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肾性贫血?要怎么治疗
什么叫肾性贫血?要怎么治疗
肾性贫血是指慢性肾功能不全引起的红细胞破坏过多,骨髓红细胞生成减少所致的贫血。多见于慢性肾炎、肾炎性肾病、泌尿系慢性感染、肾肿瘤及肾囊肿等。
肾炎贫血与下列因素有关:
(1)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
(2)促红素抑制因子、骨髓造血阻碍印子增加、铁和叶酸代谢障碍,或因长期透析治疗引起铁或者叶酸的缺乏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
(3)红细胞破坏增加
(4)出血、血液稀释及红细胞系无效造血等
如何治疗:
积极配合治疗好肾脏疾病和尿毒症,必要时可能需要换肾。
贫血要输多少血
1、贫血要输多少血
贫血要输多少血是不一定的,要依个人情况而定,输血主要的优点是能迅速减轻或纠正贫血。因此必须正确掌握输血的适应症,如需大量输血,为了减轻心血管系统的负荷过和减少输血反应,可输注浓缩红细胞。
切忌滥用补血药,必须严格掌握各种药物的适应症。例如维生素B12及叶酸适用于治疗巨幼细胞性贫血;铁剂仅用于缺铁性贫血,不能用于非缺铁性贫血,因会引起铁负荷过重,影响重要器官(如心、肝、胰等)的功能;维生素B6用于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皮质类固醇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睾丸酮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贫血要输多少血
2、贫血的指标是看哪个值呢
对于血常规检查结果分析,大部分人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主要是看是否存在贫血,而“血红蛋白浓度(HGB)”这个数值是判断是否贫血的主要数据。各种人群的血红蛋白正常参考值如下,正常成年女性:110——150g/L,男性:120——160g/L,新生儿:170——200g/L,儿童:110——160g/L.一般成人血红蛋白<110g/L为贫血。临床上以低于110g/L为轻度贫血。低于90g/L为中度贫血,低于70g/L为重度贫血。
3、判断贫血的注意事项
需要提醒的是,不少人一看到自己的检查结果不在参考范围内,一看到“”或“”就很沮丧,其实这大可不必。我们所看到的包括血常规在内的各项检查项目,其参考范围是统计学的概念,指人群中90%以上的正常情况属于此,而另有10%的人检测出的数值不在此范围内,但并不代表他们不正常。
贫血有哪些常见的类型呢
1、急性失血性贫血
引起急性失血的原因有外伤、手术等,是血液直接流失所导致的贫血。简单的说就是血液的流失速度大于了血液的再生速度,导致机体所需的血液量不足而引起的 一系列功能紊乱。是最直接的贫血类型。少量失血可能无明显症状,一般症状出现在两到三天后,大量失血后,严重者可能出现昏迷休克。
急性大量失血即刻治疗包括止血,恢复血容量和治疗休克。输血是可靠且迅速恢复血容量的方法,但在输血中要注意患者的输血反应并及时采取措施,适用于有血管性虚脱危险的严重出血。 而适当补充营养、铁质,维生素B12、叶酸也可以使用。
2、慢性贫血
风湿病性贫血:风湿病所致的贫血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但倾向于多因素综合影响下,通过多环节而发病。
感染性疾病所致贫血:主要由于细菌、病毒原虫、各种急慢性感染所引起失血、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破坏增加,从而产生贫血症状。因此祛除病原微生物治疗原发感染性疾病。原发病治愈后,贫血自然逐渐纠正。
甲状腺功能减低所致贫血:甲状腺功能减低使患者发生黏液性水肿或呆小病,常合并轻度贫血。甲状腺功能减低产生原因有两种,一为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导致甲状腺体萎缩、纤维化,丧失功能。二为治疗后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见于因甲状腺功能亢进用药物、放射性核素治疗或外科手术切除术后。
肝脏疾病所致贫血:胆汁性肝硬化、坏死后性肝硬化、急性肝炎等都可引起肝病贫血。肝病贫血治疗应以原发肝脏疾病的治疗为主 如肝病病因去除或改善,贫血常随之纠正。积极采用保肝治疗,改善肝功,加强患者营养。
慢性肾性贫血:肾脏排泄功能衰竭和肾脏内分泌功能衰竭是引起慢性肾性贫血的原因,而肾性贫血治疗为一种综合治疗,应在肾衰不同时期,随肾性贫血轻重而选择最适宜的治疗方法。
