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有什么好处 哭泣可以缓解情绪
哭有什么好处 哭泣可以缓解情绪
科学家们已经证明,无论男女老少,在情绪困扰的时候,哭泣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人在情绪极度困惑不安而感到悲伤时,就会产生一种情绪震荡症.只要他能够嚎陶大哭一场,这种震荡就可以逐渐地平稳下来;这样一来,情绪不但会逐渐平复,而且自己也会感到舒服很多。
教你如何摆脱自己的忧伤
1、大哭一场。
有研究表明,哭泣有助于体内内啡肽的释放,内啡肽是一种能改善情绪的物质。哭泣还会让人体内副交感神经系统活跃起来,以减缓压力和伤痛带来的不良情绪。
几项研究表明,哭泣是体内有效的缓解机制,可以把自己的痛苦传递给外部环境。同时,当他人看到你哭泣时,自然也会给予你更多的关怀。
哭泣会把体内的毒素排泄出来,这个观点在各大媒体上也得到了广泛传播。尽管哭泣能带出来的毒素非常有限,几乎微不足道,而且大部分泪液还会被鼻腔重新吸收回去,但或许这个理论有它一定的道理在。
还有一项研究提出,哭泣之后你的情绪能否得到缓解,取决于你所处的文化环境是否认可哭泣。如果大家(或你的家人)都认为哭泣是羞耻的行为,那么哭泣或许对缓解你的痛苦情绪帮助不大。
如果你不想哭出来,那么不要强迫自己这么做。虽然大家都说大哭一场后你会感觉好一点,但如果把哭泣当成一种任务,而不是自然的情绪表达,那么反而不利于你悲伤情绪的缓解。
2、运动。
很多研究表明,运动可以让体内产生内啡肽和其它一些有益情绪的物质。
一项研究让参测人群参与到长达10个星期的定期运动当中,发现运动的人群要比不运动的人群更有活力,态度更积极,心态也更平和。另外,运动带给情绪不振的人更多的好处。
运动还有助于让你集中注意力,从而将你对悲伤事件的关注转移出来。
你不需要跑马拉松这么远的路,也不需要经常泡在健身房里,只需要轻松的运动,诸如园艺、散步等,就会带给你有益的效果。
3、多微笑。
很多研究表明,微笑,即使是悲伤时候的微笑,也可以帮你缓解不良情绪。
发自内心的微笑,或至少能调动眼部和嘴部肌肉的微笑,有最积极的效果。因此,感到悲伤的时候,努力让自己笑一笑吧。即使你一开始不愿意笑,也笑不出来,但至少会让你的态度变得积极起来。
研究同时表明:已经不开心的人,如果还皱眉头的话,他们会变得更不开心。
4、听音乐。
音乐能帮助你舒缓、放松情绪。选择音乐的类型也很重要,听那些“美妙而略带悲伤”的经典音乐能帮助你疗伤。
但是在听音乐的过程中,不要再回想发生在你身上的那些悲伤的情境。否则,只会让你的情绪更糟。挑选那些你觉得优美的音乐来听,最能缓解你的悲伤情绪。
如果你觉得悲伤不能自拔,不妨听听英国声疗协会推荐的“世界上最能让你放松的音乐”清单里的乐曲。
5、洗个热水澡。
研究表明,温暖会带给人舒适的感觉。因此,洗个热水澡可以帮助你放松身心,进而缓解你的悲伤情绪。
怀孕经常生气哭的影响
1)易致胎儿烦躁、哭泣
孕妇经常哭泣等,胎儿也会经常有这样的情绪。因为怀孕28周后,胎儿就有了感知能力。当胎儿感觉到不舒适时,也会在母亲的子宫中难过哭泣,
科学实验发现,将一个正在播放的90分贝噪声的喇叭放在孕妇的腹部时,超声波扫描记录下胎儿的反应,实验显示胎儿的动作仿佛是在伤心哭泣,医生们甚至还能看到胎儿哭泣时下嘴唇微微颤动的样子。
2)易致宝宝长大后出现心理疾病
数据表明,经常哭泣的孕妇,生出来的宝宝心理上比其他孩子心理更加脆弱消极;如果小时候没有及时纠正,还有可能在以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出现各种心理与精神上的问题。
3)可能会导致胎儿流产
