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鱼腰的针刺方法 针刺鱼腰的作用主治

鱼腰的针刺方法 针刺鱼腰的作用主治

类属:属经外奇穴。

作用:疏风清热,清肝明目,通络止痛。

主治病症:

外感风邪,风热上扰之目赤肿痛,目翳,眉棱骨痛,眼睑瞤动,眼睑下垂,口眼㖞斜,屈光不正,眶上神经痛,急性结膜炎,眼肌麻痹诸病证。

鱼腰的针刺方法

取穴:在额部,瞳孔直上,眉毛中。坐位或仰卧,在眉弓中心点取穴。

进针方向:沿皮肤刺向侧方,与额平面成30°。

进针深度:可横刺,深0.5-1寸,留针20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局部有胀感,扩散至眼球时,眼球有发胀感。

注意:禁灸。

鱼腰针刺方向 鱼腰常用配伍疗法

配耳尖治疗目生翳膜;配合谷治近视;配攒竹,四渎,内关,合谷治疗眶上神经痛;配瞳子髎,攒竹,翳明治疗白内障;配攒竹,合谷治疗眼睑瞤动;配太阳治疗目赤痛;配下关,地仓,颊车,合谷治疗面瘫。

鱼腰的准确位置图 鱼腰针刺操作手法

取正坐或仰卧位,两目平视,于眉毛中间,下对瞳孔处,可横刺,沿皮向两旁刺入,透攒竹或丝竹空穴,深0.5-1寸(治眶上神经痛),针的深面为额骨眉弓和其骨外膜,局部有胀感,扩散至眼球时,眼球有发胀感。禁灸。

鱼腰的准确位置在哪里

鱼腰的准确位置

科学定位:在额部,瞳孔直下,眉毛正中。

快速取穴:正坐或仰卧位,在额部,目正视瞳孔直上,眉毛中央,按压有痛感。

鱼腰的功效与作用

鱼腰位于眉中,属经外奇穴。有疏风清热,明目通络,消肿祛翳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眼疾,包括外感风邪,风热上扰之目赤肿痛,目翳,眉棱骨痛,眼睑瞤动,眼睑下垂,近视,急性结膜炎等症;此外对口眼㖞斜,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等症亦有很好的保健调理作用。

常用配伍:

1.本穴经配伍,针刺泻法,疏风清热,明目通络,如配太阳,合谷,睛明,少商,治疗风热目赤肿痛;配风池,阳白,丝竹空,印堂,合谷,治疗风热上扰之眉棱骨痛,风邪伤络之眼睑下垂;配地仓,颊车,阳白,合谷,治疗风邪入中之口眼歪斜。

2.配睛明,四白,侠溪,行间,太冲,针刺泻法,清泄肝胆,治疗肝胆火盛之目赤肿痛,肝胆风热之目翳等。

鱼际针刺方向 针刺鱼际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凉血,疏肺利咽。

主治:咳嗽,咯血,失音,喉痹,发热。

配穴:配通里,廉泉治疗失音;配少商治疗喉痹;配大杼,风门治疗咳嗽。

临床应用:临床用于感冒,扁桃体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自汗,盗汗,鼻衄,乳腺炎,疳积,手指肿痛的治疗。

鱼腰针刺方向 鱼腰穴位解剖

在眼轮匝肌中;有额动,静脉外侧支;布有眶上神经,面神经分支。

腰阳关的针刺深度 针刺腰阳关功能主治

功能:补益阳气,强壮腰肾,温经通络。

主治病证:

1.肾阳虚衰之遗精,月经不调,带下,腰痛诸病证。

2.经脉痹阻之腰骶痛,下肢痿痹诸病证。

常用配伍:

1.配肾俞,志室,关元,八髎,三阴交,针刺补法,补益肾经,治疗肾虚遗精,白浊等。

2.配肾俞,关元,三阴交,太溪,针刺补法,补肾调经,治疗肾虚月经不调,痛经,带下等。

3.配命门,膀胱俞,三阴交,针刺补法,温阳行水,治疗肾阳虚遗尿,尿频等。

4.配肾俞,志室,命门,太溪,委中,针刺补法,温肾壮阳,壮骨止痛,治疗肾阳虚腰痛。

5.配肾俞,环跳,足三里,委中,承山,针刺泻法,温经散寒,通络止痛,治疗寒湿腰腿痛,下肢痿软酸痛,下肢痿痹等。

教您找准穴位治愈相应疾病

地仓、颊车疗“歪嘴”

“歪嘴”是面神经发炎引起的面神经麻痹,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多见。大多数病人见于受凉,吹冷风后,也有不少病人见于中耳炎、风湿病的过程中。患者往往在晨起洗脸漱日时发现口角歪斜、面部麻木、眼闭合不全,额纹消失,鼻唇沟平坦等。