恶性肿瘤所致贫血:恶性肿瘤所致的贫血是由于各种恶性肿瘤所引起的。
肾性贫血的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血液的生成是各脏腑的整体功能。脾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灵枢.决气》篇有“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即充分说明了脾胃的运化功能在血液的生成过程中的地位作用。血液的生成过程还与营气和肺有关。《灵枢.邪客》说“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营四末,内注五脏六腑”,强调了营气化血的作用。《灵枢.营卫生会》篇有“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故独得行于经隧”。强调了肺在血液生成中的作用。血液的来源还有“精血互生”、“气血互生”。肾藏精,主骨生髓,所以精血互生主要与肾相关;“气血互生”指气对血具有生化、固摄作用,所以血虚时补气是中医的治疗常规。
西医对中医疗法的分析
通过采用中药活性物质重组人类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临床观察显示,效果十分显著。此疗法普遍适用于贫血的病人。一般来说,肾衰病人,尤其是维持性血透析病人,因长期小量失血,会引起一些造血原料的流失,如铁和叶酸等。为了使红细胞生成素充分发挥作用,要补足这些造血原料后才可使用。微化中药活性物质富含十多种微量元素,其中包括铁和叶酸等,可充分满足改善贫血状况的需要。
脾胃虚弱生化无源
在CRF的过程中,脾胃虚弱最为多见。脾胃虚弱,运化水谷的功能障碍,气血生化无源,而致血虚;脾胃虚弱,统摄无权,气不摄血,而致出血,也是血虚的原因之一;脾胃虚弱,运化水湿的功能障碍,湿浊内停,更加重脾胃损伤,脾虚与湿浊互为因果,緾绵难愈,则血虚更加严重。
肾虚精亏精不化血
CRF的主要病位在肾,肾虚是其病之根本.《张氏医通》谓“血之源头在乎肾”;《类经》谓“精足则血足”;而《侣山堂类辨》则更加明确地指出“肾为水脏,主藏精而化血”。肾虚精亏,骨髓空虚,精不生血,则致血虚;肾虚火不生土,必致脾肾两虚,脾虚则生化乏源,后天之精不得滋养先天之精,致精亏更甚,脾虚不得生化气血,使血虚不断加重。
三浊瘀互结,新血不生
脏腑虚损,气化功能障碍,浊邪停留是CRF的病机关键。浊邪因脏腑虚损而生,即生之后又可进一步损伤脏腑,形成恶性循环。脏腑虚损,气血的生化障碍,是形成血虚的原因之一;浊邪内停,阻滞气血,以可形成瘀血,浊瘀互结,新血不生,也是导致血虚的原因之一。
甲低有哪些症状 贫血
大多数甲状腺功能低下的人群,造血功能低下,多少会出现轻度到中度的贫血症状,一般抗贫血要治疗无效,而对甲状腺激素治疗有效。
贫血要输多少血
贫血要输多少血是不一定的,要依个人情况而定,输血主要的优点是能迅速减轻或纠正贫血。因此必须正确掌握输血的适应症,如需大量输血,为了减轻心血管系统的负荷过和减少输血反应,可输注浓缩红细胞。
切忌滥用补血药,必须严格掌握各种药物的适应症。例如维生素B12及叶酸适用于治疗巨幼细胞性贫血;铁剂仅用于缺铁性贫血,不能用于非缺铁性贫血,因会引起铁负荷过重,影响重要器官(如心、肝、胰等)的功能;维生素B6用于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皮质类固醇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睾丸酮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肾性贫血的介绍
如果患者面色萎黄,唇爪苍白无华,医生就会检查患者的眼结膜,发现苍白,再结合查血红蛋白,就会诊断患者有贫血。但是贫血的原因有多方面,其中肾脏因素常常被忽视。
肾性贫血在肾功能不全期即出现,随着肾功能恶化而加剧,贫血严重则预后不佳。所谓肾性贫血,是指由于肾功损害而引起的贫血。临床诊断可询问肾脏病史,查血肌酐、血尿素氮则能作出结论。然而部分患者无明显的肾脏病表现及病史,加之以前从未作过尿液检查,发现自己脸色不好看了才去医院就诊,往往容易误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其实有经验的医生会先查血肌酐、血尿素氮,因为检查方法简单易行,就会大大减少误诊率。