孕妇在孕早期时,长期过度悲伤哭泣、情绪波动大、敏感多疑等,会导致冬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生出来的宝宝体重明显偏轻,甚至在怀孕过程中很大可能会导致流产。
4)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
如果孕妇如果经常处于精神刺激、惊吓及忧伤、悲痛的情绪时,会导致植物神经系统活动加剧,内分泌发生变化,释放出来的乙酰胆碱等化学物质可以通过血液经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影响胎儿正常的生长发育。
5)导致胎儿畸形
实践证明,孕妇在怀孕第二个月下旬开始,腹中胎儿的口腔顶和上颌骨就开始发育和形成了。但是如果孕妇每天处于哭泣、悲伤过度等情绪中,就会导致胎儿兔唇、腭裂等畸形。
6)胎动异常
如果孕妇经常哭,常保持恐惧、忧郁或情绪波动等不好的精神状态,会导致母体血液循环不畅、缺氧等变化,从而使胎儿的胎动次数增加或减少。
7)可能会导致早产
孕妇如果突然受到严重精神打击,经常哭泣等,可能会导致子宫出血、早产、胎盘早剥等。
经过上面针对女性怀孕经常生气哭对胎儿有哪些影响这个问题的详细讲解之后,想必现在大家应该已经了解到女性怀孕期间经常生气哭对于胎儿的影响对造成不小的影响,因此希望众多准妈妈们能够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对自己的情绪做适当的调节。
压力太大可用哭来解压
哭出来以后就能神清气爽
尽管同是眼泪,防止眼睛干燥的眼泪与眼睛进灰了或切洋葱时受到刺激流出的眼泪却是不同的,而感动或伤心时流的眼泪又与眼睛受到刺激流出的眼泪不同。当人出现情绪性流泪时,会出现一系列身心变化。对此,专家将著名的悲情片“佛兰德斯的狗”与“萤火虫之墓”给20名成人观赏,并在此过程中进行了受试者大脑血流量的检测。
实验发现,在看影片的受试者中,约有九成人在中途哭泣。在他们开始哭泣前的1-2分钟,大脑的前额叶区血流量会缓缓增加,到了哭泣前10-20秒,血流量会急速增加,同时心跳与血压上升,处于兴奋状态。哭泣过后,血流量开始缓缓下降,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有田教授认为,人之所以会在看片子的时候流泪,这是因为当人看到自己深有同感的画面时,前额叶区活动会变得频繁,进而发出“流泪”的指令,而这是只有大脑发育较为发达的人类才能流出的眼泪。
根据心理测试显示,哭过以后的人的心理中,紧张、不安、混乱、愤怒等情绪的比例很小,常常有人说“大哭一场过后,整个人都轻松多了”、“哭完以后就神清气爽了”,学者猜测,出现这样的变化是因为情绪性的哭泣过后,与放松状态关联的副交感神经神经会替代与兴奋紧张状态关联的交感神经,对人体的情绪起主要控制作用。这不但能让人发泄压力,在副交感神经的作用下,人体状态会接近于晚上快要睡着时的安定状态。尽管目前科学尚未对此作出明确的解释,一部分大脑的作用原理仍需要探索,但可以肯定的是,人体会通过“哭泣”的行为,自发性地切换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作用,达到发泄情绪、减小压力的目的。
当然,也有一些人无论压力多大多想哭,眼泪都流不出来,这种状况反而会导致人越发地感到苦闷难耐。有时候工作压力过大、疲惫不堪却又哭不出来,很容易陷入抑郁症危险中。当发现自己有那样的倾向时,不妨找一些契机让自己流泪。有田教授认为,“看一些能有同感的电影,或听一些与内心有共鸣的音乐,效果都会很不错。”
过度哭泣易致心理失衡
