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后皮肤颜色鉴别 拔罐后的颜色说明
拔罐后皮肤颜色鉴别 拔罐后的颜色说明
紫黑色——供血不足、有积寒。
紫色并伴有黑斑——气血不畅通.
紫点并有深浅不一的块状——风湿
鲜红而颜、局部发热——阳症、热症、实症、热毒炽盛、体质阴虚、火旺
红而暗——血脂粘稠、血脂高、供血不足
瘀斑或血泡灰白、色淡——虚寒、湿邪
皮肤微痒——风邪、湿症
水泡、水肿、潮湿——寒症、湿气盛
罐中有水珠者—— 寒湿重
紫红、暗红——阴症、寒症、血郁
潮红、淡红——虚症
局部很快恢复原样——说明快痊愈
1罐印紧黑而黯:一般表示体有血淤,如痛经或心脏供血不足,患部受寒较重也会出现此印迹。如印迹数天不退的,通常表示病程已久,需要较长的时间来调理,如走罐时出现大面积黑紫印时,提示风寒所犯面积大,应对症驱寒为主。
2罐印发紫伴有斑块的,一般提示有局部寒凝血瘀。
3罐印呈散在性的紫点,深浅不一,一般提示为气滞血瘀之症。
4淡紫发表伴有斑块的,一般提示以虚症为主,兼有血瘀。如斑点在穴位处明显的,表明此相关内脏虚弱,比如在肾俞穴处呈现,则提示肾虚。
5罐印鲜红而艳,一般提示阴虚或气阴两虚,阴虚火旺也会出现。
6罐印呈鲜红散在点的,通常在大面积走罐后出现,不高出皮肤,如系在某穴及其附近集中,则提示此穴所相关的脏腑异常或存在病情。
7走罐或吸拔罐后,没有罐印(或不明显的),或虽有但启罐后立即消失,恢复常色的,提示身体基本正常或病情尚轻。
8定罐,容易起水泡的,提示湿气较重,若在患部出现较多小水泡时,预示由水湿所致,会有理想的疗效,需要连续的多次拔罐。
9若走罐时出现风团(如急性寻麻疹状),提示为风椰所致,或是过敏性体质。
10随着病情的好转,罐印也会随着减轻,且不易现罐印,可以预防闲时多刮刮背,疏通经络。
拔罐后皮肤颜色鉴别 拔罐注意事项
拔罐后局部皮肤出现水泡、水珠、出血点、瘀血等现象均属正常治疗反应。有时留罐过长,皮肤亦会起水泡。小的不必处理,会自行吸收,但需防止擦破;大的用消毒针刺破放水,然后涂上些紫药水,以免感染。另外如果不是留罐过长,水泡较大时,常提示病情较重。拔火罐时,还应注意:
1、拔罐时,应选择丰满、有弹性的肌肉部位。凡皮肤过敏、皮肤破损、肌肉瘦削、毛发过多和孕妇腰骶部、腹部都应慎重使用。
2、体位必须适当,最好采用卧位,一经拔上,不宜移动体位,以免火罐脱落。
3、根据不同部位,选用大小合适的罐具。先在应拔部位比试,罐口与部位吻合,方可应用。
4、在使用多罐时,罐具排列的距离,一般不宜太近,否则因皮肤被罐具牵拉,会产生疼痛,同时因罐互相牵扯,也不易拔牢。
5、在走罐时,不宜在皮肤瘦薄骨突出处推拉,以免损伤皮肤,或使火罐漏气脱落。
6、起罐时,手法宜轻缓,右手持罐,左手拇指或食指抵住罐边肌肉,按压一下,使气漏入,吸力消失,火罐就会自然脱落,不可使劲硬拉或旋动,以免损伤皮肤。
7、起罐后,一般局部会出现红晕或紫绀色,这是正常现象,一般会在1星期内自行消退。如局部瘀血严重者,不宜原处再次拔罐。如留罐过长,皮肤起水泡。小的不必处理,会自行吸收,但需防止擦破;大的刺破后,涂上些紫药水,以免感染。
8、室内空气宜清新,注意保持温暖,避免着凉。拔罐疗法具有祛湿逐寒、泄热除毒、疏通经脉、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等作用。这种疗法是以其疗法安全、无创伤痛苦,易被人们接受。
拔火罐的罐筒常用的有玻璃罐、竹罐和药瓶改制的抽气罐。在民间除采用上述罐筒外,还有大小合适的杯子、小碗、瓷罐、铁罐等代用品。
拔火罐颜色
拔火罐颜色分析
拔火罐是利用真空的负压,作用于人体,起到温通经络、扶正祛邪、行气活血、祛湿逐寒、散瘀消肿止痛的作用。拔罐后会在皮肤上形成各种不同的性状颜色,拔罐后皮肤颜色对应的健康分析是怎样的?
