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的判断方法
白血病的判断方法
大多起病较急,少数起病缓慢。
早期症状为面色苍白、乏力、精神不振、食欲低下,鼻出血或齿龈出血等;少数患儿以发热和类似风湿热的骨关节痛为首发症状。
贫血:出现较早,呈进行性加重,表现为苍白、虚弱无力、活动后气促、心动过速等。贫血主要是由于骨髓造血干细胞受到抑制所致,约占50%。
发热:病程中常有发热,热型不定,多为不规则发热,一般不伴有寒战。白血病性发热,多为低热,抗生素治疗无效;继发感染(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等),多为高热。
出血:出血主要是由于白血病细胞浸润,使骨髓巨核细胞受抑制,血小板生成减少;肝功能受损,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第V因子等生成不足;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等。以皮肤和黏膜出血多见,表现为紫癜、瘀斑、鼻出血、齿龈出血,消化道出血和血尿。偶有颅内出血,是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白血病细胞浸润引起的症状和体征:肝、脾、淋巴结肿大;骨和关节痛;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其他器官浸润。
白血病几天流一次鼻血
流鼻血是白血病常见的症状,白血病患者骨髓中产生大量不成熟的白细胞,而产生血小板的巨核细胞就明显减少了,因而白血病人可能会呈现皮肤粘膜,皮肤、牙龈、鼻腔、视网膜、耳内都有出血现象,严重的还有颅内出血,消化道、呼吸道等内脏大出血。
流鼻血也不一定是患有白血病,流鼻血常见的原因还有内热上火导致,不良习惯如挖鼻孔导致,鼻子患有炎症如鼻炎、鼻塞、鼻外伤也会引起流鼻血,流鼻血还有季节有关,特别干燥和寒冷的季节,冷空气刺激鼻子内的皮肤,让他脱水,从而导致流血。白血病流鼻血的频率和次数是比较多的,几乎每天都有流鼻血,但是判断是滞患白血病还需要到医院进一步检查确诊。
小孩流鼻血是白血病
小孩流鼻血是白血病,流鼻血是小孩子经常还有的症状,所以家人在发现孩子流鼻血之后也没有及时的检查,更不用进行治疗,其实导致流鼻血的因素有很多,白血病就是其中的一种,所以说小孩流鼻血很可能的白血病,当然要判断是不是此病,也要了解白血病的其他症状。
1、发热:发热是白血病的典型症状,可表现为弛张热、稽留热、间歇热或不规则热,体温在37.5~40℃或更高。时有冷感,但不寒战。持续的发热,很容易感染,感染经久不愈:大部分的白血球都是血癌细胞,无正常功能,导致免疫力下降,容易受到感染。
2、出血:出血也是白血病症状表现之一,出血部位可遍及全身,尤以鼻腔、口腔、牙龈、皮下、眼底常见,也可有颅内、内耳及内脏出血。
3、贫血:早期即可发生贫血,表现为面色白、头晕、心悸等。制造红血球的母细胞减少,导致红血球的缺乏。容易在走动,或运动时发生气喘和晕眩。
4、青肿点状出血:这是此病的常见症状之一,因于制造血小板的巨核细胞减少,以致血小板缺乏。
5、肝脾肿大:有50%的白血病病人会出现肝脾肿大,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肝脾肿大最为显著。
6、淋巴结肿大: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为多见,但急淋不如慢淋显著。浅表淋巴结在颈、颌下、腋下、腹股沟等处,深部淋巴结在纵隔及内脏附近。肿大的淋巴结一般质地软或中等硬度,表面光滑无压痛、无粘连。
小孩流鼻血是白血病,上文就是我们对白血病的详细介绍,相信大家应该对此病有了一些了解了吧,白血病的症状还是比较多的,如果您发现孩子出现两种以上的症状,就要引起重视了,因为这很可能的白血病的症状表现。
白血病血常规有什么异常 白细胞
白细胞正常值:成人 (4.0~10.0)×10*9/l ;新生儿(15.0~20.0)×10*9/l ;6个月至2岁 (11.0~12.0)×10*9/l
急性白血病的患者在患病初期白细胞一般偏低,晚期多数偏高,白细胞数多时可达300 ×10^9/L。
注意:白细胞升高不能作为判断白血病的唯一标准,当身体出现炎症、过敏反应时也可能出现白细胞升高的现象。
白血病的血常规检查指标