专家建议事项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衰患者的显著症状,它与肾功能损害的程度呈正相关性。肾性贫血的发生机理是因为红细胞生成减少、破坏增多,且有出血现象等综合因素所致。贫血一般为正常红细胞正常血红蛋白型,严重贫血时血红蛋白可下降至20-30克/升;周围血象白细胞计数一般正常,骨髓象常示增生欠活跃。肾实质损害时,肾脏产生的红细胞生成素减少,同时由于肾衰时毒素对骨髓的影响,均使骨髓生成红细胞这一关键环节受到抑制,因而使红细胞生成减少,这一因素在肾性贫血的形成中是最重要的。红细胞的寿命因受潴留的代谢产物的影响百缩短。肾衰时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常有出血倾向,如鼻衄、牙龈出血、胃肠道出血、月经过多等,失血使贫血加重。
由于贫血,患者面以萎黄,唇爪苍白无华,心悸,中医认为这是“血虚”的表现。肾藏精,精血同源,中医学认为肾精亏虚,必然引起阴血不足,再从五脏相生的角度来考虑,肝藏血,必赖肾水以涵养,若肾阴不足,“水不涵木”,则现有血亏虚诸症。
肾性贫血能治好吗
请问你血常规的HGB这项是多少,如果是真正贫血了才有必要处理的,如果贫血严重的话通过普通的食疗效果又不佳,如果没确定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贫血有时候乱补乱吃药还可能加重病情。所以还是把详细情况(HGB,RBC,MCV,MCH,MCHC,RDW,PLT这几项的数值)发上来才能给到一个适合你的答案的。
当然既然医生都说缺铁贫了,说明应该查过相关检查了,就按照缺铁贫治疗。
另外不放心可以查下肾功能,一般不是肾功能衰竭是不可能“肾性贫血”的,不要随便在哪里听个名词就对号入座。
补充:这样的话就不太像肾性贫血了,应该还是缺铁性贫血可能性比较大,补铁治疗吧,另外PLT你看清楚是不是打错了,如果血小板只有7.7的话是要命的!必须住院治疗的。
慢性肾性贫血的治疗方法
一、治疗
肾性贫血发病机制复杂,临床常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对于处于慢性肾功能不全期(氮质血症期)患者,一般无症状者不需治疗贫血,对于肾功能急剧恶化者,需采用同种肾移植,定期血透或持续腹膜透析治疗。据慢性肾衰肾病本身治疗方法不同,对肾性贫血的治疗亦有区别。
1、肾移植和透析疗法
同种肾移植成功后,正常肾脏内、外分泌功能恢复,肾性贫血随之纠正。但肾移植的供者缺乏。美国7万例晚期肾衰患者只有7%能够接受肾移植。肾移植以活体肾效果最好,存活率可达85%,尸体肾较差,仅65%。在31例接受肾移植患者平均血细胞比容由27%降至19%,81天后升至39.1%。且移植术后EPO水平明显升高至术前9倍。1周后逐渐降至正常,随之网织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逐渐上升,在另一组100余例病例中,80%患者肾移植后血红蛋白升高,未升高者多数合并出血、免疫抑制或排斥反应。
持续血透是另一种有效的治疗办法,虽然血透不能使EPO分泌增加但经1~10个月治疗后,大部分患者血红蛋白有明显增加,症状减轻。在一组36例血透患者中,血细胞比容由21%升至27%。腹膜透析亦可使贫血减轻,在腹膜透析6个月内平均血细胞比容可升高0.5%。贫血改善原因与腹膜透析使EPO分泌增加,以及清除血中抑制造血的中分子物质(相对分子质量500~1500)有关。
2、红细胞生成素
可有效刺激患者红系造血细胞增生、分化及促进血红蛋白合成。提高血细胞比容和红细胞数,减少输血或完全代替输血。治疗初期常用剂量为50~150U/kg,每周3次。以后逐渐减至12.5~25U/kg,治疗到血细胞比容达到33%~35%为宜,多于2~3个月内见效。EPO应用时应注意补充铁,国外报告用红细胞生成素的患者43%伴有缺铁,作为常规,血清铁蛋白低于100μg/L时应补充铁。红细胞生成素最主要的副作用是使血压升高,用红细胞生成素时患者需并用抗高血压药物。红细胞生成素虽然对肾性贫血治疗有效,但其价格昂贵,且需长期使用,使临床应用受一定的限制。
3、补充造血原料
(1)铁剂:肾衰患者由于长期低蛋白饮食限制、透析及胃纳不佳,易引起铁缺乏。常以铁蛋白低于30μg/L作为补铁指标。轻度贫血患者可口服铁剂治疗,重度贫血患者因胃肠道对铁的吸收较差,可用注射铁剂,右旋糖酐铁25mg/d,肌注,1次/d。
(2)叶酸和维生素B12:两者均为水溶性,长期透析易从透析液丢失,尤其叶酸因体内贮存量少,更易引起缺乏。肾衰患者应予口服叶酸、肌注维生素B12补充。
4、雄激素
有促进肾性及肾外性EPO的分泌,亦可直接刺激骨髓红系造血细胞增生。雄激素能增加红细胞内2,3-二磷酸甘油酸,提高红细胞对组织供氧作用。用雄激素后,患者贫血减轻,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加。副作用为痤疮、肝功能障碍和男性化作用。临床常用司坦唑(司坦唑醇),2mg/次,3次/d或达那唑,0.2g/次,3次/d;亦可用苯丙酸诺龙,25~50mg/次,1次/周或庚酸睾酮200~400mg/周,肌注。