1、拔罐后皮肤颜色鲜红而艳、局部发热:阳症、热症、实症、热毒炽盛、体质阴虚、火旺;罐印鲜红而艳,一般提示阴虚或气阴两虚,阴虚火旺也会出现。
2、拔罐后皮肤颜色紫红、暗红:阴症、寒症、血郁。
3、拔罐后皮肤颜色紫黑色:供血不足、有积寒。紧黑而黯的一般表示体有血淤,如痛经或心脏供血不足,患部受寒较重也会出现此印迹。如印迹数天不退的,通常表示病程已久,需要较长的时间来调理,如走罐时出现大面积黑紫印时,提示风寒所犯面积大,应对症驱寒为主。
4、拔罐后皮肤颜色红而暗:血脂粘稠、血脂高、供血不足;
5、拔罐后皮肤颜色紫色并伴有黑斑:气血不畅通;罐印发紫伴有斑块的,一般提示有局部寒凝血瘀。
拔火罐颜色 拔罐后皮肤呈鲜红色
拔罐之后皮肤出现鲜红色比较少见,如果拔罐之后发现皮肤变成了鲜红色,这就说明患者体内是内热。
对策:日常饮食应该多吃一些降火的食材如山药、冰糖雪梨等,也可以服用牛黄解毒片、黄连上清片败火。
拔罐后皮肤颜色如何鉴别
拔罐后皮肤颜色鉴别
1、起罐后,没有罐迹,或者虽有罐迹但立即消失,皮肤恢复如常,提示身体基本正常或病邪较轻。
2、罐印紫黑而暗:一般表示供血不足,行经不畅有血淤现象。
3、罐印发紫并伴有斑块:一般表示寒凝血淤症。
4、罐印呈散在紫点状,且深浅就一,表示气滞血淤症。
5、罐印鲜红而艳:一般表示阴虚,气血两虚或阴虚火旺。
6、罐印红而暗:表示血脂高,且有热邪。
7、罐印灰白,触而不温,多为虚寒或湿邪。
8、罐印呈青色,则表明为寒症。
9、走罐后出现大面积黑紫印迹,提示感受风寒。
10、罐印表面有皮纹或微痒:表示风邪或湿症。
11、罐体内壁有水气:表示该部位有湿气。
不同拔罐颜色反应不同病症
1、紫色
如果患者拔罐的部位出现了紫色或者是黑紫色,这就说明患者的体内的血液循环出现了问题,用中医都说法就是体内淤血,所以应该服用一些活血化瘀的药物或者食物来进行治疗。
如果不仅仅是皮肤发紫,同时还伴随着斑块,那就说明患有寒湿之症;
2、鲜红色
如果拔罐之后发现皮肤变成了鲜红色,这就说明患者体内是内热,所以日常饮食应该多吃一些降火的食材。当然,拔罐之后皮肤出现鲜红色的症状还是比较少见的。
如果发现皮肤虽然是发红,但是并不是鲜红色而是色泽暗淡,那仍旧是内热症状,但是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了,身体中出现了血枯而导致血液运行不畅的症状。这种状况一般都是患者患有了血脂高等等的疾病,可以通过一些药物来泻火和活血,这样就可以恢复健康。
3、灰白色
如果拔罐的位置发白或者是没有颜色改变,那么说明患者体内的寒气比较重,导致身体出现了虚寒的症状。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应该使用一些祛寒的药物进行调理身体;
4、罐内壁出现水汽
这就说明身体的一些部位有湿气,所以要用一些祛湿的食物和药物进行调养;
5、皮肤出现水泡
这也是由于体内的湿气过重导致的现象,可用祛湿药物调养;
6、皮肤出现褶皱
这是由于患者的体内被风邪入侵了,常见在冬春季,最好应该立即接受治疗,避免并且加重导致患上皮肤疾病;
7、丹砂红点
所谓的丹砂红点值得就是在拔罐之后,皮肤中出现了皮纹,而罐印中则出现了丹砂红点,这是由于患者体内湿气过重造成的。
当然,除了由于各种疾病导致拔罐之后皮肤颜色发生了改变,一些拔罐过程中的手法和操作细节也可以很大程度的影响拔罐之后皮肤的颜色和形状,常见的就有留罐时间的长短等等。
这些原因之外,每个人的体质不同也会造成拔罐颜色的不一样。并不是人人都能够进行拔罐的,常见的一些会皮肤过敏的患者。皮肤上有溃疡的患者和一些患有出血性继斌的患者,这些人群都是不能够拔罐的。因为拔罐不仅不能缓解病情,同时还有可能加重身体本身患有的疾病。
有些人认为拔罐颜色很难看,感觉像是被人殴打了,有碍观瞻。其实这并不是一件严重的事情,拔罐之后留下罐印是很正常的事情,并不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影响,并且在7天左右的时间就会基本消失,不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
拔罐拔出的东西为痰湿浊物
拔罐结束之后,不仅仅是皮肤颜色发生了改变,同时有些时候会吸出很多东西,这又究竟是什么呢?