白血病是一种高发的血液疾病,对于其的出现是人人畏惧的,要想确诊自己到底患没患白血病,必须进行血常规检查,可是不少的人对血常规检查不了解,下面我们来看一下白血病的血常规检查指标。
白血病的血常规检查需要空腹抽血化验,大部分是做生化检验的项目,如肝功能、血糖、蛋白质、脂类以及电解质钾、钠、氯等。生化检验的各项参考值,均是以健康人的空腹血所测得的数值经统计学处理后获得的。这是因为,当日清晨进餐前所抽取的静脉血,各种生化成分比较稳定,测得的各种数值可以比较真实地反映出机体的生化变化。
血常规检查如果在进食后采血,血液中的生化成分如血糖、血脂等会出现暂时性变化,测得的各项结果不能反映机体的真实情况,无法与空腹血所测得的参考值进行比较,因而也就不能做出准确的临床判断。虽然说是空腹,但却不必禁水,少量的饮水一般不会对化验产生明显的影响。但应该避免大量饮水,因为这会造成血液稀释,影响如血细胞计数等检查的结果,使其较真实值偏低。
1、 血小板
白血病的早期血小板数目可正常或轻度减少,到中晚期,可有明显减少,低于10 ×10^9/L,血小板大小不等,畸形,有巨型血小板,血小板第三因子及凝血功能异常。
2、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
一般显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血片中有时可见幼红细胞。网滞红细胞常减少,但少数病例可有轻度增多。
3、 白细胞
白细胞数多时可达300 ×10^9/L,也可少至0.2~0.3×10^9/L低增生性白血病。急性白血病初期白细胞数白细胞一般偏地,晚期多数偏高。白细胞总数特别高或特别低时往往病情严重,治疗困难疗效较差。在周围血中出现急性白血病细胞是诊断急性白血病的重要依据。急性白血病主要为原始细胞和早幼粒幼稚细胞细胞。在白细胞总数高时诊断并不困难,但在白细胞低时,往往要经浓缩涂片或者字血涂片的尾部才能找到白血病细胞。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或低增生习惯内白血病血象往往呈全血细胞减少。
发现有白血病的疑似症状就应该及时的去医院进行检查,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的“白血病的血常规检查指标”。白血病又叫做‘血癌’,所以一旦患了白血病,患者一定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做好与恶魔作斗争的准备。
坏血病和白血病有什么区别
坏血病与白血病因为听上去很相似,所以会经常被认为是同一种疾病证。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坏血病与白血病是两种不同的疾病症状,那么,坏血病和白血病有什么区别?
判断坏血病与白血病的之间的区别,主要可以从两种疾病的病因以及疾病症状等方面进行判断,这样就能够很好的区分两者之间的不同。
坏血病一般指维生素C缺乏症,维生素C(抗坏血酸)是胶原蛋白形成所必需的,它有助于保持间质物质的完整,如结缔组织,骨样组织以及牙本质。严重缺乏可引起坏血病,这是一种急性或慢性疾病,特征为出血,类骨质及牙本质形成异常。儿童主要表现为骨发育障碍,肢体肿痛,假性瘫痪,皮下出血。成人表现为齿龈肿胀、出血,皮下瘀点,关节及肌肉疼痛,毛囊角化等。
而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克隆性白血病细胞因为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等机制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大量增殖累积,并浸润其他组织和器官,同时正常造血受抑制。临床可见不同程度的贫血、出血、感染发热以及肝、脾、淋巴结肿大和骨骼疼痛。
由此可见,坏血病与白血病之间存在着诸多的不同之处,因此要合理的进行区分,以免引起混淆,让患者担心受怕。
败血型的血常规指标 血常规能判断白血病吗
血常规并不能作为判断白血病的唯一条件,因为白血病是一种扰乱造血系统的癌症,所以如果要诊断确诊白血病,还需要做骨髓象的检查,才能确认。
肝脏需要做哪些检查
1、肝功能的检查,针对于肝病患者检查很中药,对乙肝,肝硬化等疾病判断很有用,可以反映肝细胞的损伤、代谢功能这些。
2、影像学检查,就是B超。可以了解肝脏形态,可以判断肝硬化的方向。