人从一生下来就会哭,并且在之后的生活中,人们也常用哭泣来表达内心的情感,有的因悲伤啜泣,有的因喜极而泣。不过最近心理专家表示,很轻易就会哭泣的人,往往具有忧郁气质,应注意心理健康防护。
过度哭泣易导致心理失衡
哭泣是上天赐给人们的神奇礼物,但若是哭得过度,则会冲垮精神防线,好比林妹妹,每天顶着一双桃子眼,不仅不美观,也会给心理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之所以有些人容易哭,是因为他们天生比较敏感,而且具有忧郁的气质特征。这类人更容易受到哭泣的影响,以致打破 心理平衡,给身心健康带来伤害。
长久的哭泣并不会缓和情绪
虽说哭泣是宣泄内心情感的有效方式,不过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和荷兰蒂尔堡大学心理学家进行的研究发现,1/3的人痛哭过后情绪没有缓解,1/10的人痛哭之后反而情绪更加恶劣。如果哭泣时间过长,则患上焦虑、躁狂、抑郁和其他心 境障碍的风险相对较高,也易让心理进入疲劳期。因此,专家建议,哭泣的时间不宜太长,一般在15分钟以内为好。
另一方面,有些抑郁症患者受病情控制,也经常哭泣。他们通常是默默流泪,而不是号啕大哭,这是抑郁症发病的典型 征兆。因此如果发现有人情绪持续两周沮丧低迷,常暗自垂泪,就要提高警惕,这种哭泣可能是抑郁症引发的病态表现 ,应及时咨询心理医生。
小结:人有七情,哭泣是表情的重要手段,然而若是不加节制的哭泣,不仅对视力不好,也会给心理健康留下阴影,从而诱发 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的出现。
哭泣只能偶尔用来减压
哭泣只能偶尔用来减压
哭泣是宣泄压力的一种方式,可以偶尔为之。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用哭泣的方式减压。一般来说,基础人格不同,应对压力的承受能力也不同。通常人们哭泣后,情绪强度会降低40%,但是压抑的心情得到发泄、缓解后就不能再哭,否则对身体有害。
专家认为,压力的来源有很多,压力过大可能与人际关系不良有关。如果在面对压力时,有家人、朋友、同事等良好的人际支持的话,能够有效化解压力。在这种良好的人际关系中也能获得愉悦的情绪,会比较乐观地应对压力。通过哭泣减压,无可厚非,可以作为正常的情绪发泄渠道,但没必要经常用它。它不是减压的首选方式,还有更多更好的方式可以减压。如果经常哭泣,而且情绪调整不好的话,只会越哭越伤心。
哭泣只能偶尔用来减压
哭泣只能偶尔用来减压,当我们遇到特别悲伤的事情或者感到压力特别大的时候,通常都会哭。承受不了的时候,哭泣是一种最好的减压办法。
哭泣只能偶尔用来减压
哭泣是宣泄压力的一种方式,可以偶尔为之。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用哭泣的方式减压。一般来说,基础人格不同,应对压力的承受能力也不同。通常人们哭泣后,情绪强度会降低40%,但是压抑的心情得到发泄、缓解后就不能再哭,否则对身体有害。
专家认为,压力的来源有很多,压力过大可能与人际关系不良有关。如果在面对压力时,有家人、朋友、同事等良好的人际支持的话,能够有效化解压力。在这种良好的人际关系中也能获得愉悦的情绪,会比较乐观地应对压力。通过哭泣减压,无可厚非,可以作为正常的情绪发泄渠道,但没必要经常用它。它不是减压的首选方式,还有更多更好的方式可以减压。如果经常哭泣,而且情绪调整不好的话,只会越哭越伤心。
孩子哭闹就这样哄
哭是一种情感宣泄
不少父母一见孩子哭就心烦,有的制止孩子“不准哭”,有的讽刺挖苦“男孩还有脸哭”,有的斥责“这么娇气,没出息”,有的威胁“再哭就不喜欢你了”……然而,哭泣是人类情感的自然流露,就连成年人遭遇失恋、失业等打击都会哭,更何况弱小的孩子。
