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草茸的食用方式和注意事项 治湿痒疮疥
紫草茸的食用方式和注意事项 治湿痒疮疥
皮肤感染疥虫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一般性生活混乱的年轻男女容易感染此病,表现为夜间瘙痒剧烈,手缝可以看到疥虫挖掘出来的隧道,呈灰褐色,将紫草茸制成膏状,涂抹在患处可以治湿痒疮疥。
紫草茸的功效与作用吃法 止血
紫草茸除了具有一定止血作用,同时还具有一定止血作用,对于像产妇产后出血的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产妇的情况是非常严重的,这时候使用紫草茸可以帮助止血,将紫草茸研磨成细末,用沸开水调服即可;其次还可以将其用于治疗牙缝出血,将紫草茸和乳香、白矾等药材一起研磨成粉末,加水调匀,之后用水漱口即可。
疥疮治疗期
疥疮怎么治疗
1、用硫软膏脖子以下全身涂抹,不管有没有症状的部位都要抹到,疥疮症状严重部位用量加大。
2、疥疮治疗一定要一次性彻底治疗,避免断断续续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的治疗方式。否则,病情永远也得不到有效的控制。
3、注意个人卫生,对被污染的衣服、被褥、床单等要用开水烫洗杀灭疥虫,如不能烫洗者,一定要放置于阳光下曝晒1周以上再用。
4、避免采用有副作用的药物,如果治疗疥疮的药物有毒或是有副作用会得不偿失的。
5、凡是与疥疮病人密切接触的家属与朋友应同时就诊、治疗。
6、疥疮患者应自觉遵守一些公共场所规定,不去游泳池游泳,不去公共浴室洗澡,以免传染他人。
7、饮食宜清淡,多吃蔬菜和水果不要吃过于辛辣的刺激物,如辣椒,川味火锅,高度酒类等,以免加重瘙痒症状。
疥疮症状
1、自觉剧痒,夜间尤甚。夜间阵发性剧烈瘙痒。
2、手指缝可见疥虫掘的隧道,长约2~4mm,呈灰褐色不规则曲线。此为疥虫钻行的痕迹。
3、皮疹好发于皮肤薄嫩的地方,皮损主要为粟米大小的丘疹或丘疱疹。
4、疥疮结节。在阴囊、阴茎、阴唇、腹股沟等处发生黄豆大小的淡红色结节,此为疥疮结节。这种结节往往经久不消,常伴有剧烈瘙痒。最后在阴部出现疥疮结节。
伴随症状
1、抓痕血痂。由于疥疮患者,瘙痒剧烈,患者不自觉地搔+抓,常常出现皮肤的抓痕和血痂。
2、继发湿疹化由于疥虫的分泌物刺激皮肤,加上搔抓等因素,皮肤出现红斑、丘疹、水疱等损害,这就是继发湿疹化,往往加重瘙痒。
3、继发感染由于搔抓,卫生条件差,或气候炎热,出汗多等原因,皮肤很容易继发感染,出现继发性脓疱疮、毛囊炎、疖病、浅表淋巴结肿大的症状。
4、继发肾炎由于疥疮继发感染,而疥虫的分泌物和细菌感染等因素可以作为抗原作用于人体,继而出现肾炎。患者可感到乏力、浮肿、腰痛等。
通过上述的介绍,我们知道了疥疮的疾病如何进行治疗,同时也知道疥疮的疾病是可以治疗好的,在治疗期间我们需要注意的就是要进行正规和系统的治疗,而且在治疗的时候也要治疗彻底,所以在平时的时候要饮食注意清淡,另外生活上也要有规律。
疥疮多吃什么食物
原料:蟾蜍2只,瘦肉50~100克,陈皮3克。
做法:用清水先将蟾蜍养2天,2天后将蟾蜍去皮、去头爪,再用清水浸泡2个小时,然后和瘦肉、陈皮一起煮汤即成。趁热服用。
