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穿刺的偏见
腰椎穿刺的偏见
取脑脊液不是“抽骨髓
其实取脑脊液不是“抽骨髓”,也不会留下后遗症,而对于李力病情却绝对必须。
做腰椎穿刺时,穿刺针是扎在脊髓腔内,而不是骨髓腔内。取脑脊液根本不是抽“骨髓液”,腰椎穿刺也完全取不到什么“骨髓”,两者有着天壤之别。
通过穿刺,抽出少量脑脊液,检查里面有没有血细胞、蛋白质含量有多少,有无病原菌等,就可以帮助诊断神经系统的一些疾病,如转移性脑肿瘤,细菌性脑膜炎等。 常规的取脑脊液的腰椎穿刺部位,成人一般定在腰椎第3、第4椎间隙,该处进针不会损伤脊髓。每次抽取脑脊液的量一般约为4~6毫升左右,取完后约20分钟脑室又会产生相同的量,根本不存在脑脊液被抽出后,脑脊液总量会出现减少的可能性。
不用担心后遗症
可以肯定地说,作为诊断性腰椎穿刺取脑脊液检查,按照医学常规操作,是不会留下后遗症的。
腰椎穿刺的术后并发症主要是低颅压性头痛,表现为坐起后有明显头痛,而平卧后头痛减轻或消失,这主要是由于部分患者手术后,仍有部分脑脊液从穿刺针口中外漏,造成颅内压力降低,牵拉神经,导致头痛。所以,在做完腰椎穿刺术后,一般都嘱托患者卧床4~6小时,并鼓励多饮水,以预防低颅压性头痛的发生,此外即便发生了低颅压性头痛,一般持续4到6天后常可自愈。
总而言之,腰椎穿刺取脑脊液检查是个损伤不大、耗时短的手术,顺利的话,不到20分钟就可以结束。
像李力这样,脑脊液被送到检验科后一小时,检验科的口头报告便出来了,脑脊液墨汁染色在显微镜下发现大量的隐球菌,可以明确地诊断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对症下药使病情很快就得到了控制。
脑炎和脑膜炎的区别有哪些
关于这种疾病,家长有一个比较大的误区,就是脑膜炎和脑炎分不清楚,以为这是一种病。其实严格来讲,这是两种疾病,不过都属于中枢系统感染疾病。
脑膜炎和脑炎最大的区别就是感染的部位不同,正像疾病的名字一样,脑膜炎是大脑表面的包膜发生炎症,临床症状比较轻,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等症状,如果及时治疗,愈后比较好。
脑炎是大脑实质的炎症,临床症状相对较重,主要表现为昏迷、抽搐等,有时即使及时治疗,也可能会有后遗症。
脑膜炎首先是发烧,孩子的耐受性比成人好,有的时候可能热度已经达到39摄氏度以上,仍旧在活蹦乱跳。不过如果在发烧的情况下,还伴随持续的精神状态差、想睡觉就要引起重视了。即使在体温下降后,还是想睡觉的话,最好到医院就诊。
其次是头痛,这种疼痛是持续性的,而且还有喷射性呕吐,而非咳嗽或恶心以后的呕吐,或者是有抽搐,也请及时就医。
确诊脑炎的腰椎穿刺不是“抽骨髓”
虽然脑炎有诸多的表现症状,但是要真正确认,还是需要腰椎穿刺。虽然现在医学科学进步了,有很多的技术手段,如脑电图、CT、磁共振等可以用于诊断,但是目前为止,腰椎穿刺仍旧是确诊必不可少的手段。
专家表示,许多家长可能不理解,因为腰椎穿刺确实有一点痛,家长觉得没必要做。其实这是因为大家还不了解引发脑炎的原因。目前为止,诱发脑炎的原因大致上可以归结为四类,即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前两者是最常见的。
细菌和病毒的治疗办法是不一样的,分别要用抗生素或者抗病毒的药物,如果没有确证,贸然用药,不但达不到治疗的目的,而且也是一种药物滥用。