3、检查乙肝,判断是否有肝病或者携带肝病,还可以了解感染情况。
4、检查消化道,胆汁的分泌情况。
5、血常规的检查,血液可以反映身体的情况。也可以做一个全身心的检查。
白血病传染吗传染途径是什么 白血病怎么确诊
想要确诊是否患有白血病可以先通过血常规检查后根据患者自身是否有贫血、易疲劳、出血等症状,再判断是否做骨髓穿刺检查来确诊是否患有白血病。
儿童白血病的临床表现
儿童白血病的临床表现
早期表现多为倦怠、无力、食欲不振等。也有最初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或出现皮疹。骨、关节疼痛也是较常见的症状。典型病例诊断并不困难。注意及时就诊、化验血象,检查身体时注意浅表淋巴结、肝脾的情况有助于提高早期诊断率。此外还应注意有无皮肤结节、皮肤黏膜出血表现(鼻衄、齿龈出血、皮肤瘀斑出血点等)、牙龈肿胀增生等情况。
小儿白血病临床上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
急性白血病起病急、病程短、发展快,以发热及关节、胸骨疼痛为主要表现。
慢性白血病起病缓、病程长,以皮肤苍白、发热、乏力、爱出汗、没精神、体重减轻为主要表现。临床可分为急性和慢性白血病以外,根据白血病细胞来源可分为:淋巴细胞白血病及髓细胞白血病。这两大类可进一步分为多种亚型,各亚型在预后判断中有一定意义,在治疗方案上也有差别。
1.发热
是最常见的首发症状。由于正常白细胞尤其是成熟的粒细胞缺乏,机体的正常防御机能出现障碍,所以引起感染可致发热。
2.出血
半数以上的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出血,主要表现为鼻黏膜、口腔、齿龈及皮肤出血,严重者内脏、颅内出血,这往往可造成患儿死亡。
3.贫血
为最常见的早期症状,可呈进行性加重,患儿面色、皮肤黏膜苍白,软弱无力,食欲低下。
4.肝、脾、淋巴结肿大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肝、脾、淋巴结肿大较为显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则脾肿大更为明显。
5.白血病细胞浸润中枢神经系统
可发生脑膜白血病,患儿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甚至惊厥、昏迷。
此外,男孩可能出现睾丸浸润,表现为睾丸无痛性肿大。
白血病的血常规存在哪些指标异常
血常规俗称血象,最重要的三个指标是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血小板(plt或bpc)。
怀疑白血病,前期需做血常规初步判断,经骨髓形态学、细胞化学染色、流式细胞学确诊在血液分析仪上检测,得到血细胞数值、警示异常细胞信息、白细胞直方图、白细胞散点图。一般白血病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会显示上升,血红蛋白上升占部分。血小板上升较多。
白血病的血常规是因人而异的,白细胞数值异常是白血病血常规中的其一数值表现,但不一定单纯出现白细胞减少或降低就一定是白血病,也多见于炎症病毒感染,如果数值过于增高或降低,需进一步做下骨髓穿刺的检查来得已确诊。
白血病的血常规 有无贫血看红细胞
贫血是白血病的主要症状之一,而红细胞正是判断贫血的主要指标,因此红细胞是判断白血病的条件之一。
红细胞正常值:男性120~160g/l 女性 110~150g/l 新生儿 170~200g/l,低于正常值为贫血。
白血病的分类方法
目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白血病的分类标准,需要采用细胞形态学(M)、免疫学(I)、遗传学(C)及分子生物学(M)分析方法才能作出较准确的诊断与分类,更好地帮助进一步选择治疗方案,确定治疗的强度和时间,判断疗效、估计今后的治疗效果(预后)。