5、输血
输血为一种对症治疗。适用于严重贫血患者,一般采用血细胞比容低于15%或有脑缺氧症状作为输血指征。输血治疗对肾性贫血患者可产生副作用:(1)高钾血症。(2)血细胞比容上升,使血液黏滞性增加,引起肾脏血流量下降,导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3)可合并乙、丙型肝炎。(4)输血过多导致含铁血黄素沉着症。(5)刺激机体产生针对白细胞和血小板上组织相容抗原的抗体,使将来肾移植手术成功率减低。因此,对肾衰贫血者,应避免过多、过频输血。输注洗涤红细胞或用白细胞、血小板滤过器输血,可减少白细胞和血小板输入,可减少患者组织相容抗原抗体生成。
综上所述,肾性贫血治疗为一种综合治疗,应在肾衰不同时期,随肾性贫血轻重而选择最适宜的治疗方法。
二、预后
肾性贫血的程度和尿毒症、氮质血症呈平行关系。贫血越重提示肾组织破坏越严重,预后则不良。
慢性肾性贫血一般不是非常的严重,当你体抗力提升的时候它自然就消失了,祝大家早日痊愈
肾性贫血对身体有哪些危害呢
首先,我们来看下该疾病的原因是什么?肾性贫血是应为红细胞生成减少,可能是缺乏铁元素,或是红细胞生成拟制因子,红细胞被破坏增加,失血等造成该疾病的原因才导致该疾病的。
2那么该疾病对人体有有危害呢?肾性贫血会出现出血、感染等现象,这些现象对患者的影响极大,严重的患者可出现视物不清、鼻出血且血流不止的现象,而感染科引发严重的系统性感染,导致一些炎症等。
3最后,肾性贫血严重时还会危及患者的性命的,肾性贫血要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法,而且还需要注意饮食起居,积极乐观的去面对疾病,这样可以更好的远离肾性贫血,才能更加健康。
注意事项:
建议患者们在平时要多加锻炼身体,多吃些有营养的东西,多吃些水果蔬菜,在平时的时候要积极乐观的对待生活,这样才更有利与患者,最后祝福患者们早日康复!
长期贫血可能引发肾衰竭
贫血,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然而它与肾脏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医院常会见到一些因面色苍白、食欲不振的患者前来血液科就诊。经过肾功能检察后发现患者不仅有严重的贫血而且已处于肾病晚期---尿毒症。一般来说,贫血可发生在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各个阶段。由于部分患者无明确的肾脏病史,加之以前从未作过尿液检察,一旦发现自己脸色差时往往轻易误以为缺铁性贫血。事实上,这是一种肾性贫血,它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常见并发症。
肾性贫血的主要原因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时肾脏天生和分泌的促红细胞天生素不足。人体内约90%的促红细胞天生素由肾脏产生,对红细胞的正常分裂、发育和成熟起着要害性的调控作用。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时,随着肾单位的摧毁,肾脏产生并分泌的促红细胞天生素会减少,逐渐导致肾性贫血。但促红细胞天生素缺乏并不是肾性贫血的唯一原因,很多其他因素也参与或促使肾性贫血的形成,如红细胞寿命缩短、铁缺乏、叶酸缺乏、营养不良、急慢性炎症、慢性失血(经胃肠道遗失等)、严重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铝中毒和甲状腺功能低减等。
肾性贫血可以引起一系列不良后果,几乎影响到全身的每一个器官系统。在心血管方面,可引起心脏扩大、心肌肥厚,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如冠脉事件、心衰、脑梗塞等),是充血性心衰和死亡的独力猜测因素;加速肾病进展及肾功能恶化;导致认知功能障碍;月经紊乱、性功能减退;免疫功能下降;影响生活质量、增加死亡并增加住院时间等。所以,贫血时请别忘了检查肾脏。
慢性肾炎引起贫血的原因
肾性贫血不仅会引起乏力、体力下降、心慌等症状,而且加速肾脏病进展,显著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随着血液净化技术发展,众多终末期肾病患者并非死于肾脏本身功能衰竭,而是死于心血管并发症。
据了解,发生肾性贫血的主要原因为肾脏产生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产生相对或者绝对不足、铁缺乏或利用障碍和炎症等多种因素导致。在慢性肾脏病早期有效控制贫血,对于延缓慢性肾病进展至关重要。早确诊、早干预可有效推迟肾性贫血发展的进程,专家建议患有慢性肾脏病的患者一定要定期检查血常规,确定贫血后可通过服用叶酸、补充铁剂等方式进行及早干预。