家长不理解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误认为腰椎穿刺是抽骨髓。其实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手段,腰椎穿刺只是取2至3毫升的脑脊液,主要成分是水,有微量的蛋白质和葡萄糖等。而抽骨髓主要是血液系统疾病诊断治疗的一种手段,两者是完全不同的。腰椎穿刺后平躺1至2个小时,就能重新产生这些脑脊液了。
孩子发烧抽搐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临床上,许多家长会把发烧抽搐认为是高热引起的,而最终耽误了脑炎治疗。其实到底是脑炎还是高热引起的惊厥,可从三个方面去初步判断。首先是年龄阶段很重要,一般6个月至6岁之间的孩子,发烧抽搐的最常见原因是高热惊厥。但是如果是7岁以上的大孩子,大脑已经基本发育成熟,就要考虑是其他原因,尤其是脑炎引起的。
其次是抽搐后的恢复情况,如果是高热惊厥引起的,一般抽搐之后可以很快恢复。如果是脑炎引起的,这种抽搐会在短时间内反复发生,而且还会有持续的意识状态改变,如昏睡等。
最后是家族史,如果父母兄弟姐妹等年幼时有过高热抽搐的,则临床上会更多考虑是高热惊厥引起的抽搐。
腰椎穿刺术后护理方法
1、体位:嘱术后去枕平卧4-6小时,不可抬高头部,以防穿刺后反应如头痛,恶心,呕吐,眩晕等。术后病人去枕平卧4-6小时,多饮水,协助生活护理。
2、病情观察:观察有无头痛,腰痛,有无脑疝及感染等穿刺后并发症。
3、防感染:保持穿刺部位的纱布干燥,观察有无渗液及渗血。颅内压增高的病人,穿刺后注意血压、脉搏及呼吸变化,警惕脑疝发生。穿刺时放脑脊液不宜过多,穿刺后须绝对卧床休息。必要时静脉输入甘露醇生再进行腰椎穿刺术。
4、穿刺针头过粗或起床活动过早,会使脑脊液自硬膜穿孔处外漏而引起颅内压综合征,表现坐起或站立时头痛加重,平卧位头痛减轻,重者会头晕、恶心呕吐,应采取静脉输入低渗盐水改善症状。
对于腰椎穿刺术后护理方法本文已经为您介绍的非常清楚了,希望各位患者朋友在手术之后可以按照上述护理方式来进行护理,另外在手术之后患者一定要注意放松自己的心理,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否则很容易会导致以后的疾病治疗效果不佳。
病毒性脑炎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检查项目:脑脊液细菌培养、血象、病毒学检查、脑部CT、MRI、脑电图
1.脊椎(腰椎)穿刺:是用细针从第四和第五腰椎之间插入,取得约10~20ml的脑脊随液去做检验,了解是否有发炎现象,并且做细菌或病毒培养以进一步确定引发脑膜炎或脑炎的罪魁祸首是哪一种。
2.脑部电脑断层扫描:做脑部的电脑断层扫描可以检查看出脑部发炎部位和情形,以及可看出是否是因为脑出血、水肿或肿瘤等其他因素而引起头痛和脑压升高(导致恶心、呕吐)的状况,可先做初步判别;而主要仍需施行脊椎(腰椎)穿刺,做脑脊髓液的化验,以确认发炎的反应和病原的种类。
病毒性脑炎应该做哪些检查
1.脊椎(腰椎)穿刺:是用细针从第四和第五腰椎之间插入,取得约10~20ml的脑脊随液去做检验,了解是否有发炎现象,并且做细菌或病毒培养以进一步确定引发脑膜炎或脑炎的罪魁祸首是哪一种。
2.脑部电脑断层扫描:做脑部的电脑断层扫描可以检查看出脑部发炎部位和情形,以及可看出是否是因为脑出血、水肿或肿瘤等其他因素而引起头痛和脑压升高(导致恶心、呕吐)的状况,可先做初步判别;而主要仍需施行脊椎(腰椎)穿刺,做脑脊髓液的化验,以确认发炎的反应和病原的种类。
脑疝的检查诊断依据
1、体格检查
(1) 询问家属,病人是否应用过散瞳或缩瞳剂,是否有白内障等疾病。