拔罐一般都是用火在杯罐中燃烧,然后趁热将杯罐按在皮肤中,利用被罐内的气压和外界气压之间形成的负压来令杯罐吸附在皮肤表面,甚至吸附皮肤之下的穴位、经络和毛孔等等,这样体内的气血就会由于受到刺激而运动加速,这样一些体内的垃圾、湿寒之气等等多余的东西就会排出体外。
常见的吸出物有很多,有些是呈现液体形状的,也有些是固体,也有一些是胶状物质,这都是正常的现象。一般吸出来的物质就是我们常说的痰湿污浊之物,如果呈现液体状,那就说明问题不是很严重;如果吸出来的是呈现胶状,那就说明问题比较严重的,最好能够到医院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检查。
拔罐颜色改变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所以并不值得大惊小怪。我们需要了解拔罐颜色改变所代表的意思,不同的颜色改变代表了患有不同的疾病。只有具体、确实的了解了拔罐颜色的知识,这样才能够更加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
拔罐后皮肤颜色如何鉴别
自古以来,拔火罐都是以防病治病、强壮身体为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也是针灸治疗中的一种重要疗法。拔罐疗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体表特定拔罐部位,产生刺激经络穴位,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拔火罐常用于感冒、颈肩腰腿疼痛、肥胖、头痛、中暑、青春痘、胃脘痛及慢性疲劳综合征等疾病的防治。
拔罐疗法具有发汗解表、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温经散寒等功效。夏季拔罐除了解暑湿外,也有利于解决空调环境导致的汗孔闭塞,暑热内蕴不能发散,从而引起各种暑夹寒湿之症。拔罐产生的真空负压在经络穴位上,可将毛孔吸开并使皮肤充血,将体内的病理产物从皮肤毛孔中吸出体外,从而使经络气血得以疏通,脏腑功能得以调整,达到祛湿、解暑、逐寒等防治疾病的目的。
拔罐拔出好多黑瘀血块 拔罐后皮肤颜色鉴别
罐斑的形成与拔罐的部位、时间、压力、温度以及患者的体质和疾病性质等多重因素有关,一般拔罐后皮肤颜色有以下现象的可作为初步参考:
1、罐印紫黑而黯:多表示体内有血瘀,或患部受寒湿较重。如印迹数天不退的,通常表示病程已久,需要较长的时间来调理。
2、罐印发紫伴有斑块的:提示有局部寒凝血瘀。
3、罐印如呈分散的紫点,深浅不一:一般提示有气滞血瘀。
4、罐印一半有色而另一半无色的或有色与无色相混:多提示虚实夹杂。
5、罐印淡紫伴有斑块的般提示以虚正为主,兼有血瘀。
6、罐印鲜红而艳:一般提示阴虚或气阴两虚,阴虚火旺也会出现。
7、走罐或拔罐后,没有罐印(或不明显的),或呈淡粉色,或虽有但启罐后立即消失,恢复常色的:提示身体基本正常或病情尚轻。
8、定罐时间短也容易起水疱的:提示湿气较重。
9、罐印苍白的:多提示体质偏虚,不宜经常拔罐或长时间留罐。
以上情况下罐斑所代表的初步信息,可作为临床诊疗的参考,但不能完全据此进行诊断或用药,应与其他诊法合用才能明确诊断,有效治疗。
拔罐后皮肤颜色鉴别
1.罐印紧黑而黯:一般表示体有血淤,如痛经或心脏供血不足,患部受寒较重也会出现此印迹。如印迹数天不退的,通常表示病程已久,需要较长的时间来调理,如走罐时出现大面积黑紫印时,提示风寒所犯面积大,应对症驱寒为主。
2.罐印发紫伴有斑块的,一般提示有局部寒凝血瘀。
3.罐印呈散在性的紫点,深浅不一,一般提示为气滞血瘀之症。
4.淡紫发表伴有斑块的,一般提示以虚症为主,兼有血瘀。如斑点在穴位处明显的,表明此相关内脏虚弱,比如在肾俞穴处呈现,则提示肾虚。
5.罐印鲜红而艳,一般提示阴虚或气阴两虚,阴虚火旺也会出现。
6.罐印呈鲜红散在点的,通常在大面积走罐后出现,不高出皮肤,如系在某穴及其附近集中,则提示此穴所相关的脏腑异常或存在病情。我常在临床上走罐寻找此类红点用针刺来治疗、调节内脏功能。
7.走罐或吸拔罐后,没有罐印(或不明显的),或虽有但启罐后立即消失,
恢复常色的,提示身体基本正常或病情尚轻。
8.行罐或坐罐,容易起水泡的,提示湿气较重,若在患部出现较多小水泡时,预示由水湿所致,会有理想的疗效,需要连续的多次拔罐。
9.若走罐时出现风团(如急性寻麻疹状),提示为风椰所致,或是过敏性体质。
10.随着病情的好转,罐印也会随着减轻,且不易现罐印,可以预示病情的归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