 患病后应迅速医治,早期治疗均有恢复的可能。如治疗不当,或延误治疗,常可留下面肌痉挛、口角抽动等后遗症。

 治疗宜针灸并用,取穴以地仓、颊车为主,另加医风、合谷,每日1次,并在颧髎穴拔火罐。

眉棱骨痛压鱼腰

临床上常见到有的病人眉棱骨疼痛,有时伴有前额痛,甚至睁眼亦不便。引起疼痛的原因常为受凉、疲劳过度,也有属神经性疼痛。

指压或针刺鱼腰穴对缓解疼痛有良效,耳穴压丸取额、神门。

阑尾炎可针阑尾穴

阑尾炎有急性与慢性之分。引起的原因为阑尾腔梗阻、细菌感染,以及劳累过度、饮食不节等。

阑尾炎的主要症状为右下腹(麦氏点)阵发性疼痛并逐渐加重。腹痛时常伴有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并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与血中白血球总数和中性细胞数升高。

西医一般主张手术治疗,但有不少病人惧怕手术或有其它原因不能手术,这时利用针刺治疗就有其特殊的意义了。针刺或指压阑尾穴,对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效果较好,通常在治疗2天后,腹痛便可基本消失,白血球总数及中性细胞数逐渐降至正常。如能同时针刺或指压曲池,耳穴的阑尾、小肠、大肠、耳迷根等处效果更佳。

但如果针刺治疗后,腹痛持续性加重,发热,血中白血球总数及中性不断增加,要防止其穿孔,应速去医院诊治。

针刺鱼际的作用有哪些

针刺鱼际的作用

鱼际穴为手太阴肺经的荥穴,具有清肺热,定喘咳,利咽喉,止疼痛,清胃降浊的作用。针刺鱼际有平喘之功,可使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哮鸣音减少,肺最大通气量增加,还可改善肺呼吸功能,使呼吸平稳。

针刺鱼际方向

定位:大拇指指根到手掌侧腕横纹之间,大鱼际边上。

针刺方法:直刺,或针尖刺向掌心,针0.5同身寸左右,出现针感后,留针20-30分钟。局部疼痛可用三棱针点刺放血。

灸法: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注意:本穴多不用补法,忌手法过于猛烈,禁瘢痕灸。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凉血,疏肺利咽。

主治:咳嗽,咯血,失音,喉痹,发热。

配穴:配通里,廉泉治疗失音;配少商治疗喉痹;配大杼,风门治疗咳嗽。

临床应用:临床用于感冒,扁桃体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自汗,盗汗,鼻衄,乳腺炎,疳积,手指肿痛的治疗。

地仓的功效与作用 地仓穴常用配伍

1.配翳风,太阳,下关,颊车,合谷,针刺平补平泻法,祛风通络,治疗风邪入中之口眼歪斜。

2.配合谷,承浆,颊车,针刺泻法,理气通滞利窍,治疗风邪入络之口噤不开,唇缓不收,流涎等。

3.配太阳,鱼腰,阳白,四白,针刺平补平泻法,疏风通络,治疗风邪外袭之眼睑瞤动。

4.配颊车,下关,合谷,内庭,针刺泻法,祛风清热,通络止痛,治疗风火颊肿,面瘫,胃火齿痛等。

地仓针刺方法 针刺地仓的作用主治

地仓穴位足阳明胃经穴,并为该经与手阳明大肠经,阳跷脉相会之处,有祛风扶正,通经活络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小儿流涎诸症。

针刺鱼际的作用

鱼际穴为手太阴肺经的荥穴,具有清肺热,定喘咳,利咽喉,止疼痛,清胃降浊的作用。针刺鱼际有平喘之功,可使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哮鸣音减少,肺最大通气量增加,还可改善肺呼吸功能,使呼吸平稳。

相关推荐

阳白针刺错误副作用 阳白常用配伍疗法

1.配风池,头维,太阳,合谷,针刺泻法,疏风清热, 治疗风热头痛。 2.配太阳,合谷,少商,睛明,上星,针刺泻法,疏风清热,治疗风热目赤痛。 3.配太阳,睛明,太冲,侠溪,行间,针刺泻法,清泻肝胆,治疗肝胆火盛目赤痛。 4.配太阳,丝竹空,瞳子髎,风池,针刺泻法,疏风清热,治疗少阳风热之目外眦痛。 5.配肝俞,肾俞,风池,睛明,针刺补法,滋阴养肝,治疗肝阴不足之目干涩痛。 6.配,睛明,太阳,丝竹空,承泣,针刺平补平泻法,祛风通络,治疗风邪入中之眼睑瞤动。 7.配头维,丝竹空,攒竹,地仓,颊车,合谷,