泪水并非软弱,也不代表无能和退缩。哭泣是孩子的权利,也是他们表达情绪的手段。父母狠心不去拥抱、冷血不去安慰,“逼”不出独立,反而会给孩子的心灵留下阴影。“不许哭”这种对孩子情绪的过度抑制,不仅无法帮他们正确认识情绪,也不能学会控制情绪。
父母总是对孩子的哭泣表示不满,会让孩子认为,父母喜欢的是乖巧的自己,而学会隐藏负面情绪,同时形成了父母不可信赖的印象,无法无条件分享内心感受,导致亲子关系疏远。其次,孩子会认为至亲的父母都不能接受自己的情绪,别人肯定更不喜欢。久而久之,就学会了压抑,可能导致抑郁。最后,坏情绪就像洪水,宜疏不宜堵。负面情绪压抑久了,孩子可能会采取不恰当的宣泄方式,比如打骂、摔东西等。
因此,家长需要把哭的权利还给孩子。不妨先记住4个原则:孩子哭的时候,第一,不要打断哭泣;第二,不要急于发表意见;第三,用心理解与交流;第四,用行为告诉孩子,你关心他,如递上纸巾、水等。
生理需求型 耐心沟通多学习
灵灵1岁多了,说话只会一个字一个字地往外蹦。一次,妈妈带她到街上玩,灵灵突然指着街角说“要,要”。妈妈顺着她的手指看过去,一串气球正飘在天空中。于是妈妈买了个气球放到灵灵手上。可灵灵却哭了起来,一个劲挥着手。妈妈急了:“你不是要气球吗?还哭什么!”这时,邻居王阿姨路过,连忙帮耐心询问才知道,灵灵是想要一旁的棉花糖。
孩子在1岁左右,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完善,经常词不达意,甚至只会用手指。聪明的父母要学会判断孩子哭泣的原因,这就需要耐心地和孩子沟通。一般来说,这种类型的哭泣通常有以下两种原因:
1.需求没得到满足。宝贝饿了、吃多了或者表达情绪时都会哭。西班牙巴伦西亚大学科学家研究发现,生气或害怕时,宝宝会睁着眼哭,痛苦时则闭着眼哭。宝宝哭泣力度的变化也会透露不同信息,饥饿时哭泣力度较小,痛苦或害怕时哭泣力度较大。
2.内心受到惊吓。带幼儿到人多嘈杂的公共场所、生活环境突然改变等,都可能使宝宝受到惊吓,出现半夜惊醒、哭闹不安等反应。建议家长不要带宝宝去过于喧哗的场所;出去游玩要选择相对安静的公园;记下宝宝平时害怕哪些事物,今后尽量避免接触;宝宝受惊哭泣时要及时安慰拥抱,用身体接触让其尽快平静下来。
天生敏感型 培养自信总肯定
田田是个“哭泣包”。做的菜不合胃口,哭;作业没写完,哭……有亲戚教训田田父母,平时别老说孩子,可两口子很委屈:“我们平时可是连一句重话都不敢说!”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脆弱爱哭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人的先天气质。这样的孩子往往关心别人的情感、同情心强、观察力较好、能遵守规则。何况,哭对敏感的孩子来说,并非都是坏事。有研究发现,爱哭的人比不爱哭的人身心更健康。
哭泣真的对身体有好处吗
分析:哭泣真的对身体有好处吗
有人认为,被悲伤、愤怒或喜悦等情绪激发的哭泣行为是人类特有的,不过有人发现实际上大象也会哭泣。人们关于哭泣的看法与文化环境有关。比如在印度尼西亚的托拿加地区,除非哭泣的原因是痛失亲人,否则哭泣行为都被认为是不健康的,可能引起精神健康问题和早逝。
荷兰蒂尔堡的心理学家,《为何只有人类会哭泣:揭开眼泪的面纱》(Why Only Humans Weep: Unravelling the Mysteries of Tears)一书的作者Ad Vingerhoets领导的一项研究对35个国家的5000名对象进行调查后发现,每年女性平均要哭泣30到64次,而男性每年平均只哭泣17次。Vingerhoets认为,雄性激素可能起到了抑制哭泣行为的作用,女性体内的催乳素则促进了哭泣行为的出现,这种激素在怀孕女性体内水平较高,所以孕妇们也更容易哭泣。