功效:利水消毒。适用于疥疮患者。
原料:苦参、苍术、乌梢蛇、蝉蜕、僵蚕、当归、赤芍、紫草各10克,千里光、土茯苓、生地、生首乌各15克,蛇床子、丹皮各12克,蚤休9克,川连6克。
做法:将以上原料用水煎。每天1剂,分2次服。
功效:清热燥湿,祛风止痒。适用于疥疮患者。
原料:夏枯草、黄芩、丹皮、川楝子、川牛膝、广地龙、蛰虫各10克,柴胡、佩兰各6克,茜草15克。
做法:以上原料一同用水煎服。每天1剂,分次温服。
功效:清肝化淤,化湿散结。适用于疥疮患者。
原料:苦参、白鲜皮、丹皮、地肤子、百部、金银花各15克,黄柏、蝉衣、甘草各10克。
做法:以上原料一同用水煎。每天1剂,分2次温服。
功效:清热解毒,杀虫止痒。适用于疥疮患者。
松叶的好处 杀虫止痒
《生草药性备要》中记载松叶:“杀兹,干水,止痒,埋口(合疮口),洗疳疮,治兹疥。”可见松叶还具有杀虫止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湿疮、疥癣、脚气、风疹瘙痒等症。
紫草茸的食用方式和注意事项 凉血
紫草茸又被称作紫矿,紫胶,是紫胶虫分泌的胶质,味甘咸性平,具有一定凉血作用,可以用于治疗疮疥肿毒。疮疥肿毒一般表现为红肿、疼痛,帮助清热凉血,也可以用于加速新肉的长出,对于症状较重的疮疥肿毒,紫草茸也具有很高的疗效。
皮肤解毒汤治慢性湿疹
处方:土茯苓60克莪术10克川芎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有渗液者加黄连4克,银花12克,干性者加地骨皮10克,
处方:土茯苓60克 莪术10克 川芎10克 甘草6克 水煎服,每日一剂。有渗液者加黄连4克,银花1 2克,干性者加地骨皮1 0克,紫草1 5克。
注:皮肤解毒汤用于治疗湿诊疗效,除此对多种过敏性皮肤病亦有好效果。还可以用于治疗疥疮、梅毒、脓炮疮、皮肤瘙痒症、神经性皮炎等,亦有一定疗效。
疥疮会自己好吗
疥疮初期症状很像湿疹、过敏等皮肤病,有患者常常会想疥疮会不会自愈。很多患者得了疥疮以后,不重视,以为是普通的皮肤瘙痒,存在侥幸心理,希望疥疮不治自愈。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皮下的疥虫每天都以不同的速度在排卵繁殖,不治疗的话疥疮症状只会越来越严重。
患病后应积极治疗,因为皮下的疥虫每天都以不同的速度在排卵繁殖,疥疮症状只会越来越严重。患疥疮之后,患者皮肤奇痒难忍,由于疥虫夜间活动力更强,所以患者的痒感在夜里更为加剧。疥疮易在居住条件不良的集体人群中相互传播并迅速蔓延,一个家庭或集体中一旦有人患了疥疮,其他人往往难以幸免,特别是同床睡觉或密切接触群体中易造成家庭或集体传染。
关于疥疮的治疗,大家可以试试高分子生物组合疗法。此法改变了传统疥疮治疗往往治标不治本、复发率高等弊端,以高分子凝聚萃取技术提炼中草药精华,并融合洗、敷、熏、服等手段,可使疥疮显著治愈。治疗当天瘙痒明显减轻;3天红斑丘疹消失,结节明显变小;5-10天基本祛除疥疮,临床治好比例高达 98.8%,近3年内的复发率基本为零。是到目前为止最有效、最彻底、最迅速的疥疮治疗方法,也是疥疮患者的理想选择。
苦参食材营养
食疗作用
苦参味苦、性寒,归肝、肾、胃、大肠经。善降泄;具有清热燥湿利水退黄,祛风杀虫的功效。主治时热发狂,热毒结胸,消渴,湿热泻痢,肠风便血,带下阴痒,黄疸,小便赤涩,风疹瘙痒,疥癣,麻风,湿毒疮疡。
