每个人都要等轮到自己,只是有早有晚;让孩子长时间占有玩具,不要强迫孩子把玩具让给兄弟姐妹。当孩子自己玩好了,让给别人时,他的自我感觉就会非常好,觉得自己是一个慷慨的人。
宝宝尿床很常见错误观念需绕开
1.睡前水喝多了
睡前喝水是会导致尿液增多,但孩子尿床却并不一定是睡前喝水多了。孩子睡前之所以喝水是因为他口渴,身体有对水的需求,并不是过量狂饮,不可能直接造成尿床,所以睡前喝水并不是导致孩子尿床的直接原因。
2.懒不愿意起身
孩子要上厕所了,但因为懒得起身下床上厕所,所以尿在身上。哪个孩子愿意穿着湿裤子躺在尿湿了的床上,孩子尿床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发生的,并不是因为孩子懒不愿意去厕所。如果父母打骂相加,只会吓到孩子,根本于事无补。
3.大人没有教会孩子上厕所
如果这个理由成立的话,大人肯定在孩子尿过一次之后就会马上教会孩子自己上厕所,因为洗床单肯定不是个轻松活。孩子之所以尿床并不是父母没有教会他上厕所,而是因为尿床的时候他自己根本就什么都不知道,尿完了才知道自己尿床了。
4.因为压力大
有些家长认为,父母总是对孩子要求这,要求那,孩子白天的精神一直处在紧张状态下,到了晚上也还同样处在紧张的情绪之中,在意识不清的情况下尿床。
5.营养不好尿床
看到孩子尿床,家人认为是孩子营养不好,缺少一些微量元素或是其他营养物质,一个劲儿地给孩子补这初那,结果发现,孩子还是尿床,真不知道要怎么办才好。
6.因为孩子有病
孩子反复地尿床,已经满了三岁了,却还是不能把握好时间下床上厕所,心急的家长突然想到是不是孩子有病,于是带着孩子四处求医,而医生只是告诉你要耐心地等待,等孩子再大些就好了。
7.与大人无关
不要以为孩子尿床就是孩子的原因,和大人没有关系。其实不然,有些孩子尿床是因为遗传的原因。也就是说父母双方如果有一方小时候尿床,孩子也就有可能也跟着尿床,目前遗传学还无法解释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基因的遗传,但宝贝尿床了不要责怪和打骂他却是各位最应该遵守的,你需要的是耐心地等待,等他长大了自然就好了。
教会孩子刷牙
从小刷牙,终身受益。
刷牙不仅可以清洁牙齿、去除牙菌斑,还可以起到按摩牙龈,促进牙龈血液循环的作用,能够改善局部营养和氧的供应,以利组织代谢,提高牙龈的抗病能力。所以,刷牙是维护口腔清洁,预防龋齿、牙周病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那么,孩子多大开始刷牙为好?
一般来说,孩子到了两岁半,20颗乳牙都萌出后,就可以开始教孩子学刷牙;3岁左右应让孩子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习惯。
牙刷
孩子用的牙刷、牙膏和漱门杯应有所讲究,以引起孩子刷牙的兴趣。
牙刷要按年龄大小,购买对牙龈和口腔黏膜刺激小的磨毛儿童牙刷。
每次刷牙后,应洗净牙刷,甩;1:刷毛上的水分,牙刷头朝上放入漱口杯中,置通风朝阳处,使刷毛容易干燥。因为在十燥环境中,细菌不能生K繁殖。
牙膏
从功能上讲,有清洁、除臭、防酸、防龋、杀菌、消炎、止血等药物牙膏。所以,有孩子的家庭,应当买两种牙膏,成人和儿童牙膏。儿童牙膏除了色彩比较艳丽,味道比较香甜,包装比较活泼外,含氟量比较低。
孩子为什么不宜用含氟量比较高的牙膏呢?因为孩子的动手能力差,手操作功能的发育还不完善,含漱技巧未完全掌握。此时,如果用含氟量高的成人牙膏,在刷牙时,难免误吞含氟较高的牙膏。如果每天咽下过多的氟,是不利于孩子健康生长的。
如果孩子还没有掌握含漱技巧,开始可暂不用牙膏,而改用较浓的茶叶水来刷牙,因为茶叶水中也含有防龋作用的氟元素。
另外,孩子用的漱口柯;尽可能选用美观、方便、耐用的小材;子。
有了上述一些适宜、科学的刷牙用品,还必须教会孩子正确地刷牙,才能获得防治龋齿、牙周病的效果。
正确的刷牙方法
正确的刷牙方法应当足顺着牙缝上下转动地刷,即上牙从上往下刷,下牙从下向上剔剔刷,咬合面来回刷,里里外外都要刷干净。牙刷毛顺着牙缝上下竖直旋转的刷法犹如洗梳子的方式。此法清洁牙齿的效果好,而且不磨损牙颈部,也不刷伤牙龈。如果孩子开始时不易掌握,从实际出发,一般可先学拉锯式的横刷,数月后逐渐过渡到上下旋转式的竖刷。
刷牙还必须坚持“三二制”,即每天刷3次,并注重晚上睡前的那一次;牙齿的3个面(颊、舌、咬抬面)都要刷到;每次刷牙要认真、仔细地刷3分钟。
教会孩子正确地刷牙是一件耐心、细致的工作,也是家长的责任。作父母的必须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去带动孩子,最好在每晚睡前5分钟,与孩子一起养成刷牙后不再吃零食的习惯。教会孩子刷牙,将使其终身受益。
心地善良也能防治心脏病
善良让身心都受益
看看伟人怎么说。美国作家马克 吐温把善良称作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它可以使盲人“看得到”、失聪的人“听得到”。美国斯坦福大学慈悲心与利他主义研究教育中心(CCARE)的研究显示,心存善良能够减轻疼痛感、加速伤口愈合、降低血压、减少紧张感等;在流感季节,善良还可以将人们患感冒的风险降低16%。
善良的人更长寿
你知道吗?在《生命时报》推出的“寻访百岁老人”系列报道中,那些长寿明星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善良”。美国多项追踪调查显示,乐意帮助亲友和邻居照顾孩子、搬东西、听他们倾诉的人,比只顾自己或只想“占便宜”的人更长寿,前者的死亡风险比后者低60%。
善良是心理健康的营养素
看看善良的好处。心存善良,会让你乐于扶贫帮困、与人为善,心中常有欣慰、愉悦之感;还会乐于敞开心扉,整个人备感轻松。无论种一棵树,还是做一次义工,那种被人需要的感觉都会令你开心。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善良的人更能获得友情和感恩之情,他们从中获得的心理能量缓解了焦虑等不良情绪。
善良能提高团队效率
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指出,善良的老板能为员工带来愉悦的工作环境,有利于员工健康,员工也因此更愿意主动帮助同事、为客户提供服务,会积极与他人建立高质量的关系,工作效率大为提升。
善良也需后天培养
传统的童蒙读物《三字经》说,“人之初,性本善”,但英国的一项研究发现,女性的善良性格约有50%来自于基因,而男性的这一比例只有20%。所以,家长要从小注重培养孩子善良的品质。父母可以通过自己的榜样作用,让孩子学习、模仿如何关心、帮助别人,同时学会向关心自己的人表示感谢。同样,善良并不是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