形态学分析是指在显微镜下技术人员观察骨髓及血液细胞、或骨髓组织形态、结构。形态学方法简便、快速、经济,是恶性血液病的最基本诊断方法,也是各医院普遍采用的方法。大多数情况下,医生主要抽取少量的骨髓细胞悬液来观察细胞形态,再进行细胞化学染色。有时候为了了解骨髓组织各组织的结构,造血组织的比例,观察一些难以抽取的细胞,医生要取小块骨髓组织(称为活检)来进行病理学检查。形态学方法可对90%以上的急性白血病作出诊断,对慢性白血病可作出一些初步的估计。急性白血病的诊断主要根据原始细胞占全部有核细胞的比例来确定,因此如果单纯根据此标准诊断急性白血病,一些早期急性白血病会漏诊。形态学方法对急性白血病分型的准确性不太高。据报告,由法国、英国、美国(FAB)三国的七位顶级血液病形态学专家对同样的急性白血病标本分型,仅对70%左右的标本分型一致,也就是说约有30%的病例难以用形态学分析的方法来作出正确的分型。如果是普通形态学分析技术人员,其误差就更大。而且,单纯用形态学分析方法很难对慢性白血病进行准确的诊断及分型。
免疫学分析方法主要是先用多种单克隆抗体来标记细胞的抗原,然后用流式细胞仪来检测细胞表面或细胞内的多种标记,并将数据存入计算机,最后用一些分析软件分析这些数据,从而对细胞分群。在细胞形态学分析的基础上再采用免疫学分析,对急性白血病分型的准确性可达到90%以上。可以准确地区分恶性细胞是来源于T、B淋巴细胞、髓系细胞,而且可以区分急性白血病与慢性白血病。免疫学分析在诊断一些慢性淋巴细胞系列疾病及其分型中起到关键作用。从形态上看,很难将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一些低度恶性淋巴瘤与病毒感染等良性淋巴细胞增多区分开来,而免疫学分析可以较好地区分细胞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
免疫分析还能检测出很少量恶性细胞(又称为微小残留病灶),1万个细胞里如有1个恶性细胞,用流式细胞仪可能检测出来。由于大多数白血病细胞都有一些异常的免疫学标志,因此可用该方法检测大多数患者的残留白血病细胞。
遗传学方法是通过对骨髓白血病细胞的染色体核型的分析或用探针检测某些染色体部位来了解恶性细胞有无染色体异常。患者的染色体分析具有独立的诊断价值,帮助选择治疗方法的价值,以及对治疗疗效预测的价值,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及研究人员的重视。比如要诊断慢性髓性白血病必须有t(9;22)或累及22号染色体的异常,或有这些异常形成bcr/abl融合基因,否则不能诊断。如果患者有一些急性白血病特异性的染色体异常,如t(8;21)、t(15;17)、inv(16)等,即使原始细胞未达到急性白血病的标准也可以早期诊断急性白血病。再比如,具有t(15;17)染色体异常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用维甲酸及砷剂治疗疗效很好,具有t(8;21)、inv(16)染色体异常的患者对大剂量阿糖胞苷的疗效好,可以不首先选择移植;而具有t(9;22)染色体异常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有复杂染色体异常、-5、-7等染色体异常的患者用化疗效果很差,要尽快采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因此最新的世界卫生组织对恶性血液病的分型方案将染色体和/或基因异常放到很重要的位置。遗传学分析方法是特异性最高的检测方法,一旦发现有克隆性异常染色体,有很高的把握确定细胞有异常。但是很多恶性细胞不能检测出染色体有异常。
分子生物学分析可以检测白血病细胞的基因有无异常。同遗传学方法一样,分子生物学分型具有独立的诊断及预后价值。一些染色体异常可以产生白血病细胞特有的基因,因此可以通过检测这些白血病特有的基因来反应染色体异常,如t(9;22)移位可产生bcr/abl融合基因,t(15;17)移位可产生PML/RARα融合基因,t(8;21)异常可产生AML1/ETO融合基因等。而且,有时白血病细胞染色体正常,分子生物学分析可检测出一些异常或突变基因,如FLT3、 WT1、NPM等,这些基因异常可以帮助选择治疗方法,判断治疗效果及今后的发展。分子生物学分析方法是敏感性最高的分析方法,每十万个细胞里有一个异常细胞都能检测出来,但是特异性不如遗传学分析方法好。而且每种异常基因的检测须经过研究分析出基因序列后才能设计出临床常规的检测方法。
总之以上各种分析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每种方法可从不同侧面反映细胞的特性,综合起来就能较全面地反映细胞的特性,更好地帮助选择治疗,判断预后,判断治疗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