食物相克
苦参反藜芦,恶贝母、漏芦、菟丝子
相关人群
相关人群制作指导1. 用于湿热下痢,黄疸,赤白带下,阴部瘙痒等,常与黄柏、龙胆草等合用;用于周身风痒,疥疮顽癣,常合赤芍、地黄、白藓皮等同用;用于麻风,常与大风子等同用。2. 用于多种外科疾患,如湿疹、疖疮、癣疥、麻风等。可煎水外洗,亦可水煎内服。3. 能治疗下焦湿热的小便不利,常配车前子、木通同用。
其他相关苦参,《纲目》云:“苦以味名,参以功名,槐以叶形名也。”
湿疹不能吃什么 吃
糯米
性温,味甘,滋腻黏滞。《得配本草》中记载:“多食昏五脏,缓筋骨,发风气,生湿热。”皮肤湿疹多为湿热缠绵,多食久食,湿热之邪益甚,故当忌之。
羊肉
清·王孟英在《随息居饮食谱》中明确告诫,疮疥初愈忌吃羊肉。皮肤湿疹亦属疮疥范畴,多为湿热内蕴之患。《金匮要略》中认为“有宿热者不可食之”。因此,患有急性皮肤湿疹之人,忌食为好。
鸡肉
性温,味甘,虽有温中益气、补精添髓作用,但皮肤湿疹者多属湿热之邪为患,鸡肉为肥腻壅滞的温补食物,应忌之。《随息居饮食谱》还说它“多食生热动风”。《饮食须知》亦云:“鸡肉,善发风助肝火。”皮肤湿疹之人食之更易引发皮肤瘙痒,加重病情,故当忌食。
鸡蛋
甘平补虚之物,但皮肤湿疹以及各种瘙痒性皮肤疾患,勿食之。唐代著名食医孟诜指出:“鸡子动风气,不可多食。”
鸭蛋
性凉,味甘,能滋阴,凡患有皮肤病者,包括皮肤湿疹、疥癣、疮疡等,皆当忌之。正如《日用本草》所说:“发疮疥。”《食性本草》中亦云:“生疮毒者食之,令恶肉突出。”
鹅肉
民间至今仍视为发物性食品,历代医家也视为大发之物。如明·李时珍曾说:“鹅,气味俱厚,发风发疮,莫此为甚,火熏者尤毒,曾目击其害。”凡慢性皮肤湿疹及瘙痒性皮肤病患者,切忌服食。
马肉
性寒,味甘酸。《食疗本草》中曾有告诫:“马肉,患疮人切不得食,加增难瘥。”《饮食须知》亦说:“马肉,患疥疮下痢者,食必加剧。”故凡患有皮肤湿疹,疥疮瘙痒之人,不宜食之。
驴肉
古代医家认为驴肉属发物。如《本草衍义》中说:“驴肉食之动风,脂肥尤甚,屡试屡验。”《随息居饮食谱》中还说:“驴肉,酸平有毒,动风。”所以,凡患有瘙痒性皮肤病者皆当忌之。
雉肉
即野鸡肉。性温,味甘酸,早在唐代即认为吃野鸡肉会“发疮疥”。《日华子本草》也认为“有痼疾人不宜食”。所以,患有疮疥湿疹性皮肤瘙痒之人,应忌食之。
醍醐
是用牛乳制成的食用脂肪,属于一种高脂肪低蛋白食物。其中脂肪含量高达20%,这对原本内湿偏盛的皮肤湿疹之人极为不利,所以,清代食医王孟英告诫:“中虚湿盛者均忌之。”
螃蟹
性寒,民间及古代医家均视之为发风动疾的大发之物。如《本草衍义》中说:“此物极动风,体有风疾人,不可食。”皮肤湿疹之人误食多食之,会加重或诱发皮肤瘙痒的病情,切勿服食。
虾子
性温热,味甘咸,能补肾兴阳,但又是一种发物食品。清·王孟英指出:“虾,发风动疾,生食尤甚,病人忌之。”《饮食须知》亦载:“多食动风助火,发疮疾,有病人勿食。”凡患有皮肤湿疹疥疮顽癣瘙痒之人,切勿食之。
蚶子
其肉性温,味甘,能补血、温中、健胃,是属一种温补性食品。清代医家王孟英曾告诫:“蚶,多食壅气,湿热盛者忌之。”皮肤湿疹多属湿热侵淫肌肤,多食蚶肉,会加重病情,切勿多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