肾性贫血是肾脏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不足或尿毒症血浆中一些毒素物质干扰红细胞的生成和代谢而导致的贫血。治疗上主要还是积极治疗肾脏疾病,改善肾功能。饮食上应全面提高营养水平,供给足够造血原料,不可长期偏食,平时可多吃含铁量高的食物,也可适当口服些硫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富马酸亚铁,阿胶补血颗粒等一些补血,生血药。
贫血要治疗好
治疗贫血最好的办法有哪些
如果确定为缺铁性贫血的话,治疗方法主要是口服铁剂。不过饮食补铁治疗是最重要的,血红蛋白的合成需要铁,如果饮食中铁摄入不足,就容易贫血。铁在肉类和家禽中含量最为丰富,尤其是内脏,如猪肝、鸡肝、鸭肝等,此外是红色的瘦肉,如牛肉、猪瘦肉、羊肉等,其次蛋黄也含有丰富的铁;在黑木耳、干果、黄豆、红枣中的铁也有一定含量。在进食这些食品时要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果蔬,如橙子、葡萄、草莓等,以利于铁的吸收。
如果笼统来说的话,有以下三种最佳治疗方法:
1.骨髓移植
骨髓移植是近年来一种新的医疗技术,主要用于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之早期未经输血或极少输过血的病人,如果移植成功,可能获得治愈。这也属于贫血的治疗措施。
2.药物治疗
贫血的治疗需切忌滥用补血药,必须严格掌握各种药物的适应症。不能用于非缺铁性贫血,因会引起铁负荷过重,影响重要器官的功能;维生素B6用于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皮质类固醇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
3.输血
输血主要的优点是能迅速减轻或纠正贫血。因此必须正确掌握输血的适应症,如需大量输血,为了减轻心血管系统的负荷过和减少输血反应,可输注浓缩红细胞。因此,这就是贫血的治疗方法之一。
每个患者贫血的严重程度是不一样的,患者最好的选择就是配合医生通过贫血的检查了解自己的病情情况后针对性的治疗。同时生活中也不要忘记一些饮食上的调理。
女性比较容易患缺铁性贫血,因为女性每个月生理期会固定流失血液。平均大约有百分之二十的女性、百分之五十的孕妇有缺铁性贫血的情形;而大约只有百分之三的男性会有缺铁性贫血的情形。当体内及骨髓中储备的铁质被耗尽,缺铁性贫血就会慢慢形成,女性造血造铁的功能不及男性,且因为月经血液流失量又大过男性,所以一般患有缺铁性贫血的多是停经前的女性。而男性及停经后的女性若患有缺铁性贫血,大多是因为长期性肠胃溃疡性出血、服用过多阿司匹林、消炎药或是癌症病患。
我国是世界上缺铁性贫血发生率较高的国家之一,发生率达到15%~20%,其中妇女儿童贫血率高达20%以上,贫血严重威胁妇女健康。
肾性贫血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肾性贫血是指各种因素造成肾脏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不足或尿毒症一些毒性物质干扰红细胞的生成和代谢而导致的贫血。目前我国肾性贫血的诊断标准是:男性血红蛋白水平小于120g/L或红细胞比容小于0.42,女性血红蛋白水平小于110g/L或红细胞比容小于0.37。即当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色素水平低于上述水平就认为存在肾性贫血。
肾性贫血的诊断明确后,还应当对患者的贫血进行评价,包括检查贫血的其他可能原因(如消化道出血、绝经前妇女子宫出血、甲状腺功能低下、异常血红蛋白病等)以及探讨贫血的临床影响,评估患者的营养状态和透析患者透析剂量,评估患者的铁状态及炎症状态等。
贫血的基本检查应包括:红细胞压积/红蛋白、红细胞指数(平均血细胞比容、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网织红细胞数、铁指标(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转铁饱和度、血清铁蛋白)、C反应蛋白(CRP)、粪隐血试验等。当排除慢性肾功能不全以外的贫血原因以后,非糖尿病患者肾小球滤过率小于30ml/min,糖尿病患者肾小球滤过率小于45ml/min时,此时出现的贫血可诊断为肾性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