不过,关于成年人哭泣得出一致结果的研究较少,科学家们其实难以确定哭泣是否是件好事。哭泣行为背后的悲痛,也就是促发交感神经系统做出反应的情绪,会在自主神经系统被触动后更快地得到释放。有调查发现哭泣能够减轻自己的紧张感,不过这些接受调查的对象一般采取回忆的形式提供信息。
在涉及哭泣的实验室研究中,哭泣过后的对象实际上出现了报告称自己更加悲痛的现象。一项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进行的研究让150名女性观看了电影《钢木兰花》中母亲在女儿葬礼上哭泣的片段。观看影片后有33名女性有哭泣行为,117名女性没有哭泣。研究人员发现哭泣后的女性在更长的一段时间里感到了痛苦和悲伤。研究的作者认为哭泣会带来更大幅度的悲痛,需要花更长时间才能恢复。
白领压力大怎么释放压力
1、如果在面对压力时,有家人、朋友、同事等良好的人际支持的话,能够有效化解压力。在这种良好的人际关系中也能获得愉悦的情绪,会比较乐观地应对压力。
2、哭泣是宣泄压力的一种方式,可以偶尔为之。人们哭泣后,情绪强度会降低40%,但是压抑的心情得到发泄、缓解后就不能再哭,否则对身体有害。哭不宜超过15分钟。压力大的时候,找到一个空旷安静的地方,大哭一场,不失为一种好的释放压力和坏情绪的方法和途径,但是哭泣减压一定要注意场合,做到适度,不要对旁人造成不良的影响,也不要过度沉溺不良情绪。
3、让自己忙起来,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以陶冶自己的情操,保持学习的热情。
4、眼界放开阔一些,尽快收拾心情,多出门走走。周末和假期,如果我们感到压力很大的时候,可以到空旷的野外去大声呼喊,只要不影响到别人就行。我们到野外去一定要注意安全。我们到野外去呼喊,可以释放我们不良的情绪,缓解和消除压力,还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
5、寻求更积极的解决办法。你可以向别人(妻子、亲友、心理医生等)寻求帮助,而不要把问题全闷在心里。和闺蜜积极的聊天,不仅可以拉近你们的距离,更能帮你释放精神压力。
6、有节制的饮食和运动对健康是非常有益的,在心情不好时,千万不要放弃这样的好习惯。
女性哭泣可减压超15分钟很伤胃
眼泪能清除体内致忧郁物质
心理专家研究发现,人悲伤时掉出的眼泪中,蛋白质含量很高。这种蛋白质是由于精神压抑而产生的有害物质,压抑物质积聚于体内,对人体健康不利。美国圣保罗-雷姆塞医学中心精神病实验室专家研究发现,眼泪可以缓解人的压抑感。
他们通过对眼泪进行化学分析发现,泪水中含有两种重要的化学物质,即脑啡肽复合物及催乳素,其仅存在于受情绪影响而流出的眼泪中,在受洋葱等刺激流出的眼泪中则测不出来。因而他们认为,眼泪能把体内积蓄的导致忧郁的化学物质清除掉,从而减轻心理压力。
强忍眼泪等于“自杀”
专家认为,女子的寿命普遍比男子长的原因,除了职业、生理、激素、心理等方面的优势之外,善于啼哭,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通常人们哭泣后,在情绪强度上会减低40%,反之,若不能利用眼泪把情绪压力消除掉,会影响身体健康。因此,专家认为,强忍着眼泪就等于“自杀”。
哭泣不宜超过15分钟
不过,哭不宜超过15分钟。压抑的心情得到发泄、缓解后就不能再哭,否则对身体反而有害。因为人的胃肠机能对情绪极为敏感,忧愁悲伤或哭泣时间过长,胃的运动会减慢、胃液分泌减少、酸度下降,会影响食欲,甚至引起各种胃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