(2) 脑疝病人如两侧瞳孔均已散大,不仅检查瞳孔,尚可检查两眼提睑肌肌张力是否有差异,肌张力降低的一侧,往往提示为动眼神经首先受累的一侧,常为病变侧。
(3) 脑疝病人两侧瞳孔散大,如经脱水剂治疗和改善脑缺氧后,瞳孔改变为一侧缩小,一侧仍散大,则散大侧常为动眼神经受损侧,可提示为病变侧。
(4) 脑疝病人,如瞳孔不等大,假使瞳孔较大侧光反应灵敏,眼外肌无麻痹现象,而瞳孔较小侧提睑肌张力低,这种情况往往提示瞳孔较小侧为病侧。这是由于病侧动眼神经的副交感神经纤维受刺激而引起的改变。
2、辅助检查
(1) 腰椎穿刺
脑疝病人一般禁止腰椎穿刺。即使有时腰椎穿刺所测椎管内压力不高,也并不能代表颅内压力,由于小脑扁桃体疝可以梗阻颅内及椎管内的脑脊液循环。
(2) CT
小脑幕切迹疝时可见基底池(鞍上池)、环池、四叠体池变形或消失。下疝时可见中线明显不对称和移位。
(3) MRI
脑疝时可观察到脑池的变形、消失情况,直接观察到脑内结构如钩回、海马旁回、间脑、脑干及小脑扁桃体。
检查髓母细胞瘤的常规方法
髓母细胞瘤会对患者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困扰,髓母细胞瘤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髓母细胞瘤会让患者处于不安的状态中。
1.腰椎穿刺
因瘤细胞可脱落播散,故脑脊液瘤细胞检查十分重要。因多数髓母细胞瘤患者颅内压增高,故术前腰椎穿刺宜慎用,以免诱发脑疝,脑脊液除常规化验外可寻找脱落细胞,通常腰穿多提示颅内压增高,而脑脊液生化见蛋白和白细胞增高者仅占1/5,术后腰椎穿刺行瘤细胞检查有重要意义,提示了术后需进行全脑及脊髓放疗的必要性。
2.头颅X线平片
头颅X线可见有颅缝增宽等颅内高压征,肿瘤钙化极为罕见。
3.CT扫描
可见小脑蚓部或四室内均匀一致的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占位,多与四脑室底有分界,将脑干向前推移,肿瘤周边环绕有薄的低密度水肿带,明显均匀强化,肿瘤钙化囊变少见。
4.MRI
肿瘤实质部分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矢状位可更好地显示肿瘤起源于小脑的蚓部及肿瘤与四脑室底的关系。
专家提醒:对于患上髓母细胞瘤,一定要查明髓母细胞瘤病因,根据髓母细胞瘤病因病情对症治疗,髓母细胞瘤的严重性可大可小,一定要及时到正规髓母细胞瘤医院检查治疗,同时在查明病因后,一定要针对性治疗髓母细胞瘤,不可为了方便就随便买药治疗髓母细胞瘤。
判断脊髓损伤需要进行腰椎穿刺抽脑脊液检查吗
脊髓损伤后患者在没有禁忌证的情况下可以 进行腰椎穿刺抽脑脊液检查。如果发现穿刺出的脑 脊液中含有脱落的脊髓组织,说明脊髓有实质性损 伤。此外,在穿刺过程中医师还可以进行压颈试验 初步判断有无椎管梗阻。
小儿脑肿瘤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头颅影像学检查是进一步确诊的关键,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能帮助大部分患儿明显诊断,但对后颅窝区肿瘤因受颅底骨影重叠干扰,清晰度不如磁共振成像(MRI)后者较CT成像更清晰,有鲜明的脑内解剖显示,因而对中线结构和后颅窝病变的诊断优点突出,但对钙化和骨质的显示不如CT。
其他检查:①头颅X线平片:可了解有无颅缝分离、颅板支压迹等颅压增高征,还可见到肿瘤钙化斑点或者蝶鞍区扩大等。②腰椎穿刺:主要用于和内感染性疾病的鉴别,但对颅压显著增高者有诱发脑疝危险,应先适当降低颅内压后再考虑腰椎穿刺。