嘴歪该怎么治疗能痊愈

1、针灸治疗。法则:祛风通络。处方:合谷、太冲、牵正、颊车透地仓,地仓透颊车,风池,下关,迎香,承浆或颊承浆。每次选三或四穴。加减法:眼睑不能下合、露睛流泪者,加攒竹、、丝竹空,阳白透。耳后痛者,加翳风。味觉减退者,加廉泉。手法:平补平泻,抽针法。操作:合谷,太冲,风池针用泻法,下关,牵正,迎香,平刺,采用平补平泻法,阳白向下平刺透,地仓向颊车平刺,颊车向地仓斜刺,并采用抽针法,使面肌向后抽动,留针20分钟。余穴均用平补平泻法。 2、膏药治疗。中药外用的一种,古称薄贴,用植物油或动物油加药熬成

承泣针刺方法 针刺承泣的作用主治

承泣穴位胃经起始穴,又是任脉,阳跷,足阳明等三经交会穴,该穴可以疏风清火,祛邪明目,多用于治疗近视,远视,散光,青光眼,夜盲症,色盲症,睑缘炎,结膜炎,角膜炎,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眶下神经痛,面肌痉挛,面神经麻痹等症的治疗。

针刺合谷的作用 针刺合谷功能主治

功能:疏风解热,通经活络。 主治:头痛,口眼歪斜,牙痛,牙关紧闭,面肿,目赤肿痛,鼻衄,咽喉肿痛,热病无汗,多汗,腹痛,便秘,风疹。 配穴:下关,颊车治疗牙关紧闭;配复溜治疗热病无汗;配曲池,血海治疗风疹;配列缺治疗头痛。 临床应用:用于感冒,头痛,咽炎,扁桃体炎,鼻渊,牙痛,耳聋,耳鸣,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面神经麻痹,神经官能症,癔症,癫痫,精神病,脑卒中偏瘫,扭伤,落枕,腕关节痛,呃逆,痛经,闭经,小儿惊厥的治疗。本穴还是头颈部外科手术针刺麻醉的主要穴位。

针刺后溪注意事项 后溪针刺作用主治

后溪穴在小指外侧,本节后骨缝陷中,紧握拳尖取之。手太阳小肠经所主为腧木。该穴有通络解郁,清热截疟,宣通阳气,宁心安神,清利湿热的作用,多用于治疗头项强痛,落枕,颈部扭伤,目赤肿痛,面肌瞤动,耳鸣耳聋,热性病证,疟疾,癫痫,小便赤涩,时疫病证,黄疸,肘臂手指挛急,麦粒肿,荨麻疹,肩臂腿疼痛,胁肋痛,小儿惊厥等的治疗。

迎香的针刺方法 针刺迎香的作用主治

迎香为手阳明大肠经腧穴,又是手,足阳明经之会穴。穴在鼻旁5分处,刺之可通鼻窍,增进嗅觉功能,具有散风邪,清肺泻火,通利鼻窍之功。常用于治疗急慢性鼻炎,鼻窦炎,鼻出血,面神经麻痹,面痒,面肿,胆道蛔虫症,便秘等。

针刺内关的作用 针刺内关功能主治

功能:宽胸和胃,宁神镇惊。 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呕吐,癫病,痫病,热病,抑郁症。 配穴:配中脘治疗胃痛;配公孙治疗心胸痛;配间使治疗胃痛,心悸。 临床应用:临床用于心绞痛,心悸,胸痛,腹痛,胃痛,哮喘呕吐,膈肌痉挛,癫痫,癔症,失眠,咽喉肿痛以及各种手术疼痛的治疗。

四白针刺方向 四白穴常用配伍疗法

1.配合谷,阳白,睛明,太阳,瞳子髎,足临泣,针刺泻法,疏风清热,治疗风热上攻之迎风流泪,目翳,头面疼痛等。 2.配承泣,睛明,太阳,内庭,针刺泻法,清泻胃火,治疗胃火上炎之目赤肿痛,目痒等。 3.配丰隆,太白,太冲,针刺泻法,涤痰通络,疏肝明目,治疗肝火上炎,风痰阻络之目翳,眼睑瞤动,目眩等。 4.配, 太阳,合谷,地仓,颊车,迎香,针刺平补平泻法,祛风通络,熄风止痉,治疗风邪入络之口眼㖞斜,眼睑瞤动等。 5.配迎香,针刺泻法透刺,通络止痛,治疗胆道痹阻之蛔厥。

下关针刺手法 针刺下关的作用主治

下关为足阳明胃经腧穴,又是足阳明与足少阳之会穴,故能疏泄阳明,少阳气机,而起到疏风调气,活络止痛,开关通络,开窍益聪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耳聋,耳鸣,耳痛,牙痛,口眼歪斜,牙关开阖不利,下颌脱臼。

手三里针刺感受 针刺手三里的作用主治

手三里属手阳明大肠经腧穴,里,有居之意,穴居肘髎为3寸,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刺之有祛风止痒,通络止痛,和胃理肠,消肿止痛之功,用于治疗牙痛,颊颌肿,肩膊疼痛,上肢不遂,手臂顽麻,急性扭伤,落枕,坐骨神经痛,腹痛吐泻,伤风感冒。