腰椎穿刺检查有什么作用
虽然腰穿检查相对的少了一些,但CT检查仍不能完全代替腰穿检查。有些脑血管病还必须通过腰穿检查,才能诊断和鉴别诊断。
当患者出现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症状时,究竟是蛛网膜下腔出血,还是脑膜炎呢?要进行鉴别诊断,CT检查就无能为力了,而腰穿检查却能一目了然。同时,如果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在腰穿时放出5~10毫升脑脊液,还有一定的治疗效果,除可减轻头痛外,还能避免蛛网膜下腔粘连的后遗症。另外,腰穿还有直接测定颅内压,化验检查脑脊液成分等作用。
腰穿检查尽管在临床上仍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但目前仍有一些患者和家属对作腰穿有恐惧心理,主要是担心腰穿会损伤脊髓和影响健康。实际上,这些担心都是不必要的。因为脊髓在椎管内有一定的长度。上端在枕骨大孔处与延髓相接,下端在平第1腰椎下缘时呈圆锥状,称为脊髓圆椎,分出很多马尾样神经叫做马尾。成人在第1腰椎以下已无脊髓,而是一个较宽大的脑脊液池,里面浮动着许多马尾神经。
知道了腰椎穿刺检查有什么作用之后,一般如果是没有一定的必要建议最好还是不要采用腰椎穿刺检查,当然一般医生如果是有其他的诊断方法也不会建议患者通过腰椎穿刺检查来判断是否患者一些疾病,而且临床也确实证明腰椎穿刺对于身体是没有什么害处的,请患者放心才是。
脑震荡要做哪些检查
1.实验室检查
腰椎穿刺颅内压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不含血,白细胞计数正常。
2.神经影像检查
(1)头颅x平片检查无骨折发现。
(2)头颅ct检查颅、脑内无异常。
脑挫裂伤的检查方法
实验室检查:
腰椎穿刺有助于了解脑脊液中情况,可以此与脑震荡鉴别,同时能够测定颅内压及引流血性脑脊液。由于CT的普及,在病人入院急症时腰椎穿刺不再使用,因为腰椎穿刺不但时间长,有一定危险,而且无法作出定位诊断。另外,对有明显颅内高压的病人,应忌腰穿检查,以免促发脑疝。腰椎穿刺仅用于无明显颅内高压的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住院病人。
其他辅助检查:
1.颅骨X线平片 多数病人可发现颅骨骨折。颅内生理性钙化斑(如松果体)可出现移位。
2.CT扫描 脑挫裂伤区可见点片状高密度区,或高密度与低密度互相混杂。同时脑室可因脑水肿受压变形。弥漫性脑肿胀可见于一侧或两侧大脑半球,侧脑室受压缩小或消失,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时,纵裂池呈纵形宽带状高密度影。脑挫裂伤区脑组织坏死液化后,表现为CT值近脑脊液的低密度区,可长期存在。
3.MRI 一般极少用于急性脑挫裂伤病人诊断,因为其成像较慢且急救设备不能带入机房,但MRI对小的出血灶、早期脑水肿、脑神经及颅后窝结构显示较清楚,有其独具优势。
4.脑血管造影 在缺乏CT的条件下,病情需要可行脑血管造影排除颅内血肿。
脑脊液压力是多少
于腰椎穿刺时测得的脑脊液(CSF)压力随年龄、腰椎穿刺时所 采取的体位以及检査时病人是否放松而有不同。正常脑脊液开放压
在侧斜卧位测量时,新生儿可至50inmH2O,婴儿为85 ~
110mmH2O;屈曲侧卧位测量到的脑脊液压力较高,儿童为100~ 280mmH2O。如取坐位测量,则平均压力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